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485阅读
  • 197回复

[陕西]榆林将成为陕西的第二大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6-08-02
 (一)塞外水乡

  离开绥德之后,一路上有一条大河蜿蜒相伴。河面很宽。河畔白杨林高耸,遮住了远处荒芜的山。岸边的庄稼齐整。

  到榆林时候已近黄昏,晚霞映照着水面金黄。

  (此河名为定西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榆林市内有一条榆溪河。河畔是杨柳依依,河水非常清澈和平静。也就是因为这条秀气的河流使得榆林完全不象一个塞外小城。榆溪河一直流到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在东西相峙的石崖间夹持下,榆溪河变的水势湍急。石壁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题刻和大小不等的洞窟。据说,每当夕阳将西坠于大漠深处时,天际间便红云弥漫,仿佛点燃了沙丘和山峦,夕阳与赭色石崖互映,故名红石峡。据史料记载,红石峡的开凿可追溯至宋元。

  我们因为日程安排的缘故是在上午时分来到红石峡的。所以我只是望着榆溪河,想象着那红云冉冉,霞光万丈的景象了。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160多块,似一天然碑林。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者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

  遗憾的是我这个人只是偏爱自然风光。对于这些文化遗产向来兴趣不大。于是走马观花,匆匆离去。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6-08-02
首页 > 西安生活 >  游  > 自游自在 沙漠星空 错觉中的榆林 2003-07-22 17:24:08  新浪生活

  没有去过榆林的人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觉。

  那天早上,被鸟声叫醒之后,看着窗外湛蓝湛蓝的天空,阳光灿烂,树儿快乐地摇着叶子。一种懒洋洋的暖意。朋友对我说,不要被你的错觉迷惑了。其实外面很冷呢。因为窗户是双层的,墙又比别的地方厚,所以在屋子里是感觉不出外面的温度的。

  我说我来就想看沙漠。能看到沙漠吗?

  她说不容易了。镇北台那边不知道还能不能看见。现在沙漠治理很下工夫呢。

  也许我就是凭着这个错觉来的。以为在这里可以看见大漠风光。

  (一)塞外水乡

  离开绥德之后,一路上有一条大河蜿蜒相伴。河面很宽。河畔白杨林高耸,遮住了远处荒芜的山。岸边的庄稼齐整。

  到榆林时候已近黄昏,晚霞映照着水面金黄。

  (此河名为定西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榆林市内有一条榆溪河。河畔是杨柳依依,河水非常清澈和平静。也就是因为这条秀气的河流使得榆林完全不象一个塞外小城。榆溪河一直流到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在东西相峙的石崖间夹持下,榆溪河变的水势湍急。石壁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题刻和大小不等的洞窟。据说,每当夕阳将西坠于大漠深处时,天际间便红云弥漫,仿佛点燃了沙丘和山峦,夕阳与赭色石崖互映,故名红石峡。据史料记载,红石峡的开凿可追溯至宋元。

  我们因为日程安排的缘故是在上午时分来到红石峡的。所以我只是望着榆溪河,想象着那红云冉冉,霞光万丈的景象了。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160多块,似一天然碑林。诸家书法各放异彩,字大者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

  遗憾的是我这个人只是偏爱自然风光。对于这些文化遗产向来兴趣不大。于是走马观花,匆匆离去。

  另外一个和水有关的印象当然是红碱淖了。

  见到红碱淖才知道当地的人为什么要把它称为海子。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那可不就是和大海差不多了。一望无际的碧波在阳光下闪烁,水面盘旋着飞鸟,在大大小小的渔船上掠过,发出尖叫。

  这完全是渔村么,这是榆林吗?

  但是,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让人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在塞外的榆林,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朵朵白云又似雪白的羊群。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碧青的湖水。

  (红碱淖水域辽阔,水势浩淼,湖水景观随着时间与季节的变化而千姿百态,春夏秋冬各有特色。辽阔的湖面,软绵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作物,喷薄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翩翩起舞的飞禽;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种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地域风情一起构成了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以上为榆林网上关于红碱淖的简介。有些夸张。但基本属实。

  岸边的沙滩上晒着一些银色的小鱼。空气里是有养殖业的海边那种腥臭的味道。在红碱淖朋友请我们吃手抓饭和红烧鱼。那鱼是红碱淖的特产。非常鲜美。因为新鲜所以味美。其实做法很普通的。就象翻山越岭去汉中吃褒河鱼,长途跋涉去潼关吃黄河大鲶鱼一样。无他,唯新鲜而已。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6-08-02
镇北台是一个正方梯形建筑。一共四层。在这种沙漠平地中显得非常高,非常雄壮。我们开始时可以用拾阶而上这样轻松的词汇,等爬到两层以后,就是举步唯艰了。爬上最高端,极目远眺,方圆百里,尽收眼底。

  朋友说以前从这里望下去就是茫茫荒漠了。但是这几年榆林政府治沙已经初见成效。只是在极远的远端,隐约可见起伏的沙丘。

  其实从风景或文化而言,镇北台本身没有很大观赏价值。镇北台地处偏荒,周围除了固沙的树木,仍是一片荒凉。独临其顶,风声忽忽,千古基业,一声浩叹。在这种苍凉的地方,孤零零地立着一方高台。倒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这是我的习惯,从任何地方离开之后,总要回头再看一眼。回头再看的时候和刚才所看往往有新的感受。已经离开很远之后,还是清晰地看到它孤独而高傲的站在那里。想象着400年前在那上面驻守的士兵站在离天空那么近的地方,在每个夜晚,试图摘下身边的星辰。如果说刚才在台上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壮之感,那么现在纯粹是孤独寂寞的悲凉之情了。

  为了能够看到沙漠,我们继续北上。行车几十公里之后,渐渐看到连绵的沙丘。但上面布满了灌木、沙柳和白杨树。

  没有大漠孤烟直。没有长河落日圆。没有满目苍凉。满眼是灿烂的秋色。

  沿路是大片大片的白杨林。此时正是金秋十月。一望无际的沙丘之间是深黑灰的道路起伏,缀之以路边的深青浅绿、金黄赤红的白杨树林。象油画中欧洲的秋日田野。连一直住在榆林的朋友也被这秋日美丽绚烂的色彩迷住了。我们不断地在停车,站在白杨树林中,透过七彩的树叶看蔚蓝的天空。天空是无以伦比的蓝。

  (很奇怪我们西安的白杨树为何到了秋天就落叶落到光秃秃灰土土)

  终于还是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沙漠。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6-08-02
NOT agree iframe陕视首页新闻频道电视指南娱乐频道生活频道视听频道陕视概况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script>
2006年8月2日星期三 时尚 | 休闲 | 汽车 | 健康
最新相关华阴恶性杀人案 老大老三合伙杀死老二我省沙尘暴明显减少 生态状况初步改善减轻学生“负担”措施即将出台夏秋航班计划今起实施“淀粉”巧克力现身西安 售价便宜主销周边农村城隍庙改造举行首轮评审 规划局提出6点修改思路西郊“烽火台”终验明正身 实为秦国观景臺苏丹红与红色无关 消费者可放心购买红色食品“校官”纷成"阶下囚" "象牙塔"腐败引人关注空军首次在陕西招收女飞行员 昨开始体检更多...
陕西新闻1返回
榆林治理水土流失2万多平方公里40 位访问


  据最新的资料显示,目前榆林水土流失量由建国初的5.2亿吨下降至2.9亿吨。在一个沙漠面积占全市总面积42%、黄土丘陵沟壑区占到总面积58%的地方,将这2.3亿吨的泥沙固住不动,这是50多年来榆林人发扬“愚公”精神,在与风沙作斗争中创造出的一大奇迹。

  截至2002年,榆林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前的1.8%上升至25%,林木保存面积达到1629万亩。其中北部风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190万亩,林木覆盖率32.5%,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的成片林165块,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长城、北缘、环山、灵榆四条大型防护林带。

  定边县小滩子村是榆林治沙初始阶段的一个缩影。解放初,这个村大部分耕地是“跑沙地”,每年返种两三次还捉不住全苗。共产党员李守林率先组织村里28户人家,建立造林互助组。他们总结多次的失败教训,用柴草一框一框把沙地分开,先固定流沙,再搭设障蔽,然后栽上树苗,终于奇迹般地造出了小滩子村的第一片林。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榆林人从治沙没有经验,到反复试验与摸索,在实践中认识到生物措施在治理沙漠中的作用,确立了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机械措施相结合的治沙方法,并总结出“设置沙障”、“四面围攻、拉平沙丘”等一整套技术措施。这些措施为以后的石光银、牛玉琴等一批治沙大户提供了最可靠的治沙办法。

  尽管如此,榆林的很多地方还是长期处于“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直到1978年国家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1985年国家又允许个体户承包国有和集体的荒山荒沙,“谁治理谁所有”。好政策让牛玉琴、石光银这样的榆林人站了出来,千亩、万亩的承包造林治沙大户竞相涌现,这种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治沙精神成为榆林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靖边,主要采取以植治为主、植治水治结合,建立综合防护林体系等措施,营造防护林保存面积220万亩,固定或半固定流沙190万亩,引水拉沙向沙漠要回了14万亩农耕地,县域及周围地区平均风速降低,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45.2%,是建国初期的88倍。

