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47阅读
  • 43回复

[安徽]芜湖地区更名宣城地区实施过程的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01
原宣城地委书记张建回顾
时间:2010-11-21 21:16  来源:《云岭春秋》
网址:http://www.ahage.net/xuancheng/18396.html

宣城自古以来,地理位置都很重要,广德、郎溪、宣城、宁国等县,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宣城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都有著名文化名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宣城地区也是安徽东南的重要门户,这里连苏浙、通东南沿海,是安徽向东南的一个大通道。

(一)解放后宣城行政区划有三次变动

第一次变动是刚刚解放的时候,即1949年5月设立了宣城专区,成立了中共宣城地委、宣城专员公署,驻宣城。对上隶属中共皖南区党委、皖南行政公署;对下辖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宁国等5县和宣城市(1949年7月析宣城县城关镇置)。

第二次变动是1951年秋冬,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撤销宣城专区和巢湖专区,成立芜湖专区,同时成立中共芜湖地委、芜湖专员公署,驻芜湖市。管辖大江南北的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南陵、繁昌、和县、含山、巢县、无为、庐江等11个县。1956年更将徽州专区并入,使芜湖地区一度扩大到管辖23个县市。但因范围太大领导管理不便,不久又恢复了徽州专区。芜湖地区从1951年秋冬到1981年历时30年。

第三次变动是1979年秋冬,中共安徽省委酝酿决定将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并搬迁到宣城。

(二)为什么将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

第一,是宣城历史地位的重要。早在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宣城就设立了郡治,此后唐宋以至明清,历代都是州、府。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理应有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

第二,是加强宣城和发展宣城。宣城地域靠东南沿海,紧邻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又近上海,交通和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将芜湖地区更名为宣城地区并搬迁到宣城,更有利于发展宣城经济,把宣城发展为一座中等以上的中心城市。

第三,是从全省的大局考虑。皖东南乃至整个皖南几百公里范围的大片空间,一直没有一座像样的城市,那时候的屯溪市也很小,很不起眼。从全省经济城市发展布局考虑,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必须建设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中心城市。

省委在开始考虑这一重大决策时,是省委书记万里同志最先提出来的,万里同志是起了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随之为了发展宣城,万里、张劲夫、周子健几位省委书记先后到宣城、郎溪、广德、宁国等县调研。

(三)芜湖地区更名宣城地区实施过程

1979年秋省委开始酝酿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并搬迁宣城的事情。到冬季省委做出了决定,随即召开了省革命委员会(这是文革时期的名称)再次做出决定,正式对外宣布。当时我是芜湖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参加了这次省革委会。

省委、省革委会决定后,芜湖地委、行署是服从决定。随即在地委党校礼堂召开了机关干部动员大会,地委书记夏德义同志主持会议,我传达省革委会决定,副书记高洪作动员讲话。会后,机关干部议论纷纷,也有人流露出不愿搬迁的想法。

同志们的抵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绝大多数同志都在芜湖生活工作了几十年,家属老小都在芜湖,根深蒂固。单身到宣城去上班,要住集体宿舍,要在食堂买饭吃,生活费用是要多花钱的,而且生活和来往交通都很不方便,确实存在很多困难。夏德义同志和我以及地委行署诸同志都感到搬迁难。夏德义同志向省委反映了这些情况,表达了这些困难。

1980年初春,夏德义同志要求到中央党校学习,省委任命我为宣城地委书记,搬家的事就落到我身上了。2、3月间,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分管财政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杨蔚平同志,率领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了芜湖铁山宾馆,即在铁山宾馆召开会议,与芜湖地委、行署的同志一起商讨解决改名搬迁中的问题:一是搬迁经费问题,二是搬迁的时间问题,三是宣城地区驻地选址问题,四是芜湖地区在芜湖市的房地产的归属问题。

(1)搬迁经费省财政给200万元

铁山宾馆会议讨论一开始,杨蔚平同志就先发制人的说:省财政有困难,只能给150万……我说150万是难搬迁的,是搬不动的,要建办公大楼,建干部宿舍,首先是“三通”——路通、电通、水通,是安根扎寨建设,是百年大计的建设,这么点钱怎么能行?!地区不是一级财政,地委本身没有钱。我与杨蔚平同志据理力争,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吵了起来。会间与会的省财贸部长胡坦同志向我透了底:省委内定200万元。我更感觉杨太扣,不体谅下情。争到最后,杨松口给200万元。我已知底线,也就没有再争了。

