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47阅读
  • 10回复

[电厂]中国的大中型水电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7-04
中国的大中型水电站
一。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水利枢纽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年入海水量近10,000亿立方米,总落差5800多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亿千瓦。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全面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测、规划、科研和论证工作。通过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认为: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长江自奉节至宜昌近200公里的江段,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段大峡谷。
  长江三峡为该三段大峡谷的总称。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江谷开阔,花岗岩岩 基坚硬、完整,并可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近5000亿立方米。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规划、论证 、审定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9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0,26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293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8.1吨 。准备期2 年。主体工程总工期15年,第9年开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第一批机组发电。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 万亩;最终将动迁113.18万人。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静态总投资954.6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 亿元;移民安置300.7 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 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工 程 布 置
  (1).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位置及布置,经多年各种可能方案的比较研究,并通过水力学、泥沙、结构等试验研究验证,已经确定 。选定的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 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坝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位于左岸。
  (2).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轴线全长2309.47 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泄洪坝段居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 米,共设有23个深孔和22个表孔。 深孔尺寸7*9 米,进口孔底高程90米;表孔净宽8米,堰顶高程158米。下游采用鼻坎挑流消能。 泄洪坝段两侧为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为11.6万立方米/秒,可渲泄可能最大洪水。
  (3).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分设左、右岸两组厂房。左岸厂房全长643.6 米,安装14台水轮发电机组;右岸厂房全长584.2米,安装12台水轮发电机组。左、右岸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法兰西斯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度。水电站以500千伏交流输电线向华中、川东送电,以正负600千伏直流输电线向华东送电。电站出线共15回。右岸留有为后期扩机的6台(总装机容量420 万千瓦)地下厂房位置,其进水口与工程同步建成。
  (4).通航建筑物永久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航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 宽* 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级客货轮。施工期另设单线一级临时通航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二。葛洲坝水电站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西陵峡出、南津关以下3km处的湖北宜昌市境内,是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和航运梯级。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为长江总流域面积的55.5%。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14300m3/s,平均年径流量 4510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t,平均含沙量12kg/m3,90%的泥沙集中在汛期。
葛洲坝工程具有发电、改善航道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kW,单独运行时保证出力76.8万kW,年发电量157亿kW•h(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保证出力可提高到158万~194万kW,年发电量可提高到161亿kW•h)。电站以500kv和220kv输电线路并入华中电网,并通过500kV直流输电线路向距离1000km的上海输电120万kW。
库区回水110~180km,使川江航运条件得到改善。水库总库容15.8亿m3,由于受航运限制;近期无调洪削峰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对三峡工程因调洪下泄不均匀流量起反调节作用,有反调节库容8500万m3。
工程主要建筑物有船闸、河床式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左岸土石坝和右岸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全长2606.5m,两侧布置三江、大江两线航道,航道与泄水闸之间分别布置二江及大江电厂。二江电站厂房装有7台低水头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共96.5万kW。大江厂房装机14台,单机容量12.5万kW,共175万kW。 
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于1981年1月4日胜利实现大江截流,同年6月三江通航建筑物投入运行,7月30日二江电厂第1台17万kW机组开始并网发电。工程曾于1981年7月19日经受了长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72000m3/S)考验,大坝安然无恙,工程运行正常。一期工程于1985年4月通过国家正式竣工验收,并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大江截流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项目金质奖。二期工程于1982年开始全面施工,1986年5月31日大江电厂第1台机组并网发电,1987年创造了一个电站1年装机发电6台的中国记录,1号船闸及大江航道于1988年8月进行实船通航试验。1988年12月6日最后一 该工程成功地解决了大江截流、泥沙问题和大流量泄洪问题。     由葛洲坝集团公司承建。

三。隔河岩水电站
   隔河岩水电站位于湖北省长阳县城附近的清江干流上,距葛洲坝电站约50km,距武汉约350km。电站建成后主要供电华中电网,并配合葛洲坝电站运行。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90m3/s,年水量123亿m3。清江含砂量较少,多年平均含砂量为0.744kg/m3,坝址处多年平均输砂量约1020万t。坝址岩层为寒武系石龙洞组灰岩,岩层厚148~185m,断层及裂隙发育,又有不同程度的溶蚀洞穴存在,因此应注意岩溶渗漏及两岸拱座部位的稳定问题,但经处理后可满足修建高坝的要求。坝址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库区两岸山体雄厚,绝大部分库段无水库渗漏问题,仅罗家坳河间地块的石龙洞组灰岩,存在溶隙性渗漏,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分析,不存在贯穿分水岭的岩溶管道,不会产生危害性渗漏。库区岸坡存在不稳定体多处,因距坝址较远,不致造成威胁工程安全,但应注意库岸局部失稳对移民安置的影响。当正常蓄水位200m时,水库面积72km2,干流回水长度95km。水库淹没涉及长阳和巴东两县,绝大部分在长阳县。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移民,迁移人口26086人;按5年一遇洪水标准征地,淹没耕地约17086亩(其中水田4361亩)。
隔河岩水电站为清江干流主要梯级之一,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及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当正常蓄水位200m时,库容34亿m3,死水位160m时,库容12.2亿m3,调节库容21.8亿m3,具备年调节性能。厂房内装4台单机容量30万k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kW,保证出力18.7万kW,年发电量30.4亿kW•h。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华中电网的调峰、调频骨干电站之一,与系统内葛洲坝、丹江口及其他水电站补偿调节,可发挥更大的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预留5亿m3防洪库容,对提高荆江河道的防洪能力将产生有利的影响。目前通过坝址的货运量为20万t,另有木材5万m3,常年可通航15~20t船只,待隔河岩及下游高坝洲建成后,可形成长约150km的5级航道直通长江。
隔河岩水电站为一等工程,枢纽由、泄洪建筑物、引水式地面厂房、开敞式开关站及斜坡式升船机等组成。大坝最大坝高151m,坝顶弧长648m;溢流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坝顶表孔5孔,孔口尺寸(宽×高)14×19.6m,4孔深孔,孔口尺寸(宽×高)6×8m,采用底流消能方案;厂房及开关站布置在右岸,厂房尺寸(长×宽)144×44.5m;两级垂直升船机布置在左岸,按5级航道,最大船舶吨位300t及年运输能力270万t进行设计。