  1997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1999年朱镕基同志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方针后,榆林人在五年的时间里完成退耕地还林(草)230.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71.92万亩。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兑现,退耕户在种植结构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大了小杂粮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农民纯收入明显增加。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8元,较1998年增长24%。

  农民有吃的,有花的,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治沙的行列里来。到目前,全市有10多万干部群众和农户承包治理荒沙近500万亩。榆林人从治沙为种粮糊口,到治沙为养殖致富,渐渐走出了一条发展沙产业之路。为了加快防水治沙步伐,建立以个户、联户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银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沙产业开发引入纵深发展阶段。近年来,全市共使用治沙贴息贷款1亿多元,扶持各类种养加工项目300多个,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来源:陕西日报 2003-8-5 9:25:02



NOT agree iframe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6-08-02
榆林奋力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
2006-1-5 8:58:00陕西日报

  “十五”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再传喜讯:按照国家经济普查结果,榆林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278.53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11市区排名由第七位前移到第四位,上升三个位次。以此为基数,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5亿元,增长16%以上,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0美元,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预计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67亿元,增长66.5%,增幅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49.9%。昔日陕西最贫穷的市,而今成为最具实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强市,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煤炭:第一支柱产业创辉煌
  “十五”期间,榆林全市财政每年增收突破10亿元,其中煤炭的功劳占据半壁江山。预计2005年,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直追毗邻的全国地级市产煤冠军——鄂尔多斯,成为全国第二个过亿吨的产煤地级市。
  煤炭产业能取得令全国瞩目的辉煌成就,其原因正如市委书记周一波、市长王登记曾反复强调的那样,过去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路,现在要走的是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的路。
  市煤炭工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榆林煤炭产量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每年以千万吨的速度增长。煤炭工业跃居为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而且其地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凸显。煤炭开采中的回采率、洗选率和安全生产率是三大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要靠规模、靠投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进驻后,我国第一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诞生了——由神东煤炭分公司开发建设的神府东胜矿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站在国际化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集成各行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目前,已建成乡镇样板矿井38处,34处煤矿正在实施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矿井建设带动了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2000年至2004年,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1.61、0.55、1.23、1.16和0.81,呈下降趋势;地方矿井连续16年死亡率低于省上控制指标,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走在全省前列。
  驻足在神府煤田腹地,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在这里不是一个概念、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位于神府经济开发区正在兴建的目前我国设计规模最大的锦界煤电一体化工程,是在沙漠中建厂,实行煤电联动,年产千万吨煤矿和容量6×60千瓦的发电厂一体规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一体管理、一体经营、一个项目法人的“六个一体”,从矿井到电厂,原煤一律皮带封闭运行,肉眼根本见不到煤,而且其先进技术使节水达到74%,脱硫、除尘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整个项目实现“烟囱不冒烟,厂房不漏气,废水零排放,灰渣再利用”,吃掉的是原煤,送出去的是清洁的电力能源,不仅缓解了原煤运力紧张的压力,而且可使原本附加值很低的原煤增值5倍以上。 
 天然气:气贯长虹输送全国
  从1989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在榆林市靖边县打出第一口日产28.3万立方米天然气井,到目前累计探明天然气面积37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1831亿立方米,榆林市一举成为国家第一个储量上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九五”期间,长庆建设完成从榆林市靖边向外输至西安(铜川、西安、宝鸡);至宁夏银川;至北京;横山至榆林的四条天然气输气管线。“十五”又建成至上海和至北京第二条输气管线,两条管线分别于2004年底和2005年7月份建成输气。天然气年生产能力从2001年33.67亿立方米,发展到2005年的近90亿立方米,4年增产2倍,而榆林市境内年用气量仅4亿立方米,还包括榆林天然气化工厂用气。共向外输出天然气260亿立方米,相当于产出260万吨油气当量。特别是2002年7月全线开工建设、2003年10月1日建成的西气东输工程,成为我国横贯东西的一条能源大动脉,日最大供天然气达1286万立方米。该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步显现。现在,上海所有的优势产业项目和刚启动的重点工程都开始使用天然气,全市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至少减少20%。人们亲切地把西气东输工程称为老区与中国最发达地区的“连心”工程和“福气”工程。
  随着首都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治理大气环境的力度不断增大和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大幅增加。为解决北京等地对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向北京输气的二线于2004年3月1日全线开工。输气管道西起榆林市的靖边县,途经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北省,东达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管线经过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晋陕黄土高原、吕梁山、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全线总长935.4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管线于2005年7月20日建成输气,年可向华东输气120亿立方米。2005年冬季北京日供气能力由原来的2900万立方米提高到5500万立方米。为保证高峰用气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两条输气管线输气能力从36亿立方米/年,增加到156亿立方米/年,使原输气管道日供气能力由原来的1030万立方米提高到4450万立方米。为进一步保证北京市及周边省市天然气的需求、改善首都及管道沿线地区能源结构、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北京2008年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油:油龙滚滚地下来
  “十五”期间,榆林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通过艰难曲折的“三权”回收和大力整顿石油生产秩序,使石油生产走上了有序、规范、健康的发展之路。石油工业利税由2000年的3.4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亿元,利税年平均增幅达40.42%,5年来共生产原油442.89万吨,加工原油397.38万吨。初步形成了钻采炼一条龙生产体系,石油工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到2004年榆林市的石油工业的产值、利税等主要指标占全市工业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在石油开采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实行石油生产“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并向其征收资源补偿费。同时,全市石油企业直接和间接用于环保治理投资达2.2亿元。500多公里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并逐步实现柏油化,以减少粉尘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极大地方便了油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井场周围和油区道路两旁,由石油企业自行植树种草绿化,共种树9万余株,种草3万平方米,以提高油区的植被覆盖率。并在开采中千方百计减少井场和进场道路的植被破坏,尽量减少和不占耕地。全市共建集输站14个,500多口油井实现了管输,关停了37口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的低产井。对于已经占用耕地的油井、井场,在油井停采后及时进行了复耕。
  水:科学发展水为先
  榆林的优势在资源,制约榆林资源开发的症结是水。为此,“十五”以来,榆林市继续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全市齐治水”战略,全面加快以水源建设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农业水利向环境水利转变,由粗放型水利向集约型水利转变,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加快水利水保建设步伐,掀起了大搞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连续5年夺得省政府“水利振兴杯”,蝉联“十连冠”。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1亿元,其中中省投资7亿多元,是“九五”期间中省投资的3.5倍。
  以水源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重点解决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程性缺水问题。在水源工程建设停止了20多年的情况下,2001年以来相继开工建成了瑶镇水库,开工建设李家梁水库、采兔沟水库,王圪堵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已启动。截至2004年底,总库容9.94亿立方米,其中中型以上水库20座,总库容8.3亿立方米。这些水源工程的建设,为锦界工业园区、榆林经济开发区、榆米绥盐化工区及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大型煤化工项目的上马提供了保障。
(本报记者 刘仲平 通讯员 薛春生 严继文 王振荣)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6-08-02
首 页工作机构信息扫描党史宣传理论园地人物春秋影视之窗资料库回音壁联系我们论 坛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党史》双月刊>> 2005年第6期 >>正文 告诉你一个新榆林nvov在2005-12-5 15:23:04发表,被浏览374次告诉你一个新榆林
惠永明
在陕西的版图上,陕北是指由榆林和延安两个市、25个县区组成的广袤的黄土高原,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555.76万。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默默无闻的陕北突然因发现“大煤田”、“大气海”这样的爆炸性新闻而声名远扬。往日与“荒凉”、“贫穷”、“落后”、“偏僻”、这些名词相联系的陕北高原,一下子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毫不夸张地说,从 1985年因启动包神(包头——神木)铁路建设而拉开的“大煤田,”、“大气海”开发与建设的序幕以来,榆林,正成为镶嵌在陕西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新星。
