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07阅读
  • 47回复

[山西]山西省并县方案(清虚子1112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12-14
山西省并县方案(清虚子1112版)

一,概述与现状
山西省面积15.6万平方千米,人口3571万(2011六普)。现辖11地级市,11县级市,85县,23市辖区。相对而言,山西省县级单位数量偏多,县的规模偏小;同时,山西经济发展整体之后,相对不均衡的县级区划,不仅造成资源调配的不合理,也影响着办事效率,加重了财政负担。进行县域调整,可以促进县域经济,乃至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将来省县直辖、县域自治奠定基础。但是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牵涉因素较多,操之过急,力度过大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1952年小规模并县差强人意,而1958年大规模并县无果而终也正说明并县工作应该慎之又慎。
所以,山西并县工作应充分考虑山西的省情,不能一味参照外省;要考虑各县的实际情况,不能只图形状好看;调整力度不宜过大,不能为并县而并县。
二,山西小县较多的原因
   1.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尤其晋南一带,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很多县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形成。一方面早期人类受生产力限制,活动范围较小,故一些历史较久的县辖境反而较小。另一方面,当时人口相对较多,县的面积也就分得较小。
2.山西地形上多山,沟壑纵横,山高路险,出行困难,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分县较小也是为了方便管理
3.山西在历史上较为富庶,又离统治中心较近,是古代重要的赋税征收地,多设小县,也是统治者增加税收的一种手段。
三,山西并县的阻力
1.山西很多小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撤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地百姓在情感上也很难接受。
2.山西民风保守,方言繁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本地地域思想非常严重,由于政治、经济、历史、风俗等的原因,很多邻近县百姓彼此联系并不多,甚至有着根深蒂固看不起邻县的意识。一旦并入邻县或与之合并,百姓心理上难免会有抗拒思想。
3.官员分流安置问题,机构撤并精简,最大的问题其实在官员身上,撤并力度越大,问题也就越突出。
4.经济问题,很多需撤并小县经济都比较滞后,政府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一旦失去县城地位,无论是第三产业还是政策倾斜扶持都会受到影响,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5.并县之后,县域扩大,对于百姓的出行还是会造成影响,尤其在山区,表现特别明显。所以交通因素也是并县的重要阻力。
四,解决阻力方案
1.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上县级区划变动是经常性的,撤并一些小县也是正常,情感难以接受只是一时的,时间会冲淡一切。如1952年撤并的猗氏、虞乡、解县等,皆有两千多年历史,赵城县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1958年并入洪洞县,后来58年合并各县陆续恢复,唯有赵城没有恢复。52年并入运城的安邑县,是战国时魏国早期国都,加上传说中的夏都,这个名字应该有四千年历史了。这些县的消失虽然可惜,但渐渐人们也就习惯了。
2.对于老百姓而言,区划并不重要。普通百姓讲实惠,只要他们能感受到撤并带来的好处,地域思想其实并不是问题。
3.官员的安置可以采用暂时保留原行政机关,以xx县xx地区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存在,设置3—5年的过渡期,逐渐分流安置后,再行撤销。
4.县撤并后,原县城的市政、财税、治安等事业单位可以以分局的形式保留,另外在经济上继续扶持,招商引资,完全可以避免经济衰退。
5.交通问题其实在现代社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政府的作为。
五,山西并县的原则
1.确立相对合适的县域规模。
按照山西实际情况,现阶段山西的县面积大致在1500—2000平方千米,人口在30万—50万为宜。本次调整主要撤并面积不足1000平方千米(人口40万以上除外),人口不足20万(面积2000平方千米以上除外)的县。
