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
帖子“互动:根据滦河人的理论来选你认为合理的
行政中心”中提到:
滦河人对
城市梯度等级理论的理解和解释是:江河汇聚之处才能产生乡村和城市:小支流可以出乡村和县城;中等支流汇聚之处出地级市;大江河汇聚之处出省会级大城市; 而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只能出现在靠江临海有天然港口的地方。也就是说小
扇形水源区形成小乡小城,大扇形水源区形成大中城市。结论是:
河流的逐级汇聚形成了城市梯度等级的递进。所以,地级市的设立存在有一定的科学性。
[原文
http://bbs.xzqh.info/read.php?tid=87731&fpage=2]
这么说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古代,可能河流是主要的
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大河沿线、河流汇聚之地形成了一些大城市,比如英国选了上海、广州、南京为通商口岸,比如古代运河沿线一些城市的繁华。
可是现在,铁路运输的崛起,让河流的重要性大大削弱。石家庄、郑州的兴起就是典型的例子。现在对全球贸易日益繁盛,一些港口城市因此而发达起来。
因此,应该将滦河人的“流域论”加以扩充,把其他因素也考虑进来。首先,很简单的想到,把“河流”扩充到所有的交通运输方式,河流汇聚、铁路交汇、对外贸易港口等,都是孕育大中城市的地方。
不过,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单单定义为“交通运输”也是不全面的。有些地方交通并不好,可是有煤、石油、国家重大战略等,照样可以发达起来。比如鄂尔多斯、
深圳、一些三线建设时期的城市。
因此,提出一种“资源论”。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这个“资源”首先是科学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其次应该包括河流、铁路、港口、机场等自然因素,政治经济制度等社会因素。在古代,河流是重要的资源;在近现代,铁路、煤、石油是重要的资源;在21世纪,人才是社会法发展的第一资源。
介绍一下“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强的会越来越强,弱的会越来越弱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学术研究中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项目越多、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在社会中,富者通常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一个1000万的富翁再赚1000万比一个一穷二白的人赚1000万要容易的多的多!同时,富人的后代通常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而穷者则会由于经济原因,比富者更乏发展机遇,这也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官二代和富二代继续当官、继续富有的机会比穷二代大得多。
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一种“趋同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
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
现在看来,马太效应比趋同假说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国的人才流向美国、内地的人才流向北京上海就是鲜明的证据。
因此,我们国家现在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将来发展为大城市的概率更大,而现在的贫穷地区想要异军突起是难上加难。除非那里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机遇或者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