开发煤田,当惊世界殊让外界对榆林刮目相看的首先是丰富的地下资源的发现。
在漫长的岁月里,当地人以挖煤、烧煤为生。谁能想到,被外人视为“黑色乌金”的煤,在榆林人眼里却算不上稀罕物,他们甚至用煤块取代砖石砌院墙、垒猪圈。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当时,榆林经济形势不景气,榆林地区的领导从上到下急于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煤,便成了当地唯一可以拿得出的东西了。于是,他们下西安、上北京,四处游说、八方疏通,奔波劳碌的结果是在国家下达的1992年国民经济计划中,陕西省有了10万吨的煤炭出口计划,在这10万吨的出口计划中,特意注明榆林煤的出口任务是3万吨。于是,榆林精煤首次出口到了马来西亚。
时任中央财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神木人李智胜,听了榆林汇报小组的汇报后,心情激动不已。1992年,李智胜冒着料峭的春寒回到家乡神木实地考察,他以一个能源专家的直觉得出了“陕北有大煤田”的结论。回京后他跑到国家计委、经委、煤炭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向高层领导人反映,要求迅速开发陕北煤炭资源。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新华社记者成大林闻讯赶来陕北采访,他和地县干部交谈、向煤矿工人问询,到乡镇煤矿察看。回京后这位新华社的记者向中央写了题为《陕北发现大煤田,干部群众要求早开发》的内参。
两年之后,鬓发斑白的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冯森林又来到了神木,回去后即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及全国各大报纸发出电稿:《陕北有煤海,优质易开采》。 成大林的内参使神府煤田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冯森林的电稿,则又将煤田的影响扩大到全国。
为了给找煤提供科学依据,陕西省185煤田地质勘探队挥师北上,开动6台钻机,在榆林北部9000多平方公理范围内钻探普查,在他们提交的《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中的数据让人振奋:这里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406亿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沉睡亿年之久的世界七大煤田之的神府煤田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这也就是说,神府煤田可以骄傲地与苏联的顿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巴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等世界级大煤田齐名。消息传出,上至中央领导人,下至榆林的普通百姓都感到欢欣鼓舞。1984年1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精煤公司筹备处成立,同时榆林地区组建中国精煤榆林地区分公司(原华能精煤神府公司前身)。1995年5月华能精煤公司正式成立(现在的神华集团前身)。
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近百位省部级领导先后来榆林对煤田进行实地考查。这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机构将发现煤田的消息发往世界各地,引起了世界的震动。美、英、法、日、德等数十个国家的大企业、大财团纷至沓来,表示出热切的开发愿望。次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神府煤田由前期准备转为立即上马,这是榆林建国以来第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神府煤田开发全面铺开。由神华精煤公司及陕西、内蒙集资所修建全长175公里、设计年运输能力1000万吨的包(头)、神(木)铁路开工建设。
以后的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
1988年5月,全长220公里的神(木)朔(县)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同年10月9日包神铁路通车典礼在神木县大柳塔镇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剪彩。1995年神华集团公司成立。1996年 7月1日神朔铁路开通运营。1997年11月25日,黄烨港暨朔黄铁路开工建设,江泽民、李鹏分别题词。江泽民题词为“搞好朔黄铁路和黄驿港建设,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李鹏题词为“加快朔黄铁路和黄晔港建设,开发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李鹏出席开工典礼。神华集团公司集煤矿、铁路、电站、港口、远洋船队等项目以及相关的产业,开创了中国煤、电、路、港、航五位一体综合开发之先河,被称之为“南有三峡,北有神华”,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建设的三大工程齐名的世纪“中国跨世纪的四个特大工程”之一。
激动人心的事情还在榆林发生着。
1990年12月新华社发出消息,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陕甘宁盆地发现了一个规模和前景都相当可观的天然气区。根据掌握的勘探资源分析,其含气成分、储层条件、产层性质等表明:在横跨陕、甘、宁及内蒙古4省(区)相当大的面积内,存在着一个多层次、复合连生式的大气区。预测储量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 7500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
1996年4月,榆林地区靖边县第一大天然气净化厂开工,拉开我国最大的整装气田开发序幕。1997年7月1日隆重举行了靖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气点火仪式,同时在西安、延安、铜川、咸阳四地点火成功。10月,天然气向北京开始输气。年底,通气银川,后来陆续向天津等地输气。2003年开始向上海及南京等长江三角洲输气,这将对改善首都北京及上海、天津、西安、银川、南京等城市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起到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1993年,靖边县出现“打油井热”,以“引进资金,联合开发”的创举,为这里的石油开发揭开了里程碑式的一页。目前,榆林地区已形成年产15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石油开发初成气候,长期封闭寂寞的三边高原红火起来了。1993年春,地质矿产部华北地质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在榆林地区镇川、米脂一带发现特大矿盐资源。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资源总量的18%,探明储量8854亿吨,氯化钠含量为83——98.8%,杂质少,质量好,埋藏深度为2300——2500米,盐层厚度为129——148米,最厚处可达158米。这一巨矿以镇川、米脂、绥德一线为中心,东起佳县、西至子洲、横山,分别面积为1150平方公里。5月。绥德县崔家湾纸房村第一口盐井钻探成功,
井钻深度2480米,探明钠盐纯厚度150米,纯盐含量达90%以上,全国少有。陕北榆林市已发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全市资源潜在价值46.53迈万亿吨。
1994年3月15日《榆林报》载,又探明陕甘宁盆地“十万平方公里储藏天然水资源11.4万亿立方米,相当于133.5个青海湖的蓄水量,其中淡水储存量6.9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潘阳蓄水量的267.7倍。主要储藏于榆林地区无定河以北毛乌素沙漠地下,这一水资源的发现,将对陕北煤气油盐田(矿)的开发和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原风光,旧貌变新颜
现在的榆林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塞上江南。然而,这一切都是靠榆林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
回忆历史有太多的苍凉。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北有风沙侵蚀之害,南有水土流失之患;又是向黄河输入泥沙的重要地段和“沙尘暴”形成的重要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制约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榆林沙区范围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包括府谷、神木、榆林、定边、靖边、横山、佳县7个县,市的95个乡、镇。其中沙区面积占毛乌素沙漠总面积的47%,占榆林总面积的56.1%,占以上7县、市总面积的68.9%,沙区总户数为19.84万户,其中农业户19.35万户,总人口有110万户,其中农业人口85。39万人,人口密度为45人/平方公里。
在远古,榆林本是一块气候温暖温润的绿洲,只是数千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才形成了现在这个状态。但榆林人从没有放松过治理沙漠的决心。如果说,榆林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上苍赐给榆林人的金饭碗的话,那么,把荒漠变成绿洲,实现人进沙退的奇迹,则是榆林人创造的又一人间奇迹,它构成了榆林的又一道风景。
榆林治沙的经历,是一曲人与自然斗争的雄壮乐章。
早在1940年,陕甘宁边区中共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在深入沙漠调查后,提出“多种一棵树,多养育一只羊,多积一斤粪,多打一斤粮”的口号,拉开了榆林向恶劣的大自然宣战的序幕,1942年的12月,毛泽东还特地召见惠中权,并赠他以“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题词。这以后,向大自然进军,向沙漠宣战就成了榆林人几十年不变的誓言。
榆林人,就是以一种不变的信念长年治沙不断。如今,榆林的沙漠已经出了逆转。从1977年到1986年的10年间有2088.61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发生逆转率为每年1.62%;1995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秘书长迪亚洛率领项目官员卡尔波马顿在考察公约执行时,评价榆林治沙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
在治沙过程中,涌现出了牛玉琴、石光银等先进人物,石光银的治沙事业越做越大,由他组建成立的治沙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由单纯治沙向综合发展的方向发展。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榆林的治沙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大乐章的一个序曲。更加恢宏的乐章还在后面。
1997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来榆林视察,并撰写了《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批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作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批示。当年,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会在榆林、延安召开。榆林市12个县区全部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山川秀美从这里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1999年6月17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动员会,极大地鼓舞了陕北儿女治山治水、改善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延安时提出“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陕北延安和榆林两市25个县区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运动。截止2004年陕北榆林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663.1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47.7万亩,荒林造林415.12万亩,分别占到全省的10.6%和29.7%。国家累计投入30多亿元,使222个乡镇、4225个行政村,29万户,127万人从中受益,年人均直接收入264元,是解放以来国家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群体最多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陕北还先后还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淤地坝工程等建设项目,在陕北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上掀开崭新的一页,谱写了新的篇章。
从榆林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中我们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人与自然完全能做到和谐相处。自然资源的客观条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类自身的努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时俱进的榆林人,还将谱写出更加伟大的动人乐章。
(作者单位;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
 相关文章 ■ 告诉你一个新榆林 Copy right © 2005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地址: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57号