就是用这200万元,建起了地委、行署两幢办公大楼,建了一部分干部宿舍,支付了部分土地征用费,买了县委招待所、供销社两个大院和院内部分房子,补贴了县已建的土路和简易水电的部分费用。期间又支付了重新修建的原土路和扩建了水电的部分费用。

上述建筑和基础设施是得到了宣城县委和政府的有力支持与帮助;原芜湖地区建安公司是减利无利,保质保量按时建成了办公大楼和干部宿舍等,这对搬迁是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得力的支持。同时宣城县政府也利用了给他的土地、房子等补偿费,盖了县政府大楼。

(2)宣城地区新的驻地选址鳌峰

在“铁山会议”讨论实施方案时,关于宣城地委、行署机关选址有三种意见。第一是宣城县城以西六、七公里的八里岗。此处离城远,“三通”花钱多,职工生活和小孩子上学都很不方便。第二是县城以北的一里桥(就是现在市医院所在的小山岗)。此处当时离县城也较远,且附近有几个工厂,尤其是化肥厂,向东是小圩地势低。第三是我的主张放在鳌峰。此处既不在城里又紧靠县城南边,地势又较高,东西又较宽广。我的出发点有三个:一是省钱省时,当时鳌峰东、西两个山头宣城县已初步平整了,土路是通的,有简易的水电,在这个基础上搞建设,可以省去很大一笔投入,时间也快。二是方便干部职工生活。当时的鳌峰紧贴县城,干部职工早上到菜市场,小孩上学都较近,干部出差到火车站也不很远。三是建设周期短,除水电暂不重新建设外,鳌峰东山头县委已平整过了,是招待所大院,院内已有两座小楼和几幢平房;鳌峰西山头也已平整过了,是供销社仓库院子,也有几幢平房仓库。这些都可以临时使用,有利于及时搬迁。讨论时,由于有三种意见三个地方,杨蔚平同志对选址十分慎重,他要到宣城实地察看后再定。我即陪杨到宣城实地看了,他同意选址鳌峰,最后定在鳌峰。

(3)搬迁始定1981年夏,后改为1982年春

由于地直单位多,摊子大,搬迁经费又少,搬迁必须是分时分步骤的。省地“铁山会议”商定:从1980年春季开始,用一年时间作准备,到1981年夏开始搬迁。即:地委、行署、政法,以及部、委、办、局是搬迁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单位是逐年搬迁的。有的单位,如储运、仓库以及在芜直接经营的企业是不搬迁的。到1981年夏季,搬迁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因当时水大,夏汛较紧张,为争取当年农业丰收,我请示了省委书记张劲夫,搬迁推迟一年改为1982年春季,张劲夫同志同意了,正式搬迁是1982年春节。

(4)芜湖地区在芜湖市的房地产归宣城地区所有

芜湖地区在芜湖市住了三十年,地委、行署及其直属单位拥有大量房地产。我记忆共有48万平方米房子。其中,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18万平方米;企业、仓储仓库以及直接经营的企事业单位约有30万平方米房子。30年前搬迁的当时,仍是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年代,房地产是国有和公有,是受政府支配和划拨的。当时芜湖市机关住房普遍偏紧,地区机关搬迁后又有空闲的房子,这就有较大的变数。在改名搬迁一开始,我就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很大的一笔财产,不动产可以变为动产。在“铁山会议”讨论时,我就抢先发言:“芜湖地区在芜湖市的房地产随着改名搬迁要转归宣城地区所有。众多的单位是要搬迁宣城,搬迁到宣城就需要在宣城建房,就需要一笔又一笔的经费,这些经费的来源,宣城地区本身没有钱,那就要靠省财政拿。杨蔚平同志已说过了,省财政有困难。搬迁的开头省财政支持是必要的,而以后的逐步搬迁和建房所需要经费是不能单纯依靠省财政,以变动原地区在芜湖市的房地产,到宣城建房和建设宣城,这是多渠道自力更生的好办法,既解决问题,又不要省财政拿钱”。我这番话很符合杨蔚平同志的心意。杨同意我的要求,在会上正式宣布:芜湖地区原在芜湖市的所有房地产归宣城地区所有。我怕夜长梦多,口说无凭。随即又说:为了促进搬迁要求省政府发纪要。杨蔚平同志同意发纪要。会后几天我到省委开会,亲自到省政府办公厅找原与会的一位秘书处长管某,要“房产归属宣城的纪要”,省政府随即发了纪要。事情未出预料,时隔两年,新任省委书记黄璜来芜湖市,芜湖市委向黄反映机关住房紧张的情况,要求他出面,将张家山原地区农业、工业、科委三幢办公楼划拨给芜湖市。黄璜书记表示同意,随即就与宣城地区负责同志谈了。宣城地区当然不给,并把省政府纪要给黄璜看了,黄没有再说了。黄璜同志与芜湖市委原也不了解有此纪要。从此芜湖市再也没有要地区在芜的房子了,芜湖地区原政法办公大楼卖给了芜湖市财税局,用此款在宣城新建了政法系统干部宿舍。这就达到了以房建房,以芜湖的卖房款在宣城建房的目的。


