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01阅读
  • 3回复

[江苏]“复制”一座苏州工业园--写在苏通科技产业园一周岁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yee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12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把苏州工业园打造成苏州一流的工业园区,而且要把它发展成一种可在中国其他地方复制的模式。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这样表示——
    今年9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访问中国期间,专程到访阔别六年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他欣喜地发现,“园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生机勃勃、景色宜人的城市……建园十六年以来,苏州工业园的影响力显然已远远超出了江苏省的地域”。回国之后,他专门致信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高度肯定了园区的发展成绩,并重申了建园伊始的目标,就是要把园区“发展成一种可在中国其他地方复制的模式”。
   相隔一个月,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与苏州一江之隔的南通市召开。与会双方达成了共识:合作地域进一步向苏中、苏北拓展,促进江苏沿海城市与新加坡企业间的交往。此次会议上,苏新理事会框架下的合作项目“苏通科技产业园”备受关注,其建设进展更是让新加坡、江苏双方领导和企业家充满信心。
   全面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开发建设经验的苏通科技产业园项目,秉承了园区“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项目”的开发理念,项目启动一年以来,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现“九通一平”标准。根据中新双方专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紧跟苏州工业园区颠覆传统“工业园”概念的新城建设步伐,苏通科技产业园也将在接下来的10至15年时间里,建设成为一个高科技、生态型的宜居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可复制性”经验的应用推广,迈出了实质性的可喜步伐。
    一座大桥开启的苏新合作新里程
    2008年6月30日,苏通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项在国内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把一直以来只能隔江相望的苏州与南通两座城市紧密联系了起来。通车仪式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要求两市抢抓大桥机遇,充分发挥大桥北翼土地资源优势,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开发建设经验,跨江联动、合作开发,共同建设一个“国内一流新城区、国际一流创业园”。
    苏通大桥全线通车之后,苏州到南通至少节省了2个小时等待汽渡的时间。这项浩大工程全长32.4公里,其中8200多米的跨江大桥西距江阴大桥90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北连盐通高速、宁通高速以及通启高速,南接苏嘉杭高速和沿江高速,上海、苏南、南通因此形成了沪苏通小“金三角”;而借大桥打开了交通新渠道的南通,其“向外走”,以及进一步接轨苏南、上海的意愿也越发强烈。
    2008年11月28日,距离苏通大桥通车半年不到的时间,江苏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签署了苏通科技产业园《合作开发意向书》;次年5月26日,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十五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之一,苏通科技产业园在苏通大桥北堍举行奠基仪式,正式启动全面建设,而此时,从苏州市区出发到产业园,只需1个小时不到的车程,相当于同城距离;4个月后,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进入集中开工阶段。
    一年后的今天再来关注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进展,一期9.5平方公里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成,以“新城”为发展目标的整体规划科学严谨,建设团队高效务实,道路交通宽敞整洁,给前来参加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的新苏理事会新方副主席李奕贤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盛赞产业园的阶段性建设成果是,“新加坡式的严谨和南通速度的完美结合”。
    两方队伍凝聚的巨大推动合力
    苏通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按照各方认可的最终发展定位,是要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科研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产业园”是方向,实现的却是“未来新城”使命,这种颠覆传统的“建城”理念,已有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在先,苏通科技产业园贯彻施行起来就显得顺利许多。
    事实上,早在苏通科技产业园启动之初,其产业规划、建设理念、开发步骤等,已让不少媒体将其视作苏州工业园区的“翻版”。但此“翻版”绝不含“山寨”成分,更多的含义是“复制成功和优化提升”。
    除与苏州工业园区一样,将规划做在前道,邀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全方位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之外,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主体是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开发公司(CSSTD)。在CSSTD的股权结构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SSD)占比51%、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比39%、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占比10%。因此,CSSD从开发伊始,就派出了一支10多名骨干组成的队伍到南通一起参与产业园建设和招商。而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成员经由新加坡人嫡传培训,都有着丰富的招商管理经验,不但为苏通科技产业园成功引进了十数个高质量的大项目,还手把手带出了南通自己的招商团队,更将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作方法、处事思路带到了南通。
    苏通科技产业园副主任周少华在谈到这一点时,对苏州来的同事表达了高度地赞扬和由衷地感谢。他表示,一年多来,苏州同事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地参与建设,并且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而在与新加坡、苏州派出的管理人员的合作中,南通学到了超前的理念,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开发模式和园区管理的好经验、好机制。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将产业园建设列为头号工程的南通市委、市政府,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同样发挥出了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产业园的事特事特办,确保市级层面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需要上级支持解决的事项第一时间请示争取;另一方面,通过全市公开选拔,南通把特别优秀的干部选配到产业园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中,确保了行政渠道的畅通和建设团队的活力。
    另据介绍,在苏州、南通两个城市层面的合作上,苏通科技产业园的组织架构包括了南通市-苏州市联合协调理事会、南通市-苏州市双边工作委员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其中,联合协调理事会是最高机构,之后是工作委员会,管理机构则负责执行前述两个机构(会议)的决定,并具体管理产业园。
    多重借鉴创出的“可复制”新城模式
    当年的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面积为70平方公里,首次开发8平方公里,并由2平方公里起步;经过16年的开发建设,农郊洼地上建起的苏州工业园区如今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34万,合作区面积也扩大为80平方公里,不但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名列前茅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以其齐备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丰富的城市功能、优美的城市环境,书写了一段“平地起新城”的传奇。
    与此相对应的,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经过1年开发建设,已完成“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的发展定位下,产业园对下一步的建设有着自己的思路:不是简单的“再造”园区,而是学习借鉴新加坡和苏州先进经验,利用和发挥好国际国内良好资源,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招商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科学实践;不是简单的“复制”开发区,而是要建设一座具有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的30万人口宜居新城。
    软件上的复制、应用,不难做到;建设未来新城的口诀“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后项目”也不难记住,但每个区域还是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亮点,无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还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上的优势,都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其他区域经验口诀就可以发挥出来的,还需要有多重的借鉴和创新,一层层对应,一层层运用。
    在与苏州合作的层面上,苏通科技产业园与苏州工业园区实行一体化招商,拓宽了产业园的招商途径;来自苏南、上海的资金、资源,以新加坡为平台面向世界的资金、项目纷至沓来;专业化的精准招商,符合产业园发展规划的新型产业项目,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优质的资金流、项目流与高端人才流形成良性互动……
    除此以外,南通还有着个性化的亮点优势,比如苏通大桥北桥头堡的优势,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洋口港、吕四港通航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的优势等等,这些都是无法从苏州工业园区既有开发经验中“复制”得到、属于南通自身独有的大好条件。但通过借鉴思考、创新使用,苏通科技产业园用十年时间打造“能源低碳化、交通捷运化、服务智慧化、产业现代化的科技示范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新亮点”“苏新园区合作开发新样板”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复制”一座苏州工业园,其实探索的是一种“可复制”的未来城市模式;苏通科技产业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你大爷的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13
项目,项目。。。没有优质项目,啥概念都是扯淡
[b]虚省撤县,设都郡(一级),置市镇(二级)。
都为特区,郡管农事,市镇一律平等自治。[/b]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13
引用第1楼ldwnt于2010-11-13 09:43发表的  :
项目,项目。。。没有优质项目,啥概念都是扯淡

这得看“苏通科技产业园”概念的源头在哪,如果是苏通两家,那优质项目肯定会有的,如果是省里,那就不好指望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15
前景应该会很不错,毕竟交通,政策优势摆在那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