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55阅读
  • 1回复

长三角发展对珠三角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12-1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雅琼 刘可 王鹏军


  
  广东学术论坛昨日开讲,《中国改革》杂志主编新望打响头炮

  ■新望简介

  新望,原名焦兴旺,1964年生于甘肃靖远,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2002年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执行主编,兼任中国乡镇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在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多家研究中心任兼职研究员。新望的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昨天所讲的“都市圈”正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一个方面。新望主要著作有:《谁来担纲中国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苏南模式的终结》、《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张家港研究》等。


  昨天上午,“广东学术论坛——中国趋势系列专家报告会”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正式开讲。《中国改革》杂志主编新望打响头炮,作第一场专题演讲《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经验与问题和对珠三角的启示》。


  酷热的天气并未阻挡市民听演讲的热情,昨天上午8时许,已有提前领到票的读者陆续来到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13号的中山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也有部分读者临时在图书馆看到宣传海报,立即拿票进场听讲。一位来自番禺的吴先生称他早上很早就起床坐车来听演讲。据图书馆大堂咨询台的工作人员称,省委党校、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等很多单位和团体要求集团订票,还有很多读者前来领票,至目前为止,5天的票已所剩无几。

  昨天上午9时,开坛仪式正式举行,本次论坛的主办方领导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中国改革》杂志社主编新望、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梁世平、《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庄慎之分别致词,随后4位领导为论坛揭幕。广州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梁世平女士称,希望通过这个论坛促进广州社会科学的发展,提高广大市民的社会科学素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庄慎之表示,各位专家将会对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趋势进行探讨,我们不仅希望做一个记录者,更希望将论坛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地辐射出去,从而承担起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的责任。


  昨天上午9时30分至11时30分,主讲者新望先生作题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经验与问题和对珠三角的启示》的专题演讲。演讲结束后,新望回答了部分听众的提问。


  本期论坛将连续举行5天,读者可到中山图书馆大堂咨询台询问或登录中山图书馆网站查询。

  ■演讲摘要

  目前经济形势只是局部过热


  我先谈一下我个人对当前宏观形势的看法。


  近一两年,突然有经济学家提出经济过热,要防止过热。还有比较极端的说法,说有三大过剩:产品和产业过剩、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甚至还说有经济危机的前兆。我个人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局部过热,还没有达到全面过剩、通货膨胀甚至是经济危机的周期。


  局部经济过热是一个现实存在问题。一个是原材料全面涨价,尤其是三大原料水泥、钢铁、电。四月份钢材涨到了4100元左右。一个是能源紧张,特别是电力紧张。去年浙江很多地方开三天电闸,停工四天,使得很多合同订货定无法交货,能源无法进场。再一个是运营紧张,尤其是货运方面比较紧张。我觉得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房地产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大都市经济圈各有优势


  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地方不约而同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这个圈子的交通半径不是以距离计算的,是以时间计算的。一般城市圈半径是4小时,4小时能够到达就算是这个圈子中的一个城市,也就是说当天能往返。国际IT产业布局有一个空间的半径,是半小时到1小时,为什么呢?他也是要讲当天有一个往返。


  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科技中心。北京积聚作用非常强大,很多要素在那里集中,是计划配制资源的中心。京津唐都市圈中北京的吸引力最大,北京只有不断聚集,才能发挥某种扩散效应。


  长三角的优势体现在区位竞争,上海是万国码头,运输实力远远超过东京、新加坡、台北,而且上海的区位向内辐射,它有黄金水道——长江通道。中央政府一定要把上海做成一个中国乃至亚洲能撑得起来的商业城市。上海的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最强的,长三角有中国最好的产业工人。


  珠三角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如果香港一国两制的地位不变,广州、深圳在制度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香港的繁荣,也应该是中央政府时刻考虑的问题。珠三角在人才储备上比长三角差一些,尽管后来也办了一些大学,但是人才的贮备还是比较弱。珠三角在能源资源储备上比长三角要好一些。这两大都市圈的竞争,可能形成一种错位发展,根据各自的优势、人文地理条件、区位资源条件发展。

  长三角对珠三角六大启示


  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确是走在珠三角的前面,长三角一体化出现的一些经验与问题具有前瞻性,对珠三角有很多启发。我把长三角一体化的问题总结为六大问题。


  第一,谁的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叫大上海,把上海做大,尽管江浙口头上说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其实很不服气。但没有办法,上海就是龙头老大。谁的一体化是一个异议之争,这个里面有很微妙的意义。


  第二,谁来一体化?现在政府成了一体化的主角。相互之间冠冕堂皇称搞考察,实际上打听对方的优惠政策。江浙交界的地方,两个省一直在相互挖墙脚。政府在一体化中唱主角,一体化始终做不好。现在讲一体化,政府应该齐步退,让民营企业、让市场唱主角。


