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部:其族属应为西迁的蒙兀室韦人,在迁至三河流域后,不断吸收其它民族(主要为突厥系的札剌儿部),史集中记载了铁木真同札木合的十三翼之战中双方共投入6万军队,,但当时此6万人非全部蒙古部落均参加,如兀良哈、别速惕等部未参加,故以7万户*5人/户=35万人。
2、克烈部:语言及族属上均为突厥系,信仰聂斯托利教,在1009年中亚马鲁城聂斯托利主教写给报答主教的信中透露过,1007年至1009年间有20万克烈人和他们的汗接受了洗礼(出自草原帝国),由此可知,11世纪克烈就已经有了至少20万人,至1206年两个世纪克烈一直是草原的霸主,故其自身繁衍和通过战争兼并一些小部落及人口,他的人口应能达到30万人,在蒙古吞并克烈的战争中,双方只是在合兰真沙陀一战中损失些人口,蒙古最终是采用偷袭的方式快速的消灭克烈部,所以克烈人的消亡不是很大,故克烈人有30万人。
3、汪古部:突厥沙陀人(西突厥处月部),据《史集》记载有四千帐,这个记算肯定是错的,因为在成吉思汗西征之时汪古部首领孛要合率军从征,另,木华黎主持中原军务,其麾下汪古军士达1万骑,故两部合二为一应有15000名士兵,故当时其人口为7万5千人。
4、塔塔儿部:族属上为通古斯人,在阙特勤碑文上就记录了这个部族,《史集》中记载该部有7万户(计35万人),故塔塔儿人能长期同蒙古部、克烈部人争雄,但在蒙古人争服了塔塔儿部后,下令,将高于车轮的男子都杀掉,所以,该部落我个人认为只乖下20万人(主要为女人和孩童及少部分成年男子)。
5、乃蛮部:南迁的黠戛斯人的一支,文化程度在蒙古草原上最高,部落人口较多,因其长期与克烈人对抗,故我个人认为其军队数应不比克烈人少,故其人口应在5.5万户27万人计算,,外国著名学者恩-德-马丁认为:“乃蛮汗的军队约为5万至5万5千。故在其灭亡后,除去屈出律带到西辽的1万户左右,在蒙古人统治下的乃蛮人大至为20万。
6、篾尔纥部:据朱学渊先生所论述该部含有很重的通古斯成份,故我个人意见该部的族属为通古斯人同东胡系、突厥系的混血儿,为了攻打这个部落铁木真找到王罕和札木合以联军四万来攻打这个部落,可见篾尔纥部的人口一定也不少,估算为3万户15万人,但因篾尔纥人抢走并奸污过成吉转汗的长妻孛儿帖,故这个部落也被蒙古人无情的屠杀,虽有部分余部逃至畏兀尔及西辽境内,仍被蒙古人捉到并杀死,故这个部落估算剩余8万人。
7、斡亦剌部
史集中把斡亦剌部分为4个千户,小子认为少些,因元朝末年斡亦剌部已发展到4个万户,在短短一百五十年人口增长10倍不合乎逻辑,并且,我要说的是第三次蒙古西征时,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的孙子不花帖木儿带领着斡亦剌部军队参加到西征队伍中,并且,在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伊儿汗国合赞汗时斡亦剌部举部1万8千户逃至埃及,故考量到此1万八千户人中未尽为斡亦剌人,可能含有驱口,故我个人认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时,斡亦剌人应有1万户计5万人。
8、巴牙吾、秃马部等林中百姓
以上民族皆突厥系民族,皆兽猎民族,非游牧民,故人口较少,辖地较广,总数5千户,2万5千人。
综上所述,蒙古总人口128万,能够提供25万6千名的精锐蒙古骑兵。
参考书目:
《北部边疆民族史研究》孟广耀著
《多桑蒙古史》多桑著
《史集》拉施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