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 古西域国名。《史记》、《汉书》作大宛(yuān)国。南北朝称破洛那。隋唐作鏺(pō)汗、拔汗那、 捍、跋贺那。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中亚卡散赛)。属邑大小七十余城。居民从事农牧业,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商业也较发达。自张骞通西域后,与汉往来逐渐频繁。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大宛降汉,进一步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东汉初(公元一世纪五十年代),大宛曾附属于莎车。西晋时大宛仍遣使献汗血马。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其王阿悉烂达干为“奉化王”。天宝三载(744年),唐玄宗改其国名为宁远,并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妻奉化王。
【大月氏】 古族名。汉文帝初年,月(róu)氏(zhī)的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Kushan)、肸(bì)顿、都密五部翕侯(部落首领)。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国。创立者为贵霜翕侯丘就却(一作丘就劫)。经阎膏珍(约一世纪后半叶)至迦腻色迦(约二世纪初叶),不断对外扩张,建成一北起花剌子模、南达文迪亚山,横跨中亚细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首都布路沙布罗(即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迦腻色迦在位时,崇尚佛教,增进国外贸易,远与中国、罗马帝国相交通。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犍陀罗雕刻。此时达全盛阶段。公元三世纪后王国分裂。五世纪遭 哒人入侵,灭亡。
【于阗】* 丝绸之路南道大国。又名瞿萨旦那、涣那、屈丹、于遁、豁丹等。位于今新疆和田、墨玉、洛浦诸县境内。西汉时,王都设在西城,人口达19300人,3300多户,养兵2400人。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等职官。地出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即以此地输出的原料制成。西汉末,中原发生战乱,于阗趁机扩张,称雄南道。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年—75年),吞并精绝以西至疏勒的十三国,人口超过8万。晋代册封于阗国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于阗王”,北魏时亦然。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吐谷浑慕利延败退到于阗,曾杀于阗王而据其国。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式隶属唐朝。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唐在其地设毗沙都督府,授尉迟伏阇雄为都督。7世纪60—70年代被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唐军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吐蕃再入西域,于阗又陷。9世纪中叶,随着吐蕃势力的衰退,于阗重新建国。10世纪国势复振,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于阗王李圣天称“大朝大宝大圣大明天子”。从10世纪中叶起,与喀喇汗王朝进行宗教战争,公元1004年前后被伊斯兰教军打败,国亡。于阗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玉石驰名海内外。是我国信仰佛教最早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在古代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地位十分重要。
【车师王国】* 丝绸之路上的古国之一,位于今吐鲁番盆地和吉木萨尔一带。国分前王和后王两部,前部王庭治交河城,后部王庭治务涂谷。其国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译作“姑师”。国民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居民属突厥语族,王族亦本族人。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遣赵破奴伐车师之前,其王附属于匈奴,受僮仆都尉辖制。赵破奴兵临其地之后,开始与西汉王朝发生接触。武帝征和四年(前89),归属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西域都护正式设置之后,即归都护辖制。北魏时其王始受魏封,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及沮渠蒙逊等在河西割据时,其地虽设高昌郡,但其王国和国王族属如故。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河西王沮渠安周围其王车伊洛于交河城,车伊洛不敌,遂率其遗民西奔焉耆,自是车师王国始亡。从其国名见于史书至灭亡,前后共历550余年。
【乌孙】 古族名。最初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西汉时人口63万,从事游牧。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使乌孙。武帝两次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乌孙王。宣帝立汉外孙元贵靡为大昆弥,遣长罗侯常惠将三校屯赤谷。后属西域都护。南北朝时乌孙已西迁葱岭北,和北魏关系密切。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遣使入贡。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乌秅(chá)国】* 昆仑山山麓中的古代小国,地处古代中国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要冲。其地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部和叶城县南部的山区。汉武帝开通西域后臣属于汉朝。其王居住乌秅城,其民种田于石块间,以垒石为屋,捧手饮水。地出小步马。北魏时国名改为於摩国或权於摩,以后则国亡,领地大部被喝盘陀国占有。
【乌垒国】* 古西域国名。都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北策达雅境内。西汉及东汉初为西域都护府治。唐时在其地设乌垒州,约贞元中废。
【扜(yū)弥国】* 又名“宁弥”。丝绸之路南道较大的王国。位置在今新疆于田县境内的克里雅河流域。一说今喀喇墩遗址即是其王都城,恐不确。西汉时其王都在扜弥城,人口约20040人,3340余户,养兵3540余人。西与于阗国接壤。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其国王兴被于阗王放前所杀。顺帝阳嘉元年(132年),敦煌太守徐由命疏勒王臣磐攻破于阗,改立拘弥王兴的族人成国为王。东汉灵帝嘉平四年(175年),于阗又破拘弥,杀拘弥王,拘弥国民死伤甚众。为制止于阗王对拘弥的攻掠,东汉戊己校尉及西域长史均发兵前往拘弥,扶持拘弥王的儿子定兴为新的拘弥王。但经过这次战乱,其国人口减少至千余,后遂不见于史书。
【莎车国】* 丝绸之路大国。《逸周书·王会解》中即有其名,位置在今新疆莎车、麦盖提县境。西汉时王都在莎车城,人口16300余人。汉武帝开拓西域之后,即归西域都护府辖制。汉宣帝地节年间,乌孙公主的儿子万年为王。弟呼屠徵不服,杀万年,且阴约西域诸国叛汉。元康元年(前65年),冯奉世途经莎车,斩呼屠徵,立其兄为王。西汉末年,西域动乱,丝绸之路各国大都背叛汉朝,归属匈奴,唯莎车国王坚持属汉。天凤五年(18年),延死,子康立。东汉初,康与邻国抵抗匈奴进攻,保护汉朝都护及其他官吏、家属千余口。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河西大将军窦融按西汉制度立康为莎车王,封为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建武九年(33年),康死,弟贤代立为王。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授贤为汉大将军,而贤自称西域都护。于是葱岭以东各国基本上都受辖于贤。建武二十二年(46年),贤灭鄯善、龟兹。后又向西灭妫塞王国,俘大宛王延留,势力达到帕米尔以西。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于阗背叛莎车,莎车灭。后又复国。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西域长史班超发西域各国兵攻莎车,莎车降汉。北魏时,莎车改名为渠莎,但国势已大衰,后并于疏勒。
【康居】 ①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在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 哒。②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