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99阅读
  • 5回复

[地名由来][转]湖北麻城辖区部分地名谈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1-05
一.盐田河里并无盐

麻城有个盐田河乡,其名并非因为有盐田而起的,恰恰相反这里自古缺盐。在交通闭塞的年代,盐比肉贵,人们吃海盐、淮盐、川盐,须得长途贩运,路上常遇抢劫,搞不好会丧命。财主富商互相勾结,发盐财,害百姓。穷人家多无盐吃,常用辣椒水开胃,致使面黄肌瘦,长“大疱颈”。

    某朝某代河边住着一户姓向的人家,两代受盐害。祖父自己贩盐被抢犯打死。父亲为人挑盐被主家诬为偷盐,赔偿一条牛。其妻生下儿子,取名。盐田”,寄希望于得盐。

    盐田长大成人,不辜负父辈的希望,决心往东海取“盐精”,带回生“盐田”,以为一方做好事。

    在他二十岁生日那天,他带着干粮,告别家人,朝东海方向走去。盐田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东海边上,望见海茫茫一片,尽是盐。海水也是盐水,但什么是“盐精”呢?他心里茫然。“取不到盐精决不回去!”

    他每日沿着海边寻来找去,昼夜思来想去,以海里鱼虾度命,一晃十余年。又一个生日那天,他望海大哭,哭得晕了过去,恍恍惚惚地见一渔家女也拿葫芦在他面前取“盐精”。那“盐精”亮晶晶,光灿灿,水灵灵的并不大,看去似乎很沉。盐田向那渔女请教取“盐精”之法,同时说明自己来东海的本意。渔女笑道:“看来大哥是位好心而有诚意有毅力的人,那就把我这葫芦换给你吧。”

    盐田千恩万谢。渔女临别还告诉他:“归去,在你家河边开八八六十四寸见方的小盐田,将这葫芦一摇,倒进一点盐精,于子夜灌上八桶河水,次日卯时便可取盐。取上盐由你亲自送给缺盐无钱买的人家.日日如此,盐必不缺。注意盐田不能凿大,更不能卖盐发盐财。”说罢对盐田吹口气,盐田飘悠悠转眼回到了家乡。

    他照此办理,果如其言。后来不知怎的被一个经商的朋友发现了秘密。一夜将他灌醉,偷去葫芦,连夜扩大盐田。水一灌进,葫芦一倾,顿时风雨大作,河水暴涨。那位朋友被冲入长江,葫芦也不见了。盐田悔恨不该喝酒,从此遁入空门。“盐田河”的地名传了下来。


---------------------------------------------------------
二.死马坎教欺心人

麻城白果镇北头河岸有条石头坎,名叫“死马坎”。死马坎并非对马的贬义词,而是对马的怀念,对欺心人的教训。由来是——

    从前街头有夫妇俩,男的勤劳能干,女的会纺织,会持家,鬼主意多。

    俩口子积攒了一笔钱,女的要男的买匹马回来开磨坊。男的往河南买回一匹黑母马。不久,那马生了一匹小白驹。夫妇俩喜不自胜。小白驹长到两岁就得力,套起磨来比它娘跑得快。夫妻二人十分偏爱它。

    俩口子希望黑母马再生一马驹,可把买马的钱赚回来。但是没有公马相交怎么行?女的嘴巴一挑:“呶,让它母子俩……”    

    “那不行,据说马有德性,不乱伦。”男的不同意。女的坚持:“这还不好办,待黑马发情时,用黄泥糊它一身,叫子马认不出,不就成了吗?”

    男的拗不过,只好照办。谁知事毕,把母马牵到河里一洗,小马认出母马是它娘,拼命地奔跑,跑到石坎前一头撞死。母马接着不饮不食,饿死了。

    邻里知道事情原委,明给那石坎起名“死马坎”,暗骂“那人不如畜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1-05
三.“柏子秋阴”九龙山

麻城市阎家河镇东南5公里处有九龙山,九龙山有座名塔叫“柏子塔”。“柏子秋阴”为麻城“八景”之一。柏子塔、九龙山与黄冈回龙山(今属团风县)同时问世。三名有何联系?

