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29阅读
  • 25回复

[浙江]史上最全的 苍南县行政区划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6-25

蒼南縣建置沿革表


朝代
年代隸 屬說    明
州郡
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回浦縣地揚州會稽郡 
(前八五)
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八七)章安縣地
順帝永和三年(一三八)永寧縣地
大帝赤烏二年(二三九)羅陽縣地
末帝寶鼎三年(二六八)安陽縣地揚州臨海郡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二八○)安固縣地
武帝太康四年(二八三)始陽縣《宋書.州郡志》:“橫陽令,晉武帝太康四年,以橫嶼船屯為始陽,仍複更名。”《輿地廣記》、民國《平陽縣志》亦作太康四年。但《元和郡縣誌》、明弘治《溫州府志》、隆慶《平陽縣誌》、清康熙《平陽縣誌》、乾隆《平陽縣誌》等均作太康元年。
東晉明帝太甯元年(三二三)改名揚州永嘉郡 
南朝文帝元嘉三十年(四五三)橫陽縣會州永嘉郡
孝武帝孝建元年(四五四) 東揚州永嘉郡
前廢帝永光元年(四六五) 揚州永嘉郡
高帝建元元年至 
和帝中興元年(四七九~ 
 五○一) 
武帝普通五年(五二四) 東揚州永嘉郡
敬帝太平元年(五五六) 縉州乾隆《平陽縣誌.輿地志》“陳永平三年”條下作揚州縉州橫陽”。民國《平陽縣誌.輿地志》考證:陳無永平年號,太平元年罷東揚州,設縉州,永嘉郡暫廢。今從之。
文帝天嘉三年(五六二) 東揚州永嘉郡 
文帝開皇九年(五八九)安固縣吳州總管府處州橫陽縣併入安固縣。
文帝開皇十二年(五九二)永嘉縣吳州總管府括州安固縣併入永嘉縣。萬曆《溫州府志》:開皇十三年改處州為括州。今據《隋書.地理志》和民國《平陽縣誌.輿地志》,十三年當為十二年之誤。
煬帝大業三年(六○七)越州永嘉郡《元和郡縣誌》:大業三年複改為永嘉郡。《舊唐書.地理志》會稽下有“煬帝改為越州”。《隋書.地理志》會稽下有“大業初,府廢,置越州。”但民國《平陽縣誌》作“揚州永嘉郡。”存參。
高祖武德五年(六二二)橫陽縣括州總管府《舊唐書.地理志》:橫陽,“武德五年分安固置”。
東嘉州
太宗貞觀元年(六二七)安固縣江南道越州《新唐書.地理志》:貞觀元年,東嘉州廢,省橫陽、永寧,以永嘉、安固隸括州。
都督府括州
高宗上元二年(六七五)江南道溫州《舊唐書.地理志》:“上元二年分括州之永嘉、安固二縣置溫州”,民國《平陽縣誌》亦作二年,而《新唐書.地理志》作上元元年。存參。
武后大足元年(七○一)橫陽縣《舊唐書.地理志》:大足元年又分安固置橫陽。
玄宗開元廿一年(七三三)江南東道溫州 
玄宗天寶元年(七四二)江南東道
永嘉郡
肅宗乾元元年(七五八)浙江東道
溫州
代宗大曆十四年(七七九)浙江東西道
溫州
德宗建中元年(七八○)浙江東道
溫州
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浙江東西道
溫州
德宗貞元三年(七八七)浙江東道
溫州
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九○七)吳越國溫州後樑太祖開平元年五月,進封錢謬為吳越王,時錢氏已平盧佶,佔有溫州。次年隸東府。
太祖開平二年(九○八)吳越國
末帝乾化四年(九一四)平陽縣東府溫州《十國春秋.吳越世家》:天寶七年改橫陽縣為平陽。天寶七年為乾化四年,而民國《平陽縣誌.輿地志.沿革表》作乾化三年。據《讀史方輿紀要.溫州府》、《吳越錢氏志.地理表.溫州》當作乾化四年。又據南宋人洪邁《容齋四筆》卷五。“(吳越)自壬申(天寶五年,西元九一二年)以後,用梁紀元,至後唐革命(同光元年,西元九二三年)複自立正朔(寶大元年,西元九二四年)也。”
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兩浙道溫州吳越納土歸宋。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兩浙東路溫州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兩浙東路
裏安府
世祖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江淮行省浙東道宣慰司溫州路
世祖至元廿二年(一二八五)江浙行省浙東道宣慰司溫州路
成宗元貞元年(一二九五)平陽州江浙行省腳宣慰司溫州路《元史.地理志》:元貞元年平陽升為州。
太祖洪武元年(一三六八)浙江行省溫州府 
洪武二年平陽縣平陽州降為平陽縣。《明史.地理志》作洪武三年。此據《讀史方輿紀要.溫州府》、《大明一統志.溫州府》。
(一三六九)
洪武九年浙江布政使司溫州府 
(一三七六)
成祖永樂年間浙江布政使司溫處道溫州府析歸仁鄉三個都入泰順縣。
(一四○三
~一四二四)
代宗景泰三年(一四五二) 
世祖順治三年(一六四六)浙江布政使司分巡溫處道溫州府
宣統三年浙江軍政府溫州軍政分府十一月,溫州光復,成立溫州軍政分府。
(一九一一)
民國元年浙江省二月,廢軍政分府,直屬浙江省。
(一九一二)
民國三年浙江省甌海道六月,置甌海道。
(一九一四)
 民國十六年浙江省道廢。
 (一九二七)
 民國二十一年浙江省第十省建立行政督察區。五月,溫州為第十行政督察區。
 (一九三二)行政督察區
  浙江省第四九月,省改置七個特區。溫州為第四特區。
  特區
 民國二十二年浙江省第三四月,全省劃為六個特區,溫州為第三特區。
 (一九三三)特區
  浙江省永嘉八月,更名為永嘉行政督察區。
  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三年浙江省第八三月,改稱第八行政督察區。
 (一九三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七年浙江省第五四月,全省劃為6個行政督察區,溫州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一九四八)行政督察區
一九四九年浙江省五月七日,溫州解放,建立溫州軍事管制委員會。八月,成立第五專區。
第五專區
 
浙江省十一月,改為溫州專區。
溫州專區
一九六八年浙江省 
一九八一年蒼南縣溫州地區六月十八日,國務院批准蒼南建縣,平陽縣析置平陽、蒼南兩縣。
 浙江省溫州市九月二十二日,將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併,成立溫州市。

[ 此帖被冰锋在2017-06-25 20:58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奖励+5
75167 奖励 +5 - 2017-06-25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6-25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北宋至清末

據樂史寫于太平興國中的《太平寰宇記》,平陽縣有11鄉。宋《元豐九域志》(神宗元豐八年刊行)載,平陽縣有十鄉,前倉、襹槽、泥山三鎮,兩書都未記載鄉名,但從北宋末至南宋金石文字等有關著述,已見宰清鄉、西鄉、萬全鄉、歸仁鄉、金舟鄉、親仁鄉、鳳棲鄉七個鄉。林景熙撰於元大德年間的《平陽縣治記》載:“(平陽)為鄉十,都五十四”,而鄉名不詳。據金石文字及有關著述,有金舟鄉、宰清鄉、鳳林鄉。

明景泰三年(一四五二)將三十八都、三十九都、四十都劃歸泰順縣。明弘治《溫州府志》載,平陽縣有萬全鄉、慕賢東鄉、慕賢西鄉、鳳林鄉、金舟鄉、親仁鄉、歸仁鄉、宰清鄉、崇政鄉、招順鄉共十鄉,五十一都(二十四都久廢)。在今蒼南境內有慕賢東鄉十都、十一都和九都一部分;慕賢西鄉十四都、十五都和十六都一部分;金舟鄉廿一都、廿二都、廿二都;親仁鄉廿五都、廿六都、廿七都、廿八都、廿九都、三十都、丗一都;歸仁鄉卅二都、卅四都、卅五都、卅六都、卅七都和丗三都一部分;崇政鄉五十一都一部分;招順鄉五十二都、五十三都、五十四都、五十五都。

明隆慶《平陽縣誌》載,全縣計七隅,十鄉,五十一都,二鎮。除二鎮和廿四都(“在海中山及竹嶼,避寇散入各都。嘉靖元年,知縣葉逢暢以平陽所軍餘編補五圖。四十一年,知縣文程又以金鄉沙園所軍餘編增”)、卅四都(因無戶,將其地分隸卅二、丗三、卅五等都)情況有變化外,其餘鄉、都及隸屬關係與弘治《溫州府志》所載同。二鎮為鳳林鄉前倉鎮、金舟鄉金鄉鎮。金鄉鎮在今蒼南境內。

清康熙《平陽縣誌》載,全縣計一隅,十鄉,五十一都,二鎮。除廿四都(“以避寇散入各都,今其地已墟”)外,鄉、都、鎮隸屬與隆慶《平陽縣誌》同。

乾隆《平陽縣誌》載,全縣計五隅(城隅、東隅、西隅、南隅、北隅),十鄉,五十一都,二鎮。鄉、都、鎮隸屬關係與康熙《平陽縣誌》同。此後至清末,行政區劃不變。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十二月,頒佈城鎮鄉自治章程,規定府、廳、州、縣衙門所在地的城廂地方為城,其他市鎮村落地方人口五萬以上為鎮,人口未滿五萬者為鄉。平陽縣於宣統二年(一九一○)成立自治研究所,於次年劃定自治區域:“城一,鎮四(萬全、北港、江南、南港),鄉三(小南、金鎮、蒲門),都五十一”。在今蒼南境內有江南鎮、南港鎮(絕大部分)、金鎮鄉、蒲門鄉和北港鎮五十一都的天井陽。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6-25

第二節 中華民國
民國成立後,仍沿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劃定的自治區域。
民國初年在今蒼南境內的鄉鎮、村莊
鄉鎮名舊鄉鎮名舊都村    莊
九都坊額下、河底高、新渡
十都陳家宅、下澇、象岡、章梁、方梁、江口、邱步(江口下埠)、劉店、河北廟、張家堡、儒家莊、第二河、繆家橋
 十一都東門楊、仙居、柘園、蘆浦、陳家堡、三石橋、下店橋、孫店、虹橋、黃梁、神功橋、十二岱、黃車堡、翁處、監後陽、石路、半河
 十四都殿后、山陽、新陡門、河邊、半浦、咸園、陳良、江宅、黃浦、麟頭、朱家站、陳大屋、直浹河、樓浦
 
 西十五都新陡門、吳橋、河前、郭家宕、楊家宅、雙桂坊、洪宮、水門、東莊、李家陽、齋堂、九板橋、周家棲、薛家橋、西河邊、直浹河、蔡樓橋、都口、鵬橋、香林寺、嚴處
 十六都浦邊、黃浦、對口、麟頭、長連屋、都口
 二十一都鄭家樓、鹽亭、舥艚、彭家堡、河頭、方城底、港邊、山堂、崇家奧、水心、東田、洪嶺、棉奧、瀛裏張、夏澤、鄭家陽、東店包、林家莊、老城裏、瀛浦裏半陽、下湯、
 二十二都鹽亭、戴家堡、黃家宅、珠明嶺、夏口、靈峰、項家轎、錢庫、坊下、二秀橋、宋家港、章均陽、馬鞍橋、黃判橋、陡門底、李家溪、張家莊
 二十三都將軍嶺、深奧、石砰、大奧(大奧心)、湖裏、梅嶺、彭家山、黃衙奧、荷廈湯、李家堡、童橋、尤家園、箭奧、阮家山下、西括、東括
 二十五都烏石嶺、蓀湖、泥山、龜山、下灣、護法寺、徐家奧、南茶寮、宮西、陳鑒陽、山北、洋頭、鑒橋、玉龍口、東謝、芙蓉橋、陳家嶼、瑞岩、都口、北茶寮、浹底園
 