(四)切实解决好干部到宣城生活的困难

地直单位的同志对搬迁宣城的抵触情绪,除对宣城的长远发展大局理解不透外,确实存在有诸多的困难和切身利益。解决这个带有普遍性的抵触情绪,靠压是不行的,光讲大道理也是不行的。要换位思考,要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来解决他们的困难。集中起来就是吃、住、行的问题。

首先是解决吃饭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我强调一定要把食堂办好。将有所了解的繁昌县招待所一位所长调来负责行政事务、办机关食堂,我向他说,办好食堂就是对搬迁立了大功。我指定食堂开豆腐坊,自己磨豆腐做干子千张,有了豆制品食堂就好办了,又指定粮食局供应平价黄豆,并指定几个大水库逢年过节平价供应鱼(当时是双轨制价格政策,即议价和平价)。食堂是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冬天每桌有一个小木炭炉热锅子,大家吃的热乎乎的。每天每人八毛钱伙食,公家补助四毛,自己拿四毛,吃的较好,个人花钱又少。这些事情虽小,但起的作用是大的,同志们是比较满意的。我在地委会上带开玩笑的说,大家不愿来宣城,我们实施一些吸引政策嘛。

其次是解决住的问题。我指定新建的房子一楼住户,由公家统一在门前砌一个小院子,使住一楼的同志生活方便一些宽敞一些。同时为避免夏季蚊虫叮咬,也有公家统一做纱门纱窗,有利小孩晚上学习,也有利全家人夜晚能舒适一些。因为建房经费少,在鳌峰大院新建的部分宿舍房均比较小,比较简朴,是低标准的适应。我中午和傍晚下班时,常到正在建或刚建成的房里走走看看,琢磨住户怎么摆设,如何适用,我甚至指定在卧室床位上空增建类似小阁楼。冬季储放凉席夏季储放棉被等。事情虽小也体现处处关心同志。

第三是解决交通问题。地委和行署的工作人员是原班人马从芜湖到宣城上班,星期一早上赴宣,星期六傍晚回芜。地委、行署安排了专用的大公交车,星期一早上在张家山、范罗山干部集中的地方接往宣城,星期六傍晚前,在鳌峰门口接回芜湖。这既保证了按时上下班,又省了乘公交车的误时和疲劳。由于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搬迁到宣城是顺利的,没有发生什么障碍和不愉快的事,也没有听到人骂娘骂事的。同志之间上下之间单位之间,皆安定团结协调和谐,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着。

(五)做好在芜湖的遗留工作

由于众多的单位仍留芜湖市,尤其是一大批老干部老职工将长期留住在芜湖市,原芜湖地区在芜湖市还有大量的房地产。搬迁后的一段时间,芜湖这一块,实际上是宣城地区的后方。做好后方工作或叫遗留工作或叫善后工作,我和地委作了如下的工作:

1、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宣城地区驻芜湖管理处和管理处党组,地委常委、副专员荚厚友为主任,地委副书记张学祖为党组书记,荚、张两位又是抗日的老战士。管理处代表地委、行署负责联系协调和处理在芜单位的一些事务,地委老干委(即老干部局)仍留在芜湖张家山,继续为老干部服务。由于这两者相结合进行了很好的工作,这就既促进了搬迁,更使芜湖这个后方能安定和谐。