隔河岩水电站对外交通采用公路交通方案。施工导流采用枯水期隧洞导流、汛期围堰和基坑过水的导流方式,导流标准3000m3/s。导流隧洞布置在左岸,全长951m,其中进出口明渠分别为128m和199m,洞身段624m,隧洞断面尺寸(宽×高)13×16m。
本工程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设计,经过投标招标选定葛洲坝工程局和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等施工。1986年10月主体工程开工,至1988年底导流工程已完工,两岸(包括厂房高边坡)开挖正在进行,并已进行混凝土浇筑。预计1992年开始发电,1993年工程竣工。

四。龚咀水电站
龚咀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中游,在乐山市上游90公里。它是大渡河开发中修建的第一座大水电站,也是目前四川省已建的最大电站,在四川电力系统中起着骨干作用。
  本工程原规划兴建146米高坝,库容18.8亿米3,可装机210万千瓦,是一座很好的大水电站。但修建成昆铁路时占用了部分库区,商定待将来兴建龚咀高坝时再改线。后来水电站建设时,由于资金有限,并避免成昆铁路近期就要改线,决定分期开发,采用“高坝设计,低坝施工”。
   ;低坝方案的正常高水位为528米,相应库容3.18亿米3,死水位518米,相应库容2.01亿米3,有效调节库容仅1.17亿米3,只能进行日、周调节。装机容量70万千瓦,保证出力18.3万千瓦,年发电量34.2亿度。用5回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联入四川电力系统。
  水库设计洪水位528.8米,校核洪水位530.5,与坝顶相平,总库容3.57亿米3。
  本工程由成都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七局施工,1966年3月开工,1972年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不到6年,1978年全部建成。工程投资4.93亿元,从第一台机组发电至1976年已回收全部投资。
  龚咀电站坝址处为“U”形河谷,坝基为前震旦系花岗岩,岩性坚硬,地质条件好。
  河床中为混凝土重力坝,初期坝高86米。左右岸分设地面和地下厂房。右岸地面厂房装有四台10万千瓦的机组,左岸地下厂房装有三台10万千瓦的机组,各机组均为单元引水,压力钢管管径为8米。漂木道布置在溢流坝段中间,长400米,高差53米,纵坡降13%。三个冲砂底孔分散布置,其中2个断面尺寸为5×18米,一个为5×6米,设计水头78米。
  本工程混凝土总量155万米3,土石方开挖量297万米3,月最高开挖量18万米3。施工时按高坝坝基断面尺寸进行开挖。大坝混凝土采用柱状浇筑,没有全部进行人工冷却,1971年在坝体混凝土大部未达到稳定温度,纵缝灌浆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提前蓄水,运行七年后,趋近稳定温度,在高水头下继续完成纵缝灌浆。

五。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广东省丛化县境内,距广州市直线距离约90km。电站建成后供电广东电网。
  上、下水库均属流溪河水系。上水库位于召大水上游的陈禾洞盆地,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km2,多年平均流量0.209m3/s,多年平均径流量660万m3;下水库位于九曲水上游的小杉盆地,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3km2,多年平均流量0.544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716万m3。上水库地形是一个天然库盆,组成库底及库岸的基岩绝大部分为花岗岩,仅右库尾的东南角分布有少量的砂页岩,两者呈侵入紧密接触;断层绝大部分宽度不大,充填胶结较好的构造岩;地下水补给水库,因此蓄水后不会向库外渗漏。下水库库底虽分布有石灰岩,但四周均被花岗岩山体所包围,是封闭的残留体;库周及通向库外的断层,一般规模不大,充填胶结良好;地下水补给水库,因此,也不会向库外渗漏。上库坝址河谷狭窄,两岸山体雄厚,为花岗岩,岩性单一,断裂构造规模小,地质条件优越。下库基石也为花岗岩,河库冲积层薄,两岸山坡全、强风化带不深,弱风化带岩石较坚硬,断裂虽较发育,仍具有良好的建坝条件。根据广东省地震局鉴定本电站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引水系统岩性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还夹有少量煌斑岩脉及细粒花岗岩脉等。规模较大的有北西向断层如F2、F4、F109、F110等。引水洞地质条件主要是受断层和蚀变岩控制,沿线可分为四段,其中以第二段(2+010~2+500)和第四段(2+910至下库进出口处)。地下厂房岩性也为花岗岩,布置时应尽量避开F4断层及旁侧F179和较密集的蚀变带。
  广东省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后,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电力负荷急剧增长,峰谷差悬殊,最小负荷率低(B=0.51);广东电网以火电为主,而大多数火电机组为最小技术出力很高的高温高压凝汽式燃煤机组,只宜安排在基荷运行;同时,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从安全经济出发也只适宜于基荷运行。因此,为了增加网内调峰容量,配合核电和大容量火电站建设,迫切需要在靠近负荷中心的广州附近兴建抽水蓄能电站。经论证,蓄能电站装机120万kW是适宜的。电站投入系统后起到调峰、填谷的作用,使核电站长年满载运行,可把低谷电量变为调峰电量(2000年水平可将31.38亿kW•h低谷电量变为23.8亿kW•h高峰电量),可增加售电收入;比火电调峰经济;还能改善系统经济运行条件(2000年水平可节约年运行费折合标准煤约100万t,多利用弃水电量约9亿kW•h),为系统提供备用容量,动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枢纽由上水库、引水隧洞、上游调压井、高压隧洞(管道)、地下厂房系统、尾水调压井和尾水隧洞等组成。上、下水库正常蓄水位分别为810m和283m,库容分别为1700万m3和1750万m3,有效库容均为1000万m3;大坝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分别为813m和286.3m,坝轴线处最大坝高分别为60m和37m,坝顶宽8m,上、下游坝坡均采用1∶1.4。上水库采用侧槽式岸边溢洪道,侧堰宽40m,堰顶高程与正常蓄水位齐平,不设闸门,自由溢流;下水库右坝头设两孔每孔宽9m的有闸门控制的侧槽式岸边溢洪道,堰顶高程281m,在溢洪道左侧设置直径为1m的放水底孔。水道系统采用1洞4机的供(排)水方式;引水隧洞自进水口至上游调压井长约925m,衬砌内径9m;上游调压井采用阻抗式、大井内直径18m,连接管内直径9m,最高涌浪825m,最低涌浪787.31m;压力隧洞在调压井后采用斜井布置,进厂前1洞分岔为4支洞,总长度1395.4m,主管内直径8.5~8m;4条尾水管合为1条进入尾水调压井,尾水调压井也为阻抗式,大井内直径20m,连接管内直径9m,井顶高程313m,井底高程250m;尾水隧洞自尾水调压井至下游出口长约1230.7m,衬砌内直径9m。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由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经过投标招标,集团公司水电十四局等承担施工任务,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中南分公司承担工程监理。本工程于1988年3月由广东省计委批准进行开工准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7-04
六。江垭水利枢纽工程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上游,澧水一级支流NFDA2水中游,距慈利县城57km。枢纽的任务是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供水及旅游等综合效益。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711km2,占NFDA2水流域的73%。水库总库容17.4亿m3,其中防洪库容7.4亿m3。电站装机容量300MW,年发电量7.56亿kW•h;灌溉农田8.57万亩;改善航道124km;为约5万人提供生活用水;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提供新的旅游景点。江垭水库建成后,可将沿河两岸及淞澧平原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4~7年一遇提高到17年一遇,远景与皂市水库和宜冲桥水库联合调度,可提高到50年一遇,且对减轻洞庭湖区洪涝灾害也十分有利。
枢纽由拦河大坝、引水发电系统、通航和灌溉取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地形地质条件
江垭坝址位于柳支坪峡谷中段,距峡谷出口4.5km。坝址河谷呈U形,河谷狭窄,河床两岸较对称,山体雄厚,基岩裸露,山头标高700~800m以上。河床枯水位125m时,谷宽75~90m,水深1~3m,正常库水位236m时,谷宽290m。岩层倾向下游,倾角38°,走向40°~70°,与河流近乎正交,是典型的横向河谷。
;坝基主要持力层为二叠系栖霞灰岩,岩体新鲜完整,风化较浅,岩质坚硬较均一,力学强度高。坝区内断层均以扭性和压性为主,延伸不长,规模不大,影响较大的断层有F11、F12和F19。F11在坝前横切河床,F12和F19位于左岸。F12规模较大,破碎带宽1.1~1.5m。层间错动较发育,连续且左右岸对称,厚10~40cm,一般充填页状滑石化灰岩鳞片与大量方解石晶片,是坝基防渗处理的主要对象。岩溶表现为溶沟、溶槽、溶穴、溶井、溶洞,规模不大,发育不深。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由大气降水补给,顺岩溶通道渗出地表,总流量不大。
厂房位于右岸坝头的山体内,布置地下厂房。厂区围岩为层状岩体,呈单斜构造,为下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灰岩。厂区断层主要有7条,规模较小,断层破碎带宽度一般为10~40cm。主要层间错动有10条,均为页状滑石化灰岩鳞片及灰岩碎屑充填,连续性好。
压强度65~100MPa,弹性模量为18~23MPa,f=6~9,主要洞室围岩为Ⅱ、Ⅲ类,成洞条件好。厂区地应力以地质构造应力为主,属中等地应力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22MPa,方向为N10°~20°W。
  三)江垭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和施工方案
1.大坝 江垭大坝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最高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31m,坝顶高程245m,建基面高程114m。大坝基本剖面为上游铅直,下游1∶0.8的三角形剖面。坝顶宽12m,长327m,由河床部位溢流坝和左右岸非溢流坝段组成。溢流坝分3个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全长88m,设4个表孔和3个中孔。表孔为开敞式,堰顶高程224m,孔口尺寸14m×12m。中孔底板高程180m,孔口尺寸5m×7m,下游出口段为试验抛物线,接低挑坎反弧段。
左右岸非溢流坝段长度分别为114.5m和124.5m,各分4个坝段,最大坝段宽度35m。坝内在高程120m、180m、240m分别设灌浆、排水、观测及交通廊道,由电梯井和交通竖井构成坝内交通系统。10号坝段设有灌溉取水口,设钢闸门控制灌溉流量。
