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97阅读
  • 10回复

[总体规划]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8-19

关于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情况
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情况一年来,全市规划系统紧紧围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这条主线,认真组织实施《余姚市2002-2020城市总体规划》,与时惧进,团结奋斗,改革创新,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通过“南延北拓,东展西调”的城市发展方针,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拉大了城市框架。城区范围从2000年的78.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22.8平方公里发展到35.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里程数已达到225公里,总面积达45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522公顷,城市化水平达到46%。
一、余姚城市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情况回顾
(一)、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合理编制各层次规划,初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
先后投入了两千多万资金,编制了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各类分区规划、详控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在内的各层次规划近200项,这些规划的编制完成,基本上适应了余姚城乡建设的需要。
一是《余姚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3年12月获得了省政府审批通过。这两个规划的批准,是余姚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既为余姚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依据,明确了目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基本编制完成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是搞好了中心镇和中心村规划的编制。按照城镇体系规划建立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组成的三级城镇结构,完成了陆埠、泗们、梁弄、大隐、牟山等十多个镇(乡)新一轮的城镇总体规划和100多个行政村的村庄总体规划。
三是在总体规划的布局的基础上,加强了城市控制区和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中心城区城北、西南两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商业街区及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城东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姚北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西北生态涵养区规划、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等,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达到了90%。
四是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明西路等五条街景规划、三江六岸环境绿化,龙山西簏广场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
五是结合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编制了一主三副中心规划方案(一主为:中心商业街区,三副为: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中国塑料城综合物流基地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及停车场规划等急需实施的规划。这一系列规划的制订,为我市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勾勒了美好蓝图,明确了行动纲领。
(二)、加强对焦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增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年来,加大了对焦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以广阔的视野,新的规划理念,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了以下规划发展战略研究,增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依据,我市重点研究的规划内容主要有:一是在总规编制中着重开展了余姚市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研究和余姚市城市用地规模发展研究;二是积极利用杭州湾大桥优势,开展了环杭州湾滨海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力求主动接轨上海,打造先进制造工业基地,形成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城镇群,要使杭州湾大桥建成后,余姚的区位优势更显突出,最终将余姚打造成环杭州湾南岸的工业新城。三是围绕加速推进余姚城乡一体化,开展规划管理怎样更好服务于城市化发展的研究。围绕如何有效配置资源,弱化行政界线,强化区域性合作这一主线,开展城镇群规划课题研究,努力通过专题调研,找准当前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清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思路,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严格规划审批关,加快规划审批政策的出台,建立先进、快速、科学、合理的规划审批体系。
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它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严格遵守才能实现,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统一服从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的目的,所以必须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详细规划为审批依据,严格规划审批关,加快规划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先进、快速、科学、合理的规划审批体系。
1、出台相关规划技术规范,完善规划审批机制。2003年出台了《余姚市城市规划区建筑规划技术规定》、《余姚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若干规定》、《余姚市城区控制区内村民集中安置建房政策》、《关于加强建制镇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批规划管理规范、技术规范和相关规划管理制度,旨在形成一种按规办事、按规审批的工作机制。同时按照办事高效、运作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规划审批机制,建立了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例会制度、规划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责任制,严格了“一书两证”的发放,严把建设项目选址与用地的审批,规范了审批程序,制定了各类重大项目选址审查管理规定,及时调整和进一步完善了批后管理流程,严格把好建设工程规划、选址、审批、验收。2003年全年共办结各类审批项目2129件,其中乡镇1618件,分别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66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17件,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465件,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59件;城区511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62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249件,无一例违规审批,无一例审批违法。
2、及时出台相关规划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布局进行了调整,致使个体经济利益和整体经济利益产生了重大矛盾,特别是中心城区土地使用性质的调整,。使得规划用地审批面临复杂的形势,我们及时调整了中心城区土地使用思路:积极培育土地一级市场,打击土地非法买卖,出台了城区主要道路和重要地段零星工业用地停止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城区控制区停止办理村民建房手续等相关政策措施,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化解规划控制和违法乱建矛盾、真确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解决城市中心区零星工业用地的问题,合理利用城区土地资源问题,2003年城区重要地段地价已达到500万/亩。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作好衔接和沟通,互通信息,严把审批关,到目前为止,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许可上,没有一例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