    相传唐朝贞观年间麻城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此地李家凹有位勘舆先生奔波一生,并无名望,家里穷困。可他经常对儿子说:“我穷,日后你不会穷。”儿子回答:“爹又没给我留下一缸金子,一亩地土,哪能不穷?”

    “你与当今天子同姓、同年、同月、同日生,他有的你应该有。”

    不久先生得急病,临终前对儿子说:“我死后,不要衣裘棺木。可用九条稻草缠在我身上,悄悄地丢到屋后井里。不发丧,不告诉任何人。另剪纸人、纸马、弓箭挂在竹子上。事毕,紧闭门窗四十九日,谁叫门都不要理。待至四十九个满日的卯时,再开门向北射三箭。这样你就会坐龙廷。”

    儿子为尽孝道按父亲的话去做。由于他是单家独户,亲戚仅有舅父一人在外做生意,所以无人知道他家发生的事。静静地待到四十八天的清晨,他舅舅回家来看望他父子俩,但见门窗紧闭,屋上冒烟,估量有人,就叫骂起来。“天上雷公,地上舅公”,他不敢不开门。他想按父亲的嘱咐只差一天,于是先开后门,向西北“噢噢”一箭,再开前门迎接舅舅。这时舅舅听到屋后响声震天,霞光万道,惊吓异常。门一开,他不问什么,就径直往屋后跑,定神一看惊呆了。满园竹子全部炸裂,弓箭咂咂作响,人马无数,皆已披甲仗剑,列阵待发。尤其奇怪的是,竹园上面突起九座山,形状如龙,势若奔腾。他僵直片刻,撒腿就跑,把消息传到四面八方。

    再说,那日清晨,太宗李世民上朝,刚坐龙廷,蓦地从东南方飞去三箭,打他皇冠与两耳边擦过,差点送了命。何人谋反?立即传旨东南各州县查询。几天后,黄州飞报奇闻。李世民当即御驾亲临麻城。果然见到那里突起九座龙山。李世民笑道:“可惜只有九龙,倘有十龙,我当让天下。”话音未尽,轰隆一声,竟从南方飞来一条龙。李世民祭起九节鞭喝道:“孽畜,你来迟了。”一鞭甩去,飞龙掉头落到黄冈县境内变成一山,就是“回龙山”。

    随同李世民的虚应禅师说:“九龙盘顶,龙脉太重,不造一塔镇住,不久还会活起来。”李世民准奏建塔。可建了倒,倒了建,直到唐禧宗四年(783年)才成。此塔七层,为六角重檐楼阁式,其基台石质,塔身仿木结构,以唐砖砌成,高33米。布局精巧,工艺精湛。塔顶一棵柏树盘桓而生,生机勃勃。每值立秋这一天,塔之四面无阴影。因名“柏子秋阴”。邑人郭兆春诗云:

                               孤塔势峻嶒,丹霄插九层。    
                               虬枝蟠老柏,鹤梦落青藤。    
                               秋至日无影,石尖云起棱。    
                               斜阳一寻眺,何处问高僧。
---------------------------------
四.夫子河边借“东西”

麻城市南有条河叫“夫子河”,今夫子河镇是麻城比较富裕的乡镇。“夫子河”之名相传是因孔夫子在这里借过东西,说过“楚国多才人”的话而有的。

    前面说过,孔夫子被两个童子难倒后回车北上,在西陵县境(今麻城市)的南河边车子坏了。那里既无木材,又无斧子,怎么修呢?正在为难时,见一中年妇人挎着竹篮到河边洗衣裳。他吸取以前的教训,不再差唤颜回、子路等,而亲自去请那妇人帮忙。

    “大嫂请了,”孔夫子施礼道。“先生何事?”妇人裣衽还礼问。“我欲借个东西。”

    “好,请等着。”妇人也不问借什么,便放下竹篮,一径跑回家,拿来一块木材,一把斧子,交与孔夫子。

    孔夫子惊讶地问:“大嫂怎么晓得我要这两样东西呢?”