;坝体混凝土总量为134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111万m3,占坝体混凝土总重的82.8%。大坝坝体除基础垫层、中孔周边、闸墩、导墙、溢流面及坝顶细部构造采用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采用碾压混凝土。上游面防渗部位为二级配富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标号为R90200,抗渗标号W12;190m高程(溢流坝中孔)以下为三级配中等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标 为增强坝体的抗渗性能,上游坝面高程190m以下设5mm厚的SRCM橡胶乳液改性水泥砂浆涂层,抗渗标号W16。
大坝基础防渗主帷幕设计下限伸入底部隔水层,左右岸帷幕分别从坝端转向上游,与底部隔水层顶板P1-21q封闭。防渗帷幕在河床部位设了3排帷幕孔,两岸为两排,最大帷幕孔深约80m。
2.电站 电站由引水系统、发电系统、升变电系统和尾水系统组成。电站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为明挖19.8万m3、洞挖38万m3、混凝土约13万m3
    电站引水系统由进水塔和引水隧洞组成,进水塔布置在水库右岸4号冲沟下游侧陡崖部位,为岸塔式结构。电站采用单机单管引水,引水隧洞直径6m,中心距18m,洞长158.04m,由上平段、上弯段、斜管段、下弯段和下平段组成。
发电系统建筑物由主副厂房、母线洞、风机油库室等地下洞室群组成。主厂房为城门洞型,尺寸为103.5m×19m×46m(长×宽×高),中部为主机间,安装3台100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段宽18m,设1台2×200/40/2×10t双小车桥式起重机,左端为地下副厂房,布置有中控室和计算机控制室。
升变电系统建筑物由主变压器洞、高压电缆廊道、电缆竖井和开关站组成。
尾水系统建筑物由尾水管、尾水调压室和尾水隧洞组成。
厂区防渗排水系统由右岸大坝防渗帷幕、厂房上游4层排水廊道及厂房临河侧防渗帷幕等组成。
厂房通风采暖系统主要采用机械送排风方式,辅以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3.过坝建筑物 通航过坝建筑物为干运方式,采用坝上游垂直提升下游斜坡道式的升船机。设计年货运双向过坝能力近期4万t,远景发展为8万t;近期木材1万m3,远景发展为2万m3。升船机设于左岸9号坝段呈直线布置,其轴线和坝轴线交角85.125°。上游最高通航水位为正常蓄水位236.0m,最低通航水位为死水位188.0m,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为电站发电保证出力时水位126.2m。最大通航船只吨位为20t,门机提升,门机轨距8.5m。下游斜坡段水平长度560.8m,坡比为1∶7,轨距3.5m。
4.施工方案 该工程采用一次断流,左岸隧洞导流方案,导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坝体拦洪度汛标准采用100年一遇。
大坝上游采用碾压混凝土拱围堰,下游采用土石围堰。地下厂房尾水和升船机下游基坑分别单独设置简易土石围堰。总工期5年。
工程建设
江垭工程建设中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业主单位为水利部、湖南省澧水流域水利水电综合开发公司,设计单位为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监理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江垭工程建设监理总站。大坝施工采用国际招标,辽宁水电工程局——意大利孔多特公司联营体中标;引水发电系统土建施工采用国内招标,集团公司水电三局--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联营体中标;主要机电设备为国际招标,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中标。
工程总投资33.1372亿元(调概值),由水利部和湖南省各投资50%,资金主要来源为水利部拨款、湖南省自筹、世界银行贷款和中国建设银行贷款等。
工程于1995年7月正式开工,1998年10月18日下闸蓄水,1999年5月18日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1999年12月第3台机组投产发电。

七。紧水滩电站
  紧水滩电站位于紧水滩镇西北金水峡口,距县城12公里,系国家开发欧江流域龙泉溪干流梯级 发电的第一级水电站,隶属省电力工业局。安装水轮发电机组6台, 单机容量5万千瓦,总容量30万千瓦。 电站设计发电头69米, 单机发电流量84.7立方米每秒,设计年发电量4.9亿千瓦时, 装机年利用小时1633小时。保证出力3.03万千瓦。 电站水库集水面积2761平方公里,占龙泉溪流域总面积3548.85平方公里的77.8%。多年平均降水量 1833.8毫米, 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水库校核洪水位192.7米, 设计洪水位190.29米,正常蓄水位184米,死水位164米。总库容13.93亿立方米。正常水位时,水库库面面积34.3平方公里, 相应库存10.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5.53亿立方米, 死库容4.87亿立方米 电站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和引水建筑物,主、副厂房,升压变电站,110千伏和220千伏开关站,货筏过坝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大坝,坝型为三圆心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外半径170~350米,相应弧长350.6米,坝高102米,底宽26.5米,顶宽5米。泄洪建筑物,厂房左右两侧各设一个浅孔、中孔,呈对称滑雪式溢洪道,浅孔净高8米、宽 8.6米;中孔净高7米、宽7.5米,最大泄洪能力6127立方米/秒, 各孔均用弧型闸门控制。引水建筑物,为坝后单机管式,钢管直径4.5米,6条钢管总长度473.22米,进口工作闸门由固定式油压启门机控制,检修门、拦污栅由操作平台上的移动式斜吊门机控制。主厂房,位于坝后左右两侧中孔溢洪道之间,由6个机组段和1个装配间段组成,安装型号为HL220一Lj--300水轮机和型号为SF--K50一30/6400发电机组各6台。副厂房,位于 主厂房下游,内置电工一次设备,中央控制室及电工二次系统检测操作、 保护、 试验设备等。 升压变电站,位于主厂房下游尾水平台上,安装SSPs3--120000/220/110主 变压器2台、SSP3--120000/220主变压器1台和SJL1--3150/10.5型近区配电变压器1台, 厂房内母线经单元汇合后,通过槽型铝母线引至主变压器室及开关站。110千伏和220千伏开关站,位于金水坑口,110千伏开关站由6个区段组成,110千伏线路送龙泉、云和、 古市(松阳县) 3变电所及备用;220干伏开关站由6个区段组成, 2回220千伏线路送丽 水至金华并入华东大网。 货筏过坝建筑物,斜坡卷扬道式筏道设大坝右岸,全长644米, 年最大过筏能力29.74万立方米;船舶货运过坝,采用高低斜面升船机,位于筏道右侧, 坡道长845.4米,年过船能力18.36万吨。
紧水滩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及发展淡水渔业等综合效 益的水利工程。可为华东电网提供25万千瓦的调峰容量和5万千瓦的调频及事故备用容量, 对华东电网的调峰、填谷、事故备用等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紧水滩水电站工程由水利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十二局施 工。于1978年10月破土动工,1981年10月主体工程动工兴建,1983年10月31日截流, 1986年6月24日下闸蓄水。1987年4月4日:号机组并网发电;4月8日2号机组井冈运行; 同年11月17日和12月30日,3号和4号机组相继建成投产;1988年9月5日和12月31日,5号 和6号机组全部井网投产。工程总投资5.59亿元。1989年发电量达6.22亿干瓦时,超出 设计年发电量的26.94%。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19.33亿千瓦时。

八。李家峡水电站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上距龙羊峡水电站110km,与西宁市直线距离为55km,距兰州160km,距西安650km。电站建成后供电青海省,并与西北电网联网运行。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6747km2,多年平均流量664m2/s,年径流量209.4亿m3。经上游龙羊峡水电站水库调节后,20年一遇洪水流量2000m3/s,千年一遇洪水4100m3/s,万年一遇及最大可能洪水63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61kg/m3。
  坝址区河谷断面呈“V”型,两岸基本对称,右岸谷坡约50°,左岸约45°,河槽宽约50m。坝址区基岩裸露,岩性为前震旦系变质岩,主要由较坚硬的条带状混合岩、斜长片岩相间组成,并穿插有花岗伟晶岩脉。坝址左岸下游存在深切的左坝沟,上部2160m高程以上岩体比较单薄,且受平缓断层F34(倾向上游偏岸里)的切割,上盘岩石较破碎。坝址区扭性、扭张性的高倾角的顺河断裂较为发育,其中河床F20、F20-1、F50,和左岸上部的F26及右岸中部的F27贯穿河床及左、右两岸;其次为压性、压扭性的顺层挤压破碎带;再次为张性、张扭性高倾角断裂;近坝库区右岸存在1#滑坡,左岸存在2#滑坡。因此,近坝库区滑坡的稳定及处理,左、右两岸坝肩的稳定、变形及其处理,河床断层的处理,以及大尺寸窑洞厂房设计与施工的研究等,是李家峡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水库周边的岩体为弱透水层及相对隔水层,两岸地下水分水岭高于正常蓄水位且向黄河排泄,无低于水库水位的邻谷及排水低地,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当正常蓄水位2180m时,水库面积31.58km2,长约41.5km。水库淹没涉及青海省化隆、尖扎和贵德3个县。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需迁移人口3214人,按5年一遇洪水标准征地,淹没耕地5039亩。
  李家峡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当正常蓄水位2180m时,总库容16.5亿m3,装机容量200万kW,保证出力58.1万kW,年平均发电量59亿kW•h,还可发展农田灌溉约10万亩。
  电站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泄水和引水建筑物、坝后及地下窑洞式厂房,以及左、右岸灌溉渠首等组成。拦河坝为三圆心拱坝,最大坝高165m,坝顶弧长460m(包括重力墩长30m)。泄水建筑物设2个中孔、1个底孔,其中1个中孔设于右岸,另一个中孔及底孔布置于左岸。通过整体模型试验,调整各泄水建筑物挑流水舌的落点横向错开,并沿河槽纵向拉开,以减小最大冲刷深度。厂房内安装5台单机容量40万kW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坝后河床式厂房内设3台,右岸窑洞式地下厂房内设2台。安装间位于坝后与地下厂房之间;左、右岸灌溉渠首的设计引水流量分别为5.0m3/s和3.0m3/s,最大设计引水流量分别为8.0m3/s和5.0m3/s。电站枢纽平面布置见图。
  李家峡水电站对外交通采用公路方案。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断流、隧洞泄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导流标准采用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
  由于拦河坝投资约占枢纽永久工程土建投资的一半,因此进行坝体体型优化设计,选择重力拱坝的合理体型,对保证工程安全,减少坝体混凝土量,节省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极为重要。经多方案比较后,最终采用三心圆拱的拱坝。这个方案与初步设计比较,约可节约:开挖量20万m3,混凝土约75万m3,投资约1.08亿元。
