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24阅读
  • 31回复

[工程]西线大调水以运河与长隧道相结合为宜,各调400亿立方米左右(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4-08
这是本人关于西线调水的一点思考.
西线大调水以运河与长隧道相结合为宜,各调400亿立方米左右

      
        1. 黄河委员会的大调水目标是600亿立方米, 800亿立方米是长江委员会及大多数调水方案的大调水目标, 
        2. 四川是人口密集区,四川水是不应该调走的, 所以, 应该只调金沙江以西的水.
        3. 海拔3500米运河调三江水入黄河,调水量以400亿立方米为宜.
如采用海拔3500米运河经草地调水入黄河. 可调水量为:金沙江: 100-150亿立方米, 怒江: 200-250亿立方米,澜昌江:100-150亿立方米. 即3500米运河可调水量为 400-600亿立方米, 考虑到下游的生态水, 比较适宜的调水量为400亿立方米左右. 这也是大多数西线调水方案二期调水的目标.调水入黄河后可以以黄河梯级水电站作为调节水库分水, 并将黄河梯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增加1-2倍(增建一些山洞电站即可).
        4. 以长隧道调西藏水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上的水库(2850米左右), 调水量以400-500亿立方米为宜. 西藏的水大多数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在海拔3500米左右 可调水量为:雅江: 300亿立方米, 尼洋河: 100亿立方米,易江:50-100亿立方米,帕江:100-150亿立方米. 总水量: 500-600亿立方米, 但是3500米左右恰恰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及人口密集区:如西藏文明的发源地山南地区,林芝地区等, 考虑到40%以上的生态水, 可调水量实际只有300-400亿立方米. 所以西藏调水应该在雅江3500米(山南市下游)以下取水. 并以长隧道直通柴达木盆地(2850米)为佳. 在海拔2900-3000米左右(林芝市下游)取水对西藏的人口密集区影响很小.,可调水量为:雅江+ 尼洋河: 600亿立方米,易江:100亿立方米,帕江:150-200亿立方米. 总水量: 800-1000亿立方米. 但雅江是国际河流, 调水40%以上便会有国际纠纷,按规定,至少应该保证40%以的生态水,所以在2900-3000米调水比较适宜的调水量为400-500亿立方米左右. 
        5.  隧道调西藏水入柴达木盆地具体构想.
如可能的话(主要是看地质是否可行),可以将3000米易江与帕江的水引入雅江, 雅江2800米以上的部分地质较稳定,在雅江的3450米左右的藏木水电站至2950米左右(林芝市下游)的大拐弯电站之间会修建系列大型水力发电站,以这些水电站作为调水的水源地分别取水,以多条地下长隧道(800公里左右)调水400-500亿立方米入柴达木盆地, 以运河将水输入新疆与青海的交界处的天然蓄水水库尕斯库勒湖(海拔2830米,蓄水面积可达几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比青海湖还大很多),此水库可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总调节水库.然后再以运河+隧道的方式分水到新疆南北疆及河西走廊即可,按沙漠公路的节水灌溉方式,长隧道工程可逐条分期建设,每调60亿立方米的水可开发4000万亩左右的绿化面积.

我国缺水和南水北调问题 (本人估计)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4]。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大约为560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中高度紧张的水平,经济、社会生活已经开始影响生态需水,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5]。 农业用水高达3700-3900亿m3/a,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左右[5],这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灌溉,提高单产。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粮食安全问题,即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用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影响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和生态环境用水,出现了“水荒”。 我国粮食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5亿t/a.
 
        据报道,中国的人口政策在2011年后可能会调整到单独2胎, 2015年后可能调整到2胎. 在现有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展下,中国大陆的总人口可能在2030左右达到峰值14亿,城镇人口占80%,即11亿,农村人口3亿.中国计划到2020年新增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需增加林业用水800-900亿立方米.如果2030年居民人均生活用水达到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水平(112m3/a),总计约1550亿m3/a左右. 在现有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及西部没有进行大调水的情况下,中国的耕地面积不可能有大的增加,估计耕地会保持在18亿亩左右,将来的粮食需5.5亿吨左右, 增产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 随着节水农业的推进,农业用水不会再增加. 估计到2030年我国总用水量会达到8000亿m3/a左右,农业用水仍维持现状,3700-3900亿m3/a(按低值考虑),增加林业用水850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1900亿m3/a(较目前增长约800亿m3/a,美国1970年工业用水达到2250亿m3/a),生活用水1550亿m3/a.
       如果考虑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结果将更为严峻。如果2030年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46.5[5]的比例分布(考虑到北方南下打工人口,按55:45计算),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的北方地区需水量将达到3600亿m3/a 。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4053亿m3/a[4])的80%以上,实际上北方地区水资源扣除国际河流的径流量后只有3143亿m3/a[4],即北方地区如果不进行跨流域调水的话,即使全部利用当地水资源,也满足不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方地区将无水可用、无水可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我国南方多山,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和发展灌溉旱地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由于各项基本建设及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东中部及南方的高产农田的数量还在大规模减少。因此未来耕地增加及粮食增产的关键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和新疆地区新增耕地,以及华北平原内部和滨海一些中低产旱田的改造。另外,中国2020年计划的新增的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主要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 北方农业用水量的缺口将超过700亿立方米(考虑了北方新增30万平方公里的林业用水650亿立方米),而东中线南水北调的调水量仅300-400亿立方米 ,因此,必须实行西线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将这一水量输送到北方.
       严峻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是加速开展南水北调的客观现实,不开展南水北调北方地区就难以持续发展,粮食基本自给的国家安全战略及新增的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也将落空,这会对世界粮食安全及低碳减排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中低收入阶层全面和长期的营养不良。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15 01:2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4-08
好好学习一下哈 o(∩_∩)o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4-08
900公里长的隧道,还多条,恐怕施工难度太大。
欧盟俄罗斯→叶尼塞河-西萨彦岭-天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恒河口←中国→国际日期变更线←美国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4-08
引用第2楼暗夜孤明于2010-04-08 10:22发表的 :
900公里长的隧道,还多条,恐怕施工难度太大。