2.合理调配城乡资源。
对一些城市近郊县,以及市辖区作一些相应撤并调整。
3.扩充强县。
实力悬殊的两县合并,实际操作是把弱县并入,以期先富带后富。
4.留县不留城。
实力相当的两县合并,一个保留县名,一个保留县城,照顾人民心理平衡。
5.认真考虑传统和历史。
在合并或画界中,应该尽量尊重传统及民俗。情况特殊的县也可先保留。
6.并县力度不宜过大。
并县工作应该审慎,可以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进行,吸取58年教训,稳步推进。
六,近期并县对象
1.近郊县(附郭县):清徐县,大同县,平定县,长治县,泽州县。
2.新设县(70年代后):古交市,娄烦县,古县,泽州县,柳林县,交口县。
3.人口小县(20万以下):娄烦县(10万),左云县(15万),大同县(18万),平顺县(15万),黎城县(15万),右玉县(11万),宁武县(15万),神池县(10万),五寨县(10万),岢岚县(8万),河曲县(14万),保德县(16万),偏关县(11万),古县(9万),安泽县(8万),浮山县(12万),吉县(10万),隰县(10万),蒲县(10万),大宁县(6万),永和县(6万),汾西县(14万),中阳县(14万),方山县(14万),交口县(11万),石楼县(11万)。另外,阳曲县,沁源县,静乐县,左权县,和顺县,人口不足20万,但面积在2000平方千米以上;广灵县,沁县,武乡县,榆社县,岚县人口不足20万,但暂不好处理,先保留。
4.面积小县(1000平方千米以下):保德县(981),大宁县(963),浮山县(938),汾西县(875),霍州市(765),稷山县(680),潞城市(615),清徐县(607),新绛县(600),河津市(593),长治县(483),曲沃县(437),侯马市(274)。另外,孝义市(948),高平市(946),介休市(743),人口在40万以上,绛县(968),定襄县(864),祁县(854),暂不好处理,先保留。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2-14
六,近期并县方案
1.太原市晋源区与清徐县合并,晋源区相对其他五区人口、实力较弱,清徐县面积太小,考虑太原向南发展,赶一下新区的时髦,可定名晋阳新区。也可考虑将小店区刘家堡乡并入。
2.娄烦县并入古交市,娄烦本属静乐县,但自设立归属太原市以来,与古交联系紧密,故划入古交市。
3.调整大同市区,并入大同县。大同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特殊需要,区划比较别扭。新荣区人口只有10万,可将南郊区云岗镇,古店镇,马军营乡北部划入,改设云岗区;南郊区高山镇,鸦儿崖乡,口泉乡,平旺乡并入矿区,改设口泉区;南郊区新旺乡,西韩岭乡,马军营乡南部划入城区,改设平城区;南郊区水泊寺乡,大同县合并,设立御东新区;原矿区各街道就近并入所在区。
4.调整阳泉市区,并入平定县。阳泉与大同情况类似,平定本是阳泉母县。城区与矿区合并,划入郊区的平坦镇、旧街乡,改设沙江口区;郊区剩余部分,划入平定县岔口乡、巨城镇、娘子关镇,组建荫营区(也可命名娘子关区);平定县剩余部分与郊区义井镇组建平定区;原矿区各街道就近并入所在区。
5.调整长治市区,并入长治县。长治市县面积都过小,早该合并。方案一是将城区一分为二,北部与郊区合并组建一区,南部与长治县合并组建一区;方案二是城区加上老顶山镇组建一区,郊区与长治县合并组建一区。两区可命名为党城区,潞州区。
6.调整晋城市区,并入泽州县。泽州县原是晋城市郊区,现在发展不错,微调一下既可。把泽州县金村镇、柳树口镇划入城区(理论上高都镇、北义城镇也可划入,但两镇实力较强,划入恐影响两区平衡),改名丹川区(晋城古名凤台,但安徽已有凤台县);泽州县剩余部分改设泽州区。
7.左云县与右玉县合并,组建云玉县。左云右玉本由明代大同左卫、云川卫、大同右卫、玉林卫合并而来,现分属大同朔州,但关系密切。两县县城都差不多,似乎左云县城区位略有优势,故置左云县云兴镇。
8.黎城县并入潞城市。黎城规模太弱,合并后,北部黄崖洞镇也可以考虑划入左权县(五六十年代黎城北部一些地区已经划入左权了)。
9.平顺县与壶关县合并。平顺历史上本属潞城,但潞城并入黎城后规模太大了,所以只将平顺县北部漳河流域四个乡镇(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划入潞城,剩余部分与壶关合并。平顺县有西沟村,有申纪兰,相对名声又大点;壶关县城靠近长治,发展又好点;所以合并后命名平顺县,县城驻壶关县龙泉镇。
10.调整合并保德县、河曲县、偏关县。河保偏三县民风相近,联系紧密,但合并为一县面积有些大,且形状有些狭长了,不如并成两县。具体将河曲县一分为二,南部七乡镇并入保德县;北部六乡镇与偏关合并,命名为河曲县,县城驻偏关新关镇。虽然河曲县城建设得不错,但一方面平衡两县,另一方面偏关县城具有交通和区位优势,前景较好。
11.岢岚县和五寨县合并。命名岢岚县,县城驻五寨县砚城镇。
12.神池县并入宁武县。宁武历史悠久,地位较重要,清代神池县也是宁武府辖地;县城建设略强于神池,交通也较便利。合并后也可考虑将宁武南部石家庄镇等几划入静乐县。