2、留在芜湖市的众多单位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单位和直接在芜湖经营的单位,还有部分半企业半事业单位,如医院、医药、生产资料等,是超地区的经营。这些单位的领导和管理,是条块结合,业务归条条,党的组织和政治思想归块块(即驻芜管理处)。二是地委、行署部分下属单位和部分事业单位,是维持和过渡,是需要继续搬迁的。

3、原芜湖地区住芜湖三十年,老干部都集中在芜湖市,都是战争年代的老同志,而且多数已经离休或接近离退休。地区搬迁后,他们的生活更需要组织关怀,需要有较好的安排,需要有投入。我指定地委常委许超和老干委对所有在芜湖市的老同志登门看望,主要是看住房。多数老人住房破旧。为考虑老干部就医,我也在一个不上班的星期天,由地区医院党委书记郭永吾陪同看望了医院各科主任医师,也主要是看住房,他们家里都没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有一位主任家里没有自来水,生活设施均比较差。为给老同志晚年做些一劳永逸的事,我和地委同志商定:一是建五十套老干部宿舍,后来实际建了三十多套。二是在地区医院建一栋三层楼,一、二层为老干部病房,并为医院七八位主任医师建了一栋宿舍楼,医院党委书记郭永吾很支持,具体操办,医院也拿了部分资金。三是根据老干部居住分布情况,拟划为三快,建设三个老干部工作点,即小平山原干休所,张家山干休所,范罗山东边的中和坊。每个点安放一辆轿车,一位医护人员,司机和医护人员宿舍也就地安置,以便夜晚为老干部就医。但中和坊这一块的工作点没有建成,小平山干休所也没有完善。

(六)实践证明芜湖地区改名搬迁是正确的。

宣城市的前身是宣城地区,宣城地区是源于古老的宣城县。1979年冬省委决定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并搬迁到宣城,是符合实际的,符合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战略,是正确的。改名搬迁后的二十七年,尤其是成立宣城市后,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宣城已发展为一座欣欣向荣的中等城市。

(《云岭春秋》2009年第2期[总第28期] 作者为原宣城地委书记)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01
附:安徽行政区划的变迁(1949年以后)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01


  
1条评分
仙峰俊俏 奖励 +5 辛苦了 2011-06-02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01
宣城市疆域变迁暨历史沿革
时间:2011-04-28 08:28 来源:皖南晨刊 作者:陆再奇
  
今宣城市地境,东至东南与浙江省长兴、安吉、临安市交界,南倚黄山市,西至西北与本省青阳县、南陵县、芜湖县接壤,北至东北与本省当涂县和江苏省高淳县、溧阳市、宜兴县毗邻。最东端在广德县新杭镇桃园村与浙江省长兴县交界处,最西端在泾县厚岸乡上菥荻村与青阳县、黄山市交界处,最南端在绩溪县临溪镇莲金山与歙县交界处,最北端在宣州区雁翅乡李垾村与当涂、高淳县交界处。境域东西长161.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总面积12323.4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皖赣铁路、宣杭铁路在境内交汇,318国道、205国道、104省道等穿越境内,是江苏、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连通内陆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华东第二通道的交通枢纽,有“皖东南门户”之称。

宣城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地名为爰陵。2300年前,楚国拥有150艘船只的贸易船队终点在爰陵。“爰陵”的“爰”字,甲骨文的形状就象人的上下左右两只手、中间有一画,就象两个人在进行物物交换,左右手分别代表两个人,中间的一画代表用来交换的实物,在“六书”中属“会意”。“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上下高低不平。从已出土的文物和石器的种类及加工痕迹证实了20万至3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过着耕种和渔猎生活。夏、商、周时代,中原人多次大批南迁,与当地人融合,从而建立各自的氏族家园和村落,并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铜矿开采与冶炼,宛溪河东岸的水阳江流域的平原丘陵一带,成为古人类进行物物交换的大型贸易型聚落,市博物馆里陈列的1000余件新旧石器、彩陶、青铜器、瓷器等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有西周时期的“绳纹耳鬲”和“铜镜”就是明证。

“爰陵”,一是说明符合当时宣城一带人类分布相对密集且各部落、氏族之间物物交易频繁,二是体现了古代宣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爰陵及其周边的氏族方国,周王朝分封天下,周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将其分封给楚国创始人-熊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2-公元前221年)分属吴国、越国;越国灭吴国、尽属越国;楚国灭越国、尽属楚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后,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楚国商贸重镇置爰陵置爰陵县,隶属会稽郡,不久改鄣郡。