张世禧“大隧洞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原成都市南洋新技术研究所张世禧老教授提出,其核心是:用多条隧 洞从雅鲁藏布江引水300 亿立方米到塔里木盆地。
具体设想是:首先在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日喀则地区海拔3816米处筑坝,坝高364 米,升高水位到海拔4200米,引水穿过280 公里隧洞到昆仑山喀拉米兰山口下,每隔**公里开凿一个竖井,竖井深300米,引水最后到达海拔1000米的塔里木盆地,落差3350米用第一座隧洞完工后每年收的电费和水费,修建第二、第三座隧洞。计划本世纪20年代前建成三座隧洞,年输水量300 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年发电2000亿度。
  为了利用3000多米落差发电,可在塔里木盆地内的喀拉米兰河上游河道修建梯级水电站。西藏大隧洞工程可使用高能隧洞掘进机施工,日进尺度可达77米,3 年就可以完工,加上竖井也不过4 年。工程总投资约为2500亿元。此方案一旦实现,可使塔里木盆地8 亿亩沙漠变成绿洲,开采600 亿吨石油和20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形成新的西部经济区,建成第二个中东。实施此方案没有负面效应,它的优点是:没有移民搬迁和占用耕地问题,社会难度小;不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不诱发地震;没有泥沙淤积问题。
         张世禧指出:西藏大隧道工程线路附近计有玛尼、双湖、奥娃钦、沙里、卓波日、尼玛、藏多、代纳等县,藏中是藏北高原的交通要道,也是新疆南部的通道,为大湖区,半干旱地区,无永久冻土层,该线路正避开东面的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及念青唐古拉山和西面的乌斯登塔格山与冈底斯山,所以西藏大隧道工程的线路,就是选择该地区最有利的地形和气温较高的有利条件,以便施工。当前,国外隧道最大埋深达2135米的是瑞士至意大利之间的率普轮铁路隧道,竖并最深的是前苏联阿尔帕 - 谢万引水隧道,竖井深668米。现在世界上每年隧道掘进长度达1000公里以上,在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完工后,英法海底隧道仅花3年,就完成3座总长165公里隧道,
西藏大隧道工程比这两个海底隧道的技术条件好,更容易施工。根据当前世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凿西藏大隧道工程的一切技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西藏是我国人口密度最稀疏的省区,因环境、交通与社会历史发展等原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甚低,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着原生状态,而成为地球上受人类活动污染的极小地区之一,被环保专家誉为"最后一片净土"。因此,兴建"西藏大隧道工程",并无我国兴建大水电站的许多复杂问题。比之其他大型工程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张教授又进一步论证了该工程的好处。第一、不迁移人口;第二、不花安置费;第三、不淹没耕地;第四、不影响生态环境;第五、不污染环境;第六、不致诱发地震;第七、无泥沙淤积问题;第八、不兴建高围堰;第九、无核弹的威胁。这里只有有利,没有有弊! 张教授又算了这样一笔帐,根据目前四川省凉山自治州修建水电站的单价,增加一倍半计算,开凿每一立方米土方造价为120元,增加为每立方米300元,混凝土砌衬每立方米为4000元,增加为一万元,即隧道每米造价为400元,造价为2500亿元(300亿美元)。
西藏大隧道工程完成输水、发电、灌溉后,每年可收电费800亿元,水费150亿元。使用滴灌和喷灌技术,至少可供两亿亩土地耕种,年收粮食两亿吨,价值4000亿元。 
        目前,由几十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西藏大隧道小组"已经成立,虽然一切仍是纸上谈兵,但他们正在为此积极奔走。据张教授介绍:由他领衔的西藏大隧道工程计划课题研究小组,已经取得初步进展,计划得到许多有识之士和专家的首肯。

点评: 以上方案提出了调西藏水直接入新疆的长隧道方案. 但取水点日喀则地区的水量并不多, 年河流的径流量不到 200亿立方米,日喀则地区及附近的拉萨地区是西藏人口及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不宜在此处调水. 应该将取水点下移到3450左右的藏木水电站处及2900米左右的大拐弯水电站.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8 17: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4-08
山南市、林芝市 都出来了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4-08
美国科罗拉多河的调水工程 

