切换到宽版
  • 2849阅读
  • 7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07):肃州&安西(酒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9
肃州直隶州:冲,繁,疲。安肃道治所。总兵驻。明,肃州卫。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二年,省卫并入甘州府。七年,置直隶州,割甘州之高台县来属。东南距省治千四百六十里。广百九十里,袤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十六分。京师偏西十七度十二分。领县一。东南:观音山。南:祁连山。东跨高台,与青海分界。西:嘉峪山。其西麓设关,俄罗斯通商孔道,税务司驻焉。洮赖河出州西南祁连山北麓,古呼蚕水,北流东迤,支渠旁出,左播为四,右播为三。又东为北大河,至临水堡,临水河出祁连山最高处,东北流注之,折而北,迳金塔寺,西出边墙为北大河,至古城,右会红水,左合清水河,曰白河,东北入高台。丰乐川出州东南祁连山天涝池,北流酾十数渠。南:金厂。边墙,自嘉峪关迤西北逾洮赖河,折而东南,入高台。驿二:酒泉、临水。州同驻金塔寺。巡司驻嘉峪关

高台冲,繁,疲。州东南二百七十里。故守御千户所。雍正三年置县。西:崆峒。南:榆木。东北:合黎山。黑河,东自抚彝?入,西北流,迳城北,左出支渠五。又西北迳深沟驿,复酾为数小渠,又北至镇夷营。出边墙,右酾为双树子屯渠,左酾为毛目渠,白河西南自州来会,北入额济纳旗界,汇于居延海。县西北盐池。边墙,西自州境来,逾黑河,东南入抚彝?。驿四:双井、深沟、黑泉、盐池。县丞驻毛目屯。

安西直隶州:冲,繁,疲,难。隶安肃道。明,赤斤、沙州二卫。后以番扰内徙,空其地。康熙五十七年,番族内附,置靖逆、赤斤二卫,设靖逆同知领之,寻增设通判,治柳沟。雍正元年,复置沙州所,筑布隆吉城,设安西同知治焉。三年,省靖逆同知,徙通判治其地,仍领二卫,旋升沙州所为卫。六年,徙安西厅治大湾。乾隆二十四年升府,置渊泉县附郭,省靖逆通判,并赤斤卫置玉门县。二十五年,以沙州卫为敦煌县,省渊泉入府治。二十八年,降直隶州,隶安肃道。东距省治二千一百二十里。广六百二十里,袤六百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四十分。京师偏西十八度五十二分。领县二。雪山自葱岭支分,迤逦东趋,绵跨州境,山外皆大戈壁,与青海分界。其北连山无极,与哈密及札萨克图汗分界。疏勒河,古南极端水,一曰布隆吉河,其西源昌马河出,东入玉门,与东源合,复入,右合支渠。巩昌河西北迳桥湾营南,左纳小水七,迤北西流,迳城南,支渠左出为南工渠、北工渠,经流西入敦煌。边墙,西起布隆吉城东疏勒河北岸,东讫桥湾营入玉门。驿七:柳沟、小宛、瓜州口、白打子、红柳圈、大泉、马连井。

敦煌繁,难。州西南二百七十里。东南:三危山、鸣沙山。西南:龙勒山。西:白龙堆流沙碛。疏勒河,东自州境入,西至城北双河岔,党河自南来注之。党河,古氐置水,蒙古谓之西拉噶金,出县南山中,两源并导,汇为一川,北流迳城西,酾分十数渠,又北入疏勒河。疏勒河又西潴为哈剌泊。东南:盐池。玉门关、阳关,皆县西南。

玉门冲,繁。州东二百九十五里。金山环东、西、北三面,绵亘二百馀里。西北:赤金峡。疏勒河出县南山中,北流,纳昌马河、巩昌河,又北迳城西,迤东入州境。阿拉克湖即延兴海。又东白杨河。有石油泉,古石脂水。边墙,西自州境来,东入肃州。驿二:赤金湖、赤金峡。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7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9
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