  李家峡水电站由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经过投标招标,导流工程及砂石混凝土系统标选定集团公司水电四局承担施工任务。

九。莲花水电站
莲花水电站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系牡丹江下游梯级电站之一,距牡丹江市约130km,建成后将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水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总库容41.8亿m3,有效库容27.2亿m3,属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55万kW,保证出力5.5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7.97亿kW•h。电站建成后将缓解东北电网和黑龙江省日趋突出的电力紧缺和调峰矛盾。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02万km2,多年平均降雨量500~750m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228m3/s,实测最大流量79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71.9亿m3。设计洪水流量(0.2%)17500m3/s,校核洪水流量(PMF)298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02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0.14kg/m3。
水库位于区域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的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等,侵入岩主要有元古界的混合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区内构造断裂以南北向断裂为主,规模较大,其次为北东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区域性的牡丹江断裂通过坝址左岸垭口,向南伸入库区,向北延至下游,但无现代活动迹象。经辽宁省地震局鉴定,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
库区两岸山势高峻,无相邻河谷及单薄分水岭。构成库区的岩石主要为弱透水的花岗岩或混合花岗岩,且地下水位较高,无永久性渗漏问题。坝区河谷为一不对称的U型谷,平水期江水面宽约155m。右岸为凹岸,因受河流强烈冲刷,沿江形成基岩裸露的陡壁,比高达90~180m。左岸为凸岸,分布有漫滩和Ⅰ、Ⅱ级阶地,坝头处为一近东西向的条形山脊。坝头后部山脊由于F1大断层通过,岩石风化破碎,构成一低矮的垭口,垭口左侧山体逐渐升高加厚。
水库正常蓄水位218m,水库回水长度99.9km,淹没范围涉及2个县2个乡,总计淹没耕地10.94万亩,需迁移人口40725人。关于航运问题,根据黑龙江省计委意见,枢纽布置时预留过船建筑物的位置。
电站属一等工程,枢纽由拦河坝(包括大坝和二坝)、溢洪道和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71.8m,坝顶高程225.8m,坝顶长度为902m,坝顶宽度8m,上、下游坝坡均为1∶1.4。下游在高程200m设一宽3m的马道,在高程173m有一宽10m的进厂公路。堆石坝体从上游到下游分为垫层区、细堆石过渡区、主堆石区及下游堆石区,在周边缝下设填筑小区,另外在面板上游侧下部设粘土铺盖及保护区。混凝土面板顶厚0.3m,向下渐增,至底部厚0.5m。面板垂直缝间距为14m,在岸坡陡峻的右坝头和地形突变处,垂直缝间距为7m。趾板一般建基在弱风化岩上限以下1~2m,只是左坝头200m范围内,因岩石风化较深,而此段水头很低,把趾板建基在强风化岩的中上部。趾板最大宽度6m,厚0.6m,趾板和面板之间设置周边缝。通过趾板进行灌浆。帷幕灌浆为一排孔布置,最大深度约25m,固结灌浆于帷幕孔上下游各一排,孔深一般为6m。坝址地处寒冷山区,多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是—45.2℃,极端最高气温37.5℃。
二坝为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布置在左岸低矮垭口处,最大坝高64m,坝顶高程226m,坝顶长270m,坝顶宽8m,上下游坝坡坡度为1∶2和1∶2.25。心墙建基于呈块状的全风化岩下部,通过心墙底板进行灌浆,向右与大坝帷幕相接,向左坝肩延长约120m,另外在F1大断层破碎带加强灌浆。
溢洪道位于右岸低分水岭处,为开敞式岸坡溢洪道,由引水渠、溢流堰体、泄槽、挑流鼻坎及出水渠组成,总长650.5m。溢流堰顶高程205.6m,设7孔宽16m、高13.4m的弧形闸门,设计洪水位220.58m时下泄流量12210m3/s,校核洪水位225.41m时下泄流量为18570m3/s。泄槽由130m宽变至90m,泄槽侧墙为钢筋混凝土衬砌,设有掺气槽。挑流鼻坎半径50m,挑角30°。
2条引水隧洞,圆形断面直径13.7m(洞身前半部施工期兼作导流洞),长度分别为 663m和541m。在引水隧洞尾部各设面积189m2的阻抗式调压井,内设2扇宽7m、高8.4m的快速闸门。每个调压井后对称引出2条直径8.4m、长160.4m的压力管道向机组供水。压力管道之后为一地面式厂房,长160.0m、宽28.9m、高57.6m,内装4台单机容量为13.7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4台主变压器布放在厂房后,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左后方。
该工程采用一次断流、隧洞导流方案,导流洞进、出口及厂房围堰为粘土心墙土石围堰,大坝上游围堰为粘土斜墙土石围堰,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2条导流洞为直径13.7m的圆形断面。第一年10月中旬先填筑导流隧洞进、出口及厂房围堰,江水从束窄的河床过流,第三年汛末主河床截流,江水由两条导流隧洞宣泄,第五年6月下闸蓄水,同年8月初首台机组发电。工程总工期67个月。
主体工程量:土石方明挖588万m3,石方洞挖37万m3,土石方填筑590万m3,混凝土48万m3,固结、帷幕灌浆3.62万m,金属结构安装4110t,钢筋与钢板3.28万t。
工程总投资按1991年价格水平计算的静态投资为18.35亿元,总投资为27.89亿元。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黑龙江省合资建设,黑龙江省承担总投资30%,主要用于水库淹没补偿部分,其余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承担,投资双方按最终投资比例拥有产权并分利。该工程于1992年10月13日正式开工,黑龙江省水电建设管理局为业主单位,勘测设计工作(含招投标文件的编制)由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工程监理单位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为集团公司水电第一局。

十。潘家口水库
  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的滦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3.37万公里2,是开发滦河水力资源,解决天津市、唐山地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同时结合发电、兼顾防洪。
  水库总容量29.3亿米3,枢纽主要建筑物有主、副坝及发电厂房,主坝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顶全长1040米,最大坝高107.5米。坝顶溢流,设计最大下泄量40400米3/秒,部分坝段采用宽尾墩挑流消能。厂房位于溢流坝段右侧,安装一台容量15万千瓦的常规机组,预留三台单机容量9万千瓦的抽水蓄能机组,年发电量5.7亿度。以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并入华北电网。抽水蓄能机组投入运行后,电站的调峰,调相及事故备用等作用将更为显著。为适应抽水蓄能发电的需要,计划在坝址下游六公里处的黄石哨修建一座拦河闸,形成下池。下池工程及抽水蓄能机组均属二期工程。
  该工程由水电部天津勘测设计院设计,基建工程兵00619部队施工。第一期工程1975年开工,1981年发电,1983年基本建成。
  潘家口一期工程,混凝土总量280万米3,在我国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中占据第三位,是近年来建设速度较快的。工程实际投资6.8亿元,较概算节约投资6千万元,工程施工采用分期围堰导流,上游围堰挡水标准按20年一遇枯水流量设计。大坝混凝土浇筑,采用10/30吨门机无栈桥施工;坝体溢流面全面使用滑模。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制定经济核算十项规定,实行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联产计奖暂行办法等,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7-04
二滩水电站简介
  二滩水电站位于中国四川省、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上,距攀枝花市约40km。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使坝体应力分布均匀,坝肩推力更偏向山体,有利于坝身稳定,水平拱圈为二次抛物线,拱冠梁的上游面为三次多项式曲线。坝顶高程1205m,顶部厚度11m,拱冠梁底部厚度55.74m,拱端最大厚度58.51m,厚度比0.232,拱圈最大中心角91.49°,上游面最大倒悬度0.18。坝顶弧长775m。坝体混凝土量400万m3。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40m,水库总库容58亿m3,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kW,保证出力10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70亿kW·h。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其他等综合利用效益。1991年9月开工,1998年7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0年完工。
  二滩水电站-地质构造
  坝址处河谷狭窄,枯水时水面宽80~100m,两岸山高300~400m,左岸谷坡25°~45°,右岸谷坡30°~45°。基岩由二迭系玄武岩和后期侵入的正长岩以及因侵入活动而形成的蚀变玄武岩等组成,岩体坚硬完整。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20~28m。坝址区仅有小的断层和破碎带,多半以中高角度与河床垂直或斜交,且延伸短小,连贯性差。库区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距坝址80~83km的大坪子,有一处近3亿m3的大滑坡体,但处于稳定状态。坝址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烈度为8度。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1.64万km2,约占雅砻江整个流域面积的90%。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670m3s,年径流量527亿m3,实测最大流量11100m3s,发生在1965年8月10日;调查历史最大流量16500m3s,发生在1863年。正常蓄水位1200m,相应库容58亿m3;死水位1155m,相应库容24.3亿m3;调节库容33.7亿m,属季调节水库。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洪水流量20600m3s;相应库水位1200m,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23900m3/s,相应水位1203.5m,库容61.8亿m3,可能最大洪水流量30000m3s。坝址处多年平均输沙量272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0.52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9.58kg/m3。水库面积101km2,水库淹没耕地1656hm2,迁移人口26823人。
