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62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38):兴东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5
  兴东道:省东北一千五百里。明为黑龙江地面,及速温河卫、真河所等地。光绪三十二年,移绥化城之绥兰海道驻内兴安岭迤东,更名兴东兵备道,专办垦务、林、矿各事宜。三十四年,建署托萝山北,为道治。领县二。内兴安岭脉自瑷珲入,南行为嫩江与黑龙江之分水岭,至海伦东北迤东为黑龙江与松花江之分水岭,曰布伦山,曰佛斯亨山,尽于黑龙、松花两江汇处,谓之小兴安岭。黑龙江自瑷珲合逊河入境,东南流,科尔芬河上源曰额尔皮河,又东南,右受噶其河,西都里、古勒库拉、毕罕嘎、其达、莫里、乌云诸河,自西南来注。又东南,右受佳勒河、辅河,屈南,嘉廕河自西来注。又南迳道治东而南,有秋台河自西曲折来注。屈东,右受斐尔法鄂模水、布占河、伊里河,会松花江。北有逊河,东流有占河,右合阿尔沁,汇入黑龙江。其左岸为瑷珲境。西:都鲁,又西汤旺,右合伊春札里河,又西巴兰河,东流屈南,皆入汤原。道治濒黑龙江右岸,与俄屯松由子隔江对峙。西北:占河、逊河汇流,上段有毕拉尔、鄂伦春协领。鄂伦春本打牲部落,不识文字稼穑,为俄人诓诱。光绪末年,始议收抚。兴东道兼署协领,创设垦务局、学堂。兴安岭岭西有龙门镇,黑龙江南岸有兆兴镇、裕兴镇,垦务皆盛。官商路三:旧有由齐齐哈尔至观音山路;光绪三十四年,新开自兴东迳烟筒山赴汤原,为西南路;又由观音山经汤原境至三姓,为西路。宣统二年,新开海毕道,可由毕拉尔达海伦。
大通县 道治西南五百二十里。原为崇古尔库站,吉林江北五站之一。光绪三十一年置,为吉林依兰属县。三十四年改隶。北有内兴安岭山脉萦带,南皆平野。南:松花江自木兰入,东流迤东北入汤原,其右岸为吉林方正。西:岔林、小桥子、富拉浑、头道、二道、三道、四道沙河、转心湖、二道河子,皆南入松花江。二道河子右岸为木兰境,东有大通河,县以此名。又东乌拉珲、大古洞、小古洞河,亦南入松花江。小古洞河左岸为汤原境。乌拉珲河西流,汇为二泊,曰三捷泡,曰二龙潭,泊旁地肥饶。站路一。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借江北地设五站,由今宾州渡江东行入县,曰佛斯忄互,曰富拉浑,曰崇古尔库,即县治,曰鄂尔国木索,又东接今汤原之妙噶山站,以达三姓城。光绪末,各站改隶,皆设文报局。
汤原县 道治西南三百五十里,明,屯河卫。屯河即汤旺河,光绪三十一年置,为吉林依兰属县,三十四年改隶。北当小兴安岭山脉南麓,南近松花江,地坦平。松花江自大通入,东北流,迳县治东,会黑龙江。松花江在县境流甚曲,岸树深杂,航路如蚓行。其右岸为吉林依兰、富锦、临江。南:汤旺河自兴东入,南流,受如意河,洼丹、苏拉巴兰、小古洞河,皆东南流入松花江。小古洞河右岸为大通境。东北香兰,西半节、赫金、各节、花尔布、阿凌达、鹤立诸河,左合梧桐、蒲鸭、额勒密十二入代河,皆东南入松花江。黑龙江有沱流决出,入松花江,西小黑河入之。港汊萦回,形同沟洫,为奥区上腴。有高家屯巡司。宣统二年,置额勒密河招徠镇,有东益公司,鹤立河有兴东公司,皆营垦务。县境自西南至东北,狭长千馀里,若尽开辟,可设十县。西南稍繁庶,东北权舆而已。站路自妙噶山站渡江至三姓,又有自兴东烟筒山达县西南,自观音山历县境至三姓之西路。光绪末,新开有各节河、洼丹河文报局。

佛山府: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观音山,隶兴东道,在道治北,濒黑龙江岸。对岸为俄吉春屯,北有辅河,南有嘉廕河。附府治有小水曰十里河,皆东入黑龙江。

萝北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托萝山北,隶兴东道,附郭,如瑷珲、呼伦两直隶?之比。

乌云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乌云河,隶兴东道,在道治西北,濒黑龙江岸。对岸为俄嘎萨得报屯。乌云河在?西,北入黑龙江。

车陆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车陆,隶兴东道,在道治西北逊河南。原为车勒山卡伦,音转为车陆。东临黑龙江,对岸为俄吉满屯。南科尔芬河,东北流入黑龙江。

春源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伊春呼兰河源,隶兴东道,在道治西南。西有布伦山,伊春河出,东流入汤旺河。布伦山西麓即呼兰河源。南札里河,东流,左合黄泥河、报达河,入汤旺河;又南巴兰河源在焉。

鹤冈县: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鹤立冈,隶兴东道,在汤原县北、鹤立河西。有兴东垦务公司,宣统中拟移驻黑龙、松花两江汇流处,额勒密河东,地尤沃饶,为全省冠。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9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5
兴东道台府——位于黑龙江畔萝北县45公里的太平沟乡兴东村境内。当时清政府为了抵御外敌侵扰,不断加强边境防务,于光绪32年(1860)年2月经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准,修建了道台衙署,被称为兴东道台府。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 ”。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自绥化城移驻小兴安岭以东,改为兴东兵备道,今萝北县辖区均在其管辖范围内。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托萝山北设置萝北直隶厅,归兴东道管辖。终因条件所限,从缓设置。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26日,经大总统核准,于7月1日正式裁撤兴东道,改设萝北厅设治局,设治员于是日在省城启用关防,7月16日“抵局任事”。1914年7月1日,奉令将萝北设治局改为萝北县,为二等县,隶属黑河道。县署设在原兴东道署。同时,将所属高家屯警察事务所改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 月,将高家屯佐治局改为绥东城县佐。1916年5月,将县境北部温河、保兴一带划出设置乌云设治局。1917年3月3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县境东部划出,设置绥东设治局。