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77阅读
  • 16回复

[自由贸易区]专家建议建海南岛自贸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1-30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5-10-21) —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专家座谈会暨中国国际现代化战略研讨会2008年1月28日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在会上提出建立海南岛自由贸易区,提升中国与亚洲互动的国际互动能力。

他指出,推动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促进亚洲区域合作。目前世界三大洲(欧非美)的区域国际合作都包括三个层次:跨区域层次、区域层次和亚区域层次。在区域层次上,欧洲有欧洲联盟,非洲有非洲联盟,美洲有美洲国家组织;惟有亚洲没有区域性合作组织。根据国际经验、亚洲国家的政府和学者的建议,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选择:欧盟模式、共同体模式和联合会模式。在目前阶段,相对宽松的联合会模式可行性较好。

中国是亚洲国家,中国的未来与亚洲息息相关。中国可以积极推动亚洲国家联合会的成立,并可积极承担更多的责任,例如,争取负责组建亚洲国家联合会秘书处。在筹备阶段,可以委托博鳌亚洲论坛负责亚洲国家联合会和秘书处的筹备工作。秘书处的地点可以在海南岛物色。中国可提供筹备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外交政策后援。中国可以争取在2009年10月前完成亚洲国家联合会和秘书处的组建。

他说,如果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秘书处选择在海南岛,那么,可以考虑将海南岛建成一个经济特区。

他提出应有六大政策支持海南岛特区:

第一,自由贸易政策,对亚洲国家实行进出口零关税政策;

第二,自由投资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在海南岛的环境友好型投资企业,实行免交企业所得税政策;

第三,自由旅游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赴海南岛旅游,实行信息化落地签证政策;

第四,自由购物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在海南岛的购物,实行免交消费税政策;

第五,自由留学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在海南岛的学校学习,实行国民待遇政策。

第六,普及16年义务教育,2020年前普及12年义务教育和16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他认为,未来的海南岛,将成为亚洲的一个“生态型自由岛”,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理想会所,成为亚洲的海上明珠。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1-05
    错,海南那么能吸引房地产商,就改为“房地产特区”吧!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1-05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
  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为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二)战略定位。
  ——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
  ——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
  ——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加大南海油气、旅游、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和产品运销基地。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海南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的保护和管理,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推动生态脆弱地区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将海南作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省,加大中央财政对海南的生态补偿力度,将9个山区市县列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将尖峰岭等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大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各类减排工程设施建设,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转移支付。积极支持海南发展农村沼气、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蔗渣利用、中水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办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国家分解下达给海南省的节能减排任务。
  (七)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流域和担负饮用水集中供水任务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强化对已建成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行改水改厕,逐步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设施正常运营保障机制。开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环境监测,建立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公报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
  三、发挥海南特色优势,全面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
  (八)建设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冬季阳光旅游、海上运动、潜水等旅游项目,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产品。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积极发展邮轮产业,建设邮轮母港,允许境外邮轮公司在海南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开展经批准的国际航线邮轮服务业务。研究完善游艇管理办法,创造条件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做好经批准的境外游艇停泊海南的服务工作。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合理开发温泉资源,发展康体保健服务。积极发展自驾车观光游、特色房车游和体育休闲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
  (九)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科学规划和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优化时间、空间配置,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山海互补的旅游格局,塑造“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整体旅游形象。进一步完善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万宁兴隆温泉度假区、琼海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等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服务功能。高水平开发建设海棠湾、清水湾、棋子湾、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等一批精品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热带雨林等旅游主题公园。
  (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十一)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在交通枢纽、景区、城市广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具有宣传促销、咨询、预订、投诉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强化管理规范、清洁卫生、方便游客的旅游厕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安全救助体系。
  四、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十二)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引进创意产业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丰富演艺文化市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完善博鳌会展服务设施,积极招徕承办各种专题会议展览,举办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培育国际会展品牌。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对入境参展商品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
  (十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航运、中转等业务,促进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加快发展。实施国际航运相关业务支持政策,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打造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在完善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取出口退税措施的前提下,在洋浦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积极发展大型购物商场、专业商品市场、品牌折扣店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完善旅游城镇和休闲度假区的商业配套设施,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十四)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科学规划房地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和速度,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发展富有海南特色、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加强产权式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销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稳步发展满足避寒、疗养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产。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条件成熟时,在海南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十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鼓励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推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改善结算环境。完善外汇支付环境,开展居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推动建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
  五、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六)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统筹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与管理,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和植物检疫性防控工作,提高南繁基地育制种生产能力。加强海南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产品(14.13,0.11,0.78%)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精细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促进形成热带农产品集散中心。加强与台湾的农业合作。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
  (十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发展条件,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建制设置,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扶持重点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镇。加大对革命老区、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加快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海南农垦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十八)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进出岛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海口至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好东环铁路,适时启动西环铁路扩能改造以及洋浦支线铁路项目。统筹研究海南岛西部民用机场布局优化和建设问题,适时建设博鳌机场。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积极推进邮轮、游艇码头建设。加快建设海口—五指山—三亚地方高速公路和万宁—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提升现有国道、省道技术等级,加强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十九)加强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进昌江核电项目。积极发展风力、太阳能、潮汐、生物质等新能源。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适时启动跨海电网联网二期工程,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洋浦液化天然气项目,逐步建成连接岛内各大城镇和主要景区的输气管网,大幅度提高民用燃气覆盖率。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环境影响论证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做好天角潭、迈湾等水库前期工作,基本解决海南岛的工程性缺水问题。继续实施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洪、防潮、防台风设施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城镇和主要园区、景区的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3年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二十)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推进数字海南建设,实现高速宽带无线网络覆盖全岛。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加快网络升级换代。大力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积极推进海南“三网融合”建设。着力建设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相结合的覆盖海南所辖海域的通信网络,提升南海领域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
  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
  (二十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十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条件,大力加强城市及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步伐,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积极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展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强对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扶持海南建设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于四季训练的运动场馆。
  (二十三)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海口、三亚等地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全省统一、高效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各省(区、市)与海南异地医保互认制度。
  (二十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培育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扩大就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平安海南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型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妥善处理利益关系,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好影响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安全感。
  八、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集约发展新型工业
  (二十五)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工业扩张。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港口条件和重点工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海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临港工业,集约发展油气化工、林纸一体化、汽车制造、矿产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重化工业严格限定在洋浦、东方工业园区,其他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现有工业园区。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高尔夫用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强研发设计,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加工业。
  (二十六)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根据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支持海南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软件产业基地。加快海口药谷建设,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攻关,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二十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和加工基地。适时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洋浦开发开放。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南建设修造船、海洋工程设备项目。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深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
  九、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
  ——投融资政策。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要求,研究将海南省增列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
  ——财税政策。针对海南的特殊情况,中央财政加大对海南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在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特别是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边境地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海南的支持。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给予专项补助。由财政部牵头抓紧研究在海南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具体办法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可行性,另行上报国务院。
  ——土地政策。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统筹和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各类用地需求,推进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在不突破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试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各行业的布局规模、时序的调控。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岛屿的开发利用,依法加强西沙和无居民岛屿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进行土地确权登记。科学选划发展海洋经济集约用海区域,引导海洋产业相对集聚发展。
  ——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逐步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实行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介分支机构。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规划编制、体制创新、政策实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海南省人民政府要依据本意见抓紧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后实施,同时进一步编制好相关专项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抓紧制定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定期总结经验,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5-12
人民网 >> 理论 >>经济社会 >> 经济 >> 

