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客运列车编号的建议》
梁祖义
一个人一个人名,一个地方一个地名。同一个人多名,同一个地方多地名,在社会交往中就很麻烦。那么一趟旅客列车多个编号,也会给旅客带来眩晕。例如广州开往银川的车次是这样表达的:K1296/7/6/7/6,北京开往丹东的车次是这样显示的2251/2253/2256/2257。上车的旅客若通知亲友接站,只会告诉车票上打印的车次,并不知道中途下车及终点下车的车次,这让亲友准确接站就得查资料或打电话询问某方向来的列车何时到站,增加了人们的麻烦。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购买出行车票的同时就可以买返程车票,当旅客看了一长串列车编号,必定一头雾水,眩晕的脑袋只有仔细询问铁路上的人。难道就不能一趟列车至始至终就是一个编号吗?给人们一个人性化的服务。
我们知道传统的地理概念是上北下南(例如:北上抗日)、左西右东;按海拔高度西高东低,因而江河有上下游之分,终点是下海。山区的人们进城叫作下xx,(例如:海拔1500米的贵州省的大方县和毕节市的人去海拔1000米的贵阳,就称作下贵阳)。
现在一趟列车在行进中编号会改变,这是中国的列车编号规则造成的,因为该规则中有“上行”和“下行”之分。几十年前,车次少,长途少,再有可能是受到封建意识影响,把去京城定义为“上”,把离开京城称为“下”。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列车车次大大增加,以广州火车站为例(不包括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开往全国各地客运列车264对,其中运行中途和终点改变编号的有117对,改变比例占44.31%;上海进出站277对,中途变号112对,占40.43%;进出郑州站407对,变号列车203对,占49.88%;进出西安站240对,变号列车123对,占51.25%;宝鸡站进出列车146对,变号列车61对,占42.07%(资料来源“全国列车时刻表在线查询”
www.ip138.com)。由此可见变号列车比重占半壁江山,众多旅客和亲友都在数字编号中彷徨,弄错的人就空跑一趟,或者接掉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应有所更新,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中国的经济、文化是多中心。改革开放后终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政治”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策,党的十七大之后实行“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新政。给改变非技术因素的“上行、下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人们希望一看列车时刻表就明白,方便出行,得到人性化的服务。
重新给旅客列车编号,并不会带来混乱,1997年4月1日那次全国列车车次编号大改动,规定列车编号由4~5位字符构成,第一位可能由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第二至第五位是数字,字母表示列车速度及功能类型,数字表示该类型列车编号。例如:高速铁路动车组(G字头)、城际动车组列车(C字头)、动车组列车(D字头)、直达特快旅客列车(Z字头)、特快旅客列车(T字头)、快速旅客列车(K字头)、跨局普通旅客快车(1001-2998)、管内普通旅客快车(4001-5998),临时旅客列车(L字头),临时旅游列车(Y字头),普通旅客慢车(6001-7598)、通勤列车(7601-8998)。每年还有春秋列车新的运行修改,特别是大长假期间全国新增加几百对临时旅客列车,并没有造成混乱,却大大方便出行旅客。飞机和长途汽车并没有上行与下行之分,照样运行调度正常。
为此建议:
第一、一趟旅客列车只用一个编号,若两个城市之间有10趟城际列车,则有10个编号,每一趟列车不管向哪个方向行使都不变编号,往与返仅用括号加字母表示,或者用(A)、(B)或者用(W)、(F)表示。这样大大节省了数字编号,给进一步增加客运列车车次留下了空间。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编号数字减少位数,便于人们记忆,现在已经4~5位了,再不改变现状以后就可能升至6位、7位了。要不就仿照汽车编号搞成双字母、三个字母的编号。
第二、还有一个立马可以实施的建议:在现在的打印的车票上打出上车的车次和下车的车次。但是对于中途下车仍然不知道车次。据曾到过欧洲考察的人介绍,欧洲旅客车票面积比较大,上面有许多沿途信息,便于旅客掌握选择。这样才不愧我们的人民铁路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