  无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交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时,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而《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不过酒泉县与酒泉郡却同时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西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改禄福为“福禄”。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

  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宋(公元960-1279年)时,酒泉归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称西夏国),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公元1271-1368年),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公元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设专员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9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因城在嘉峪麓故名,自古为军事要地。

早在战国时代,这里便已经有了人类的狩猎活动,在距嘉峪关市20公里的黑山峪谷发现的岩画足以证明这点。到了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右地,筑城为酒泉郡,从此,在嘉峪关设“玉石障”,归酒泉的管辖。而后牧羊人发现的“地下画廊”--魏晋墓群中的砖壁画,风格独特,技法巧妙,说明道了魏晋时代这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已经相当发达,成为研究敦煌的另一史料来源。
    明朝时期,随着嘉峪关的关城的修建,嘉峪关成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军事重镇,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也有“边陲锁钥”之称。
    解放后,1971年在嘉峪关设立地级市,之前一直为酒泉辖地,1980年成立嘉峪关市人民政府,现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和钢铁城市。

嘉峪关市历史上无郡县设置,是1958年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9
高台县
相传以唐朝圣僧唐玄奘西天取经归途在此垒台晾晒经卷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要道,是红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目前国内保存最整的古迹之一──北凉故都骆驼城就在高台境内。

雍正七年[1729年],又改制为肃州直隶州,直隶甘肃行省布政使司[驻兰州]。同年分甘州的高台县归肃州直隶州。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9
安西县在历史上因其生产蜜瓜独具特色,在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
安西县自初唐就称为瓜州,因盛产的蜜瓜品质优良而得名,后“瓜州”被作为行政建制的名称正式沿用。清康熙末年,青海蒙古策旺阿拉布坦叛乱,屡侵哈密、吐鲁番等地,西域不安,且直接威胁到张掖、酒泉、敦煌、瓜州。清政府平定叛乱后,改“瓜州”为“安西”,意为“安定西域”。自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设置安西镇及安西卫于今安西县的布隆基镇,此地先后设置安西同知、安西道、安西府、安西直隶州。1913年,安西设县并沿用至今。

