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国
关于唐代东北行政建置情况,因文献记载疏漏而造成了行政建置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缺憾。加之,自魏晋以来中原军阀混战,中原王朝无暇顾及东北,导致东北为强族高句丽乘隙而称雄于一隅,造成了后人对唐代东北行政建置的模糊错觉,甚至怀疑唐朝的行政区划是否到达东北?凡此种种,为东北史研究带来了诸多迷惑。然而,东北做为中国辽阔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的行政版图。唐朝统一中国后,做为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对东北享有无可争议的行政管理权,在平定高句丽,安抚册封渤海、契丹、奚、靺鞨、室韦等民族的基础上,唐朝在东北先后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营州上都督府,渤海、黑水、饶乐、松漠、室韦等都督府。以都护府、督都府、州、道等行政体制对东北进行行政管理,开发建设东北。本文以此为目的,对唐代东北行政建置做点探讨性研究。
一、唐代以前东北行政建置沿革
东北古称幽州和营州。传说中,唐虞时代分天下为十二州。十二州中即包括幽州和营州。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夏朝,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建置有了比较明确的记载,把中国划分为九个州,《左传》记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周三代都沿袭了这种制度,以利于奴隶制国家的统一管理。把全国分置九州,就是九个行政区,而幽件为九州之一,管辖辽东、辽西。据《管子——地数篇》,春秋初,齐国名相管仲曾对齐桓公说:“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管仲和齐桓公都卒于鲁僖公17年(前643年)。可见,早在春秋初就有辽东的称谓,这里所说的辽东仅是自然地理方位的泛称,如《战国策——燕策》“苏秦……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据考证“辽东”与辽水(今辽河)有关,又有辽西。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东北称幽州,辖辽东、辽西之地。此时,东北是燕园的腹地,至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将秦开袭破东胡却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至此,东北版图上出现了辽西、辽东二郡。这是历史上东北最早的行政建置。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36郡,郡置守、尉、监3级。在燕故地置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4郡。
秦末汉初,刘项逐鹿中原。此时,东北出现了项羽割据势力的燕国和辽东国,并设燕王和辽东王。
汉初,因秦制,在东北置辽西、辽东郡,并在燕故地又增置了玄菟、乐浪二郡;汉朝东定卫满朝鲜后,又置真番、临屯二郡。至此,东北共置6个郡。其中,辽东郡,治所在襄平(今辽阳),隶幽州。属公18,有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候城(考证今沈阳)、辽队、辽阳、险渎、居就、高显。安市、武次、平郭、西安平、番汗、文、沓氏;辽西郡,治所且虑,东汉移治海阳。属县14,有且虑、海阳、新安平、柳城、令支、肥如、宾从、交黎、阳乐,狐苏、徒河、文成、临沂、累。汉初,辽东郡的行政建制比秦以前规模大,从属县多少来看,都比当时东北诸郡为多。如渔阳郡县12,右北平郡县16,辽西郡县14。
东汉以后,受中原形势影响,对东北区域内的行政建制有了新的调整。如一度改辽东郡隶青州,后又改属幽州。安帝时,又分辽东、辽西二郡部分县置辽东属国。将汉初辽东郡属县18缩编为11,除保留襄平、新昌、无虑、望平、候城、安市、平郭、西安平、文、番汗、氏外,省居就、武次二县,分房、险渎二县属辽东属国;后又将候城、辽阳、高显3县划规玄菟郡,在将辽东郡候城划属玄菟郡时,经考证原辽东郡江队并未废置,故辽东郡当删去候城而补以辽队(县)辽东郡仍为11县。辽西郡变动更大,省6县,分交黎(《后汉书》作昌辽),宾从(《后汉书》作宾徒),徒河3县改属辽东属国,辽西郡仅存阳乐、海阳、令支、肥如、临渝5县。东汉省废郡属县的缘由,是因当时东北鲜卑、乌桓等民族的强大、乘势占据了部分郡县所致;东汉末,东北为封建军阀割据势力公孙度占据。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2郡,各置大守。垮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接着又渐统玄菟、乐浪2郡并以平州领辽东、中辽、辽西、玄菟、乐浪5郡。至公孙康时又开置带方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