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84阅读
  • 2回复

[交通规划]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20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15-07-22) —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处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T型交汇处,具有明显的地理、交通和经济区位优势,是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和交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腾飞的重要时期,是新世纪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市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长三角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市域交通出行日益增多,客观上对南通市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江苏省“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是“十一五”期间南通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是今后五年南通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规划期为2006~2010年。


第一章 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十五”发展成就

“十五”时期,南通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为重点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总量快速增长,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成果显著,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苏通大桥开工建设,通启、盐通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新长铁路南通段、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先后开通运营;沿江一批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相继建成,沿海大港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长距离液化天燃气管道运输工程加快推进。以“四横五纵一环”为骨架的公路网、以“一横两纵五条支线”为格局的铁路网和南通港一港十区布局框架的构建,标志着南通公、铁、水、空四大运输方式全面发展、协调配套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高。交通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市地方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年累计完成135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47倍。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境内铁路营业里程实现重大突破,达到124km;公路总里程达到8985.7km,为“九五”末的4.1倍;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3515.9km,其中等级航道1214.8km,通航船闸达到13座;南通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8座,比“九五”末增加了16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全市完成客运量92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36215万人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21.01%和20.76%。完成货运量8616万吨、货运周转量724911万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29.57%和43.15%。其中,铁路货运量39万吨,客运量47万人次;南通港货运吞吐量832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0万标箱,年递增24.82%和10.46%;内河航运货物吞吐量3172万吨,比2000年增长133.92%。

3.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干线铁路、深水码头等一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升级,各种运输方式间交通量的比例分配得到了根本改善。2005年,等级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7296km,为“九五”末的2.42倍,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7km和234km,一级以上干线公路较“九五”末增长了3.14倍,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723km,比“九五”末增长了3.62倍;人均公路网密度由“九五”末的298m/100人提高到1669m/100人,公路网等级指数(不含等外级)由3.74提高到3.32。南通港作为枢纽港的规模和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比较           表1

年份
       运输方式
总 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2000年
客运
总量(万人)
7664.71
7628

26
10.71

占比
100%
99.521%

0.339%
0.14%

货运
总量(万吨)
6678.18
5314

1364
0.177

占比
100%
79.573%

20.425%
0.003%

2005年
客运
总量(万人)
9275.18
9220
47.25
3
10

占比
100%
99.351%
0.509%
0.032%
0.108%

货运
总量(万吨)
8615.88
6947
38.72
1670
0.162

占比
100%
80.28%
0.447%
19.271%
0.002%


  

4.区域交通联系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协调发展。过江大通道建设加速推进,继苏通大桥开工建设之后,崇启、崇海大桥建设即将付诸实施,沪通铁路前期工作业已开展,通常汽渡、皋张汽渡建成运营,与上海、苏南的交通联系较“九五”大为便利;沿海高速、海防公路、新长铁路南通段、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与苏中、苏北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大规模、系统性农村公路网建设全面开展,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0多km,全市125个乡镇1843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促进了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5.交通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南通港、兴东机场成功实现了属地化管理;探索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交通体系管理进一步加强,强化了对客货运输经营者的管理,加强了对尾气排放等的控制等。交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南通市交通运输,虽然在“十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没有根本消除,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较低且分布不均衡。铁路发展规模不足,公路网密度指标与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偏低,水运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不快,集装箱运输的硬件力量和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衔接紧密、高效的集疏运系统尚未形成,南通港在以上海港为龙头的港口群中的地位有待提升。航空起步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较苏南机场仍有较大差距,作为苏中民航中心地位还未体现。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尚不够合理,偏重于沿江地区及204国道沿线地区。

2.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综合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见表1),铁路建设相对滞后,公路运输特别是公路客运仍占主导地位。单一运输方式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一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5%,内河航道中等级航道仅占航道总里程的21%,港口行业存在重复建设、岸线利用效益不高的现象,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中对内贸易所占比重为对外贸易的5倍。专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运输车辆总体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级公路的发展,高效率低耗能的重型货车比重仅为6.0%;集装箱和冷藏等现代化运输装备不足,集装箱运输车辆占1.5%,箱式货车占24.2%;客运高速和运营管理自动化水平仍然较低,新型客车占9.8%。内河船舶组织程度不高,港口机械化水平低,港口靠泊、装卸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城市对外交通通道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向南以5条过江汽渡连接苏南和上海,公路、铁路过江通道尚未建成通车,仍无法满足长江两岸人员与物资等经济元素快速交流的需要;向北承担地方集散功能的204国道为二级公路,向西的宁通高速公路流量趋于饱和;除海安外,无对外大型铁路枢纽;港口对外吞吐能力和对外航道等级均有待提升。

4.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衔接效率仍然偏低。南通市区周边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但是,宁启高速、沿海高速、苏通大桥北接线6座入城立交与城市道路的连接线建设仍然滞后。目前,向西仅一条城市干道与204国道、宁通高速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相连;向东仅336省道作为集散性公路与海门、启东衔接;通吕公路是吕四港唯一一条高等级的集散道路;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这些将逐步成为市区出口的瓶颈。港口支线铁路尚未建设,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有待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营和衔接效率偏低,主要场站内部尚未形成完善的功能分区,场站服务水平不高。多式联运发展不快。


第二章 综合交通发展的形势与需求

第一节 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推动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腾飞的历史性时期。交通运输要适度超前发展,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产需衔接的纽带作用,在总体规模和质量上全面适应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1.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南通发展呈现出连年提速、持续跨越的腾飞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进入省内领先位置。“十一五”时期,南通将坚持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年递增14%左右,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处于江苏和长三角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进入前30位。经济的高速增长将导致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货物运输、旅客运输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64和0.47。

