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坝前水位昨日突破170米 蓄水量已超汛期鄱阳湖 开始向最后5米冲刺 本报三峡讯(记者彭仲)经过39天的试验性蓄水,昨日凌晨3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突破170米,截至昨晚8时,坝前水位已达170.18米,比起蓄水位上涨了24.31米,开始向最后5米冲刺。目前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转正常,并在继续为下游实行补水。
落差高达百余米
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复,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5日凌晨启动,起蓄水位为145.87米。经过39天的蓄水进程,坝前水位顺利突破170米大关。站在坝顶遥看坝上,高峡平湖美不胜收,转眼坝下,泄洪闸汹涌澎湃。
据介绍,目前大坝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已高达105米,新增库容已近160亿立方米,总库容已超过300亿立方米,已超过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汛期水量。
承担300多亿吨压力
承担300多亿吨的外来压力,三峡大坝正在接受全面考验。三峡集团总公司已启动埋设在坝体和基础建筑物内的上万的仪器设备,实时监测大坝变形、位移和基础渗流等重要技术指标。
“目前三峡枢纽工程运转正常”,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负责人表示:由于上游来水不稳定,同时在严格执行长江防总的调度令,按不小于8000立方米/秒控制下泄流量,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蓄水进程有所放缓,按目前蓄水速度,预计将于11月可蓄水至175米。
加大下泄为下游“解渴”
记者了解到,冬季枯水期为长江中下游补水是三峡工程四大综合性功能之一。自今年8月以来,长江中下游不少地区连续高温,部分地区严重伏秋连旱。湘江和赣江及境内各大河流相继出现历史最低水位,洞庭湖、鄱阳湖因境内河流来水偏少,水位一路下跌,比往年提前40天进入枯水期。
为确保下游航道安全,缓解沿江旱情,根据长江防总19日下达的调度令,三峡集团公司逐步加大发电出力,增大下泄流量,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为下游补水。
昨晚8时,长江上游来水入库流量为11400立方米/秒,出库下泄流量7970立方米/秒,下泄流量已远远大于原蓄水计划的6500立方米/秒。
目前,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效益已经显现,长江水文局昨日上午8时发布水位公告显示上看到,宜昌、沙市、城陵矶及武汉关水位均已开始转涨。其中洞庭湖水位出现了70多天来的首次上涨。
下月呈现“高峡平湖”
在去年实施的试验性蓄水中,三峡最高水位曾达到172.78米,今年试验性蓄水的目标将达到三峡工程设计的175米水位。
到11月,三峡水库库容将达到393亿立方米,水库长达660余公里,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平均宽度也将由原来的几百米提高到1100米,高峡出平湖将从理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