东北沦陷后,隶属黑龙江省。1933年8月,伪县公署迁驻兆兴(今肇兴镇)。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39年6月,将宝泉保、梧桐保划归新设之鹤立县管辖。1941年10月,伪县公署迁驻“ 凤翔”。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管辖。1947年1月,县政府迁至“兆兴 ”。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合江专区管辖。同年10月,县政府移驻万财村(今凤翔镇)。1957年7月,将鹤岗市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58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归鹤岗市。1964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85年1月1日,将萝北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1992年,萝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东南与绥滨县接壤,南与桦川县、汤原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与鹤岗市分界,北与嘉荫县为邻,东北与俄罗斯以江为界。全县总面积6784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2个乡、镇,境内还有7个农场和1个林业局。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万人。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有满、朝鲜、回族等。县政府驻地凤翔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萝北名称的由来,是因此地位于托罗山之北而得名。
  旧称兴东设治局。此地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后魏、北齐属勿吉地;隋时属靺鞨黑水部;唐时属黑水靺鞨;五代至辽属奥米国;金时属扶余路,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属开元路管辖;明时为撒哈连地;清初为瑷珲副都统辖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兴东没治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划逊河以南地置兴东道,驻托萝山北,同时拟设萝北直隶厅,未现实。辛亥革命后,成立国民政府,废除兴东道,民国元年置萝北设治局,民国三年(1914年)设治局升置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萝北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县公署移至兆兴镇。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后,成立三江省公署,萝北县为三江省所辖,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将本县的西部地域划归新设的鹤立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三江、兴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萝北县划归合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萝北县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5
嘉荫县,原名佛山县。境内濒临黑龙江南岸有座山峰,清代礼教徒于山上建有观音庙,故称“观音山”。后来通称为“佛山”。1955年为更改重名县名时,以南境嘉荫河命名,改为嘉荫县。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观音山设置佛山府,于乌云河设置乌云直隶厅。均定“缓设”。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添设萝北厅设治局(后改萝北县),归萝北厅设治局管辖。1916年5 月,于萝北县北境温河镇设置乌云设治局,佛山一带归乌云设治局管辖。1927年7月12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发布训令,于乌云设治局东境佛山镇(宝南镇,今保安村)设置佛山设治局, 9月1日为设治局开办日期。隶属黑河道。因佛山镇无民房租赁,设治局在朝阳镇租用民房办公。1929年2月14日,黑龙江省长公署训令,将佛山设治局改为佛山县,列三等县。由省直辖。1930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于朝阳镇修建县署,9月末落成,佛山县政府移入新房办公。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1年8月划归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大部分区域并入逊克县,乌云河以南地区划归佛山县。同年8月,县矿(金矿)机构合署,县政府驻北沟(乌拉嘎金矿所在地)。为便于对金矿生产的领导,同年12月批准划归松江省管辖,翌年3月正式办理接交手续。1949年5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又决定划归松江省。 1951年10月,县政府由乌拉嘎金矿驻地北沟移驻朝阳镇。根据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的批复,于1953年3月,将佛山县再度划归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管辖。后因与广东省佛山县重名,195 5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将佛山县更名为嘉荫县。1965年12月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逊克县富饶公社(原乌云乡)划归嘉荫县。1970年4月,嘉荫县由黑河地区划归伊春地区。 1979年12月14日,改由伊春市领导。