3、建立了各方参与的决策机制。2003年5月份,首度成立了余姚市规划委员会,重大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投票表决,这样可以避免不合理因素,协调和组织实施重大规划项目,集思广益,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使规划更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符合余姚广大群众的要求。
(四)、加快总体规划实施步伐,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我市实施了““南延北拓,东展西调”的发展战略,努力促进余姚城市“南城北园”城市新框架的形成。
1、积极拉大城市框架,形成“南城北园”城市新格局。以加快姚北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起步区建设,近期主要通过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改造的力度,以吸纳市域内部工业产业向新区集中为目标;中心城区以城东新区建设为重点,新建路改造为亮点,以三个城市公共中心的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往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发展,加快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疏解旧城区内部人口,架构余姚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迈进的良好城市空间结构。
2、加快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实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内外交通网络。按照总体规划,深化编制了《余姚市城区道路和停车场规划》,实施道路交通大建设。2003年新建、拓宽、改造城市道路23条,城区道路长度增加4885米,面积增加17.46万平方米。到2003年底,城区道路里程数已达到225公里,总面积450万平方米。通过大力度的城区道路建设,我市的城市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梁周线、北环线、东环线构成的环城圈内六横六纵的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制定并实施了新一轮市域交通道路建设项目五年规划,将开工建设329国道复线、南北快速通道等10大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在2007年前全市建设高等级公路160公里,通村公路600公里,实现公路网络化和平原乡镇半小时交通圈,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目标。
3、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重要历史街区的整理。在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2003年又编制了梁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横坎头村村庄总体规划、舜江楼历史街区建筑修缮规划方案,启动修编县东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武胜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一批保护规划,同时开展了修复舜江楼历史街区等一批文保单位的保护性改造。
4、加强城市环境规划,突现姚城山、水城市特色。充分依靠余姚多山、多水、多景的城市景观特色,加强城市环境规划,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三江六岸景观绿地规划》等等。积极营造以“蓝天、碧水、绿地”为目标的城市环境,随着以龙泉山西麓公共休闲绿地、三江六岸景观绿地为代表的大批绿化工程的完成,到2003年底,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52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467.61公顷,城市建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0.4%,绿地率27.6%,人均公绿面积7平方米。随着2003年9月《余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余姚今后3年绿化建设重点工程也已落实排定,随着原儿童公园改造工程(、舜北公园、姚江两岸、儿童公园一期工程、会展中心广场等绿化建设项目的启动,余姚的城市品位将进一步提升。
(五)、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弱化乡镇界限,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注意从区域整体出发,对城镇布局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促进城镇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集聚,促进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在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通过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域,择优培育中心镇,实现区域城镇布局体系的空间组织优化,来弱化乡镇界限,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3年上半年,我市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上,完成了老方桥、低塘、朗霞、洪山、陆埠五镇的行政区划调整,使全市城镇布局更加合理。下半年又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开展了以姚北5个乡镇(街道)为辖区范围的余姚滨海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完成了《余姚滨海地区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大纲》,规划面积达129平方公里。在全市的工业布局上,强调了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理念,注重特色工业园区的创建,避免工业产业雷同,导致恶性竞争,如在黄家埠利用滨海优势设立了环保工业园区,在小曹娥设立了姚北食品工业园区等等。通过工业化的集聚,带动人口集聚,通过人口集聚,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的问题,来增强城市要素聚积和经济辐射功能,充分发挥中心镇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六)、坚持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监管力度加大。
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出对规划审批项目现场公示制度。所有建设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挂出建设规划许可证公示牌,明确注明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号、规划审批的高度、面积、层高、绿化率及配套设施,标明投诉电话。二有效的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加大对工程项目建设全程规划监控力度,健全和制定规划全程监控制度、每周巡视制度,出台了各部门违法建设互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每一个规划审批的建设工程,从放线定位到竣工的每一个环节均有专人“跟踪”和制度保证,发现问题马上查处,并将协同相关单位依法采取整改、拆除等强制措施。2003年,共协助城管办处理各类违法建筑1327处,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3023.52平方米。三是强化对规划管理过程和审批程序的监督,加强审批项目事前监督,明确了规划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所有报建项目一律由“窗口”统一受理,疑难问题集体会审,重大规划由城市规划委员会表决。
(七)、以“阳光规划”为载体,加强规划宣传、规划公示力度,提高全民规划意识。
一是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我们加大了《规划法》及《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把宣传作为联系群众、宣传政策、树立形象的好抓手,通过采取报纸、电台、宣传栏、座谈会等有效的媒体、上街发放宣传材料和设立投诉受理站现场受理群众投诉等来进一步让广大群众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参与规划、执行规划。特别在今年两会期间,我们专门在余姚日报上对余姚总体规划进行了系列报道,同时还委托市广电局编制了《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介绍vcd》向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分发,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积极吸纳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重要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都要征求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相关单位的合理建议,还邀请市民代表参加规划论证会听取他们对余姚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总规编制过程中共进行大大小小的展示和征求意见活动15次,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700余条,及时吸纳各方合理化建议1000余条。三是以“阳光规划”为载体,实行规划公示制。把规划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政务公开制度,通过会议、文件、政务公开栏定期将审批项目实行全面公开。建立了建设项目批前、批后公示制、《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制度、城市规划社会监督员制度等等政务公开制度。