电话: 029-85241738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6-08-02
以下是引用duanyuquan在2006-7-29 13:28:11的发言:
榆林的的定位应该是一个能源基地,去盲目发展城市是种毁灭自己的做法,榆林自然环境恶劣土地承载力小.一个大城市的出现对黄土高原是个灾难.

生态脆弱地区才更应该走集中发展之路.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6-08-03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资源优势 沙漠小城榆林一跃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作者:未知 来源:慧聪化工资讯 时间:2005-12-19

一个几年前被认为是沙漠小城的榆林市,因有着巨大的能源资源储量,一跃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引起中外企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该怎样看待这一变化呢?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说,从三个层面看待榆林的变化会更清晰。

从世界层面看,榆林再也不仅是中国陕北一个偏僻小城,它丰富的煤炭资源已引起国际市场重视。11月初,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陶氏集团就投资榆林煤化工项目在西安召开了董事会。据说陶氏公司全体董事到国外开会,这是第三次,可见对项目的重视程度;11月10日,英美资源集团安格鲁煤炭公司首席执行官到榆林考察,对此地富集的能源表示出浓厚兴趣。11月28日,记者在榆林采访,恰逢“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大讲坛”开坛,陶氏集团的主讲人说,榆林对企业的吸引力在于其可能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基地。

从全国层面看,随着石油紧缺,煤炭将成为替代物。受巨大市场空间的吸引,自2000年开始国内诸多大型企业进军榆林,它们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到这里发展,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建成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许多企业家认为,榆林虽然目前经济总量还远不及沿海发达城市,但无人能够忽视它的潜能,它有条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从陕西层面看,榆林已连续3年在GDP增长和地方财政增长两个关键指标上居全省首位,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其寄予厚望。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凡重要客商到陕西考察榆林项目,省领导都要亲自介绍情况。在陕西省委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榆林被要求实现“跨越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榆林发现“煤海”。各地企业家们迫不及待地进行开发,一时间“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环境恶化。市长王登记说,我们近几年转变陈旧的思维方式,用新型工业化解决高增长背后的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问题。他告诉记者,在资源开发问题上,榆林最大的变化是“从大上项目到上大项目”,从“饥不择食到挑挑拣拣”。近几年榆林积极推进煤向电、煤电向材料工业品、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的“三个转化”,依托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四大资源,正在建设煤电化、火电载能、煤化工及载能、盐化工和油气化工五个工业集中区,打造煤、气、油、盐、电、化工六大支柱产业,目的是培育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正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榆林提出在“开发方式上坚持市场化、有序化、链条化、生态化和集团化”。

与此同时,榆林市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榆林能源基地建设国家没有投资,靠市场配置资源。为尽快形成洼地效应,榆林市“投资环境110”办公室于2003年3月成立。与众不同的是,该办公室握有市委授权的“尚方宝剑”。办公室主任韩志平说,我们的“特权”是:在治理投资环境过程中,成绩显著者可获流动锦旗,投资环境问题特别突出者给予黄牌警告,处理投资环境问题时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违纪者可责令辞职。治理3年初见成效:2003年处理各类投诉390多件,今年前10月下降到220多件。

与“投资环境110”相配套的还有两项工作:一是年终县、区工作考核实行投资环境“一票否决制”;二是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开始邀请各方人士进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并将其量化。王登记说,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用相应制度来保证良好的软环境。

建设能源基地需要农民素质的提高。榆林近年来用工业反哺农业,从教育抓起,一面拨专款支持贫困生上中学、上大学,一面对教育投巨资。记者在神木县看到,全县9万多中小学生已有5万多聚集到县城,每年都有3000多名学生走进大专以上的高等学府。此外,榆林还将实施“百万农民大培训”工程,计划5年内将全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集中培训一遍,让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尽快参与到能源基地的建设中。

-----化工信息港(http://www.ChemEinfo.com)-----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6-08-03
榆林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速经济发展    榆林市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文件精神,力争五年内形成“五个百亿”产业,“四个百亿”工业园区,“两个百亿”企业集团,财政收入过百亿元。
  今年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突破口和切入点,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榆林大发展。8月下旬,市委书记周一波率领榆林市党政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去苏南和上海招商引资,推出涉及煤炭、电力、化工、油气、旅游资源开发、现代生态农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71个招商项目。在上海项目推介会期间,有7个项目当场达成合作协议,总投资达35亿元。9月上旬,我省知名民营企业家考察团在榆林考察期间,12家企业当即签订了总投资40.7亿元的14个项目协议。省委工作会议后,榆林结合实际,拿出了具体贯彻落实三个文件的讨论稿。
  目前,榆林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三个文件的热潮,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项目建设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榆林历史以来最大的产业项目神木锦界电厂,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建设;榆林银河电厂已完成投资4亿多元;神木锦界20万吨甲醇项目完成了土地及相关手续审批,累计完成投资7780万元;榆天化10万吨甲醇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200万元,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8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已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7600多万元。
  全市今年在建和拟开工的项目,概算总投资达180亿元,加上神华和长庆在榆林的投资,概算总投资超过了200亿元。纳入榆林目前调度范围的2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高达1260亿元,一期投资规模达到600多亿元。
  面对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市委书记周一波、市长王登记满怀信心地说,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文件精神,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带动干部作风大转变,榆林将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文化事业大繁荣,地方经济大发展。(r08)
来自: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6-08-03
您现在的位置: 陕西省电力公司网 >> 休闲广场 >> 文学 >> 正文 沸腾的土地——陕北榆林 [ 作者:桑  梓文章来源:陕西省电力公司点击数:136更新时间:2004-5-12文章录入:liuhaiyan ]“五一”前夕的两三天里,在号称中国科威特的陕北榆林,有数个大型项目:清水川、庙沟门、神木锦界煤电一体化工程,榆天化20万吨甲醇、神木20万吨甲醇、采兔沟水库、力诺玻璃器皿扩建、凉水井400万吨煤矿等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600亿元人民币,仅今年投资额就过百亿。数十支天南地北的建设大军云集在这里,南腔北调加上轰鸣的钻机,让一个原本寂静的土地顿时沸腾起来,拉开了开发建设陕北新一轮热潮。

开发建设陕北说的时间不短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朴素的革命感情加上有限的科学知识,对这块土地赋予的是丰富的精神食粮,物质上并没有半点改善,人民在狂热的理想下过着贫瘠的生活,以至于以后的几十年直至今天,老区等于贫穷、老区等于落后的观念深入人心、刻骨铭心。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科学探测到在这荒漠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到让世界惊叹。在榆林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埋藏着2714亿吨煤炭、6亿吨石油、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6万亿吨岩盐,如果按预测储量计算,数字将更大。换句话讲,这里平均每平方米埋藏着6.23吨煤、114.74立方米天然气、137.68吨盐,人均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370万元,这在世界上都很少有。因此,当时提出了:“扬(羊)眉(煤)吐(高岭土、铝土矿)气(天然气),脱贫致富”的口号,这一喊就是几十年。山,还是那样地寂静;沙,还是那样地自由;民,依旧渴望着温饱。

世纪之初,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与时任常务副省长贾治邦,在共商开发陕北能源资源时,贾治邦恳切希望国家电力公司参与陕北的开发,希望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的参与,把开发陕北从理论推向实践。其实,陕西省电力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开发建设陕北,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推进西部大开发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精心运筹、超前谋划、艰辛推进、艰难运作。

2002年的第一场春雨,滋润的不仅是这块干渴的土地,浇灌出的更是开发建设陕北的春天。江泽民同志视察陕北,亲聆赵杰臣建设陕北煤电基地的宏伟蓝图后,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好项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一天铸就了开发建设陕北的里程碑。从此,这块寂静的土地沸腾起来了,成为西部开发建设的新亮点。

在榆林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有这么几组数字:2002年,榆林市生产总值完成111.4亿元,财政收入1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8.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其中煤电化路等39个重点项目完成65亿元,增长36%;今年计划生产总值完成17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亿元,增长幅度要保持在40%以上。在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榆林市共签定招商引资项目31个,引进资金544.4亿元,是全省十市之首。按照榆林市政府的计划,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这里要形成500万吨采油、100亿立方米天然气、1亿吨原煤、3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甲醇、5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的生产能力。

这里特别要举证说明的是:2002年12月28 日,陕西银河榆林发电厂(2X13.5万千瓦)在寒风夹杂着雪花中奠基,黄沙也只将冰霜滞留到来年的4月,建设大军就披星戴月进驻工地,唱起了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建设之歌。今年,它将在实现“双投”的基础上,拉开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扩建战幕。2004年4月,银河投资集团公司又踏着改革的步伐,打响了清水川6X30万千瓦机组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第一场战役。赵杰臣总经理面对省、市政府各级领导、数千名建设者和群众,郑重宣布: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银河投资集团公司将在陕北建成150万千瓦机组火电基地,扭转榆林地区严重的缺电局面与环境问题,打破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使当地人民早日脱贫致富。

2003年3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到这里现场办公,将启动陕北能源开发作为第一要务。今年4月,省长、常务副省长、副省长及相关人员再次到这里,剪彩、奠基,视察、指导,调研、座谈。从没有过这么旺的人气、这么多的关心者和支持者、这么多的投资考察者、这么多的旅游观光者。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在这沟壑纵横的土地上,开工建设的项目个数、投资渠道、投资规模,都有历史性的突破。今天,当我们踏上这块土地时,数十个大型项目同时开工,固然矿产开发中的规划显得有些滞后,固然资源浪费还比较严重,固然投资环境还需要改善,固然现代化的企业仍处在雏形,有的也仅仅只是打下了第一根桩基,但是火热的气氛,充满激情的热土,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沸腾和无限的生机。据预测,只需3——5年时间,这里的年售电量将由今天的近40亿千瓦时攀升到百亿,成为陕西电力新的增长点、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谷雨时节,在清水川、庙沟门煤电一体化等项目的开工奠基仪式上,原本寂静的山川、冷落的黄沙,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铿锵有力的鼓点,彩带飞舞的秧歌,搅得热闹非凡,骚动不安。犹如即将出征的战马,翘首嘶鸣,扯缰甩尾。一副:

撕开寂静九重遥,敲碎春雨人行早。
莫道沙柳戏霓虹,征程万里心不老。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文章