2.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地区将逐步形成资源融通、交通互联、市场互通、信息共享、产业互补、环境共保、机制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南通提出以产业接轨为核心,以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为平台,加快全面接轨上海进程,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为此,必须加快建设承南启北、连结东西、四通八达、快捷高效的运输通道和运输网络。

3.江海联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江苏省全面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洋口、吕四两大深水大港的开发建设,将使南通形成沿江优势进一步放大、沿海优势强劲突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南通将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着力发展港口型经济,大力建设沿江、沿海产业带,构筑临港产业新高地,实现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这对优化交通布局,特别是建设完善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以增强产业带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4.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南通将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大力推进南通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规划超过5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使交通需求的总量、结构与分布格局产生新的变化,将对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5.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为突出。南通将积极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这在客观上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城乡交通设施网络,进一步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达深度、通行质量。

6.资源和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制约加大。城镇密集、河网密布,土地资源压力加大,通道上线位资源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沿江深水岸线资源不能满足港口、城市和临港工业区对空间的要求,城市发展与处于城区的老港区发生冲突,过江通道资源利用集约化要求越来越强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对交通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重点发展集约型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发展大容量、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承载能力。

第二节 需求特征

“十一五”南通综合交通需求将呈现以下六大特征:

1.客、货运总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人员流通规模将全面扩大,流动速度将不断加快,居民生存出行的比例减少,弹性出行的比例增加,客、货运需求总量必将快速增长。

2.高附加值产品运输的比重将上升。随着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仍将是运输重点之一;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比重将不断上升。

3.外贸运输量持续增长。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做大,生产设备、能源、原材料、产品等的进出口将更加频繁,外贸运输量将呈现持续加速增长的势头。

4.消费型运输需求的比例将逐步增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的升级,旅游经济、假日经济加速发展,居民消费型出行日益增加,并带动消费型货物运输的增加。

5.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将更加协调。随着综合交通的全面发展,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服务半径将产生深程度交错,形成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统一协调的发展格局。

6.运输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信息化”、产业结构“服务化”和产品结构“高科技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出行的舒适度、安全性及快捷性,货主对货物运输的方便性、快捷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三节 需求预测

根据南通人口、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交通运输量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出全市人口、社会经济的总体水平。

1.人口发展预测

根据各县市人口从1996年至2005年的基础数据,对南通各县市在籍人口进行预测,得到结论如下:全市人口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人口将会持续不断地增长。详见表2:

南通市各县市人口预测(单位:万人)       表2 年份
全市
市区
海安
如东
启东
如皋
通州
海门

2005
770.86
85.36
95.33
107.68
112.87
142.01
126.25
101.36

2010
770.74
100.00
93.35
103.48
110.91
139.63
124.31
99.06

2020
744.10
115.00
91.09
98.72
109.43
135.65
99.21
95.00



近年来,南通市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也迅速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底达到了4.2万人,随着“十一五”期间过江通道的建成,流动人口将会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末,南通市外籍流动人口将达到1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9%,对南通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压力进一步加大。

2.经济发展预测

根据南通各县市从1996年至2005年的基础数据,对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如下: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翻,按可比价年递增14%左右,2010到2020年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1%左右,详见表3。

南通市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测(单位:亿元)    表3

年份
市域
主城区
海安
如东
启东
如皋
通州
海门

2005
1472.08
391.45
148.89
146.38
200.03
150.64
222.08
212.61

2010
2950
780
300
290
400
300
450
430

2020
8370
2210
850
820
1140
850
1280
1220


※注:2020年以2010年价算。

3.交通需求预测

以历年统计数据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时间序列法、因素分析法、弹性系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南通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如下:南通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2005~2010年分别为6.95%、8.96%,2010~2020年分别为5.99%、7.58%,详见表4、表5。

南通各县市客运量预测(单位:万人次)      表4

年份
全市
主城区
海安
如东
启东
如皋
通州
海门

2005
9275
5436
708
431
979
634
271
816

2010
13571
6481
975
993
1631
891
1065
1535

2020
24272
10323
2049
2116
2245
1901
2952
2686


南通各县市货运量预测(单位:万吨)      表5

年份
全市
主城区
海安
如东
启东
如皋
通州
海门

2005
8616
2751
1450
936
515
1353
927
688

2010
13233
5169
1603
1011
1322
1200
1487
1441

2020
27466
12693
2969
2234
2426
1898
2616
2631


第四节 综合交通体系方式结构预测

以历年统计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南通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需求结构演化趋势,对综合交通体系方式结构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综合交通体系客运量及分担率预测         表6

年份
铁路
公路
民航
合计

2010
比例
4.42%
95.14%
0.44%
1

客运量(万人)
600
12911
60
13571

2020
比例
4.12%
95.26%
0.62%
1

客运量(万人)
1000
23122
150
24272




综合交通体系货运量及分担率预测         表7

年份
铁路
公路
民航
水运
合计

2010
比例
11%
69%
0.03%
20%
1

货运量(万吨)
1455
9125
1.6
2651
13233

2020
比例
10.1%
71.7%
0.02%
0.182%
1

货运量(万吨)
2765
19700
4.5
4997
27466


※注: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共同承担港口集疏运量。

公路运输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将占有绝对比例,随着铁路建设趋于完善,将在客、货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水路运输仍将以货运为主,民航客货运量将略有增加。

第五节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模预测

依据各种运输方式运量需求的预测结果,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状况以及环境等的影响,未来南通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规模如下:

1.铁路

参照其他经济水平以及运输方式相近的城市,南通市铁路运输合理规模2010年为324km,2020年为425km。

南通市2010年铁路网合理规模           表8


运量
铁路比例(%)
过境交通需求系数
铁路货运强度系数
铁路规模及合理范围(km)
  
  
货运
1455万吨
11
0.88
50万吨/公里
249
  
客运
600万人
4
0.80
40万人/公里
75
  
合计
  
324
  
        


南通市2020年铁路网合理规模           表9


运量
铁路比例(%)
过境交通
需求系数
铁路货运强度系数
铁路规模及合理范围(km)
  
  
  
  
货运
2765万吨
11
0.82
50万吨/公里
300
  
  
客运
1000万人
5
0.80
40万人/公里
125
  
  
合计
  
425
  

2.公路

充分考虑南通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和公路网状况,综合运用各项预测分析方法,2010年南通公路总里程的合理规模为10000~11000km,其中干线公路里程为2500km;2020年南通公路总里程的合理规模为16000~17000km,其中干线公路里程为4800km。

南通市公路里程预测             表10


2010年(km)
2020年(km)

增长率法
9190
13279

时间序列法
10575
17271

弹性系数法
10245
15412

国土系数法
22018
64661

推荐值
总里程
10000~11000
16000~17000

干线里程
2500
4800


3.水运

按照《内河航运标准》(GBJ50139-2004),结合南通市水运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干线航道运输强度系数,经预测,干线航道里程合理规模,2010年为570~660km,2020年为660~810km。

南通市干线航道合理规模            表11

年份
水运货运量

(万吨)
干线航道承

担比例(%)
过境交通

需求系数
干线航道运输强度系数(万吨/公里)
干线航道里程数及合理范围(km)

2010
2651
20
0.80
30
570~660

2020
4997
20
0.80
30
660~810


南通市干线航道等级规模            表12

年份
航道等级
航道里程(km)

2010
五级
165.83

六级
226.36

七级
193.13

等外级
73.68

2020
三级
192.38

五级
350.41

六级
175.61


4.港口

综合江苏省的政策和南通市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充分满足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的要求,南通市港口发展合理规模如下:

南通市规划年港口吞吐规模           表13 规划年
吞吐量(万吨)
集装箱(万TEU)

2010
20000
90

2020
35000
250



5.航空

经预测,2010年,南通兴东机场客运吞吐量为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6万吨;2020年南通市航空客运需求约为150万人次,航空货运需求约4~6万吨,其中绝大部分将通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运输。

6.管道

管道运输在南通市尚属空白。根据国家和省西气东输计划,“十一五”期间,冀宁联络线将从扬州方向引入天然气传输管道送至南通市区,如东LNG供气管道将送至市区,实现西气东输并网供气;在条件具备时,随着沿江沿海港口的建设,铺设启东—南通—金陵石化的输油管道。


第三章 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方针

“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南通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体现加快推动形成长三角核心区沪苏通“金三角”和沿海沪甬通“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的要求,以区域统筹为主导,以结构优化为主线,以系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构造大通道、大港口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及其信息网络,着力构建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衔接有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十一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基本方针:

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腾飞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南通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网络质量,增强交通设施通过能力,重点加快过江大通道建设,着力解决交通瓶颈的制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为全面小康和全面腾飞提供有力的综合交通保障。

以港口发展为龙头。将港口开发特别是沿海大港建设作为江海联动开发和区域共同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构建高效立体疏港运输系统,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的组合大港。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建设面向长三角、开放式、网络化的基础设施的目标要求,优化运输结构,改善铁路和水路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强各类运输方式与沿江、沿海港口及区域内部重要枢纽场站的联系,加强交通网络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根据交通需求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

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必须与能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加强交通供给、交通系统和交通需求管理,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引导运输需求发展,优先发展节能效率高、交通污染少的运输方式,建立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及装备水平、经营组织与管理水平、运输组织方式及服务水平,实现综合运输体系量与质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为构建高效和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政策、资金和制度保障。

第二节 发展定位与目标

总体定位:建立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和南通经济社会全面腾飞要求,布局合理、高效畅通、和谐统一的综合交通体系,确立连接上海、承南启北、西进东出、铁公水空配套的主枢纽地位,把南通建设成为江苏省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

发展目标:基本形成综合交通网络规模适度、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发展格局;对外交通联系高效畅达,内部交通往来和谐通达;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交通运输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进一步增强。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全面扩大。全市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到14525km,比“十五”末增长17.4%。公路总里程达到10500km,铁路、内河航道、管道运输总里程分别达到324km、3541km和160km,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8座,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35座,10万吨级以上泊位2座。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客运量增加到1357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13460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13233万吨,货运周转量965206万吨公里。铁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600万人次、1455万吨,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12911万人次、9125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0000万吨,其中集装箱90万TEU。

交通运输结构更趋合理。公、铁、水、空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补共进、协调发展,铁路运输客、货运量占全市客、货运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分别比“十五”末提高4个和11个百分点。各运输方式内部等级结构不断优化,功能更加完善。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23.8%,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65km和582km,比“十五”末增长66%和149%,除等外级,公路网等级指数达到2.65。铁路“一线三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具备接发长途客、货运列车的条件。干线航道里程达到659km,整治五级以上航道里程45km,五级以上内河航道占比达到4.6%,比“十五”末提高0.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表14

名称
指标
2005年
2010年

绝对值
“十五”

年均增速
绝对值
“十一五”

