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1月末,仙桃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43.23亿元,同比增长29.6%。仙桃金融实力登上新台阶。
这是昨日,记者在人民银行仙桃市支行获得的消息。
春江水暖鸭告知。存款超千亿的背后,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一座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城市。
存款过千亿,居民荷包暖
人民银行仙桃市支行历史数据显示:1980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6800万元,2006年首超100亿元,2016年登上500亿元台阶,今年则突破千亿元。
从500亿到1000亿,仅5年;比100亿增长到500亿少了5年时间,显示居民收入加速增长态势。”人民银行仙桃市支行负责人介绍,这1043亿是实打实的银行存款,不包括居民个人投资基金、股票、保险、国债、房产等海量分流,“传导出仙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韧劲和潜力。”
与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同步,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同样保持了快速增长。截至1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2.73亿元,较年初增加20.61亿元,同比增长21.8%,有效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消费、重点项目建设等融资需求。经济肌体壮,金融血脉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融共生、共生共荣。解读仙桃存款过千亿,这一特性更加鲜明。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9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3.5%,远高于经济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5+1”主导产业稳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5824人,社保扩面5.3万人次,新增市场主体13670户。“正是这些数据支撑起了1000亿,”这位负责人说。
去年疫情突发,世界经济遭遇从未有过的困难。我市发挥“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优势,全力战疫保供,非织造布产业增长超过51%,产业工人收入快速提高。
人行仙桃市支行负责人认为,仙桃抓住了机遇,壮大了优势产业,推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底盘日益壮实,有力推动了金融快速发展,带动各项存款迅速增长。
而全市金融体系逐步完善,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也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介绍,我市拥有工、农、中、建、邮储等10家银行机构,拥有保险机构2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家,担保公司4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典当行4家,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能力提升。
市政府搭建了企业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多形式、多频次的银企对接,银行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推出“养鳝贷”“云税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输血”。去年,全市融资成本降低1.48%,企业减少成本1.46亿元。
连续16年获得全省“金融信用市”,金融环境不断优化。持续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营造出良好的金融生态。
武仙同城化,迎来大“利好”
“预计到2025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将突破1500亿元。”这位负责人满怀信心:“武仙同城化构筑起新的增长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存款达到1500亿或许比预计的提前。”
不久前,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竞进提质、勇当标杆、开创新局”,发展定位是“建设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打造江汉平原明星城市”。全会把对接武汉同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全方位推进规划衔接、产业对接、交通联接、科教承接和服务链接,实现武仙双向互动、融通发展,构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动力源,“这是最大的、最实的利好。”
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部署,落实“产业第一、项目为大”理念,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实施招大引强、培优壮强“双强”行动,抓紧抓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经济、金融运行蹄急步稳,使得底气更足。
去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仙桃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有效提升。
“融入大武汉,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必将为金融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人行仙桃市支行负责人说。(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易赶帮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