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379阅读
  • 169回复

[江苏]把宜兴还给常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3-01-23
在常州当然不会大力宣传了,但在扬子晚报上有报道是真的,我乱说就闪自己舌头。反正,这两个镇是划给无锡了。你再负责也没有用了。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3-01-23
用无锡市县和常州市比,有点用牛刀杀蚊子的意思
不过常州即使加了武进,其总量才有2000年的无锡市区的生产总值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3-01-23
很蓝很蓝同志:

你明明跟evenblue是同一个人吧,却以两个人的身份出现,呵呵……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3-01-23
点穿的味道不好哦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yan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3-01-23
不知道这位老兄这么做到底想干什么,行政区划变化这么大的事情,是你一个人可以说着玩的吗?

明明不存在的事,怎么可能被你说到存在了?

你可以欺骗不知情的人,客观事实怎么可能改变!

另外,即使说到事实,你也在混淆视听,象GDP的例子,你说无锡市区800亿那是包括了锡山的,而常州市区两百多亿还没有包括武进!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3-01-23
嘉兴能让苏州代管吗?要问浙江答应否!
yan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3-01-23
evenblue在胡扯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3-01-24
第一,我强调一下,我的数据来自江苏统计信息网:
http://www.jssb.gov.cn/sjzl/tjnj/2002/nj19/nj1902.htm
第二,我再强调一下,那两个镇被划走是事实,不管你是不是说我在胡扯。
你自己看常州最新版的地图吧。
或者去买一份最新的无锡地图。
真的因为行政区划变化这么大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说着玩的。所以我才要一直上来回贴,想告诉你真相。你感觉一个人会有耐心说着玩这件事这么久吗?想开玩笑。几次就烦了。我会和你玩这么久??
我知道你是不好受。可是有什么用?事实是这样。在省里,无锡市委书记是省常委副书记兼任的,要常州吃点亏。有什么办法。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3-01-24
事实我明白,你感情不好受。同样不好受的还有东北朋友,常州作为一个府台,本来管着无锡,等N多县,到现在被划得只留下2个县,300多万人口,东北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在都在承受最大的苦难。发展总有阵 痛的。
转贴)东北人的愤怒!!!



看了太多全国各地人们打笔仗,你好,我好.你坏,他坏.够了!终于拿起笔自己写一点东西,不为别的,只为我挚爱的家乡--东北,鸣几声怨,以减轻我心中压抑了多年的沉重感,表达一下我对他们的怀念.这片文章是在VORLESUNG上写的,思路可能有些乱,请各位读者谅解.
我出来前是辽宁省某重工业城市某局办公室成员,负责写一点东西.接触的文件资料多一点,内心便有诸多的愤慨:为什么东北会变成这个样子?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我们无法发展,越来越差?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整个东北的\"落后化\",\"非工业化\",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谎言和矫饰所迷惑,那就请往下看!

先看看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业布局的文献,都回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偏居一地\".这个\"偏居一地\"是什么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对东北连称呼一下都不屑的!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而当时的东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关系到国际民生的主要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今天,总有一些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什么的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基地,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当时东北区的主席高岗很牛,为什么?资格老是一方面,主要是实力强,毛泽东在北京阅兵,他在沈阳阅兵,然后的群众队伍展示的是什么?北京老百姓拿出来的是棉花和麦子,沈阳的老百姓拿出来的是火车和机床!诸位有兴趣的去看看老将军们的回忆录,多少人走南闯北很多年,\"到了南满才见到成片的高压电网,密集的铁路,知道了什么叫工业\".这里还必须提及一个城市--大连.大连是日本人在中国的战略基地,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底子胜过川琦和广岛。刚建国时,大连是中国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说了.关于大连的贡献,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历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某位元帅在淮海战役之后讲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历史上的原话是:淮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这里的\"大连的大炮弹\"指的是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新厂\"的产品.这个厂就是后来的\"大连五二三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了呢?仅仅是因为领袖人物讲的\"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殖民地\"吗?请各位读者自己去理解吧!

