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民政府播遷到臺灣前,曾成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負責蘇、閩、浙、瓊、台等地之政務,隨著蔣總統中正來台,國民政府在東南沿海各島的部隊一一撤離後,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自動爲國民政府中央所取代,於一九五零年四月一日裁撤。因此一九五零年後國民政府所轄區域除了臺灣省外,亦有部份福建省及浙江省區域。過去這些區域皆爲前線軍管地區,資料不多且常有管制,來源又分散各書,以致於少有人瞭解其行政區劃沿革。如今整理所見資料,簡單介紹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所設立的福建省政府及浙江省政府及其下轄各級行政區。
一、浙江省
國民政府設在大陳地區的浙江省只有四年多的設立時間,很快地就成爲歷史。現今這段歷史已經大部份被人所遺忘,僅有部份由大陳地區來台的人士所著的書中,可以查到一二。
行政方面:
大陳島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台州灣之中的。由上大陳島、下大陳島、蛇山島、蛇腰島、蛇尾島、黃嶼、缸爿島,油菜花嶼,豬腰嶼、孔橫島、困龍山、屏風山、竹南島、西嶼頭島、竹嶼、竹西島、虎頭島、南礁頭島、南礁島、上嶼、石斑島、上嶼南島、中東島、三角島、中嶼、下嶼、旗南島、鳥島、石柱島等29個島嶼及大百畝礁、草鞋礁等83個礁組成,面積14.6平方公里。上、下大陳島爲其主島,兩島總面積11.8平方公里。人口共一萬八千餘人。大陳諸島東瀕東海,介於舟山群島和南麂山列島之間,島嶼巍峨,山勢險要,爲浙江東南海上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
在一九五一年以前,國民政府在大陸的據點盡失,僅有在浙江東南的大陳列島(台州列島)上,擠滿了衆多撤退到所屬小島的縣政府,這些縣政府計有溫嶺、臨海、黃岩、平陽、三門、樂清、玉環等七縣,實質上除了溫嶺縣尚領有完整的一個鄉建制(鳳尾鄉)外,其他各縣空有名號,所轄之地都非一個完整的鄉。而在各縣之上的國民政府原浙江省政府及浙南行署等,皆已因爲國軍由舟山撤退而撤銷。各縣情況如下:
“溫嶺縣”縣長王仙金,副縣長陳仲秀,以松門爲據點;
“玉環縣”縣長李丕績,副縣長林淼,以披山爲據點;
“臨海縣”縣長敖培才,副縣長陶芝山,以頭門爲據點;
“黃岩縣”縣長林雅,以琅璣山爲據點;
“仙居縣”縣長周子敘;
“磐安縣”縣長兼“縉雲縣”縣長袁德海,副縣長羊榮德、陳秉瑤。
8月中旬,又任命謝力虎爲“平陽縣”縣長,以洞頭島爲據點
蔣總統中正遂派胡宗南將軍化名爲秦東昌,於一九五一年九月赴大陳成立「江浙人民反共遊擊總指揮部」,並以江浙總部爲基礎,相應設立「浙江省政府」。以胡宗南將軍(化名秦東昌)任總指揮兼職“浙江省政府”主席,鍾松爲副總指揮兼軍事處長,沈之岳(化名王明)爲“政治部”主任兼政務處長,程開椿爲經濟處長,周國慶爲漁管處長。1953年一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胡宗南兼任浙江省黨務特派員。 在沈之嶽的協助下,胡宗南著手進行行政及黨務工作。進而推動各項基礎建設工作,如建立戶政制度,實施地方自治,設立地方行政訓練班,改善環境衛生,鋪設道路,建築碼頭等。
國民政府遷台後所建立的浙江省政府,決定將原來混亂的行政區改劃,於一九五一年十月實施。其中溫嶺、臨海、平陽、玉環等四縣建制保留,黃岩縣及樂清縣撤銷,三門縣則改制爲漁山管理局,同時胡宗南劃定大陳列島中的竹嶼島,爲專門與大陸進行直接貿易的特定區域,爲此特設竹嶼管理局管理該區域的貿易事務。不論是漁山管理局或者是竹嶼管理局,都是爲了管理所在島嶼之貿易事務而設立的。竹嶼管理局設立後一年餘,國民政府的政策開始改變,決定完全斷絕與大陸的任何民間與貿易往來,竹嶼管理局隨之撤銷,改制爲中興村,直屬于溫嶺縣。一年後漁山管理局亦撤銷,改制爲漁山鄉並入臨海縣。