    “先生不是要借东西吗?东方甲乙木,西方庚申金。不就是说要木材和斧子么?”

孔夫子连声说“是”。

    修好车子,他对学生说:“回呀,路呀,尔等记着,楚国多才人,楚国必强大。几岁孩童,长发女子都能如此,我等自愧不如!”

    事后,人们知道借东西的是学富五车的孔子,就叫那河名“夫子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1-05
五.甲长扬名二里河

麻城张家畈有条小河叫“二里河”,以河长二里而得名。民国以前这个地名鲜为人知。自从那里出了个爱管闲事的甲长,就名扬鄂东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里河西南7.5公里外有个名“八叠岗”的地方,岗上有棵高大的麻栎树,树围一丈多,枝叶撑盖一亩多地面。此处是往罗田、黄冈、麻城的要道。行人往来总在树荫下歇脚。

    民国三十几年,某日,二里河的甲长路过这里,见几个烧炭的挥斧拉锯正要干掉那棵麻栎树。甲长老远大喊:“住手!”烧炭的怔了怔,见来人是个矮个子,貌不惊人,穿着平常,反吼道:“‘我家’(麻城方言)为什么要住手?”

    “这树不能砍!”  
    “这树是你的?”  
    “不是。它是大家的遮荫树。”
    “你是什么人?凭什么说这样的话?”  
    “我是二里河的甲长。”
    “哈,二里河——八叠岗隔路不朝天,管得宽!”  
    “管是管得宽,不管我心不安。”
    “这就巧了,这树是我家的。”一位老者说,“‘我家,等着烧炭卖钱买油盐,不能不砍。”
    甲长说:“那,我拿钱买下这棵树可以吗?”说着掏出四块银圆递与老者。老者自然高兴。
  
    回头老者叫人写块牌子钉在树上:    

        二里河的甲长管得宽,
        买树遮荫他花钱。  
        这位甲长真甲长,    
        二里河的美名由他传。

    “二里河的甲长——管得宽”演为歇后语,在鄂东无人不讲,二里河其名也无人不晓。
--------------------------------------------
六.白果白臬与白鸭

麻城市东南25公里处有白果、白杲、白鸭三个地名。白果即现在的白果镇,白臬、白鸭是同一山的转名。三地名由来同出一脉。

    相传从前自东北白山来了姓白的三兄弟,到此谋生。长名白果,次名白臬,三名白棠。白果被一姓梅的饭店老板招赘为坐堂女婿,成了商家,在当地发展起来,逐渐拥有一个集镇,定名白果镇。老三做了道士,不知所终。老二身板好,在龟山以西挖药垦荒也发展起来,买下一座山,定名白臬山。白臬山风光秀丽,山顶有一石壁,泉自罅出,下遇石截,飞溅如玉,形成玉瀑,因有“白臬飞泉”的绝景,是为麻城“八景”之一。

    再说白臬置了座庄园,园中种瓜果,养百花和白禽鸟。瓜中最奇特的是瓠子。它只开一朵花,结一个瓜。这瓜自五月到十月还是嫩生生的,每日子、午、卯、酉时散香气,闪金光。白臬吩咐家人勿动此瓜。

    禽鸟中有对白鸭像白鹤,能飞上天空,呱呱的叫声比姑娘唱歌还好听。它俩形影不离,不吃家食,不饮园中水,白天飞出寻食松子,饮泉水,游深潭,洗羽毛,至夜归园。白臬吩咐家人不要干扰它。

    一天,有珠宝商到他家借宿,在他的园中转来转去,瞅住瓠子,要出十两黄金买它。白臬知道它的贵气,坚决不卖。商人摇摇头走了。走时唱道:“瓜好主人呆,有宝不会开。滚到山间,山间有金街。”

