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563阅读
  • 59回复

[地名由来]地名来历:河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3-08-28
=原阳

今原阳县为阳武、原武二县合并而成,1950年3月由平原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
原阳古称博浪沙,因张良刺秦于此而闻名于世。秦时置阳武县,西汉初置原武县。汉置卷县于阳武县西,属河南都,以当时卷与阳武均在黄河南岸.后屡有兴废,至北齐天保中又废,隋开是十六年(596)移置原武于此,稍后改曰原陵县,转属荣阳郡.唐初复日原武。属管城,后属郑州.宋熙宁中省为镇,入阳武县.元枯元年(1086)复为县,直至1950年不变。明属开封府,清乾隆中改属怀庆府.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3-08-28
=长垣

因战国时之首垣邑而得名。
长垣,西周时属卫国。春秋时为卫国的蒲邑、匡邑。战国时魏国并匡、蒲,置首垣邑。秦置长垣县,隶三川郡.隋开皇间改日匡城县,以县南古匡城得名。后或日长垣,或日匡城,或日鹤丘,多次反复,县治亦因河患而时有迁徙。自赵宋易鹤丘复长垣后,名遂不变。长期隶开封府,金泰和间以隔河不便,改隶大名路(府)开州,直至清末。民国后为直隶省(或河北省)属县。解放后,1952年撤平原省,,此县划归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划归安阳专区,1985年划归濮阳市.1986年为新乡市辖县.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3-08-28
=辉县

得名原因待考。
传为西周共国地,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于此置共县,属河内郡,隋改称共城县,唐武德初置共州,旋废。金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河平,明昌三年改为苏门、贞佑三年九月升为辉州,元省苏门入州。明初改州为县,遂不变。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3-08-28
=卫辉

卫辉府原为卫州、辉州之合称,现卫辉市仅为卫州地。
此于秦汉时为东郡、三川郡、河内郡地,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始置汲县。自曹魏以后千余年间屡置郡置州,多离不开“汲”、“卫”二字,不曰汲郡,即日卫州.元中统元年(1260)升卫州置卫辉路,明洪武元年(1386)改为卫辉府.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3-08-28
今日到此为止。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3-08-30
一个县一个县地发,发到猴年马月!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3-09-07
=漯河

最早因明朝螺湾河镇而得名。
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改"螺"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湾店",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1948年曾置县级市,后归许昌专区,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3-09-07
=临颍

临颍,汉置县,以在颍水之上得名。自建县后直至今日,二千余年来名称不变。
初属颖川郡,自唐代隶属许州后。除中间短期稍有变动,直至清末未变。民国初属开封道,以后道撤,归省直辖。建国后,一直属许昌专区,1986年划归漯河市辖。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3-09-07
=郾城县

最早得名为汉的郾县。
春秋楚国召陵地。汉置郾县(汉晋郾县,在今河南郾城县南、漯河市近西的汝水南岸地带。),属颖川郡;又置召陵县,属汝南郡。隋开皇初改国县为柳城县,召陵亦省人。自唐至元明均属许州,惟宋代改许州日颖昌府。清初属开封府。后属许州府或许州。民国初属开封道,以后道机直属省辖。建国后除1960年一度撤销划归原河市外,一直属许昌专区,1986年为漯河市辖县。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3-09-07
=舞阳县

因在舞水之阳而得名。
夏禹时定名为舞阳,以邑在舞水之阳,故名。秦置舞阳县,汉为舞阳候封地,同时又置定陵、红阳二县,前二县属颖川郡,红阳属南阳郡,后汉省。南北朝宋废舞阳县。北魏皇兴初改定陵置北舞阳县。隋开皇初,“改日北舞县,唐贞观初废为镇,唐开元间复舞阳县,后不再交。唐宋两代俱属许州,元明两代转隶裕州,裕州至清代降为散州,雍正后属南阳府。民国初属汝阳道,以后归省直辖。建国后,一直属许昌专区。1986年划归漯河市辖。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