西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前109)在位32年的汉武帝,为了巩固对江南山越人的统治以及对汉王朝经济命脉铜资源开采、冶炼的监管,在采取推恩令,削弱各诸候王国对汉王朝威胁成功之时,撤销了原设在江南地区的庐江郡(以境内有庐江水为郡名。庐江即今青弋江),将位于庐江郡东部的春谷、宣城、泾县、陵阳4个县,划入鄣郡,并改鄣郡为丹阳郡,改鄣郡的爰陵县为宛陵县,将丹阳郡治所由鄣城(即今浙江省安吉县安城镇古城村)迁至宛陵,官府衙门设在原爰陵县的官府衙门彭泽聚(即:今市区宛溪河东岸),隶扬州刺史部,领17县(东汉时宣城县省入宛陵县),于潜、故鄣2个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江乘、秣陵、句容、胡孰、溧阳5个县在今江苏省境内;宛陵、宣城、泾县、芜湖、春谷、石城、丹阳、陵阳、歙县、黝县10个县在今安徽境内。其中:江乘、秣陵、溧阳、丹阳、宛陵(秦为爰陵)歙、黟7个县为秦代设置,其余为10个县为汉代设置。今宣城市境内分属宛陵、宣城、泾县及故鄣县的一部分。

西汉和东汉时期,丹阳郡辖境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省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的以北地区,包括今宣城市、芜湖市、铜陵市、黄山市、池州市、马鞍山市6个省辖市,江苏省南部地区西部的南京市(除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高淳县,常州市的溧阳市(县级市),镇江市的句容市(县级市);浙江省西北部地区杭州市的临安市(县级市)和淳安县,湖州市的安吉县、长兴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55个县(市、区),疆域面积5.4万多平方公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今宣城市区。


网址:http://www.ahage.net/xuancheng/20451.html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01
其实为什么芜湖地区要迁到宣城县。
那是因为芜湖市县合并。并升地级市了。
时宣城是除芜湖市(含县)之外的中心县市。
一整篇理由,其实就一个原因--芜湖升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4楼皖州于2011-06-01 23:39发表的  :
其实为什么芜湖地区要迁到宣城县。
那是因为芜湖市县合并。并升地级市了。
时宣城是除芜湖市(含县)之外的中心县市。
一整篇理由,其实就一个原因--芜湖升地。


芜湖市建国初就是地级市呀,芜湖县除1959-1961年并入芜湖市外,市县一直是分开的。

1949年5月10日,成立芜湖市人民政府。芜湖市直属皖南行署。
1952年8月27日,撤销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芜湖市直属安徽省。
1958年6月21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领导,同年11月27日专区和市合并,以芜湖专区名义出现,直属安徽省。
1960年1月14日,专区和市分开设置,芜湖市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
1961年4月26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
1965年7月19日,又划芜湖市归属芜湖专区。
1973年2月25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注意是地级哦)
1980年1月29日,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行署移驻宣城。

1949年5月10日,成立芜湖市人民政府。从此芜湖市、县分置。
1959年3月12日,并芜湖县入芜湖市。
1961年12月5日,复置芜湖县。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6-02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6-02
省辖市与地级市是两种概念。

73年,芜湖县改属安徽省(类似于湖北潜江的省辖市)
80年,芜湖市升地,芜湖县属之。芜湖地区迁驻宣城县,改宣城地区。

我记得建国早期没有地级市这个概念的。地级市是80年代左右才出现的。
sz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4楼皖州于2011-06-01 23:39发表的  :
其实为什么芜湖地区要迁到宣城县。
那是因为芜湖市县合并。并升地级市了。
时宣城是除芜湖市(含县)之外的中心县市。
一整篇理由,其实就一个原因--芜湖升地。


1973

愚昧的家伙
sz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6-02
原文毫无营养
充分体现出一个安徽干部的素质
sz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7楼皖州于2011-06-02 01:11发表的  :
省辖市与地级市是两种概念。
73年,芜湖县改属安徽省(类似于湖北潜江的省辖市)
80年,芜湖市升地,芜湖县属之。芜湖地区迁驻宣城县,改宣城地区。
.......