(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6]31号)批准:同意将甘肃省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19
金塔县,最早叫王子庄。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长子沮渠牧健放牧之地。
  五胡十六国时期,临松(甘肃张掖南)卢水人沮渠蒙逊“广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他聚集卢水胡人数万名,拒吕光,杀段业,夺姑臧(今甘肃武威),据关西(玉门关以西),占据了河西走廊这一广阔地区。于天玺三年(公元401年)自立为张掖公,后改称为凉王,设都张掖,建立了北凉政权。
  玄始十年(公元421年)沮渠蒙逊西巡酒泉北边夹山, 使他大开眼界。见此处虽因战事频繁,荒无人烟,但土地辽阔,气候适宜,杂草丛生,薪林遍地,实为天然草场,放牧佳地。越往西北行,柴草越茂盛,大片胡杨林,风姿奇异,幽静清雅。这一切使他断然决定,让其子及部分胡人留驻此地,放牧牲畜。牧健留此之后,辗转数十里,率众放牧。一天,他把畜群赶到一个地方,只见那儿小溪遍地,流水潺潺,水清草茂,绿树成荫。原来,前面不远处有一晶莹清泉,涓涓泉水不断外流。这一发现,使他产生了兴建庄院、定居放牧的想法。于是上书北凉王,次年三月,牧健抽调人员,筹积材料,选定吉日,动工兴建。历时数月,一座崭新的庄院落成。土筑围墙,墙高丈余,建筑宏伟,占地百亩。王子住室,华丽舒适,引人注目。此庄建成之后,游牧众人定居此地,白天外出放牧,夜晚回庄安宿。“不愁牧畜夜遁,不惧寒风凛冽”,几年间,这儿便牛羊成群,秩序安定,牧民富庶。夏日,更是一派明媚风光:“野芳发幽香,水草嫩且稠。小憩籍草坐,小鸟啼啁啁。握竿欲垂钓,溪水碧波流。”
  义和二年(公元432年),沮渠蒙逊病逝,牧犍离此接任。此后,人们便把此地称作“王子庄”。永和七年(公元439年),北凉被北魏所灭,鲜卑族攻占此地。此地胡人便 “携幼出城廓,远近任去留”。至明代的近千年时间内这儿皆为兵家战场,烽烟四起,戎马倥偬,民不聊生,百业俱弃。王子庄也成残垣断壁。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平定河西之后,于十八年(公元1385年)裁设威虏卫,归肃州管辖。并在王子庄东十里处修葺威虏城(金塔县古城乡一带),把清泉围在城内。据传说,不知何人,在败离威虏城时,将清泉塞闭,泉水断流。清雍正年间,吐鲁番回族被安插在王子庄一带。肃州通判毛凤仪率众“劈山引水,开渠授田,使之为业”,并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在威虏城设立王子庄州同一员,专司水利。这时,汉族人也陆续迁入此地。两种民族,风俗不同,纠纷频繁,后回民迁于外地。王子庄一带稍显冷落。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移往金塔寺堡,将王子庄州同改为金塔县丞。王子庄这个名称在历史上沿用达一千三百多年。据今文物工作者凭借史书实地考证,王子庄可以说是金塔县的发祥地。现威虏城遗址已被金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19
敦煌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有多么久远,难以深究。不过,从敦煌至玉门火烧沟一带出土的石、陶、铜器可以看出,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在党河和疏勒河流域就已闪烁着游牧民族原始文明的火花。商周时期,西北古老的游牧民族“允戎”和”氏羌”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岩画,成为我们了解敦煌古老历史的一把钥匙。先秦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先后游牧徙居于敦煌。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月氏族以“控弦十万”之强大部落,称雄河西,将邻邦乌孙驱逐异乡。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可惜好景不长。西汉初年(前203至前176年),另一更为强悍的匈奴民族从漠北高原入侵河西,大月氏接连受挫,且战且退,十年之后便逃到大夏故地(今阿姆河南)苟延残喘。强盛的匈奴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威势,成为河西走廊的主人。

  汉武帝消灭匈奴,统一河西后,才真正揭开了敦煌辉煌文化史的第一页。为彻底扫除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和侵扰,汉武帝雄才大略,采取“嵌形战略”,于公元前139年派遣大将张骞开始了艰难的“凿空”之举,首次沟通了向来闭绝的西方各国,并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公元前127年卫青的漠北之战和前121年霍去病的河西之战,给匈奴以致命的打击。霍去病统一河西后,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并修筑了东起永登罗成滩,西到罗布泊楼兰古城的烽燧亭障,开通了丝绸之路。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成为中原通向西域的两个边塞“耳目”。酒泉郡设立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当时敦煌属酒泉郡管辖。武帝元鼎六年(前11且年),赵破奴调集酒泉、张掖等郡人工,合力在党河西岸修筑了敦煌边塞城池,并筑外围的土河、塞城及水利枢纽马圈口堰(今黑山咀附近)。(汉书·地理志)载:“敦煌郡,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分酒泉置”,敦煌郡当时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取名敦煌,含“盛大辉煌”之意。(汉书·地理志》注释:“敦,大也;煌,盛也。”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西汉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使敦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使其发展成为西北军政中心和文化商业重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战火烽起。从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统辖。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北凉敦煌太守李高拥兵自立西凉国,定都敦煌。405年迁都至酒泉。421年,北凉灭西凉,复占据敦煌。439年,北魏统一河酉,敦煌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557年,敦煌郡归西魏宇文觉建立的北周政权管辖,下设呜沙县,以城南有鸣沙山而得名。