陕西省电力公司版权所有 陕西银河信通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尚德路79号 陕ICP备040003号
邮政编码:710004 Email:snepc@snepc.com
总机电话:029-87402222 总值班室:029-87402142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6-08-03

榆林:水保锁住风沙 塞上满目绿色

  6月底,笔者来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郊沙区的红山。樟子松、油松、紫穗槐等乔灌草混杂着深扎在沙地里,郁郁葱葱,1.8万亩的流沙已经得到固定、半固定,让人已经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经黄沙滚滚、荒无人烟。从秦汉时期的“沃野千里,仓稼殷富”到明清后的“满目赤野,不产五谷”,再到如今的“绿色满眼,塞上绿洲”,曾经饱受风沙侵害的榆林市用自己的发展历史说明,“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两手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锁住风沙脚步的宝刀。“三个百树”强化水保生态意识  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榆林市,是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主要源区和沙尘加速区,同时,也是入黄泥沙的主要源区,风沙草滩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2%。历史上由于流沙的危害,榆林城曾被迫三次南迁。榆林市水务局局长艾平说,这里水保生态建设效果直接影响着全国的防沙治沙、黄河治理乃至经济发展大局,其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进一步增强市民和农民的生态意识,榆林市于2003年启动了“三个百树”生态工程:用10年时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栽树100株;全市居民和农民每户栽树100株;鼓励和支持榆林籍在外工作和曾经在榆林工作过的各界人士每人栽树100株。工程刚一开始,80多岁的横山籍老将军曹海滨就偕夫人专程从大连赶回榆林,在小汗纪林场种植了樟子松1000棵。据了解,“三个百树”工程开始以来,全市植树5800万株,参加人数达到282万人(次),为榆林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绿化工程。 榆林市委干部刘区厚说,自己动手种树时责任感特别强,盼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搭建起为首都北京遮风挡沙的屏障。80多岁的退休工人王志存说,我经常带着6岁的重孙孙“见缝插绿”,我要看着我俩一起种下的小树茁壮成长,要从小培养他的“绿色”意识。 “三个百树”工程,不仅为榆林留下了一片片有着浓郁文化内涵的“思乡林”、“将军林”、“功德林”等有形财富,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将生态、环保、绿化等意识深深地“种”在了群众的脑海中。明确政策保障种树见林  榆林市副市长王长安对笔者说:“打造绿色榆林,建设生态名市”是全市各级部门的奋斗目标。几十年来,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到恢复自然植被,从退耕还林到封山育林,从黄河水土保持到绿色通道建设,榆林人经过反复试验与摸索,逐渐撑握了“植树造林防风沙、引水拉沙造农田、蓄引提挖兴水利、一改三化八配套(即改良土壤,林网化、排灌化、园田化,田、渠、水、林、路、电、排、技配套)的综合治理荒漠技术,全面推广了综合抗旱造林技术、搭设沙障、围井造林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治理总体水平。  为了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防沙治沙水保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确保种树见林,榆林市充分将防沙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区域经济、培植主导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相结合,连续出台了谁承包、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统一规划,以乡组织,以村实施,以户承包,限期治理;拍卖荒沙、荒滩使用权,鼓励和支持个体、联户、干部职工、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荒沙使用权发展沙产业,允许继承、转让;承包期限延长至70年等政策,并且在资金补助、财政贴息以及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据不完全统计,榆林目前已经吸引10万农户治理沙化土地33.3万公顷,栽植经济林、用材林等6万公顷,发展人工种草10多万公顷,开发水地4万公顷,社会投劳集资和社会各方面治沙投入总额达15亿元,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千军万马治理荒沙的喜人局面。为了“种得活”、“管得好”,2002年,榆林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封沙绿化、舍饲养畜,并把这项工作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督查组,每发现一次放牧的县罚款10万元。同时,各县区还不断实行划定管理区、由乡村两级配备专职护林队伍,实行报酬与管护责任挂钩,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等管护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在近3年所种树木中,成活率已经达到90%以上。保水留土治沙唤来秀美山川  “田缺水,禾苗黄,林无水,树不长。”“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这是陕北有水与无水的真实写照。在植被的过程中,他们充分依托无定河流域治理、佳芦河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水保债券、沙棘生态、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国家水保重点治理项目以及坝系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强配套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水力改造治理沙漠,通过引水拉沙、引洪漫地、引水灌沙等拉沙丘、造田、修渠和筑坝。据统计,通过引水拉沙、机械平整、治沙造地,榆林共新辟农田140万亩,建成淤地坝2.06万座,粮食总产较50年代初增产了6倍,实现了自给有余。  “三边没有树石头少,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这是诗人李季曾经对榆林市靖边、定边、安边三地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而如今的靖边沟沟坎坎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过去风沙大,一起风眼睛都睁不开,不停淌眼泪,人连门都出不了,现在不怕了,再也没有那么大的风沙了。自退耕还林后,我家退的10多亩坡地全部栽上了侧柏、苜蓿、紫穗槐。因为不用为种地忙活了,又有了充足饲草,便养了100多只白绒山羊,一年光卖羊绒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这是靖边雷龙湾乡永忠村农民高子龙对笔者说的话。据了解,目前靖边已成为黄土高原第一个基本不向黄河输沙的县。  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说,在世界同等条件的沙漠地区,榆林已经成为“品牌”。它的“绿”,不仅是建设高水平能源基地的必要条件,而且成为榆林人民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要素。 “南治土、北治沙”的水保生态建设方针,使得榆林山川秀美工程治理成效举世瞩目。仅“十五”,榆林就完成水保投资2.75亿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00平方公里,兴建、整修加固淤地坝1.23万座,营造水土保持林776万亩,经济林54万亩,水保种草433.8万亩。由于林草植被的增加和治理度的提高,目前榆林沙区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30-50%,沙丘平均移速从5-7米降为0-1.68米。全市入黄泥沙降为2.9亿吨/年,比上世纪60年代减少45.3%,实现了局部区域性“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变化。  作者:秦延安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6-08-03
服务指南   网上论坛您目前的位置:中国石油商务首页 --> 信息中心
能源开发:持续发展看榆林 ———来自国家级能源基地的思考2005.09.07 13:50:20 经济日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页

近几年,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的知名度猛然提升。由于流动人员剧增,以至于很多准备到该市采访的记者竟然买不到机票。民航售票处的同志说:“尽管西安到榆林的支线航班已经增至每天四五个往返,仍然满足不了旅客们的需要。”
  
  一座陕北边陲城市,何以吸引众多旅客?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一句话为记者解惑:“现在的榆林商机无限。”
  
  多多少少话资源
  
  在榆林准备开启的展览馆中,正面的标语用“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一盐难尽”来形容这里的四大矿产,让每位参观者感叹大自然是如此偏爱这个地方
  
  记者在榆林采访,发现这个地方的干部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多”与“少”的问题。
  
  “多”,指的是资源。
  
  谈起当地的丰富资源,市长王登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榆林集煤、气、盐三个世界级能源矿产资源于一身,已经发现8大类49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到全国能源矿产总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陕西全部资源潜在价值的95%,中国资源潜在价值的30%左右,折合人民币达46万亿元。46万亿!这是什么概念?用王登记的话说,就是在榆林行走,脚下每平方公里土地均拥有相当10亿元地下财富,每平方米均蕴藏6吨煤、100万立方米天然气、140吨盐,后发优势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榆林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是煤、油、气、盐,其中煤的储量是2714亿吨,探明储量是1606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6%。去年榆林的煤产量是6700万吨,很快就能达到1亿吨,成为全国之首。榆林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有七项指标达到世界之最。专家介绍,这里的煤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好,多为高热优质环保煤,故环境污染比较小。榆林天然气质量特别好,甲烷含量95%以上,硫和磷含量少。榆林是中国盐储量最大的地方,预测储量6万亿吨,已探明近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6%,盐质属硬石膏型,杂质的含量在0.5以下,几乎直接采出来就可以使用;榆林现有天然气储量5万亿立方米,已经探明1万亿立方米,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石油的储量现在有6亿吨,已经探明的有3亿吨。此外,榆林还有品质优秀的石英沙和高岭土。
  
  在榆林准备开启的展览馆中,正面的标语用“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一盐难尽”来形容这里的四大矿产,让每位参观者感叹大自然是如此偏爱这个地方。1998年,榆林市成为我国至今惟一的国家级能源基地。
  
  “少”,说的是贡献。榆林市领导层认为,相对于榆林丰富的资源和国家级能源基地的地位,榆林的贡献还远远不够: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供需将有相当的缺口,而占全国探明煤炭储量16%的榆林,目前产量只占到全国的4%;在拉长资源利用的产业链、进行高附加值开发和保护资源等方面,离高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此外,到目前为止,资源开发为当地农民带来的利益还不十分明显,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尽管在近年来超过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但目前仍然仅为1506元;现在榆林尚有75%的农业人口,南部山区五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从城乡发展、和谐社会的角度观察,同飞速发展的资源经济不相匹配的还有文化、教育、医疗、公用服务设施等方面。总之,经济的腾飞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的差距。
  
