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方言与黄河故道
延津方言与中原官话的声调从调型到调值的相似度都极高,有其自然的和历史的双重因素。豫北晋语区毗连晋东南地区,主要处于太行山东麓南麓与黄河故道相夹地带。延津县恰好处于黃河故道沿线。据陈泓和李海洁(20060),自古黄河形成到1462年(明开顺六年)黄河故道断流,新乡东部(原阳、延津、封丘、长垣以及卫辉东南部)与西部(辉县全部、获嘉大部、新乡县北部、卫辉西北部以及新乡市区)地区受黄河阻隔长达200多年。这可以从清人刘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中得到辅证,自周代至宋代黄河故道基本以“武浚线”(武陟—获嘉——一新乡—一卫辉—一浚县)和“原滑线”(原阳—一武阳——延津—胙城——滑县)为界自西南向东北流去,保持1000多年不变。这段黄河故道恰好成为豫北山前的“护城河",也基本上成为豫北晋语与中原官话的分界线,其中武浚线以北以西为豫北晋语,原滑线以南以东为中原官话。在漫长的历史中,延津一直处于黄河南岸,与豫北晋语其他市县联系较少,其语言自然会有差异。另外,延津在春秋时为郑邑,秦属三川郡,汉为陈留郡。北齐省,隋初复置,沿袭至宋,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以河限故由开封府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因此,历史上延津长时间与原阳封丘、长垣等地隶属相同,与卫辉等市县划归同一行政区不到300年的时间。据此看,河流和历史因素是新乡方言东西有别的深层客观原因
190
支建刚河南延津方言的入声今读及归属
另外,调查中我们得知,在当地人的意识中,延津方言与新乡方言有所差异,与滑县、封丘等方言比较接近。显然,当地人的母语感比较接近于语言事实本身。
综上而论,我们认为以延津城关、延津胙城、延津榆林为代表的延津绝大部分方言应归入中原官话郑开片,延津西北部邻近卫辉市、新乡市的东屯镇及榆林乡西部北部少数村庄保留入声,属于豫北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