 二十六都棋磐、三峰、石崗下、山門頭、雲頭陽、鯨頭
  
十六都浦邊、四岱、橫阬、中平橋、章家陽、江南蘇、餘家橋、山前、橫河
 二十六都繁枝、樓石、下應
 二十七都藻溪、險口、矴步頭、魁橋、謝奧、西陽坡
 二十八都港邊、西陳、渡龍、盛陶、蕉浦嶺、宕頂、埭頭、嶼兜、葉家陽
  二十九都古港、大觀、樓石、秦奧、伏鷹、陡門頭、下匯周、湯家陽、郭家溪、河口葉、小峰、大門、大浹頭、六板橋、橫瀆浦
  三十都桃湖、古港、雙溪、觀美、茅竹、長寨嶺、馬家陽、粉坪
  三十一都蘭宋陽、虎笑亭、華陽、礬山、昌禪、金鬥陽
 三十二都塘下、八丈、靈峰、上林、版奧、對墓山、上官塘、下官塘、水門、扈山
 三十三都鳳奧、鳳池、台下、山北
 三十五都小亭、大亭、靈溪、羅溪、金奧、小玉蒼、狀元內、水頭、古磉
三十六都莒溪、滕陽、橋墩、柯嶺、陽半嶺、棋盤嶺、大玉沙、洪嶺、金山頭、柳陽、相公亭
三十七都分水關、矴步頭、下陽、焦灘、小玉沙、橋墩、焦阬、蔣陽、五代山、鳳村、梨尾、黃壇底、黃壇口、馬渡、陳羅陽、小沿、關帝廟
五十一都天井陽
五十二都石塘、後隴、大漁、小漁、大、小、韓峰、鳳陽、尖礁、完潭、半陽、李家山、泗洲庵、塘頭、雙牌、七溪、中墩、沙坡
五十三都城門、王孫、後艚、魁裏、大隴、觀音嶺、霧城、畢灣、蘭隴、大岡、大姑營、關頭、鐵場、車嶺腳、謝家陽、雲遮、三步擂、圓林、烏岩、牛頭尖、朱家陽、湖井、圓嶼、望灣、汛地、白灣、南奧
五十四都岑山、阬門、岱嶺、程西陽、甘溪、後峴、鳳尾山、馬站、中峰、霞峰、積穀嶺
五十五都蒲門城、外奧、鎮下、窯洞、大垵、松柏林、南屏、蛟龍頭、李家井、三罾、珵溪、路尾、外陽、山崖、端美、沙珵嶺、雲亭、牛乾、木林、金家山、沿浦、大姑、小姑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6-25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平陽縣遵照浙江省政府於六月間制定的區街村制(城市編組為街,鄉村編組為村)及其實施程式,著手組織街村。同年九月,中央頒佈縣組織法,規定縣以下編制為區村裏閭鄰,但因所定制度施行條例尚待另定,平陽縣仍照浙江省規定辦理。
十八年,中央公佈縣組織施行法、區自治施行法、鄉鎮自治施行法,平陽縣遂將街村改為村裏,並籌備劃區,組織區公所。
十九年,著手將村裏改編為鄉鎮。
二十一年,平陽縣有六區,一百九十二鄉,二十一鎮,五千六百六十六閭,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七鄰。
民國廿四年,廢閭鄰,編保甲,改行縣與鄉鎮二級制,撤銷區公所;按地方治安情況設置區署,代行縣政府職權。平陽縣設第一區(城廂、萬全)、第二區(小南)、第三區(南港)、第四區(江南)、第五區(北港)、第六區(蒲門),計二百二十三鄉鎮。在今蒼南境內有第三區、第四區、第六區和第五區吳井鄉一部分。
第三區轄靈溪、藻溪、橋墩、礬山、昌松、蘭陽六鎮,鳳池、浦源、扈山、龍浦、龍觀、雙亭、鳳台、橫江、浹浦、雲鷹、挺南、小江、龍善、玉蕉、美溪、溪南、四岱、禪陽、華陽、新雲、思鳳、莒溪、騰陽、王鼇、桃湖、岩頭、集美、岱山、蕭家渡、昌門、高林、大同、滄橋、澤善、淹江、平山三十六鄉。其中蕭家渡、昌門、高林、大同四鄉今屬平陽縣;滄橋、澤善、淹江、平山四鄉,屬蒼南或屬平陽不詳。
第四區轄儀山、金鄉二鎮,錢庫、祥寧、集秀、弘善、振西、河前、輔仁、新浦、石盧、尚秀、協和、莒林、象崗、石砰、震海、梅溪、篤信、鯉山、龍池、秀江、鳳江、湧泉、穎川、龍正、大東、汀西、永樂、雙桂、鯨山、鐵龍、芙蓉、新河、綠萍、蘭陵、慕賢、嶺南、蓀溪、富貴、舥艚、白河、北雁、都口四十二鄉。
第六區轄蒲城、鎮關二鎮,沿浦、南坪、澄溪、馬站、霞峰、南嶴、赤溪、中墩、玉沙、超華、石塘、岵峰、泗水、達華、大漁、鳳垟、福森、岱嶺、雲山、霧城、獅城、魁裏、信智、王孫、仙岩、蘭山、小沙二十七鄉。
據民國廿七年六月《平陽縣縣政概況一覽》,平陽縣有萬全、小南、江南、北港、南港、昆南六區,八鎮,九十五鄉,一千四百一十二保,一萬四千七百三十九甲。在今蒼南境內有江南區、南港區、昆南區和北港區的天井鄉。江南區轄宜山、金鄉二鎮,白沙、蘆浦、龍江、鶴浦、雙桂、綠萍、宜東、馬鞍、鯨山、鳳江、方城、老城、錢庫、靈峰、括山、蓀湖、石砰、大嶴十八鄉;南港區轄靈溪、橋墩二鎮,風池、山南、瀆浦、渡龍、繁枝、藻溪、挺南、對務、雙亭、浦源、大觀、觀美、五鳳、玉倉、平水、大龍、矴步、莒溪、蕭江、山北二十鄉(蕭江、山北二鄉今屬平陽);昆南區轄霞關鎮,華陽、南宋、礬山、鳳陽、昌禪、龍沙、赤溪、信智、馬站、城門、魁裏、澄海、蒲城十三鄉。
民國廿八年,平陽縣仍設六區、一○三鄉鎮,但保、甲有變化,計一千二百七十保,一萬三千三百三十六甲。
民國廿九年,遵照縣各級組織綱要規定,對鄉鎮區域進行調整:撤銷萬全、小南二區,設城區和鼇江區;將江南、南港、昆南、北港四區,以區署所在地更名為宜山區、靈溪區、礬山區和水頭區。全縣有六區,八十七鄉鎮,弓千零四十五保,一萬二千零三十七甲。在今蒼南境內有宜山區、靈溪區、礬山區和水頭區的天井鄉。宜山區轄宜山、金鄉二鎮,錢庫(後改為鎮)、宜東、蘆浦、老城、靈峰、方城、石砰、括山、望鯉(由原馬鞍、蓀湖兩鄉合併)、江山(由原鳳江、鯨頭二鄉合併)、新桂(由原雙桂、鶴浦二鄉合併)、白沙、龍江、大澳、綠萍十五鄉;靈溪區轄靈溪、橋墩二鎮,瀆浦、浦亭(由原浦源、雙亭二鄉合併)、大龍、山南、大觀、挺南、藻溪(曾劃入礬山區,不久即劃回)、莒溪、騰步(由原玉蒼、矸步二鄉合併)、渡龍、風池、對務、繁枝、觀美、平水、五鳳、蕭江、山北十八鄉(蕭江、山北二鄉今屬平陽);礬山區轄霞關鎮,馬站(後改為鎮)、礬山、昌禪、城門、魁裏、澄海、南宋、華陽、赤溪、信智、龍沙、鳳陽、蒲城十三鄉。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6-25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在今蒼南境內各鄉鎮主要街市村莊保甲情況

鄉鎮主要街市村莊編制情況
保數甲數戶數口數
宜山鎮宜山街、金家垟、雲兜、南市口、夾岸洲、八岱1314320379429
錢庫鎮錢庫街、金家垟、蘇家店、西街、東街、堂兜、15185292514496
橫街、雙排方
 金鄉鎮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大街、獅子山、球山、811517148423
 第三巷、第四巷、第五巷、第六巷、第七巷、
 第八巷、百步街、天燈巷
 宜東鄉孫店、陳華垟、林官倉、餘家墓、下河陳、神宮橋15172223210922
 蘆浦鄉蘆浦街、半河、林家院、黃樓下、東門垟、監後垟、14173268913350
 仙居、雅店橋
 老城鄉河頭、鄭家樓、前張、半垟、林家莊、新橋、彭家堡16177219010876
 靈峰鄉黃家大、北老垟、晏公殿、布袋底、大坪、14182264612487
 張良山、後井、丁家莊
 方城鄉舥艚、炎亭、流灣、倒橋坑、崇家嶴、方城底、14177275412633
 甲底、垟底
石砰鄉外嶴、內嶴、青灣底、涼亭、珠梅嶺、橫山路、12150232512633
海口、湖裏
括山鄉將軍嶺腳、阮家山下、張家樓、李家堡、韓軍橋1415620639774
 望鯉鄉南茶寮、東夾頭、管店、大樹下、玉龍口、16207345517236
 東山頭、廖家垟、護法寺
 江山鄉都口、上下林、陡門頭、王家門、金家垟、17237307817595
 石頭嶴、鯨頭、石崗下
 新桂鄉雙排殿、方岩下、河底高、李家垟、河前、11151258812222
 直夾河、浦西、新陡門
 白沙鄉劉店、繆家橋、二河、東莊、章良、方良、戴家垟12142203610303
 龍江鄉張家堡、江口、下埠、新美洲、黃家洞、河北廟、下澇13166290013609
 大澳鄉大漁、北街、城仔內、大厝內、大路、北山、88612495818
 龍舌崗、大、小
 綠萍鄉周家棲、吳橋頭、薛家橋、章家樓、仕家垟、象河頭11115220919888
靈溪鎮靈溪街、大門、山前、楊家夾、許家保、新埠頭87410614423
橋墩鎮橋墩門、烏岩、後隆、蕉坑8699715071
瀆浦鄉平水橋、橋底、浦邊、河邊、楊店、龍慶、16175246411451
 張家山、橫大浦
 浦亭鄉大亭、樟浦、北嶴、仙頭莊、張家腰、章嶴、金山1615521259295
 大龍鄉五訓朱、陳羅垟、三十畝、方竹坑、大穀基、赤垟山99513886067
 藻溪鄉藻溪街、蘆家寺、九堡、燕坑、潘莊、吳家園、險口1312616317022
 山南鄉蔡家莊、滬山街、徐家垟、塘下、山南1312415426720
 大觀鄉大觀、大門、河口、江灣、魚塘口、北山、南山1111114646602
 挺南鄉盛陶、埭頭、江邊、高嶴、蕉蒲嶺、東湖、小嶺、大嶺119813845667
 莒溪鄉岩皮街、街頭、大灣、南山、柯嶺、寺後、911516717007
 黃土嶺、鄭家山
 騰步鄉騰垟、排頭、石井、矴步頭、下垟、鯉魚山、碗窯1113217367486
 渡龍鄉渡龍街、白墓腳、葉家垟、本宕、宕頂吳、前垟8799564247
 鳳池鄉鳳池、靈隱、溪頭、凰嶴、東嶴99812885958
 對務鄉靈峰、河西浦、河口、東倉1111715576811
 繁枝鄉繁枝、北山、白墳、三叉路、嶺北、丁嶴、109613515738
 龍門、嶴子章
 觀美鄉觀美街、竹筏頭、茂竹、馬家垟、亭仔、嶺腳、嶺頂1111315786770
 平水鄉平水、水頭街、馬路內、岩尾、柳垟、古樹灣、金山頭1211315786531
 五鳳鄉五岱、嘉隆、水溝、南山頭、前垟、鳳村、12991462171
 白玉尖、百畝區
水頭區開井鄉天井    
馬站鎮馬站街、坑門嶺、岱嶺、甘溪、霞峰、鳳尾山、岑山89715147360
霞關鎮鎮下關、大垵、瑤洞、三卯、南平、松柏林66910124977
礬山鄉礬山街、西坑、南小垟、王回坑、楊家井、水尾78312375669
 昌禪鄉昌禪街、赤垟、古樓下、打石灣、高垟山67211695487
 南宋鄉北山街、溪崗頭、浦平街、王家垟、古井頭810915446871
 華陽鄉碗窯尾、焦坑、隔頭、大莊、厝子基、百畝坊、苦竹林6639503946
 赤溪鄉赤溪街、南行、南嶴、白灣、倉頭、李家山89916819135
 信智鄉霧城、流岐頭、流岐嶴、信智、桃山、烏岩6629763825
 龍沙鄉沙坡、嶺頭、垟頭、南垟、吊北燈、李家基、溪心78212975634
 鳳陽鄉鳳陽、八字岩、上宅、下宅、東垟、大厝基、金雞籠7497483955
 蒲城鄉蒲城、沿浦、大怙、小怙、下載、丹坵10140216211295
 城門鄉城門、謝家垟、牛皮嶺、西嶴、章家山68613315539
 魁裏鄉下魁、南山、打石坑、浪通灣、大姑營68512425284
 澄海鄉路尾街、嶺尾、外垟、嶴內、大街內、陳家坪109814756217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6-25