13.方山县并入吕梁市离石区。方山历史上本属离石,如果设区,感觉方山没有那实力,不如直接划入。划入后也可考虑将方山北部马坊镇等地划入岚县。
14.中阳县并入柳林县。柳林本是1971年划离石和中阳部分地区设立的,现在相当于重新合并,只不过柳林经济实力已远超中阳,成了儿子吃老子。
15.撤并交口县。交口县本是1971年划隰县北部以及孝义灵石部分地区设立,从现在来看,效果并不好,不如撤销。温泉乡、桃红坡镇划回孝义市;回龙乡、双池镇划回灵石县;剩余部分本应划回隰县,但隰县相对与永和合并较好,再划入交口,面积就有些大了,所以交口不如并入石楼县(中阳县暖泉镇也可考虑划入),一方面交口划入吕梁以来,和石楼联系较多,另一方面石楼人口较少,合并也可扩充规模。如果隰县交口合并,石楼只能与永和合并,但石楼永和联系相对并不紧密。
16.隰县和永和县合并。命名永和县,县城驻隰县龙泉镇。历史上隰州是这一带的中心,隰县这个名字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丢掉有些可惜,但隰字有些生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个性,可从长远看,县名还是简洁一些好。
17.蒲县和大宁县合并。命名大宁县,县城驻蒲县蒲城镇。同时将隰县午城镇划入,打通两县交通。隰、蒲、大、永、石、交六县人口基本在10万以内,面积也不是很大,规模较小,58年曾合并成吕梁县。但六县合并一县,力度太大,面积也相对较大;合并成两个县,区划又不大好处理;故暂先合并成三个县。
18.吉县和乡宁县合并。命名吉县,县城驻乡宁县昌宁镇。吉县有壶口瀑布,名声较大,而乡宁县城建设的不错。两县合并后,可以考虑将光华镇、台头镇划入尧都区。
19.古县并入安泽县。两县本是一县,1971年从安泽县划出古县,两县人口都太少,即使合并了也才17万,不如还是并回一县。
20.浮山县并入翼城县。合并后可以考虑把翼城县的西阎镇划入绛县。
21.汾西县并入霍州市。
22.稷山县并入河津市。
23.曲沃县、新绛县并入侯马市。侯马本属曲沃,由于交通区位优势,近几十年逐渐发展成周边中心城市,但是面积太小,发展空间不足。三县市近年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经济、市政、公交等都实现对接。侯马升地呼声很高,如果能升地,三县可改设三个市辖区;但从省县直辖的长远考虑,还是合并一市较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新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承接历史的角度也可以考虑合并后更名绛州市。
24.其他暂不合并县说明:①定襄县,并入忻府区,忻府区相对太大了;改设区,又不够资格,故维持现状。②祁县,其实和太谷县合并也行,两地风俗相近,联系密切;但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谷在山西名声也大,有很多名产,又是晋商文化的源头,有“金太谷,银祁县”之说,合并后舍弃哪个名字都很可惜,不如暂维持现状,远期再考虑。③广灵县,区位上与周边调整都不很合适,方言上又较特殊(非晋语区),暂维持现状,也可考虑将阳高县南部两乡镇划入,扩大规模。④榆社武乡沁县,开始设计将武乡一分为二,西部划入沁县,东部划入榆社;但交通不方便,远期再考虑吧。④岚县、绛县可通过邻县调整划入一些乡镇来扩充规模。
[ 此帖被清虚子在2011-12-14 14:49重新编辑 ]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12-14
附调整后示意图一张,感谢老白骨提供底图!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2-14
思路正确。同意支持。
合并后是多少县?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12-14
   楼主可以参考58-60年的全国各省并县方案,毕竟那是合并的历史依据。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2-14
“这些县的消失虽然可惜,但渐渐人们也就习惯了。”
对于这句话依然表示不能接受,他隐含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反正也没法反抗,早晚他们与会顺从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12-14
回 4楼(幻象岭) 的帖子
58年并县的帖子我在2004年就发过了,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18631
58年并县有其可取之处,但并不能作为合并的历史依据。当时也算是行政区划的“大跃进”吧!力度太大了,负面影响太多,所以60年代又陆续恢复了各县。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12-14
基本认同 左云右玉合并归大同还是朔州尼

