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90阅读
  • 1回复

[其他]大亚湾周边人口冠全球 75公里内住2800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4-25
2011年4月24日的《明報》頭條報導,試與有的沒的之前轉貼的台灣新聞作比較:
http://bbs.xzqh.info/read.php?tid=82803




  

大亚湾周边人口冠全球
75公里内住2800万 专家警告忌过度自信


 【明报专讯】英国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昨发表分析报告称,全球约有5亿人口居于核电厂75公里半径范围内,属核灾的潜在危险区。其中,香港邻近的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附近的人口密度更冠绝全球,连同700多万港人,有达2800万人在这个范围内居住。文章引述外国专家指出,「过度自信」令专家忘却审视核电厂安全,一旦核危机爆发,数百万人面临危险。香港的核专家则表示,港人无法控制周边核电厂兴建,希望港府加强资助核研究和人才培训,弥补缺陷。

《自然》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分析报告,引述法国核专家Mycle Schneider指,核灾风险需根据不同因素评估,包括天灾地震风险、维修品質、定期监督等,而国家人口密度并不直接构成风险。不过,《自然》指出,一旦发生像日本福岛核电站以及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尔核电站的严重事故,数据可预测多少人到时将面临危机。

 数据助预测事故时临危人口

 分析指出,若以半径75公里范围显示(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美国呼吁侨民的疏散范围为80公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周遭人口冠绝全球,达 2800万人,香港人口全在这影响范围内,占其中四分之一。当中,大亚湾2个反应堆发电量为1888百万瓦特;岭澳的4个反应堆则为3876百万瓦特,后者与切尔诺贝尔核电厂发电量规模相近。至于仅次于广东、美国纽约州印地安角核电厂75公里内有1700万人居住,与印度北方邦的纳罗拉核电厂的1600万相若。

 30公里内 美人口最多

 若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疏散区,即核电厂半径30公里内计算,数据显示,现时全球约有9000万人居住在范围内。以国家划分,中国、德国和巴基斯坦分别有逾900万人在范围内居住,仅次于美国的1600万人。倘比较30公里内居民数量,全球211座现役核电站中有三分之二即约140座核电站,居民数量超过福岛今次核灾被迫撤离家园的17.2万人。

 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会长Laurent Stricker曾在切尔诺贝尔核事故后提出,反应堆位置应是安全考虑之一。他坦言,「过度自信」是现今核专家的大忌,令他们有所忽略,「专家必须抵抗自满」。有专家则提醒,核安全涉及投资、勇于接受评估,且需覑重细节。

 港专家:本港须作适当安全规划

 本港核子专家胡仲豪亦同意核电厂选址应细心审视,「是否一定要这么近民居?一发生事故疏散便会造成特别大困难」。他坦言,福岛事故前,市民未必关心核电厂选址,但内地必须长远规划。他称,明白若选在西北地区,传送电力或会造成困难,若未来香港周边落实兴建大量核电厂,本港亦作出适当安全规划。

 城大科学及工程学院院长吕坚指出,由于本港无法控制内地兴建核电厂速度,本港亦有潜在危险,「港府在福岛核事故前,连演习也欠缺,我们周边全是核电厂,是时候我们要多加关注」。他又表示,港府和大学有责任培训相关人才,预防任何灾难的可能。

 明报记者 郑颖莹 萧辉浩




申资助研核失败 学者批港府短视

 【明报专讯】本港邻近核电反应堆,地区人口密度冠全球,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有学者批评,港府欠缺未雨绸缪意识,冷淡对待核科研。事实上,去年曾有约40名专家合力撰写核电及环境科技研究白皮书,向研究资助局申请「主题研究计划」资金,但申请最后失败,「未发生福岛核事故,根本没有支援做研究,未过第一round(阶段),已经被人取消资格」。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年前拨款40亿元成立基金,每年拨出约2亿元资助「有利本港发展」与「对香港有影响」的主题研究,去年初定出首轮计划三大主题,包括促进健康、建设可持续发展环境、加强香港作为商贸中心。定下主题后,由教资会辖下的研资局邀请学术界透过白皮书形式就3个范畴提出「具挑战性的题目」,最后定出11个题目,供学者集中提交计划书。

 40专家合撰白皮书 心机白费

 该名学者透露,为加强核能和辐射研究,去年与约40名专家相讨,最后用了两三个月时间分工写成白皮书,但最终当局连考虑的机会也没有,难免心灰意冷。由于大部分教授已转投其他科研项目,「在本港进行核研究的最佳时机已过」。他说,核能与香港持续发展有关,肯定「有利本港发展」,「我们身处的楼宇之间,也会因为建筑物料释放出辐射影响健康;又如核电厂释放辐射量,也需特别研究,但可能对香港市民没即时影响,又未有发生福岛核事故,因此难获批资金」。

 研资局表示,去年初收到白皮书题目后,邀请主要由海外专家组成的「白皮书评审委员会」审阅,再就每个研究特选主题初步选出4至6个题目,最后合共有11个题目予有兴建学者提交计划书。至去年11月,共收到89份初步研究计划书,当中22份将角逐拨款,今年7月会公布结果。




珠三角10年建50反应堆 料需数千专才

 【明报专讯】香港核能学者吕坚指出,未来10年,香港邻近地区将兴建至少50个反应堆,预计需要数千专业人才,因此,内地与本港加强培训人才相当重要。他表示,港府应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投放更多资源在核电专业和安全发展,否则一旦有大型核事故发生,本港难有专才应变。

 曾在法国研究当地核电发展、城大科学及工程学院院长吕坚接受访问时表示,以现时广东珠三角的发展速度,未来10年将有逾50个核反应堆兴建,「这无可避免。广东一带人口密集,但可以供应电力的煤渐少,环保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亦受地方所限,核能较为可取」。

 无权限制数目 参建利港安全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吕坚认为,港府就培训人才确立目标刻不容缓,「既然核能有必要,本港将来又会有50个类似的『潜在危机』在附近,(我们又)无法控制兴建数目,因此参与核电厂设计、安全发展等,都有利于本港安全」。吕坚举例说,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核能安全相关机构,已要求国内专家在两年来由300人增至 1200人,反映内地也未必有足够专家应付事故;而香港即使现在开始培训,也要数年后才有首届专科毕业生。

 吕坚去年加入城大后,期望开办核能风险及管理的课程,并在2月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交建议。他表示,福岛核事故后,部分人或会更担心在核电厂工作危险,不过,他强调核电厂设计本为安全,加强培训人才正是希望未来的设计可更完善。

 核子专家理大讲座教授胡仲豪亦预计,未来20年珠三角地区,连同科学家、核专家、维修人员及工程师等总共需逾2万人协助发展核电厂,「而且,届时部分核电厂会老化,完善保养也极为重要,与其被动地应付,我们极需要培训专业人才参与,起码可提高核能发展的透明度」。

 明报记者 郑颖莹

[ 此帖被香港來的沛在2011-04-25 19: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4-25
我地离三门核电站直线距离在60公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