  1992年,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南与萝北县、鹤岗市为邻,西与伊春市、逊克县接壤,北、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6739平方公里。全县共辖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万人;满、回、朝鲜、鄂伦春、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县政府驻地朝阳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乌云县 位于黑龙江省嘉荫县境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中华民国时期设治,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  清末,曾被清廷批准于乌云河添设乌云直隶厅(列入缓设名单)。乌云直隶厅,以黑龙江支流乌云河得名。“乌云”,满语,意为“森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6年5月8日,黑龙江巡按使公署决定,“以温河镇为城基地点”,设置乌云设治局,隶属黑河道。乌云设治局的管辖区域“大致东临黑龙江,西界兴安岭,南至宝兴镇以南乌拉嘎河,北滨克尔芬河龙门已放荒界”。设治局于5月15日正式成立,5月28日启用“乌云设治局之关防”。1927年9月1日,按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乌云设治局南部地区正式划出,于佛山镇设置佛山设治局。1929年2月2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乌云设治局改升为三等县。后经黑龙江省政府补报,内政部“核议”,行政院“照准”。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始由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12月划归新设之黑河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归黑龙江省管辖,后隶属黑河专区。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并入逊克县,设置乌云区。1966年12月,将乌云地区划归嘉荫县管辖。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原名佛山县。原名佛山的由来,据《黑龙江志稿》及有关资料记载,县境内有一座山峰秀丽的大山,俗称观音山,含有佛陀圣山之意,建置县治时,取名佛山县。民国十九年将县治所移驻朝阳镇,镇的境内有嘉荫河,故于一九五五年改名为嘉荫县。嘉荫河又名佳金河,以产优质的黄金著称。后来,音讹为嘉荫,遂失去原来的意义。县名由此而得名。
  此地远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代属秽地;后汉、三国、魏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隋时属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唐时属黑水靺鞨部;五代辽属五国部;金时属扶余路;元代为斡赤斤分地,后属开元路;清为瑷挥副都统的辖地,局属兴东道管辖;民国初年为乌云设治局辖境。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萝北县析置佛山设治局,治所在佛山镇,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同年改佛山设治局为佛山县,直隶于黑龙江省,为三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将县治移驻朝阳镇。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改东北为十四省,成立黑。河省公署,佛山县从原黑龙江省划归黑河省管辖。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又将佛山县由黑河省划归三江省管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 将东北划分为九省,佛山县又划属黑龙江省管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25
逊克县名,由逊河和奇克两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一字组成。逊河县,因逊河得名。“逊河”,又称“逊别拉河”。“逊别拉”为满语,“逊”为“奶浆”之意,“别拉”为“河”。奇克县,因山得名。境内有一山称之为“奇克勒”,后转音为“奇克特”,简称“奇克”。
  逊克一带,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为鄂伦春族游牧地。清末,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于逊河地方设置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管理鄂伦春族事务。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奇克勒设置卡伦,隶属瑷珲兵备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驻车陆。1915年6月2日批准,撤销奇克特卡伦,改设奇克特县佐,隶属瑷珲县。1916年5月15日,设置逊河稽垦局。1928年11月27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逊河稽垦局改为逊河设治局,隶属黑河道。1929年2月11日,将奇克特县佐改升奇克设治局;同年3月15日,将奇克设治局改为奇克县,县政府驻奇克镇,为三等县。由黑龙江省直辖。1931年9月15日,黑龙江省政府咨请将逊河设治局改设为县。翌年5月10日,内务部批准设置逊河县,7月1日正式“将局改县”。隶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1934年12月,两县均划归新设之黑河省管辖。1943年7月1日,将逊河县和奇克县合并为逊克县,隶属黑河省。伪县公署驻逊河镇,并在奇克镇设逊克县公署奇克办事处。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归黑龙江省管辖。1946年6月,县政府迁驻奇克镇。同年9月,改归黑河专区管辖。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并入逊克县,改设乌云区。1951年全县总人口1.93万人。1965年12月,将富饶公社(原乌云区)之大部划归嘉荫县。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www.xzqh.org