民國三十年至三十五年,區鄉鎮不變。三十二年礬山區更名馬站區。三十五年靈溪區複名南港區,宜山區複名江南區。保甲數歷年增縮較大:三十年全縣有1047保,11818甲;三十一年1047保,12057甲;三十二年1007保,11892甲;三十三年987保,11658甲;三十四年953保,10848甲;三十五年949保,10880甲。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縮編鄉縝。三十六年有城區、萬全、鼇江、北港、江南、南港、蒲門(馬站區更名)七區,五十六鄉鎮,946保,10748甲。在今蒼南境內,江南區從原三鎮十四鄉,並為宜山、金鄉、錢庫三鎮,龍江、湖前、望鯉、江山、白沙、括山、蘆浦、方城、老城、石澳十鄉;南港區從原來二鎮十八鄉,並為靈溪、橋墩二鎮,瀆浦、滬山、浦亭、雲龍、藻溪、觀美、五鳳、莒騰、大觀、蕭江、山北十一鄉(蕭江、山北二鄉今屬平陽);蒲門區從原二鎮十二鄉並為馬站、霞關二鎮,南宋、礬山、赤溪、蒲城四鄉;還有北港區的天井鄉。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沿用舊區劃:解放初期,基本沿用舊政權的行政區劃。一九四九年八月前,平陽縣轄萬全、鼇江、北港、南雁、江南、南港六區。八月,撤銷中共鼎平縣委,將原屬鼎平的南鶴、蒲門兩區合併為蒲門區,劃歸平陽縣。這時平陽縣有七區,一直屬鎮(城關),七十三鄉鎮。在今蒼南境內有江南、南港、蒲門三區和南雁區的莒騰鄉。江南區轄宜山、錢庫、金鄉三鎮,湖前、江山、望鯉、龍江、括山、方城、白沙、蘆浦、老城、石嶴十鄉;南港區轄靈溪、橋墩二鎮,瀆浦、滬山、對務、浦亭、繁枝、渡龍、觀美、大觀、五風、挺南、大龍、藻溪、蕭江、山北、朝陽十五鄉(蕭江、山北、朝陽三鄉今屬平陽縣);蒲門區轄馬站、礬山、霞關、南宋、蒲城、赤溪六鄉。
九月一日,平陽縣人民政府成立,全縣仍設七區、一直屬鎮、七十三鄉鎮。在今蒼南境內,南港區撤挺南、大龍二鄉,增設矴步鄉;蒲門區馬站、霞關二鄉改為鎮,增設龍沙鄉。其餘不變。
劃區建鄉:一九五○年五月,進行劃區建鄉。平陽縣設萬全、鼇江、北港、麻步、山門、睦源、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十二區,一直屬鎮,一百五十一鄉(鎮)。九月,原屬靈溪區的蕭江、山北二個鄉劃歸麻步區。一九五○年六月至一九五二年六月,在今蒼南境內有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六區和睦源區一部分。宜山區轄宜山鎮,鳳江、平等、宜東、江山、綠萍、鯨山、蘆浦、望裏、合作、玉龍、湖前、龍江、白沙、和平、浦城十五鄉;金鄉區轄金鄉、錢庫二鎮,方城、新城、郊外、老城、萬和、湖裏、石砰、大漁、小漁、靈峰、括山、將軍、項橋十三鄉;靈溪區轄靈溪鎮,滬山、對務、大觀、瀆浦、藻溪、渡龍、繁枝、鳳池、山南、靈江、倉橋、雁騰、挺南、朝陽十四鄉(朝陽鄉今屬平陽縣);橋墩區轄橋墩鎮,沿沙、矴步、大龍、五鳳、思鳳、觀美、集美、水頭、南峰、浦亭十鄉;礬山區轄礬山鎮,南宋、華陽、埔坪、昌禪、礬南、龍沙、中墩、赤溪、風陽九鄉;馬站區轄馬站、霞關二鎮,魁裏、城門、信智、蒲城、雲亭、沿浦、澄海七鄉,還有睦源區的莒溪、西廳、天井三鄉。
劃鄉建政:一九五二年六月,平陽縣根據政務院指示,結合土地改革劃鄉建政,將北港區劃分為水頭、騰蛟二區,增設赤溪、藻溪二區,以城關直屬鎮為基礎,建立城區。全縣共有十六區,一直屬鎮(鼇江),二百三十九鄉(鎮)。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成立明礬礦區,屬溫州專署、平陽縣政府雙重領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改稱礬山礦區,直屬溫州專署。一九五四年八月撤銷城區,成立城關鎮,增設錢庫區。
一九五二年六月至一九五六年三月,在今蒼南境內有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藻溪、礬山、馬站、赤溪九區和睦源區一部分。
宜山區,增設梧橋、雲岩、鐵龍、仙居、新安、南萍六鄉,共管轄二十二鄉鎮。一九五四年八月,將玉龍、南萍、蘆浦、新安、望裏、仙居六鄉劃歸錢庫區,將浦城鄉劃歸金鄉區.一九五六年一月,撤銷錢庫區,將錢庫、蘆浦、望裏、新安、括山五鄉鎮劃歸宜山區。
金鄉區,增設城東、炎亭、東山、石嶴(內湖)、大蔆、夏口六鄉,共轄二十一鄉鎮。一九五四年八月,將錢庫,將軍、項橋、夏口、括山、老城、郊外七鄉鎮劃歸錢庫區。同年八月至十二月又將老城、郊外二鄉和宜山區的浦城鄉劃歸金鄉區。
錢庫區,一九五四年八月設立,轄原屬宜山區的蘆浦、玉龍、南萍、望裏、新安、仙居和原屬金鄉區的錢庫、夏口、將軍、括山、項橋、老城、郊外,共十三鄉鎮。同年十二月,又將老城、郊外二鄉劃歸金鄉區。一九五六年一月,撤銷錢庫區,同時撤銷玉龍、南萍、將軍、夏口、項橋、仙居六鄉,又將錢庫、蘆浦、望裏、新安、括山五鄉鎮劃歸宜山區。
靈溪區,增設鎮江、靈東、底垟(今屬平陽縣)、幹水、龍堡、盛山、雙峰七鄉,共轄二十一鄉鎮。一九五二年八月,將藻溪、挺南、渡龍、繁枝、雁騰、平水、龍堡、盛山、雙峰九鄉劃歸藻溪區。一九五三年一月,成立浦山鄉(一九五六年二月併入蕭江鄉)。
橋墩區,增設仙堂、碗窯、羅垟、黎陽、黃檀、黃蕉、平美、象元八鄉,共轄十九鄉鎮。
藻溪區,一九五二年八月設立,轄原屬靈溪區的藻溪、雁騰、龍堡、平水、挺南、盛山、繁枝、渡龍、雙峰和原屬礬山區的南宋、垟頭、昌禪、新垟十三鄉。一九五三年十月,將南宋、垟頭、昌禪、新垟四鄉劃歸礬山區。一九五四年七月增設魁橋鄉。一九五六年三月,撤銷藻溪區,同時撤銷魁橋、雙峰、龍堡、平水、盛山五鄉,並將藻溪、渡龍、繁枝、挺南、雁騰五鄉鎮劃歸靈溪區。
礬山區,撤銷礬南鄉,增設南下、垟頭、新港、溪崗、南堡、甘茶、新垟、南嶴、安峰、外王、下宅、雙排、新安、鳳陽十四鄉,共轄二十四鄉鎮。一九五二年八月,將赤溪、鳳陽、新安、雙排、南嶴、安峰、龍沙、外王、下宅、中墩十鄉鎮劃歸赤溪區。十月,將南宋、垟頭、昌禪、新垟四鄉劃歸藻溪區。一九五三年十月,又將藻溪區的南宋、垟頭、昌禪、新垟四鄉劃歸礬山區,同年十二月,將礬山鎮和南下、溪崗二鄉劃歸明礬礦區管轄。
明礬礦區,一九五三年十二月成立,管轄礬山鎮和南下、溪崗二鄉。一九五四年二月直屬溫州專署。
馬站區,增設岱嶺、坑門、藍山、王孫、霧城、福森、嶺尾、南坪、長沙、漁寮十鄉,共轄十九鄉鎮。一九五二年八月,將信智鄉劃歸赤溪區。一九五五年先後撤銷嶺尾、藍山、福森三鄉。
赤溪區,一九五二年八月設立。轄原屬礬山區的赤溪、南嶴、龍沙、安峰、外王、下宅、新安、雙排、鳳陽、中墩和原屬馬站區的信智共十一鄉鎮。一九五六年三月,撤銷赤溪區,除將信智鄉劃歸馬站區、中墩鄉劃歸金鄉區外,其餘鄉鎮均劃歸礬山區。
還有睦源區的西廳鄉、田立鄉、大石鄉、莒溪鄉、傳後鄉、騰垟鄉、天井鄉(一九五六年春併入今屬平陽縣的吳垟鄉)。
並區並鄉:一九五六年三月至十月,並區並鄉、平陽縣設水頭、山門、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八區,城關、鼇江、礬山三直屬鎮,一百一十六個鄉鎮。在今蒼南境內有宜山、金鄉、靈溪、橋墩、礬山、馬站6區和礬山直屬鎮。
宜山區,一九五六年二月至六月,撤銷綠萍、鳳江、宜東、鯨山、合作、龍江、和平、梧橋、鐵龍九鄉,十月恢復龍江鄉。一九五七年三月至一九五八年六月,先後恢復項橋、鳳江、合作三鄉。全區共轄宜山、錢庫、鳳江、平等、江山、蘆浦、望裏、合作、項橋、湖前、龍江、白沙、雲岩、新安、括山十五鄉鎮。
金鄉區,一九五六年二月至六月,先後撤銷靈峰、城東、萬和、郊外、小漁、大蓬、石嶴(內湖)、東山八鄉,又將礬山區的中墩鄉劃歸金鄉區。全區共轄金鄉、方城、新城、老城、湖裏、石砰、大漁、炎亭、舥艚、中墩十鄉鎮。
靈溪區,一九五六年先後將朝陽、底垟二鄉劃歸水頭區;撤銷藻溪區,將藻溪、渡龍、繁枝、挺南、雁騰五鄉鎮劃歸靈溪區,同時撤銷雁騰鄉,將繁枝、渡龍並為雲龍鄉,撤銷大觀、滬山、靈江、鳳池、倉橋五鄉;將橋墩區的浦亭、水頭二鄉和麻步區的蕭江、夏橋二鄉劃歸靈溪區。並鄉後,靈溪區共轄靈溪、對務、瀆浦、浦亭、水頭、藻溪、挺南、雲龍、夏橋、蕭江十鄉鎮。同年八月恢復雁騰鄉。十二月雲龍鄉分為繁枝、渡龍二鄉。一九五七年三月恢復滬山、大觀二鄉。一九五八年六月恢復鳳池、倉橋二鄉,至此,靈溪區共轄靈溪、對務、瀆浦、浦亭、水頭、藻溪、挺南、雁騰、繁枝、渡龍、滬山、大觀、鳳池、倉橋、夏橋(今屬平陽縣)、蕭江(今屬平陽縣)十六鄉鎮。
橋墩區,一九五六年春,將水頭、浦亭二鄉劃歸靈溪區,同時將睦源區的莒溪,西廳、上村、大石、田立、騰垟、傳後七鄉劃歸橋墩區。又先後撤銷矴步、大龍、思鳳、集美、南峰、羅垟、黎陽、黃蕉、平美、象元、西廳、上村、大石、田立、傳後十五鄉。一九五七年,相繼恢復西廳、黎陽、集美、大龍四鄉。至此,橋墩區共轄橋墩、沿沙、大龍、五鳳、觀美、集美、仙堂、碗窯、黎陽、黃檀、莒溪、西廳、騰垟十三鄉鎮。
礬山區,一九五六年三月撤銷赤溪區,將赤溪、南嶴、外王、下宅、安峰、龍沙、新安、雙排、鳳陽九鄉鎮劃歸礬山區。又先後撤銷甘茶、垟頭、新港、新垟、南嶴、安峰、外王、下宅、雙排、新安十鄉,增設半垟鄉,礬山鎮改為縣直屬鎮。至此,礬山區共轄華陽、南宋、埔坪、昌禪、南堡、赤溪、龍沙、半垟、鳳陽九鄉鎮。
馬站區,一九五六年春撤銷霧城、坑門、岱嶺三鄉,將原屬赤溪區的信智鄉劃歸馬站區,增設合作鄉。六月撤銷南坪鄉。次年六月撤銷合作鄉。同時成立岱嶺佘族鄉。一九五八年十月,撤銷長沙鄉,恢復南坪鄉。至此,馬站區共轄馬站、霞關、岱嶺、城門、魁裏、漁寮、蒲城、沿浦、澄海、南坪、雲亭、信智十二鄉鎮。
礬山鎮,一九五六年五月,將礬山鎮改為縣直屬鎮。
撒區建社:一九五八年九月至十一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撤銷區建制和直屬鎮,先後成立鋼城、萬全、鼇江、麻步、水頭、騰蛟、山門、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藻溪、礬山、馬站、赤溪十六人民公社。在今蒼南境內有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藻溪、礬山、馬站、赤溪九公社。一九五九年二月撤銷藻溪、赤溪公社。三月全縣鄉鎮統一改稱管理區。五月又將管理區統一改稱生產大隊。
宜山公社,一九五八年九月撤銷宜山區,成立宜山、錢庫二公社。宜山公社轄宜山、鳳江、平等、江山、湖前、龍江、白沙、雲岩八大隊。
金鄉公社,一九五八年九月撤銷金鄉區,成立金鄉公社,轄金鄉、湖裏、老城、大漁、石砰、炎亭、新城、舥艚、方城、中墩十大隊。同年十一月,將中墩大隊劃歸赤溪公社。一九五九年三月撤銷方城大隊,井入舥艚大隊。
錢庫公社,一九五八年九月成立,轄錢庫、望裏、合作、新安、蘆浦、項橋、括山七大隊。同年十一月,撤銷合作大隊,併入望裏大隊。
靈溪公社,一九五八年九月撤銷靈溪區,成立靈溪、藻溪二公社。靈溪公社轄靈溪、對務、瀆浦、倉橋、滬山、鳳池、大觀、浦亭、水頭、夏橋、蕭江十一大隊。一九五九年一月,將蕭江、夏橋二大隊劃歸麻步公社。二月撤銷藻溪公社,將藻溪、挺南、雁騰、繁枝、渡龍五大隊劃歸靈溪公社。十一月將水頭大隊劃歸橋墩公社。一九六○年一月,撤銷雁騰大隊,至此,靈溪公社轄靈溪、浦亭、鳳池、滬山、對務、大觀、瀆浦、倉橋、藻溪、渡龍、繁枝、挺南十二大隊。
橋墩公社,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撤銷橋墩區,成立橋墩公社。橋墩公社轄橋墩、大龍、五鳳、觀美、仙堂、碗窯、黎陽、黃檀、莒溪、騰垟十大隊。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將靈溪公社水頭大隊劃歸橋墩公社。一九六○年十月,仙堂、黃檀二大隊併入橋墩大隊。至此,橋墩公社轄橋墩、莒溪、大龍、五風、黎陽、觀美、碗窯、騰垟、水頭九大隊。
藻溪公社,一九五八年九月成立,轄藻溪、雁騰、挺南、繁枝、渡龍5鄉鎮。一九五九年二月撤銷藻溪公社,將所屬五鄉鎮劃歸靈溪公社。
礬山公社,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撤銷礬山區,成立礬山公社,轄華陽、南宋、埔坪、昌禪、礬南(由原礬山直屬鎮和南堡鄉合併)五大隊。十二月,撤銷赤溪公社,將赤溪、鳳陽、半垟、中墩、龍沙五鄉鎮劃歸礬山公社。一九五九年七月,撤銷礬南大隊,建立南堡大隊,十月恢復礬山直屬鎮。至此,礬山公社轄華陽、南宋、埔坪、昌禪、南堡、赤溪、龍沙、半垟、鳳陽、中墩十大隊。
馬站公社,一九五八年十月,撤銷馬站區,成立馬站公社,轄馬站、霞關、岱嶺、城門、魁裏、漁寮、蒲城、沿浦、澄海、南坪、雲亭、信智十二大隊。
赤溪公社,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成立,轄原屬礬山區的赤溪、龍沙、半垟、鳳陽和屬金鄉區的中墩,共五鄉鎮。同年十二月,撤銷赤溪公社,所屬5鄉鎮劃歸礬山公社。
礬山鎮,一九五九年十月恢復為直屬鎮。
恢復區公所,大隊建公社一九六一年九月,恢復區公所(城關、鼇江、礬山三個直屬鎮不變)。至一九六二年一月,生產大隊全部改為公社。平陽縣共有一百三十七公社。一九七二年三月,撤銷錢庫區,同年十月,又恢復錢庫區。至此,在今蒼南境內有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礬山、馬站七區和礬山直屬鎮。
宜山區,一九六二年一月轄宜山、江山、鳳江、雲岩、平等、白沙、湖前、龍江八公社。八月成立鐵龍公社,一九六四年六月成立沿江公社。宜山區共轄十公社。一九七二年三月撤銷錢庫區,將錢庫、蘆浦、望裏、新安、陳東、仙居六公社劃歸宜山區。同年十月恢復錢庫區,又將錢庫等六公社劃歸錢庫區,宜山區仍轄十公社。
金鄉區,一九六二年一月轄金鄉、湖裏、老城、大漁、石砰、炎亭、新城、舥艚八公社。六月成立郊外公社,金鄉區共轄九公社。一九七二年三月撤銷錢庫區,將夏口、括山、項橋三公社劃歸金鄉區。同年十月恢復錢庫區,又將夏口等三公社劃歸錢庫區。金鄉區仍轄九公社。
錢庫區,一九六二年七月轄錢庫、望裏、新安、蘆浦、項橋、括山六公社。同年成立夏口公社,一九六四年成立陳東、仙居二公社,錢庫區共轄九公社。一九七二年三月,撤銷錢庫區,將錢庫等六公社劃歸宜山區,將夏口等三公社劃歸金鄉區。同年十月恢復錢庫區,管轄原來九公社。