何传启: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

何传启
2008年05月07日17:19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我国海南岛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合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机遇,需要有合适的国际战略和内部政策。《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通过对国际现代化的300年进程的系统分析,归纳了42个事实和14条经验,阐述了国际现代化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并建议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成立亚联秘书处(设在海南岛)和建立海南岛生态型自由贸易区。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成为海南腾飞的历史性机遇和海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它既是海南岛对中国现代化和亚洲文明进步做出的实质贡献,也是中国复兴和亚洲繁荣赋予海南岛的历史责任。本文简要讨论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战略定位和政策设计。

  一、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

  关于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时代背景,可以大致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国际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其二,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其三,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三次浪潮。

  1.国际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关于当今的时代特征,可以有不同的阐述方式。从国际现代化的角度分析,典型的时代特征是: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进入国际化时期,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国际互动影响国家成败。

  首先,人类文明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成败越来越决定于自身努力与国际环境的相互作用,国际相互依赖日益加强。例如,联合国会员国达到19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151个,世界贸易占世界GDP比例达到52%,国际组织达到12000多个,自由贸易区达到1200多个,FDI也在快速增长等。

  其次,中国发展进入国际化时期,中国对世界和世界对中国的贡献在同步增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的贡献。例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举办奥运会,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中国的国际贸易占GDP比例达到69%,中国的能源进口、资源进口、技术进口、国际旅游和环境保护等都离不开世界等。

  其三,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2001年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可以分为四组: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等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世界5000多个民族的生活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知识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狩猎采集为生)。每一个国家都在求发展,每一个民族都在求进步。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国际竞争必然日益激烈,国际环境瞬息万变。

  其四,国际互动影响国家成败。“一个地球四个世界,一个人类四种社会。如果地球继续运转,如果文明没有损毁,那么竞争不会停止,合作冲突还会多变,国际互动左右兴衰,国家成败千古名垂。”在21世纪,国际互动将继续影响国家的成败,加速国家的分化。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已有30年历史。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是被动适应?还是积极进取?

  我们认为,应该积极进取。那么,如何积极进取呢?概要地说,有三个关键要素:借鉴历史经验、遵循客观规律和选择合适的国际战略。关于国际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基本原理和国际战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有系统阐述。

  2.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

  关于中国的国际战略,必然见仁见智;从事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研究的学者也进行了大量工作,我们从国际现代化和国家水平研究角度提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是根据国际现代化的300年历史经验、国际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提出来的。

  “和平鸽”战略结构是:“和平鸽”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

  “和平鸽”战略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宪章和促进和平――遵循联合国宪章,促进和平与进步;立足亚洲和面向全球――以亚洲合作为基础,促进全球跨区域经济合作;东西比翼和南北协作――同时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经合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欧美的合作;加强与南方国家的交流合作,包括与非洲、太平洋和南美国家的合作;互利共生和协同发展――参加合作的国家,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协同发展。

  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促进亚洲的文明进步和国际合作,是“和平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要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中国和海南岛在亚洲合作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下面简要讨论这个问题。

  目前,世界三大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区域国际合作都包括三个层次:跨区域层次、区域层次和亚区域层次。在区域层次上,欧洲有欧洲联盟,非洲有非洲联盟,美洲有美洲国家组织;惟有亚洲没有区域性合作组织。

  在全球化时代,区域一体化是一个普遍现象。一般而言,区域一体化是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共同货币。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200个自由贸易区。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可以从第一阶段(自由贸易区阶段)做起。

  根据国际经验、亚洲国家的政府和学者的建议,亚洲区域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选择:欧盟模式、共同体模式和联合会模式。欧盟模式包括关税、市场、货币和司法统一。共同体模式要求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和共同市场。联合会模式是自觉自愿参与的国际组织。目前,相对宽松的联合会模式可行性较好。

  亚洲区域层次的国际合作,可以采用联合会模式。在继续促进亚洲跨区域层次和亚区域层次合作的同时,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具有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形式,暂时起名为“亚洲国家联合会”,促进亚洲的全面合作,提升亚洲的文明水平。

  亚洲国家联合会,可以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为基础组建。随着亚洲文明水平提高和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亚洲自由贸易区;亚洲国家联合会可以向亚洲经济共同体和亚洲联盟方向发展,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中国是亚洲国家,中国的未来与亚洲息息相关。中国可以积极推动亚洲国家联合会的成立,并可积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争取负责组建亚洲国家联合会秘书处。在筹备阶段,可以委托博鳌亚洲论坛负责亚洲国家联合会和秘书处的筹备工作,中国政府可提供筹备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外交政策后援。

  联合国秘书处设在美国纽约州的曼哈顿岛。亚洲国家联合会秘书处可以设在中国的海南岛,秘书处的地点可以在海南岛物色。海南岛是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个地理中心。如果亚联秘书处设在海南岛,海南岛将在亚洲国际合作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海南岛如何才能胜任它的新角色呢?

