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市”作为一个新名词,首次出现在合肥市的官方文件中是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合肥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按照“十二五”规划,首先进入镇级市试点行列的是水湖、三河、长临、下塘等重点镇。
近日,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了解到,关于合肥市如何规划发展镇级市的相关方案正在研究当中。
这四个镇何以脱颖而出成为镇级市的试点?如果它们不是以大城市向外扩张的姿态出现,那么它们的未来定位在哪里?有人说,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发展镇级市为时尚早,合肥如何清醒认识自身区位和发展阶段?
释疑惑
“镇级市”并非“镇改市”
何为“镇级市”?对于这一新鲜事物,不少人容易望文生义,记者电话联系基层工作人员时,就有工作人员表示,“这怎么可能?镇怎么可能改成市?”
“镇级市”并非合肥首创,在国内,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2月出现于温州,其后的2010年9月,山东省宣布将启动镇级市试点。
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4级。但是从浙鲁两省的实践来看,“镇级市”并非“镇改市”,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其核心在于: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
合肥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朱胜利说,合肥市在这一概念界定上,跟江浙、山东地区并无二致,同样是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和管理一个镇。
“最简单的,比如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水平,在建设、管理标准上要超越一般乡镇,按照城市标准来进行。”朱胜利解释称。
探究竟
“镇级市”的“门槛”比较高
“突出特色,编制完善城镇规划。通过政府推动、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加快发展一批综合型、工业主导型、商贸型、旅游型的特色城镇和经济强镇。选择水湖、三河、长临河、下塘等重点镇,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这段来自合肥市“十二五”规划中的文字,是对合肥市发展镇级市提纲挈领的表述。
要成为镇级市,乡镇需具备什么样的标准?安徽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程必定介绍,对于镇级市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主流的几项指标为,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城镇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财政收入过1亿元,同时拥有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
“合肥选取的这4个试点,未必所有的指标都能满足,但是它们一定是符合其中的某几项,具备成为镇级市的潜力的。”程必定同时解释,合肥市在县域发展层面提出“新农村”和“新市镇”建设,而“镇级市”则是“新市镇”建设的最佳手段,“只有一批发展比较好的镇,才有机会进入镇级市的试点。”
四城镇发展“各显神通”
合肥市发改委一位长期从事乡镇发展研究的工作人员表示,从现状来看,合肥市圈定的4个镇级市试点,跟温州市确定的5个镇级市试点,在发展程度上,尤其是产业发展水平上还存在差距。
因此,合肥市在发展镇级市的过程中,将选择一种与东部发达地区不一样的模式。“合肥在发展镇级市的过程中,将选择城镇建设与城市管理同步推进的方式,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上逐步向小型城市靠近的过程中,管理方式也逐步配套,并伴随相应权力的下放。”
“目前,这几个镇分别只有几万人口。按照10~20万人口规模规划建设‘镇级市’后,4个点将吸引50万左右人口,成为环绕在合肥主城区周边的卫星城”,朱胜利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几个镇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形成特色。
三河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条件较好;水湖本身是县城,综合实力较强;长临河倚靠在滨湖和巢湖之间,又有四顶山这样的风景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下塘则是合淮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说方向
“镇级市”实现“就地城市化”
程必定在《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一书中提到,城市化道路分为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两种,前者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人口通过转移实现城市化”;后者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把乡镇建设成城市,实现人口的就地城市化。”
程必定解释,通过人口转移实现城市化,尽管人口城市化率提升很快,但却给城市和区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问题,必须改变单一的人口转移型的传统城市化道路,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发展,走人口转移与结构转型双轮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并逐步使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流。
而建设镇级市,是实现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较优选择。“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合肥要做区域性特大城市,要避免其他大城市的城市病,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显然也是合肥走向新兴大城市的必经之路。”
超前规划避免“走弯路”
对于“镇级市”的试行,有反对声音认为,在东部发达地区,许多建制镇的城市化水平早已达到或者超过了设市的标准。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依然落后的情况下,建立“镇级市”没有任何意义。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朱胜利的时候,朱胜利表示,一个城市是否适合设立“镇级市”的试点,不能简单地用“中西部”这样的区域标签来确定,“尽管合肥地处中部,但是合肥近几年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处于长三角区域城市中上游水平。”提出建立“镇级市”是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要求,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合肥市发改委一位长期从事乡镇发展研究的工作人员表示,合肥确立“镇级市”试点,更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实际上,东部沿海某些省份试点镇级市的时候,乡镇在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弊端,合肥提早谋划可以避免走老路,规避很多问题。”
话前景
镇级市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把镇级市按照小型城市来打造,它在区域发展中同样起到衔接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做用。”在合肥市发改委办公室,一位长期从事乡镇发展研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如,下塘镇位于长丰县城和合肥新北城之间,是连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对于镇级市的功能与定位,朱胜利将其形象地比作合肥发展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星星”,在离核心区域并不太远的地方,接受中心城区辐射和带动,是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程必定说,在合肥周边设立镇级市,并不意味着“城市蔓延”,“作为大城市的后来者,合肥要极力避免城市扩张带来的城市病。”在程必定看来,这些镇级市不需要跟核心城区进行“全方位无缝对接”,核心城区和这些镇级市之间可以通过绿化带、水系、农田等隔开,不必要一路通过高楼大厦进行城区的扩张,“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