年均增速

铁路
总里程(km)
124
21.18%
324
21.18%

客运量(万人次)
39
72.75%
600
66.42%

货运量(万吨)
47
98.68%
1455
106.23%

公路
总里程(km)
8986
4.13%
10500
3.16%

干线里程(km)
1575
15.23%
2500
9.68%

客运量(万人次)
9220
6.96%
12911
6.97%

货运量(万吨)
6947
1.28%
9125
5.58%

内河

航道
总里程(km)
3516
0.18%
3547
0.18%

干线里程(km)
634
0.94%
659
0.78%

客运量(万人次)
3
46.14%
20
46.14%

货运量(万吨)
1670
9.57%
2651
9.68%

南通港
吞吐量(万吨)
8327
19.15%
20000
19.15%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30
24.57%
90
24.57%

航空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10
36.85%
60
43.10%

货物吞吐量(万吨)
0.16
99.05%
1.6
58.49%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装备标准化、运输组织集约化、运输信息网络化、运输管理电子化进程加速推进,中高效率低耗能的重型货车比重达到40%,集装箱运输车辆、箱式货车占货运车辆的比重分别达到8%和20%,新型客车占客运车辆的比重达到50%;铁路复线及电气化里程达到31km,比例为13.4%;内河船舶组织程度得到加强,港口机械化水平和靠泊、装卸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章 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 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运输大通道

围绕区域经济圈和城市经济带布局,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主干基础网络,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运输大通道,畅通内外经济联系。

1.过江大通道:由公路大桥、铁路隧道和汽渡组成,是全面贯通南通与上海、苏南及长三角经济圈其他城市的运输大通道。续建苏通大桥(确保2008年建成通车),新建崇启、崇海大桥(力争2009年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沪通铁路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建成通车),规划建设锡通过江通道(“十二五”),对锡通过江通道路线走廊进行预留控制,改造提升通常、通沙、海太、启隆、皋张汽渡过江通行能力,增强渡、桥互补功能,构建“一隧四桥五渡”过江大通道总体格局,有机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和长三角三小时交通圈。

2.出海大通道:由海港和江港组成,是沟通南通与东亚、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并辐射沿江中上游,担当外贸进出口物资运输的主通道。优化提升沿江如皋港区、南通港区、天生港区、任港港区、富民港区、狼山港区、江海港区、通海港区八大港区功能,加速推进沿海洋口、吕四两大深水港口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两大沿海港区、八大沿江港区为主体,顺应长江港口群一体化趋势的港口发展格局。

3.区域大通道:由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运河及油气管道组成,是增强南通与苏中、苏北区域经济联系的主通道。“十一五”期间,着力构建“三横一纵”的区域大通道,推动南通逐步摆脱交通末梢的区位制约,成为沿海南北通道的中部枢纽区域。

横一:依托宁启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通启铁路、液化天然气管道及南通—金陵石化输油管道,构建南通与苏中、南京等地的沿江运输通道(泰州-如皋-南通-海门-启东);

横二:依托334省道、如泰运河,构建如泰运输通道(泰州-如皋-如东);

横三:依托扬启高速公路、宁启铁路、通扬运河、328国道,构建扬启运输通道(江都-泰州-海安-如东-启东);

纵一:依托盐通高速公路、通榆运河、204国道、苏通长江大桥、沪通铁路(南通-常熟-上海),构建沿海运输通道(盐城-海安-如皋-南通-苏州)。

4.市域大通道:由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农村公路、运河组成,是沟通南通市区与各县(市)城、县(市)之间、县(市)城与乡镇、乡镇之间的快速直达通道。“十一五”期间,着力构建“二横一纵”市域大通道,全面增强市域与沿海港口之间、各城镇组团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

横一:依托海启高速公路、洋口港支线航道、221省道,构建濒海运输通道(海安镇-洋口-长沙-吕四-寅阳);

横二:依托335省道、通吕运河航道,构建通吕运输通道(市区—通州—海门—启东—吕四港区)。

纵一:依托通栟线航道、223省道,构建通洋运输通道(市区—金沙—掘港—洋口港区)。

第二节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着力提高网络化程度,构建开放、高效、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1.公路运输网

建设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市域公路网体系,全面提升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一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500km,新增公路里程1515km,其中二级以上公路占23.8%,公路密度达到129.4km/100km2。

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扬启高速,使之成为连接扬州、泰州、南通及上海等沿江城市之间联系的便捷通道,并与沿海高速、宁启高速形成“一纵一横一环”骨架公路网,实现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城市的快速连接。201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65km。

提高普通国省干线、重要县道等干线公路网等级。建成“七纵五横一环”(七纵:204国道、221省道、李平线、225省道、223省道、222省道、江曲线;五横:328国道、334省道、335省道、336省道、沿江公路;一环:海防公路)干线公路网,形成市域内部县际之间1小时交通圈。2010年全市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2500km。

全面建设覆盖全市镇以上节点、连接周边、密度适中、布局合理、与干线公路网配合紧密的市域支线公路网,提高公路连通度,形成“八纵六横”县道骨架网,成为干线公路网的有效补充和重要的集疏道路。2010年全市县道骨架公路里程达到1050公里。

2.航道运输网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的方针,不断增强水运主通道在南通境内的贯通和网化程度,提升南通航道功能和地位,增强市与县以及沿江、沿海港口之间的水运联系。