        科罗拉多河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大峡谷的瑰丽风光,而且在于它极高的水资源开发强度,水资源已经利用了约90%,水电资源也开发了60%。
        科罗拉多河是北美洲西部重要河流,源出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北部,南落基山脉中的弗兰特岭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公里,其中145公里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85亿m3。沿途接纳格林河、圣胡安河、小科罗拉多河、维尔京河和希拉河等50多条支流。科罗拉多河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相似,上游位于落基山区,人迹罕至,但降水较多,支流众多,来水量较丰。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西进运动后这里却形成了美国新兴的“阳光地带”,需水量较多。科罗拉多河平均流量洪水期和枯水期仅相差23~36倍,年均输沙量达1.63亿吨,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即“染色”之意。
       伴随着“西进运动”,科罗拉多河的水资源开发得到了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大力支持。20世纪30年代初,国会通过了科罗拉多河开发规划法案,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以1935年胡佛大坝的建成为标志,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开发与建设进入一个发展期。目前科罗拉多河年供水量达165亿m3,约占年径流量的9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超出了黄河、恒河、印度河等亚洲大河,有“美洲的尼罗河”之称。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部的生命线,灌溉着流域内外约5000万亩农田,为流域内外2500万人和几十座城市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水源。
        克罗拉多流域已经形成了以米德湖、格林峡水库为龙头,以亚利桑那中心区供水工程、加州供水工程、科罗拉多-大汤姆逊河工程等跨流域等调水工程为骨干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有效蓄水库容达760亿m3,为流域平均年径流量185亿m3的4倍多. 基本可以拦蓄流域内的洪水泥沙,实现了科罗拉多河供水区的稳定供水。水电已开发约6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4-08
科罗拉多河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全美灌溉系统
1928年,根据鲍尔德峡谷工程法案美国国会批准兴建胡佛大坝和全美灌溉系统,将科罗拉多河水引向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帝国河谷、科切拉河谷,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尤马灌区. 调水量达到每年38.3亿m3,主要为农业供水。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和中西部地区持续的沙尘暴,使大批农民破产,涌向了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这一移民潮推动了全美灌溉系统的建设,工程于1934年开始修建,1940年第一次通水
全美灌溉系统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在鲍威尔湖下面的科罗拉多河谷上兴建帝国引水坝引科罗拉多河水经沉沙池进入全美灌溉干渠,干渠全长130km,灌溉面积21.3万hm2.起点设计流量为424m3/s,沿程逐渐递减到75m3/s.
科切拉渠道从全美灌溉干渠第一级跌水处引水,长200km,灌溉面积3.13万hm2.设计流量70m3/s.配水系统由垦务局设计和修建,大部分是砼地下管道,在配水系统中建一些小泵站,以便向高处送水.

科罗拉多引水渠
科罗拉多引水渠是1931年由公民投票通过发行2.2亿美元公债修建而成,目的是向加利福尼亚州南部13个城市供水.该引水工程1941年初步建成,1952-1961年续建扩大,1974年达到设计能力,每年供水18.5亿m3. 从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引水8.6亿m3,从科罗拉多河引水9.9亿m3,供给人口约1 300万.
科罗拉多引水渠东起派克坝上的哈瓦苏湖,跨越390km的沙漠和山地,西止于滨河县的马德斯附近.它包括5个泵站,总扬程为493m,隧洞长为148km,混凝土衬砌渠道为101km,混凝土管道89km,倒虹吸144个(总长47m),水库3座,高压输电线492m.

科罗拉多河-大汤普森河调水工程
科罗拉多-大汤普森调水工程是一项解为决科罗拉多州东部地区长期干旱缺水的问题的调水工程.工程于1938年开工,1959年完工, 将科罗拉多河上游的水经21.1km长的隧洞,穿过落基山脉调往东部,包括水库10座(总库容超过12.25亿m2),泵站4座(总扬程187.5m),发电站7座(总装机184mw,年发电量7.59亿kw h),灌溉面积28万hm2,设计年调水量为3.8亿m3,实际平均年调水量为2.84亿m3,包括城市及工业用水7 700万m3.

中亚利桑那调水工程

亚利桑那州地处沙漠地带,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州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人口激增、需水增加.为了满足用水需求,就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引起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裂缝,导致建筑物、道路和农田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为此1968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科罗拉多河流域工程法》,并授权垦务局资助和兴建中亚利桑那调水工程.工程耗资40多亿美元,于1973年5月开工,1992年建成全线通水.每年从科罗拉多河调水18.5亿m3至图森,向亚利桑那州中部的马里科帕、皮纳尔、皮马等县送水, 供给18个城市,18个私人供水公司,4个印第安人居住区及14个灌溉区.使400万人受益,受益面积达6.22万km2.以减缓亚利桑那州中部长期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过度、地面沉陷等问题. 还有防洪,泥沙控制,娱乐,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减少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下沉和发电等多方面效益.中亚利桑那调水工程促进了该州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中亚利桑那调水工程西起科罗拉多河的哈瓦苏湖,东南到图森,全长539千米,共经过3个输水渠段,15个泵站(其中1个为抽水蓄能电站)和12个隧洞/倒虹吸提水,总扬程888米.另外,还新建了4个蓄水工程.