  逊克之名,取逊河、奇克的各一字故名。
  本县由逊河、奇克、乌云三县合并而成。
  逊河县之名来源于逊必拉河。此地远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至三国时期属挹娄地;隋时为靺鞨黑水部及室韦地;唐仍之;辽时为生女真地;金时属扶余路的辖境;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属开元路管辖;明时为速温河卫所辖。清设毕拉尔路协领,后拟设车陆厅,隶属兴东道。民国五年(1916年)八月设逊河稽垦局,把民开垦,由爱珲、龙镇来的移民先后定居于逊河流域,由于移民日增,民国十七年(1928年)稽垦局升置为逊河设治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逊河设治局直隶黑龙江省。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由设治局升置逊河县。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黑河省公署,逊河县隶属黑河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省和兴安总省的同时,将逊河、奇克两县合并为逊克县。仍为黑河省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复设逊河、奇克两县。均隶属黑龙江省。解放后由逊河、奇克、乌云三县合并为沙克县。
  奇克旧名奇克特,系鄂伦春语“薪屋”之意。此地元代之前的沿革与逊河县基本相同。明代属巴忽警卫和额克卫地,清宣统元年,黑龙江沿岸实行卡伦制,于奇克特设初代卡官,属瑷珲厅的辖境。民国四年(1915年)改置县位。为援理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置设治局,同年改为奇克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三等县,其后沿革与逊河县大致相同。
  乌云县名以地濒乌云河故名。元代前沿革与沙河县基本相同。明代分属弗河卫,哈里分卫五延所、五因所。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拟于乌云河设治,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直至民国五年始置设治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乌云没治局改为乌云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三等县,其后沿革与逊河县大致相同。
www.xzqh.org
  1992年,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右岸。东与嘉荫县接壤,南与伊春市及绥棱县为邻,西与北安市、德都县、孙吴县毗连,北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40公里。全县总面积17344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个乡、镇,其中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的民族乡2个。全县有汉、鄂伦春、满、蒙古、达斡尔等民族。1992年全县总人口8.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万人。县政府驻地奇克镇。 (根据《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25
鹤岗市,原名兴山市。兴山,得名于最先在此开矿的兴华煤矿公司,即“兴华矿山”之简称。鹤岗则取名于“鹤立岗”,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曾拟设鹤冈县。1920年将兴华煤矿公司改为鹤岗煤矿公司。
  鹤岗一带,周属肃慎,汉魏属挹娄,唐属黑水都督府,辽属女真五国部,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属黑龙江将军所属呼兰副都统辖地。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汤原县,归汤原县管辖。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曾奏准于鹤立岗添设鹤冈县,终因人烟稀少,未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开始清丈放荒,称“鹤字段”。同年,当地人发现露头煤。1918年,鹤立岗居民沈松年成立兴华煤矿公司,开始掘煤。1926年矿山至莲江口铁路开通,遂人口聚集,商贾往来,形成集镇,称“矿山镇”。1929年3月,设置兴山镇,由驻矿事务所管理兴山镇街政事务。东北沦陷后,1934年将兴山镇改为汤原县矿山保,1938年改为兴山街。1939年6月设置鹤立县,兴山街划归鹤立县管辖。1944年1月,伪三江省公署将兴山街改为鹤岗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2月20日,合江省政府批准,将兴山镇改设兴山市,隶属鹤立县领导。1946年4月,改由合江省管辖;同年11月,合江省委决定,复又改隶鹤立县领导。1947年2月,改隶合江省第四专区管辖。翌年8月,改由合江省直辖。