集中力量整治和贯通运输需求旺盛的干线航道,逐步消除堵挡碍航现象。整治通吕、通扬运河;疏竣如泰、如海、焦港、拼茶线;开工建设焦港船闸工程,打通连申线入江口门;加快连通港区的内河航道的改造提升,开工建设洋口运河,为洋口港集疏运打下基础;做好连申线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末开工建设;打通如东境内的通榆运河,以连接连云港和苏北沿海各地,形成苏北内陆和长江流域的内河集疏运网络。重点养护改善如泰、通扬、江石线等主要航道和南通港、九圩港等五座船闸。“十一五”期间,干线航道里程达到659km,新建五级航道25km,整治航道里程达到45km,形成以“四横五纵一联”(四横:通扬通吕线、栟茶运河、如泰运河、通启运河;五纵:连申线南通段、如海运河、江海运河、通栟线、江石线;一联:洋口运河)干线航道网为主体的内河航道运输体系。

3.铁路运输网

扩大区域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加强铁路枢纽建设,推动铁路运输和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服务于全市的客运网络和大能力货运网络,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铁路总里程达到324km。

新建通沪铁路,力争2010年建成通车,缩短南通与上海空间距离,更好的促进南通与上海间的区域合作;新建海安-洋口港区铁路及狼山港区、如皋港区、江海港区铁路专用线,积极开展吕四港区等铁路专用线前期研究与规划,全面加强水铁联运,提升南通港在我国主枢纽港中的地位,支持江海联动发展;规划远期建设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宁启线南京至南通段复线改造以及南京—扬州—泰州—南通—上海、南通—苏州等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完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增强区域城市之间的铁路运输联系。“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铁路里程达到200公里,形成以“一横二纵”(宁启铁路、新长铁路、通沪铁路)铁路为主骨架、四条港区铁路(洋口港区、狼山港区、如皋港区、江海港区)为支线、“三大中心”(货运、客运和机车检修中心)为枢纽的铁路运输体系。

4.航空运输网

加快推进南通兴东机场资产重组,按照4E级机场规划控制;争取开展航空快递业务、货运业务,面向上海发展航空维修、培训等业务;逐步开辟至全国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积极发展国际空港物资运输服务,争取开辟国际航线和外贸进出口货运业务,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港的后方港和组合港。“十一五”期间力争开始形成以南通兴东机场为主体的对外开放的航空运输体系。

5.管道运输网

建成扬州至南通市区天然气运输管网,建成“西气东输”第二气源如东LNG运输配套管网。“十一五”期间逐步形成以天然气(“西气东输”、如东LNG)、沿江沿海原油及成品油运输为主体的管道运输体系。

6.城市交通体系

完善市区道路网络,构筑市域交通、城市交通与区域性交通有机衔接、高效运转、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实现大交通、公共交通及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矛盾,形成环网相连、节点通畅、高效便捷的立体化城市交通网络。

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加快建设快速道路系统,为进出中心城和中心城内中长距离交通提供通畅的出行条件。“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四环十三射”主城区主干道体系,贯通“井”字加外环快速道路系统,构建主城、片区与重点镇的快速通道连接体系,实现“10分钟上干道、20分钟上快速环线,30分钟出主城”的目标。大力扩充支路“微循环”系统,增加市区道路网密度,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交通可达性。“十一五”末,市区道路总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42%,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m2。“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项目:滨江路北段、滨江大桥、通富路及通吕运河四号桥、横港立交连接线、园林路、站前横路、钟秀东路拓宽及东延、十字街综合改造、环闸西路、洪江东路、港闸区黄海路、石桥路、怡园路等,长岸路东、西延伸段,开发区横二路、横三路、景兴路等东延段,崇川区新胜路、国胜路等。汇龙民乐路,海门解放中路,金沙南山路、陵园路,掘港日辉路,如城南北外环路、起凤路、万寿路、紫光路,海安镇南路、海阳北路等县市城市道路建设。

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以及城际交通中的优先地位。以完善城市、城郊公交系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结构,扩大公交覆盖面,重点加强场站设施建设,尽量降低公交出行时间和费用,提高公交车辆性能和档次,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建成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网络。“十一五”期间,共布置公交线路85条,新增线路39条,调整线路25条(延长11条,缩短2条,调整线路走向12条),公交线网密度达到1.5km/km2。公交站点覆盖率(按300m半径计算)达到50%,公交站场占地面积达到441021m2;首末站达到9个,占地38446m2;枢纽站达到10个,占地101187 m2。万人公交车拥有率达到10标台,公交车辆平均运行速度达到20km/h,准点率达到85%以上。乘客候车时间在中心城区为3~8分钟,两点间公交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的比重达到15%~18%。合理控制和发展出租车交通,确定2010年南通市城市人口出租小汽车万人拥有率25辆/万人,总量控制在2500辆左右。

加强公共停车场、保养场建设。优化公共停车场布局,着力扩大停车位供应量,加强停车场管理,缓解停车矛盾。规划布置23个停车场和2个停车保养修理场,占地301388m2。

远期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构建“一城三区”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轻轨交通线路走向由港闸区永兴大道向东,沿站前横路至火车站,经工农路南下,穿过新城区、狼山旅游度假区至开发区,全长约31km。

第三节 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优化和完善枢纽布局,统筹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促进客货流的合理集运和疏散。公路运输枢纽按“一个中心,两个系统”形式建设,建成南通公路客、货运枢纽指挥管理中心,同时加快铁路客、货运场站建设,提升港口硬件、软件设施水平。

1.完善客运枢纽布局。建设完善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骨干、干线公路为基础、城市快速通道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系统。根据合理布局、提升等级、扩大通达的总体要求,推进等级汽车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启动农村客运站建设,新建、改造13个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30个左右三或四级乡镇汽车客运站。改造铁路客运南通站,远期新建铁路客运启东站。

客运枢纽布局                表15

所在区域
场站名称
功能
等级
实施时期

南通市区
南通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长岸客运站
疏散铁路客流
二级
“十一五”期间