  我们认为,海南岛可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设生态型自由岛。海南岛自由贸易区,首先是面向亚洲开放的一个“亚洲自由岛”,将来还可以逐步升级为面向世界开放的“东方自由岛”,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3.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三次浪潮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过去30年里,中国先后建立南方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等。从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先后出现了三次高潮,目前处于第三次高潮。

  第一次浪潮是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大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1980~1988年)。1980年至1988年,国家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并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第二次浪潮是建设浦东新区和开放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大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1990~1998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推动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1990年至1998年,国家先后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开放长江沿岸的武汉等5个沿江城市、开放合肥等18个省会城市和黑河等13个沿边城镇。1999年开始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开放等。

  第三次浪潮是加入WTO和建设自由贸易区,大致发生在21世纪初(2001年至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2004年中国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2007年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中国正在跟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

  从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到自由贸易区,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经济特区建设,适应了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需要。自由贸易区建设,适应了从区域市场经济向全球化开放经济转型的需要。建设海南岛自由贸易区,既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落实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需要。

  二、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

  关于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我们想简要讨论三个问题:海南岛的客观条件、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海南岛自由贸易区将覆盖海南岛的全岛,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英文翻译建议采用Hainan Free Trade Area(HFTA),而不用Hainan Free Trade Zone(HFTZ)。

  1.海南岛的客观条件

  首先,海南岛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海岛,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与欧洲国家比利时的面积相当。这种海岛环境,具有建立对外开放式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

  自由贸易区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开放式自由贸易区,它是一个国家(单独关税区)内部设立的、有隔离的、置于海关管辖之外的、实行自由贸易的特殊经济区域。主要特点是:“境内关外”,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如科隆自由贸易区、汉堡自由贸易区等;第二种类型:集团式自由贸易区,它是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桥头堡。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大致处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地理中心,政治上是中性的,具有成为亚洲经济中心的潜力。海南岛属于热带海岛气候,具有成为亚洲海岛旅游胜地的可能性。

  其次,HFTA的政策条件基本具备。1987年邓小平同志对海南特区提出期望,1988年海南特区建设正式启动。海南特区是中国最大特区,虽然发展速度没有赶上深圳特区,但特区建设已经积累了20年的经验和教训。海南特区已经有一些新举措,如洋浦开发区和保税区、落地签证、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博鳌亚洲论坛为促进亚洲交流和合作做出了贡献。中国提出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大约有12个自由贸易区在建设或谈判之中,包括中国与东盟和巴基斯坦的自由贸易区。虽然它们的类型与HFTA不同,但可为HFTA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三,建设HFTA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需要。根据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亚洲合作是基础,是三大重点之一。海南岛是亚洲合作的开放平台。根据中国国际化战略,中国经济南进(南―南经济合作)是一个关键环节,海南岛的作用不可替代。根据自由贸易区战略,海南岛是基本具备条件的候选者。根据人才强国战略,HFTA可以吸引大量优秀的国际和国内人才,海南人口可以从目前的800万增加到未来的2000万左右。

  2.海南岛和HFTA的战略地位

  关于海南岛和HFTA的战略地位,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原来的海南岛,只是中国南疆的一个省府所在地,是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一个桥头堡,是中国的一个热带旅游岛,在亚洲和世界上没有承载明确功能,战略地位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如果成立亚洲国家联合会,并把亚联秘书处设在海南岛,那么,海南岛就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会所,海南岛在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功能和定位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首先,海南岛需要承担亚联会所的服务功能,为亚联创造优质的环境,提供高效的服务。其次,海南岛需要成为亚洲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开放平台,以便于亚联开展工作和亚洲人民的自由交往。其三,海南岛需要成为亚洲文明的一个窗口,在世界上展示亚洲文明的风采。其四,海南岛需要成为亚洲的一个经济中心,促进亚洲的繁荣和稳定,以增强亚联的活力。

  海南岛要胜任它的新功能,就需要改变它的旧模式。如果把海南岛建成一个自由贸易区,一个环境友好的生态型自由岛,那么,新海南岛就将成为一个亚洲自由岛,成为亚洲文明的一个窗口、亚洲经济的一个中心和一个海上明珠,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理想会所。新海南岛将拥有新面貌、新模式、新地位和新使命。

  新海南岛和HFTA的战略地位,大致可以从世界、亚洲、中国和海南省四个层次上来认识(表1)。从世界层次上看,新海南岛和HFTA可以成为亚洲文明的一个窗口和一个东方自由岛;从亚洲层次上看,新海南岛和HFTA可以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理想会所和一个亚洲自由岛;从中国层次上看,新海南岛和HFTA可以成为中国与亚洲合作的开放平台和一个自由贸易区;从海南省层次上看,新海南岛和HFTA可以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合作的开放岛。

  
新海南岛和HFTA的战略地位


  HFTA既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种政策机制。它既是亚洲自由岛的国际标识,也是中国“和平鸽”战略和自由贸易战略的重要环节,还是亚洲自由岛的制度保证和亚洲经济中心的政策保证,以及中国与亚洲合作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HFTA的政策,不仅包括自由贸易,还包括自由投资、自由旅游、自由购物和自由留学等,它超越了经典意义的自由贸易区。如果全面实现HFTA的政策目标,那么,新海南岛将成为一个亚洲自由岛,它将是亚洲创业者的天堂、贸易者的天堂、购物者的天堂、休闲者的胜地和学习者的乐园。新海南岛将成为亚洲人民的一个开放公园,成为亚洲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公共平台和共享舞台。

  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岛是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自由港或自由市的扩展),是改革开放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是不同的。保税区是国家海关的管辖区,属于“境内关内”的区域;自由贸易区是在海关辖区以外的,属于“境内关外”的区域。

  3.HFTA的战略意义

  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意义,将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成功而逐步体现出来。目前可以从世界、亚洲、中国和海南省四个层次上来认识。

  首先,在世界层次上,HFTA将是亚洲文明进步和地位提升的一个标志。

  其次,在亚洲层次上,HFTA将促进亚洲团结和进步、亚洲交流与合作、亚洲安全与稳定、以及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亚洲和亚联的国际影响力。

  其三,在中国层次上,HFTA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突破,是中国南方经济的第二个火车头。如果说中国南方经济的第一个火车头是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那么,第二个火车头可能是海南岛、海南岛自由贸易区、湛江、北海和北部湾地区等。如果说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那么,21世纪初将看海南,看海南岛自由贸易区。

  其四,在海南省层次上,HFTA将是海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是海南经济腾飞的历史性机遇,是海南岛为中国复兴和亚洲繁荣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如果说,1988年的海南特区建设是海南发展的第一个春天,那么,海南岛自由贸易区建设将是海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HFTA将成为海南经济起飞的发动机。

  三、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设计

  关于海南岛自由贸易区(HFTA)的政策设计,目前的研究是非常初步的。下面简要讨论三个问题:国际政策、主要挑战和后续研究。

  1.HFTA的国际政策

  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包括国际政策和内部政策。海南岛环境友好的生态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政策,可以大致包括六大政策(五个国际政策和一个内部政策),其他政策需要专题研究。

