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49阅读
  • 8回复

[地名由来]许昌市魏都区是如何得名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2-28
一直不明白
00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2-28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汉朝都城在许昌。

曹丕所建立的魏朝,许昌是五都之一。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2-28
魏都区因汉魏古都而得名,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是魏国的国都。
[ 此帖被天目山人在2008-12-28 17:34重新编辑 ]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2-28
引用第2楼天目山人于2008-12-28 17:17发表的  :
魏都区因汉魏古都而得名,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是魏国的国都。


魏国的国都不是洛阳么?
007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2-28
多都制度
--------------------------------------------------------------------------------


   在国都之外另设辅助性都城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一种政治性制度,或称陪都制度。我国历史上有两都制、三都制、四都制、五都制、六都制等。

    两都制:肇始于西周时期,武王在西都鎬京外,又设东都成周,合称两都。此后,东汉、北周时、隋、唐、北宋、元、明、清及中华民国,都实行过两都制,两都之间的关系之密切、地位之重要远远超过其他的陪都,它们。它在中国都城史上一直是陪都制度的主体。

    三都制:肇始于东汉,时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

    四都制:起源于五代。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后唐在首都洛阳和东都兴唐府外,又以太原为北都、永兴军为西都,实行四都制。

    五都制,肇始于战国时代。据《战国策·燕策一》所载,齐国除国都临淄之外,还在四境设有平陆、高唐、即墨、莒四个都,故时有“五都”的说法。其后三国曹魏沿袭其制,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在首都洛阳外,又设长安、谯、许昌、邺四都。其后,唐、后唐也曾采用过五都制。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陪都,合称五都。

    六都制,据《金史》卷七《世宗纪中》记载: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世宗在中都大兴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外,又恢复了海陵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削去的上京会宁府名号,从而使当时的金朝形成了六都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陪都设置最多的一个时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2-28
《水经注·浊漳水》:“ 魏 因 汉 祚,复都 洛阳 ,以 谯 为先人本国, 许昌 为 汉 之所居, 长安 为 西京 之遗迹, 邺 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也。”
长安是西汉故都东汉以来一直是陪都,董卓还曾挟献帝迁都长安6年。
东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在此登基,同年12月,迁都洛阳,许昌汉献帝的旧都成了曹魏陪都。
邺都也有魏都之称,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受封为魏公,在邺“建魏社稷宗庙 ,曹丕虽建都洛阳,但仍称邺都为“北都”,七庙不废。
魏黄初二年(221),因谯县(今亳州市)为曹魏皇室本籍,曹丕诏谯为陪都,。
曹魏,主都洛阳居中,而谯、许昌、长安、邺四都分处洛阳之东、南、西、北四边,也是军事重镇。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2-29
谢谢各位,受教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2-29
魏国的国都这么多啊,知道了,受教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2-29
得名最主要的历史典故——“挟天子以令诸侯”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