狼山客运站
游客运送服务
二级
已建成

永兴客运站
长途客运
一级
已建成

城东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开发区客运站
连接开发区和主城区
二级
远期

铁路客运南通站
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南通县(市)
海安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如皋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如东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远期

海门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通州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远期

启东客运站
工农、长途客运
一级
远期

铁路客运海安站
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铁路客运如皋站
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铁路客运海门西站
长途客运
一级
“十一五”期间

铁路客运启东站
长途客运
一级
远期


2.完善货运枢纽布局。加强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集运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提高多式联运、快速转运效率。

港口货运枢纽:依托南通港一港十区布局,充分发挥港口运输能力大、成本低的优势,构建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矿石和集装箱等进出口国际运输通道;2008年力争完成洋口港区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陆岛通道工程、人工岛和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实现通航目标;加强大型深水码头、专用泊位建设,深入推进沿江港口的整合,做大做强江港组合群;建设疏港铁路,改造疏港公路,疏浚连通港区的内河航道,不断增强港口在公铁水联运、江海河转运中的主枢纽功能。2010年,全市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8座,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35座,10万吨级以上泊位2座,力争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0万标箱以上,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大港。

公路货运枢纽:充分发挥公路运输门到门、快捷直达的优势,加快建设南通货运中心站、先锋货运站、城西货运站、海安货运站、启东货运站,远期规划建设九圩港货运站、开发区货运站、永兴货运站以及如东、如皋、通州、海门货运站,通过公路货运枢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实现货运枢纽货流更快速、更经济的运输。

铁路货运枢纽:充分发挥铁路运输长距离、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加强铁路货运站场建设,扩建南通站,提升海安、如皋站,规划建设启东站;配合港区铁路支线建设,新建江海港、狼山港、如皋港、通海港、洋口港区货运站场,形成“4+5”铁路货运枢纽布局。


货运场站布局规划              表16

交通体系
名称
主要功能
实施时期

港口
南通港区
客、货运发展的综合性港区
“十一五”期间

通海港区
外贸综合性港区
“十一五”期间

江海港区
油气品、化工原料港区
“十一五”期间

狼山港区
外贸综合性港区
“十一五”期间

天生港区
港闸开发区工业港区
“十一五”期间

如皋港区
经济开发区工业港区
“十一五”期间

富民港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港区
“十一五”期间

任港港区
船舶工业服务的临港工业港区
“十一五”期间

吕四港区
煤炭码头、石油码头,深水港区
远期

洋口港区
大型深水海港港区
“十一五”期间

公路
南通货运中心站
仓储、零担业务
“十一五”期间

九圩港货运站
集装箱、仓储业务
远期

先锋货运站
集装箱、仓储、零担业务
“十一五”期间

开发区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远期

永兴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远期

城西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十一五”期间

海安货运站
开展集装箱、仓储、零担业务
“十一五”期间

如东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远期

如皋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远期

通州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远期

海门货运站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远期

启东货运站
开展集装箱、仓储、零担业务
“十一五”期间

铁路
南通站
为南通市区及通州地区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海安站
为海安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如皋站
为如皋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海门西站
为海门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启东站
为启东货物集疏服务
远期

洋口港站
为洋口港区及如东地区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吕四港站
为吕四港区货物集疏服务
远期

江海港站
为江海港区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狼山港站
为狼山港区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如皋港站
为如皋港区货物集疏服务
“十一五”期间


3.提高交通枢纽建设水平。

加强公路客货运枢纽、铁路货运枢纽、港口、航空港的建设,加快提升规模、枢纽等级,合理布置枢纽内部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到201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连接内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客货运枢纽系统,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形成信息、组织、运输、调度的指挥中心。

“十一五”时期重点枢纽建设规模见下表17。

“十一五”重点枢纽建设规模           表17

枢纽名称
等级
规模
功能

南通主枢纽指挥中心
/
/
信息组织、运输调度

南通客运站
一级
2.5万人次/日
工农和长途客运为主

长岸客运站
二级
0.5万人次/日
疏散铁路客流

城东客运站
一级
2.5万人次/日
工农和长途客运为主

海安公路客运站
一级
2万人次/日
工农和长途客运为主

如皋公路客运站
一级
1.9万人次日
工农和长途客运为主

南通公路货运中心站
一级
1.18万吨/日
开展仓储、零担业务

南通港
国家主枢纽港
2亿吨/年
大型综合性港口

南通铁路东站
一级
1.5万吨/日
长途货运

海安铁路货运编组站
一级
1.5万吨/日
长途货运

兴东机场
4E
60万人次/年

4.5万吨/年
客、货运综合性枢纽


第四节 建设高效协调的交通衔接系统

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零换乘为目标,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域内部交通、大交通与市区交通的衔接,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1.加强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改造疏港路桥,整治主要航道,新建港区铁路,改善江中过驳条件,提高过驳能力,适应港口泊位扩张要求。

提高沿江、沿海公路集疏运能力。开工建设启东寅阳至如皋长江镇与泰州以远相接的沿江公路,规划建设如皋长青沙连接线、通州开沙岛连接线、启东吕北公路,与如皋如港公路共同形成四条沿江公路连接线,改建沿海221省道和223省道。

整治内河航道网络,形成江海、内河联运体系。开工建设洋口运河,达五级标准;分期整治通吕、通扬运河,达五级航道标准;整治通启运河,达六级航道标准;重点养护改善如泰运河、江石线等主要航道,使其通航条件有所提高;养护南通港、九圩港等五座船闸,确保船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安全畅通。

