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53阅读
  • 2回复

[历史与人文景观]哈尔滨:中长铁路纪念塔建造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5-19
中长铁路纪念塔建造始末
[color=rgba(0, 0, 0, 0.8)]图文/郑琦
https://www.imharbin.com/post/53573


在哈尔滨若是说起纪念塔来,作为城市名片的重要标志性景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作为地标性建筑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苏联红军纪念塔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说哈尔滨还曾经存在过一座“中长铁路纪念塔”,那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甚至就连现今在哈尔滨铁路局机关大楼里办公的年轻一代 也知知者甚少。这座见证中苏友好合作的纪念塔,就曾经屹立在铁路局机关大楼广场前。当年也曾作为哈尔滨一大景观,吸引着无数过往行人,驻足观望,是摄影留念的好去处。




昔日中长铁路纪念塔

说起它的建立,那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根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4月至1952年12月,在我国成立了中苏共管中国长春铁路。中苏合办中国长春铁路虽然只有不足三年的短暂历程,但是它对人民铁道事业的发展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在中国人民铁路史上占有光辉的篇章。在中长铁路结束时,为纪念中国长春铁路的共管事迹,并纪念苏联政府将铁路(原中东铁路)无偿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遵照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铁道部长滕代远的指示和批准,在原中长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前广场小花园内,(即现在哈尔滨铁路局门前)修建一座“中苏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纪念塔”即“中长铁路纪念塔”,同时在现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立“中苏共管中长铁路纪念馆”。

据史料记载,此项工程由时任中长铁路管理局助理总工程师李均平,工务处长栾国盛负责在一个月的期限内,按照批准的计划,在中长铁路局舍前,建筑友好纪念塔。当时委任中长铁路管理局二分局(原哈尔滨铁路分局,现已撤销。)助理总工程师于龙江为纪念塔建筑主任,工程由哈尔滨工务段办理。




纪念塔设计者:建筑师米•阿•巴吉赤

建筑纪念塔的全部设计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是由管理局设计事务所主任张玉如同志负责,纪念塔采用的是哈尔滨著名建筑师 Михаил Андреевич Бакич /米•阿•巴吉赤完成的设计方案。巴吉赤曾为哈尔滨城市建设做出过杰出贡献,至今哈尔滨还保留许多由他设计建造的建筑,多数被列入保护建筑之中。1945年至1948年之间,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的苏联红军纪念塔及建在哈尔滨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等都是由他设计建造的。1958年由他设计建造的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他留给哈尔滨的杰作。巴吉赤才华横溢,造诣极深,设计手法娴熟,尤其是对于碑塔设计更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哈尔滨素有“塔王”之称。巴吉赤的这个中长铁路纪念塔设计方案,最终是经过周恩来总理审定的。

作为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对中长铁路关怀最多。1950年2月14日,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随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联,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谈,参加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与旅顺口、大连等问题的会谈,达成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共同决定将原与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8月签订关于中苏合办三十年的协定废除,而将中长铁路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当时,没有马上移交,是谈判过程中周恩来总理提议让苏联把管理铁路的经验传授给中国,但移交最迟不迟于1952年末,得到了双方同意。大局已定,周恩来总理提出中长铁路的管理方针:“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大,在中国铁路称上模范的铁路”这成为中长铁路合办的总目标,在结束合办时实现了这些目标。1952年9月,立即成立移交联合委员会,周总理任命余光生为中方代表。1952年12月31日,亲自参加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仪式庆祝大会。为中长铁路纪念塔题了词“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为了感谢苏联专家对中国人民铁路建设事业的巨大帮助,周总理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苏联专家们以《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纪念章》。亲手将纪念章授予苏联专家叶洛果夫同志。
.



