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753阅读
  • 19回复

[江西]江西行政区划赣南部份的历史错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7
关于宁都: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以安宁之意得名。元清时期两度升为直隶州,解放初曾设宁都专署。苏区时期,宁都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县份,是苏区中央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驻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宁都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

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

    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属庐陵郡。

    三国属吴。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于雩都,析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白鹿营(今黄石镇营底村)置阳都县。此为宁都建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

    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宁都为虔化县,隶属如前。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化属江南道虔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江南为东西道。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

    五代十国时,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虔化属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东、西路。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

    宋大观元年(1107年),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

    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行中书省,改赣州为路。宁都属赣州路。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洪武九年(1376年),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

    清初沿明制。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民国二年(1913年),宁都复改为县。

    民国三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级。江西设四道,宁都县属赣南道。

    民国十五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政府。

    1929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

    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彭湃两县。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在南城金溪黄狮渡战役牺牲。同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隶属如前。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仍为宁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并为专署驻地。

    民国二十四年四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宁都属第八行政区,仍为专署驻地。

    1949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瑞金分区,后未成立,改为宁都分区(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宁都县隶之,并为专署驻地。

    1952年8月29日,撤销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宁都县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宁都县隶之。

    1964年5月,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1971年2月改称赣州地区。宁都县隶之。

    1999年7月1日,改赣州地区为赣州市,宁都县隶之。
  宁都县位于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始建县,历史上曾四度设州治署。版图面积4053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现辖12镇12乡,人口72万。
        宁都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是早期客家摇篮,又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
        宁都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素有“赣南粮仓”之美誉,是全国首批百家生态示范县之一,是度假休闲的理想花园。境内有佛教圣地青莲寺、道教福地金精洞,有客家人寻根觅祖的古宅宗祠、城市人返朴归真的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有展示宁都“文乡诗国”风彩的“易堂九子”遗址、再现老区红色文化的“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有始建于唐末的孙中山客家始祖孙讠利 墓、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水口塔。境内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宁都黄鸡、脐橙、草席、白莲、小布岩茶、无籽西瓜、桔子罐头等产品闻名遐迩。
宁都素有“文乡诗国”之美誉。“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明清之际,宁都文化达到巅峰,以清初著名的三大散文家之一魏禧为代表的“易堂九子”的出现,以及清初“三山学派”之首易堂学馆的创立,宁都又添“文乡”之誉。自宋至清,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23人,举人431人,居赣南之首。宁都教育底蕴深厚,民间崇学重教之风盛行,宁都中学曾连续10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前茅,2004年宁都中学廖海珍同学高考一举夺魁,成为我市、我县恢复高考以后首位全省文科状元。

  宁都是资源大县。宁都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1%,活立木蓄积量784.8万立方米,为国家首批100个生态示范县之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宁都还有迷人的旅游资源,最著名的自然风光数翠微峰风景区,该景区集儒、佛、道和革命历史于一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人文景观中,有唐东平候孙中山先祖孙讠利 墓、建于西晋的青莲古刹、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口塔等,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等一批革命历史文物。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7
      如今的宁都不再是昔日的州府之地,发展日趋边缘化,是我们宁都人心中永远的痛.宁都州当年并入赣州就是一个历史的错误!宁都离赣州较远,本身就是一个州,自从并入赣州,很多资源被赣州占用,赣州对宁都没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宁都是江西最悲哀的城市,其发展历程让宁都人民不禁心酸.我们在问:如果当年,不将宁都州撤消,现今的宁都将会是怎样?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不通高速不能铁路,经济被周边县市赶超,宁都逐渐边缘化.也搞不明白赣州市为何要如此对待宁都?
[ 此贴被似是故人来在2007-05-27 11:5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7
2007年一季度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0亿元的县(市、区)增至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个,是上年同期的3倍。超过20亿元的县(市、区)有章贡区1个,达到25.61亿元;信丰县生产总值为11.2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的县(市、区)有4个,分别是:
南康市11.11亿元;
于都县10.67亿元;
兴国县10.51亿元;
宁都县10.45亿元。
生产总值在5至10亿元的县(市、区)有5个,是:
瑞金、赣县、大余、龙南、会昌;
5亿元以下的县(市、区)有7个,分别是:
全南、崇义、安远、定南、寻乌、上犹和石城。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7
(以下引自一位外乡人的宁都情怀:

  三年前,我被一纸调令来到宁都做了一名校级小吏,并以无限的激情写下了一篇《走入宁都》的散文。在恒河沙数般的岁月里,三年不过是短暂的人生驿站,但在一个古风犹存的客家地域上,蛰伏着的客家情结会令你彻底而又无情地解剖自我灵魂。于是,我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感悟宁都。