靈溪區,一九六二年一月轄靈溪、浦亭、鳳池、滬山、對務、大觀、瀆浦、倉橋、藻溪、渡龍、繁枝、挺南十二公社。
橋墩區,一九六二年一月轄橋墩、莒溪、天井、大龍、五鳳(黎陽大隊併入五鳳)、觀美、碗窯、騰垟、水頭九公社。九月成立黃檀公社,橋墩區共轄十公社。
礬山區,一九六二年一月轄華陽、南宋、埔坪、昌禪、南堡、赤溪、龍沙、半垟、鳳陽、中墩十公社。
馬站區,一九六二年一月轄馬站、霞關、岱嶺、城門、魁裏、漁寮、蒲城、沿浦、澄海、南坪、雲亭、信智十二公社。
礬山鎮,建制不變。
蒼南建縣:一九八一年六月,蒼南建縣。蒼南縣轄原平陽縣的礬山鎮及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礬山、馬站七區,七十一公社。一九八二年三月,縣城靈溪鎮改為直屬鎮。一九八三年十月,建立龍港直屬鎮。至此,蒼南縣共轄七區,二直屬鎮,七十一公社。宜山區轄宜山、江山、鳳江、雲岩、平等、鐵龍、白沙、湖前、龍江、沿江十公社;金鄉區轄金鄉、湖裏、老城、郊外、大漁、石砰、炎亭、新城、舥艚九公社;錢庫區轄錢庫、夏口、蘆浦、望裏、新安、陳東、仙居、括山、項橋九公社;靈溪區轄浦亭、鳳池、滬山、對務、大觀、瀆浦、倉橋、藻溪、渡龍、繁枝、挺南十一公社;橋墩區轄橋墩、莒溪、大龍、五鳳、黃檀、觀美、水頭、碗窯、騰垟、天井十公社;礬山區轄華陽、南宋、埔坪、昌禪、南堡、赤溪、龍沙、半垟、鳳陽、中墩十公社;馬站區轄馬站、霞關、岱嶺、城門、魁裏、漁寮、蒲城、沿浦、澄海、南坪、雲亭、信智十二公社。還有靈溪、龍港和礬山三直屬鎮。
搬社建鄉及搬區建鎮:一九八四年二月,蒼南實行政社分設,撤銷七十一公社,成立七十一鄉政府。五月增設海城鄉,共七十二鄉。六月,縣委、縣政府決定試行撤區建鎮,以鎮轄鄉,撤銷七區,建立宜山、金鄉、錢庫、舥艚、橋墩、藻溪、莒溪、馬站、赤溪九鎮,加之原有靈溪、龍港、礬山三直屬鎮,共十二鎮。宜山鎮轄江山、鳳江、雲岩、平等、鐵龍、海城六鄉;金鄉鎮轄大漁、石砰、炎亭、湖裏、老城、郊外六鄉;舥艚鎮轄舥艚、新城二鄉;錢庫鎮轄夏口、蘆浦、望裏、新安、陳東、仙居、括山、項橋八鄉;藻溪鎮轄藻溪、渡龍、繁枝、挺南四鄉;橋墩鎮轄橋墩、大龍、五鳳、黃檀、觀美、南水頭六鄉;莒溪鎮轄莒溪、天井、騰垟、碗窯四鄉;馬站鎮轄馬站、霞關、岱嶺、城門、魁裏、漁寮、蒲城、沿浦、澄海、南坪、雲亭十一鄉,赤溪鎮轄赤溪、龍沙、半垟、鳳陽、中墩、信智六鄉;靈溪鎮轄大觀、浦亭、鳳池、對務、滬山、瀆浦、倉橋七鄉;龍港鎮轄白沙、龍江、沿江、湖前四鄉;礬山鎮轄華陽、南宋、昌禪、埔坪、南堡五鄉。
恢復區建制:一九八五年二月,因鎮管鄉不符合憲法規定,又恢復區建制。撤銷九鎮(直屬鎮不變),恢復宜山,金鄉、錢庫、靈溪、橋墩、礬山、馬站七區。同月增設藻溪區和赤溪區。四月設龍港區。同年十二月起至一九九○年,先後將湖前、蘆浦、炎亭、望裏、倉橋(更名靈江)、大漁等鄉改為建制鎮。一九八七年二月,建立金鄉直屬鎮,一九八八年十月,湖前鎮改為直屬鎮。至一九九○年十二月,全縣共十區,五直屬鎮,六十七鄉鎮。
宜山區轄宜山、江山、鳳江、雲岩、平等、鐵龍六鄉鎮,海城鄉劃歸龍港區;金鄉區轄金鄉、湖裏、老城、郊外、大漁、石砰、炎亭、新城、舥艚九鄉鎮。一九八七年二月金鄉鎮改建為縣直屬鎮,將湖裏、老城、郊外三鄉改為辦事處,劃歸金鄉鎮管轄。金鄉區轄大漁、石砰、炎亭、新城、舥艚五鄉鎮;錢庫區轄錢庫、夏口、蘆浦、望裏、新安、陳東、仙居、括山、項橋九鄉鎮,龍港區,一九八五年四月設立,轄原屬龍港鎮的湖前、沿江、龍江、白沙和原屬宜山區的海城,共五鄉。一九八八年十月,湖前改建為直屬鎮,龍港區管轄沿江、龍江、白沙、海城四鄉;靈溪區轄大觀、浦亭、鳳池、對務、滬山、瀆浦、靈江七鄉鎮;橋墩區轄橋墩、大龍、五鳳、黃檀、觀美、南水頭、莒溪、天井、騰垟、碗窯十鄉鎮;藻溪區轄藻溪、渡龍、繁枝、挺南四鄉鎮;礬山區轄華陽、南宋、埔坪、昌禪、南堡五鄉;馬站區轄馬站、霞關、岱嶺、城門、魁裏、漁寮、蒲城、沿浦、澄海、南坪、雲亭十一鄉鎮;赤溪區轄赤溪、龍沙、半垟、鳳陽、中墩、信智六鄉鎮。還有靈溪、龍港、礬山、金鄉(轄郊外、湖裏、老城三個辦事處)、湖前五直屬鎮。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6-25

附:蒼南縣一九九二年撒區擴鎮並鄉後行政區劃情況
鄉鎮鄉鎮居    民    區    和    村
名稱駐地
靈溪鎮江濱西路古磉、上街、鳳山、雙台、柴街巷、黃宅內、會龍門、塘北、站東、城中、山前、蓮池、望鶴、韓頭橋;
樟浦、家堡、雙台、雙靈、古磉、雙垟、大門、廳基、西山、靈峰、山東、下東垟、宮後陳、五垟、洽尾繆、東倉、上江、水門內、上垟莊、河尾莊、上林、官堂、新建、靈堡、岩頭、龍渡、垟貢、後垟、坑底、嶺北、大觀、魚塘口、南山邊、溪心、龍頭、水頭、坑源、五畝、金嶴、曉豐、下埠街、南嶴、田墘、北山下、壩頭、嶺前、翁家垟、過港、秦嶴、宕豐、葉家垟、渡龍、雙匯、嶼湖、宕頂、西程、埭頭、白鶴、望鶴。
龍港鎮鎮前路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鎮前、龍躍、沿河、文衛、江灣;
新渡、方岩下、河底高、金釵河、江口、下埠、池浦、流浦、柳江、鹹園、朝西屋、磚瓦、新陡門、新蘭、東排、西排、新美州、洪宮、塗廠、下澇、黃家蓬、瓦窯頭、李家垟、浦後、三大屋、河北廟、黃中、象北、下東莊、象申、象南、七河、劉北、劉西、劉南、方北、方中、方南、章良、岑浦、二河、海頭、河尾、前東、朝北處、後岸、民主、海下、新垟。
湖前鎮西橋村鶴浦、東浦;
西橋、東河、下垟鄭、雙桂、陳良、楊家宅、鳳江、雙龍、匯龍、李莊站、長連屋、朱家站、三垟、凰浦、水深垟、童處、林陳、新光、麟頭。
靈江鎮新港村港巷陳、新渡;
余橋、水垟、蔡宅、聯進、橫支、四大、橫河、金福、橋底、營垟、內李、凰山前、王宅、梧梅、浦邊、江蘇、河口葉、新港。
宜山鎮球新路球山、龍頭、仁壽、前垟、站前、東興;
嚴處、吳家庫、朱處、甲底、上黃、下黃、林梁、宜一、宜二、塘西、東店、八岱、前垟底、東跳、張北、張南、上水門、陳家寺、前河蔣、浹中堡、珠後、珠西、珠東。
蘆浦鎮蘆浦村蘆光;
蘆浦、增產、儒橋頭、鑒後西、鑒後東、鑒後垟、前垟、東門垟、林家院、南宕、縣後、石路、黃樓下、前垟底。
莒溪鎮莒溪村岩皮;
莒溪、黃土、大坪、大山、大坑、上村、大峨、石亭、西廳、王洞、石峴、碟頭、內垟、王立垟、橋南山、宮外、下塘、柯嶺、垟尾、田貢、半山腰、大呈、橫路、田寮、山坑、天井、鹿境、直坑、黃佘、坳下。
舥艚鎮爐頭村中魁、雙港、桂泉;
爐頭、泮河西、泮河東、北嶺、林家莊、平安、老台、七二、七一、舥艚、中段、老陡門、下乾頭、方城底、橫池、東山周、垟底張、瀆底、東浦口、山塘、陳處、馬路下、西浦口、金家沿、北大垟、九刀連、新橋、仙坭船、水心、倪前、倪後、黃庫、浦東、浦前、夏口徐、黃東、馬鞍橋。
礬山鎮新華街南下、內街、南垟、新厝內、新街、大埔頭、龍舌頭、王家洞、深蟬、水尾、西坑、福德彎、杉山、南山坪;
尖家坑、赤家山、古路下、深白、龍幹、白岩、街路、南下、埔南、中村、金鬥垟、王西坑、南堡、頂村、坑子內、園盤、石門頭、楊於山、嶺腳山、坑門嶺、楊家井、甘茶、青山後、下厝基、倪家山、大坪山、埔坪、甘岐、獅頭腳、拱橋山、王門坑、柯嶺腳、溫周窟、楓樹坪。
赤溪鎮南行村赤溪;
南行、過溪、塘頭、北嶴內、赤溪、園林、白灣路、白灣、流岐頭、半垟、流岐嶴、三步擂、雙牌、隔頭、新窯、安基、泗安、小嶺頭、官嶴、信智、棕利頭、後垵、烏岩、新厝、朱家垟、韭菜園、青山、湖井、桃山、園嶼、大腳蝦。
馬站鎮南新街南街、草埕、街頭;
馬站、鳳尾山、金山、橋頭、山邊、閘橋頭、霞峰、石頭崗、後峴、城門、謝家垟、風門、上半嶺、大貢、西邊、棋盤、西覽、車嶺、下嶼、三墩洲、中魁、頂魁、下魁、小姑、利垟、中姑、南壟、魴魚山。
霞關鎮霞關村第一、第二;
霞關、三星、蕉坑、大垵、瑤洞、南關、南坪、流楓仔、橋仔頭、蚊龍頭、牛運、柳壟、小曹、下林、松柏林、水門宮、長沙、深灣、卓蟬、下南坪、義吾、頂海、下海、路尾、十五畝、鬥垟、仙岩、大壟、沛壘、陳家坪、嶴內、庫下。
滬山鄉滬山村滬山、新溪、台溪、柳莊、五愛、三河、鳳陽、畔垟、門前、山南、周林、山北底、浦口、後蔡、前蔡、新橋頭、新浦、百丈、塘下。
鳳池鄉板嶴村板嶴、徐溪、漁池、白水、灣旦、大坡、岩水、蟬嶴、水月、埔內洪、雙益
浦亭鄉燕頭村燕頭、嶺頭、觀湖、羅溪、內樟嶴、新開田、大亭、大明、直瀆、張家腰、浦嶴、嶺東、峰底、新同、下嶴、小玉蒼、浦南山、麗灣。
江山鄉周家村車周家車、新河、下水門、郭宕、西河、上河頭、薛北、薛中、薛南、月星、大店、文樓、東莊、梁宅、三大廟、後垟增、都口、盧處、平橋、王家門、壽山、下灣、振棋。
平等鄉張西村張西、張東、環河、徐家莊、陳家宅、韓家垟、仕家垟、吳家弄、林官倉、陳宅、梧橋、希賢、陳華垟、吳蘭樓、余北、余南、施良、孫店。
騰垟鄉後車村後車、上北山、排頭、垟半嶺、東湖浦、鄭坑、灣底、蟬心、山墩、王灣、北田寮、漁山頭、大田後、石井、大石坪。
雲岩鄉鯨頭村鯨頭、士金兜、上對口、中對口、山前、鳳山、金中、雲岩、梁峰、三峰、聯友、瑞岩。
仙居鄉安居村安居、仙平、朱家鬥、李家垟頭、湖廣店、翁處、雅後、雅店橋、神宮橋、雅前、木橋頭、柘園、龍船淨、十二岱、河西岸。
新安鄉東社村新社、東社、芙蓉、小雲兜、大雲兜、路邊、金龍、西謝、大樹下、玉龍、東浹頭、寥家垟、鑒橋、管店、大河川底、塔頭、塔前、山北、陳鑒垟。
瀆浦鄉橫浦村橫浦、華山、大洽頭、上劉、紅星、塔里、橫江、平水橋、雙家垟、棋南、湯家垟、山腳李、平南、鬥南、下匯周、郭家車、鎮江。
括山鄉將軍村將軍、小陳家堡、南垟、蔡家堡、東張莊、西張莊、尤家園、坑口、大莊、下湯,周家城、河西、新嶴、斜路、和垟、牛條垟、朱家、西括、山崗內、嶺腳、仰頭山、東括、東括外、東括內、尤家坑、順嶺、南蟬山。
五鳳鄉嘉隆村嘉隆、下寮、大隔、半山、南山頭、同平、八畝後、黎垟、竹腳內、磔底、小垟、鳳鳴、水溝、思居、風村。
石砰鄉坑南村外湖、坑東、埠頭、坑南、宮後、橫山、北山、橋南、風水灣、拱橋。
龍沙鄉沙坡村沙坡、嶺頭坪、吊壁燈、李家埠、蔡家山、石塘、下宅、龍山腰、嶺門山、坑內、拋網山、百步嶺、安峰、沙灣、煙敦塤、下半山、玉沙。
南宋鄉南宋村南宋、古樓山、垟頭、半垟宮、垟曹坑、垟尾園、蕉坑底、茶寮、大埔山、溪光、長溪源、石門嶺。
昌禪鄉昌禪村昌禪、大心垟、三條溪、陳家擂、楓腳、王家垟、昌南山、高垟山、中嶴。
中墩鄉中墩村中墩、海濱、南頭、下厝、王家山、小嶺、尖礁。
漁寮鄉漁寮村大尖、四畝腳、後曹、崇安、荷包田、打石坑、流源、王孫、覽瑞、虎井、交椅寬、蛤蟆頭、割草旦、霧城、王梅嶺、關頭、疊石、羅家山、漁寮。
蒲城鄉城西村城東、城南、城西、城北、甘溪、牛乾嶺、西門外、水路山。
沿浦鄉沿浦村沿浦、鼻頭、大姑、新塘、李家井、下在、嶺尾、外垟、鬥門頭、老虎垵、三茆、雲亭、界牌、牛乾、南堡嶺、孟福林、白蓬嶺、木林、沙嶺。
鳳陽鄉頂堡村頂堡、嶺邊、龜墩、鳳樓、鶴山、鶴峰。
岱嶺鄉東宮村東宮、雲遮、雲山、坑門、福掌、鬥彎、朗腰、楊家邊、龍鳳、南山、大厝基。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6-25

