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画红线部分即为金界壕,蓝色圈为成吉思汗可能的出生地!
金代界壕边堡(金长城)是金代在北方边境地带兴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一般称“界壕”或“壕堑”,俗称“成吉思汗边墙“。今壕堡内的汉族居民称界壕为“旧边 ”、“老边”、“边墙”、“边壕”。称边堡为“古城”、“土城子”。莫力达瓦旗的达斡尔人则称“乌尔科”。主要分布内蒙古境内,少部分在蒙古国及俄罗斯境内。大部分为东北走向西南,横跨2,500公里,实际长约7,000公里。可谓近古史上的大工程,仅次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国家级保护文物。
东北路界壕边堡,据历史学家王国维的考证,修筑事宜当《萌芽于天眷,讨论于大定,复开于明昌,落成于承安。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以前,即上京宗室婆卢火迁泰州屯垦时建。大定十七年(1177)和二十一年曾大规模修筑了东北路,临演路、西北路和西南路辖境内的界壕,并把它们连接成一条长壕。明昌三年(1192)至承安三年(1198),又在西南路,西北路临演路以内泰州边境挖掘了新的界壕,这便是史籍上记载的“明昌新城”。又据《金史· 地理志》“边堡”,大定二十一年(1181)三月,世宗以东北路招讨司十九堡在泰州之一境,及临演路旧设二十四堡障参差不齐,遗大理司直蒲察张家奴等往视其处置。于是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午河地分,临演路自鹤午河堡子至撒里乃(注:可能是达来诺尔湖),皆取直列置堡戍。评事移刺敏言:“东北及临演所置,土脊樵绝,当令所徒之民姑逐水草以后,分遗丁壮营毕,开壕堑以备屋。上令无水草地官为建屋,及临界演路诸堡皆以良人戍边。”
分布和走向,为了便于叙述,把界壕暂分为北线和南线,南线又分为第一、第二两条主线。
北线即天眷元年以前兴筑的界壕,东起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根河南岸,向西伸延至额尔古纳河南岸,经满洲里市北面穿过俄罗斯国再向西伸入蒙古国境内,行经乌勒吉河和克鲁伦河之间,直到肯特南麓上,全长约700余公里。
南线,包括金代东北路、临演路、西北路和西南路等境内分布的界壕。东起自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北约8公里土家子屯附近,西止内蒙古武川县上庙沟南面大青山主蜂北侧,连同分支线在内总长约6,500公里。东端起点界壕有两条线并行,向西延伸10公里合为一条,沿大兴安岭东南麓向西南方伸延,穿越扎兰屯市、扎费特旗,到科右前旗乌兰毛都乡满族屯分为内外两条主线,称第一、第二主线。
第一主线在外侧,经突泉县、科右申旗沿霍林河上游越过兴安岭,经扎鲁特旗北部进人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伸延蒙古国境内,再从阿嘎旗北部的甘穆庙附近伸人中国境内,直向西南方向延展,经苏尼特左旗,苏尼物右旗在四子壬旗补力太庙东约20公里和第二主线会合,再经达茂旗坤兑滩、武川县二分子和腮忽洞,直到上庙沟南山的西端起点。第一主线如何划分各路兴筑地段,已难考释清楚。
第二主线位于内侧,自科右前旗满族甲向西南伸延,经突泉县周家街等地,在科右中旗吐列毛都乡的东白青乌拉越过霍林河,沿昆都伦河北岸向西延展,经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大巴林左旗、巴林有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绕过达来诺尔(湖),在湖西南进入正蓝旗汉原拉苏木境内又分为南北两条支线,北支线经正镶白旗、镶黄旗北部,西伸延至商都县境;南支线经正蓝旗、化德县,在商都县境内与北支线会合。第二主线再经苏尼特旗、察右后旗,西延到四子王旗补力太庙与第一主线相合。
在今霍林河以东地段,应为金东北路所筑;自霍林河以西至达来诺尔湖(克什克腾旗西)附近的地段就为金临演路所筑;自达来诺尔附近到商都县境地段,应为金西北路所筑;自商都县两条界壕会合处以西的地段,应为金西南路所筑。
南线上有三条支线:一是位于第一主线外侧,起自科右翼前旗索伦军马场境内,沿果以其根河,经毛西盖沟,过乌盖河,经东乌珠穆沁旗东北部,伸入蒙古国,止于贝尔池的西南方,在中国境内长约200公里。二是位于第二主线内侧,起自扎费特旗解放屯附近,经科右前旗好仁乡太平山、大百寨乡、古迹乡等地,在突泉县境内与第二主线相合,全长约200公里。三是在第二主线内侧,分布在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全长约200公里。
界壕形制:主要结构是挖一条堑壕。以防战马冲越。堑壕上口一般宽长5一6米,底宽3米,深2米。据壕所取出的土石方,堆积在壕的内侧。连接成一道长墙(或称长堤)。墙身有土石混合垒筑、土垒筑或夯筑的,现存一般高度在4米以下。在南线第二主线和支线外侧,都掘了副壕、垒筑了副墙(副堤),形成主墙、内壕、副墙和外壕等4个部分。外壕上口宽3一5米,底宽2一2.5米。副墙现存高度在2米以下。在墙上加筑有马面和烽台。马面伸出墙外4一5米,低宽6一8米,高出墙身1米多,各马面间距离的一120米,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墙身转折处。烽台有的筑在主墙上,有的筑在堑壕附近,残高5一6米,各烽台间距离500一2,500米左右,多建在山顶和谷口,以便于了望和传递信息。凡是加筑有副壕、副墙和马面的界壕,都是明昌、承安年间开掘修筑的。
边堡关隘:按形制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戍堡、边堡和关隘三种。1、戍堡,亦称壕堡。大部位于界壕内侧,且多为利用界壕主墙作为北墙,只筑东、南、西三墙,也有在界壕内侧
另筑子堡的,戍堡平面呈长方型或正方型,第边长30一40米。堡内仅有建筑遗址一处曾发现内有火炕遗迹,出土残碎的陶盆、陶罐、粗白瓷碗碟等生活用具,应是居住戍卒的地方。2、边堡。在河谷交汇处的冲积平地上建筑,位于界壕的内侧,有的距界壕仅数米,有的在界壕南面5公里,平面多为正方型,少数呈长方型,边长120一180米。残墙高度在5米以下,墙上加筑马面,南面正中开门,个别的加筑瓮城。堡内一般在正申夯筑一座方形建筑台基。有的台基上还保存有不规则的石柱础,地表散有砖瓦碎块及白瓷片,应是官吏居住地方,在申央台基的附近,发现有小型建筑遗迹,出土陶罐、陶盆及粗白瓷碗碟等生活用具,并有铁镣、铁甲片、铁马镜、铁刀、铜钱等,应是屯兵的地方。3、关隘。设在界壕所经过的南北交通要道上,往往在河谷的开阔地。在界壕上留有豁山再在界壕内侧加筑三面墙,一侧开门,如瓮城形制。关隘与界墙的高度相等,平面呈方型,每边长30---40米不等,关隘内末发现有建筑遗迹。
金长城碾子山段,位于碾子山区西北与扎兰屯市以界壕为界,约长10公里,边堡1座(丰荣古城),是金东路界壕边堡的一段。1986年12月17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