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我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经济职能
(1)国际生态环保理念与技术的交流和展示中心;
(2)国家生态环保技术的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集聚地;
(3)国家生态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产业化基地;
(4)国际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乐区。
用地规模: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人口众多,土地紧张,资源有限。生态城要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应采用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综合考虑环境、就业、居住、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按照紧凑、集约、高效、宜居的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布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1)组团布局准则:依据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距离,采用组团式布局,通过生态廊道界定组团边界;
(2)公交引导准则:依托大运量公交系统引导土地开发,沿交通站点周围适当提高开发强度;
(3)混合使用准则: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综合考虑土地使用、交通组织,通过平面和竖向的合理设计,减少土方挖填,实现高效的土地使用,创造丰富的城市景观;
(4)公共利益优先准则:保障生态城中心区、滨水区等高价值区域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2020年总建设用地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75平方米以内。
人口规模:
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的联动调控;落实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各项政策;妥善安置原有农村居民,提供住房和就业保障;改革户籍管理方式,减少人才流动障碍,使外来人员享受市民待遇。
2020年生态城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万人左右。同时能够容纳外部就业人口6万人和内部暂住性消费人口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