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徽州地名在历史上及当今徽州地域产生的实际影响,且“徽州”之名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概念至今仍广泛地被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各界广泛地使用着,而“黄山”之名覆盖于徽州地域上后,已在地名、区划、旅游上产生了重重矛盾。因而,可以考虑撤销地级黄山市,设立地级徽州市。(1)地级徽州市的范围应包括地级黄山市和绩溪县的区域。现属宣城市的绩溪县,自唐永泰二年(766年)置县以来一直隶属徽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故改歙州为徽州,为徽州地名的来源地。目前绩溪县城华阳镇距屯溪仅57公里,而距宣城市区有143公里,绩溪与徽州地域经济、文化、交通联系都远比其与宣城的联系密切,因而在地级徽州市成立后,绩溪县应重新划归徽州。(2)将原黄山市黄山区改为县级黄山市。因今黄山区距离徽州屯溪太远,且沿途有重山相阻,故不应再将其与屯溪、岩寺作为一个组合型城市来发展,故可按原来设立县级黄山市的经验,重新建立县级黄山市,与黄山景区管委会在行政上合一,市政府驻甘棠镇,将其变成一个真正紧靠黄山的城市。同时,应将黄山景区的财政转入县级黄山市,将黄山北大门作为进入黄山的主要入口,以实现用黄山带动当地发展、推动当地居民增收的目的。 (3)将原黄山市徽州区改名为岩寺区或丰乐区。因今徽州区的冠名纯属张冠李戴,严重不符合徽州地域的历史、地理实际。因而,在地级徽州市成立后,即可将其按驻地改名为岩寺区或按境内主要水系丰乐江改为丰乐区,因岩寺距屯溪仅约15公里,故在改名之后,仍可将其作为徽州城市的组成部分来发展。通过撤销地级黄山市、成立地级徽州市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行政区划改革,地级徽州市面积将有10949公里2,总人口有165万,行政上共有屯溪、岩寺(丰乐)2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5县和县级黄山市,其中市区面积690公里2、总人口为25万。通过重建徽州以及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黄山和徽州的二元对立,不仅能对地级黄山市原有不合理的行政、财政体制进行较大的变革和创新,也能使黄山和徽州之争得到相对和谐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