第三章 區鎮鄉簡介
本章敘述的是各區、鎮、鄉一九九○年的簡要情況。人口據一九九○年普查數。
第一節 直屬鎮
縣城——靈溪鎮
耕地面積二千九百八十二畝,其中水田二千六百六十五畝。人口三萬八千六百九十二。駐地鎮府路。轄古磉、上街、鳳山、雙台、站東、柴街巷、黃宅內、山前、會龍門、塘北、城中、蓮池、韓橋頭十三居民區,樟浦、家堡、雙台、雙靈、古磉、雙垟、大門、廳基、下東垟九村。地處全縣交通樞紐。有紡織、機械等企業八十七家,商店一千二百六十家,專業市場十八個,其中參茸市場名聞全國,鎮內有幼稚園十一所(其中個體幼稚園八所),小學五所,中學四所,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進修學校、民族中學各一所。縣人民醫院有床位二百五十張。
龍港鎮
耕地面積一千九百五十二畝,其中水田一千六百八十七畝。人口四萬七千九百五十二人。駐地鎮前路。轄江港、通港、海港、建新、鎮前、龍躍、沿河、文衛、江灣九居民區,新渡、方岩下、河底高、江口、金釵河、下埠、朝西屋、流浦、池浦九村。一九八四年六月建鎮以來,共投資九億多元,建築面積達二百一十萬立方米。有企業一百九十五家,商業二千五百六十三家,專業市場十二個。有小學四所,中學三所,聾啞學校一所。龍港醫院有床位一百六十三張。
礬山鎮
耕地面積一千六百五十四畝,其中水田一千零九畝。人口二萬二千四百十五人。駐地新華街,轄南下、內街、南垟、深垟、新街、新厝內、大埔頭、西坑、龍舌頭、水尾、王家洞、杉山、福德灣、南山坪十四居民區,尖家坑、赤家山、古路下、深白、龍幹、白岩、街路、南下、王西坑九村。以產明礬馳名中外,稱為“礬都”。全鎮有明礬企業九家,其中國有一家,集體三家,股份五家,年產礬三萬七千噸。一九六二年開始勞務輸出,有十二個工程隊,年平均三千五百多人。有小學二所,中學一所,中等技校l所。礬礦工人醫院有床位二百張。
金鄉鎮
耕地面積二萬七千二百五十八畝,其中水田二萬四千零六十三畝。下轄湖裏、老城、郊外三個辦事處,人口七萬零七百七十人。駐地衛前街。轄鳳凰、半樂、球山、茶亭、七星、衛前、海晏七居民區,靈峰、夏八美、後半垟、前半垟、夏澤、靈峰黃、下澤湯、大處基、底店、河頭、上堡、馮店、湯鑒垟、上乾頭、坊下、林家硐、四代徐、黃家宅、餘莊、大橋頭、陽美、半浹連、池心、洪嶺下、東山蔡、蘇家、鄭家樓、鄭家垟、前張、東田、河尾垟、南垟、東店包、蔡家、黃金河、東埭頭、珠照垟、戴家堡、吳家堡、湖裏、坎頭、張良山、前堡、瓦窯、倒橋、橋頭連、黃泥嶴、梅嶺腳、梅嶺頭、涼亭、珠梅嶺、十八步、幹溪、牛臥龍、龍蟠基、獅山、星光、五一、城中、金星、溪頭六十一村。七十年代形成小商品生產基地,至一九九○年有家庭工業二千九百三十一戶,掛靠七十五家企業。所產鋁質徽章、塑膠券票、塑膜證冊、滌綸商標等共三千多項系列商品,暢銷全國各地。有小學五所,中學四所。金鄉醫院有床位三十五張。
湖前鎮
耕地面積四千二百零二畝,其中水田四千一百九十一畝。人口一萬零五百七十二人。駐地西橋。轄鶴浦、東浦二居民區,西橋、東河、雙桂、陳良、楊家宅、下垟鄭六村。原有土紡土織傳統,一九七六年後土布滯銷,當地居民以織布機改織塑膠編織袋,遂成專業鎮。隨著塑膠編織袋需求量的大增,大力發展外地加工,在本地及鄰近三縣十一區鎮共有二萬五千個加工點,年產二億條以上。一九八八年,全鎮有掛戶企業二十五家,家庭工廠一千五百四十戶,占總戶數七成。有小、中學各一所。
第二節 宜山區
全區耕地面積五萬一千四百二十八畝,其中水田四萬八千六百五十畝。人口十一萬二千四百六十一人。駐地宜山鎮。轄宜山鎮和鐵龍、雲岩、鳳江、江山、平等五鄉。水網地區,素稱魚米之鄉,又為土紡土織之鄉。一九七九年後新興再生腈綸及塑膠編織袋暢銷全國。
宜山鎮
耕地面積三千八百九十六畝,均系水田。人口二萬一千二百六十二人。駐地球新路。轄球山、龍東、仁壽、前垟、站前、東頭六居民區,嚴處、東店、吳家庫、朱處、甲底、上黃、下黃、林梁、宜一、宜二、塘西十一村。以再生紡織品聞名,為溫州十大商品市場之一。
鐵龍鄉
耕地面積五千零三十二畝,其中水田四千九百零七畝。人口一萬零六百七十九人。駐地八岱。轄八岱、謝垟底、東跳、張北、張南、上水門、陳家寺、前河蔣、浹中堡、珠後、珠西、珠東十二村,有再生棉花市場。
雲岩鄉
耕地面積八千一百九十五畝,其中水田六千六百八十二畝。人口一萬六千五百零二人。駐地鯨頭。轄鯨頭、士金兜、山前、上對口、中對口、鳳山、金中、雲岩、聯友、梁峰、三峰、瑞岩十二村。屬半山區。有彩印、煙花、紡織等企業。
鳳江鄉
耕地面積九千五百九十一畝,其中水田八千八百八十八畝。人口一萬五千九百三十四人。駐地凰浦。轄鳳江、雙龍、匯龍、李莊站、長連屋、朱家站、三垟、凰浦、水深垟、童處、林陳、新光、麟頭十三村。年產蜜柑三萬斤,以果大、皮薄、味甘著稱。
江山鄉
耕地面積一萬四千一百八十三畝,均系水田。人口二萬六千四百四十五人。駐地周家車。轄周家車、下水門、郭宕、西河、新河、上河頭、薛北、薛南、後垟增、平橋、都口、梁宅、大店、文樓、月星、東莊、三大廟、盧處、壽星、王家門、下灣、薛中二十二村。新河、西河兩村為最早生產再生腈綸的地方。
平等鄉
耕地面積一萬零五百二十九畝,其中水田一萬零九十四畝。人口二萬一千六百三十九人。駐地張西。轄張西、張東、環河、徐家莊、陳家宅、韓家垟、希賢、仕家垟、梧橋、吳家弄、陳宅、林官倉、陳華垟、吳蘭樓、余北、余南、施良、孫店十八村。張東村解放後出過五位元教授、九位元工程師。
第三節 錢庫區
全區耕地面積六萬五千零三十七畝,其中水田五萬六千一百三十八畝。人口十六萬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居全縣各區之首。駐地錢庫鎮。轄錢庫、蘆浦、望裏三鎮,新安、仙居、陳東、項橋、夏口、括山六鄉,有山區、沿海和平原。鄉鎮工業發達,主要有輕紡、鞭炮、印刷、塑膠、電器等,大部分家庭從事棉紡或編織業。
錢庫鎮
耕地面積四千八百一十四畝,其中水田四千七百五十四畝。人口二萬八千一百零七人。駐地文衛路。轄東街、西街、興中、興華四居民區,東西街、橫街、三東、三西、黃判橋、倪處、金家垟、垟西、東頭、金處、三秀橋十一村。地處水網平原。有村鎮企業七十二家,商店五百四十二家,攤點一百八十五個,經商人員二千八百多人。
蘆浦鎮
耕地面積七千零七十六畝,其中水田五千五百二十一畝。人口二萬一千四百六十六人。駐地蘆浦。轄瀘光居民區和蘆浦、增產、儒橋頭、鑒後垟、鑒後西、鑒後東、前垟、縣後、東門垟、石路、南宕、林家院、黃樓下、前垟底十四村。屬濱海地區,居民從事農鹽業外,兼營漁業與海塗養殖。產煙花爆竹。
望裏鎮
耕地面積一萬零八百八十二畝,其中水田七千九百四十六畝。人口三萬零八百二十九人。駐地南茶寮。轄南茶寮、港濱二居民區,南茶寮、北嶴、南北嶴、北茶寮、河口、新民、浹底園、下堡、烏石嶺、港頭、六板橋、鳳嶴、馬鞍、金家莊、羅厝、宮西、溪頭埠、豬肝山、東山頭、雅儒、山嶴口、護法寺、仙居山、神山二十四村。南茶寮為商品集散地。
新安鄉
耕地面積八千二百七十二畝,其中水田七千九百一十三畝。人口二萬零八十五人。駐地東社,轄新社、東社、芙蓉、小雲兜、大雲兜、路邊、金龍、西謝、大樹下、東浹頭、廖家垟、玉龍、管店、鑒橋、大河川底、塔頭、陳鑒垟、北山十九村。地處平原,北片九村主種水稻兼營紡織,南片十村兼制磚瓦、粉幹。
仙居鄉
耕地面積八千七百五十九畝,其中水田八千五百五十三畝。人口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五人。駐地安居。轄安居、仙平、朱家鬥、李家垟頭、湖廣店、雅店橋、雅前、雅後、翁處、柘園、龍船土爭、神宮橋、十二岱、河西岸、木橋頭十五村。地處平原。有三個專業村,即湖廣店印染,龍船淨制面,翁處做粉幹。
陳東鄉
耕地面積二千三百七十九畝,其中水田二千二百六十三畝。人口四千八百六十八人。駐地西堡,轄西堡、陳東、陳西、陳南、蘇家堡五村。系水網地區,有大小河渠七條,有淡水養殖場及塑膠、紡織、文具等廠。
項橋鄉
耕地面積六千九百九十七畝,其中水田六千一百五十八畝。人口一萬四千七百五十五人。駐地項家橋。轄項西、項東、垟南、垟北、垟中、垟東、後謝、李家車、李前、李後、小河川底、山下、孫家河、桐橋、林家塔十五村。水網地區。有鄉鎮企業三十二家。
夏口鄉
耕地面積五千四百六十畝,均系水田。人口一萬零五百零六人。駐地前吳。轄前吳、夏口、章均垟、陡門底、蔡裏、彭家礁、後官、河家埭八村。地處平原,有鄉鎮企業二十三家。
括山鄉
耕地面積10398畝,其中水田7570畝。人口19442人。駐地將軍。轄將軍、小陳家堡、南垟、蔡家堡、西張莊、東張莊、尤家園、坑口、大莊、下湯、周家城、河西、新嶴、斜路、和垟、朱家、牛條垟、西括、嶺腳、山崗內、仰頭山、東括內、東括外、順嶺、尤家坑、南垟山26村。系半山區。產蜜柑、血橙、茶、竹等。有鄉鎮企業27家。
第四節 金鄉區
全區耕地面積一萬九千五百九十三畝,其中水田一萬三千一百八十九畝。人口九萬八千九百九十二人。駐地金鄉鎮。轄大漁、炎亭、舥艚三鎮,石砰、新城二鄉。屬濱海半山區,以漁為主。有機動漁船一千二百二十二隻,海塗養殖二千畝。有鄉鎮企業七十七家。
大漁鎮
耕地面積二千六百三十五畝,其中水田二百六十五畝。人口二萬零五十七人。駐地南行街。轄南行街、北行街、漁嶴、大嶴、嶺門、小漁、大嶴心、青灣底八村。海岸線二十五・五公里,為縣重點漁業鄉,水產品暢銷各地。
炎亭鎮
耕地面積二千四百三十一畝,其中水田七百九十七畝。人口一萬五千八百二十人。駐地西沙。轄西沙、東沙、外嶴、內嶴、倒橋坑、洪嶺頭、燕窠、楊家尖、洪家、流灣、橫溪、海口十二村。西北靠山,東南面海,居民以漁業為主,梭子蟹大量出口。海岸有一千多米沙灘,面對圓嶼,為天然海濱浴場。
舥糟鎮
耕地面積七千八百七十七畝,其中水田六千四百九十八畝。人口三萬一千三百四十六人。駐地中段。轄中魁、雙港、桂泉三居民區,泮河東、泮河西、爐頭、北嶺、林家莊、平安、老台、七一、七二、舥艚、中段、老陡門、下乾頭、方城底、橫池、浹底、東山周、垟底張、東浦口、山塘二十村。居民以漁為主,以農為輔。海塗圍墾二千畝。有對蝦、煙花等九種產品出口。
石砰鄉
耕地面積一千三百一十七畝,其中水田二百九十八畝。人口一萬三千二百零八人。駐地坑南。轄外湖、坑東、坑南、埠頭、宮後、橫山、北山、橋南、風水灣、拱橋十村。居民大都從事捕撈與水產品加工。
新城鄉
耕地面積五千三百三十三畝,其中水田五千三百三十一畝。人口一萬八千五百六十一人。駐地陳處。轄陳處、馬路下、新橋、西浦口、金家沿、北大垟、九刀連、水心、倪前、黃庫、浦東、浦前、仙泥船、夏口徐、黃東、馬鞍橋、倪後十七村。糧漁並營,漁業以拖蝦作業為主。
第五節 龍港區
全區耕地面積二萬九千九百八十二畝,其中水田一萬九千五百一十二畝。人口六萬二千三百零三人。駐地龍港鎮。轄沿江、龍江、白沙、海城四鄉,為全縣唯一的純平原地區。境內河流縱橫,塗園產瓜果,海塗養殖對蝦、青蟹。有企業四十六家。
沿江鄉
耕地面積四千九百一十二畝,其中水田四千七百零八畝。人口一萬零九百六十八人。駐地殿后。轄柳江、鹹園、新陡門、新蘭、磚瓦、西排、東排七村。農漁業並舉。從事紡織、編織、飼養、制磚瓦及水泥製品等家庭工業有一千一百五十戶。
龍江鄉
耕地面積八千零一十六畝,其中水田四千七百七十四畝。人口一萬七千零三十四人。駐地黃家蓬。轄黃家蓬、新美州、洪宮、李家垟、塗廠、瓦窯頭、下澇、浦後、三大屋、河北廟十村。塗園種植蔬果。
白沙鄉
耕地面積一萬零一百九十畝,其中水田五千九百四十四畝。人口一萬九千二百五十人。駐地黃頭塗。轄黃中、象中、象北、象南、七河、劉北、劉西:劉南、方北、方中、方南十一村。塗園種植水果,海塗養殖水產品。家庭多從事紡織、編織。
海城鄉
耕地面積六千八百六十四畝,其中水田四千三百八十三畝。人口一萬五千零五十一人。駐地朝北處。轄朝北處、章良、岑浦、二河、下東莊、海頭、河尾、前東、後岸、民主、海下、新增大十二村。居民從事農業兼海洋捕撈,建有對蝦、青蟹養殖場。
第六節 靈溪區
全區耕地面積六萬六千六百九十七畝,其中水田五萬八千八百一十六畝。人口有萬六千零四十一人。駐地靈溪鎮。轄靈江鎮和滬山、鳳池、浦亭、對務、瀆浦、大觀六鄉。屬半山區,為全縣重點產糧區。有鄉鎮企業六十八家。一○四國道線穿過區境。
靈江鎮
耕地面積九千八百八十三畝,其中水田九千八百一十七畝。人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一人。駐地新港。轄港巷陳、新渡二居民區,余橋、水垟、凰山前、蔡宅、王宅、聯進、橫支、四大、橫河、金福、橋底、內李、梧梅、浦邊、江蘇、新港、河口葉、營垟十八村。地處平原。副業有竹編及塑編。
滬山鄉
耕地面積一萬三千七百五十畝,其中水田一萬二千九二十畝。人口二萬零九十七人。駐地滬山。轄滬山、新溪、台溪、柳莊、五愛、三河、山北底、鳳陽、畔垟、門前、山南、周林、浦口、後蔡、前蔡、新橋頭、新浦、百丈、塘下十九村。有平原、有山區,是主要產糧區之一,工業企業有塑編、飼料等。