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层也很清楚东北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有\"只要我们有了东北这块巩固的根据地,即使失去了现有的所有根据地,中国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见谅!可能记的不大准确)\"这样的话.东北人民不但肩负了解放中国的重任,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后方百姓拼命.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不是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比较一下此后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今天甚至有人写出是湖南人这样的鬼话,真是无耻!),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础生产的?这等明目张胆的歪曲是不是太无耻了呢!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计划建设纲要\"(一本发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铺开大网\".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这里,前半句是手段,后半
句是目的.不幸的是,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请各位注意,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叫\"调配\".所谓\"调配\"是无偿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话,年产量一直超过五千万吨,稳产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几万的大庆岂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全国机电产品的集中地--沈阳,每年无偿调配到关内的产品多达89%!有人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后,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没有东北的无私奉献,何来的中国六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其实,又何止是产品?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今天在河南,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人才知道).

东北人民为国家作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97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局.今天有人发贴说东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恩来从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上,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

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享\"这份苦果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如果说,此时的广东,福建等地经济实力弱,减免税收制度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不大的话,那么到了一九八四年(请大家记住,一九八四年是中国经济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年头,这一年很多有利于南方各省的经济政策出台,东南部各省的发展势头正式形成),南方各省的经济已初具规模,再如此地\"减免\"就不免有些偏心的味道了(当然,这其中有政治和派系交易的因素在里面).当时的情况是,南方,尤其的广东,已经初显活力.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已经显得有些吃力了.但是当时的决策层似乎很欣赏这样的,即将发生的\"马太效应\",对东南部各省的优惠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对东北个省要求一视同仁,减轻负担的呼声充耳不闻.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李贵鲜语)\".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事实,一直有人声称,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所谓的计划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辽宁,沈阳,鞍钢,大连.此外在鞍钢之前是大庆油田,东北一共占了五个!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十分之一的东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过度了呢?!其实,按比例上缴税金未尝不可,但是问题就在于它的不公平,这时的广东,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宁的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福建和浙江(这里必须提及,江苏在东南地区是个例外,它经济一直不错,而且很少搞鸡毛蒜皮的小动作).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的).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人心知肚明.举个例子.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每年上缴的利税是武钢的3.5倍,首钢的6.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万元,在冶金工业部十大钢厂中名列第七,仅比酒钢,水钢高一点点,连首钢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用鞍钢计划处的人的话讲\"连每天的流动资金的最低线都不够!\".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那几年冶金工业部出的年鉴,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公平,什么叫压榨!九十年代初期,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可是国家的上缴任务却未见丝毫的松动.同时的首钢确实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多得挡不住,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真是风光无限!更多的例子发生在沈阳的铁西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86-89年出版的辽宁经济信息报,那里的东西更全面,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邓小平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大发展了.这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也许连它自己都不敢想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大发展了.而这时,用经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东北,仍然是计划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超过(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等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东北现象\"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解,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名第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展水平却不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

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东北能否成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洗部,重庆,四川,甘肃,新疆...东北有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是致命的.但是,这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其中
关于地区经济布局的部分,上面已经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定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确定大农业的发展方向!看看,用心何其恶毒,决口不谈一个\"工\"字.把一个工业区\"发展\"为一个农业区也许就是这个\"纲要\"的指导思想.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德国人民是幸福的,有铁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们,当你为了二,三百元的工资辛苦工作,当你年迈的父亲省掉了晚餐上那一杯酒,你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们冰天雪地里为了挣一点小钱困苦挣扎,你的儿女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冻得瑟瑟发抖,你的好友为钱去拼命,你心爱的球队不得不卖艺他乡,受尽欺辱.甚至你的亲人姐妹沦为娼妓,在男方男人的身下痛苦挣扎的时候.你,一个东北人,有没有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3-01-24
常州不行啊
武进加了常州才不过440多亿的GDP
表面上是江苏第四
但是只要徐州加了铜山就不止这个数了
哎呀,常州啊~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3-01-24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常州的两镇在行政区划上还没有划给无锡。
几天前无锡市地名办公布新长铁路无锡段车站定名的时候,
位于武进的那个车站并没有列入其中,可见目前还管不着。
但那两个镇是迟早要划给无锡的,这个省政府已经公开表态了。

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太湖污染问题。太湖上常州段岸线不足5%,但向湖中排污超过总量的30%,让下游的无锡苦不堪言,旅游和马山的制药工业都受影响。
另外,让无锡连起来也是原因,环太湖公路就要开工了。
所以这两个镇大概开完人大就动手