  好好坏坏说环境
  
  像西部许多地区一样,榆林也有“投资环境110”;与许多地区不同的是,榆林的“投资环境110”被授以“特权”
  
  2003年8月,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记者驱车飞驰于此,大漠风光尽收眼底。同行的榆林市政府同志介绍,昔日由于交通不便,很多老百姓甚至一生没进过县城。而仅仅几年时间,全市就拥有了2.2万多公里公路,13条高速公路、3条全长760公里的铁路在建,正在施工中的太中线,在榆林境内达340多公里,可以带动6个县的发展。据悉,几年后,榆林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拥有量将在全国地市级城市里名列前茅。今年7月19日,榆林至北京的航线正式开通;现在,榆林有两条国家一级光缆交叉通过,届时将成为陕西的第二大通讯枢纽,电力线路已经覆盖全市……市委书记周一波告诉记者,在历史机遇面前,国家没有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大量投入,而是“市场”在推动着榆林快跑。他坦言,作为原本是落后的市场经济角落,榆林正面临着“能源经济"所引发的一系列巨大变迁,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在给这座塞北边城带来惊喜的同时,也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以猛烈冲击。投资环境的不尽如人意、对待人才的淡漠态度等,都使区域经济发展放慢了脚步。
  
  为了适应超常的经济发展速度,榆林市强化了加快软环境建设的意识,自2003年始,一系列举措不断出台:
  
  ————面对各级干部“人才从哪里来”的困惑,市委、市政府提出从内部盘点一批、培训一批、借一批、聘一批的挖掘措施;提出腾出“好位子”给人才坐,盖起小洋房给人才住,拿出100万设人才奖的奖励措施;针对干部素质亟待提高问题,采取“两带一帮”,即由对口城市苏州一名干部带榆林的一名干部,由省级的一名国家管理的专家带榆林的一名干部,榆林市级一个领导干部带本市一名处局级干部的扶助措施;鉴于正在启动的能源基地迫切需要大批有作为的企业家,榆林发起由发达地区的百名企业家带动榆林的百名企业家的活动。
  
  ————为了使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榆林自2003年开启了决策咨询、安全防范和督办“三个系统”,不仅在科学决策和“平安榆林”上下功夫,而且大张旗鼓地邀请媒体介入榆林市委、市政府向群众承诺的事情,哪里打折扣就在哪里曝光,让舆论推动变革的进程。
  
  ————像西部许多地区一样,榆林也有“投资环境110”;与许多地区不同的是,榆林的“投资环境110”被市委书记授以“特权”:对不重视改善投资环境问题频出的单位,可以批评、通报、亮黄牌,可以公开曝光;对在整治投资环境工作中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单位,可以挂红旗、给奖励;对不抓投资环境整治工作,严重影响政府形象的单位负责人,可以让其离任待岗;对有吃、拿、卡、要等恶劣行为的工作人员,可以坚决清理出去。2003年,榆林市12个县区挂牌成立了投资环境110,建成了完整的投诉处理网络。
  
  周一波认为:“人才项目资金都可以引进,惟有环境必须自己创造。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县区评价体系,把改善投资环境的成效列入各级各部门的责任目标和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实行环境评价制和专项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保证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长长短短论发展
  
  榆林是世界的榆林,它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竞争,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最科学、最节约的方式利用并保护好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
  
  全国上下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能源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榆林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2004年秋季,60吨甲醇项目在榆林破土动工,至今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春季,在西安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31个总投资127.95亿元的项目受到投资商的追捧;今年初夏,历经7年筹备、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长北天然气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这个西部大开发的“西气东输”工程项目,还担负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供气重任;今夏酷暑中,陕西浙江联合会一行16人,代表200多家浙江在陕的企业考察了榆林神府经济开发区锦界工业园区中聚氯乙烯、电石、甲醇等项目,对一大批招商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感叹榆林地下是宝、满地是金,决不错过这么好的投资商机。
  
  现在,兖矿、神华、长庆、中铝、泰国正大、美国安格鲁等国内外大型集团公司,纷纷在榆林落户建厂。据统计,目前在榆林投资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2家。
  
  面对发展机遇,榆林市的决策层认为,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发展才能看得准、干得对。
  
  “未来的、世界的高度”决不是一句“套话”。它是榆林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对经验教训的总结。王登记告诉记者,榆林走过弯路。上世纪80年代初,新华社一篇《陕北有煤海》的报道吸引了各方目光,不仅“五小”造成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就是当时一些大项目也无视高污染、高耗能问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在采访王登记市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科学发展观”。他说,在能源开发、资源利用上的短视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说,榆林是世界的榆林,它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竞争,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世界竞争的定位中“弃小攀大、弃低攀高”,摒弃简陋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最科学、最节约的方式利用并保护好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由于观念的逐步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效果已经显现,榆林的循环经济稳步启动。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端,记者看到了三年前还是一片荒野的锦界,如今已成为一个生态型现代煤化工工业园区,这里不仅增产不增耗,增效不增污已经成为大企业大项目奋斗的目标,而且更为充分地利用资源已在企业的互补中成为现实:煤炭企业在加工煤炭流程中形成电石和硅钙;电石在提炼聚氯乙烯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料被制成水泥和烧碱;在煤制甲醇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燃料被加工为无铅汽油,另一部分被加工为醋酸和甲醛;煤制焦油过程中所形成的荒煤气又被利用来发电和供热。在煤电化的过程中,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加而不断攀升,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0%以上,“循环经济”使其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此外,榆林清理“五小”工作进展顺利,曾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上“黑榜”的资源大县府谷,在应该取缔关闭的企业和项目措施全部实施到位的同时,又向国家产业政策允许准入的57户电石和铁合金企业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1.13亿元;在另一个资源大县神木,县长郭宝成介绍,现在的项目审批原则是: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不批,没有后续产业链的不批,他说:“反正不能再干单纯卖资源的傻事了。”
  
  能源经济的发展也为榆林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乡统筹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诸多实惠:2004年以来,榆林市“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工作全面加强;市财政投资1200万元设立的特困户子女助学基金、大病救治基金和法律援助基金,缓解了部分弱势群体的突出困难;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面继续扩大;全市增加了6所省级重点高中,建成了13个疾病控制中心,瘫痪和半瘫痪乡镇卫生院已有71%恢复了正常运转,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据财政部门预算,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5500元,同比增加406元。
  
  榆林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步前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49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半年完成投资65.31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半年完成财政收入30.53亿元,同比增长50%。
  
  为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我国能源供给的紧张局面,也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能源经济带来的经济利益,榆林在加紧练兵,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关闭窗口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6-08-03
飞播治沙,功成名就在榆林
2002-6-18 10:38:00 http://www.yl.net.cn

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省榆林飞播治沙 被公认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先后有十多个国家官员和专家专程来此考 察,成为我国飞播由多雨的南方发展到干旱的北方,由丘陵山区发展到 风沙地区的标志。本报今日刊发此通讯,旨在宣传推广榆林飞播治沙的 经验,促进全省生态建设发展。

  从毛乌素沙漠腹地一路肆虐的飞沙,在榆林化为强弩之末。半个世 纪的治理,已经使榆林的570多万亩荒沙基本固定或半固定,很难有“ 大沙”再起。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通过坚持不懈地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 榆林已累计建成4条全长1500公里的防护林带,固定流沙600多万亩,恢 复改良草场230万亩,沙区治理面积达到68.4%。由于林草植被的增加 ,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30—50%,沙丘平均移速从5—7米降为0—1.68 米。在全球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榆林出现了荒漠化逆转的奇迹,引 起世人关注。   孟家湾乡孟家湾村郝占娃是这一变迁最真切的体验者之一。八十年 代以前,孟家湾村被近十万亩荒沙环拥其中。1800多亩水浇地,每季庄 稼返种两三次还捉不住苗,玉米亩产最高时不过300来公斤。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通过飞播造林加上人工治理,这里的荒沙基本 固定了。沙面上已经形成厚厚的阻挡沙子流动的黑色结皮。1800亩水浇 地成了玉米制种基地,亩产玉米600多公斤。飞播的4.2万亩花棒、踏 郎长有半人多高,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村 民们每年靠采集草种出售,人均200多元。   像孟家湾村这样的飞播林采种基地,在榆林目前大约有30万亩。正 常年份,年可采集种子近20万公斤,为当地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榆林治沙,获得了全国治沙的最高奖项。榆林治沙的成功,标志着 我国飞播由多雨的南方发展到春旱少雨的北方,由丘陵山区发展到风沙 地区。   飞播造林速度快、成本低、保存率高、效益好。治沙所所长封斌介 绍,一架“运五”飞机每架次装种800公斤,日播7架次,相当于1000个 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这对于充分利用有利时机,短期内完成大面积播 种任务极为有效。飞播造林对消灭人力难及的大沙、远沙,其重要性不 言而喻。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6-08-03
榆林将建该市最大水库
2005-12-14 13:21:00 华商报记者昨日从榆林市水务局获悉,榆林市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该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库。该水库投资达到10.8亿元,总库容2.44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榆林市南部地区工农业缺水问题。
  