  第一,自由贸易政策,对亚洲国家实行进出口零关税政策;第二,自由投资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在海南岛的环境友好型投资企业,实行免交企业所得税政策;第三,自由旅游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赴海南岛旅游,实行信息化落地签证政策;第四,自由购物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在海南岛的购物,实行免交消费税政策;第五,自由留学政策,对于亚洲国家公民在海南岛的学校学习,实行国民待遇政策;第六,普及义务高等教育,在2020年前后普及12年义务教育和16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上述六大政策只是一个政策清单,具体政策需要专题研究。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内部政策,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创新。

  2.HFTA的主要挑战

  关于建设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的建议,目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要建设一个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由贸易区要取得成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更多。

  首先,海南层面的挑战。目前,海南的思想观念、国民素质、政府能力、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经济水平和科技能力等要素,能否适应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是一个有待检验的议题。

  其次,国家层面的挑战。如何争取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HFTA的支持和批准?如何争取兄弟省市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如何争取科技、教育和金融界的支持等?都需要统筹的考虑。

  其三,国际层面的挑战。如何处理亚洲国家的关系?如何争取亚洲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如何争取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都是重要的议题。

  其四,政策层面的挑战。HFTA包括六大政策,每一个政策都存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些政策的实施需要付出巨大成本,而且有一定风险。例如,税收成本、教育成本、原产地识别、走私偷税、社会和经济安全等。

  3.HFTA的后续研究

  如果说,HFTA的提出是第一步,那么,HFTA的批准是第二步,HFTA的实施是第三步,HFTA的建成是第四步,HFTA的成功是第五步,海南实现现代化是第六步。HFTA已经提出,尽管社会反响比较大,但尚处于第一步。目前,HFTA只是一个政策建议,要落到实处,尚要做许多工作。

  首先,政府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做好行政准备,争取国家批准等。搭好舞台,做好服务,维护公平,确保安全,是新时期政府的重要职责。

  其次,宣传和舆论工作很重要。既要适度宣传,又要理性面对。做好国内传播,避免过高期望和盲目乐观。做好国际传播,避免国际争端和误解。

  其三,规划和政策研究。例如,战略和规划研究,包括HFTA的总体规划、HFTA的可行性报告、HFTAF的分步实施方案、HFTA的国际影响评估等;具体政策研究,包括自由贸易政策、自由投资政策、自由旅游政策、自由留学政策、普及高等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贸易、人才战略、科技战略和政府功能等;重大专项研究,包括琼海运输通道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信息化落地签证研究、HFTA与中国大陆贸易研究等。

  如果HFTA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那就是第二步。HFTA的实施将是第三步。

  HFTA建设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际和国内、岛内和岛外的许多因素。大致而言,可以按整体规划、有序启动、协调推进和分步实现的原则来做。

  根据海南岛的条件,未来20年HFTA的建设目标,可以按“三步走”来规划: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区(近期)――亚洲自由岛(中期)。

  第一个目标,国际旅游岛。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可以直接启动。

  第二个目标,自由贸易区。争取早日批准;有条件的,可先启动。

  第三个目标,亚洲自由岛。中期目标,对亚洲的深度开放,亚洲人民的开放公园和公共舞台。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之时,就是亚洲自由岛诞生之日。

  亚洲自由岛可以进一步对世界开放,建成东方自由岛,这是远景目标。

  海南岛的发展模式,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既是一种合理演变,又是一次重大跨越。建设自由贸易区,打造亚洲自由岛,必将为海南发展翻开新的一页。一个经济发达的、环境友好的、社会和谐的海南岛自由贸易区令人期盼。

  如果HFTA全面实现,未来的海南岛,将是一个自由贸易岛、自由投资岛、自由旅游岛、自由留学岛和自由购物岛,将是一个创业的天堂、人才的高地、经济的中心、休闲的胜地和生活的乐园。未来的海南岛,还将成为一个亚洲自由岛和东方自由岛,成为亚洲人民的一个开放公园,成为亚洲国家联合会的理想会所,成为亚洲的海上明珠,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一个典范。

  结论:中国的国际现代化呼唤“和平鸽”战略,中国的“和平鸽”战略呼唤海南岛自由贸易区,海南岛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亚洲自由岛和亚洲经济文化中心。海南岛自由贸易区建设,既是中国现代化和亚洲和平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海南腾飞的历史性机遇,还是海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海南岛将走在希望的道路上。如果海南岛自由贸易区顺利建成,那将是中国文明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亚洲文明进步将翻开新的一页。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5-12
迟福林:抓住机遇,务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进程
――在“海南改革开放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
迟福林
2008年05月07日18:46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我用15分钟的时间,就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和大家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重提创立自由贸易区?第二个问题,创办海南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何在?第三个问题,未来三至五年内,海南能否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我想简要地谈谈前两个问题,重点讨论第三个问题。

  一、今天,为什么重提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

  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基于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基本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1987年底中央曾经讨论过在海南岛设立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自由贸易区。从1988年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到1992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曾两次正式向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特别关税区的请求,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由于自身估计的严重不到位,错失机遇,使这个设想没有实现。并且,在洋浦开发、琼台农业合作等方面也错失了几次重要的机遇。这些机遇的错失,使海南市场化进程受到严重影响。这表现在,90年代初,海南在全国改革开放排在前列,这些年,海南的市场化指数和经济开放度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在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这个总结和反思,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二,基于对今天走向大开放机遇的一个客观判断。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重提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面临着良好、甚至比二十年前更为有利的多方面条件。这是今天海南走向大开放,力争成为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海南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振特区精神,谋划海南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今天,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何在?

  同20年前相比,今天,海南创办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应该要好得多,成熟得多。我在提供给本次论坛的文章中讲了六条,从包括博鳌亚洲论坛、“10+1”、南海油气开发,两岸经贸合作、生态优势、以及全省上下形成的广泛共识等六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总的结论是,今天重提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从海南的基本省情和长远发展出发,充分考虑了海南内外环境变化而作出的符合实际的一个客观的判断。

  三、务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进程的4点建议

  今天,我们讨论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有三种方案,我称为上、中、下方案。

  ――上的方案是:以亚洲为背景,建立规范意义的自由贸易区。我认为,这是个“理想方案”

  ――中的方案是:以南海油气资源和平开发和两岸经贸合作为背景,推进海南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进程,建立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区。我认为,这是个“现实方案”

  ――下的方案则是: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重点,推进海南岛国际化进程。我认为,这是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

  这里,就未来3-5年争取在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进程中实现重要突破,提出以下4点具体建议。

  1.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国际旅游岛与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有着内在紧密、直接的联系。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建立国际旅游岛是推进海南大开放进程、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具实质性、最具现实性、最具可能性的一件大事。