科罗拉多河上除了以上所述的4个调水工程外,还有煎锅-阿肯色河工程,中央犹他工程,圣胡安河-查马工程,弗赖因潘河-阿肯色河工程,纳瓦霍印第安人灌溉工程,南达科他工程,索尔特河工程,希拉河工程等调水工程.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8 15:3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4-08
雅鲁藏布江

       我国西南的一条巨川,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达1654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排在第3位,但是雅鲁藏布江径流量仅相当于长江径流量的1/6。
  雅鲁藏布江源头称马泉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马蹄形大拐弯和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海拔在3900米以上多高寒草原,为牧区。雅江中游即著名的一江两河(年楚河、拉萨河)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农业区,集中了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也是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用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但是随着拉萨河等支流的汇入,水流增加,径流量达到每年294亿立方米(羊村),其中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第一大支流,长551千米,流域面积3.24万平方千米,河口径流量105亿立方米。越向下游,雅江切割越深,形成两岸雪山对峙的峡谷地形和垂直自然带,在西藏林芝以下,雅鲁藏布江汇合支流尼羊曲,尼羊曲河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38.2亿立方米,雅江径流量达到每年601亿立方米(奴下),不久即进入大峡谷地带,在大峡谷中游雅江与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帕隆藏布与其支流易贡藏布流域面积2.89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7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1622.62万千瓦,雅江水量因此剧增,每年汇入大峡谷的径流超过1000亿立方米,大峡谷是著名的水电富矿地带。
  西藏水资源真正丰富的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南坡一些由我国境内流入印度河流,这些河流被习惯性的称为藏南诸河,藏南诸河流域面积约15577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1952亿立方米。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其中布拉马普特拉河支流是其中的主体。
  (一)汇入恒河的主要河流:甲扎岗噶河和乌热渠~乌扎拉渠是恒河的两个上源,它们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我国境内的河长、流域面积均较小。西藏南部的马甲藏布(孔雀河),吉隆藏布,波曲(麻章藏布),绒辖藏布、朋曲等河都是恒河的支流,这些流域不连续的镶嵌在我国境内,每条河流都对应着大喜马拉雅山上的分水岭隘口,是沟通我国与南亚交通的重要孔道。其中朋曲流域面积约25307平方公里,河长376公里,是恒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朋曲流入尼泊尔后称阿润河,下游是尼泊尔东部著名的特兰平原,与支流孙科西河汇合后称戈西河,流入印度的恒河平原。在我国建坝,对于改善下游的防洪供水有积极的作用。
  (二)朋曲以东的康布曲、洛扎怒曲、达旺─娘江曲、卡门曲(鲍罗里河)、西巴霞曲、察隅河等河流都是自西藏流入印度境内,并先后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这些河流流域连成一片,是藏南诸河的主体。这些河流集中分布在大喜马拉雅山南坡,水利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基本上尚未得到利用。
  (三)藏南内陆河分布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山间盆地内,在地质历史时期,这些内流河曾是雅鲁藏布江水系的一部分,后来因为湖面下降,才和雅鲁藏布江分割开。流域内基本为草原河流长度均约在75公里以内,流域面积一般不足1000平方公里,基本上为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以内陆湖泊为归宿,呈放射状分布于湖泊周围。年降水量约为100~500毫米,呈东大西小分布。羊昭雍湖是藏南内流区最大的湖泊之一,目前已打通羊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隧洞,利用两者之间的落差发电。
  雅鲁藏布江和藏南诸河总水量接近每年3700亿立方米,约占南亚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超级水系径流总量的约1/4。其中约30%源于大峡谷以上青藏高原面上,约70%来源于大喜马拉雅山南坡。
        由此可见:以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为核心的藏南水资源是充沛的,这就给人造成了雅鲁藏布江调水潜力很大的假象,因为以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为界,山南山北虽然流域面积接近相等,但水资源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目前的工程技术条件下,穿过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的调水工程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大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水资源对我们来说是无法利用的。雅鲁藏布江在高原面上的水资源有大约1000亿立方米出头,和金沙江的径流量相仿,干流奴下水文站径流只有600多亿,仅相当于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而奴下的海拔只有2900米,如果实现向黄河上游调水至少要提水超过700米。
        雅江中游杨村水文站海拔达到了3400米,仍不能向黄河上游自流引水,但径流量只有每年300亿立方米,还不到同一海拔处,长江上游干支流流量的总和。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8 19: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4-08
我国缺水和南水北调问题 (转贴)