加快建设“二纵一横、五条专线”铁路网络,联通陇海、京沪、沿海、沿江铁路大动脉。区内形成以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和沪通铁路为干线,江海各主要港区专用线为支线,联接开发区、电厂、港口、重点城镇的铁路网络,促进区内经济互动发展,近期先行建设狼山港铁路支线。

2.加强枢纽场站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建设。合理规划场站各类设施用地,加强行人和车辆动态组织管理,形成便捷、顺畅的场站交通运输体系。

改扩建市区永兴、如皋、通州、海门、如东公路客运站,新建海安、启东、先锋公路客运站,南通公路货运站,如皋、南通铁路货运站,建立完善的导向系统,加强停车场建设,促进枢纽运输与私人车辆的高效换乘,场站出口设置出租车接客站,外围广场配置公交枢纽首末站和过境线路站,快速分散进、出站人群。

3.做好公路与铁路枢纽的衔接。协调、优化铁路场站与公路客、货运枢纽场站布局,均衡中转运能,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建设长岸二级公路客运站,作为南通铁路客运站的辅助站,是南通市区唯一的公铁联运站,为南通火车站客流集散服务;建设海安公路客运站、如皋公路客运站,通过地面公交枢纽首末站与过境线路与铁路客运站衔接;在铁路货运站附近建设先锋货运站,为南通铁路货运枢纽中转服务。建设海安货运站,为港口和铁路货运集疏运服务。

4.加强市内交通与对外通道连接线建设,完善引内联外的环射路网,形成“一环、七口、七连”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的对外连接通道。

加快推进沿江高等级公路建设,力争2007年建成通车,形成连通主城区的30分钟快速公路环形交通圈。

加快苏通大桥北接线建设进度,保证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贯通,改造通沙汽渡、通常汽渡,提高主城区过江通行能力,缓解主城区向南的交通出行。

建成城闸大桥、通吕运河四号桥、滨江大桥和通京大道(横港立交连接线),改建通刘公路,与盐通高速公路贯通,缓解主城区向北的交通出行。

加强市区四环路建设,进一步提高主城区向西与204国道、336省道、宁通高速公路的衔接能力。

增加城市出口数量,改善城市出口通道。重点建设滨江路及钟秀西路,完善南通三环路;在建成城闸大桥、滨江大桥基础上,全面实施站前横路、通富北路、长岸路西延等骨架道路,加快推进兴仁、竹行、小海、张江连接线建设,提高主城区向东与335省道、336省道衔接的快速通行能力。

第五节 协调发展农村公路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依据生产力布局、城镇体系规划和综合运输发展格局,以县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连接市域内所有乡(镇)以及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高速公路互通、交通枢纽、经济开发区、港区、旅游景点、矿点等较大的交通发生吸引源,加快构建“承上启下、集散疏解、内联外接、运行可靠”的南通市农村公路网,实现县到乡通二级、乡到乡通三级,乡到村以及村际之间通四级的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以县级节点为主、乡级节点为辅,连同建制村,具有较高通达度、对外联系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交通机动化水平。进一步推进交通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步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农村道路的客车车型,完善农村客运班车网络,2010年通农村的建制村班车通达率达到100%。

第六节 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率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与现代化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率。

1.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与装备。着力解决交通装备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幅度提高交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效率和综合效能。按照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系列化的要求,采取降低规费标准等优惠措施,鼓励发展公路大型拖挂车、集装箱运输车、冷藏运输车、高速客车,全面提高公路运输车辆性能;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铁路信息化,发展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建立安全监控网络;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鼓励发展对生态危害小、能源消耗低、运输效率高的运输方式和交通工具,重视交通环保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2.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的集成应用,促进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现代化。加快建设和完善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加强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和有效衔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并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推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实施和运用,特别是高速公路智能系统(ITS)、电子收费系统(ETC电子不停车收费)以及港口EDI系统的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维护、安全、服务等综合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推进交通智能化管理;大力提高运输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进电子商务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第七节 投资及土地占用规模

规划目标宏大,实施任务艰巨,充足的土地资源供给和筹措建设资金是保证各项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经统计测算,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共需占用土地91341亩,其中公路用地63422亩,枢纽用地1002亩,航道用地1875亩,港口用地20610亩,铁路用地4432亩。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约342.17亿元,其中公路工程投资175.43亿元,水运工程投资59.40亿元、铁路工程投资29.34亿元,航空工程8亿元,管道工程70亿元。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设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充分发挥省和南通地方的积极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争取省政府加大对南通市综合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南通市综合交通系统是江苏省综合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苏中地区、苏北地区和苏南地区交通联系及经济联系。因此,在国家宏观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应积极争取省加大对南通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建设项目的补助标准。综合交通建设资金拟按占总投资的70%考虑。

2.建立市级综合交通建设专项基金。为使南通市综合交通建设有长期、稳定的资金保证,需建立南通市综合交通发展建设专项基金,对于实施规划方案乃至于今后更长远的综合交通建设十分关键。同时,这也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南通市综合交通建设专项基金拟按占总投资的15%考虑。

3.充分调动并发挥市县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门联合建设综合交通的积极性。综合交通建设促进了市县交通运输的发展,改善了南通市交通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市县政府及交通部门给予综合交通建设一定的支持是必要的,投资拟按占总投资10%考虑。

4.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拓展综合交通建设融资渠道。投资拟按占总投资额5%考虑。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十一五”时期是综合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调控职能、改革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交通运输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和大容量的交通方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的有力实施、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第一节 强化政府调控职能