  二滩水电站-枢纽布置
  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使坝体应力分布均匀,坝肩推力更偏向山体,有利于坝身稳定,水平拱圈为二次抛物线,拱冠梁的上游面为三次多项式曲线。坝顶高程1205m,顶部厚度11m,拱冠梁底部厚度55.74m,拱端最大厚度58.51m,厚度比0.232,拱圈最大中心角91.49°,上游面最大倒悬度0.18。坝顶弧长775m。坝体混凝土量400万m3。 
  泄洪表孔设于拱坝坝顶中央,共7孔,每孔宽11m,高11.5m,堰顶高程1188.5m,装设弧形闸门。采用相邻大差动30°与20°的俯角跌坎,跌坎上设分流齿坎消能工。泄水中孔共6孔,布置在拱坝坝体中。为使水舌能与表孔水舌有较大碰撞角,中孔体型呈上翘形。出口高程1120m,孔口断面为方形,尺寸为6m×5m。为避免水流径向集中,中孔在平面上实行压力偏转,并用30°、17°、10°三组不同挑角将水舌在横向和纵向散开,以避免水舌重叠而加深对下游的冲刷。 
  两条泄洪洞布置在右岸,采用短进水口龙抬头式直线布置,隧洞为方形断面明流洞,尺寸13m×13.5m(宽×高)。进口底部高程1163m。1号洞长866.53m,2号洞长1197.33m。两洞直坡段底坡分别为7.9%和7%,龙抬头段集中落差为70m,洞内最大流速约45m/s。为了防止高速水流发生空蚀破坏,分别在这两条泄洪洞各设5个和7个掺气设施。掺气设施为一种U型槽式挑坎的新型掺气设施。3套泄洪设施的泄流能力均能单独泄放常年遇到的洪水。大洪水时3套泄洪设施联合泄洪,表、中孔水舌上下碰撞,分散消能。
  下游设置水垫塘和二道坝作为防冲保护措施。二道坝轴线距拱坝线330m,坝顶高1010m(河床)~1017m(两岸)。水垫塘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底板高程980m,长354.14m。当枯水期检修时,只需将二道坝临时加高4~6m,可保证水垫塘有半年多的检修期。
  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
  为满足人防、大坝检修及基础补强时降低水库水位要求,在坝体表孔左、右边墩下部1060高程设置2个5m×6m(宽×高)的放空底孔,在库水位1140m时开启使用。地下厂房位于左岸地下洞室群内。由进水口、压力钢管、主厂房、主变压器、尾水调压室及尾水洞等洞室组成。主厂房、变压器室、调压室3大洞室平行布置,净距分别为35m和30m。洞室围岩主要为正长岩、蚀变玄武岩。岩体新鲜完整、结构均一,构造破坏微弱,具有修建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的良好地质条件。主厂房洞室长280.29m,宽25.5m,高65.38m。厂房内布置6台单机容量5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HL-LJ-585型,混流式。转轮直径6.247m,额定出力61.2万kW,最大水头189m,设计水头165m,最小水头135m。额定转速142r/min,飞逸转数281(r/min),额定流量376m\+3/s,额定比转速184.3(m.kW/m.m3/s),比转速系数K1968,总重3500t。发电机为半伞式、空冷、额定容量61.2万kVA,额定功率因数0.9。主变压器长199m,宽17.4m,高24.9m。洞室内装有6台容量为620MVA的500kVA三相升压变压器。1号调压室长92.9m,宽19.5m,高58.1m;2号调压室长92.9m,宽19.5m,高65.3m。尾水管闸门设在调压室内,闸孔尺寸为宽10m,高15.7m。2条断面尺寸为16.5m×16.5m的尾水隧洞和6条直径9m的压力管道在平面上布置成直线形,管道轴线与厂房纵轴线成65°斜交,在立面上布置成竖管。仅在下弯段起点至蜗壳进口一段采用全钢管,其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500kV屋外开关站布置在左岸坝肩下游。电站以4回500kV输电线接入四川电力系统。
  过木建筑物采用纵向过木机道。过木机道布置在左岸,全长2450m,断面为宽17m,高6.74m的方圆形洞,设计年过木量110万m3。木材过坝采用滚动机与皮带机联合运输方式。二滩过木机道是世界上最大最新的过木建筑物。
  二滩水电站-工程建设
  核定的总工程量为:主体工程及导流工程土石方明挖814.72万m3,石方洞挖336.83万m3,土石方填筑量140万m3,混凝土量为598万m3。金属结构安装1.9万t。施工导流分两期进行。一期采用隧洞导流,河床围堰一次断流,全年施工,导流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流量13500m3/s。二期采用大坝底孔导流,标准为11月10日至翌年4月时段10年一遇洪水,流量1500m3/s。两条导流隧洞分设于两岸,断面面积17.5m×23m,左、右导流隧洞长度分别为1089.75m和1167.08m,进口高程均为1010m。 
  上游围堰为粘土心墙堆石围堰,堰顶高程1062m,堰顶宽12m,最大堰高约56m,堰基防渗采用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最大深度37m。下游围堰为粘土斜墙堆石围堰,堰顶高程为1030m,堰顶宽10m,最大堰高约30m,堰基防渗亦采用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最大防渗深度54m。上、下游围堰的填筑量分别为94万m3和19万m3。选用平堵、立堵综合截流方案,于1993年11月26日顺利截流。设计截流流量1500m3/s。合龙时实际截流流量为1090m3/s,截流河段上、下游总落差为9.94m。左岸和右岸导流隧洞分流的流量分别为440m3/s和600m3/s。截流过程中,当流量为1230m3/s时,最大一级龙口落差约3m,龙口下游表面流速约8.33m/s。二期导流的4个临时导流底孔分设于19~22号坝段,孔底高程1014m,孔口尺寸为宽4m,高8m,设计泄流量为1500m3/s。 
  混凝土设计平均月浇筑强度约10万m3,最高月强度14万m3,坝体最大年上升高度约94m。加上水垫塘、二道坝、厂房进水口、泄洪洞进口等部位,混凝土总量473万m3,平均月强度12万m3,最高月强度21万m3,最高年浇筑量187万m3。实际施工中,1996年浇筑了211.66万m3混凝土,高峰月强度24.5万m3,高峰日强度1.334万m3。
  混凝土骨料采用料场开采料加工而成,砂石加工厂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t/h。混凝土最大为4级配,粗骨料分为4.8~19mm、19~38mm、38~76mm、76~152mm;细骨料分为粗砂4.8~1.2mm,细砂1.2~0.74mm。2座意大利CIFA公司生产的4×4.5m3的拌和楼,每座生产能力为360m3/h。预冷的制冷能力为830万kcal/h。大坝混凝土入仓温度不高于10℃。混凝土浇筑采用3台30t幅射式缆机吊运混凝土入仓。缆机跨度1265m,其水平速度7.5m/s,垂直速度3m/s。吊罐容积9m3/s。这种缆机的移动端轨道可以根据地形条件设置纵坡,最大纵坡为19%。
  大坝基础实际开挖量288万m3,最高开挖强度为19.4万m3/月。台阶高度为10m,使用AtlasRoc742HC-01钻机造孔,孔径76mm、89mm,炮孔间排距多在2.5m×2.5m和2m×2m之间,采用60mm乳化炸药卷,孔口堵塞深度为0.8~2m。地下厂房施工属大洞室、高边墙开挖。围岩坚硬完整、地下水少,但地应力高。正长岩中最大主应力为20~30MPa,玄武岩中最大主应力为30~40MPa。开挖时,除合理布置各洞室开挖顺序和出渣通道,加强围岩变形监测外,在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采用了大量175t级预应力锚索,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根据地质预报及时使用钢纤维喷混凝土。 
  高压电缆斜井(37°58′)和9个竖井(最深186m)的开挖都用天井钻机钻出直径1.5m的溜碴导井,然后自上而下采用常规扩挖方法。孔的偏斜低,280m斜孔孔底偏差不足20cm,实际生产率每台时达0.5~0.7m。 
  两条导流隧洞的围岩的地质条件也是良好的,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岩体中两条软弱岩带(裂面绿泥化玄武岩、绿泥石、阳起石化玄武岩),正长岩与玄武岩的接触间的破碎带以及高地应力所引起的岩爆。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值为20~35MPa,作用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河流且倾向河床,倾角约为10°~30°。导流隧洞以上、中、下3层钻爆掘进开挖方法为主,最初支护一般采用随机锚杆,局部喷混凝土,最终支护采用系统锚杆、喷混凝土以及局部钢筋混凝土衬砌。为满足高速水流和木材流送的要求,边墙与底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薄衬。
  二滩水电站-技术革新
  (1)二滩水电站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又作了深入的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设计成果包括:①水轮机单机容量由50万kW调整为55万kW,总装机容量增加30万kW;②坝轴线向上游移动30m,提高坝肩稳定性和有利于枢纽布置;③调整了3套泄洪建筑物的泄量分配,并将泄洪洞由有压流改为无压流,坝下水垫塘保护长度缩短70m;④双曲拱坝体型优化,加大了纵向曲率,调整了水平拱圈剖面、减少了坝肩开挖深度。与初步设计比较,拱冠梁底部最大厚度由70.34m减为55.74m,坝肩开挖量由315万m3减为279万m3,坝体混凝土由474万m3减为400万m3,取消坝体设置的纵缝,简化了施工程序和工作量;⑤地下厂房轴线方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研究的范围为NE6°~NW6°,根据岩石裂隙组合及最大地应力方向,综合考虑,选定NW6°。主厂房与主变压器开关室的洞室间距由57.4m缩减为35m,主变压器开关室与尾水调压室的洞室间距由50m缩减为30m;⑥左、右岸导流隧洞分别缩短133m和148m,减少洞挖17万m3。 
  (2)二滩水电站河谷狭窄、水头高、流量大,水流最大下泄功率达3000万kW,如果采用集中泄洪,单宽下泄功率达30万kW/m,将对下游河床造成严重冲刷。采用现行的表孔、中孔和右岸两条泄洪洞的泄洪布置,下游设置二道坝形成水垫消力池,适合二滩大坝具体情况,具有以下优点:①3套泄洪设施,流量分配接近,均能单独宣泄常年洪水,可以互为备用,运行灵活可靠;②3套泄洪设施单独运行时,有3个消能区,每个消能区的下泄功率大致相近,避免了下游产生过大的集中冲刷;③水流扩散碰撞消能效果良好。如表孔采用大差动跌坎,水流平面扩散,设分流齿,在单独泄流时可分散水流。中孔采用不同鼻坎挑角,扩散水流。宣泄大流量时,表孔与中孔水流碰撞消能,使水流充分扩散掺气;④水垫塘对下游河床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志成虹天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7-04
二滩水电站至少排第三吧?
志成虹天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7-04
我没有发完,有事情去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7-04
      金沙江上待建的很多。。。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7-04
引用第3楼中原风于2009-07-04 13:29发表的  :
二滩水电站至少排第三吧?