  1949年5月,合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兴山市隶属松江省管辖。同年11月24日,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将兴山市改为鹤岗市。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改隶黑龙江省管辖。1957年1 月,将汤原县的峻德乡划给鹤岗市管辖。同年7月,将鹤岗市管辖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 11月,将汤原县的吉祥、永发、振兴乡划归鹤岗市。1958年8月,将由省直辖的鹤岗市划归合江专区。同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入鹤岗市。1959年1月,将汤原县的裕德公社和鹤立镇划归鹤岗市管辖。1960年12月10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鹤岗市升为地级市,设置西山、新街基、南山、兴山、兴安、大陆、东山、新一、新华9个市辖区。1962年鹤岗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新华区。1964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鹤岗市所属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将鹤立镇和吉祥、振兴、裕德、永发4个公社,以及梧桐河、鹤立河、伏尔基河3个农场划归汤原县管辖。1966年2月,鹤岗市改由省直辖。同年8月,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新街基区更名为工农区、西山区更名为向阳区、东山区更名为群力区、兴山区更名为红卫区、南山区更名为东风区、大陆区更名为跃进区、兴安区更名为红旗区、新一区更名为反修区。1980年4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东风、跃进2区合并为南山区;群力、反修2区合并为东山区;红旗区更名为兴安区;红卫区更名为兴山区。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将佳木斯市所属的萝北、绥滨两县划归鹤岗市领导。
  1992年,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端。北抵嘉荫县,东邻萝北县,南达汤原县,西接伊春市。全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全市共辖向阳、工农、兴山、东山、南山、兴安6个市辖区。1992年末全市(不含辖县)总人口6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5万人;少数民族有满、回、蒙古、朝鲜族等。市政府驻地向阳区。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此地原为汤原县下的一个小镇,俗称鹤立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拟于此镇设置鹤立县,后因种种原因未遂。
  此地是随着煤炭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自民国三年(1914年)曹凤阳在此发现炭层后。民国五年(1916年)由沈松年等人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了采掘权。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开采,同年誉军鲍贵卿以及财政厅长,实业厅长等人,以个人名义投资,成立鹤岗煤炭矿有限公司,并计划扩大矿区,铺设一条从矿山到松花江岸的轻便铁道。民国八年(1919年)六月刘尚清(黑龙江省财政厅长)任总办。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一月自矿山站(一名石头河)到莲江口铁路峻工,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月开始营业。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于康德元年(1934年)五月,在此设立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此后。鹤岗煤矿由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经营。随着煤炭开采业的不断扩大,此地迅速发展起来,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伪满洲国实行行政机构改革之际。由汤原、萝北两县析置鹤立公,隶属三江省管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销三江省,鹤立县划归合江省所辖。解放后,鹤立县升置市,名为兴山市。一九五一年改兴山市为鹤岗市,后为黑龙江省所辖。

  1906年(清光绪三十工年)黑龙江省开始出放“鹤字段”毛荒。1916年清丈完毕。此时在今鹤岗附近出现数十个垦荒村落。1918年(民国7年)沈松年与孙丙午等人合资15万元成立兴华煤矿公司,开发石头河地方煤矿。1926年鹤岗铁路开通,煤矿发展。1929年3月,鹤岗煤矿公司驻矿事务所设街基管理员管理街政事务,从此矿山设治,名兴山镇。
  1932年8月11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兴山湖,1938年日伪将兴山镇改治兴山街,隶属汤原县。1939年改隶鹤 立县。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殖民统治,1941年5月将兴山街改为特翰街。还驻有日本宪兵分队、日本关东军守备以,设“鹤岗刑务署”、“鹤岗矫正辅导院”两所监狱。1944年二月兴山街改称鹤岗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民主政府接管鹤岗,于1945年12月20日建立兴山市,先后隶属鹤立县、合江省、松江省。
  1949年11月24日,兴山市改称鹤岗市,为松江省辖市。1954年鹤岗市为黑龙江省辖市。1958年鹤岗市划归合江专署领导。1966年鹤岗市改由省直辖。
  1980年4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鹤岗市东风区、跃进区,设立南山区;撤销鹤岗市群力区、反修区,设立东山区;红卫区更名为兴山区;红旗区更名为兴安区。
  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77号):将佳木斯市的萝北县、绥滨县划归鹤岗市管辖。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