一 中国缺水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4]。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大约为560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中高度紧张的水平,经济、社会生活已经开始影响生态需水,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5]。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高达3700-3900亿m3/a,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左右[5],这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灌溉,提高单产。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粮食安全问题,即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用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影响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和生态环境用水,出现了“水荒”。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5亿t/a;但是据中国工程院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每年需要粮食6.80-7.25亿t[5],远远超出现有的生产能力,粮食缺口高达1.8-2.2亿t。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增产2亿t粮食意味着增加2000亿m3的灌溉用水;即使通过节水改造,使单位灌溉水粮食产量提高25%,达到1.25kg/m3,仍将增加农业用水1600亿m3/a,同时现有的农业用水可以节约950亿m3/a,农业用水量将净增加650亿m3/a。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必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刘昌明院士在严格的强制性节水条件下,预测到2030年我国总用水量仍然要达到7216亿m3/a,其中农业用水4530亿m3/a(较目前增长约700亿m3/a),工业用水1900亿m3/a(较目前增长约800亿m3/a,美国1970年工业用水达到2250亿m3/a),生活用水786m3/a(较目前增长约200亿m3/a,其中:城镇456亿m3/a,农村生活用水330亿m3/a)[6]。
        刘昌明院士的预测是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展,城镇和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零增长或负增长(总人口16亿,城镇人口5亿,城镇人均生活用水91m3/a,农村人均生活用水30m3/a)情况下做出的[6],但是我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2030年居民人均生活用水达到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水平(112m3/a),总计约1792亿m3/a,超出刘昌明教授预测值1100多亿m3/a。所以2030年我国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8000亿m3/a,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估计。
       如果考虑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结果将更为严峻。如果2030年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46.5[5]的比例分布,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的北方地区需水量将达到3720亿m3/a 。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4053亿m3/a[4])的90%以上,实际上北方地区水资源扣除国际河流的径流量后只有3143亿m3/a[4],即北方地区如果不进行跨流域调水的话,即使全部利用当地水资源,也满足不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方地区将无水可用、无水可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即使按照刘昌明教授严格节水条件下的预测,未来20-30年间北方地区缺水乃至水荒的局面也无法改变,甚至愈演愈烈。即使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北方缺水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零增长,但是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北方地区的农业用水也将有大规模的增长。前文分析过我国未来的粮食缺口约为2亿吨,农业用水缺口约650-700亿立方米。但是我国南方多山,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和发展灌溉旱地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由于各项基本建设,高产农田的数量还在大规模减少,在现实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增产粮食困难重重,甚至20年后能维持目前的状况就很不错了。因此未来粮食增产的关键在北方,特别是东北、黄河中上游和新疆地区,这三片也是我国可垦荒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以及华北平原内部和滨海一些中低产田的改造。农业用水量的缺口将超过700亿立方米,因为新增农业用水量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农业节水中有一相当部分在南方,如果没有输水工程将这一部分节约的水量输送到北方,南方的节水工作对解决我国的水荒意义不大,因为南方地区的缺水仅是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缺水。水资源整体上仍处于供求平衡状态,节约的水量留在南方流域内将是无用的。
       严峻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是加速开展南水北调的客观现实,不开展南水北调北方地区就难以持续发展,粮食基本自给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将落空,被迫向国际市场寻求1-2亿吨粮食,这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中低收入阶层全面和长期的营养不良。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8 17:1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4-08
我国缺水和南水北调问题 (本人估计)

一 中国缺水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2.8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4]。目前全国年用水量大约为560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中高度紧张的水平,经济、社会生活已经开始影响生态需水,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5]。 农业用水高达3700-3900亿m3/a,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左右[5],这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灌溉,提高单产。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是粮食安全问题,即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用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影响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和生态环境用水,出现了“水荒”。 我国粮食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5亿t/a.

        据报道,中国的人口政策在2011年后可能会调整到单独2胎, 2015年后可能调整到2胎. 在现有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展下,中国大陆的总人口可能在2030左右达到峰值14亿,城镇人口占80%,即11亿,农村人口3亿.中国计划到2020年新增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需增加林业用水800-900亿立方米.如果2030年居民人均生活用水达到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水平(112m3/a),总计约1550亿m3/a左右. 在现有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及西部没有进行大调水的情况下,中国的耕地面积不可能有大的增加,估计耕地会保持在18亿亩左右,将来的粮食需5.5亿吨左右, 增产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 随着节水农业的推进,农业用水不会在增加. 估计到2030年我国总用水量会达到8000亿m3/a左右,农业用水仍维持现状,3700-3900亿m3/a(按低值考虑),增加林业用水850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1900亿m3/a(较目前增长约800亿m3/a,美国1970年工业用水达到2250亿m3/a),生活用水1550亿m3/a.
       如果考虑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结果将更为严峻。如果2030年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46.5[5]的比例分布(考虑到北方南下打工人口,按55:45计算),那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的北方地区需水量将达到3600亿m3/a 。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4053亿m3/a[4])的80%以上,实际上北方地区水资源扣除国际河流的径流量后只有3143亿m3/a[4],即北方地区如果不进行跨流域调水的话,即使全部利用当地水资源,也满足不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方地区将无水可用、无水可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 
        我国南方多山,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和发展灌溉旱地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由于各项基本建设及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东中部及南方的高产农田的数量还在大规模减少。因此未来耕地增加及粮食增产的关键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和新疆地区新增耕地,以及华北平原内部和滨海一些中低产旱田的改造。另外,中国2020年计划的新增的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主要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 北方农业用水量的缺口将超过700亿立方米(考虑了北方新增30万平方公里的林业用水650亿立方米),而东中线南水北调的调水量仅300亿立方米 ,因此,必须实行西线南水北调输水工程将这一水量输送到北方.
       严峻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是加速开展南水北调的客观现实,不开展南水北调北方地区就难以持续发展,粮食基本自给的国家安全战略及新增的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也将落空,这会对世界粮食安全及低碳减排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中低收入阶层全面和长期的营养不良。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8 18:3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4-08
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您这些都是从哪里转过来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4-08
引用第4楼75167于2010-04-08 15:01发表的  :
山南市、林芝市 都出来了