二滩已是个传说,330万的装机容量在目前已建和在建水电中应该排在20开外了。
汉军铁律,马惊出列者斩!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7-04
11普定水电站
普定水电站位于乌江上游南源三岔河的中游、贵州省普定县境内,距贵阳市131km。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供水、灌溉、养殖及旅游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7.5万kW(3×2.5),保证出力1.5万kW,年平均发电量3.4亿kW•h,主要满足普定、织金等地区用电,还可增加下游东风、乌江渡等电站保证出力约4万kW。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871km2。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81mm。坝址实测最大流量为3380m3/s,实测最小流量为8.8m3/s,坝址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8.8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123m3/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06万t,多年平均悬沙量为1.042kg/m3。
库区地处灰岩地区,岩溶发育。库区两岸有相对隔水层包围,且北与六冲河、南与北盘江均有地下分水岭存在,水位高程均远高于正常蓄水位,不会产生邻谷渗漏。岸坡基岩成层分布,倾角平缓,不存在岸坡坍滑问题。坝址位于灰岩和白云岩地段,两岸陡峻,岩层走向N35°~40°E,倾向NW,倾角18°~20°。坝址主要断层有20条,大多为高角度平移断层,断距小,影响带窄,规模不大,延伸不远,且大多胶结良好。大坝帷幕采用悬挂布置,处理深度以单位吸水率小于3Alu(吕容)的界限为下限。坝区地震烈度为6度。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145m,总库容4.2亿m3,库区淹没面积为14km2,迁移人口5466人,淹没耕地7600亩。
整个枢纽由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顶溢洪道、冲沙孔、右岸引水式地面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采用单心圆拱坝,呈不对称布置,右岸设有30m长的重力墩。中部设有4孔宽12.5m、高16m的表孔,采用高低坎分流对撞消能。最大坝高75m,坝顶弧长165.67m,坝顶总长195.67m,坝顶宽6.3m,厚高比为1∶0.386。筑坝采用高掺粉煤灰低水泥用量干硬性碾压混凝土,并由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坝体混凝土量13万余m3。右岸引水系统由进水塔、引水隧洞、压力斜井和压力管道组成,全长290m,最大洞径8m。岔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岔管。厂房位于坝下游160m处,由主机间、安装间、上游副厂房、左副厂房,进厂交通洞及电梯塔组成。由于河谷狭窄,洪枯水位变幅大,厂房采用半封闭式布置。长76.6m,最大宽32.6m。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后坡,长120m,宽38m。
施工导流采用隧洞导流方案,导流设计流量为560m3/s。上、下游围堰为土石过水围堰,最大堰高19.5m。导流洞全长470m,洞身不衬砌。
主体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为27万余m3,混凝土为21万余m3,总工期4年,总投资1.93亿元。
本工程于1991年列入国家年度基建计划开工项目,工程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与贵州省电力局合资建设。由贵州省电力局负责工程建设及筹集资金,并履行业主职责。
12青铜峡水利枢纽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凌等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中游的青铜峡峡谷出口,下距银川约80公里,有包兰铁路从左岸通过,对外交通方便。
  
  宁夏引黄灌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著名汉渠、秦渠、唐徕渠、汉廷渠、惠农渠均由青铜峡引水,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过去由于自由引水,受自然条件约束,需大量岁修。枢纽建成后,控制调节自如,可满足灌溉引水,使灌溉面积由150万亩扩大至600万亩,对农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电站装机容量27.2万千瓦,承担宁夏电网50%以上的负荷,为宁夏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铜峡水利枢纽,是开发黄河水力资源的第一期工程之一,是低水头发电站,为日调节水库,水库设计库容5.65亿米3,平均年输沙72.22亿吨,由于泥沙淤积,1981年实测库容仅0.56亿米3。枢纽建筑物总长666.75米。基础为奥陶系灰页岩及砂岩互层,构造复杂,节理裂隙发育,从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处理工作。主要建筑物有东、西两座引水量分别为110米3/秒及400米3/秒灌溉渠首,混凝土重力式溢流坝,最大坝高42.7米,溢流段位于河床中部,全长 98米,采用面流消能。厂房布置在溢流坝闸墩内,安装7台3.6万千瓦及一台两万千瓦的转浆式水轮机组。两台机组段均有两个泄水、排砂底孔,均匀排泄泥沙。闸墩式电站是我国独具一格的电站。
   该工程由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青铜峡水电工程局施工,1958年8月开工,1960年2月截流,采用了古老传统的草土围堰,同时灌渠开始发挥效益。1967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全面竣工。混凝土总量68万米3,采用门机——栈桥方式运输、浇筑。为降低水泥单耗,个别部位使用了低流态混凝土。
  工程总投资2.51亿元,单位千瓦投资923元,截止到1982年底已发电107亿度,产值为6.95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资的2.8倍。
13青溪水电站
  青溪水电站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汀江干流上是上杭以下的第二个梯级,距梅县直线距离约60km,距汕头约135km,建成后主要供电这两个地区。
  坝址控制面积9157km2。坝基为燕山三期粗粒斑状花岗岩及燕山四期中粒花岗闪长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本电站为河床式布置,主要建筑物由非溢流重力坝、挡水厂房、混凝土溢流坝及户外开关站组成。重力坝最大坝高51m。溢流坝设5个表孔泄流,孔口尺寸(宽×高)为14×18.8m,以钢弧门控制,采用面流消能。河床式厂房内装4台3.6万kW轴流转桨式机组,总装机容量14.4万kW,单级运行保证出力1.19万kW,年发电量3.729亿kW•h,待上游棉花滩水电站水库建成后,梯级运行保证出力2.45万kW,年发电量4.4亿kW•h。
  施工采用河床一次拦断,上、下游设土石过水围堰,右岸明渠导流方案。围堰最大坝高16m,堰体采用粘土斜墙防渗,基础采用高压定向喷灌混凝土防渗墙。堰面以混凝土板及钢筋石笼保护,设计泄量6370m3/8,最大堰面流速12m/s。
  本工程由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设计,广东省水电第二工程局施工,于1987年9月进场,1991年底第一台机投产,1992年底竣工。自动化系统按无人值班设计,近期由少数人值班。系统包括厂内运行、水情测报、大坝监测三个部分。其设计按双机双网络分层分布计算机监控系统设置,由水电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为主承担实施任务。
14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的边界河段,控制流域面积68.4万公里2,占全黄河流域的92%。黄河平均年输沙量15.7亿吨,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河”,全靠堤防防洪。黄河洪水又大,对下游广大平原威胁很大。
  三门峡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优越,这一河段是坚实的花岗岩,河中石岛抵住急流冲击而屹立不动,把黄河分成三道水流,称人门、神门、鬼门、因此名为三门峡。这是兴建高坝的良好坝址。三门峡以上至潼关为峡谷河段,潼关以上地形开阔,可以形成很大的水库。
  在三门峡建坝很早就提出过,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时曾提出开发方案,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邀美国专家来查勘过,但对如何处理黄河的泥沙问题都没有深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水力发电工程局对三门峡坝址做了大量勘测工作。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帮助下对所作黄河流域规划中,把三门峡工程列为根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最重要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推荐为第一期工程,随同黄河流域规划在1955年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得到通过。后即委托苏联彼得格勒设计院进行设计,1957年初完成初步设计,经我国家计委组织审查。由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共同组成的三门峡工程局负责施工。1957年4月开工,1960年大坝建成。
  在黄河流域规划中拟定的三门峡正常高水位为350米。初步设计中研究了350米、360米和370米方案,推荐360米。设计过程中我国一些泥沙专家考虑排沙要求,对泄水深孔的高程提出意见,因而由原设计的孔底高程320米降至310米,以后又进一步降至300米。水库可起到防洪、防凌、拦泥、灌溉、发电、改善下游航运等巨大作用。当时拟定的装机容量为8台15万千瓦,共120万千瓦。
  ;三门峡工程开工后不久,1958年初周总理在三门峡工地召开现场会议,对设计方案又进行讨论研究,确定三门峡正常高水位按360米设计,350米施工,初期运行不超过335米。350米以下的总库容为360亿米3,要淹没耕地200万亩,迁移居民60万人。335米以下的库容为96亿米3,需迁移20万人。
  1960年大坝封堵导流底孔开始蓄水,就发现泥沙淤积很严重,潼关河床很快淤高,渭河汇入黄河处发生拦门沙,淤积沿渭河向上游迅速发展,所谓“翘尾巴”,这是过去没有预计到的。因此影响渭河两岸农田的淹没和浸没,甚至将威胁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陕西省紧急呼吁,随即降低水位运行。但因低水位时水库泄洪排沙能力不足,洪水时库水位壅高,淤积还在继续发展。当时已装好一台15万千瓦机组,因水位降低不能用,拆迁丹江口水利枢纽去应用。
  为研究三门峡工程的处理办法,1962,1963年水利学会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提出了各种意见。1964年周总理主持召开治黄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经过讨论研究,认识到过去对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的作用估计过分乐观(当时设想1967年时可减少一半泥沙,五十年后可基本解决,从此黄河变清),对淹没损失和移民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既要保证黄河下游的防洪,也要保护上游西安市的安全,即两个确保。在上游再修建拦泥库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最后决定对三门峡工程进行改建,并批准两洞四管的改建方案。设计指导思想,从过去的蓄水拦沙改为泄水排沙。
  第一次改建工程,于六十年代中期实施两洞四管的泄流排沙措施,由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三门峡工程局施工。首先利用四根发电引水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为防止泥沙磨损,在出口附近用环氧砂浆和铸石涂焊。接着在大坝左岸打两条8×8米的泄洪排沙洞,进口底板高程290米,使其在较低水位时加大泄量。
  1967年黄河干流洪水较大,渭河出流受到顶托而泥沙排不出去,至汛后发现渭河下段几十公里的河槽全被淤满,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次年渭河两岸的防洪安全。经过查勘研究,由陕西省动员人力,于当年冬季在新淤积的河槽内开挖小断面的引河,春汛时把河道冲开了。
  第二次改建工程于七十年代初期进行,由集团公司水电十一局(原三门峡工程局)的勘测设计院设计,该局负责施工。改建工程包括打开大坝底部原来施工导流用的8个位于280米高程的底孔,和7个位于300米高程的深孔(1960年水库蓄水时这些底孔和深孔都被用混凝土严实封堵了);还把5个发电进水口由原来的底坎高程300米降低至287米;安装5台5万千瓦的低水头水轮发电机组,共25万千瓦。1973年开始发电。
  经过两次改建后,在库水位315米时的泄流能力,由原来的3080米3/秒增加到10000米3/秒(相当于黄河常有的较大洪水流量)。随着较低水位时泄洪能力的加大,排沙能力也相应增加,不仅使库容得到保持,而且前几年库内淤积的泥沙也逐渐冲走,改善了库区周围的生产条件。
  三门峡工程改建及泥沙处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15沙溪口水电站
沙溪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上游的西溪上(即沙溪与富屯溪汇合口处之下游约5.5km),距市区14km。该电站距福州市13.5km,距三明市95km。电站建成后供电福建省电网。
