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46阅读
  • 2回复

[省制]小考“省”的来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14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画纸为界 移动到本区(2020-03-18) —
看到有坛友说:“省”这个行政区划叫法是蒙古人发明、并带到中原的。感觉此说不十分对,遂作小贴于此。

“省”这个一级政区通名虽自蒙元朝代首用,但似乎就是汉人发明的,只不过其词义在苍海桑田、斗转星移之间被逐渐用转了。之前的含义是指中央政府部门,后来成了一级政区名称。

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的自治权较少。元朝统治者以中央派出机构巡视监管地方,称为“行中书省”,就是到处跑的“中书省”,简称“行省”,再进一步简称为“省”。到这时,您瞧这嗬,“省”的词义便给转了。(要细考究起这名字来,其实还带着被殖民、被压迫的痕迹呢。)

明代一级政区的正式通名改叫“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布政使司”,再简称为“使司”,再再简称为“司”。其实推敲一下,感觉上是很有点有受元代的“行中书省”之影响的,而跟前朝的“州、郡、道、路”等风格都不似。但不知是不是“布政使司”这名称实在太拗口,老百姓叫不惯,在口语中仍喜欢沿用“省”。

到了满清入主中原,既然汉人在口语中习惯把自己的地方叫做“××省”,满人便沿汉人习俗,而不去考究“省”字的原义,将之作为了汉人地区的正式区划通名。也因此有“汉地十八省”之说,但仅限于“汉地”用“省”。清朝晚期,新疆、东北这些地方也变成了“省”。到了民国,“省”成了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范围内的一级政区统一通名。

想来也许是明代的那个“承宣布政使司”名称起得实在太烂、太难叫、太不本土化了,结果导致“省”这个称呼竟在贯穿整个明代二百多年的漫长时期里一直在民间存活、沿用下来。直到清代、民国,重新“复辟”成为一级区划的正式通名。今天的一般普通人,对明朝的这个“使司”恐怕依然是相当陌生的,陌生程度应当要超过对汉“州”、唐“道”或宋“路”。是“使司”这个烂名称,成全了“行省”这个其实也不怎么样的名称。

我不是文史专业的,写这段文字时也未作任何考证,但凭印象而已,不确知是否有误。有一点请注意:在今天的日本,“省”仍然指中央政府部门,如“大藏省”、“厚生省”等,其含义未经历类似中国这样的变迁。
一级:州、都
二级:郡(虚级)
三级:县、市
四级:乡、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15
好像宋、金时期就有“行省”的设置吧。
行省一词,源于金。金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
《金史·百官志》说:“熙宗天会十五年罢刘豫,置行台尚书省于汴”。行台即行省。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15
那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的“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呢
七子之歌 --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