                          上  部

    在皇天后土的时代,宁都是名符其实的州府之地,伴随着叠嶂高山纵横流水,宁都人只要卸下满肩风尘,便令你感受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春来,泛花兰芷香;秋往,篱落明青黄。寒食宁女,柔柔陌上;云腴梅江,纤纤衷肠。山岚与天籁随四季更迭,稻香与桑麻将精血饱满,胸背上汗光淋漓的汗子心里,作为赣南的粮仓,农业文明的辉煌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目光凝聚在青山绿水的田园阡陌间。早在明朝正统六年,宁都肖田带源村人管敏春,就曾向朝廷捐赈稻谷一千二百石,而皇帝为其建了一座高4.44米、宽4.2米的“义坊”,梁上的龙头形顶盖至今还非常鲜目。即使是马蹄声碎的年月里,即使是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宁都人依附乡村文明的心跳。

    最是乡梓故园情。宁都有一个非常偏远但又十分出名的村落叫九子母村。一母九子的根系虽说是传说中的部落文化,世纪的衍续成了四姓二百余人的小村,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得以随岁月的更替而在村民的心里保存,他们的生活情态被树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九子母”现象是客家人农耕文化优秀品质的集缀,体现了以仁为本的宽松和睦的环境氛围的营造,之所以会引起热烈的反响,是因为反映出了客家人独具的那种俭朴善施的古朴民风。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其实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宁都人认识到自己的落伍,恐怕是近十来年的事,此前的粮米稻香喷鼻而来,商品经济的浪潮促使了其农耕文化的思维转型举步艰难一些,最有说服力的数字恐怕是沿海地区亿元乡亿元镇比比皆是,而宁都作为全区国土面积最大人口居三的大县,财政收入却没能过亿,更糟的是人平财政收入在全省倒数排名,这数字几乎压得宁都当政的官员和民众喘不过气来。我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不同的看法,衡量进化的标志不能仅凭亿元来解释,要看发展速度,每年以两位数向前增长,亿元只是一个时日问题,过份为此背下包袱只能丧失挑战的信心。

    其实,宁都人是非常聪明能干的。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在他具有轰动效应的《围城》一书中写到了宁都,但那是一个棚屋破损、积污成洼、垃尘飞扬的六十年前的宁都,兴许是这种至今也尚未完全得到根治的状况影响了招商引资的形象,宁都人不爱买《围城》,他们更喜欢当地粮官陈东兵的长篇小说《纤绳》和《阵痛》。倘若谁说宁都人没有闯市场的意识那委实是错了,记得报纸报道兴国满街牛肩弯似的摩托飞奔的时候,宁都的进口大“三菱”货车就疾驰在各地的国道上,宁都人开的货运站各地都是,从乌苏里江畔到海南三亚,甚至圣地拉萨也有站点,只可惜各自为占,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出击。邻县于都将一条长征大道规划建设得十分亮丽耐看,几年前我陪北京一位走南闯北的摄影记者路经于都时他说了一句令我大吃一惊的话:“没想到老区还有这么好的街道,宁夏的首府也没这么漂亮”。论房屋建筑宁都比于都多得多,只不过缺乏整体感,东一幢西一栋,各自为占,以至是门面形象的县城南门建筑群竟象一条“农民街”。这里的私营经济异常活跃,加工商贸店面摊点遍街都是,不象邻县石城将白莲搞成专业市场,不象南康将成衣做成专业档口,不象兴国将灰鹅成群结队送往广东,仍然是各自为占,没有规模,缺乏能牵动经济发展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以至税利上百万元的大户企业屈指可数。几乎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官员回到故土坐在主席台会不约而同地说上一句话:“宁都这地方我很了解,人的素质比较高,事情比较难办”。只有离开了宁都的人去“隔岸观火”,才会悟出真谛。的确,这种“难办”,令每一任做过宁都“父母官”的人费尽了苦心。宁都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那种能“统领风骚”的机制,不然,宁都的发展速度还会更快。我不止一次地与宁都的文友谈及写感悟宁都的构思,有人道:“没能力的人到宁都来做官,宁都人不欢迎;有能力的人到宁都来做官,也不怎么好‘露锋芒’”。他近乎调侃的语言,有时竟显得深刻。