  沙溪口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5562km2,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42%。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76mm。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000m3/s,100年一遇洪峰流量20300m3/s,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26300m3/s。库区周围群山环抱,库盆中没有碳酸盐岩类分布,且地下分水岭高于设计蓄水位,故不存在渗漏问题。坝址地层由石英片岩、长英片岩和云母岩组成,左岸及河床为石英片岩与云母长英片岩互层,河床礁滩部分及右岸则为云母长英片岩、夹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岩石抗压强度一般在50MPa以上。坝址主要地质问题为某些坝段存在倾向下游的云母片岩的片理面与倾向上游的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组成的棱体,对抗滑稳定不利。经勘探及野外试验工作,并抗滑稳定计算分析,认为只要对不稳定坝段的断裂带在坝址处采用开挖与回填混凝土塞的方式处理后,能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沙溪口水电站水库呈“丫”型,当正常蓄水位88m时,水库面积为17.5km2。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移民,初期运行,汛期81m,汛后83m;后期运行,汛后水位88m,迁移人口9442人。按2年一遇洪水标准征地,淹没耕地6389亩。
  本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过木效益。总装机容量30万kW,单机容量7.5万kW。初期运行时汛期限制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均为81m,设计蓄水位83m,初期装机容量22.5万kW,保证出力3.8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7.42亿kW•h;后期运行时汛期限制水位及设计洪水位均为85m,设计蓄水位88m,后期装机容量30万kW,保证出力5.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9.6亿kW•h。电站设300t级船闸,除通航外,兼作放竹木用,年运输能力为329.1万t。
  本电站属二等工程。电站枢纽由拦河(闸)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开关站和通航建筑物等组成。溢流坝位于河床中间偏左岸,最大坝高40m,堰顶高程初期(10孔)69.6m,后期74.3m,设16孔开敞式溢流堰,孔口尺寸(宽×高)17×14.8m,采用消力戽戽池式消能方式。厂房位于右岸,主厂房尺寸长160m,宽69m,高61m。船闸设于左岸主河槽中,采用一级船闸,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130m×12m×2.5m。110kV及220kV开关站均为户外式,设于右岸  本电站对外交通方便,外福铁路从坝址右岸通过,公路从左岸通过。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导流方案,并利用二期围堰发电;一期先围右岸厂房及10孔溢流坝,二期围左岸。一期围堰采用挡水围堰,挡水围堰标准按全年10年一遇,洪水流量13900m3/S设计;二期上游与下游围堰采用挡水围堰,标准分别按全年50年和20年一遇,洪水流量分别为18500m3/s和15900m3/s。
  本电站由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闽江工程局施工。电站于1980年列入国家基建计划,1983年3月正式筹建,于1987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7-04
16 珊溪水利枢纽
珊溪水利枢纽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本工程由珊溪水电站和赵山渡引水工程两部分组成。珊溪水电站坝址位于文成县珊溪镇,距文成县城28km,距温州市117km。赵山渡引水工程渠首位于瑞安县龙湖镇,距温州市82km,距瑞安县城43km,距上游珊溪水电站坝址35km 。飞云江流域台风暴雨频繁,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由于干流上没有控制性的骨干工程,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兴建珊溪水利枢纽,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对减免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是温州地区缺煤少油,能源贫乏,电力紧缺,急需开发飞云江水能资源。因此,本工程既是飞云江流域开发治理骨干工程,又是温州市、瑞安县和平阳县的供水区关键工程以及温州电网调峰的主力电站。
珊溪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2m,总库容18.24亿m3,调节库容6.96亿m3,防洪库容2.12亿m3,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万kW,年发电量3.55亿kW•h。下游赵山渡引水工程反调节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22m,汛期限制水位21.5m,总库容3414万m3,有效调节库容427万m3,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万kW,年发电量0.514亿kW•h。输水干渠长度62.84km,输水流量36m3/s。
本水利枢纽建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99.97万亩,为温州市等城镇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年可供水量为(P=95%)13.4亿m3。2010年引用水量为(P=90%)7.3亿m3,可满足温州市近期、远期用水需要,并可使飞云江中下游沿岸农田和村庄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沿岸集镇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保护农田17.5万亩,人口25万人。水电站发电,可以向温州电网提供电力,缓解温州市电力供需矛盾,提高供电保证率和增补调峰电源,并与浙江电网联结。还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可使供水区河网水质得到改善,将由Ⅴ类水提高到Ⅲ类水,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珊溪水库总面积为35.4km2,库长约38.6km。水库淹没涉及文成县和泰顺县14个乡镇,计划移民人数为32516人,淹没耕地和林地分别为1.17万亩和2.13万亩。赵山渡水库位于文成县与瑞安县交界处,计划移民人数4372人,淹没耕地和林地分别为0.13万亩和0.08万亩。两库区合计移民人数为36888人。
珊溪水电站
珊溪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529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76.9mm,多年平均流量59.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8.6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62kg/m3,年输沙量12.8万t。库区周围均由非可溶性火山碎屑岩等组成,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也无重大库岸失稳现象。坝址为中生代侏罗系上统的火山碎屑岩,岩性坚硬完整。坝址区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河床不存在顺河断层,左岸裂隙节理稍多,规模较小,倾角较陡,发育不深,对工程影响不大。坝址河床覆盖层最大厚度达23m,下伏基岩新鲜完整。河床覆盖层为中、低压缩性的壤土卵(砾)石层和砂卵(砾)石层,无粉细沙、淤泥夹层。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珊溪水库工程属一等工程。枢纽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隧洞、引水系统、厂房等组成。主要建筑物按500年一遇(P=0.2%)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PMF)校核。拦河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0.8m,坝顶长度448m。溢洪道为岸边开敞式,位于左坝头,设有5孔溢流堰,闸孔尺寸为12m×16m(宽×高),泄洪隧洞布置在左岸,为无压城门形洞(7m×11.5m),洞长308m,闸孔尺寸为7m×7m。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位于右岸,引水系统采用一洞二机,2条隧洞直径为7m,高压管道直径为4m,厂房为地面引水式,安装4台单机容量5万k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施工导流采用隧洞导流。2条导流洞布置在左岸,1号、2号洞分别为9m×11m和7m×11.5m的城门形洞,进口高程分别为45m和60m。
该工程设计由电力工业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经过国内招标,确定由集团公司水电十二局承担主体建筑物土建施工和金属结构安装。本工程为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项目,于1997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于1997年11月1日主河道截流。
赵山渡引水工程
赵山渡引水工程闸址以上流域面积2302km2,多年平均流量88.8m3/s;珊溪一赵山渡区间面积773km2,相应区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69mm,多年平均流量26.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8.3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5万t。库区周围由不透水的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组成,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也无大的库岸失稳现象。闸址为白垩系下统的角岩化粉砂质泥岩,坚硬致密,岩性完整,未见大的构造断裂,两岸基岩出露,左岸呈弱风化,右岸为强风化,但深度不大,对工程影响轻微。河床覆盖层最厚达43m,下伏基岩新鲜完整,构造裂隙不发育。河床覆盖层为砂砾石层和含泥砂砾石层,未见粉细砂、淤泥夹层。闸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赵山渡引水工程属二等工程。枢纽由泄洪闸、电站厂房、左右岸重力坝和渠首进水闸等组成。主要建筑物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泄洪闸位于主河床,最大闸高为29m,闸顶长367.4m(含重力坝和河床式厂房),设有17个闸孔,孔宽12m。厂房为河床式挡水建筑物,位于右岸河滩,安装2台单机容量1万kW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渠首进水闸位于引水枢纽左岸上游山沟内的总干渠输水隧洞进口处,孔宽5.5m,底板高程15.9m。
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围堰,一期围右岸9孔泄洪闸及厂房,左岸深槽导流,二期围左岸8孔泄洪闸,利用二期围堰挡水发电。赵山渡引水工程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设计,经过国内招标,确定由集团公司水电九局承担土建工程施工和金属结构安装。赵山渡引水工程为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的项目,于1997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开始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体工程于1997年7月开工,1999年10月主河道截流。

17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系利用已建十三陵水库为下库,在蟒山后上寺沟头修建上库,上下库落差430m。电站装机容量为80万kW(4×20),设计年发电量12亿kW•h。其主要任务是:担负北京地区调峰和紧急事故备用电源,改善首都供电质量;接入华北电力系统,与京津唐电网联网运行;减少火电频繁调整出力和开启,改善运行条件,降低煤耗,同时兼有填谷、调频和调相等功能。据推算,该电站投入运行后,每年可为电网节省煤炭22.5万t。其经济评价,设计年抽水用电量约16亿kW•h,按1987年补充初设资料,内部回收率为27%。
   十三陵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22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100万m3,经多年运行证明,丰、平水年可保持高水位运行。由于库尾存在大宫门古河道渗漏通道,为确保蓄能电站遇连续枯水年能正常运行,采用堵漏防渗及补水相结合的方案,即在库区中部修建防渗墙堵漏,遇枯水年需由白河堡水库向十三陵水库补水,年补水量约220万m3,引水工程已于1986年建成,设计流量4.3m3/s,能满足补水要求。上、下水库年蒸发损失约220万m3。
   上水库地层主要为熔岩角砾岩、安山岩,区内断裂发育。本地区规模较大的F1、F3断层在右坝头附近交汇,破碎带宽达40m。裂隙发育组数多,密度大,平均间距一般小于0.3m;其中以北西向最发育。左坝头F107下盘,发育有走向北东30°及北西285°两组高倾角卸荷裂隙,张开宽度为10~20cm,无充填。上库盆内分布有3条北西西向裂隙密集带,倾角54°~63°,宽15~20m。岩体受断裂影响,风化严重,一般表层有1~2m残积和全风化岩土,全风化带局部可达10m以上。钻孔压水试验成果表明岩体以强透水为主。根据上述情况,上库必须做好全面防渗处理。
    水道系统每条长约2000余m,沿线穿过的岩层主要为砾岩,约占总长度的80%;其次为安山岩和后期侵入的正长斑岩。引水洞长约400余m,局部为正长斑岩岩脉,大部均为安山岩,除进口至闸门井段覆盖较薄,成洞条件较差外,其余地段一般覆盖厚80~100m,岩石完整,成洞条件较好。高压管道长约800余m,穿过的岩层除上段约200m长范围内为正长斑岩外,其余均为砾岩,上覆岩体厚度60~300m,一般地段地质条件尚好,但断裂带岩体破碎,是高压管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尾水洞长约1000余m,沿线岩层为砾岩,断裂不发育,但个别断层与洞线交角较小,岩体较破碎,要引起注意。厂区地层主要为砾岩,胶结较好。厚500余m,层理不发育,具备修建地下厂房的条件。