1973改为省辖市,厅级,比地区略低

你“升地级市”纯属胡扯
sz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9楼Zorro于2011-06-02 04:46发表的  :
1983年以前是没有地级市的。只有省辖市和非省辖市之分,级别没有正式的分别。河北省会石家庄还是地区辖市,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县级市”,但石家庄不可能市县级市的。

当时石家庄是处级还是厅级?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8楼Zorro于2011-06-02 04:44发表的  :
感觉这篇文章是愚蠢的人的愚蠢的解读。说一大通,一点实质性的都没有,而且理由也不是理由。芜湖并吞数县之后变成芜湖地级市,所谓地级市就是既是市,又是地区,也就是不能再有芜湖地区了。名称自然而然要改变了。按照一般规律,选择区域内的次中心城市,或者是历史上的府城作为新的地区驻地。没有任何奇怪之处。
而文中所提的建设规模城市的部分,就是胡扯。时至今日,宣城地区也没有一个中等城市。可能是把宣州区当成一个城市来算了,那也不算什么规模。

果然很是愚昧,很多地级市和地区长期并存:如桂林地级市和桂林地区、南宁地级市和南宁地区、天津市和天津地区、温州市和温州地区、宁波市和宁波地区

这些地级市管一些县,地区也管一些县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6-02
就是因为喜欢说傻话做傻事,所以安徽迅速蜕变为中部省份……

以当年芜湖地区的规模和芜湖市的位置,将省会迁到芜湖共建跨江大市都毫无问题。结果宣城×××,为了一个宣城,牺牲一个芜湖真的很值得很有意义么?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6-02
争论还挺多,有争论才能有进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整的像人代会一样,表决全是举手,有啥意思!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6-02
回 15楼(youyuan) 的帖子
并不是为了宣城牺牲芜湖
当时地区并不作为一级区划。
所以,不应该拿现在的思维去分析当时的区划变迁。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6-02
回 14楼(之江云梦) 的帖子
但是地区管县与市管县,在行政体制上是不同的.
现在地级市是地区与省辖市的组合体.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12楼sz于2011-06-02 04:58发表的  :
1973改为省辖市,厅级,比地区略低
你“升地级市”纯属胡扯

可能是我的叙述有误,
其实参考柳州与柳州地区(现来宾市)即可.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11楼sz于2011-06-02 04:56发表的  :
原文毫无营养
充分体现出一个安徽干部的素质

这个与安徽无关.
全国有哪个官员,讲个话,前面一百字不是官话套话.
说半天,一句量化的话都没有.
前些日子我们父母官又在我们社区指导工作,好像也讲了一堆废话,,,,,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15楼youyuan于2011-06-02 11:09发表的  :
就是因为喜欢说傻话做傻事,所以安徽迅速蜕变为中部省份……
以当年芜湖地区的规模和芜湖市的位置,将省会迁到芜湖共建跨江大市都毫无问题。结果宣城×××,为了一个宣城,牺牲一个芜湖真的很值得很有意义么?


中部省份怎么了.
中部省份就弱了吗?
就低人一等吗?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15楼youyuan于2011-06-02 11:09发表的  :
就是因为喜欢说傻话做傻事,所以安徽迅速蜕变为中部省份……


什么意思?
sz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20楼皖州于2011-06-02 12:53发表的  :
这个与安徽无关.
全国有哪个官员,讲个话,前面一百字不是官话套话.
说半天,一句量化的话都没有.
前些日子我们父母官又在我们社区指导工作,好像也讲了一堆废话,,,,,



有水平的地方干部多了
你见得少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6-02
引用第15楼youyuan于2011-06-02 11:09发表的  :
就是因为喜欢说傻话做傻事,所以安徽迅速蜕变为中部省份……
以当年芜湖地区的规模和芜湖市的位置,将省会迁到芜湖共建跨江大市都毫无问题。结果宣城×××,为了一个宣城,牺牲一个芜湖真的很值得很有意义么?

以前的地区和专区和现在低级市差别巨大。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6-02
     原来搬迁成本这么高啊!可怜的工业明星沙市市,就这样被大农业荆州地区吞噬。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6-03
引用第26楼Zorro于2011-06-02 18:15发表的  :
广西的两个算,但其他的并不是地级市。

请自己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沿革套图,宁波市和温州市一开始就是地级市,宁波地级市一直管着镇海县,无知不是你的错,但是不懂装懂就过了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