    白臬听得清楚,明了其意。随后摘下瓠子揣在怀里,到山间寻金街。转了三天毫无线索。那日中午他饿得头发晕,不防绊在葛藤上摔倒,瓠子掉地,一直往下滚,滚到深潭里。白臬赶到潭边,见那对白鸭共同推着瓠子溜溜转,转出一道道鳞波,闪出一道道金光,俄尔出现一条金街,琳琅满目,有如龙宫。白臬不住地呼唤“白鸭,白鸭”,忘记了那是深潭,身子往前倾,一下栽到潭里。家人救之不及,他只有永远与白鸭相伴了。所以后来人们改白臬山名“白鸭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1-05
七.龟峰旭日报天明

峰是麻城的奇山,“龟峰旭日”是麻城的奇景,龟山的名由也是麻城的奇故事。

    龟峰山位于麻城市东30公里处,海拔1259米。其峰巨石如龟,昂首翘尾,形态逼真。《麻城县志》载称:“秋高云净日,登龟山西眺,江汉如匹练,于其夜半观日出尤奇。”故“龟峰旭日”为麻城八景之首。

    清代郭兆春有长诗赞曰:

                             山高月黑不可辨,俯仰一气青濛濛。
                             天鸡一声海月荡,红云莽莽扶桑东。  
                             长鲸夜吼三千丈,龙睛浴血摩苍穹。
                             玉皇大启黄金阙,千灵百怪相追从。    
                             天昊海若夜酣战,火珠飞出蛟龙宫。
                             又如石玉斗奢侈,珊瑚万斛何熊熊。
                             秦皇振鞭万山赭,一一开遍红芙蓉。

    如诗所写,龟峰山及龟峰旭日很美,可以大禹九大力士之首命名的神龟却变得很丑。这是为什么?

    大禹命龟做龟峰山之主。龟初时很得意,后见鳖所站的位置比他高,管辖的范围比他大,很不服气。他埋怨大禹:“鳖排位在我后,长相比我丑,本事更不如我,凭什么分派守大别山主峰,让我到这个小地方来?鳖雄视河、淮、江、汉、鄱阳、洞庭,睥睨鄂、豫、皖、赣、湘省,我拘于一条举水,一个西陵县,一个云梦泽还不受我管。我能忠于职守吗?太委屈我了!”  

    自此,他一反常态,不务正业,飘游浪荡,吃喝玩乐,嫖风苟且,成天显本事,找其他龟蛇比武。同时招降纳叛,结党营私,教唆同类干坏事。凡来境内的仙女都遭受他的强暴。他甚至恶作剧,强令他的龟妃、龟后与蛇交,不与交者不是咬死,便是赶走。相传今长江大桥两端的龟山、蛇山就是被他当年赶出境的。

    更有甚者:他欺压云梦泽之主——蝾,把云梦泽的水吸到口里,朝天喷射,企图喷到天池,淹死在天池洗澡的仙女,结果落人河南、安徽,造成河、淮泛滥。而云梦泽竟被他吸干,又造成湖北大旱。他十分得意,昂首大笑:“看大禹把我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阵霹雷袭来,把他的下腭击掉。其头再也缩不进去。至今还能看到他被雷击的模样和所受的伤痕、流的血(有人说是朱砂)。
--------------------------------------------
八.“龙池夜月”龙池地

麻城城东南三里有个叫“龙池”的地方,景物优异。那里原有个天然池子,每值子夜灵泉上涌,清如碧玉,爽气宜人。心性好的人可见黑龙吐珠,光辉数里,因名“黑龙池”。“龙池夜月”是麻城“八景”之一。

    说起名由,有这么一个传说:起先那里没有池子。有一个袁、胡、易、周四姓的湾子,只有一家富户,其余都是穷苦人家。穷就穷在有田无水,耕种无收,多数人外出逃荒。不知什么时候在于河边出现一个池子。池水上漫,漫到四姓穷人的田里。人们欢天喜地地栽种稻谷,谷穗大,米粒长而饱满。舂的米像珍珠,煮的饭喷喷香。老人吃了返老还童,小孩吃了聪明伶俐,病人吃了身健体壮。更为奇者,无钱买灯油的人家可就池中的珠光照明,光明如月。那水、那光偏偏不与富人家,富人怎不气恼。气恼之余,他请道士作法镇池。第一个作法的道士突然双目失明,第二个作法的道士突然着魔。如此,远远近近的道士不敢动池子。富人并不甘心,又请打手到家,趁五月十三武圣会期,龙避武圣之机,用桃桩钉龙池眼,使黑龙不敢回池。这样黑龙池干了几年,四姓又饿了几年肚子,摸了几年黑。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年那家富人在四月十四火神会之日失火,烧毁房屋,当家的倒在火海里化骨扬灰。其长子、次子相继病死。之后,桃桩被拔,黑龙返回,龙池水满,龙珠复与明月相辉映。“龙池夜月”及龙池地名复闻名于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1-05
九.麻城关山万松亭