  以国际旅游岛为重点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进程,大致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直接推动力,加快实行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这应当是最近一、两年可以实现的目标;第二步,在旅游产业全面开放的同时,加快推进与国际旅游岛直接相关的服务产业的全面开放,例如,金融、电信、服务业等;第三步,在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重点,在多方面实施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政策,真正使海南成为开放之岛。

  这样,分三步走的行动步骤,可以使海南在实施国际旅游岛进程中推进海南国际化进程,建立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开放之岛。在这里,我认为需要借鉴韩国济州岛的经验,走以旅游为重点推进国际化、建设自由城市的发展之路。当前,最重要的是对国际旅游岛作出总体规划和具体行动规划,以旅游的国际化为重点来推进海南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2.以洋浦保税港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洋浦自由工业港区。加快建设洋浦保税港区,有利于发挥洋浦在国际油气大通道中的枢纽作用。海南今后5年左右的目标应当是: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范围内,以油气综合开发为重点,以实行某些自由港区的发展模式为目标争取把洋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的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工业港区。由此,使海南岛成为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3.抓住机遇,争取建立琼台自由贸易区。1988年,国民党《中央日报》曾在第一版的全版刊登了台湾当局关于对海南岛实施全面的农业、渔业技术合作的援助计划,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计划搁浅了。

  琼台自由贸易区属于次级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即海南与台湾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种WTO成员的部分关税领土与其他成员的全部或部分关税领土所组成的次级双边自由贸易区,不违背WTO规定。

  自国家批准在海南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以来,琼台农业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站在历史新起点,着眼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局,着眼于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琼台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加快海南的发展,也能充分发挥海南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中的特殊作用,实现邓小平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目标。从琼台双边贸易的现实出发,可以在农业、旅游、金融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发展更为密切的经贸关系,逐步建立共同市场。争取由国务院授权海南与台湾方面进行商谈,相互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当前,十分有必要尽快建立一个较高层次、有官方背景、被双方认可的琼台经济合作促进会组织,就相关问题进行定期磋商和对话。

  4.争取在海南岛建立国家第一个环境保护特区,使海南岛成为亚洲甚至世界重要的生态自由岛。这是我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中提的两个议案之一。我建议,海南应当积极争取成为我国第一个环保特区,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严格的法律制度安排加强环境保护。当前,应当尽快对海南的生态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建立环境保护问责机制,按照十七大的要求,能不能以新一轮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为契机,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在海南率先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我们要做成事情,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务实,防止由于骄傲盲目而错失机遇。今天,海南面临一次十分重要的难得机遇,这对未来海南20年的大发展十分重要。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海南尚未实现中央关于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基本目标。有人说,当初中央确定的这个目标过高了,我不这样看。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由于多种原因我们错失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如果过去20年我们能够坚定地走向大开放,避免某些重要失误,海南应该比今天更好。

  国际经验证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是富国的两倍以上;而没有参加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只有富国的一半。在建省办特区2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在全岛营造走向大开放的氛围,把促进自由贸易区实现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3-05
1、建议内地对海南岛产品征收关税,免得零关税产品进入海南后大量流入内地
2、建议对海南岛户籍人口进入内地实行签证,免得无签证外籍人员大量进内地
3、建议内地高校对海南户籍学生实行特殊政策,取消原有优惠
4、建议内地对海南高等院校区别对待,低质量的不再承认。
5、海南各种职称人员进入内地就业,应通过技术测试。否则不能就业。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3-05
据说我们去海南岛就得办理签证了?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3-04
抓紧实施才好。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3-03
引用第10楼岁月似歌于2008-03-02 07:48发表的  :
还有相同帖子在你的之前,请见以下链接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39140
我的时间是:2008-01-29 08:49
你的时间是:2008-01-29 22:50

看来我们臭味相投嘛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3-02
對海南的發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3-02
引用第4楼亮晶晶于2008-02-15 17:48发表的  :
已经有相同帖子在前了,请见以下链接: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39165&fpage=2

还有相同帖子在你的之前,请见以下链接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39140
我的时间是:2008-01-29 08:49
你的时间是:2008-01-29 22:50
日联冬夏,雪梦罗浮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3-01
支持!
支持缩省,支持设广南省,支持省直管县,支持设镇级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2-15
引用第4楼亮晶晶于2008-02-15 17:48发表的  :
已经有相同帖子在前了,请见以下链接: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39165&fpage=2

谢!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2-15
引用第3楼jbh2006于2008-02-15 17:13发表的  :
怎么没人感兴趣啊?

已经有相同帖子在前了,请见以下链接: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39165&fpage=2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2-15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海南新定位:亚洲首都(转载)