鳳池鄉
耕地面積六千九百九十八畝,其中水田五千一百六十三畝。人口九千四百四十三人。駐地徐橋頭。轄板嶴、徐溪、漁池、白水、灣旦、大坡、岩水、垟嶴、水月、雙益、浦內洪十一村。平原主種水稻,半山區種植甘薯、水果,山區植樹造林。
浦亭鄉
耕地面積一萬零一百零四畝,其中水田七千三百四十四畝。人口一萬一千七百一十四人。駐地燕頭。轄燕頭、嶺頭、觀湖、羅溪、大亭、內樟嶴、新開田、直瀆、浦嶴、嶺東、張家腰、峰底、新同、下嶴、麗灣、大明、小玉蒼、浦南山十八村。屬半山區,主種水稻,兼種席草。副業以塑編為主,礦產有瓷土。
對務鄉
耕地面積八千一百五十六畝,其中水田七千五百四十五畝。人口一萬一千八百二十九人。駐地宮後陳。轄宮後陳、西山、靈豐、山東、五垟、洽尾繆、東倉、水門內、上江、上垟莊、河尾莊、上林、官堂、新建、靈堡十五村。農餘從事塑編、織席和燒磚。
瀆浦鄉
耕地面積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七畝,均系水田。人口一萬七千七百七十一人。駐地橫浦。轄橫浦、華山、大洽頭、上劉、紅星、塔里、橫江、不水橋、雙家垟、棋南、湯家垟、山腳李、平南、下匯周、鬥南、郭家車、鎮江十七村。平原地區,是主要產糧區。向以草編、竹編聞名,近年發展塑編,合稱為“三編之鄉”。全鄉家庭副業年產值在百萬元以上。
大觀鄉
耕地面積六千五百八十四畝,其中水田四千八百零八畝。人口九千四百四十七人。駐地垟貢。轄垟貢、岩頭、龍渡、魚塘口、後垟、坑底、嶺北、大觀、溪心、南山邊、龍頭十一村。產水稻、甘薯,副業有編織草席、草帽等。
第七節 藻溪區
全區耕地面積三萬三千零六十九畝,其中水田二萬零七十八畝。人口四萬五千零八十九人。駐地藻溪鎮。轄藻溪鎮和繁枝、渡龍、挺南三鄉。屬半山區,產西瓜、煙葉、枇杷、蘑菇,副業以塑編為主。
藻溪鎮
耕地面積一萬零四百一十八畝,其中水田四千九百一十九畝。人口一萬六千三百一十六人。轄橫街、康樂二居民區,建光、周蒲嶺、高嶴、下山虎、盛陶、新榮、下九堡、九堡、矴步頭、蔗嶴、百子墳、燕坑、將軍腳、東溪、潘莊、楊府官、平水、險口、吳家園、青山內、加針坑、小心垟二十二村。多數家庭從事塑編。系山間谷地,周圍有飛瀑、水庫,景物幽美。
繁枝鄉
耕地面積九千一百四十九畝,其中水田五千六百畝。人口一萬一千九百七十四人。駐地下村。轄下村、流石、下應、東垟、元店、繁枝、三嶴、北山坡、坡南、白墳、丁嶴、魁橋十二村。系丘陵地帶。三嶴村為宋代詩人林景熙故里。
渡龍鄉
耕地面積九千二百九十二畝,其中水田八千三百二十七畝。人口一萬一千八百六十五人。駐地宕豐。轄宕豐、渡龍、雙匯、葉家垟、嶼湖、宕頂、西程、埭頭、白鶴、望鶴十村。副業有藤編、草編及塑編。
挺南鄉
耕地面積四千二百三十七畝,其中水田一千二百三十二畝。人口四千九百三十四人。駐地石門。轄毛徐、萬裏、歐山、新嶺、匯江、聯嶴、內西嶴、東湖、龍船坑、三十六灣、橫圳、草白、獅仔十三村。系丘陵地,森林覆蓋率超過八成。
第八節 橋墩區
全區耕地面積五萬四千二百五十畝,其中水田三萬五千零四十九畝。人口九萬八千三百八十二人。駐地橋墩鎮。轄橋墩、莒溪二鎮,騰垟、天井、碗窯、南水頭、觀美、黃檀、大龍、五鳳八鄉。屬半山區,產茶、席草,有兔毛市場與山羊飼養基地。工業有陶瓷、窗紗等。
橋墩鎮
耕地面積五千九百二十六畝,其中水田三千零七十六畝。人口二萬零七百一十八人。駐地鎮府路。轄平水、鎮區、堂陽、松山、西園、桂蘭六居民區,雲仙、石龍、牛遼坪、鳳嶺、庫區、龍井、墓庵、新官、柳垟、仙堂、古樹、金山頭、卅七、新村十四村。陶瓷廠有職工千餘人,產品運銷全國。特產有仙堂白酒、珍眉茶葉。
莒溪鎮
耕地面積四千八百七十八畝,其中水田二千九百零一畝。人口一萬三千五百四十九人。駐地岩皮。轄岩皮居民區和莒溪、黃土、大坪、大山、大坑、上村、大峨、石亭、田寮、西廳、王洞、石峴、磜頭、內垟、王立垟、宮外、橋南山、下塘、柯嶺、垟尾、田貢、大呈、橫路二十三村。系山區。養長毛免多至六萬餘隻,稱“兔毛之鄉”。石峴村以林泉幽美著稱。
騰垟鄉
耕地面積三千八百九十三畝,其中水田二千二百六十四畝。人口六千七百六十四人。駐地後車。轄後車、上北山、排頭、鄭坑、垟半嶺、東湖埔、漁山頭、壪底、垟心、山墩、王灣、北田寮、大田後、大石坪、石井十五村。系山區,海拔八百米以上。
天井鄉
耕地面積一千零六十畝,其中水田三百四十六畝。人口一千九百六十四人。駐地坳下。轄坳下、山坑、天井、鹿境、直坑、半山腰、黃佘七村。高山圍繞,盆地如井,為蒼南、平陽、泰順、文成四縣交界處。山高林茂,尤多毛竹、油桐。
碗窯鄉
耕地面積一千八百三十一畝,其中水田一千一百二十二畝。人口三千七百三十八入。駐地矴步頭。轄矴步頭、下垟、曾甌、碗窯、高山五村。系山區,森林覆蓋率達九成。有陶瓷、造紙、建材等廠。碗窯村為全縣僅存的古村落。
南水頭鄉
耕地面積七千八百八十五畝,其中水田五千四百五十畝。人口一萬一千零七十二人。駐地水頭。轄水頭、坑源、五畝、金嶴、曉豐、南嶴、田墘、北山下、壩頭、下埠街、嶺前、過港、翁家垟、秦嶴十四村,系半山區,為席草主產區。
觀美鄉
耕地面積一萬一千零二十畝,其中水田七千五百六十畝.人口一萬七千二百五十五人,駐地觀美。轄觀美、馬路、大埔、岩尾、馬聯、新莊、北岸、西鳳山、鳳鶴、桃湖、雙仕、茂竹、寨嶺腳、中坑、雙溪、亭子、西古、九甲、福清、馬家、分坪二十一村。產席草,觀美街有商店近百家。
黃檀鄉
耕地面積四千三百九十五畝,其中水田二千八百三十三畝。人口六千一百九十九人。駐地烏岩。轄南湖、馬渡、後隆、黃檀、雲星、官溪、大湖、南嶴底、橫牆、五岱寮、石南、天星、隔內十三村。
大龍鄉
耕地面積五千三百二十七畝,其中水田三千五百一十畝。人口七千七百八十一人。駐地園角。轄小沿、長潭、小源、四畝、羅垟、方竹、蔡垟、關廟、過坑、沿底、發鳳、樹楓十二村。
五鳳鄉
耕地面積八千零三十五畝,其中水田六千零一畝。人口九千三百四十二人。駐地嘉隆。轄嘉隆、下寮、大隔、半山、同平、南山頭、八畝後、黎垟、竹腳內、磜底、小垟、鳳村、鳳鳴、水溝、思居十五村。產茶。境內建有三座水庫。
第九節 礬山區
全區耕地面積一萬六千九百零五畝,其中水田一萬二千四十八十七畝。人口三夢八千九百一十人。駐地礬山鎮。轄華陽、南宋、昌禪、埔坪、南堡五鄉。系山區。境內有十二個煉礬廠。居民擅長開山建築,有三千餘人活躍在外省建設工地。
華陽鄉
耕地面積三千一百零六畝,其中水田二千五百六十三畝。人口六二百一十七人。駐地樓下。轄樓下、燕子窩、頂垟、牛角灣、十字路、碗窯尾、赤山、仕生八村。山區,有三條溪流貫全境。產席草、食用菌。
南宋鄉
耕地面積四千一百四十五畝,其中水田二千八百七十五畝。人口一萬一千二百五十三人。駐地南宋。轄南宋、大埔山、溪光、長溪源、石門嶺、古樓山、半垟宮、垟頭、垟曹坑、垟尾園、蕉坑底、茶察十二村。有明礬、農用塑膠等十七家工廠,新建街市一條。
昌禪鄉
耕地面積二千九百零三畝,其中水田一千五百七十三畝。人口五千四百六十八人。駐地昌禪。轄昌禪、大心垟、三條溪、中嶴、陳家擂、楓腳、王家垟、南昌山、高垟山九村。礦藏有葉蠟石、高嶺土。系革命老區,有烈士四十六名。
埔坪鄉
耕地面積三千三百三十四畝,其中水田二千三百四十九畝。人口七千一百九十八人。駐地埔坪。轄埔坪、獅頭腳、拱橋內、王門坑、柯嶺腳、甘岐、溫周窟、楓樹坪八村。系丘陵谷地。有煉礬廠六座。綠化面積達八成。
南堡鄉
耕地面積三千四百一十七畝,其中水田三千七百二十一畝。入口八千七百七十四人。駐地中村。轄中村、金鬥垟、南堡、頂村、石壁頭、坑子內、石門頭、園盤、楊子山、坑門嶺、嶺腳山、楊家井、青山後、甘茶、下厝基、倪家山、大坪山十七村。系丘陵谷地。有煉礬、制茶、磚瓦等廠。產食用菌。
第十節 赤溪區
全區耕地面積二萬一千二百零三畝,其中水田九千七百四十八畝。人口四萬五千五百六十九人。駐地赤溪鎮。轄赤溪鎮和半垟、鳳陽、龍沙、中墩、信智五鄉。屬沿海山區。居民從事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紫菜、對蝦、青蟹等)。有造船、冷凍等廠。
赤溪鎮
耕地面積二千八百五十五畝,其中水田一千四百八十一畝。人口九千七百零七人。駐地南行。轄赤溪居民區和南行、過溪、塘頭、北嶴內、赤溪、園林、白灣路、白灣、流岐頭、流岐嶴、三步擂十一村。海塗養殖品種較多。
半垟鄉
耕地面積三千三百三十四畝,其中水田二千零八十四畝。人口四千八百四十人。駐地半垟。轄半垟、雙牌、隔頭、新窯、安基、泗安、小嶺頭、官嶴八村。
鳳陽佘族鄉
耕地面積二千八百九十五畝,其中水田二千二百四十一畝。人口四千七百一十四人。駐地頂堡。轄頂堡、嶺邊、龜墩、鳳樓、鶴山、鶴峰六村。礦藏有硫磺、高嶺土、葉蠟石,待開發。
龍沙鄉
耕地面積七千五百四十二畝,其中水田二千八百畝。人口一萬一千七百三十四人。駐地沙坡。轄沙坡、嶺頭坪、吊壁燈、李家埠、蔡家山、龍山腰、石塘、下宅、嶺門山、坑內、拋網山、百步嶺、煙墩貢、安峰、沙灣、玉沙、下半山十七村。背山面海,部分居民從事曬鹽和水產養殖。
中墩鄉
耕地面積二千一百四十二畝,其中水田六百一十九畝。人口八千八百一十一人。駐地中墩。轄中墩、海濱、南頭、下厝、王家山、小嶺、尖礁七村。居民從事捕撈和水產養殖。有冷凍、造船等廠。
信智鄉
耕地面積二千四百三十五畝,其中水田五百二十三畝。人口五千七百四十三人。駐地信智。轄信智、棕利頭、後垵、烏岩、新厝、朱家垟、韭菜園、青山、湖井、桃山、園嶼、大腳蝦十二村。
第十一節 馬站區
全區耕地面積四萬六千九百三十四畝,其中水田二萬九千五百九十畝。人口八萬八千三百五十二人。駐地馬站鎮。轄馬站、霞關二鎮,城門、岱嶺、魁裏、蒲城、漁寮、沿浦、雲亭、澄海、南坪九鄉。系海濱丘陵區。
馬站鎮
耕地面積六千六百四十八畝,其中水田五千二百零八畝。人口一萬四千九百二十六人。駐地南新街。轄南街、草埕、街頭三居民區,馬站、鳳尾山、金山、橋頭、山邊、閘橋頭、霞峰、後峴、石頭崗九村。金山村有省引種站,引種荔枝、蘿芙木等,特產四季柚。有儀器、五金等三十三家工廠。
霞關鎮
耕地面積一千三百六十九畝,其中水田二百九十畝。人口五千八百五十九人。駐地霞關街。轄第一、第二二居民區,霞關、三星、蕉坑、大垵、瑤洞、南關六村。為全縣最南的海港。設有對台貿易接待站。
城門鄉
耕地面積五千二百四十七畝,其中水田三千七百三十六畝。人口六千零七十五人。駐地城門村。轄城門、謝家垟、風門、大貢、上半嶺、西邊、棋盤、西覽、車嶺、下嶼十村。山地產瓜果藥材,平原產荸薺。有食用菌繁殖站。
岱嶺佘族鄉
耕地面積三千二百九十畝,其中水田二千三百二十畝。人口五千七百零五人。駐地東宮。轄東宮、雲遮、雲山、坑門、福掌、鬥壪、朗腰、龍鳳、楊家邊、大厝基、南山十一村。產食用菌及除蟲菊。
魁裏鄉
耕地面積五千二百八十四畝,其中水田四千零七十七畝。人口六千八百二十二人。駐地下魁。轄下魁、中魁、頂魁、小姑、利垟、中姑、南壟、三墩洲、魴魚山九村。平原山區各半,是四季柚主產區。
蒲城鄉
耕地面積三千三百六十四畝,其中水田二千四百一十畝。人口六千五百二十六人。駐地城西村。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甘溪、牛乾嶺、西門外、水路山八村。唐宋為戍守要地,宋設寨,明築所城防倭。蒲壯所城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漁寮鄉
耕地面積四千二百一十六畝,其中水田一千六百一十六畝。人口八千一百六十七人。駐地田寮。轄漁寮、羅家山、疊石、關頭、霧城、王梅嶺、割草旦、蛤蟆頭、交椅寬、虎井、覽瑞、王孫、流源、崇安、打石坑、荷包田、四畝腳、後曹十八村。漁寮澳、霧城澳兩大沙灘面積共九百多畝,周圍多奇礁、怪峰,為旅遊勝地。
沿浦鄉
耕地面積六千五百六十九畝,其中水田四千二百八十四畝。人口一萬三千四百八十四人。駐地沿浦村。轄沿浦、鼻頭、大姑、新塘、李家井、下在、嶺尾、陡門頭、外垟、老虎垵、三茆十一村。明初開闢鹽田。解放後為鹽特鄉。海塗養殖多樣水產品。
雲亭鄉
耕地面積四千九百二十五畝,其中水田二千八百九十四畝。人口六千三百九十九人。駐地雲亭村。轄雲亭、界牌、牛乾、南堡嶺、孟福林、白蓬嶺、木林、沙嶺八村。海水養殖有紫菜、海帶、對蝦等。
澄海鄉
耕地面積二千九百一十五畝,其中水田一千六百六十畝。人口五千七百二十二人。駐地路尾。轄路尾、十五畝、鬥垟、仙岩、大壟、沛壘、陳家坪、嶴內、庫下九村。有水庫十一座。有制網、編織等廠。
南坪鄉
耕地面積三千四百七十七畝,其中水田六百二十三畝。人口八千七百一十三人。駐地張厝。轄南坪、柳壟、小曹、牛運、流楓子、下林、蛟龍頭、松柏林、長沙、水門宮、深灣、卓垟、下南坪、義吾、頂海、下海、橋仔頭十七村。多島嶼、澳口、碼頭,產石斑魚、梭子蟹。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6-25