侯马设地级市 暂时设三个区就可以 一下子扯俩县 怕比较困难

沙江口改个名字吧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12-14
回 5楼(zorn) 的帖子
隐含的意思虽然残酷,但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清兵入关,老百姓激烈反抗;二百六十年后清朝覆亡,很多老百姓反而舍不得那根辫子了。老百姓在统治者眼中甚至算不上鱼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行政区划方面同样也是这样,很少有那个地方历史上一直一个名字存在,变来变去只是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手段。一些掌权者胡乱划分区划,确实可恨,但区划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说白了还是一个习惯的过程。
当然我们也都是普通百姓,也是任人宰割的,乡土情结还是很重的,所以我的方案尽量少变动。但有的县确实太小了,比如清徐县,面积609平方千米,人口24万,就这还是1952年由清源、徐沟两县合并而来。所以区划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只是算个普通爱好者,纸上谈兵,过过宰割天下的瘾罢了。真正要变更区划需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我们也只能希望掌权者多用脑子思考,划分时多给老百姓考虑考虑了。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12-14
回 5楼(zorn) 的帖子
那你为何反对撤并河北的小县?!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12-14
比52年力度大一点,比58年力度小一点,总体上讲还是合理可行的。
但晋城市和长治市的两个区需要再考虑。
长治郊区在北面,主城区在中间,长治县在南面,可考虑分成三个区。
晋城市的最新规划是将泽州县的行政中心定在金村镇,交通方便,有火车站,而且金村,高都,巴公都列入城市规划,加南村镇,是六区联动,明确分工,组团发展。泽州县是有县无城,直接改区多有不便。比较好的办法是南北分两区,以陵沁路为界,现在的主城区加南村镇,柳口镇,去悼北石店镇为丹川区,其余为泽州区,区政府驻金村镇(交通方便),或北石店镇(矿务局在此,人口已达10多万)。这样两区人口相当,都在近五十万左右,实力也基本相当,泽州略强些。
或者泽州直接南北分成两区,西部再分别划入沁水,阳城临近的4个大镇,平均人口也在五十万左右。南部为泽州区,驻南村镇(和城区一路之隔),北部为丹河区,驻金村镇(和城区一路之隔)。原城区改凤台区,不想重名可叫凤翔区,在当地很有名。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12-14
楼主提议甚好,只有一点不大赞同,即将侯马、新绛、曲沃合并后的新市命名为“绛州”。

绛州的绛,按历史记载是地势降低的意思,含义不好。晋国都城从浍河上游的翼(翼城)往下迁到曲沃(故绛,今曲沃),再迁到下游的新田(新绛,今侯马),是一个地势逐渐下降的过程,目的在于控制沿汾河、涑水河而形成的南北陆路交通干线。此外当时的汾河、浍河又宽又深,春秋时期著名的“泛舟之役”(即秦国将粮食经渭河、黄河、汾河、浍河水运至侯马南门外通济桥,并由此转运至晋都绛)的水运终点即是新田。

而且新绛、绛县距离很近,若侯马、新绛、曲沃合并后命名为绛州,则绛州与绛县毗邻,外地人不易分辨。

因此本人仍建议使用侯马,原因如下:

1.侯马之名虽不如绛、曲沃历史悠久,但至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八年(1375年),绛州乡宦、都御史的高铎上书朝廷,以驿道通过绛州要两过汾河,易延误军政要事为由,要求改道从汾河东侧通过。朝廷准奏,于是将位于太平县(汾城县)相里驿和绛州金台驿都迁至曲沃县境内,改置为蒙城驿和侯马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侯马”的名字,至今不改。其后因曲沃县一县两驿,后将蒙城驿迁往太平县史村(今襄汾县城)。这才有了后来太风公路、同蒲铁路、晋韩公路在侯马交叉穿行。