  据刚参加完王圪堵水库审查评审会的榆林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李应树介绍,为了适应国家级能源基地建设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塞上榆林的生态环境,在水利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榆林市将动用一切力量兴建该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库———横山县王圪堵大型水库。12日,该水库的项目建议书已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来自全国的70多位专家进行的初步评审论证。
  
  拟建的王圪堵水库位于横山县无定河干流,流域面积10833平方公里。整个水库工程由大坝、发电放水洞、泄洪排沙洞和供水管道等部分组成。工程计划采取国家投资、企业出资和社会融资等方式进行。建成后,每年可向工业供水1.8亿立方米,农业供水0.62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3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4.6万亩,年发电1375万度,可解决当地工农业用水矛盾突出问题,为粮食增产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6-08-03
陕西神木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2001-10-29 10:20:00陕西省神木县最近被国家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神木县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的榆林市北部,这里也是正在开发的举世闻名的神府煤田主战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神木县在煤田大开发中坚持搞好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统一规划,整体发展”的方针,从全民健康教育和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入手,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城为重点带动全县爱国卫生工作,使全县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被命名为陕西省卫生县城,去年受到国家爱卫办表彰。最近,国家爱卫会作出了《关于命名神木县等全国8个县城(镇)为“国家卫生县城(镇)”的决定》, 神木县名列榜首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6-08-03
榆林的小巷

  我想,北京四合院若是真的没有了,恐怕有一天只好来榆林了。可是榆林古巷中的四合院又能保留多久呢?我真的不知道。

  这次在榆林我发现榆林一景,就是公厕没顶儿。在古巷中我们看到两个公厕,都是只有围墙没有屋顶。是不是以偏概全,还是都让我们赶上了?

  在榆林长城路的东侧,榆林古城墙完好的保留很长一段,尽管城中已有不少现代化建筑,但古城墙见证的悠悠岁月,告诉我们榆林的过去。我们只能从车上远望,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过多的在榆林逗留。

  榆林镇北台,是明长城防御体系中重要的观察所,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说,还有城北的红石峡,据说奇山秀水,地势险要,是屯兵驻扎之地。香港导演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就在这里拍摄的外景。

  可惜我们出行时间不够,参观完明清一条街和古城墙,没有造访镇北台和红石峡,我们便匆匆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6-08-03
榆林明清一条街的门楼

  明清一条街两侧有许多小巷,我们漫步其中,颇像北京的胡同。其实榆林确实因有四合院,早年被称为“小北京”。误打误撞,我们真的走进一家四合院,正对院门,有一福字影壁,侧面墙上有一精美的梅、兰、竹、菊砖雕。进得院内,门窗皆是朱漆木雕,主人是一位老太太,正要带小孙子出门。得知我们特地从北京到榆林来看四合院,热情的留一点时间让我们拍照。等我们走出院子,老太太将院门轻轻关上落锁。小院在我们身后恢复了平静。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6-08-03
陕西—榆林

  出米脂偏西向北,走210国道,路况很不错。早上9点45分出发,中午12点25分到达榆林。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是著名的沙漠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河套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是历朝历代的边塞重镇,清朝皇太极和康熙皇帝曾经都将这里当成囤积粮草的大粮仓,在军事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榆林到处可见宽阔的道路和现代化的高楼。我们寻找了一会儿,才找到古城的明清一条街,已经很商业化了。两边均是商铺,仔细辨认才可看出当年几分老房子的模样。

  明清一条街南大街中心的彩明楼,正在搭建脚手架,询问当地人才知道,它在重建。

  在明清一条街上,有一不大的商铺,上书“韩记祖传糖棋子”。引得我们好奇,近前一看,所谓糖棋子,就是用麻油烙的一种糖面饼。我们一下子买了两大包,一尝,味道还真不错,若不知道光听名字,还真以为是用糖做的棋子呢。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6-08-03

首页集团概况企业文化产品介绍信息动态煤炭生产营销网络文化生活人才招聘与我联系为您服务 晋煤党建中国煤炭艺术节开幕式中国煤炭图书馆抗战胜利60周年五周年庆祝活动晋煤新闻中心首页 > 煤炭信息 > 正文
榆林成为世界能源竞争的大市场
2003-6-9 榆林成为世界能源竞争的大市场


  榆林是中国西部经济正在腾飞的大特区, 这里是世界能源竞争的未来大市场。

  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陕西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此前,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就榆林资源的开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远见的意见和设想。归纳起来可用六句话来概括:榆林--陕西物宝储藏的大金库,世界能源竞争的大市场,西部交通网络的大动脉,内陆经济腾飞的大特区,英雄展示才能的大舞台,人类生存环境的大乐园。

  2002年3月,江泽民同志来榆林做了为期4天的视察,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也曾来榆林视察,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榆林这块独特地域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去年,榆林市召开了榆林地改市以来的第一次党代会,组成了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组成后,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陕西省?quot;三步走"的安排,在深化市情认识,总结过去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使榆林经济总量跻身于全省前列,建成西部强市,建成具有先进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环境。这个总目标,也就是专家和学者们所提出和构想的"六个大"--大金库、大市场、大动脉、大特区、大舞台、大乐园。我们的奋斗总目标也叫"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3年到2006年,达到12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2万元,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蓝图,去年我市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榆林地下储藏有48种矿藏,总价值约45万亿元。尤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盐岩储量最大。在过去的20多年长期开发建设中,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去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煤炭产量达到4000万吨,原油300万吨,天然气45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52万千瓦,甲醇20万吨。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榆树湾煤矿探巷工程已发标,神木20万吨煤制甲醇已落实了业主,具备了开工条件;神木锦界电厂及配套煤矿建设的调研报告已通过国家评审;煤液化、15万吨醋酸、60万吨甲醇等项目前期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去年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2 2.7%,其中地方投资增长49.7%。神木浮法玻璃厂、通县油路、神延铁路、陕蒙高速公路等4个项目建成投运;榆林经济开发区、农网改造、榆靖高速公路、8万吨真空制盐、生态环境建设、神木瑶镇水库、移动、联通工程和沿黄公路建设等18个项目进展顺利;府店公路、李家梁水库、红碱淖旅游区、榆林银河电厂、义务教育工程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市政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全市完成市政投资4 亿元。

  近年来,该市在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来榆林考察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逐年增多。今年,将紧紧抓住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的大好机遇,全市固资产投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争取在培植能源重化工产业群上有新建树。尽快启动榆神矿区开发,开工建设神木20万吨煤制甲醇,做好榆树湾煤矿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榆林头道河则电厂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神木锦界电厂、府谷清水川电厂,搞好能源二次转化和深加工,提高能源的资本使用,完成8万吨真空制盐、榆天化10万吨甲醇技改等项目,做好50万吨电解铝、35万吨聚氯乙烯、250万吨煤转油、15万吨醋酸等项目前期工作。



关 闭 地址:山西 省晋城市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序号:晋ICP备05001809号
网站联系mail: web@jamg.cn

  1. <SCRIPT language=vbscript>
  2. <script>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6-08-03
陕西榆林投资3.5亿改善融资环境
随着榆林市政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晋、陕、蒙区域中心城市的进一步确立,作为国家首批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榆林,近年来,不断致力于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融资环境,带动辖区能源高效合理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快速增长,今年榆林市投资3.5亿元用于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目前,城市绿化、亮化、集中供气、供热工作进展良好。榆林城区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280万元,新增绿地2.6万多平方米,新增树木1.4万多株,全年新增绿地3万平方米的任务预计在秋季可全面完成;城市亮化工程投资300万元,各项工作按计划正在进行;集中供气工程上半年新增用户2000多户,总用气户数年底可达或有望超过1万户。在抓好重点工程的同时,榆林市城建部门还注重了居民区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巷道硬化等工作,先后实施了西沙王家楼区域、区毛纺厂以南区域、长城路小西门等排水工程,巷道硬化工程通过与各办事处协调,目前也已落实到位。
据悉,仅榆林城区就要完成投资2.1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60%,将分为10项重点新建工程和6个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的新建项目包括人民广场、南门广场、滨河大道、东人民路改造维修、解放路北段改造、常乐路北段拓宽改造、新楼下巷?小西门?排水、榆阳东路道路及排水、巷道改造、210国道改线火车站广场段加宽等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包括火车广场、红山路、驼峰路、柳营路、胜天桥、建榆路等6项工程,年内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40%的投资款项将用于周边各县的城建改造工程,包括府谷县滨河大道工程、绥德县河堤路工程、绥德县政府广场工程、靖边县长城路二期工程、米脂县火车站立交桥连接工程和神木县杏花滩公园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大部分工程进展顺利。 [em07]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6-08-03
古城榆林

lixiong999 [20051223]




榆林有塞外明珠之称,它地处毛乌苏沙漠的边际,因是历史边塞重地,称为古城。古城不古,古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静静地躺在沙漠里,表现着它的秀丽与柔美。







