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25阅读
  • 0回复

[经济]2023年灾害造成的损失打破历史记录,卫星物联网能否扭转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2-23
2023年灾害造成的损失打破历史记录,卫星物联网能否扭转局面?
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每年大量的灾害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中各类气象灾害事件、地质灾害事件是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类。
上月底,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了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据统计,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严重损坏62.3万间,一般损坏144.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
将范围扩大至全球时,根据《2024气候和自然灾害洞察报告》显示,在报告所涵盖的12个月内,全球发生的398起自然灾害共造成了38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较本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22%。其中,全球范围内 95000人因自然灾害而丧生,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数字,并且2023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数量打破了历史记录。
面对这一个个残酷的数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最新修订版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便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害处置保障能力。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发布,保障人民安全的坚实防线






其中,关于通信和信息保障方面,《通知》提出了三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健全国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增强通信网络容灾抗毁韧性,加强基层应急通信装备预置,提升受灾地区应急通信抢通、保通、畅通能力。

  • 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地方基于应急宽带VSAT卫星网和战备应急短波网等建设、管理应急通信网络,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军队有关指挥机构及时准确掌握重大灾情。

  •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完善灾情和数据共享平台,健全灾情共享机制,强化数据及时共享。加强灾害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设。
此外,在科技保障方面,《通知》还提到:
建立健全应急减灾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航空遥感等对地监测系统,发展地面应用系统和航空平台系统,建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模拟仿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天地空”一体化灾害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地方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示范和培训工作。
可以窥见,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后,通信能力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举足轻重,同时卫星通信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手机厂商抢先布局卫星通信,荒地无人耕,一耕万人争
当把自然灾害与卫星通信联系到一起,通常首先就会想到卫星电话,而当前各大手机品牌纷纷推出支持卫星通信的终端产品,以便用户在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回顾下来,OPPO Find X7 Ultra、华为P70 Art、小米14 Ultra、vivo X100 Ultra、荣耀Magic6 RSR保时捷设计等超大杯都将支持双向卫星通信功能。可以预见,未来仍将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家加入这场“星际大战”。
据悉,手机直连卫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基于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双模手机直连,通常基于已发射在轨的卫星,而终端的成本相对较高。虽然受制于卫星性能,目前手机端的卫星通信功能应用规模有限。但卫星天线小型化,集成到普通智能手机终端,这是卫星通信走入大众通信市场的关键一步。
二是,基于3GPP标准的4G/5G存量手机直连卫星,该方案能够兼容现有4G、5G终端,但需对基站进行非标准化定制,而且对卫星、卫星天线的能力要求很高。
三是,基于3GPP NTN的手机直连卫星技术,通过对5G空口协议进行增强来适应卫星场景。其优点是对卫星天线的大小要求较低,可支持宽带(NR NTN)和窄带(IoT NTN),而且技术开放、有持续演进的国际标准,全球主要卫星和移动通信厂商、运营商、终端厂商等都在积极布局,前景广阔。
不过,相较手机终端,卫星物联网相关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多样,能满足更多细分场景下设备的通信需求。


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在轨运行,助力应急领域数字化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应急领域也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及智慧化的转变过程中。
在”万物互联“时代,卫星物联网的发展,让应急救援不再囿于地理环境、气候及网络条件,更多涉及陆地无人区、海上、空中的应急管理也可即刻得以解决。
以“天启星座”物联网系统为例,可在这些网络难以覆盖的地区,通过天启卫星实时收集传输回的应急数据,通过监测气象、地理环境,水利、地震、环保、森林防火以及应急对象的目标位置,将状态等信息进行采集回传,由于低轨卫星比传统卫星更接近地球,从而减少了延迟,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能进一步确保应急策略及措施的有效执行。因此,即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或发生自然灾害时,也能确保一致的通信。在应用载体上,可与手机、对讲机、腕表、充电宝、汽车、应急包、甚至穿戴设备等日用品结合,通过增加卫星通信功能,为老百姓提供通信服务。
除应急领域以外,卫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渔船通信和应急通信、生态环境监测、石油管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也将拥有广泛的应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