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为确定主体思路,本帖及已发、待发的山东省其余16地级市的“名讳出现、历代建制及市域形成”均以地级市为基础,不少地级市市域内都包含历史、名讳出现、形成建制早于或接近于地级市的下属县市区(例如临淄之于淄博,临清之于聊城,即墨之于青岛),本帖一概不予陈述。
春秋时齐国在境内设博邑,旧址在今泰城东南15公里的邱家店镇旧县村。
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改博邑为博阳县,先为齐郡后为济北郡郡治。
西汉初,改博阳县为博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济北王将其领地内的泰山一带献给汉武帝,武帝以其地置泰山郡,郡治博县。自春秋至西汉武帝前的400年中,博城为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 武帝先后8次东封泰山,带动了泰山附近村镇的发展。由于当时由东谷入山,泰山东麓日渐兴盛。武帝元封六年(前110年),武帝下令在泰山以东设立新县,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县,旧址在今泰城东25公里的范镇故县村,泰山郡治迁往奉高县,直至北朝,历时600年。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济北王刘宽自杀,济北国除,其地并入泰山郡。 隋唐时期,泰山登山路线由东路向中路转移,泰山南麓的博城再次兴起。
隋开皇元年(581年),东平郡废。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博县为汶阳县,旋改称博城县。
唐初属东泰州博城县,唐麟德三年(公元666年)正月高宗封禅泰山,改年号为乾封,并改博城县为乾封县。
668年(唐总章元年),复改博城县,705年(唐神龙元年),又改为乾封县。
唐朝中后期及五代时期,泰山进香活动兴盛,以东岳庙(今泰城的岱庙)为中心的地段迅速繁荣,唐末在此地设岱岳镇,五代时并建寨墙,置有岱岳镇使及岱岳镇都虞侯等官以掌镇事,今泰安城区的雏形由此而始。
北宋建隆年间(960~963),宋太祖下诏祭泰山。
太祖开宝五年(972年)乾封县治迁岱岳镇,今泰安城区首次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以岳山、岳庙、岳镇、岳城四位一体为显著特征的泰安城市文明由此兴起。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封泰山,禅社首山,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后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岱顶建昭真祠(今碧霞祠)奉祀;乾封县改名为奉符县,并在县城西南另筑新城,其城址即为今市区南郊的旧镇村,属兖州裴庆府。 大中祥符3年(1010年),真宗诏修泰山庙。
大中祥符4年(1011年),真宗加增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东岳夫人为淑明后,并下诏增修岳庙。
金天会八年(1130年),金策立刘豫为帝,年号阜昌,是年为阜昌元年,国号大齐,始建都大名(今河北省),后迁东平府须城,称东京。
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刘豫政权于奉符县置泰安军,治所奉符,泰安之名由此始,阜昌八年(1137年)刘齐被废后,泰安军为金所辖。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世宗将军治由新城迁回岱岳镇旧城,升泰安军为泰安州,隶山东西路。 明洪武初年,废奉符县,其地直隶于泰安州,隶属济南府,州辖新泰、莱芜2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升泰安直隶州为泰安府,领东平州及泰安、莱芜、新泰、肥城、东阿、平阴6县,东平直隶州改为散州,设泰安附郭县,泰安县名始此,府、县同治于此。
1913年1月8日 北京政府废除府、州制,实行省、道、县制。泰安府裁撤,留泰安县,泰安府原辖泰安、莱芜、新泰、肥城、宁阳县隶属岱南道,东平改州为县,隶属济西道。
1914年6月2日 北京政府内务部再次公布各省道区表:泰安、新泰、肥城3县归济南道;宁阳县归济宁道;东平归东临道。
1925年10月22日 山东军务督办兼省长张宗昌下令将全省4道改为11道,设泰安道尹公署,领辖泰安等7县。
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抵鲁,泰安道尹公署溃散。
5月2日 国民革命军北伐战地政务委员会接管北洋政府在泰安的政权,吴子庸在遥参亭成立国民党泰安县党部。4日,成立泰安县政府。泰安进入国民党主政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5月21日 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在泰安组建山东省政府,泰安为山东省临时省会。
6月1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正式成立。省政府主席办公处设在泰安红门关帝庙。