:[只看楼主] [关注此帖] [百宝箱使用帮助]  
作者:化功大师 提交日期:2006-12-9 15:02:00  

??海南新定位:亚洲首都
  程汉忠/文
  一、海南为何失败?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作为沿海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其陆地面积是其他四个特区的好几倍,又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如此优秀的海南为什么会成为失败的范例呢?在海南建省办特区18年后的今天,当中国经济热火朝天,当上海、深圳等地大获成功之际,海南却仍是一块没有起色的默默无闻的试验田,就象一个孤零零的掉队者,无论在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实力,都远不如其他四个特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迟福林等专家学者认为,海南办特区较迟,且基础差,起点低,但海南独特的优势却是很明显的,关键在于没有抓住最佳战略机遇期,并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教训十分深刻。专家学者们所总结的三大失误:一是投资导向的失误,造成房地产“泡沫经济”;二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错过了最佳时机;三是重陆轻海,将最大的优势变成最大的“劣势”。海南曾经勇者无惧,但许多大开放战略措施尚未实行就遭到国内一片反对之声,成为全国议论的中心热点。最典型的是“洋浦模式”:当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洋浦模式”是拱手将大片国土送给外国,“何异引狼入室,开门揖盗”时,国内争论一下子提高到有关民族主权和国家尊严的高度,引发出著名的“洋浦风波”,这场风波导致了专家所说的海南丢失了最佳的发展机遇。难道仅仅就是这些失误,就导致了海南18年来的失败吗?其实,这是表面上的操作失败,海南失败最深的根源是战略定位的失败和产业定位的失败。据说,自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就有关确立何种产业为海南的主导产业的问题至今还争论不休,先后有“房地产主导论”、“农业主导论”、“工业主导论”、“外贸主导论”、“生态主导论”、“旅游主导论”等等。今天的海南,已经在这些主导论中艰苦摸索了整整17年了,却仍未有根本的改变,基本以失败告终。为此,海南陷入了沉重的反思。
  为什么说海南的失败是战略定位上的失败呢?当初把海南只定位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也许就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特区的基本含义是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其政策优势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例如投资人出入境简便、货物出入境简便、资金出入境简便、可保留一定数目的盈余,免予课税,对重点工业项目给予低息货款,提供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助金等等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中国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启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其历史使命是成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起着带动、幅射和示范作用的“先锋”。所有这些,对于海南,对于一个孤悬海外、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没有任何经济腹地,根本不宜发展制造业,只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岛屿来说,想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只怕是想用而不能用。所以,无论海南怎样努力,失败无疑是肯定的。回望今天中国成功的经济特区,不难明白当初的“中国经济特区”政策其实仅仅只适合于制造业地区,而且要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特区”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用的。那么,海南要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战略定位就是最重要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区域战略是先开放沿海,加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以沿海带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实行“中国经济特区”政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已经完成了推动全国对外开放的示范作用。至此,“经济特区”完成了其历史任务,应该彻底转型了。众所周知,海南既然是一个以其地大、人穷的特点而成为中国目前五大经济特区中发展最缓慢、经济建设成效最小的一个特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已不占任何先机,海南应如何以自身特有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实现其身份的根本转变呢?这是目前摆在海南面前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是海南在战略定位上要实行重大突破。
  二、海南定位
  通常,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方在该区域应承担的区域功能和历史使命,决定了该地的战略取向,而战略定位的准确与否,则决定了该地今后的成败。海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其在亚洲中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果从亚洲地图上看,海南是一颗镶嵌于亚洲中央的海上明珠,它与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是亚洲各国运输的大通道;海南不只是一个岛,而是亚洲的“海上丝路”,是一个可汇聚亚洲各国资源的强力“磁场地”。过去,海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是由其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地处中国边陲,只身孤悬海外的海南,与中国内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联系不便,与中国内陆的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更是通道不畅,如此闭塞的海南又怎么能够发展起来?中国大陆对此也是无能为力,毕竟鞭长莫及。但是,当战略眼光从国内转向国际时,海南的优势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从宏观区域看,海南与亚洲各国相邻,处于亚洲经济活跃环带的中央,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这些优势决定了海南比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具有更为明显的广阔市场。因此,海南的出路不在中国,而是在亚洲。
  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全球化的规律,打破原有的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建立全球化的思维方式,采取地方性的行动。今天,对于海南来说,其任务是寻找区域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启动区域合作,为建立新亚洲探索一条更快的发展道路。在建立共同市场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已是海南目前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的直接目标就是率先把海南建设成为亚洲的一个共同市场,一个亚洲国际大特区。由于开放是岛屿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其经济特性是中转功能,作为亚洲区域中心的海南,由于腹地范围和规模都十分有限,应以大开放的姿态在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独特功能。所以,海南在亚洲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面临的课题就是,如何与亚洲各国交往?这是制定海南发展战略的根本。当前,许多专家都认为,在加大发展海南这个中国最大特区的问题上,必须立足于大开放和国际化,需要有更多突破性的思路和政策。海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思路和政策突破呢?“亚洲首都”这一国际定位将是破解海南发展难题的切入点,也是海南在亚洲地区应承担的区域功能。什么是“亚洲首都”?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由亚洲各国和地区共同参与、联手开发的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亚洲一体化的示范地区。
  在海南建省成立特区18年后的今天,对于中国来说,在承受了一系列失败所带来的痛楚之后,21世纪的海南再次面对着一个战略性问题的追问:海南向何处去?其实,答案已经很明确,就是在全面开放中建设海南亚洲国际特区,从现在的“中国经济特区”转身为以政府产业(亚洲首都)拉动的“亚洲国际特区”,这是海南在制定发展战略上,充分拓宽思路,以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以极具前瞻性的历史眼光展望将来的结果。亚洲定都海南,虽是由其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但定都海南,也为亚洲地区的全面振兴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如果这样,海南将成为“亚洲的浓缩板本”,将集中全亚洲的力量来发展海南;如此,海南不但是亚洲的一个市场,而且是亚洲经济的发动机,是亚洲经济的一个超强引擎。如果这样,海南将成为亚洲各国对话的平台,亚洲召开“家庭会议”的场地;如果这样,海南将成为亚洲的服务中心,亚洲经济发展的指挥部。海南是一个支点,通过它可以撬动整个亚洲。
  三、海南新模式:“一国三制”
  今天,加入WTO的中国已全面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今天,国际热点已不再是经济的市场化,而是区域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计划。因此,几十年前的“经济特区”对于今天来说是明显落后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将失去了任何的带动、辐射和示范的先锋作用。今天,对于中国来说,若想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国际的最新热点,赋予旧特区以新内涵、新定位,与时俱进创办一种全新的特区。根据区域一体化的要求,这种全新的“特区”不仅仅只是一国之内的特区,它将从一国之内走向区域、甚至走向国际;它将超越一般的市场经济体制,甚至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此,我们必须把新“特区”的性质、作用、意义重新规范。所以,这种“新特区”必然是“国际特区”。
  如果亚洲定都海南,海南马上由目前的“中国经济特区”转变为赋予了新内涵的“亚洲国际特区”,而“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已说明亚洲定都海南的正确性和海南的国际性。如果亚洲定都海南,海南就成为一个“浓缩的亚洲”:在海南繁华的大街上和温馨的社区里,你不但会看见中国人,还会看见泰国人、印尼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越南人、缅甸人、老挝人、孟加拉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阿富汗人、柬埔寨人、不丹人、文莱人等等,亚洲四十八个国家的人民以海南为家,组成几千个社区,每天有100多种语言被使用。如此,这将给海南带来了一种新文明,使它真正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的精华。
  现在,从国际大环境看,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让亚洲地区各国感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给本地区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这样,亚洲国家就不会联合起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需要缓解亚洲区域内国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恐惧,以防止这种恐惧发展成一种对中国的全面恐惧,而“亚洲首都”就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如果亚洲定都海南,则海南的人口中有超过50%来自亚洲各国,海南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各民族人口混居的“国际城市”。不同的肤色、语言、文化、历史和性格,不同的生存策略、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居民遵循同样的法则,共同承担亚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亚洲的经济、文化等多种领域管理,一起维护亚洲的秩序,共同协商创建与适应彼此,最后和谐平等地共同发展与生活,促使形成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框架,形成亚洲和谐发展的区域体制。目前,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建设海南“亚洲首都”?若参照联合国模式和“欧洲首都”模式,海南就只是一块“国际领土”或一块“国际租借地”。如果我们从海南“亚洲国际特区”产生的原因和其承担的历史使命来看,海南根本不只是一块“国际领土”或“国际租借地”那样简单,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亚洲政府”。那么,“亚洲首都”应该采取哪种开发模式呢?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快的大趋势下,作为亚洲区域内负责任的“龙头大哥”,中国应该站在全球的高度,通过更宽、更远的视野,在海南对外开放方面实行一种全新的体制突破,这种新突破就是在“主权归我,共同开发”的理念下实施“一国三制”。什么是“一国三制”?它与“一国两制”又有什么不同:
  第一、“一国两制”构思的核心是和平统一,求同存异,最终实现港澳台走向“一国”的民族理念,“两制”是指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继续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而海南的“第三制”是什么呢?其目的是整合亚洲,寻求最快实现亚洲区域一体化的途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港澳台是高度自治,拥有自己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同样,海南也是高度自治,拥有自己的国际特区基本法。
  第三、港澳台是自主开发,海南则是共同开发。
  第四、港澳台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台人治台”的本地化管理模式;海南则是“亚洲人治海(南)”的地区化模式。
  第五、港澳没有军队,但允许台湾拥有军队;同样,海南也没有军队,其国防由中国军方负责,陆地上维护治安的警察局则由海南自己组建。