我是无锡人。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3-01-24
去年的扬子晚报已经有过报道了,但是实施起来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了。不过我们好像伤了那个yan的心了,他本来是想把常州要去回去。没有套到狼,却又丢了一个孩子。
yan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3-01-25
以下是引用evenblue在2003-1-24 8:40:27的发言:
第一,我强调一下,我的数据来自江苏统计信息网:
http://www.jssb.gov.cn/sjzl/tjnj/2002/nj19/nj1902.htm
第二,我再强调一下,那两个镇被划走是事实,不管你是不是说我在胡扯。
你自己看常州最新版的地图吧。
或者去买一份最新的无锡地图。
真的因为行政区划变化这么大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说着玩的。所以我才要一直上来回贴,想告诉你真相。你感觉一个人会有耐心说着玩这件事这么久吗?想开玩笑。几次就烦了。我会和你玩这么久??
我知道你是不好受。可是有什么用?事实是这样。在省里,无锡市委书记是省常委副书记兼任的,要常州吃点亏。有什么办法。



1、我并没有否认数据,但是我给你指出你在混淆概念,无锡市区的数据已经包含了锡山,常州还没有包含武进,今年常州市区应该有五六百亿,只有无锡的三分之一吗?

2、明明没有划镇的事,你硬说有,简直……,不能说了!
yan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3-01-25
以下是引用cookie在2003-1-24 14:58:39的发言:
常州不行啊
武进加了常州才不过440多亿的GDP
表面上是江苏第四
但是只要徐州加了铜山就不止这个数了
哎呀,常州啊~


去年常州加武进的GDP已经接近500亿!

徐州市区多少请你把数据说出来,加铜山,有必要吗?那加了铜山是不是要去掉贾汪?
yan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3-01-25
以下是引用木已成舟在2003-1-24 17:28:33的发言: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常州的两镇在行政区划上还没有划给无锡。
几天前无锡市地名办公布新长铁路无锡段车站定名的时候,
位于武进的那个车站并没有列入其中,可见目前还管不着。
但那两个镇是迟早要划给无锡的,这个省政府已经公开表态了。
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太湖污染问题。太湖上常州段岸线不足5%,但向湖中排污超过总量的30%,让下游的无锡苦不堪言,旅游和马山的制药工业都受影响。
另外,让无锡连起来也是原因,环太湖公路就要开工了。
所以这两个镇大概开完人大就动手
我是无锡人。



是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即无锡和常州交换乡镇,改善常州的沿江发展和无锡的沿湖发展,但是据最新说法,将不会实施而保持原状!

太湖污染是全流域的事情,不能算在常州一家头上,你的说法要有依据。

即使常州不再拥有太湖岸线,常州永远也是太湖流域的,靠划两个镇不是根本办法!

让无锡连起来?这正是我发这个帖子的原因,宜兴归谁更合适?
yan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3-01-25
以下是引用evenblue在2003-1-24 18:19:54的发言:
去年的扬子晚报已经有过报道了,但是实施起来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了。不过我们好像伤了那个yan的心了,他本来是想把常州要去回去。没有套到狼,却又丢了一个孩子。


你太可笑了!无中生有还强词夺理,真的很可笑!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3-01-25
常州的兄弟,这是真的。
这是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做大太湖文章,常州退出太湖。
为了环境和生态。
其实太鬲本来应该给无锡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解决常州人吃鱼,划给了常州,
后来麻烦多多,成为太湖管理上的一个漏洞,现在到了解决的时候了。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3-01-25
你要注意我和你讲的是2001年的数据,我没有讲过2002年武进并入后怎么算?你不要混为一谈。我给你的网址上清清楚楚,是江苏统计信息网上的数据,无锡市区800亿,常州200多亿。显然你并没有去看,或者你根本不想去接受这个事实。
我附上一图无锡最新的市容。
还有无锡和常州两地最新一年的GDP和增长速度已经出来了,你自己算一下吧,无锡13%的增长率怎么可能从1360跳高到1601亿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口子??就是那几个镇补进来的原因。
yan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3-01-26
以下是引用木已成舟在2003-1-25 3:12:11的发言:
常州的兄弟,这是真的。
这是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做大太湖文章,常州退出太湖。
为了环境和生态。
其实太鬲本来应该给无锡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解决常州人吃鱼,划给了常州,
后来麻烦多多,成为太湖管理上的一个漏洞,现在到了解决的时候了。


