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部反映中心城区变迁史书问世
来源:东方早报
从田园风光的小村落到高雅繁华的市中心,卢湾区的变迁史,通过100万文字、近千幅图片的宏大篇幅向人们首次全景式展现。
经过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历时四年的编撰工作,上海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心城区变迁的城区史书——《上海卢湾城区史》昨天在卢湾区图书馆举行了首发式。该书的出版,有助上海城区史研究的推动。
众多居民献宝珍贵资料
2006年启动的《上海卢湾城区史》编撰工作,是近年来卢湾区开展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也体现了卢湾区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部分成果。部分当地居民在普查中奉献出了家中的珍藏,还有学者从海外寻觅到近代卢湾的图片资料,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珍贵资料使卢湾的历史拼图更加丰富完整。
比如书中就收录了卢湾老居民捐出的淡井庙6分钟录像片资料、老卢湾拍摄的上海解放初期珍贵瞬间等,其中有不少法租界历史老照片、田园乡村时代的卢湾原始资料还是上海社科院专家在法国跳蚤市场无意中觅得的。
石库门建筑有百年历史
《上海卢湾城区史》全书共十六章,图文并茂,大量引用了城建档案、房产档案、户籍档案、法册道契、行号路图录、保甲管辖区域图等,还附录了部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不少是首次征引。
书中专门论述卢湾区境内不同风格的街坊里弄的形成,特别提到了石库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卢湾城区史》执行主编马学强博士表示,石库门作为近代上海的重要住宅建筑,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也是20世纪宝贵的城市人文遗产。
书中透露,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住宅起源于清同治年间,19世纪70年代在里弄木板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逐渐发展,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卢湾区目前还留存着不少石库门建筑,其类型丰富多样。
在日前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上海市卢湾区申报的“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被列入推荐项目。
看!这就是
卢湾“乡村照”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志告诉记者,卢湾区的发展有着典型性和唯一性,既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海纳百川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上海其他区县所没有的独特文化魅力和老故事。
他透露,在本书编撰之前,有相当数量的卢湾档案和资料散落在各处,特别是由于卢湾曾吸引了大量的外侨居住和工作,有不少第一手资料散落在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编撰过程中,专家学者们花费大量精力,查询了英、法、俄、韩等大量国外文献,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资料,找到了不少从未发现的资料、图片。
最让专家们惊喜的是,这些资料中还有从法国找回的反映卢湾百年前田园风光的照片和地图,这种上海市中心城市化之前的乡村照片目前已极为罕见。在书中,人们将欣赏到填浜筑路前可以水上扬帆的肇嘉浜路徐家汇路、俄侨聚居的今国泰电影院和茂名路、刚刚建成的陕西南路延安中路长乐路的街道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