这些地方早就应该建市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4-08
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10楼燕山雪于2010-04-08 17:43发表的 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您这些都是从哪里转过来的


调水部分是本人参考各调水方案后的思考, 后面的一些资料见以下链节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1&id=9859&sty=1&tpg=1&age=-1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8 19:0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4-08
3、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该法案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黄河水利委员会西部调水查勘的基础上缩小而成的。首先从黄河上游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向黄河上游调水。江河源头分别位于巴颜喀拉山南北两侧,但巴颜喀拉山南麓要低于北侧50-400米,因此为了实现南水北调,必须要在长江干支流上游建坝壅水,或建提水站,并开凿分水岭隧洞,但是不管是自流引水还是提水,都需要建水库,以抬高水位、调节水量,由于每条引水河流上都有不同的坝址,每处坝址都有自流或提水两种调水方案,以及不同河流单独或联合引水的组合,因此西线南水北调提出的线路不下几十条。20世纪80年代西线工程重新启动后长期推荐的方案,是从通天河3900米以上河段,雅砻江3600米以上河段向黄河上游联合或分别自流引水,入黄口海拔3700-4000米,并在大渡河斜尔尕建立抽水站向黄河支流贾曲提水,调水总量约190-200亿立方米。进入新世纪以来调水规划开始向“靠下、自流、联合”的方向调整,自从3700米海拔开始,用隧洞沟通通天河,雅砻江及其支流和大渡河的四条支流,在贾曲入黄河,通天河和雅砻江的取水点下移,大渡河取水点上移,因此各河调水量也发生了变化,从保护下游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调水规模有所缩小,总调水量为170亿立方米。工程共分三期,第一期从大渡河及雅砻江支流调水,调水量,线路长;第二期开凿第二条引水隧洞,从雅砻江调水,调水量,线路长;第三期开凿通-雅隧洞和新的雅-贾隧洞,实现通天河调水,调水量,线路长。在通雅大联合调水的基础上工程还可以现西南延伸,沟通怒江和澜沧江支流,实现调怒江水,澜沧江水。由西南调入黄河的水量可增加黄河上已建电站的发电量,并同黄河水一道通过已建引水工程向城市和乡村供水。
另外,甘肃省计划打通分水岭,从嘉陵江上游的白水江流域提水或自流引水10亿立方米进入洮河,再入黄河,或向渭河、祖厉河流域调水,这似乎也可能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一条支线。
4长委林一山“大西线调水”方案
林一山同志是从战火中走来的新中国第一代水利工作者,长期担任长江规划办公室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主持了长江堤防、荆江分洪、葛洲坝等一大批长江治理工程,晚年仍然关心祖国的水利事业,不顾年高体弱、手疾眼残,数上青藏高原,查勘调水线路,1995年提出了《西部调水构想》,长委会于1998年正式公布《中国西部调水初步研究》,设想从怒江上游海拔3940米处筑坝截流,通过明渠和隧洞沿巴颜喀拉山南侧由西向东,采用库渠结合的方式贯穿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利用西南地区西高东低的有利地形克服北高南低的不利条件,通过西水东调、引水上山,最后开凿27公里分水岭隧洞进入黄河,来实现南水北调的目的。调水路线全长约1200公里,隧洞长180公里,沿途建坝24座,水坝高200—300米。年调水量可达800亿立方米,其中自流526亿立方米,从调水线路以南水坝提水274亿立方米。2000年后黄委西线规划方案的调整,明显可以看到林方案的影子。本方案不是向黄河中下游供水,而是向大西北供水,首先从龙羊峡水库向西向柴达木和塔里木盆地供水,经黄河大柳树水库调节后于坝上和坝下建立高(南)、低(北)两干渠,分别穿过河西走廊和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向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北麓地区供水。
5陈传友、关志华“藏水北调”方案
陈传友、关志华先生长期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曾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数次险些掉入雅鲁藏布江,摔成零件,漂到印度洋中,对西藏有很深的感情,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的问题,他们长期在西藏工作,熟悉西藏的山川,提出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藏水北调”的核心思想是“以当地水能提当地水源,水电互动,借水发电”,包括高线和低线两个方案。高线方案从雅鲁藏布江上游开始,把青藏高原面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源头的部分水量,通过提引结合的方式,调入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调蓄后,沿黄河送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调水量约435亿立方米。提水动力计划在河源两湖建电站,对黄河第一湾裁弯取直,使黄河水直泻龙羊峡水库的河,获得900-1000米的落差,通过预泄部分两湖湖水获得电力提水翻越巴颜喀拉山的,并即时归还两湖水量。低线方案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建大电站,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提水进入怒江,并进一步沟通金、澜、怒三江,实现蔵水东调进入长江流域,统一参与长江水资源的调配,间接达到蔵水北调的目的。