古城榆林的楼几乎是清一色的新与明亮,犹似少女模特露出她的新装,新与明亮就像是细腻的肌肤亮人的眼。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多是整齐排列,显出了城市的风度。挡不住天空与空气,感觉不到沉闷,一片豁然开朗的舒畅,犹似于视力可跳跃楼顶的开阔与舒畅。







街道是宽敞干净的,两边被绿草和花儿拥戴,古城像是拥抱春天三月的温柔。这里本是干燥、风沙的世界,却被草与树修饰了,成了青春的世界。走到榆林城的街,心是暖溶溶的,仿佛是受了秀丽与柔美的感染,有了一种热情,一种温柔细腻的感情,没了困惑与心的浮躁。







空气总是新鲜的,不见浓浓的黑烟飘出的烟囱,塞外的风是天然的净化器,楼不高,挡不住风,于是风把城里的灰烟吹走了,送来了新空气,少了污染。空气里隐隐约约能嗅到田野里的情操泥土气息,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轻松。







大城市,楼高而密,一切像罩在一张网里,感觉沉闷。天总是灰蒙蒙的,布着一层灰尘,在里面好象不见天空,嘈音让人不得宁静,人像掉进了混沌之中。而在榆林城,天高而阔,心旷神怡,没有压抑,生命的个性总是自由的,没有那无奈的迷蒙。







塞外总让人联想到粗野来。这里,没有拥挤的车流蠕动,没有嘈音与轰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却是井然有序的,平平静静地踏实生活。人的脸多是柔和而面带微笑,不见生活的紧张与困惑。早晨,人们喜欢结伴而行,一起感受早晨的新空气,做操、散步,一起吃早点。榆林喜欢喝羊杂碎,那是榆林的名吃,中吃不中看。每天早晨,羊杂碎店里店外,到处可见喝杂碎的人,有的蹲着,有的站着,相互间看看微笑点头,显得极为随和与友好。走进鱼鳞城,看街上的人,听街上的声,仿佛是一家人的热情与亲切,有一种安全感,忘了大城市的那种时时小心的紧张,觉得榆林城是文化意蕴很浓的城市。







榆林市被一条河分成东西两部分,河叫榆溪河,一条清清的河,汇入黄河支流无定河。河,像是榆林的一条新鲜血脉,滋润着这个城市。沿河堤,是长廊公园。夏天,常能看见人们携手散步,感受河边湿裸裸的新空气。有时,一些小孩子在河里戏水。冬天,河结了厚厚的冰,成了人们的快乐场所。







南北两坐大桥架河而过,把榆林东西连成一片。老榆林在桥东,过桥就是老榆林城。称之为老榆林,实则是老容换新颜,只有遗留的古城墙与古楼辉映着历史的深沉,再就是那条老街,可窥见历史的苍老的影子。老街有点古色古香味,流露现代的容颜。那里是小百货的集聚街,老古懂自然也在来街出现。每年的花灯,布在老街,古城楼点起的无颜六色的彩灯,映照着榆林历史的古老。







榆林人在老街的基面上又开辟了两条街,与老街相辅相成。中间的十字通道把老街与新街连接起来,犹似于历史的衔接。如不见古城墙,在新街再也看不到老的踪影,一切都是崭新的,透出浓浓的现代城市味。







过桥西行入西沙,西沙是榆林美丽的倩影。走过老街看老榆林,西沙看新貌,现代的城市风韵在塞外的榆林西沙缓缓地走了出来,美丽的崭新建筑群、宽阔的街道、漂亮的娱乐广场,有规则的布局,宽阔的视野,犹如走进高原上的一马平川,有像走进了江南的繁荣与迷离。夜间,彩灯映照,现代美丽的榆林市成了不夜城,老榆林新榆林东西映衬,榆林透出古老的深沉,又闪烁着现代迷离的彩灯。







人因成而喜,城因人而美。榆林人生活追求和睦与热闹。在榆林城,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吉祥的城市,常常会遇到秧歌队在街道上热闹。有开业的或喜庆活动,夕阳红秧歌队在街道上扭起来,告诉着人们:粗野的塞外正演绎着现祥和与现代文明的活力。







有人把榆林喻作小北京,有人称榆林为塞外明珠。小北京也好,塞外明珠也罢,她只是静静地展现着她的秀美,吟唱着她春天的故事。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6-08-04
一亿元打造沙地生态园 榆林成为塞上江南有盼头
集旅游、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重大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榆林沙地生态园,日前正式拉开建设帷幕,榆林成为“塞上江南”将指日可待。

  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榆林沙地生态园,位于榆阳区小纪汉乡小纪汉村,距榆林城区7公里,总投资1亿元,计划3~5年建成。园内将建有大型器械游乐区、水上娱乐区、生态景光区、野生动物观赏区、沙地娱乐区(跑马场、滑沙)、治沙成果展示及科普教育区等7个区域,形成大漠湖光、塞北风情、地域文化、绿色氧吧等多种功能的城市新景观。

  榆林市市长王登记在当天的开工仪式上说,榆林已经连续三年半GDP增长位列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增长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量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分列全省第一。但是,全市的林草覆盖率只有30%,风大、沙大、气候恶劣。构建绿色屏障,打造秀美人居环境势在必行,要把沙地生态园建设成榆林市民的后花园,建设成榆林城区的一叶肺。

  据了解,随着这项生态工程开建的同时,市政府将逐步在城区的东西南北,打造39万亩的绿色屏障,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秀美人居环境。使榆林最终成为晋、陕、宁、蒙的区域中心城市,老百姓将真正生活在青山、蓝天、白云、绿水的塞上江南。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6-08-04
榆林特大盐矿可以开采万年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home.stock888.net/js/page_ad01.js">
  2. <script>
2002-01-07 中国矿业报

从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与评审中心获悉,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在陕西省榆林市镇川探明的特大型岩盐矿床, 近日在西安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和储量认定。该盐矿床探明储量为9782亿吨,可开采上万年。

该矿床分布于榆林市镇川、米脂、绥德、吴堡、佳县等范围内,面积达4600 平方公里,潜在资源量为6万亿吨,超过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岩盐储量总和,填补了陕西省岩盐矿短缺的空白,为榆林重化工基地建设及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证。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6-08-04
榆林北六县与南六县发展差距太大,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6-08-04
宁夏内蒙古和陕西应规划建设河套经济区www.XINHUANET.com  2006年02月13日 10:12:31  来源:宁夏日报【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留言】【评论】

从地图上看,黄河在它的上游段拐出了一个巨大的“马蹄”。

“马蹄”里,有全球少有的巨型聚煤盆地、丰富的油气、历史悠久的灌溉绿洲农业以及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的毛乌素沙漠。这里还是亟待发展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跨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区。

将视线从“马蹄”向外。长三角、环渤海等 老经济区早已一骑绝尘引领中国经济前行。近两年来更出现了武汉、郑州担纲的中原经济群,整合了江西、贵州、四川等省的泛珠三角区域……

一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浪潮正席卷全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

自治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郑重提交提案,建议宁夏、内蒙古、陕西三地联动加速建设“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使该地区成为我国一个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

据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刘璞主任介绍,黄河上游河套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兼备的国家战略物资集聚区,开发潜力巨大。同时,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这里按照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的相似性,跳出行政辖区的局限,建设跨省区的大区域生态经济区,意义重大。

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的范围界定为阴山以南,黄土高原和长城以北,贺兰山山地和腾格里沙漠以东,黄河晋陕峡谷北段以西的广大地域。

这片广袤的地区包括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卫宁平原、呼包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两大地貌单元,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我区的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部分地区、乌海市、临河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东胜市及陕西省的榆林市。

这片土地上的灌溉绿洲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还约有850万亩可垦后备耕地资源,属规划中的大柳树灌区范围。中国工程院明确建议将黄河规划中的宁夏大柳树灌区作为未来的粮食战略储备区。河套地区乳制品、羊绒制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枸杞、清真牛羊肉、葡萄、药用植物等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更是全球少有的巨型聚煤盆地,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多,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号称“中国的科威特”。鉴于山西煤炭开采已基本饱和,新疆距离中、东部地区较远,从长远看,榆林、东胜和宁夏宁东地区是唯一可集中开发的国家特大级能源化工基地。

同时,在河套地区通过对现有绿洲的保护、改善、发展和新人工生态绿洲的建设,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沙尘暴,对防治我国半农半牧区土地沙化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刘璞建议,应该未雨绸缪及早考虑跨行政条块的一体化的大区域发展规划,开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对黄河上游河套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调研范围包括,河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开发方向、布局、规模、时序及水土等其他资源的保证程度和解决方案;现有灌区绿洲农业的合理结构、布局、生产能力、水土等资源需求;新人工生态绿洲建设的合理结构、布局、生产能力、时序、水土资源需求及人口承载能力;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的布局、生产能力、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既能保护和改善现有绿洲生态系统,又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及其工程建设;新人工生态绿洲建设中的生态建设模式及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节约利用;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枢纽工程及其对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信息共享、人才交流体系与机制、省(区)际与省(区)内各地区间的协调互动、互助、互利机制。(陈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