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24阅读
  • 20回复

[青海][ZT](青海)海东:你被谁遗忘?(裴有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4-0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15-10-22) —
海东:你被谁遗忘(上)
文/裴有青     2009-12-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2930ee0100g9ni.html

        南凉古都,静静地座落在黄河支流的湟水岸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浪涛拍岸、风吹雨打,都隔不断它那些远古而又颇具现代气息的凄美之歌。
        城市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区域竞合的力量,一股强过一股。其下涌动着的滚滚暗流,如排山倒海,喷薄而出,其状愈演愈烈。有道是:俱往矣,数竞争格局,还看今朝。

引子:


        2009年9月,打算将在外地的户口和档案调回青海乐都,在正常的手续完成后,户口问题基本能够解决,但档案却成了大问题,原因是海东人事局说是要乐都县人事局接收,县人事局又说由县人才服务中心接收,县人才服务中心说无法接收(当时,也没有查询到海东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地址和电话),到头来,这样一件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从海东到乐都,来来回回咨询了多次,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惊人的一致:我们没有办法接收,因为没有先例。当问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后来尽管在跑了很多个地方之后解决了,但作为当事人,对这件事情及其背后的思考却沉淀下来。
        这只是个案,但从中影射出的一些现象则让人产生一些无奈的思考。作为青海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仅次于西宁的地区,却在关系到如此民生问题的事件上表现出这样的问题,无疑是海东地区的一个“硬伤”,更何况这里是聚集众多优势资源的所在地。
        这只是海东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然而,决定海东今后发展方向的因素决不止于此,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海东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海东未来不得不逐一要去解决的基本问题。

海东印象

        海东,顾名思义是青海湖以东的意思,这是青海的一个地区(地市级),下辖六县(其中原来隶属于海东的湟中、湟源两县已于2001年划归于西宁),东连甘肃、西接西宁、南至青海黄南州,北到青海海北州,它是青海省农业最为发达的地方,同时也是除了西宁之外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整个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这又是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地区,出了青海,国人对“海东”的了解可以用“陌生”一词来形容。当然,这与地理的常识掌握程度无关,因为“海东”就从未进入过地理常识范围之内,这个陌生的地区留给大众的是一片空白。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区,很多本地人可能以为觉得它的普通不值得提及,然而,当我们去真正深入海东、去试图理解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时,就会发现,这一地域在各方面的丰富内涵很难在它目前所展现出来的状态中得到完全体现,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它又是显得那么的不平静。
        对于青海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富足的地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农业发达、信息畅通……相对地域辽阔而又处于偏远大西北的青海来说,这些优势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除了六个县各自特色的小农业形态及少数的工业项目外,它们之间的联系始终停留在一种个体与个体的对接上,而缺乏融合发展的基础,其各项经济形态也处于完全农业化时代。
        从地图上看,海东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紧密联系的多元化地区,但除了这个地理特征之外,其实这几个县之间的联系并不多,“同属一个海东”的现实并没有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而相互之间越来越觉得疏远。这是海东的现实。
        从西宁通往兰州,途中经过海东主要县城,这一沿线也覆盖了海东经济主要发达地区,可谓海东的黄金走廊。然而,夹在兰州与西宁两大省会城市之间的海东却并没有成就两者的辉煌:尽管兰州与西宁的城市化浪潮和经济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但海东却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两者,县域经济之间的融合及优势互补利用等方面都没能为海东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成为了阻碍海东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海东,是由六个县组成的地区,相当于地市行政级别,这个很多年前就被传言要撤地设市的地区,多年过去了,依然徘徊在区与市之间,缓流而过的湟水河畔,并没起多少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运动,“城市”的梦想依然只是一个遥远的期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没有停止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然而,政策的模糊及市场力量的宁静,使这一区域的走向似乎渐渐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使得“青海省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地级市的省份”的论断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描述青海省城市化进程最为无奈的现实表达。
        距离西宁38公里的平安县是海东地区的行政中心,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作为离西宁最近的一座县城,它并没有因为西宁的高速发展而带来更多的实惠,而是一味地低头前行,营造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土地,甚至于有时候忘记了自己是海东的中心而无暇顾及其他五县。这使得它只成为“自己的平安”,而难以形成“海东的平安”之格局。其地位之缺失成为平安之痛、海东之痛。
        海东地区是连接兰州与西宁的一个要道,也是目前唯一通道。在这条“黄金走廊”上,密布着大片的田园风光,这里是品种多样的农产品的海洋,适合这块土壤生长的各种农作物,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得到。这里风光秀丽,清新怡人,蓝天白云、葱郁树木,都展现出这一带无可比拟的环境优势。勤劳朴实的人民,在山山水水之间编织着他们的生活美景,尽管并不富有,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一如既往,这是一个自然而又朴素的理想。然而,年复一年,各自在一方水土下的小农业格局一直延续着海东的农业梦想,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因为农业的发达而被寄予了厚望,只不过从现在的情形看来,“就农业而农业”、“就农业发展农业”的局部思维意识使得这里的农业发展程度依然只处于小农经济阶段。多年少过去了,在这里,农业只属于一个传统的行业,农业的产业化问题和对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探索并没有成为主流方向,甚至缺乏这种思维。
        农业在这片土地上肥沃生长,却只是成为人们谋求生存的基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的后现代意识和行动,在这里还没有成为现实。
        海东的秀丽是天然的,要读懂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必然要以自觉的心态去不断探索,这一区域的未来,既不能脱离过去和现实的基础,又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来迎接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今天,海东已经走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以战略眼光去面对发展中的一切问题,海东必然要给出明确的方向,只有这样,海东才能在新时期的区域化竞合中取得后发优势,成为新时期城乡经济一体化、新农村新农业新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样本、一个极具价值的试验田。否则,海东所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些。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7-04-10 11:45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4-05
海东:你被谁遗忘(中)
文/裴有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2930ee0100g9nj.html