1.组建跨地区、跨部门、多层面的协调机制。建立和强化与周边城市以及交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建设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为原则,协调公路水路交通与铁路、民航、城市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交通与国土、规划、建设、海洋、水利、环保等行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综合交通体系的运营组织管理,维护各运输方式之间的适度竞争,制止恶性竞争。

2.改善综合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加强政府的综合与调控职能,在继续保持公路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点采取优先支持港口、铁路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改善综合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化完善港口管理体制,强化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控制保护和合理开发港口岸线资源;尽快建立健全与铁路改革和加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增加对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深化研究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机制;坚持实行从高速公路通行费中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措施,保证农村公路建得起、养得好。

第二节 完善综合交通管理

1.改革综合交通管理体制。进一步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交通部门的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和全社会的行为,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元化和市场化;切实转变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退出直接参与的经营活动,着重做好行业管理,主要研究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市场运作规则,对市场实施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建立符合市场体制的运价形成机制,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政府指导价格为辅,分类指导,分类管理。

2.加快建设完善的运输大市场。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的准入、退出和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继续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运输经营,放宽外资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的条件,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公平竞争;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为整合交通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突破地区、行业界限,执行统一标准,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建立一体化的运输服务和管理体系创造条件。

3.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积极发展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管理,以物流观念建设货物运输系统,构筑物流平台,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快速客运系统;通过运营组织的优化和运输的高效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推进综合交通管理信息化,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及综合交通体系效率。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建立政府投资调节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调节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体制。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益型项目,优先保障没有经济收益或收益较差的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如农村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内河航道设施等;对于营利性较强、有条件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市场解决,政府可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或投入一定的引导资金;加强投资监管,建立投资项目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和风险约束机制。

2.完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开放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市场,积极利用民资、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运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范围,对于经济收益相对较好或具有较好前景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社会资金的开放程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经济收益不稳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由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采取市场融资。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重点建设,积极采用中外合资合作、转让经营权、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投融资方式以及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

3.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盘活现有交通设施的存量资产,通过转让股权,出售经营权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形成融资、建设、经营、还贷的良性循环;积极利用以往政府资金投资项目的收益,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以用于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附表:

南通“十一五”综合交通拟建重点项目       表18

交通方式
项目名称
规模
工程投资(亿元)

公路
线路
扬启高速(江都—海安南通段)
高速公路、32km
20
166.45

苏通大桥北接线
高速公路、18km
9.00
  
  

崇启大桥连接线
高速公路、14km
7.05
  

崇海大桥
特大桥
10.00
  

崇启大桥
特大桥
30.00
  

204国道
一级公路、85km
17.00
  

328国道
一级公路、14km
2.80
  

223省道
一级公路、10km
2
  

334省道
一级公路、84km
16.80
  

221省道
一级公路、15km
3.00
  

223省道
一级公路、14km
2.80
  

沿江高等级公路
一级公路、105km
21.00
  

农村公路
3000km
25
  

场站
南通公路客货运枢纽指挥管理中心
\
0.1
8.98
  

南通客运中心站
一级站
0.10
  

海安客运站
一级站
0.88
  

如皋客运站
一级站
0.79
  

南通货运中心站
综合性货运站
4.44
  

城东客运站
一级站
2.67
  

水运
航道
焦港船闸
  
5.20
6.80

洋口运河
五级航道、25km
1.60
  
  

港口
洋口港
沿海大型综合性港口
24
52.60
  

如皋港
大型仓储工业型港区
10.30
  

江海港
大型仓储工业型港区
6
  

狼山港
大型外贸综合性港区
12.30
  



铁路
线路
通沪铁路
国铁Ⅰ级、31km
3.20
21.04

南通东铁路
国铁Ⅰ级、16km
1.60
  
  

洋口港支线
工企Ⅰ级、79.8km
8.11
  

如皋港支线
工企Ⅰ级、26.5km
2.94
  

狼山港支线
工企Ⅱ级、12.8km
1.54
  

江海港支线
工企Ⅱ级、33km
3.65
  

南通站改造
一级站
3.30
8.30
  

南通东站
一级站
2.10
  

海安货运编组站
综合性货运站
2.90
  

机车检修中心
  
  
  
  

航空
兴东机场
4E级机场
8
8

管道
输油管道
启东-南通-金陵石化
10
70

如东LNG运输配套管网
西气东输配套工程
60
  
  

合计
  
  
342.17

        




南通“十一五”综合交通拟建重点项目排序     表19

项目名称
实施时间(年)
项目名称
实施时间(年)

扬启高速南通段
2006~2010
洋口港
2006~2010

苏通大桥北接线
2003~2008
南通货运中心站
2006~2007

崇启大桥连接线
2006~2010
启东货运站
2008

崇海大桥
2006~2009
如皋港
2006~2007

崇启大桥
2006~2009
江海港
2006~2007

204国道
2006~2008
狼山港
2006~2008

328国道
2007~2010
南通东铁路
2006~2007

334省道
2006~2009
如皋港支线
2006~2008

221省道
2006~2009
狼山港支线
2006~2008

223省道
2006~2009
江海港支线
2006~2008

沿江高等级公路
2004~2007
南通站改造
2006~2009

农村公路
2006~2010
南通东站
2007

南通公路客货运枢纽指挥管理中心
2007
海安货运编组站
2007

南通客运中心站
2006~2007
机车检修中心
  

海安客运站
2006
兴东机场
2009

如皋客运站
2007
输油管道
2007~2012

焦港船闸
2007~2009
如东LNG运输配套管网
2007~2012

洋口运河
2006~200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5-01
都十一五末了,还好多只是空谈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5-07
没图,看起来好费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