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带较少的县,就像一个巨人睡在一张小床上一样,施展不开手脚。省社科院主办的最新一期“咨政”上,我省专家建议调整我省行政区划,在地级市之间进行必要的区划调整,适当收缩地级市数量。
地级市规模普遍偏小
据介绍,2001年,我省设置地级市17个,县级行政区划106个,其中包括61个县(市)和45个市辖区。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的地级市设置是比较多的,但市均管辖县(市、区)只有6.2个,不仅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周边省份,如果不包括原小阜阳市和小六安市、原滁州市、原徽州地区因区划变动增加的几个区,我省的市均管辖县(市、区)个数则更少,有相当几个市只带一个“独子”县,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按照全国市均管辖8.6个县(市、区)来计算设置,我省的地市级区划管理单位,应为12.3个,比现行要少4.7个。根据我省2001年财政预算内支出水平,每一个地级市本级支出平均为4.79亿元(不含预算外,下同),其中行政管理费和事业费支出1.76亿元,按多设施的4.7个地级市计算,这样我省就比周边省多支出行政管理费和事业费8.27亿元。
省份/面积总人口地级县级行政区划市均管辖
全国(km2)(万人)市(个)(市、县、区)县(市、区)
全国960万13亿33328628.6
安徽13.96328171066.2
江苏10.267355131088.3
江西16.69418611999
湖北18.595975121018.4
(注:区包括市辖区、县改区)
区划设置也不够合理
除了我省地级行政区划偏小偏多外,现行的区划设置也不够合理。专家认为,在同一经济圈中,现行的区划造成了管理壁垒,甚至“飞地式”管理,这种壁垒式和飞地式管理,不仅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行政管理效率。
专家举例,蚌埠市离凤阳县仅23公里,而凤阳县离滁州市127公里,蚌埠市的东边工业区已建到了凤阳边界,离凤阳县城仅10多公里。因此,蚌埠市对凤阳县的影响不论是从社会文化,或是经济关联度,还是行政管理等方面来说,都要比滁州市紧密得多,有力得多、便捷得多;又如砀山、萧县几乎不同宿州市接壤,但宿州市仍然要隔着淮北市去管理砀山、萧县,而萧县、砀山也必须越过淮北市去接受宿州的领导;又如,铜陵市要越界到安庆、怀宁、池州、贵池市管理矿区乡村。这种飞地式管理造成的不便和浪费是可想而知的。
适当收缩地级市数量
专家认为,从讲求效益、降低管理成本的角度出发,在一定范围内将经济实力比较薄弱、规模较小的市,同经济实力较强、所带县(区)较少的市(特别是老八市)进行合并,以较强的市为主,建立新的地级市,并合理划分市带县(市、区)。这样以强带弱,既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带动和平衡发展,又可以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同时,在地级市之间进行必要的区划调整,把同一经济圈中的不同地区的县(区),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区为中心,进行重新调整,组织到一起,这样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经济实力较强的市带较少的县,就像一个巨人睡在一张小床上一样,施展不开手脚。
迟调整不如早调整
虽然区划调整不易多动,但研究人员认为,我省现行的这种区划设置确实弊端多多。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还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迟调不如早调,长痛不如短痛,下决心一次调整到位。这样经过不太长的时间,合理的行政区划一定会对我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财政状况的好转,都会产生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必须严格控制区划新增和升级。因为新区划一旦设立,增加人员增加机构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要改革精简,就十分困难了,至于造成的经济、社会负担,更是影响深远。例如, 1998年后数年,我省增设了亳州市、池州市等5个市级县区划单位,按2001年预算内支出水平计算,就增加了97527万元(主要是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如包括预算外等其他各种支出,则数字更大。2001年情况尚如此,按现今标准计算,则更是惊人。这对经济欠发达、财政靠补贴的我省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http://news.sina.com.cn/o/2009-05-21/102215661684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