海东问题

城市化困惑

        这应该是海东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宏观问题。
        海东六县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圈子。在海东地区,没有哪个人说“我是海东人”,而是习惯于以县为界定点,这一特色甚至比青海其他六个州更为明显。过去的很多年,海东更像一盘散沙,这里绽放更像是星空闪烁,而缺乏一轮光辉的明月。
        21世纪已悄然滑过10年,世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正见证着这一段历史的辉煌,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然成为这一时期最为辉煌的岁月。早在20世纪末几年,就有不少传言海东要成立地级市,即使这是个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的信息,人们的兴奋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似乎这一座新城的发展,将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一大新亮点。
        然而,10多年过去了,“海东立市”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却悄无声息了,城市化浪潮在这片土地上始终不闻其音、不见其形。尽管中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阶段,但在辽阔的西部,这片土地却依然沉静如往常,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中,它的身影似乎慢了半拍。尽管使用同一个固话区号——0972,但海东六县之间的交流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是你唱你的戏、我搭我的台,几乎处于并无多大干系的一种状态。
        平安县是海东地区的行政中心,但这个距离西宁只有三十多公里的“海东中心”除了在行政资源方面存在固有的优势之外,并没有显示出多少优越于其他县城的特色,其各项规划也大多只限于县域经济的水平,仅凭这一点就让平安这个海东地区的老大哥地位受到其他兄弟县的不服,这从各个县的居民思想中就能完全体现出来,他们并没有对平安的中心地位产生太多的联想:那里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县而已。
        对于海东而言,近年来城市化浪潮并没有席卷而来,与西边相邻的西宁和东部接壤的兰州相比,海东在这方面的声音显得微弱,夹在西部两大城市之间的这块土壤,静静地等待机会的到来。但是,沉默太久,是否还能找回奋勇的身影?
        海东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使得各项优势资源难以青睐这片土地,尤其是投资力量的缺乏成为海东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结果却又是由政策的不确定走向所引起的,再加上本地政府对于海东整体发展方向的定位模糊不清,直接导致海东在各方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远远落后于不远处的西宁,与接壤的兰州比起来,其差距更是天壤之别。由此,在经济发展方面直接造成“马太效应”,海东的劣势越发明显,甚至其原本的一些优势资源呈现外流之势,尤其是人才资源的流失,可谓是海东今后长远发展中的一大痛楚。可以说,如果海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有效解答其走向问题,或者依然难以凝聚其中六县的经济、文化的区域向心力,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步海东的发展和出路。
        青海是全国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地级市的省份——这是青海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痛楚,也是青海经济难以形成区域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将成为制约青海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而海东作为目前最能接近成为青海第二个地级市的条件,但即使有这样的优势,海东却在这个战略性选择方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十年如一日,海东在城市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反而湟中和湟源被西宁所“笼络”,而海东的凝聚力却渐呈松散之势。可以说,海东在城市化方面的无作为,成为近年来来制约海东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
        而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处于影响青海社会经济发展次中心地位的海东,其一举一动必然对整个青海的影响不可小觑。正因为如此,海东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方面的默默无闻不只是它自己的问题,海东的崛起,也是实现青海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以绿色经济立省作为长远战略的青海,尽管有着雄心壮志,但在眼前的经济发展面前,却陷入了一阵又一阵的徘徊。历史究竟是否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开出美丽的花朵,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这里有的,是希望之下的不懈探索。 