2011年苍南县行政区划调整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苍南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1〕156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苍南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温政函〔2011〕74号)精神,苍南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一、撤销观美镇、凤池乡、浦亭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灵溪镇。调整后,灵溪镇辖5个社区、18个居民区、14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江滨路。
二、撤销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港镇。调整后,龙港镇辖3个社区、25个居民区、17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底高村。
三、撤销炎亭镇、大渔镇、石砰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金乡镇。调整后,金乡镇辖7个居民区、7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门大街60号。
四、撤销望里镇、括山乡、仙居乡、新安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钱库镇。调整后,钱库镇辖7个居民区、1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文卫路65号。
五、撤销霞关镇、沿浦镇、渔寮乡、蒲城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马站镇。调整后,马站镇辖5个居民区、6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闸桥头村。
六、撤销南宋镇、昌禅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矾山镇。调整后,矾山镇辖11个居民区、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华街。
七、撤销莒溪镇、五凤乡、腾垟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桥墩镇。调整后,桥墩镇辖7个居民区、6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镇府路56-58号。
八、撤销龙沙乡、中墩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赤溪镇。调整后,赤溪镇辖1个居民区、3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行村。
    调整后,苍南县辖灵溪镇、龙港镇、金乡镇、钱库镇、宜山镇、马站镇、矾山镇、桥墩镇、藻溪镇、赤溪镇10个镇和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2个乡。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6-25
温州市人民政府:
  根据《温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乡镇体制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要求,为深化我县乡镇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乡镇调控能力,调整和优化乡镇行政区划,现就苍南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请示如下。
  一、苍南县基本情况
  苍南县地处温州东南沿海,毗邻福建省福鼎市,下辖10镇2乡、776个行政村8个社区92个居民区,全县陆域面积12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3.17万人。2014年全县实现经济总收入1310.1969亿元,财政总收入41.0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1元。
   近年来,我们坚持“拉框架、强功能”,修编实施县域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建成区面积 16平方公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经了3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1992年进行撤区扩镇并乡,撤销了10个区公所,乡镇总数由72个减少到42个。2000年对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乡镇总数由42个减少到36个。2011年温州市城乡统筹体制改革中,再次进行区划调整,乡镇总数由36个减少到12个,形成当前区划。
二、调整理由
    从历次苍南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结果看,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县10个中心镇平均面积123平方公里,平均人口13.2万人,由于我县地处浙南丘陵地带,多山区和沿海地区,存在部分乡镇人口过多、区域面积过大,特别是经济相对滞后的山区、半山区和滨海地区,中心镇无法辐射带动边远区域的发展,老百姓办事不便,办事费用增加等弊端:
  (一)中心镇机关化,上强下弱现象突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被撤乡镇的财权、事权都转移至中心镇,甚至将为数不多的精干力量调到中心镇机关,中心镇功能由原来的服务变为组织协调,机关化现象突出。由于干部的轮换转移,造成中心镇派出机构真正能办事的干部匮乏,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偏弱,整体素质不高,开拓创新精神不强,不利于工作开展,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由于新社区的法定地位不明确,社区办理的结果、盖出的公章也不能被有些上级部门认可,导致群众对社区作用不认可,社区的服务和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二)原有的乡镇、村居两个层级被打破,变为乡镇、社区、村居三个层级,老百姓认为办事不方便。有些事情在社区不能一站式办结,需要到村居、社区、乡镇层层办理,与以前相比,更为繁杂。区划调整后,被撤乡镇与中心镇的距离拉远,办事的距离也相应拉远,办事成本也相应提高。
  (三)大面积进行乡镇区划调整后,短时间内存在被撤乡镇边缘化问题。我县原有36个乡镇调整为10镇2乡,除了4个乡镇保留不变外,平均4个乡镇合并为一个乡镇。随着区块扩大,远离中心镇的被撤乡镇更显得边缘化了。地域的边缘化,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边缘化,不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均衡发展,老百姓难以共享社会进步成果。这些被撤乡镇纷纷要求恢复建制,望里、霞关、莒溪、大渔等呼声很高。我县的望里镇原来具有本区域的特点产业,棉纺重镇,撤镇后产业萎缩,当地方言与划入的钱库镇不一致,社区功能不全,办事不便;大渔、炎亭都是滨海渔区,与金乡产业不一致,方言不一致,老百姓生活习惯不一致,区域难以融合;莒溪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是革命老区、边贫山区,交通不便,远离中心镇,办事交通圈超过半个小时,中心镇经济和社会管理能力不强,难以带动莒溪发展,社会管理鞭长莫及,莒溪的安定与团结受到一定的影响,老百姓有怨气;霞关是我县对台贸易港口,是苍南的渔业重镇,产业区别于马站的农业产业,也是核电落地区域,有潜力塑造为浙江省特色城镇;沿浦以渔业、养殖业为主业,农业是附属产业,老百姓缺乏对马站的归属感;南宋是典型的山区,在2011年撤镇后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当地百姓认为中心镇无力带动他们发展,生产生活流向与矾山背离,老百姓办事不便。这些区域纷纷要求设立建制。
  本次区划调整,主要目的是改变中心镇过大,无力辐射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不便于群众办事等弊端:一是合理设置城镇发展空间和产业空间,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加合理完善,使土地、资金、劳动力、交通、教育等资源得到优化整合。通过设置新的中心镇,改善原中心镇边缘化现状,缩小中心镇的辐射半径,增强带动能力,使县域区域得到均衡发展,真正使老百姓共享社会进步成果;二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合理布局。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更好地优化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布局,均衡提高县域城市化水平,改变边缘化不平衡现状;三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因势利导,有效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使土地、资金、能源、技术和人才向产业功能区集聚;四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能合理统筹财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五是通过区划调整,合理设置区域面积,强化服务,切实方便百姓办事,减轻政府运行成本,减轻百姓办事负担。
  三、调整基本原则和调整方案
    苍南县乡镇行政区域调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温州市完善乡镇街道体制,优化完善乡镇规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组合、理顺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苍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乡镇行政区调整的主要指导原则:1.坚持有利于要素集聚、经济发展的原则,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区划调整,科学合理设置中心镇,使其内质动力和带动辐射能力相匹配,有利于强化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逐步形成新的经济格局,使生产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总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城镇综合功能逐渐增强,带动文化、娱乐、金融、商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2.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兼顾历史沿革和群众习惯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的规模,突出新建制镇的凝聚力。3.坚持有利于行政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完善社区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和百姓生活质量。4.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则,确保区划调整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5.坚持原则上以2011年被撤建制镇所属区域,新设建制镇。县城城关镇和省级以上综合改革试点镇原则上不进行区划调整。
  根据调整原则,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反复比较,依法依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苍南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1.调整金乡镇范围,增设大渔镇、炎亭镇。将金乡镇的北行街村、南行街村、渔岙村、大岙村、岭门村、小渔村、大岙心村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大渔镇。将金乡镇的东沙村、西沙村、新兴村、振兴村、崇家岙村、海口村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炎亭镇。调整后,金乡镇辖7个居民区66个行政村,人口9.0834万,面积    57.44平方公里,东邻炎亭镇和东海、南邻大渔镇、西邻钱库镇、北邻龙港镇,镇政府驻地东门大街60号(原驻地不变);新设立大渔镇辖7个行政村,人口2.0302万,面积 16平方公里,东南邻东海、西邻赤溪镇、北邻金乡镇,镇政府驻地溪西路7号;新设立炎亭镇辖6个行政村,人口1.7750万,面积14平方公里,东南邻东海、西邻金乡镇、北邻龙港镇,镇政府驻地文兴路88号。新设镇名称和驻地经各方论证,群众认可,该办公大楼由县财政局统一调配,符合消防安全和办公用房各项标准。
     2.调整钱库镇范围,增设望里镇。将钱库镇的南茶寮居民区、港滨居民区、镇前居民区、南茶寮村、北岙村、南北岙村、北茶寮村、河口村、新民村、浃底园村、下堡村、乌石岭村、港头村、六板桥村、凤岙村、马鞍村、金家庄村、罗厝村、宫西村、溪头埠村、祺临村、东前村、雅儒村、山岙口村、护法寺村、仙居山村、神山村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望里镇。调整后,钱库镇辖4个居民区90个行政村,人口13.2400万,面积62.69平方公里,东邻金乡镇、南邻赤溪镇和望里镇、西邻宜山镇、北邻龙港镇,镇政府驻地文卫街65号(原驻地不变);新设立望里镇辖24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人口3.7123万,面积32.4平方公里,东南邻钱库镇、西邻藻溪镇、北邻龙港镇、宜山镇,镇政府驻地镇前街14号。新设镇名称和驻地经各方论证,群众认可,该办公大楼由县财政局统一调配,符合消防安全和办公用房各项标准。
  3.调整桥墩镇范围,增设莒溪镇。将桥墩镇的云山居民区、莒溪村、大坪村、上村村、大峨村、西厅村、王洞村、王立村、桥南村、宫外村、溪东村、田寮村、天井村、黄畲村、坳下村的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莒溪镇。调整后,桥墩镇辖6个居民区49个行政村,人口6.6679万,面积139.95平方公里,东邻灵溪镇、南邻福建省福鼎市、西邻莒溪镇和泰顺县、北邻平阳县,镇政府驻地镇府路56-58号(原驻地不变);新设立莒溪镇辖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人口1.6755万,面积50.50平方公里,东南邻桥墩镇、西南邻泰顺县、北邻平阳县,镇政府驻地云山街132号。新设镇名称和驻地经各方论证,群众认可,该办公大楼由县财政局统一调配,符合消防安全和办公用房各项标准。
  4.调整马站镇范围,增设霞关镇、沿浦镇。将马站镇的金玉沙居民区、霞关村、瑶洞村、兴霞村、三星村、南坪村、新林村、长沙村、三澳村、澄海村、库下村、仙岩村、大垅村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霞关镇。将马站镇的沿浦居民区、新兴居民区,沿浦村、鼻头村、大姑村、新塘村、李家井村、下在村、岭尾村、外垟村、斗门头村、三茆村、云亭村、界牌村、牛乾村、南堡岭村、孟福林村、白蓬岭村、木林村、沙岭村、海丰村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沿浦镇。调整后,马站镇辖2个居民区36个行政村,人口4.9118万,面积68.71平方公里,东邻东海、南邻沿浦镇、西邻岱岭畲族乡、北邻赤溪镇,镇政府驻地闸朝阳路98号(原驻地不变)。新设立霞关镇辖1个居民区12个行政村,人口2.2257万,面积34.45平方公里,东南邻东海、西邻沿浦镇、北邻马站镇,镇政府驻地霞关村;新设立沿浦镇辖2个居民区19个行政村,人口1.9500万,面积34平方公里,东邻马站镇、南邻东海和福建省福鼎市、西北邻马站镇,镇政府驻地新兴街116号。新设镇名称和驻地经各方论证,群众认可,该办公大楼由县财政局统一调配,符合消防安全和办公用房各项标准。
  5.调整矾山镇范围,增设南宋镇。将矾山镇的北山居民区、枫树门居民区,南宋村、古楼山村、垟丰村、垟尾村、蕉坑底村、大埔山村、溪光村、北山村的行政区域划归增设的南宋镇。调整后,矾山镇辖9个居民区23个行政村,人口4.7712万,面积91.95平方公里,东邻赤溪镇、西南邻福建省福鼎市和岱岭畲族乡、北邻藻溪镇,镇政府驻地八一路2号(原驻地不变);新设立南宋镇辖2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人口1.3297万,面积22平方公里,东南邻矾山镇、西邻灵溪镇、北邻藻溪镇,镇政府驻地北山村。增设镇名称和驻地经各方论证,群众认可,该办公大楼由县财政局统一调配,符合消防安全和办公用房各项标准。
  6.灵溪镇行政区划不变。
  7.龙港镇行政区划不变。
  8.宜山镇行政区划不变。
  9.藻溪镇行政区划不变。
  10.赤溪镇行政区划不变。
  11.凤阳畲族乡行政区划不变。
  12.岱岭畲族乡行政区划不变
  四、调整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根据联系镇制度分区域包干负责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重点指导各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调整中的风险防范工作,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避免大规模的群体访事件发生;建立定期定时研判机制,列入一周一研判内容,一般信息周报制度,必要的时候实行零报告制度;成立行政区划调整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对调整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每日排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是出现发生的苗头后,各方力量和人员都能立即投入到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开展工作;各镇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做好风险评估,由镇政府与维稳、信访部门联动,集体研判分析制定。
  (二)广泛宣导,稳定民情。一是广泛听取群众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力求调整方案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二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宣传行政区划调整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群众就业和致富机会、集体经济和物业经营将有较快增长等诸多能给农民带来长期福利改善、收入增加这些正面的影响,引导化解短期内群众思想顾虑。三是正确对待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要热情、细心地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确保群众思想稳定,社会安定。
  (三)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自觉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决策部署,制订行政区划调整相关配套文件,全面落实综治、维稳、安全等责任制,做好在建待建工程和教育、卫生等服务机构的衔接工作,以免给群众生产生活和就学就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及时与各镇沟通情况,对涉及业务范围内的问题,不等不靠,主动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各镇及相关部门做好人、财、物和文件资料等的交接,处理好有关问题。
  (四)加大措施,巩固队伍。一是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机构调整、人员分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二是充分发扬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不仅要带头保持稳定,还要按现有的职责分工,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各项事务正常运转。三是保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五)加强监管,严肃纪律。县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加强各单位执行上级决定和人事、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严禁弄虚作假、谎报情况,严禁行政区划调整调研、实施过程中借机搞迎来送往等不正之风,尤其是对趁机转移或私分公共财物、擅离职守者,以及挑拨是非、煽动闹事的策划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防止因不正之风而影响农民切身利益,进而发生“次生”社会不稳定现象。
  (六)夯实基础,促进发展。一是相关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全局的需要、群众的愿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相关镇的政府部门、各服务机构在调整期间,要坚持做到群众事情有人问,具体工作有人做,在建项目不能缓,在谈项目不能断,确保原镇政府所在地经济繁荣。三是县、镇二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及时研究在各级座谈会上,干部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并制订切合农民需要的政策,用实际行动和成果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赢得干部群众的支持。
  我县承诺在这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中,一定科学制定有关基层站所设置、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的配套方案,做深做细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各级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稳定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调整工作,并确保社会稳定。同时,严格按照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呈省人民政府审批。
苍南县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14日
  (联系人:县民政局缪书图;联系电话:13858755185)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6-25
辛苦了,呵呵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6-26
跟大多数沿革资料一样,缺90年代至2010年这20年的资料,乏善可陈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6-26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跟大多数沿革资料一样,缺90年代至2010年这20年的资料,乏善可陈 (2017-06-26 16:16)