  第六、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范围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而海南“亚洲国际特区”的范围只是陆地,并不包括海洋。
  第七、港澳台的居民到亚洲各国仍需办理护照或签证,而海南“亚洲国际特区”的居民只凭身份证就可自由出入亚洲各国,通行无阻。
  第八、港澳台只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存在关税壁垒;海南国际特区是亚洲地区的完全“免税特区”,亚洲所有国家的商品进入海南都免税,海南生产的商品进入所有亚洲国家也都免税。
  第九、港澳台模式只适合自己,海南模式则具有普世性。
  “一国三制”如果成功实施,对台湾也将产生极大的诱导作用。由于海南国际特区对它所形成的大竞争现实,台湾极有可能会加入海南国际特区,与海南共同形成一个市场平台,从而变成海南的一个邦联。如果这样,台湾也就等于间接回归中国了。“一国三制”将使海南成功实现由中国国内的一个经济特区向区域性国际特区的转变,这不仅预示着亚洲的未来,也预示着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未来。
  四、透视“海南模式”的背后
  海南“亚洲国际特区”是中国继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保税区这样的开放格局后,又一个非常大胆、极具前瞻性的创造和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更高层次。中国从国内的“经济特区”向“国际特区”的转变,反映中国通过自愿拆除贸易壁垒加快贸易自由化的速度,从而带领世界各国更快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海南“国际特区”的创建,是中国大开放前的实验。如果成功,整个中国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特区”。通过透视海南“国际特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实验场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一体化的初级阶段,由于地域、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问题,在一体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目前,亚洲各国经济合作仍存在许多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政要的大智慧。海南“亚洲国际特区”是在全球意识下构想的一种亚洲合作新模式,它通过打破目前的国界局限,让亚洲各国走向共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完全清除了摆在亚洲各国面前的种种障碍,将缔造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亚洲”。
  第二、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树立起“大开放”的新形象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步入了空前开放的历史时期。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尝到了对外开放的甜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往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当今已具普遍意义,国家经济发展极有可能陷入沉闷局面。海南等多个“国际特区”的实验,一下子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向往的国家,而且“国际特区”带来的开阔视野、全球多方面的合作机会让中国拥有了更快捷综合地了解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途径,更好地吸收各国的长处,并且获得了广泛的交流、发展与提升机会。“国际特区”这个中国全力支持打造的品牌,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树立起“开放、文明、和平、进步”的新形象。
  第三、提出全球合作新方式
  “国际特区”的构思是根据广阔的国际合作开发前景,在全球意识下提出的一种人类合作新方式。现时,由于世界各国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参差悬殊,民族、文化、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错综复杂的客观事实,导致各国间缺乏足够的理解、信任、宽容以及政治安全与文化意识上的聚合力。因此,突破地域的保护与限制,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使各国在意识上达成共识,在文化与民族之间实现跨越式的交流融合,是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特区”是一个服务于世界,提供全球经济信息交流的平台,由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联手开发、共同经营的“城市”,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由于国别和地域的限制而导致的封闭、保守、狭隘、偏见,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自由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给世界带来稳定和繁荣。可见,“国际特区”是中国首倡与世界各国合作的新方式。
  第四、有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球资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土地、森林、海洋、矿产、能源等天然资源;另一部分是指人力、信息、科技、管理等社会资源。各国的自然资源是天定的,但社会资源是否平衡,则是人为的结果。如何合理调配利用或共享知识、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和标准等社会资源,对世界各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国际特区”是一个集知识、技术、人才、管理于一体的巨大智能聚合体,各种文化、技艺、思想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必然会产生碰撞和互动,从而成为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幅射源,这样自然有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第五、有助于增强国家实力。
  今天,有创造力的国家都是世界主义者,它们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各种人才,这些国家非常明白,如果没有不断更换的新鲜血液,就无法保持创造力。印度某软件公司经理拉达•巴苏说:“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时,创造力会大大提高,你能得到全世界的好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种族混居多样性的好处,因为各民族多元智慧的糅合,会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问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解决途径和交流方式。新加坡就是一个成功例子,罗伯特•布伦纳教授指出:“凭借着多样性的力量,新加坡吸引来了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和欧洲人,而从一个小渔村成长起来,贸易给来自中国和印尼等国不分名分的移民带来财富,也给新加坡带来繁荣。”“国际特区”打破常规思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世界眼光,站在全球的高度来审视区域间的发展、国家间的发展,把全球合作关系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通过一个个“国际特区”的创建,世界将全面开拓一个全球大合作的新时代。
  五、“新亚洲模式”
  过去500年来,亚洲为什么一直落后于西方的发展?原因是亚洲的自我封闭造成了亚洲的落后,许多亚洲人的观念至今还停留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宗族排外和裙带关系严重制约着亚洲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机制压抑下,公民仅凭出身、社会关系或种族背景这些先天资源就可以高人一等获得发展,而根本不是凭个人能力,全社会难以实现真正的精英治理机制。有人说,今天亚洲48个国家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个由很多不同市场、不同收入、不同生活水平以及不同文化组成的国家集合体,而不是统一体;今天的亚洲各国不但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异,而且发展水平和拥有的资源差异也很大;今天整个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严重缺乏,政府官僚、腐败和异常复杂的条文规则所导致的交易成本高居不下;还有许多亚洲国家仍缺乏较为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以及仍存在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疾病传播和恐怖主义等,所有这些都在阻碍着亚洲迈向一体化。2004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上,“使亚洲从一个纷争的地区变成一个合作的地区,从一个经济封闭的地区发展成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地区”的建议,获得了来自亚洲35个国家和地区的赞同。许多专家认为,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欧洲、北美区域经济政治整合的发展规律来考虑,亚洲联盟将是亚洲经济政治整合的一种模式。那么,亚盟模式是欧盟模式还是北美模式的复制?由于多元文化的存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宗教和文化冲突、意识形态分岐、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等现实问题,将是亚洲经济政治整合面临的巨大障碍。虽然亚洲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但总体上仍没有摆脱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体系的依赖。现在,美国已越来越不愿意容忍以自己庞大的贸易赤字来拉动亚洲的经济,而亚洲各国却一味竞相争夺发达国家的市场,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开发,不去增长内需,不去开发和开放国内市场,只一味寄希望于发达国家,这样难免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波动,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发展。IMF已经表示,全球经济周期的变幻无常使亚洲依赖于出口的经济扩张极易受到冲击,亚洲各经济体要致力于提高内需。可见,无论从当前国际状况还是自身环境来看,亚洲经济政治整合必须要有自己的模式。可喜的是,在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包容、平等和渐进的地区合作意识日益增强,开放和互利的合作局面正在形成。
  根据现实和可能,亚洲各国都明白,倡导和睦相处,维护亚洲多样性是成功合作的重要前提。亚洲是丰富多样的,对各国各地区历史文化和多样性的尊重,对亚洲各国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尊重,是亚洲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亚洲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构成了亚洲文明发展的动力。今天的亚洲应遵循历史前进的规律,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如此看来,前景似乎是非常光明的。但是现在,亚洲一体化却仍停留在“宣言”和“行动计划”的纸质层面上,许多难以落实执行。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在推进亚洲一体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问题,单靠相互理解、沟通和协调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必须要有具体的实施行动计划,才能解决得彻底,而“海南模式”将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一国三制”的海南模式倡导在亚洲各国建立一批最适宜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新型工业、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的“国际特区”,形成可燎原的星星之火,这些星星之火就如同一个个聚焦点,既能成为所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又能推动亚洲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亚洲普遍的发展和繁荣。所以,促成亚洲大联合的“海南模式”一旦成功,为亚洲各国所认识与接受,便会成为“新亚洲模式”。什么是“新亚洲模式”?就是大家庭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新亚洲模式”强调,亚洲所有国家必须统一行动,以解决本地区特有的贫困、环境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时,“新亚洲模式”也是一个均衡发展的模式。
  目前,许多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不但自然资源缺乏,社会资源更是稀缺,尤其是高科技资源,这是亚洲欠发达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由于“国际特区”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高级、更加有吸引力的国际平台,是一块完全市场化的沃土,各种通关手续、繁琐程序及地方保护主义在这里均不存在,而且是一个免税大市场,利用它极强的吸引力来争取国际资源是轻而易举之事。如果把贫穷弱小的国家转身变成“国际特区”,就会迅速给这些国家带来国际上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有了这些技术、文化、思想观念等社会资源,就能以城市化方式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迅速走向繁荣。“新亚洲模式”通过“国际特区”把一个个国家和地区带出本区域的局限,使其与世界联系起来,获得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循环中去,成为亚洲经济发展中能量巨大的经济引擎。如此,亚洲奇迹将在新格局中产生;如此,“海南模式”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如此,“海南模式”就是“新亚洲模式”。全世界的年轻人们,到亚洲去吧!!
  ( 来源《国富密码》)
[ 此贴被jbh2006在2008-07-20 22:12重新编辑 ]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1-30
全文见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8/01/24/Z0M20/mulu.htm
[ 此贴被jbh2006在2008-02-15 17:37重新编辑 ]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1-30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