工业迷局

        一谈到青海的工业,给人的感觉是一片空白。而海东地区则除了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工厂之外,几乎难见几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工业企业。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海东经济缺乏应有的活力,大量闲散劳动力也难以被消化。
        海东六县当中,位于最东端与甘肃接壤的民和当属于传统工业相对较强的县,但这种情形也只是相对于其他工业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县而言,实际上,民和县的工业产值依然停留在传统工业的模式之中,这决定了它也难以回避传统工业所造成的各项不利因素,如高污染、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三高一低”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然而,民和目前的小工业经济只是现阶段的某种现象,它并不能成为海东未来发展的方向,海东工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更多优质资源的引入,以及各种优势产业的培育,这对于目前的海东而言,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
        至于除了民和以外的海东其他各县,其工业程度之薄弱,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病因,尤其是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早已普及多年的工业发展特色相比,更是显现这一区域的工业之空白,这一趋势的进一步蔓延越发减弱投资者的信心。由此一来,整个海东的工业化进程极为缓慢,在市场化的改革中逐渐演变成为缺失的重要一极。
        位于互助县的互助酒厂,生产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青稞酒系列,青稞酒占据着青海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是名符其实的“青海第一酒”,年销售几个亿的成绩让这家企业显得极为沉稳。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在青海长期以来成就霸主地位的产品,却鲜见于省外同类市场上,尤其是在白酒市场消费极为庞大的经济发达省份,更是难觅其踪影,闻名青海的青稞酒“蜗居一地”的现象让这个青海为数不多的大品牌的持续成长力和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本来是一个可以成为目前青海工业产品中面向世界的最具潜力的品牌,但“小富则安”抑或是“生怕多事”的观念使青稞酒在过去的几年中失去了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机,今天看来,这种情形已经非常明朗,但青稞酒在这方面依然没有多少动作,即使是“青稞酒”的名号有被抢占之不乐观局势,这家最正宗的青稞酒厂似乎也鲜见以积极的行动去证实自己的价值。
        乐都的“烤箱”早在多年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成为农村供暖的主要工具,它在周围农村市场中占有相对稳定的份额,经过多少的发展,“乐都烤箱”凭借其质量优势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然而,另外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面对广大的北方市场时,它的市场普及率还相当小,而且由于其售价相对较低,再加上各项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产品的利润并不高。由此,“乐都烤箱”品牌虽然在一定的区域市场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整个市场占有率和新型市场的开拓方面,并没有显现出迅猛的势头,而且微薄的利润支撑起来的产业运作模式,制约了它向更广阔的市场拓展的步伐。它虽然只是乐都的一个小产业,但正是这些小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成为未来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可为增强民营企业的活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9年3月24日,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的《青海省装备制造工业园乐都分园区总体规划》在乐都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论证,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乐都分园总建筑面积为129.5万平方米,总投资83亿元,目前规划的产品有铸铁件、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薯类加工机械等10大类,规划范围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乐都县城北和城东,北区为核心区,东区为规划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设现代新型基础部件基地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关键零部件产品为重点,透过判断装备工业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了装备工业产品需求,提出了青海省装备工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园区定位、园区核心区产业定位、企业定位,构筑了以康泰公司为研发主体的支撑体系,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计划,为青海装备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战略框架。
        专家们认为,乐都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良好的有利条件,规划主导思想清晰,建设效果显著,对促进青海省机械工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青海省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项目对乐都的意义显而易见,但是如何消化并以此为基础,构筑乐都工业新形象依然是乐都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尽管海东的工业势力并不强大,但遍布各地的工业力量却构成了海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版图,这里的工业竞争状况并不激烈,但个体的实力也不容乐观。当外地人来到这里的时候,感叹于这里工业力量的薄弱,在这片工业普遍不发达的地方,留在眼前的绿色农业和一望无际的麦田却是格外惹眼。这是海东的一个时代,也是颇具青海特色的农业与工业并重的时代产物。 