因为变化太少啊
1992年撤区后是时40多个乡镇
2011年撤并乡镇前还有36个乡镇

我查过了1993-2010年只有以下几个变化

1993年 沿浦乡改改为沿浦镇。
1998年 南宋乡改设为南宋镇
2000年,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编制(除江山乡后垟增、梁宅2村),并入龙港镇。
2000年7月,撤销沪山镇、灵江镇、渎浦乡建制,划归灵溪镇管辖

然后就是2011年的36乡镇合并为12个的了 2015年12个又重新分成19个了
上面有的详细内容可对照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6-27
更详细的资料
1993年4月26日 浙民行字 1993 23号文批准 沿浦乡改为建制镇
1997年12月2日 温政发 1997 172号文批准 龙港镇实施计划单列。
1997年12月4日 浙民行字 1997 19号文批准 南宋乡改为建制镇
2000年6月16日 浙政发 2000 122号文批复
                          (1)撤销沪山镇、灵江镇、渎浦乡建制,并入灵溪镇,辖115个行政村、26个居民区,驻江滨路。
                          (2)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建制,并入龙港镇(不含江山乡后垟增、梁宅行政村),辖107个行政村,21个居民区,驻河底高行政村。
                          (3)原江山乡后垟增、梁宅行政村划归宜山镇管辖,辖27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17-06-27 02:04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6-27
另外 对于 灵溪 龙港 二镇 所辖办事处(社区)沿革也需要整理。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6-27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更详细的资料
1993年4月26日 浙民行字 1993 23号文批准 沿浦乡改为建制镇
1997年12月2日 温政发 1997 172号文批准 龙港镇实施计划单列。
1997年12月4日 浙民行字 1997 19号文批准 南宋乡改为建制镇
2000年6月16日 浙政发 2000 122号文批复
....... (2017-06-27 01:32) 

我还担心乡镇级的我会漏了呢 看来还真只有这几条
不过你确实比较具体 几月几号都有
你老家是哪的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6-27
灵溪古称灵溪市,属平阳县地。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属平阳县归仁乡三十五都。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平阳县南港镇三十五都,是南港镇驻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立灵溪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置灵溪镇,属平阳县南港区,是南港区署驻地。
1949年5月9日,灵溪解放;9月,建立灵溪镇人民政府,隶属平阳县南港区。
1950年6月,南港区改称灵溪区,灵溪镇隶属灵溪区。
灵溪镇
灵溪镇
1956年春,撤销大观乡,并入灵溪镇;翌年春,大观乡析出。
1958年9月撤区建社,灵溪区改为灵溪人民公社。
1959年3月,灵溪镇改称灵溪管理区;同年7月,灵溪管理区改称灵溪大队,隶属灵溪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恢复灵溪区建制,灵溪大队改为灵溪人民公社。
1981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苍南县,县城设在灵溪镇。
1981年12月18日,灵溪人民公社改为建制镇。
1982年3月,灵溪镇改为县属镇,直属苍南县人民政府。
1984年6月,撤区建镇,灵溪区并入灵溪镇。
1991年,桥墩区南水头乡的晓峰村划归灵溪镇管辖。
1992年5月,原灵溪区的对务乡、大观乡、藻溪区的渡龙乡和桥墩的南水头乡并入灵溪镇。
2000年7月,撤销沪山镇、灵江镇、渎浦乡建制,划归灵溪镇管辖。
2011年4月撤销观美镇、凤池乡、浦亭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灵溪镇

社区

下设行政村

城东社区

家堡村、大门村、厅基村

城西社区

双灵村、晓峰村

双浦社区

双垟村、古磉村、双台村、樟浦村、下东垟村

对务社区

灵堡村、宫后陈村、河尾庄、洽尾村、西山村、五垟村、上垟庄、上林村

中兴社区

上江村、灵峰村、东仓村、水门村、新建村、山东村、官堂村

城南社区

大观村、岭北村、岩头村、溪心村、垟贡村、南龙村、坑底村、后垟村、渔塘口村

龙渡社区

龙渡村

渡龙社区

渡龙村、白鹤村、西程村、埭头村、屿湖村、双汇村、宕顶村、望鹤村、叶家垟村

沪山社区

沪山村、门前村、百丈村、塘下村、前蔡村、后蔡村、周林村、山南村、山北村、畔垟村、新桥村、凤阳村、三河村、浦口村、五爱村、柳庄村、台溪村、新溪村、新浦村

南水头社区

北山村、岭前村、过港村、坝头村、秦岙村、下埠村、金岙村、坑源村、象松村、水头村、田墘村、五亩村

灵江社区

新港村、余桥村、水垟村、蔡宅村、联进村、仓浃村、横支村、四大村、横河村、金福村、桥底村、营垟村、内李村、王宅村、梧梅村、浦边村、江苏村、河口叶村、凰山前村

渎浦社区

横浦村、汤家垟村、横江村、下汇周村、上垟村、郭家车村、斗南村、大洽头村、双垟村

渎浦社区

平水桥、塔里村、华山村、红星村、上刘村、平南村、棋南村、镇江村、山脚李村

观美社区

观美村、凤鹤村、茂竹村、双溪村、桃湖村、中屿村、三联村、大路村、岩联村、新岸村、三美村、寨岭脚村

华阳社区

楼下村、顶垟村、东阳村、碗窑美村、十字路村

翔凤社区

板岙村、双益村、水月村、垟岙村、徐溪村、湾旦村、大坡村、白水村、浦内洪村

浦亭社区

燕头村、大亭村、石聚村、玉泉村、和平村、灵浦村、苍溪村、浦南村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6-28
现在灵溪镇只有13个社区
90年代灵溪镇从四个工作区两个党支部 到六个办事处
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 增至九个办事处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 增至十二个办事处
2012年 温州市基层区划改革 撤销十二个办事处 整合为十六个社区
2016年 又撤销三个社区

龙港镇的经历类似

这两个镇的沿革资料 楼主应该补充。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06-28
龙港镇

1983年10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浙政[1983]148号文件批复同意建立龙港镇,为苍南县直辖镇。[6]
1984年划沿江乡方岩村、河底高村,龙江乡金钗河村、江口村、下埠村组建龙港镇。
1984年6月,苍南县撤区建镇,实现以镇辖乡,龙港镇辖白沙乡、龙江乡、沿江乡、湖前乡4乡。
1985年2月,因镇管乡不符合宪法规定,又恢复区建制,白沙、龙江、沿江、湖前4乡复归宜山区。
1985年4月,设龙港区,辖白沙、龙江、沿江、湖前和海城乡共5乡。1988年10月,湖前镇改为直属镇。
1992年,撤销沿江、龙江、白沙、海城四乡编制,并入龙港镇。
2000年,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编制(除江山乡后垟增、梁宅2村),并入龙港镇。
2011年,撤销舥艚镇、芦蒲镇、云岩乡编制,并入龙港镇。[7]
2012年5月,撤销12个办事处,全镇所属区划调整为17个新型社区。
2016年6月,将全镇原有的17个社区合并为14个新型社区。

2016年6月,龙港镇分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沿江社区、龙江社区、白沙社区、海城社区、江山社区、平等社区、湖前社区、凤江社区、舥艚社区、芦蒲社区、云岩社区和新城社区14个社区,171个行政村和28个居民区。镇人民政府驻龙港镇镇前路195号
1级:省 自治省 直辖市 行政特区
2级:市 自治市 县 自治县
3级:镇 街道 乡镇撤并 城区多设街道办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7-06-30
2016年6月,龙港镇分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沿江社区、龙江社区、白沙社区、海城社区、江山社区、平等社区、湖前社区、凤江社区、舥艚社区、芦蒲社区、云岩社区和新城社区14个社区,171个行政村和28个居民区。
————————————————————————————————————————————
这规模就完全可以设一个县级市了。
171个行政村,28个居民区,这镇长保管背不出所有行政村的名字。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7-06-30
简直是胡闹,苍南县两分即可,就没这么多事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9-09-04
办事处改社区前,龙港镇辖13个办事处,并非一般资料的12个办事处。不知道多出的那个办事处是哪个?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9-09-04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办事处改社区前,龙港镇辖13个办事处,并非一般资料的12个办事处。不知道多出的那个办事处是哪个? (2019-09-04 01:42) 

原新城乡并入原舥艚镇后设置新城办事处,2011年随舥艚并入龙港,后来设置为新城社区,可能中间是遗漏了这个,这个有没有设置新城办事处就不清楚了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9-09-05
回 沪a 的帖子
沪a:原新城乡并入原舥艚镇后设置新城办事处,2011年随舥艚并入龙港,后来设置为新城社区,可能中间是遗漏了这个,这个有没有设置新城办事处就不清楚了 (2019-09-04 12:13) 

龙港镇人口地区分布   单位:万人
办事处名称   常住人口数
城南办事处   6.37
城北办事处   4.85
沿江办事处   5.77
龙江办事处   5.23
白沙办事处   2.36
海城办事处   1.23
湖前办事处   3.76
平等办事处   1.90
江山办事处   2.22
芦浦办事处   1.32
新城办事处   0.76
舥艚办事处   2.55
云岩办事处   1.28
--来源;龙港镇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

是新城办事处。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9-09-19
回上面的,中国地方志数据库的龙港镇志(1991-2001)第二版有更详细的此年间行政沿革。譬如短暂的将龙港全区正式合镇(前面有一次“非法”)以后暂时分出的完全城市城区划分名(取消旧沿革直接城市分片打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