    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宁都。望着寒山瘦水,感恩大邑通途,风中雨中的荜路蓝缕,薪传火播的杜鹃花红,在宁都绽开的笑靥里,尽管我军的第一支高科技队伍──无线电通讯队诞生在这里的小布,尽管这里曾是苏区江西省委的所在地,尽管誓师抗日的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这里集体起义投奔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或许是没有红都清洌怡肠的红井甜水,或许是没有嘹亮圆润的兴国山歌,或许是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前河畔送别的于都唢呐,而一个“宁都会议”,剥夺了一位卓越领导人的领导指挥权,宁都虽然没有过错,却因此背上了一种沉重,这种沉重委实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能让宁都人长长地舒一口爽气。

    宁都人更愿意谈及“文乡诗国”的美誉。这一点,自信的宁都人脸上有十分自信的理由。他们每每谈起以魏禧兄弟为代表的“易堂九子”,将披上了神秘色彩的易经开创出一个学派,便会神彩飞扬;他们每每谈起孙中山先生的先祖东平侯孙俐是宁都人,且这位民国总统的前辈连躯骨也安葬在县城南门外的马家坑,便会娓娓道来;他们每每提起原修戒于赣州慈姑岭的一位可采大气为食而生的尼姑,却选择了宁都莲华山上的青莲寺作为终身修炼之所,便会亮气满面。如果再往前追溯,远在汉朝的汉高祖刘邦的祖坟也在宁都的灵华山,尽管没有得到最后确实的考证,但这种地域的文化底蕴不能不带有几份神秘的色彩。在科举考试方面,赣州府的人在宁都府的人面前就要羞涩得多,中国封建社会1700多年的科举历史,赣州府没有考中一个状元,翻开宁都县志,宁都状元及第屡屡皆是,有的还被封为“国师”。现今的宁都高考,已连续7年获得全区第一,且官员和园丁还在为更多的“连冠”呕心沥血,不遗余力。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7
解放后一段时间的宁都地区可以赣州地区相比,直到将宁都地区并入赣州地区之后,一个与赣州规模相差不大的城市在降为赣州的一个县之后就拉开了距离,逐渐沦落了.如果没并的话,在城建方面再差也不会比抚州差!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27
当年盛况:
赣州还没有大货车时,宁都就已有十八辆.当赣州还没有出现十万元户时,宁都就有二十位.把宁都并入赣州真是江西省原政府的工作失败,没有把宁都单独立市就是对它的更大失败.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27
现在的赣州市版图面积真的有点变态,超大,宁都在东北,离赣州很远,竟将宁都并入赣州.如果,当年宁都单独立市,就不会造成今天赣南版图的怪异.设想:宁都,石城,瑞金,广昌,会昌从赣州分出来成为一个地区.那么今天的赣南行政区划就显得合理.
当年并入赣州市时,宁都的很多工业设备都移到了赣州,说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导致宁都急剧缩水.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27
我觉得1943年宁都成专区时的赣南行政区划较合理.
但这个行划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宁都不再是往日辉煌的宁都.没有办法担当这个地区的市府,应该是瑞金了.
如果当年这个区不并入赣州,那么按当时发展到现在,宁都是这个区的市府老大.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27
“三年前,我被一纸调令来到宁都做了一名校级小吏”

原来校长是“吏”啊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28
按此进行行政区划改革!!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5-29
福建汀州是千年州府所在地如今是龙岩的一个县城长汀
汀州市中华红色第一市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5-29
交通位置来看,宁都已经没有超过瑞金的希望了,就算分赣州也是以瑞金为东部中心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5-29
看来中央的一切以城市为中心,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啊。看中心城市和下属的差距就看出政策有多英明多光辉
什么都没有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5-30
千年名府饶州……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06-24
还是在赣州的大家庭里吧!赣州很快建省了!大赣州会有大大发展的!放心吧!中央已经开始关注我们了!很快!!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06-26
引用第15楼客家郎于2007-06-24 11:28发表的  :
还是在赣州的大家庭里吧!赣州很快建省了!大赣州会有大大发展的!放心吧!中央已经开始关注我们了!很快!!

怎么没一点风声啊,呵呵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06-29
赣州实在有拆分的必要。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07-03
引用第17楼zenius于2007-06-29 02:44发表的  :
赣州实在有拆分的必要。

不。完好的赣州不可能分的!合则兴,分则衰!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07-05
再衰能比现在衰么?

你是怕影响所谓构建客家省的计划吧?呵呵
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

复兴赣地!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2-25
现如今宁都不必瑞金占据优势,
瑞金过赣龙铁路,高速通行。
宁都在目前就是等着鹰潭-梅州铁路经过。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