木已成舟???
我说过了,都市圈规划是有这种说法,即常州无锡交换土地,无锡得到太湖沿岸那是要用江阴西部来交换的
但是那只是规划,都市圈规划上还说在璜塘造机场呢,现在不是变了吗?同样据最新消息.交换土地的方案也不会实施了
看看现实就很清楚,常州正在大力建设"太湖湾旅游区",而江阴也把西部规划进了控制区,没有一点要交换的迹象!

太鬲本来是常州郊区的飞地,现在属于武进,要说区划的历史,别说太鬲,就是马山也是解放后从武进划给无锡的.
yan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3-01-26
以下是引用evenblue在2003-1-25 8:35:39的发言:
你要注意我和你讲的是2001年的数据,我没有讲过2002年武进并入后怎么算?你不要混为一谈。我给你的网址上清清楚楚,是江苏统计信息网上的数据,无锡市区800亿,常州200多亿。显然你并没有去看,或者你根本不想去接受这个事实。
我附上一图无锡最新的市容。
还有无锡和常州两地最新一年的GDP和增长速度已经出来了,你自己算一下吧,无锡13%的增长率怎么可能从1360跳高到1601亿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口子??就是那几个镇补进来的原因。


2001年锡山已经并入无锡市区而武进还没有并入常州市区,两者的市区不是一个概念,你等于拿原无锡市区的数据加上锡山市的的数据跟原常州市区来比,根本没有可比性,到底是谁混为一谈???事实我很清楚,到底是谁企图抹杀真相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用GDP的增长来推断区划变更,你真是幼稚的可笑,那请你再算算常州的增长率看呢,是不是常州的数据要少了这个口子?真的很可笑!







yan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3-01-26
根本不存在常州的两个镇给了无锡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明白的事实,我实在没想到要跟你费这么多口舌.

好吧,我再给你说两个事实,让你彻底否定你的想法:

1、这几天常州市中心的广场上正在进行城市建设图片展览,美不胜收的图片不去说了(你最好来看看,不见得比你帖的图片差),其中有一辐常州市区的最新巨幅地图,上面清清楚楚地表明常州仍然拥有太湖,包括太湖中的大小椒山岛。

2、这几天的本地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也清清楚楚的写到:武进区潘家镇……

可以了吗?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3-01-27
无锡和常州有什么好争的?
我是《谁是苏南老大》的作者,现在据我所知,无锡和常州的区划调整已经停止了。原因不明。
其实无锡和常州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苏南的问题不在于无锡和常州区划有问题,关键是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太多。
按理宜兴应该划给常州,但同时张家港和常熟的一部分应该划给无锡。
但省里只敢在常州和无锡的区划上做文章,一点都不敢碰苏州的下辖市。
所以,无锡和常州之间不应该有太大的矛盾。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3-01-27
小兄弟,我说我不相信你是那位作者,你有没有意见?
要不你就留下电话来,让人家知道你是那个大学那个专业的?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3-01-27
不相信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我也习惯了。
我是南航的,学信息工程的,我还要怎样才能证明自己呢?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3-01-27
留个电话吧,我也是无锡的,对这方面也挺感兴趣的,我个人感觉你文章例举的东西多,自己分析的少,也没有对远景做展望,有一种写了很多,但没有做出结论的味道,你听了不高兴,就只当我是费话好了。
  我已经毕业了,在外企工作。我个人感觉,一个学生只有毕业了,知道生活的苦难后才能写出真正有深度的文章。我也许说得有些不客气,我建议你以后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多关注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内容。分析一下城乡差异。更有意义。
  你那个文章只是列举了太多官方的数据。一味的给官员们在粉饰太平。官员当然看了开心,可是平头百姓有几个叫好的?
  还有在学校里还是本专业更重要。我也是信息专业毕业。可以告诉你,2001毕业时,信息专业大学生行情是3000一个月,2002年是2000一个月,现在的2003届据说只有1500元了,因为扩招厉害。大学生太多了,你还是为自己的将来多担心一点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