农业现实

        位于海东地理中心位置的乐都是闻名青海的“蔬菜大县”,尤其是大蒜、土豆等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支柱力量。这里是青藏高原最大的蔬菜之县,乐都因此常以“农业大县”而自豪。
        尽管近些年来,农产品的价格呈逐渐上扬之势,但与逐年上升的原材料及生活成本比较起来,这一变化则显得微不足道。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根本原因,是缺乏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基础条件,使得农业依靠最低层面的产业链来完成它的廉价交换,从而成为导致当地传统农业虽然发达、实际收益却难以大规模提升的重要因素。
        只要是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乐都的成绩往往体现在“农业如何如何了得”,或者“又有什么农产品增收”、“特色化种植又取得新进展”等之类的宣传内容。事实上,不光乐都如此,海东其他县也差不多是如此情形。
        海东地区政府所在地平安,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除了占全县面积有限的县中心之外,这里的农作物种植特点和邻近的乐都差不多,这个海东地区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依然在传统农业的探索中进行着缓慢的自我改造。
         我们不可否认,海东地区近些年来在培育特色农业方面进行了不小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绩也只是相对于最为传统的农业基础之上的一些提升,它对于增强整个海东的农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而言,只不过是一点美丽的陪衬而已,或者说,海东农业总体上依然只发挥着它最基本的功能。
        现阶段,这些现象构成了海东农业的基本面貌。
        这让海东既是“农业大区”,却同时又是“经济小区”,海东的崛起依然在靠这种小农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且无疑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小农业种植也难以带动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梦想。
        显而易见,如果今后海东不在这种小农业意识形态和发展现状中解放出来,去探索新型时代下的现代农业特色之路,必然会使农业之路走得更为艰难、走更多的弯路。而作为青海农业典型代表和重要基地的海东地区,如果不在农业经济中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出来,则对于整个青海农业的积极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一面。
        在这个问题上,只有“跳出农业看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产业运作和工业化形式打造一条具备多元优势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之路,才能使农业经济成为大力促进海东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一个基本方向。
        海东地委书市记王小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六个加快”:一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二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三要加快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四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五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要加快村容村貌整治步伐,特别是试点村面貌要有新变化。这六点可以说是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但对于基层来说,如何在具体的措施来保障这些思路深入实施下去,则又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第三产业之痛