今麻城市西北十余里有座小山叫关山,关山再西北是春风岭,春风岭与关山以梅林、松林为界,界上建有“万松亭”。《麻城县志》和《舆地胜纪》等书皆见记载,可知之者并不多。

    如《舆地胜纪》云:“县有春风岭,多梅花。苏轼自新息渡淮,道经此岭。”

    《蛩溪诗话》云:“麻城县有万松亭,连日清明中,其亭馆可爱。适当关山路。”

    《清江诗话》说:“万松,治平(北宋英宗赵曙年号)中张毅所植。”

    《复斋漫录》说:“万松亭在关山。元丰年,东坡谪居黄州,过而赋诗。崇文以还,坡文方禁,故诗碑不复见,而过往题咏者,不可胜纪。鄱阳倪左司涛伤之,以诗云:‘旧韵无仪字,苍髯恨有声。”,

    这些诗话并未与上述山、岭、亭名一起传之于世。惟有东坡的《万松亭》及春风岭《梅花》诗与山岭终古。

    苏轼《(万松亭)并引》曰:

    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蔽行者,且以名其亭。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及三、四,伤来者不剐其意也。故作是诗:

                             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
                             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    
                             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解怜冰雪姿。
                             为问几株能合抱,殷勤记起角弓诗。

    又《梅花》诗曰: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春雪度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目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苏诗长存,关山、万松亭、春风岭能不感谢苏东坡么?
----------------------------------------
十.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争论有三,一说安徽贵池,二说山西汾阳,三说黄州麻城歧亭、宋埠之间。这三地都有杏林,都产杏花酒。杜牧曾任过黄州、贵池刺史,具体所指很难断定。但麻城歧亭、宋埠间的杏花村自北宋至今一直见于志乘。“杏花古刹”、“杏墅春融”分别是麻城、黄安“八景”之一。黄安的杏花村与麻城的杏花村相距数里。黄安杏花村旁有口古井,水清可鉴,井水质醇清幽。据传酿杏花酒者于子时汲得第一担水,则酒味绝胜醴泉。麻城杏花村的酒家亦常到此抢水。为此曾诉之于官。每值暮春时节,两处杏花齐放,酒旗飘扬,香盈一气,往来旅客相继赶去沽酒买醉。所以杜牧兴许来此借问过酒家。

    麻城杏花村之名或许在唐代就有,然而纵有也不会很著名,不然博学多闻的杜牧不会不知,竟要借问牧童。而至宋代,自名士陈糙(字季常,号龙邱居士,别号方山子)隐居于此,苏轼谪黄先路过这里拜访陈居士。后又几次往游,吟咏赠答不少。苏翁撰写的《方山子传》见于《古文观止》。陈储好饮,尚清谈,但怕老婆的故事广为流传。

    有一次,陈、苏二人正在饮酒高谈,兴浓时,陈糙拄杖挥舞,忽听其美妻柳氏喊他,他吓得全身打颤。苏翁赋诗嘲笑他:“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东坡集》记云:陈糙妻妾皆美,柳氏常服丹砂,容颜如玉,但有“妒名,固彰著于外。”为此有《临江仙》词云: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中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蜀路,却是洛阳花。雨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邱新洞府,铅鼎养丹砂(陈家巨富,用度若王公)。

    谢无逸亦有《江城词》专写麻城杏花村:

    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空空……

    民间还有歌谣曰:

                                 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
                                 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  

    由此推知,杏花村来自杏林、杏花酒,而为此扬名天下的是苏轼和陈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1-05
十一.麻姑仙洞仰麻姑

麻姑听到父亲的吼声,知道事情败露,来不及告诉乳母就从后门逃跑。麻秋当即派人追赶,追到十字坡将她抓住,绑了四肢,投入地牢,准备处斩,以儆大众。谁讨保谁被杖击三十。

    行刑之日,麻秋为了显示自己执法如山,大义灭亲,特意通告四乡。四乡百姓及修城民工景仰麻姑,痛恨麻秋,都窃窃私语,暗暗落泪。届时纷纷前往,远远观睹。午时三刻将到麻姑披头散发,推至刑场。俟斩牌甩出,刽子手鬼头刀抡起之时,陡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监斩官的冠帽,刽子手的鬼头刀吹得无影无踪。同时一道白光将麻姑卷走。

    待麻姑醒过来,已被安置在一个石洞里。一位鹤发童颜的道姑为她梳洗喂汤。一碗清汤入肚,麻姑顿觉神清气爽,凡尘洗却大半。她明了这道姑非比寻常,便拜之为师,住洞修行,不久成仙。

    这洞就是麻姑仙洞。洞在今麻城市东北7.5公里的五脑山南山腰上。它呈梯状,深8米,高3米,宽6米。洞里有一石井,深1.5米,泉水甘甜清冽,长年不涸亦不溢。明代人刻“麻姑仙洞”四字于石檐上,并刻“麻姑仙井”四字于石壁间。其上名麻姑崖。那里岩石怪异,林木蓊翳,风景优美。前来朝拜麻姑的游人络绎不绝。

    鄂东以麻姑命名的地方有好几处,麻东仙女台、英山的麻姑仙迹、罗田的麻姑崖等即是。看来麻姑所行善事不少。
--------------------------------------------------
十二.麻城其名自麻秋

麻城在秦汉时名“西陵县”,三国改名“西阳县”。原来无城,东晋后赵石虎遣其将麻秋来此督修县城。相传麻秋生性凶狠,动辄鞭笞民工,民工怨气冲天,城墙日修夜倒。他更加恼怒,严令差役拿鞭执杖,每隔三丈置一岗哨监察民工,吃饭、“解手”都限定时间。规定鸡叫头遍收工,鸡叫三遍开工。民工苦不堪言,累死、打死、病死不少,煞气、黑气笼罩整个工地。如此恶魔偏偏养有一个美丽心善的女儿取名麻姑。

    麻姑每日从绣楼上望见父亲与督工的凶残气焰,看到民工的疲惫惨状,听着一阵阵的呻吟声、哭泣声,十分不忍。规劝其父,受到呵斥。她坐卧不安,终于想出一法。即是背着父亲提前作鸡啼,好让民工早些收工歇息。初行半月,麻秋不觉。民工困顿得解,砌的城墙不再坍塌。久之麻秋感到奇怪。那夜他思想这是何故,翻来复去睡不着,便披衣临窗踱步。才交初鼓,离他不过十丈远的楼上有雄鸡啼叫,再看民工——闻声回到工棚。

    他大为生疑。第二夜依旧熄灯先自伫立窗口,侧耳静听,听到鸡啼声来自他女儿的绣楼。女儿的绣楼哪有雄鸡?第三夜,他在快交初鼓前到女儿绣楼的窗下隐身察看。俟初鼓响过,绣楼窗户推开,见女儿伸头引项学鸡啼叫。“好畜牲,”他骂道:“原来是你作鬼捣乱,破坏为父的督令……”

    人们可以想见,他女儿麻姑可遭殃了。但是麻姑的义举却感动了天地百姓。尽管麻秋如此可恶,可麻城之名还是赋予“麻”字。与其说是麻秋之故,不如说是麻姑之缘。不是吗?民间知道麻秋的很少,熟知麻姑的倒很多。麻城之城早已不存,而麻姑仙洞至今香火旺盛。人民的爱憎见于地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