6、郭开、袁嘉祖“大西线调水(朔天运河)”方案
此方案由原704厂郭开、北京林业大学袁嘉祖提出,与前面方案显赫的身世不同,系一项纯民间的方案,规模宏大,因而备受争议,有些人甚至因该方案的不成熟,否定整个大西线或西线南水北调,但本方案得到了多外政协委员和军政元老人物的支持。基本路线是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引水,以桑日县溯马滩加查峡谷为起点,沿怒江夏里—澜沧江昌都—金沙江白玉—雅砻江甘孜—大渡河阿坝这一线东西向和南北向山脉结合部的凹地过分水岭,到贾曲入黄河。引水线全长1671公里,可调水1600-2000亿立方米,约占西藏水资源量的1/3-1/2。本方案支渠将沟通国内大部分江河,形成四通八达的运河网络。向西由两条运河输水:从黄河拉加峡谷入柴达木盆地,过阿尔金山北,最终储于罗布泊;由黄河大柳树水库,沿河西走廊向西北进入准噶尔盆地。向东则通过黄河干流输水,并在黄河西北侧开凿平行运河,到达内蒙古岱海,以岱海为调节水库,开凿连通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滦河输水运河,实现晋煤由桑干河水运出海,滦河支渠进一步深入浑善达克沙地与西辽河相连,并建设有岱海向内蒙古北部二连浩特输水的渠道;另一部分水量由黄河进入洮河,引洮入渭,向黄土高原内部供水。这一调水体系配合京杭运河和东北北水南调工程,将形成连接除珠江和东南沿海诸河外我国所有主要江河的水利水运网络,华北、西北地区需水量将统一由调入黄河的西藏诸河水源保证。长江中下游仅向黄河以南地区供水,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将大为缩小。本方案缺乏坚实的水文学、水力学根据,在青藏高原超大型水工建筑也困难重重,能否实现,疑点众多。但该方案爆破炸山筑坝开渠,开凿分水岭隧洞沟通江河、利用现有河道引水等思想却有闪光点,虽然无人承认,但是应该说该方案对黄委会西线方案“靠下、自流、联合”的调整起了促进作用。
3、4和6都属于大西线调水的中线方案,或雅-黄方案。特点是均在川北若尔盖草地入黄河,取水高程在3500-3900米,蓄引提相结合,用中国地势的西高东低克服南高北低,引水上山,通过水库与隧洞,翻越亚洲大分水岭,引水曲线走向由西南向东北。
7、朱效斌“三江贯通”调水方案
海洋所朱效斌认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从长江流域调水600-800亿立方米,折合引水流量超过每秒超过2000立方米,枯水期将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必须对长江补水,方案是在滇西北迪庆州金、澜、怒三江并流处开凿隧洞,怒江澜沧江联合向长江补水。该方案是个旱涝兼治的方案,方法是开凿双向隧道,实现三江相互分洪,并沿青藏高原东侧绕山开渠打洞,将三江过多的水量引入黄河,达到“化害为利”的目的,其方案相当于早年提出的从怒江到黄河的南水北调“翁定线”。
8 徐修惠、杨永年“西水东调”和“西水北调”方案
为了解决黄河与长江争水的问题,缓解南水北调与长江水电开发的矛盾,在南水北调的同时或随即进行西(藏)水东调,用隧洞打通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间的分水岭——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康芒山,从雅鲁藏布江林芝水库引水入怒江,建水库在水库上游经隧洞引水至澜沧江规划中的古学水库,在古学水库上游经隧洞引水入金沙江规划中的王大龙水库,共从西藏三江向长江流域调水1000亿立方米,经调节后一部分沿金沙江南下,另一部分通过隧洞进入川西高原的雅砻江、大渡河上流域,实现西水东调,利用蔵水补充长江南水北调后的发电损失。余水经大渡河规划中的双江口水库调蓄后,沿川西高原东缘向东北穿过岷山由甘肃省岷县进入洮河,由洮河流入黄河上游,实现南水北调,参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度,进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量,最终进入长江,通过长江中下游的的调水工程实现南水北调。全线隧洞长1100余公里。
7、8与5的低线方案属于大西线调水的东线方案(低方案),特点是藏水东调,在川滇藏交界处通过东西向隧洞用最短距离沟通诸河,将藏水向东引入长江流域,参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南水北调方案入黄口门在陇南洮河,用大隧洞穿越川西平行岭谷地带,并建库渠结合水库,渠道埋深大、距离长,水库坝高,引水路线全长1000公里以上。
9、张世禧“西藏大隧洞”方案
成都市南洋新技术研究所张世禧提出在藏北高原开凿18条隧洞,从雅鲁藏布江引水300亿立方米到塔里木盆地。(注:该方案基本上是空谈,因为隧道取水口处雅江根本没有300亿的径流)
10、杨力行“南水西调”方案
此方案由新疆八一农学院杨力行提出,也是一项解决青海、甘肃、新疆干旱地区用水的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60亿立方米,其中50亿给新疆,剩余10亿给柴达木盆地。二期工程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90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150亿立方米,沿一期路线入新疆,分流给敦煌地区10亿立方米。
11胡长顺“南水西调”方案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胡长顺提出从通天河4000米左右建坝抬高水位或提水,使水流翻过巴颜喀拉山自流进入扎陵湖与鄂陵湖,后引水东行,在青海省楠木塘北山,沿海拔4200米的山脊顺北坡直下,利用约800米的地面落差兴建电站,尾水沿3350米的等高线穿过大河坝河直抵海拔3300米的青海湖畔复东南行并逐渐转向北流,然后利用隧洞穿过钟梁岭、达坂山、乌鞘岭,入武威地区的古浪县兴建大型电站,尾水沿2300米进入河西走廊地区,如有必要可远去新疆。水源就近可从通天河取水40亿~50亿立方米,如需增加水量,取水口可向南可延伸到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http://yishuihan.greenblogs.org/archives/2006/7438.shtml
最后3项都属于高海拔调水(西线)设想,特点是用南北西隧洞向新疆以及青海柴达木以及甘肃河西供水
方案4的高线也应该属于西线方案,但其是通过提水向黄河河源两湖调水,介于中与西(高)方案之间