6月9日,国民党山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迁至泰城。泰安县党部改为党务指导委员会。山东省警备一旅随迁泰安,驻泰城及四郊各村。
6月 据南京国民政府令,境内各县公署先后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929年5月,山东省政府由泰安迁至济南。
1938年5月8日 日伪山东省公署将泰安、新泰、莱芜、肥城、宁阳等县划属鲁西道。伪鲁西道尹公署在泰安岱庙成立。当年,鲁西道尹公署由泰安迁至济宁。
1938年6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任命于清泉为泰安县县长。县政府驻徂徕留送村。10月,于被渐汶河红枪会刺杀,县政府溃散。
同月 日伪泰安县公署成立,1943年伪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1945年日本投降后垮台。
1948年7月17日 鲁中、鲁南、滨海3区合并为鲁中南区,成立中共鲁中南区委员会、鲁中南区行政公署。中共泰山地委、泰山专署划属鲁中南区,称鲁中南一地委、一专署。泰西地委、专署由冀鲁豫区划归鲁中南区,称鲁中南七地委、七专署。
1949年4月 中共泰山地委、专署机关由莱芜迁驻泰安城。
6月 原属泰西区的泰西县撤销,恢复泰安县建制,隶属于泰山区;
7月25日 原中共鲁中南一地委、一专署复称中共泰山地委、泰山专署;七地委、七专署复称中共泰西地委、泰西专署。
1950年5月11日 泰山、泰西两区合并成立泰安专区。
1953年9月,莱芜县驻地由口镇迁至城关镇。
1956年3月24日 泗水县由泰安专区划属济宁专区。
1958年1月17日历城县由泰安专区划属济南市。
5月26日,国务院批准,以泰安县城关镇及周围村庄划出设立泰山市(县级),隶属泰安专区。
9月,章丘,长清两县划归济南市。
10月31日,泰安专区建制撤销,所辖肥城、东平、平阴划属聊城专区;泰山市与泰安县合并成立泰安市(县级),连同泰安专区原辖新泰,莱芜,宁阳3县划属济南市。
12月5日 撤销平阴县建制,并入东平县。
1959年10月中旬 撤销东平县,复置平阴县,原东平县所属人民公社分别划归平阴、梁山、汶上3县。
11月 从新泰县孙村、汶南、城关、宫里等人民公社划出16个村庄建立新汶市(县级),建市后隶属济南市。自1981年划属泰安专区。1983年并入新泰市。
1961年4月18日 恢复泰安专区建制,历城县留属济南市;恢复长清县,连通原属泰安专区的泰安市(县级)和莱芜、新泰、宁阳、肥城、章丘、平阴等县及新汶市(县级)划归泰安专区。
12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东平县建制,隶属泰安专署。
5月,撤销泰安市(县级),恢复泰安县。
1965年6月 新汶市(县级)改为新汶县。
1975年7月7日 成立泰安地区行政公署(简称泰安行署)。
1978年11月,泰安地区章丘,长清两县划归济南市。
1980年5月 泰安、新泰、肥城、宁阳、东平等8个县市陆续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县人民政府。
1982年2月22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泰安县,恢复泰安市(县级)。以原泰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泰安市的行政区域。泰安市由泰安地区行政公署领导。撤销泰山人民公社,分设泰前、财源、岱庙3个办事处。
8月3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设立莱芜市(县级);撤销新汶县,复设新汶市(县级)。汶上、泗水两县由济宁地区,划属泰安地区。
10月 撤销新汶市(县级),与新泰县合并成立新泰市(县级),1984年2月正式办公。
1985年3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泰安地区,泰安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安市设泰山区、郊区;原泰安地区所辖宁阳、肥城、东平3县划归泰安市;莱芜、新泰两市由泰安市代管;汶上、泗水两县划归济宁市;平阴县划归济南市。
1990年8月,莱芜市设立钢城办事处(副县级),管辖莱芜市颜庄镇,城子坡镇,里辛乡,新泰市寨子乡,淄博市沂源县黄庄镇。
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22日 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升为省辖地级市。下设莱城区、钢城区。市政府驻莱城区。
至此,泰安市辖泰山区、郊区、宁阳县、东平县,代管新泰、肥城两市。
1996年1月13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济南市平阴县的旧县乡划归泰安市东平县。
1999年6月14日,泰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属泰山区的粥店街道办事处划归郊区,原属郊区的省庄镇、邱家店镇划归泰山区;
2000年4月19日 经国务院批准,泰安市郊区更名为泰安市岱岳区。
2001年5月18日,中共岱岳区委、区政府迁至泰城西郊(粥店)的新区政中心办公。
[ 此帖被mouclo在2013-01-27 21: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