國民政府浙江省所轄之四縣二局,其行政區分別爲:
1. 溫嶺縣:轄上大陳、下大陳、屏風山、上嶼、中嶼、下嶼等各島,並將原有之鳳尾鄉劃分爲復興鄉(上大陳)、成功鄉(下大陳)兩鄉,後又於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五日,將成功鄉劃分爲成功鎮及克難鄉,並將竹嶼管理局並入改制爲直屬村--中興村,共計二鄉一鎮及一直屬村。縣政府駐地設于下大陳成功鎮。
2. 臨海縣:轄一江山、頭門、蔣兒 (現名雀兒 )、田 、石坦、東箕(現名東磯)、小雞冠等各島(東磯列島),劃爲頭門、蔣 、田 等三鄉及臨海新村,後將漁山管理局並入改制爲漁山鄉,共計四鄉。縣政府駐地爲一江山島。
3. 平陽縣:轄平嶼、榮嶼、北麂、南麂等各島,下設南麂區署及四個鄉,縣政府駐地爲南麂島。
4. 玉環縣:轄大麂、小麂、披山、小披、雞冠山、澤嶼、浪鬥前山等各島,劃爲東勝區署及披山鄉(後改稱披裏鄉)、雞山鄉(後改稱雞鳴鄉)兩鄉,縣政府駐地爲披山島。
5. 漁山管理局:轄南魚山、北魚山等各島(魚山列島),後於一九五四年並入臨海縣。
6. 竹嶼管理局:轄竹嶼,後於一九五三年五月間並入溫嶺縣。
軍事方面:
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未成立前,大陳列島各遊擊隊及情治單位共有38個單位之多,互不統屬,各自爭雄,甚至有恃力兼併,劫掠別隊財務者。遊擊隊的成份大 致分爲三種:一是抗戰時期的遊擊隊,勝利後並未全部解散,仍保留組織者;二是幫會,主要爲上海一帶的清幫;三爲各縣自衛隊、警察自衛隊等。遊擊隊總人數約 二萬三千人,散佈于浙江東南沿海各島。島上雜牌部隊較多,除王仙金“第三十六縱隊”外,尚有滬松袁國祥“第二十九縱隊”,程慕頤“第三十五縱隊”,王輔弼“第四十縱隊”,張爲邦“海上獨立第一縱隊”及“天目山縱隊”、“雁蕩縱隊”、“寧紹縱隊”等等,
胡宗南於1952年二月開始整編,將遊擊隊編組爲六個突擊大隊,一個海上突擊總隊。第一大隊駐上下大陳,大隊長王相義;第 二大隊駐南麂,大隊長徐驤;第三大隊駐漁山,大隊長王樞;第四大隊駐一江山,大隊長王華;第五大隊駐披山,大隊長陳和貴(先)/黎克強(後);第六大隊駐 上大陳,大隊長程慕頤;海上突擊總隊共有二十八艘各式船艇,下轄六個艇隊,總隊司令先由海軍駐大陳巡防處處長招德培兼任,後由夏季屏接掌。同時,將大陳衛星島嶼劃爲四個作戰區,以曹維漢爲“南麂作戰區”司令,李英奇爲“披山作戰區”司令,程慕頤爲“一江山作戰區”司令,顧錫九爲“漁山作戰區”司令。駐島的國民黨正規軍爲第六十七軍,軍長劉廉一。
一九五三年八月,蔣中正決定改采守勢作戰,爲此將一再對大陸地區發動突襲作戰的胡宗南調回臺灣,浙江省政府亦隨之遷台,僅留下原浙江省政府的政務處,於一九五四年九月一日改制爲「浙江省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繼續治理四縣,行政督察專員則由原政務處長沈之岳擔任。
一九五五年共軍開始發動攻擊,於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一日攻佔一江山島,國民政府的臨海縣政府隨之覆滅,大陳列島亦受到極大威脅。國民政府遂決定全面撤出大陳地區,並於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二日撤離大陳,二月二十五日撤離南麂,浙江省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及在臺灣的浙江省政府亦隨之撤銷。總計國民政府所轄之浙江省政府共維繫了四年餘。正由於大陳撤守,政府方決定在福建省轄區內實行戰地政務。
二、福建省
現今國民政府尚領有福建省政府,其領區一般稱爲「金馬地區」,建制上轄有金門縣及連江縣(馬祖列島)兩縣,共計十個鄉鎮。