中长铁路纪念塔雄姿

纪念塔雄伟而美观,塔高14米,用汉百玉砌成。基座110平方米,纪念塔上方有毛主席和斯大林浮雕半身铜像,下方有两位互相握手对视的中苏铁路员工的铸造大型铜人像。1952年12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长春铁路纪念塔题字“中苏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纪念塔”几个大字镌刻在正面黑色大理石上(原件现保存在中共中央办公厅)。




毛泽东主席为纪念塔题词

纪念塔的背面上左和上右方分别镶嵌着铜质的中苏两国国徽,下方有铜铸的火车头模型。当时所有铸造任务是由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副厂长张洪树负责,在12月15日前完成的。监工由设计事务所派员一名,并在施工地点联系各种设计问题。建塔所需一切材料由局材料处长何赐乐同志负责,哈尔滨铁路材料厂办理。

建塔期间,时值冬季。那时哈尔滨的天气非常寒冷,为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了建筑空场暖房,在其内部安装了由哈尔滨机务段提供的一个小气锅炉,装设了暖气管子及暖水,暖砂等设备。因工期短,为按时完成任务,还从基层站段临时抽调了5台载重汽车供工程使用。工作人员日夜奋战,上上下下,紧密配合,工程进度非常快,年底前全部工程胜利完成。

1952年12月31日,中苏共管的中长铁路全部移交给中国,移交典礼在哈尔滨铁路文化宫(现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举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铁道部长滕代远参加移交典礼。


从此,中国长春铁路(原中东铁路)永远回到中国人民手中。

1953年1月1日午后14:00点,毛主席亲笔题字的“中苏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纪念塔”在哈尔滨铁路局正门前广场上举行了揭幕典礼,铁道部长滕代远,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等参加。当天15:00点,中苏共管中长铁路纪念馆也在哈尔滨开馆(馆址在现黑龙江省博物馆)。为纪念中苏友好合作和中长铁路工作的苏联同志及中国铁路职工共同工作成绩,根据铁道部领导机关命令,将全国铁路优胜循环红旗一面,永远保存在中长铁路纪念馆内。



中长铁路纪念塔揭幕典礼




铁路局办公大楼前的纪念塔小花园

1966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之中,一些造反派对纪念塔张贴大字报,要求拆除纪念塔。在革命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当时的铁路局党委经过研究,虽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纪念塔没有继续保留的意义。但考虑到中长铁路纪念塔是经国务院批准,是在斯大林时代建立起来的,一旦拆除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国际影响,一时也不知如何处理妥当。1966年8月23日,由哈尔滨铁路局党委向时任省长潘复生并黑龙江省委,吕正操部长并铁道部党委请示报告,请求批示。但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尽管镌刻在正面黑色大理石上的“中苏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纪念塔”几个大字,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为纪念塔题写,但是因为没有毛泽东主席的署名未能幸免,造反派还没有等到中央明确的答复下达,中长铁路纪念塔在红卫兵一片愤怒声讨苏修的(注:当时称前苏联为现代修正主义)声浪中被彻底拆毁。拆下的铜人像不知何故未被运走?幸免融化成铜水。后来被放置在铁路局大楼后院的一角保留了下来。

历尽沧桑,从1966年到2000年的三十四年间,两个铜人保存完好无损。但不知是在什么时候,苏方员工的鼻子被碰歪了。有人说是因为苏联人的鼻子比中国人的大,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被磕碰的缘故吧?!当然,这只是笑谈。




鼻子被碰歪了的纪念塔的铜人像静躺在后楼门洞一旁

1968年10月13日,哈尔滨铁路局革委会在局办公楼门前广场举行敬建毛主席塑像开工典礼。同年12月26日,一座毛主席挥手前进的立身铜像在中长铁路纪念塔基础原址后移10米处建成。建成后的毛主席铜像高7.1米。基座高5.16米,总高度为12.26米。在敬建毛主席塑像同时,铁路局办公楼前小花园被拆除。




现铁路局大楼前的毛主席塑像

岁月悠悠,半个世纪过去了。中长铁路,虽然只有两年零八个月的短暂历程,但中长铁路的经验对建国初期人民铁道的建设提供了全面有力的借鉴,对人民铁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人民铁路史上占有光辉的篇章。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中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中苏友好的见证,原中长铁路纪念塔基座上方的中苏两国铁路员工互相握手的大型铜人像,于2000年7月,又被恢复安放在铁路局办公大楼后院小花园中。



笔者与建筑师巴吉赤女儿在重新竖起的铜人像前合影



郑琦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5-20
中东路战争
華東共和國國立鳳城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東洋史學專攻 卒業
華東共和國國立大學大學院 認知科學修士 在讀
青雲書館主
青雲工作室站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5-20
这个应该拆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