  第三,是一体化,还是碎片化?长三角行政格局非常复杂,由于行政格局调整,江浙之间有非常深的积怨。上海建机场、建港口,挟中央之威令江浙配合它,这是一体化过程中的碎片化。长三角繁荣就是繁荣带上海边上的几个城市,常州在衰落,镇江也在衰落,这也是一个碎片化。


  第四,是做单纯的加工业,还是整体制造业?一般制造业在我国要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长三角的隐忧只有单纯的加工业。如何把经营机构研发机构也向这一带转移,使自己的一般制造业向重化工方向提升。这个阶段是必要的、需要超越的。


  第五,不缺资本,缺的是公平的投资环境。区域格局、地方垄断造成了资金的投资门槛,民营资本、民间资本出现了结构的过剩,相互垄断,长三角炒房团的形成就是因为投资渠道不畅。现在有一种叫候鸟型的外商,你有“三减五免”就到你那去。但是优惠政策总有一个期限,期限一到,他就转移,这就压抑了当地发展,导致民营投资不畅。


  第六,关于工业化后期的发展观问题。长江以前有很多著名的水产,而它的水再过两年就不能喝了。生态破坏严重,我们丢失了美好的家园。经济提升了,但是老百姓的幸福值在降低。从政府以GDP为标准,老百姓以金钱为标准,这个趋势需要转变。



  ■听众提问

  听众:有人说长三角、珠三角未来会连成一个大的城市带,你认同这个看法吗?


  新望:首先把长三角和珠三角连起来成为一体化,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非常复杂,长三角内部的一体化、珠三角内部的一体化比欧共体的一体化还要难。


  听众:如果两岸和平统一,台湾是否会成为第四大都市圈。


  新望:台湾不可能成为一个都市圈。它只是一个岛,形成一个世界级的都市圈子的可能性不太大。


  听众:广州刚刚申亚成功,广州如何搞好自身的发展?


  新望:如果深、港之间不能达成分工定位的话,广州的优势是它是政治中心。随着深港一体化进程,深、港能够比较好形成一体化经济。


  听众:我认为三大都是圈更具备农业发展的优势,工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加大,你认为我们应该这么发展吗?


  新望:这是一个问题,但在这个发展阶段不能超越,不能避免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我不认为三个都市圈都具备农业优势,三大都市圈主要具备发展工业的优势,尤其东南沿海地区。当然在发展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听众:如何看广州、深圳、香港在泛珠三角中的地位?


  新望:三地分工错位,不要形成一个核心一个圈。可以有很多结构,形成分工错位的都市圈子的特殊格局。


  听众:泛珠三角经济圈谁当龙头,香港在泛珠三角中是什么地位?


  新望:香港如果想做泛珠三角的龙头,只有保持一国两制的政策不变,香港的地位一消失,对珠三角的发展是一个相当的遏制,香港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对我们珠三角的发展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意义。


  听众:作为全球经济龙头,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从而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世界各国都在抓此次机遇发展自己,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角色,此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是不是矫枉过正?


  新望:我们必须服从中央的政治决策,但是各地的发展要注意一些发展的技巧技术,与本地的实际联系起来。在美国经济带动全球的发展的机遇上,我们运用调控,是局部调控,不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



  ■意见反馈

  王同学(华南理工大学经济系四年级):我很喜欢今天的演讲,明天还要来,温铁军更是我慕名已久的学者。我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新望已经准备离开,我会以别的方式向新望请教。


  孙先生(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这5天的演讲我都会来听。我对整个国家、珠三角的发展形势很感兴趣,专家对当前形势的预测可以对个人或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指导作用。


  刘先生(媒体从业人员):这个话题很实用,也很有意义。可能是新望先生对珠三角不是太熟悉,联系珠三角的东西比较少。这样的报告应该有全国视野和广东的立足点,换句话说就是从全国看广东和从广东看全国都应该顾及。

---------------------------------------

  ■现时播报

  温铁军:中国经济发展的另类思考

  今天上午9时开始的报告将由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主讲,演讲题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另类思考》,温铁军现任中国改革杂志社总编辑,今年元旦被评选为“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温长期研究“三农”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表了《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我们到底要什么》等。报告会上将举行签名售书仪式,温铁军签售这两本著作。
  


  ■明日预告

  贺卫方:宪政的趋势:世界与中国

  明天的报告将在下午3时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将作题为《宪政的趋势:世界与中国》的报告。贺卫方是法理学、法制史以及比较法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著有《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运送争议的方式》等,并翻译多种西方法学名著。一直以来注重在社会层面上传播法治的理念,在《南方周末》等报刊上发表随笔、评论逾200篇。曾入选《中国青年》杂志评选的“将对21世纪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100名中国年轻人”。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1-27
京津唐的没落早已经注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