一九四九年十月福建省政府由軍方全面接管,自福州遷治金門,並於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撤銷金門縣政府,依金門各駐軍轄區劃分爲金東、金西、烈嶼三區,各設民政處管轄地方行政,三個民政處下共轄城廂、金城、金盤、滄湖、碧湖、金沙、烈嶼、古寧、瓊浦等九個區公所。一九五零年三月將三區民政處合併改設爲「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次年(一九五一年)劃設金城、金甯、金湖、金沙、金山、烈嶼等六個區,各區由區公所治理。一九五三年二月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撤銷,恢復金門縣政府建制,並將原來的六區改制爲鄉鎮,同時代管莆田縣的烏丘鄉。
馬祖列島於一九五零年十二月十五日成立「馬祖行政公署」,最初以島爲單位,分設南竿、北竿、白肯、東湧、四礵、岱山、西津、浮鷹等八區,每區設區公所。一九五二年國民政府放棄四礵、岱山、西津、浮鷹四區,餘下四區則依原縣恢復建制。一九五三年二月連江縣恢復建制,將南竿、北竿兩區改爲鄉建制。同年九月長樂縣于白肯區恢復建制,並劃分爲白肯鎮及東肯鄉。一九五四年三月改東湧區爲鄉建制,並於其上恢復羅源縣建制。一九五五年在金門正式恢復福建省政府後,于馬祖設立「閩東北行政公署」,就近督導連江、長樂、羅源等縣之政務。閩東北行政公署後改名爲「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一九五六年六月國民政府決定在金馬地區實施戰地政務,由金門、馬祖兩地「防衛司令部」下設「政務委員會」負責地方行政,並撤銷「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長樂及羅源兩縣並入連江縣,莆田則並入金門縣。該年七月十六日「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務委員會」及「馬祖地區防衛部政務委員會」成立,實施軍政一元化體系,原有的各縣政府權力虛化。福建省政府亦虛化並遷往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專司研究收復福建地區之重建計畫方案及對大陸福建地區廣播、閩僑聯繫、人才儲備與不屬戰地政務之一般省政工作,不理政務。
一九六九年一月「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務委員會」改名爲「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直屬國防部,並將部份業務移交金門縣政府掌理,軍方逐漸淡出地方行政體系。其後直到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金馬地區終止戰地政務,金門縣政府及連江縣政府終於獲得實際治理權。一九九四年底福建省政府由臺灣省臺北縣新店市遷回金門縣辦公,並於一九九六年一月十五日正式遷治金門縣金城鎮。
金門縣最初轄有金城鎮、金甯鎮、金湖鄉、金沙鎮、金山鄉、烈嶼鄉,以及自莆田縣並入之烏丘鄉,一九五九年又增設金瓊鄉,並改金湖爲鎮,一九六五年撤置金山鄉及金瓊鄉,現今金門管轄金門、小金門(烈嶼)、大膽(大擔)、二膽、東碇、北碇、烏丘等島,劃分爲金城鎮、金甯鎮、金湖鎮、金沙鎮、烈嶼鄉、烏丘鄉等四鎮二鄉,面積爲一百五十三平方公里,人口約五萬一千一百人。
連江縣則除了原有的南竿、北竿兩鄉外,長樂縣所屬的白肯鎮及東肯鄉分別改制爲西犬鄉及東犬鄉,羅源縣的東湧鄉則改名爲東引鄉,亦由連江縣管轄,此時連江縣轄有南竿、北竿、西犬、東犬、東引等五鄉。後來西犬、東犬兩島改名爲西莒、東莒,併合並爲莒光鄉。現今連江縣共管轄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東湧)、西引、高登、大丘、小丘、亮島(浪島)等島,劃分爲南竿、北竿、莒光、東引等四鄉,面積約三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千七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