余姚市规划局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8-19
余姚市区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根据历史地段应当具备的条件,规划确定保护的历史街区14处,其中市区内有武胜门路传统居住街区、府前路传统商业居住街区、龙泉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保庆路历史街区和老西门历史街区等5处;市域范围有梁弄历史文化名镇、横坎头历史文化名村、皇封桥古村落、马家堰古村落、柿林村古村落、三七市镇石步村古村落、泗门镇阁老府传统文化保护区、胜归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化安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等9处。

规划在古城区内确定以下历史地段:

(1) 武胜门路传统居住街区:位于古城区内的北部,重点保护区南起阳明西路、北至南河沿路、西至山后新村、东以现存古建筑分布界限为界,包括王阳明故居、清晖佳气楼、黄家墙门、翰林房和区内其他民居店铺,面积6.19公顷。

传统风貌协调区为东起翰林房东边道路,西至邮电宾馆西边道路,南自阳明西路,北到武胜桥以北100米,面积为3.3公顷。

(2) 府前路传统商业居住街区:位于古城区老北城东南角,重点保护区东起合宝弄、西至县东街、南至滨江路、北到工人路及其以北的部分地区,包括舜江楼、通济桥、叶家举人房和临江商铺等,面积4.7公顷。

传统风貌协调区为东起新建路,西至三官堂路,南自南滨江路,北到阳明东路,面积为8.6公顷。

(3) 龙泉山自然历史文化保护区:龙泉山周围,重点保护区东起逊埭路,西至舜水南路;南自姚江,北至阳明西路,包括龙泉寺、朱舜水纪念堂、四明阁等文物古迹,面积15.06公顷。

传统风貌协调区为东起新建路,西至舜水南路,南自姚江,北到阳明西路,面积为11.2公顷。

(4) 保庆路传统居住街区:位于古城区南城内,重点保护区为笋行弄以南至保庆路、潭井弄以东至现存古建筑东沿,包括宰府第、赵考古祠和周边民居,面积2.50公顷。

传统风貌协调区为东起南雷路,西至大黄桥路,南自舜水南路,北到赵考古祠北边小巷,面积为7.8公顷。

(5) 老西门历史街区:位于北城老西门,重点保护区东起舜水南路,西至六浦桥西桥头,南到老西门路南侧,北到山西新村南缘,包括六浦桥及西护城河两岸传统民居,面积2.12公顷。

传统风貌协调区为东起舜水南路,西至六浦桥以西50米,南自老西门路南侧20-100米,北到山西新村,面积为3.3公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8-21
零打碎敲,三天两头乞讨,换一届领导就改,余姚没希望了。
咚咚呛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5-04
中国特色,就是这样管理吧,层级多,变化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5-04
余姚市区有50万人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5-04
是啊!可能要超过这个数吧。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5-04
最最没脑的是当年开发大世界(秘图山)地块,陈李要负历史责任啊!前者后来还破坏了定海古城。
咚咚呛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5-04
余姚的重大建设工程,左右上下阻力大,速度慢。杭州湾大桥至杭甬高速的高速连接线工程开工已有四年了,至今大桥南端没有与此接线工程配套的互通枢纽立交桥,所以该工程迟迟不能有进展,只能等待。在浙江省交通规划图上有标注该连接线,大桥北面的互通枢纽要比南面要全面合理,而南岸只是一条路通往宁波,设了几个出口,也对南岸交通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要是该桥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车流一时无法疏散。这个设计是遗漏还是特意把交通流引向宁波??是上层意图还是经济所驱??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5-04
本来说连接线是与大桥同步通车,最后大桥建设中没有设这个互通枢纽!!真是闹笑话!等着北线的设计,转口匝道不会很方便!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5-04
这也是宁波的胸怀吧!在上海东方台电视台看到五一节通车一天,桥上乱成一片,堵车、幢车、追尾、小孩失群寻找的、桥上洒尿的男女、观光、坐在桥拦上的都有。百花齐放,百态争艳。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5-04
余姚的规划全是空头,余姚镇不具备大规模老城改造和向周围大面积扩张的条件.不如永远封存这座千年古城,设余姚新城于浒山,前提是恢复老余姚县,也就是余慈合并再得点老慈溪的底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