         位于黄河岸边的化隆是一个回族自治县,这里有两样东西最为出名:一是以制贩枪支而名动一方,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控制之下似乎已经被压下了风头;另外一个是以“兰州拉面”而行遍天下,他们将数以万计的“兰州拉面”店铺普及到了全中国,直到今天更加火热,据媒体报道光这一产业就已经有超过10万大军参与其中。因为后者,化隆人常常被冠以“青海的温州人”或“犹太人”之称,足见其商业头脑之活跃。
        但是,这只是属于一个县的一个产业,海东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因为化隆人将“兰州拉面”声名远播而发展起来,近些年来,其发展势头一直不愠不火,演绎着新时代下旅游这一新型产业缺失的新危机。
        海东有着不少特色旅游资源,如循化的孟达天池、平安的洪水泉清真寺和夏宗寺、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乐都瞿坛寺以及柳湾彩陶基地等,除了这些著名旅游景点之外,还有不少具备个性化的特色旅游配套设施。但是,不管这些旅游本身的价值几何,却大多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即遭遇着旅游行业共同的尴尬:除了原有景点的一点吸引力之外,其附加值几乎等于零,也就是当人们消费了门票之后,只是在景点处随便走走,便没有了持续的旅游动力,总结起来可谓是“白天看庙,晚上回家睡觉”,这样一种简单的旅游现象依然是目前海东各地旅游的主流内容,旅游的深层次消费动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使得海东旅游依然处于最原始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在海东还没有成为一种产业,其产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和海东经济快速发展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在旅游规划方面的思维过于保守,而旅游开发的路子也显得更为缓慢,这成为海东旅游经济至今难以成为主流的一大人为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位于黄河岸边的循化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撒拉族自治县,也是青海省海拔最低的县城。循化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均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被誉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的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下黄河循化美”的积石峡谷,还有撒拉族发祥地街子骆驼泉,青海第二大清真寺街子清真寺,还有其他独特景点如野狐桥、骆驼峰、清水湾山庄等,使得循化成为海东地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城之一。然而,两大因素使得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起来:一是交通的不便利;二是旅游产业链的不足,也就是缺乏让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转化的,这种局面只是发挥了传统旅游经济的部分优势,而没有将大旅游的概念延伸开来,从目前的各项形态来看,循化的旅游经济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其深层次的旅游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这相对于海东地区而言比较偏远的循化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乐都县延续了很多年的正月十五“九曲黄河灯会”由古老的“九曲黄河阵”演变而来,经过多年的举办,已经在当地乃至外围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但是,今天,这个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却出现了老化的危机,与上个世纪活动主办方与参与者的积极主动相比,如今它对附近村民积极参与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这个离乐都县城两公里左右的举办地也因为村民个自的农业用地需求而变得越来越小。而从活动内涵来看,其中最吸引人的传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少,对于当地村民而言,甚至于一部分已经成了为完成“任务”而参与其中,这使得这一传统文化活动遭遇了品牌运营和扩展的困局。据说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但是,市场的东西最终还得由市场去解决,我们所关注是,政府在打造这一旅游品牌和提升旅游形象方面如何与大力发挥市场化手段和充分调动民众积极参与性等因素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政府指导经营、市场运作项目、民众积极参与”为主思路的皆大欢喜多赢局面,在保护历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能使活动的可持续性得以良好的延续。
        近些年来,“农家乐”形式的休闲餐厅在海东地区开始流行起来,“小清真”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位于乐都县七里店村湟水岸边的树林里,距离县城约3公里,入得其中,怡人的自然风景跃然眼前,不失为乡村绝佳休闲去处。在乐都县城周围,像这样有点规模的“农家乐”还有不少,但除了几个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外,大多经营乏力,数量上的“遍地开花”与质量上的“门庭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些只是海东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部缩影。事实上,第三产业各种复杂的矛盾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着不同的演变,但归根结底,缺乏活力依然是其中的重要难题。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0-04-05 14:54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4-05
海东:你被谁遗忘(下)
文/裴有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2930ee0100g9nk.html

无奈和等待

        这是一座似乎被遗忘了的“城市”——实际上它还不算是真正的城市。
        很多时候,一个县的问题都很有可能就是整个海东的问题,但一个县的优势却难以转化为整个海东的优势,海东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项优势资源过于分散,其间的整合力量过于薄弱,这直接造成不少资源的浪费。
        不管海东今天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海东的新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当然,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海东在构建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然而,一个让人感到无奈的现实是,尽管海东六县各有各的特色,但它们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在一份由海东地区行政公署网站上“海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民意调查问卷中,认为“较慢”的最多,比例达到40%以上。尽管海东各县经济在不断增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与西部其他同类地区比起来则显得相对缓慢。
        在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海东可谓是处处受制: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从海东各类企业的构成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外贸在海东经济中的比重不会太大,甚至不值一提;消费拉动对于海东来说,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消费大多来自于人们的一些基本的正常生活之用,在提升生活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消费依然还没有成为主流,这依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市场空白;投资驱动也成为海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各县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以及极低的城市化率将成为海东下一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引擎,也是海东在缺失的市场化进程中促使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重要之路。但就目前而言,海东的整体投资环境并不理想,除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必要投入,来自社会和民间的投资并没有成为拉动海东经济的重要一极,这必然是今后要积极引导和加以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此,海东所有的问题,均来自于它作为一个整体到底将走向何处的疑问,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则是涉及到下一步海东战略发展的一些具体思路以及如何培育一个具有全新竞争力的新海东。
         毫无疑问,接下来,任重而道远的海东已经行至一个十字路口,它将面临一个转型和整合的关键机遇期。然而,机遇背后,各种困难和挑战也将接踵而至。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总不能忘了自己的声音。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海东,你应该走向何方?
[ 此帖被超巨星在2010-04-05 14:55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4-05
此帖已经在西部区转载过!
持之以恒,信守承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4-05
早点升地吧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4-05
其实比定西好多了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4-05
引用第3楼乐都于2010-04-05 15:11发表的  :
此帖已经在西部区转载过!