13.藏东大隧洞方案
网友提出的民间方案,其特点是以雅江支流——帕隆-易贡藏布、尼洋曲为水源,远景还可以从雅江干流提水。调水路线沿东经96度或214国道沿线附近向北开挖大埋深隧洞。调水目的地是拉加寺和龙羊峡之间的黄河上游与柴达木盆地,并可由柴达木盆地进一步延伸至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65588&sty=1&tpg=1&ppg=1&age=0#65588
本构想从水源分析似乎为东(低)方案,但路线与目的地选择又接近西(高)方案,但我宁愿认为其为东(低)方案。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4-08
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12楼北极星301于2010-04-08 18:48发表的 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调水部分是本人参考各调水方案后的思考, 后面的一些资料见以下链节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1&id=9859&sty=1&tpg=1&age=-1

原来您也去环境生态论坛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4-08
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14楼燕山雪于2010-04-08 19:11发表的 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原来您也去环境生态论坛


我是在网上搜索出来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4-08
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北极星301于2010-04-08 19:31发表的 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我是在网上搜索出来的

我以为您是eedu上面的朋友呢
eedu上面有一位老兄专门研究藏水北调问题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4-09
引用第1楼燕山雪于2010-04-08 09:46发表的  :
好好学习一下哈 o(∩_∩)o


怎么这么谦虚?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4-09
我要好好看一下,嘿嘿。
要有示意图就好了。
欧盟俄罗斯→叶尼塞河-西萨彦岭-天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恒河口←中国→国际日期变更线←美国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4-09
Re: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16楼燕山雪于2010-04-08 19:39发表的 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我以为您是eedu上面的朋友呢
eedu上面有一位老兄专门研究藏水北调问题

哈,我对这个也特别感兴趣。
欧盟俄罗斯→叶尼塞河-西萨彦岭-天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恒河口←中国→国际日期变更线←美国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4-09
Re:Re: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19楼暗夜孤明于2010-04-09 12:01发表的 Re: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哈,我对这个也特别感兴趣。

您可以去会会那位仁兄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65588&sty=1&tpg=1&age=0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4-09 12:2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4-09
调吧  等长江干涸了之后 又调雅鲁藏布江!最后渴死阿三!
区划目的:减少成本、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发展经济。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4-09
引用第21楼绝地苍狼于2010-04-09 12:23发表的  :
调吧  等长江干涸了之后 又调雅鲁藏布江!最后渴死阿三!

雅鲁藏布江的水量只是长江的1/6。o(∩_∩)o ...哈哈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4-10
引用第22楼燕山雪于2010-04-09 12:25发表的  :
雅鲁藏布江的水量只是长江的1/6。o(∩_∩)o ...哈哈


雅鲁藏布江的水量与长江中金沙江中下游(宜宾到虎跳峡处)的水量相当,都在1000-1500亿立方米, 三峡处的水量便达到了4500亿立方米,长江入海口水量达到近一万亿立方米.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4-10
Re:Re:Re: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引用第20楼燕山雪于2010-04-09 12:19发表的 Re:Re:Re:Re:Re:Re:回 8楼(北极星301) 的帖子 :
您可以去会会那位仁兄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65588&sty=1&tpg=1&age=0

谢谢,看后感觉这位仁兄实在是太专业了。
欧盟俄罗斯→叶尼塞河-西萨彦岭-天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恒河口←中国→国际日期变更线←美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