2.重要交通线以侯马而命名,如侯西铁路、侯月铁路、山西省道侯平高速公路(侯马~平陆,即大运高速公路侯运段+运三高速公路)、陵侯(陵川~侯马,即陵川~沁水高速公路+侯马~阳城高速公路侯马~沁水段)高速公路等。

新绛、曲沃合并后,为保持历史的延续性,可分别命名为绛州区和曲沃区。侯马市现辖地为新田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12-14
回 9楼(KINGSON) 的帖子
我什么时候支持过了?
反对的理由我说过很多次了,并县既不能解决冗官冗员的问题,也不能减轻来百姓的负担。要改,就得从根本上改,改变唯上唯官唯领导的施政方式。
而且楼主也说得很明白了,老百姓并不希望并县,只不过是被人鱼肉无可奈何而已。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12-14
回 12楼(zorn) 的帖子
楼主说可惜 也许只是感叹个名字消失 并不代表老百姓不希望并县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12-14
绛州市【侯马区】【曲沃区】【新绛区】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12-14
思路很好!
历史渊源也应该是并县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平顺就应该并入潞城。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12-14
真的是很用心的方案 学习了
吉 京 黑 辽 粤 冀 内 鲁 沪 鄂 闽 浙 苏 新 甘 津 渝 川 晋 陕 皖 云 贵 湘 赣 豫 宁 青 桂 琼 澳 港 台 藏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12-15
都是纸上谈兵,少折腾吧。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12-15
Re:回 12楼(zorn) 的帖子
引用第13楼KINGSON于2011-12-14 18:29发表的 回 12楼(zorn) 的帖子 :
楼主说可惜 也许只是感叹个名字消失 并不代表老百姓不希望并县

“1.山西很多小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撤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地百姓在情感上也很难接受
2.山西民风保守,方言繁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本地地域思想非常严重,由于政治、经济、历史、风俗等的原因,很多邻近县百姓彼此联系并不多,甚至有着根深蒂固看不起邻县的意识。一旦并入邻县或与之合并,百姓心理上难免会有抗拒思想。”

请看清楚楼主的原话再说,特别是红字部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12-15
合并后是多少县?
各市各辖多少县?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12-15
合并后62县,11市,24区。
地级市基本没有动啊,左云右玉合并就归大同吧。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12-15
建议虚子加第七个大问题:并县结果:多少市县区?让大家一目了然。
看来虚子对山西的县市情况很了解,可提出撤县设市意见。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12-16
回 21楼(牛牛) 的帖子
结果在20楼啊。要说撤县设市,我觉得我们山西城市化建设距发达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即使现在的县级市,城市规模也很小;所以还是踏踏实实求发展,搞好县域经济吧,何必追求“市”的虚名。
长治晋城我觉得两个区就够了。您是晋城人,情况比我了解,我也就是对着地图瞎划呢,不过你说的凤翔区也不很合适,陕西有凤翔县啊!泽州改区据说已经申报上去了,不知具体方案如何。
另外泽州县城不是在南村镇吗?不知县城建设得如何?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12-16
回 22楼(清虚子) 的帖子
泽州是有县无城,原定县城在南村镇只是说了一句空话,县委县政府所有机关都在城区办公,而县南村镇的发展今不如昔。市政府已将泽州县的行政中心改定在了金村镇。所以说泽州和城区只能大体上南北分了。这也是泽州县改区上报申请的大概意思。
山西县改市据说去年已上报国家,可能5--10个,就看明年了。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12-18
Re:回 22楼(清虚子) 的帖子
引用第23楼牛牛于2011-12-16 23:19发表的 回 22楼(清虚子) 的帖子 :
泽州是有县无城,原定县城在南村镇只是说了一句空话,县委县政府所有机关都在城区办公,而县南村镇的发展今不如昔。市政府已将泽州县的行政中心改定在了金村镇。所以说泽州和城区只能大体上南北分了。这也是泽州县改区上报申请的大概意思。
山西县改市据说去年已上报国家,可能5--10个,就看明年了。

     晋城市当初为啥就没叫泽州市啊?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