  隋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相继平息了突厥、吐谷浑等反隋势力,收复了河西。隋改鸣沙县为敦煌县,并于大业初年(605-609年)遣尚书左丞裴矩视察敦煌,了解丝绸之路及中西通商贸易情况,在敦煌举办了有西域各国商贾参加的商贸交流会,并遣将西驻,移民实边,开垦农田,敦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安定,敦煌石窟艺术风格为之一变,开始走向极盛期。

  唐灭隋后,于619年收复河西,在敦煌置沙州,敦煌县属沙州管辖。武德五年(622年)在河西设凉、甘、瓜、肃、沙五州,但地方反唐势力仍雄强一时。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了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的畅通,敦煌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河西拉开了唐蕃战幕,瓜州城一度为吐蕃攻陷。“安史之乱”后,唐调河西兵力东去平叛,吐蕃乘虚进犯河西。沙州虽驻劲旅,但经不住吐蕃重兵长达十年的围困,终于箭尽粮绝,寡不敌众,于781年开城降蕃。吐蕃统治敦煌67年,经济文化一度繁荣,莫高窟中出现了灿烂的吐蕃佛教艺术。

  大中二年(848年),敦煌富绅张议潮聚结汉、回纥、温未、龙。羌、吐谷浑等各族受尽吐蕃欺凌的民众,乘吐蕃内乱,一举收复瓜,沙二州。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收复吐蕃所控河、涅十州之地,并遣使人朝敬献十州图籍,李唐乃封张议潮为节度使、观察使,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金吾大将军特进沙州镇守。905年,张议潮孙、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背后独立,在敦煌建“西汉金山国”,自封“白衣天子”。914年,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富豪曹议金被州人荐举取代了节度使地位,领瓜、沙二州。曹氏家族世袭节度使位122年,重视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与邻邦异族和睦相处,敦煌商贸繁盛。

  1036年,西羌后裔党项羌攻占河西走廊。自此,“白上大夏国”统治敦煌达191年。西夏统治者采纳汉族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使河西保持蕃“民物富庶,与中州不殊”的水平,敦煌石窟中保留了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1226年,蒙元大军攻占敦煌。1271年建国后,于1281年升敦煌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设置河渠同治管理农田水利,瓜沙二州屯兵济济,营寨栉比,屯垦大军遍布党河、疏勒河流域。敦煌艺术继来衰落以后出现了再度繁荣。

  明朝于永乐元年(1403年),在敦煌设沙州卫,为嘉峪关西七卫之一。嘉靖三年(1524年),明闭锁嘉峪关,将关西汉民迁徙关内,瓜沙二州为吐鲁番所据,少数民族徙居游牧于此。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兵收复整个河西,并进军西域。雍正元年(1723年),在敦煌设沙州所,两年后升为沙州卫,与安西卫、柳沟卫并属安西同知。康熙。雍正时代,重视关边开发,调集。迁徙大批军民至瓜沙一带屯垦农田。仅1725年一年内,就先后把甘肃52县的2400余户汉民徙至沙州开垦,又调吐鲁番、罗布泊大批军民于沙州一带。至雍正末年,沙州耕地已扩展到10余万亩,并引党河水分十渠灌溉,形成沙漠绿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将沙州卫升为敦煌县,属安西府,后裁府设州,遂隶属安西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敦煌县直属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敦煌县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9月28日敦煌和平解放,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隶属酒泉专署。1987年9月28日敦煌改县设市至今。

  敦煌于197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198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19
玉门市
商至战国为西羌地,秦至汉初为月氏、乌孙国和匈奴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始建玉门县,隶酒泉郡。西凉置会稽郡,北魏置玉门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复置玉门县。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玉门油矿,翌日解放玉门县。1955年12月成立玉门市(省辖市)。1958年11月并为地级市。1961年改为县级市,隶属酒泉地区行署。2002年酒泉撤地设市后,玉门由酒泉市代管。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