谢谢提醒!
网页链接:青海海东地区的战国七雄,扑朔迷离究竟鹿死谁手?(转载)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67714&keyword=%BA%A3%B6%AB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4-05
引用第4楼wkh0000于2010-04-05 15:37发表的  :
早点升地吧


并入西宁算了...反正西宁也不大..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4-05
     要是在遍地自治州的青海是海东州,肯定没人忘O(∩_∩)O~
    
    海东地区的当务之急就是变“过道城市”为“动脉城市”,找准定位,提升区位价值。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4-05
回 8楼(天各一方) 的帖子
海东回族土族撒拉族自治州!呵呵!
持之以恒,信守承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4-05
我觉得还是应该并入西宁

共同发展 厉行计划生育 普及义务教育和3年职业教育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4-06
是因为起不出"名字"吗?
还有海西,海南,海北?
文人呢?都请假了吗?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4-07
引用第10楼wangbin于2010-04-05 23:45发表的  :
我觉得还是应该并入西宁
共同发展 厉行计划生育 普及义务教育和3年职业教育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还得移风易俗,抛弃落后的宗教包袱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4-09
的确,从名称上看,全是自治州的青海省,却独独出了一个地区,这是为什么?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4-09
距离西宁30公里,那是没办法啊,怎么也没法当“经济中心”了。并入西宁得了要么,至少平安县并入西宁,这样兰州和西宁就接壤了,也便于所谓的“兰西经济区”的发展。

突然见有个可以当作笑话的想法:兰州把政府搬到红古,西宁把政府搬到平安,这样是不是可以发展出来“一个条城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4-09
回 14楼(xbdzsmc) 的帖子
并入平安,西宁和兰州还不接壤!
持之以恒,信守承诺!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4-09
位于西宁和兰州之间,两头卡,真够惨。青海本来不富,自然集中资源建设省会,海东如果仅要一个名号,我觉得没意思,还是找到自己在兰西经济区的定位,搞好经济吧,别太折腾
现居成都府双流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4-09
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4-12
Re:回 14楼(xbdzsmc)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乐都于2010-04-09 10:28发表的 回 14楼(xbdzsmc) 的帖子 :
并入平安,西宁和兰州还不接壤!

对对,我错了。
应该把以平安为头的整个海东都并入西宁,至少沿铁路(公路)线的都并入。
然后兰州市政府搬到海石湾,西宁市政府搬到现在的民和县城,太有格调了(纯属玩笑,呵呵)
[ 此帖被xbdzsmc在2010-04-12 11:2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4-14
若并入西宁,这个省会城市各方面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就太高啦
说务实有用的话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4-15
引用第19楼区区于2010-04-14 12:54发表的  :
若并入西宁,这个省会城市各方面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就太高啦

那怎么办?青海是很大,但是人口基本都集中在西宁和海东这一块,我觉得青海做大西宁和格尔木两个城市足矣。一个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很大的地方还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没必要满地开花吧。如果很多中小城市的话,就相应的需要足够好的基础设施,仅仅是修路一项就够省上忙活的了。
就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样,人口都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州,省),基于青海的情况,很难发展到这俩国家的样子吧,相应很难搞全省较密集的公路,铁路网。
我觉得省里一个城市独大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个独大法,最重要的是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长期呆在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生活水平怎么提高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