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我省行政区划体系,推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减少行政管理层级,实现省对县市(即省管县)的直接管理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就我省推动行政区划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方案分析如下:
一、实现省管县(市)可以获得的五大好处:
1、充分刺激县域经济的发展;
2、减少管理层级,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行政成本;
3、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可以将更多的中心镇建设成小城市;
4、 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政府管理职能下沉,使乡镇工作能更加健康发展;
5、推动司法独立。中级人民法院与中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区域设立,由省级直接预算,不再受制于所在的地级市。
二、要实现省管县所存在的阻力:
1、省级管理幅度过大,现在我省一共有13个地级市、16个县级市、72县,合计县市101个,如果由省直接管辖,势必会管理幅度过大而管不过来;
2、公务员队伍的抵触。地级市撤销,地级部门的权利受损,部分人员要分流,势必会抵制改革,形成阻力;
3、自治州的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
4、我国现有体制下根深蒂固的行政等级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暂时实现不了市县一律平等;
5、大镇与撤并县城的发展问题。
三、解决的措施与方案:
1、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
A 随着现代交通与通信的发展,一级政府的管理幅度也可以相应扩大而不影响效率了。通过对国内外各政体的研究,我认为:省级政府完全可以直接领导50个左右的县市政府;一个县市政府可以充分管辖40个乡镇区政府;而一个乡镇区政府则以领导30-40个左右的社区自治组织为宜。
B 根据以上管理幅度,我省可以将现有县市政府进行大幅重组,合并成55个县市。重组时,可以考虑历史因素,也要考虑人口面积的综合平衡,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要尽量扩大辖区以便于其今后发展。县市合并后,可以进一步推动乡镇与农村城市社区的合并。
2、大镇与撤并县城的发展问题。
A 县市要合并,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批县城的定位与发展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改革就无法推进,曾经在河北与我省洪江已经出现过极端事件。这里,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可以采用日本和台湾所实行的县辖市制度予以解决,也就是将撤并的县城与其他城区非农生产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的中心镇授予城市的地位,赋予其高于乡镇的治理权限。
3、公务员队伍与行政级别问题。
A 公务员队伍可以实行逐步消化的措施,而不需一次到位裁撤,而且可以鼓励公务员分流到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去工作。
B 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借鉴重庆海南模式,将市与县进行分级管理,但是分级的依据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一律以人口数为标准,市县平等。
市县政区分级:辖区人口>200万为正厅级;
70-200万为副厅级;
<70万为正处级。
基层政区分级:辖区人口>18万为正处级;
4-18万为副处级;
<4万为正科级。
C 原地级市的区改革后级别不变,但是要合理调整规模,实行小区制,撤销街道办事处,直接管辖社区,每区人口控制在15-25万人为宜。
4、民族自治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依据民族自治法来解决,自治州撤销,同时根据合并后的地方人口结构,设立若干自治县,继续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5、经济区与司法机构设置的问题
A 全省根据经济区域划分成6个经济区:长株潭地区、湘北地区、湘东地区、湘南地区、湘中地区、湘西地区。每个经济区设立一个中级法院与中级检察院,每个县市还是设立一个基层法院与检察院,乡镇区市设法庭。
B 电话区号可以每个经济区共用一个,码号资源不足的升为8位。
以上愚见,欢迎大家拍砖。
2008年9月8日
附表:湖南省县市调整草案
县市区划合并调整的原则
(1) 县市原则上不低于2000平方公里,不高于6000平方公里;
(2) 县市人口原则上不低于50万;
(3) 原地级市适当扩大市辖区;
(4) 市制仍采用广域市的模式,包括省辖市与县辖市、市辖区都一样;
(5) 解放后拆分的县市一律合并
(6) 原地级市原则上保留正厅级待遇。
序号 县/市 人口 (万人)面积(平方公里)并入县级单位
1 长沙市 362 3935 长沙县 望城县 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芙蓉区天心区
2 湘潭市 313 4692 雨湖岳塘区韶山市湘潭县、荷塘芦凇石峰天元区、株洲县
3 岳阳市 209 5609 岳阳楼 云溪区 君山区 岳阳县 临湘市
4 湘乡市 226 4144 湘乡 娄星 双峰
5 益阳市 214 3920 资阳 赫山 桃江
6 宁乡县 134 2906
7 浏阳县 136 5008
8 醴陵县 109 2384 划入株洲县姚家坝、仙井、洲坪三乡
9 湘阴县 142 3205 湘阴 汨罗
10 平江县 104 4118
11 沅江县 82 2382 沅江 南县一部分(大通湖三镇)
长沙都市区合计 2031 42303
12 衡阳市 313 5666 珠晖区 雁峰区 石鼓区 蒸湘区 衡阳县 衡南县
13 衡山县 117 3041 衡山县 南岳区 衡东县
14 祁阳县 197 4390 祁阳 祁东
15 攸县 76 2651
16 炎陵县 76 4538 茶陵 炎陵
17 安仁县 105 3440 安仁 永兴
18 耒阳县 126 2649
19 常宁县 90 2052
湘东地区合计 1100 28427
20 邵阳市 321 4859 双清区 大祥区 北塔区 邵东县 邵阳县 新邵县
21 隆回县 112 2871
22 武冈县 157 3716 武冈 洞口
23 绥宁县 61 5519 绥宁 城步苗族自治县
24 新宁县 59 2751
25 安化县 98 4948
26 溆浦县 87 3438
27 新化县 168 4061 新化 冷水江市
28 涟源县 152 3008 涟源 新邵一部分39W,1113P
湘中地区合计 1215 35171
29 常德市 222 4838 武陵区 鼎城区 汉寿县
30 张家界市 94 6037 永定区 桑植县 武陵源区
31 安乡县 122 2052 安乡 南县(除大通湖、华阁)63W,965P
32 灃县 161 3836 灃县 津市 临灃
33 桃源县 97 4458
34 石门县 69 3970
35 华容县 89 2076 华容县 君山区一部分(除柳林洲、广兴洲、西城街)12W,356P 南县华阁镇
36 慈利县 69 3481
湘北地区合计 923 30748
37 郴州市 104 4888 北湖区 苏仙区 资兴市
38 永州市 167 5388 零陵区 冷水滩区 东安县
39 桂阳县 82 2954
40 宜章县 89 3461 宜章 临武
41 汝城县 54 3877 汝城 桂东
42 道县 90 4180 双牌 道县
43 江华瑶族自治县 73 4849 江永 江华瑶族自治县
44 宁远县 115 3512 宁远县 新田县
45 蓝山县 71 2503 蓝山县 嘉禾县
湘南地区合计 845 35612
46 怀化市 113 4173 鹤城区 中方县 辰溪县
吉首市 72 3917 吉首市 古丈县 泸溪县
47 沅陵县 64 5825
48 黔阳县 86 4524 洪江市 会同县
49 芷江侗族自治县 65 3607 新晃县 芷江县
50 靖州侗族自治县 49 4436 靖州县 通道县
52 凤凰苗族自治县 77 3312 凤凰县 麻阳县
53 保靖苗族自治县 57 2857 花垣县 保靖县
54 永顺土家族自治县 50 3809
55 龙山土家族自治县 56 3127
湘西地区合计 689 3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