——国际现代化研究

综 述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上  篇  国际现代化研究

第一章  国际现代化的基本事实

第一节 国际现代化的研究方法
一、国际现代化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国际现代化研究的多维分析方法
三、国际现代化研究的坐标分析方法


第二节 国际现代化的时序分析
一、国际体系层次的国际互动和结构变化
二、国家层次的国际互动和国际地位变化
三、国际制度和国际观念的时序分析

第三节 国际现代化的截面分析
一、基于国家水平的定量截面分析
二、基于国家实力的定量截面分析
三、国际制度和国际观念的截面分析

第四节 国际现代化的国别分析
一、国际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特征
二、先进和后进国家的国际现代化
三、大型和小型国家的国际现代化

第二章 国际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经典现代化的国际分析
一、依附理论
二、世界体系理论

第二节 国际现代化的相关理论
一、国际关系理论
二、全球化理论
三、其他相关理论

第三节 国际现代化的定量研究
一、国家水平和实力研究
二、国际战争统计分析
三、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四节 国际现代化的广义理论
一、广义国际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二、广义国际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三、广义国际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第三章 中国的国际现代化战略

第一节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世界背景
一、国际现代化的原理和经验
二、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整体环境
三、中国现代化的五个领域环境

第二节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客观条件
一、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简史
二、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现状
三、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前景

第三节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国际现代化的目标分析
二、中国国际现代化的整体战略
三、中国国际现代化的领域战略

第四节 中国国际现代化的战略要点
一、优化国际现代化的战略布局
二、提升国际现代化的国家能力
三、改善国际现代化的国际环境

下 篇 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评价

第四章 国际现代化的定量评价

第一节 国际互动的国家实力评估
一、客观国力评估和评价结果
二、经济实力评估和评价结果
三、国际竞争力评估和评价结果

第二节 国际互动的国家参与度评估
一、国家参与度的评估方法
二、主要国家的国际化指数
三、中国的国际化指数

第三节 国际互动的国家影响力评估
一、客观影响力的评估方法
二、主要国家的客观影响力指数
三、中国的客观影响力指数

第五章 2005年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指数

第一节 2005年世界现代化指数
一、2005年世界现代化指数
二、2005年世界现代化水平评价

第二节 2005年中国现代化指数
一、2005~2006年中国现代化指数
二、2005~2006年中国现代化水平评价

第三节 2005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
一、2005~2006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指数
二、2005~2006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

技术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数据资料来源

附录一 国际战争213个样本

附录二 国际现代化综合指标评价数据集

附录三 世界现代化水平评价数据集

附录四 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数据集
JBH乘法公式:
a2(计算值)=p(人口)×s(面积)
省级1-10T县市3-20G乡镇6-40M 村级9-100k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