  电站枢纽主要建筑物有上库、引水道、地下厂房、尾水道及下库等。上库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464m,最大坝高70m;库盆采用全面沥青混凝土衬护防渗,周长1628m,总库容401万m3。水道系统有:两条引水隧洞,长分别为388m和399m,衬砌内径5.2m;在引水隧洞尾部各设1个双室阻抗式调压井,竖井衬砌内径7.2m;两条斜井式高压管道,长分别为815m和794m,每条高压管道分两支进入地下厂房,衬砌内径5.2~3.8m,设计考虑围岩、混凝土、钢板联合作用,设计钢板最大厚度达40mm;尾水系统布置采用两台机汇入一个尾水调压井,后接一条尾水洞,两条尾水洞(有压洞)长分别为780m和840m,衬砌内径5.2m;尾水调压井为单室阻抗式,竖井衬砌内径为8m。地下厂房内安装4台单机容量20万kW机组。地下厂房长度为149m(包括安装场及副厂房),开挖宽度20.7m,高度为44.6m。
    本工程土石方明挖410万m3,石方暗挖513万m3,土石方填筑289万m3,混凝土浇筑21.7万m3,沥青混凝土17.6万m3,防渗墙总面积6.3万m2。
   本工程地处十三陵风景区,离北京市区约40km,对外交通方便,工地附近有京包、京通铁路通过,车站距工地分别为11km及7km。北京至张家口公路通过昌平,昌平县城离十三陵水库约5km,已有Ⅲ级沥青路面公路。施工场地布置,考虑到十三陵水库旅游区的特点,采用分散布置,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施工人员,以减轻施工期间对旅游区的影响。本工程除上库工程外,主要是地下工程,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少,经初步安排,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约6年(包括准备期半年),总工期约7年。
   电站工程由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业主单位为华北电业管理局,甲方管理单位为华北电业管理局十三陵蓄能电站工程筹建处。1988年9月开始进行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1990年10月基本完成了“三通一平”,经过招标投标及议标选定主要施工单位为:由集团公司水电六局承担排风安全洞、尾水调压井、高压管道中部施工支洞、主变排风洞及地下厂房等的施工;集团公司水电一局承担高压管道的施工;集团公司水电五局承担上池工程施工。其中上池及土石坝的沥青混凝土防渗板的施工由北京勘测设计院总承包,并由水电第五工程局施工。进厂交通洞的施工由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承担;厂房出口尾水围堰及出口明挖工程施工等由北京市水利局承担。

18石塘水电站
石塘水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县城上游瓯江支流大溪上,距上游紧水滩水电站约25km,建成后主要供电浙江,并与华东电网联网运行。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3234km2,占瓯江流域面积的18.1%。流域内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789m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09m3/s,年迳流总量为34.4亿m3。库区岩石为火成岩类,且地下水位均在正常高水位以上,无渗漏问题。坝址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第一段地层,河床部分为晶屑熔结凝灰岩,两岸为晶屑浆屑凝灰岩,均夹有岩性软弱强度较低的凝灰岩夹层。坝址区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坝址基坑开挖后揭露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河床11#坝段处P40、P41破碎带组成不利岩体,已作专门基础处理。当水库正常蓄水位102.5m时,库区淹没涉及云和、丽水两个县。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移民,迁移人口5030人;5年一遇洪水征地,征用耕地2905亩。
石塘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过木等效益。水库总库容0.83亿m3,为日调节水库。装机容量7.8万kW,保证出力1.14万kW,年发电量1.93亿kW•h。紧水滩、石塘两梯级联合运行,由紧水滩水库调节,石塘反调节,可获得梯级最大电能,并可发挥紧水滩较大的调峰效益。石塘水库形成后,将与紧水滩尾水位衔接,约25km的河道成为深水航道,为山区航运创造有利条件。
石塘水电站属三等工程。枢纽由混凝土重力坝、坝面溢洪道、河床式厂房、变电站和通航过木(竹)建筑物等组成。大坝最大坝高38.9m,坝顶总长255m。厂房布置在左岸,通航过木(竹)建筑物布置在右岸。主要建筑物洪水标准与上游紧水滩梯级协调,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通航放木(竹)建筑物的设计通过能力与规模同紧水滩水电站,过坝货运量近期15万t,远景30万t;过坝船舶吨位近期30t,远景50t;过坝木材(竹)20~25万m3。
为探索水电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水电站建设,水电部决定以浙江省电力局为业主,由华东勘测设计院组建华东水电工程咨询公司进行石塘水电站主体工程总承包试点。以设计为主体对水电站建设实行总承包,在水电系统尚属首次。设计单位在有关单位支持配合下进行了优化设计,从初设审定概算1.7亿元下降到1.4亿元总承包。
本工程由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华东水电工程咨询公司承担主体工程建设总承包,对工程施工、设备制造和安装实行三大控制,即质量、进度、造价控制。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采用5种招标承包方式:土建工程采用国内公开招标,集团公司水电十二局承担施工;水轮发电机组制造采用询价议标,选定浙江省杭州市发电设备厂承担;金属结构制作采用邀请招标,选定集团公司水电十一局三门峡水工机械厂承担;机电设备安装采用简化的国内公开招标,集团公司水电十二局承担;库区改线公路采用省内邀请招标,选定仙居县第二建筑公司承建。本工程于1985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1985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1988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将于1989年3台机组全部投产,1990年上半年工程全部竣工。

19水口水电站
水口水电站位于福建省闽清县境内的闽江干流上,上游距离南平市94km,下游距离闽清县城14km,距福州市84km。电站建成后向华东电网和福建电网供电。
  水口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2438km2,占闽江全流域面积的86%。流域内雨量丰沛,年平均降雨量达1758m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728m3/s,年径流总量545亿m3,实测最大流量30200m3/s,最小流量196m3/s。调查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38500~41600m3/s。坝址千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46700m3/s,万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55400m3/s。坝址处年平均含沙量0.143kg/m3,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718万t。库区周围均由非可溶性岩浆岩、碎屑岩等组成,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也无重大库岸失稳现象。坝址为中生代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岩性坚硬完整,平均湿抗压强度一般在100MPa以上。坝址区未发现大的构造断裂,仅河床有几条小断层及挤压破碎带、风化破碎带,规模较小,倾角较陡,还有顺河走向的缓倾角节理,但发育不深,对工程影响不大。坝址覆盖层一般厚5~10m,河床存在基岩深槽,冲积层最厚达29m,深槽下基岩新鲜完整,未发现有构造断裂现象。根据福建省地震局鉴定,坝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水库正常蓄水位65m时,库区淹没涉及闽清、古田、尤溪3个县和南平市。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移民,需迁移人口63495人;按20年一遇洪水征地,需征用耕地31394亩。
  水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效益的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65m,汛期(4~7月)运行限制水位61m。本电站装机容量140万kW,保证出力26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49.5亿kW•h,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相当于一座100万kW的火电厂和与之配套的年产原煤240万t的大型煤矿。它与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进行补偿调节后,可增加系统保证出力5万kW以上。华东电网以火电为主,调峰能力不足,水口水电站可承担100万kW的峰荷,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水、火电联合运行的经济效益。水口至南平段河道长94km,航道狭窄弯曲,多礁石浅滩,目前仅能通航60~80t轮船;电站建成后,配合整治下游河道,可使500t级货船从马尾直达南平。闽江干流按四级航道设计,枢纽布置设船闸1座,升船机1座,年通行能力货物400万t,竹木200~250万m3。
  水口水电站属一等工程。枢纽由大坝、厂房、过坝建筑物和溢洪道组成。主要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0m,坝顶长783m。过坝建筑物布置在右岸,溢洪道为河床式布置,有12个表孔,孔口尺寸(宽×高)15×22m;2个底孔,孔口尺寸(宽×高)5×8m。船闸为3级,每级闸室长160m,宽12m,吃水深3.0m。升船机布置在船闸右边,船厢有效尺寸为长124m、宽12m、水深2.5m。厂房布置在左岸,为坝后式,内安装7台单机容量20万kW的轴流式水输发电机组。电站枢纽布置见图。
  水口水电站对外交通方便,外福铁路从坝址左岸通过,古田至闽清的公路从坝址右岸通过,目前闽江已能通航60~80t轮船。施工导流采用明渠导流方式。导流明渠位于右岸航运过坝建筑物和永久泄水底孔坝段位置,导流明渠底宽75m,进出口呈喇叭形;明渠进口高程5.0m。水口水电站业主为福建省电力局,并组建水口工程建设公司管理该电站的建设工作。工程设计由水电部华东勘测设计院承担。经过国际招标,确定由华田联营公司承担水口水电站土建工程施工。本电站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项目,于1985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开始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体工程于1987年3月9日开工。

20 安康水电站
     安康水电站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江上游,距安康市城西18km,距上游石泉水电站170 km ,距下游丹江口水电站260 km,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枢纽工程。电站于1978年正式开工,1989年12月下闸蓄水,1990年12月12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92年12月25日机组全部投产, 1995年工程竣工。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折线重力坝,坝后式厂房、升压变电站、泄洪建筑物和过船设施等组成。最大坝高 128 m,坝长541m,坝顶海拔高程338m 电站装有 4台单机容量20万kW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5万kW,水库总库容为25.8亿m3,正常蓄水位330 m,年发电量 28.57亿 kW•h。由于安康水库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旬阳、蜀河、夹河3个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提高到16万kW。当发生5-20年一遇洪水时,可削减洪峰 3400-4800 m3/s,提高下游的防洪能力。电站以330 kV双回线和5条110 kV两个等级出线电压与西北电网联网,为陕西工农业生产、襄渝、阳安、西康3条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截至1999年底已累计发电159亿kW•h,1997年创安全生产运行1637天的记录,为西北和陕西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发挥了积极作用。由集团公司水电三局承担主要施工任务。
       安康水电厂是陕西省电力公司所属的国家大I型水力发电企业,也是陕西省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
       进入2000年,安康水电厂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设备技术改造力度,实现全厂设备运行及监控自动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联网,建立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水情测报系统、大坝观测系统自动化,水库自动化优先运行,创建全国一流水电企业。
      随着汉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和西康铁路的建成,安康将成为连接中国西北、西南三大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能源基地,安康水电站将成为汉江梯级电站的“龙头”企业,为陕西电力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8-13
不是按大小排的,
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拥护国家领土主权.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8-14
三门峡水电站好像问题多多啊
如果没有省辖县,设立桐庐地级市。
(小号为药祖圣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