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243阅读
  • 381回复

[综合]毛大庆:人口忧思(上)——40年红利期将尽,中国老了19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25 发表于: 2021-12-08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晶报说·快评丨彭健:迅速提高生育率最该做的是什么
....... (2021-08-08 22:19) 

易富贤的数据是,1970年生育率是5左右,但到1979年就掉到2.8左右了,照他的话就是根本不用一胎化,这个最晚在1990年就掉到2.1以下了
只看该作者 326 发表于: 2021-12-12


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原创2021-11-28 12:56·谈天说地LT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极速的下降,可能2021年出来的最终数字会让大家吃惊,人口出生数字会首次低于人口死亡数字。
人口出生率的快速降低是社会各个问题的集中体现。
要想明白这其中的原因,解决这种对国家发展不利的局面,我们要从现实和意识这两个层面去分析。


首先,在现实层面,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生,或者不愿意多生,虽然国家二胎政策,三胎政策陆续的出现,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对于很多普通民众,生存压力过大,无论买房,婚姻,教育,医疗,生活等各个方面,已经超过了能承受的极限。虽然放开了生育政策,但生活的压力并没有降低。但对于我们每个人,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生存是必须的,其它所有的都可以舍弃,但必须生存下去。
我们来看看我们是怎样一步步的放弃或者被迫放弃生孩子的。
首先,要想有孩子必须得有家,有家就得有自己的房子,这是现在中国人的普遍观念。但是,现在由于房价过高,很多年轻人无力承担,后面的结婚生子基本不太可能。这部分人就是被迫的放弃生孩子。


有了房子,还得进入婚姻,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可是,现今的婚姻,和以前比,物质要求更高,女方虽然不是个个都要求高富帅,但诸如彩礼之类也比以前大大提高,否则便觉得你没本事,很多人很难进入婚姻,那这部分人也被迫放弃了拥有孩子。


进入了婚姻,由于教育,医疗需要支出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普通老百姓为了减轻负担,大多选择只要一个孩子,这部分人就主动放弃了生更多的孩子。


另外,由于当今社会年轻人对性的认知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保守,封建思想基本已经去除,平时不做好保护措施,打胎已经觉得习以为常,很多女性由于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已经失去生育的能力。再加上其它原因,导致现今社会不孕率不断攀升。
以上就是现实层面影响出生率的几个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女性更独立自由,更多不婚族等等。


说完现实层面,我们再从意识层面去分析。是什么心理让他们不愿意多生。
其实,人的生存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吃饱穿暖,有个安全的住处,能够生存和繁衍就可以了,后面的需求都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需求那么多呢?
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戒指,现代人们的观念里,戒指代表爱情,有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结婚就必须送戒指,一笔不小的花费。但其实原本根本没有戒指这个东西,只是那些商人为了获利,创造出的概念。不断的在身边传播,形成的一种观念,然后变成了我们生活的需求。并且把钻石的大小与能力的大小,生活的好坏,富有与贫穷…甚至与阶层挂钩。
房子,现在的人都喜欢房子漂亮,舒服,最好是拥有一套别墅,原本原始社会根本没有房子,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可以了,甚至都不用,像猴子一样,呆在树上。后来慢慢的有了茅草房,木头房,砖房,水泥房,高楼,别墅。假如世界上所有人都住在茅草房里,你们还觉得你现在的条件不幸福吗?


其实原本根本没有幸福的概念,这也是后来发展创造出来的!
很多需求,也是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创造出来的,原本我们根本没有这个需求。
所有的幸福,压力,很多都自于比较!
所谓幸福,是一种观念。原来是商人,后来变成了社会,把拥有什么东西与幸福挂钩,慢慢的形成了要想幸福,就必须拥有什么!
所以,现在社会,大家都想拥有幸福,其实是被社会裹挟,被商人利用!
因此,在意识层面,我们未能结婚成家,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必须拥有什么,才能结婚成家,才能获得幸福。
我们不愿意多生,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生了孩子,我们将失去我们拥有的,无法满足,提供给孩子幸福需要的条件。
其实,根本就没有幸福的概念,幸福的条件不断提高,也是商人利用,被社会误导!
经过以上分析,想要解决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我们可以一条一条的针对性解决。
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是因为国家14亿人口,社会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也是需要时间的,每一项规定,改变都需要考虑这带来的负面影响。说容易,是说只要我们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去掉表象,从底层着手,就一定能够办到!
其实从现实层面,国家已经从房价,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着手,比如控制房价,出台双减政策,降低药价等,去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以后还会继续推进,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在意识层面,国家已经开始管控新闻媒体,娱乐圈,把握社会舆论导向。比如2021年对娱乐圈不良风气的打压,《长津湖》电影的大力宣传等,去影响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不要只是拜金主义!改变大家对幸福的看法,像某些外国一样,结婚不一定要有房有车,这方面也才只是开始阶段!
只要这些做到了,社会的出生率自然会有所回升的!
其实,现实层面虽然难,但和意识层面比,还是要容易得多。因为意识层面,是长久形成的观念,很难改变。哪怕容易改变,既要保持民众生活的积极性,保持社会活力,让民众不像非洲人一样,无所事事!又不能因为压力过大而被迫躺平!所以,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注意顺序,方法,火候,不能急啊!
只看该作者 327 发表于: 2021-12-12
谈天说地LT
作者
22
我想说,我并不是希望人口继续快速增长,也不是不同意有所下降,而是希望不要下降过快,下降过快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只看该作者 328 发表于: 2021-12-25


韩国计划生育几乎失效,国家发钱都不生,中国可别赴后尘


原创2021-12-24 23:59·强老师儿

计划生育这个词儿,里边的学问还挺大的。以前咱们或许一直误会计划生育了,在1971年的时候,咱们国内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一直到1982年正式把计划生育写入宪法。一直都以为,计划生育就是要让咱们少生孩子,甚至是独生子女。但是在2016年终结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又在2021年开放了三孩生育。才恍然大悟,原来计划生育的另一方面,是要刺激咱们多生孩子。


目前的情况其实咱们也都知道,随着国内房价飙涨,结婚成本的增高,就业,医疗,养老和孩子升学的几大难题,同时压向年轻人的时候。就别说三孩了,连二孩跟一孩的生育率都无法保证。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在咱们国内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成功地让咱们国内的生育率直线下降,甚至还执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可是这次刺激生育,让大家多生孩子,计划生育还能像以前那么成功吗?咱们先留一个疑问。


咱们国内2021年开始,已经明显从政策上,加强了对愿意多生孩子的家庭的照顾,而且这些帮助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大,教育,购房,养老,工作,甚至还会用一些特殊的形式直接发钱。咱们对标一下韩国的昌原市,和咱们国内的吉林省,对三孩生育政策的刺激手段,就能够感觉得出来,咱们国家这一次对于生育率的提升,真的是下大劲了。


先简单了解一下韩国的生育率问题。韩国10329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面,总人口只有5000多万人。韩国在2020年全国是出生的27.24万人,死亡人数却达到了30万,这也就意味着韩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了人口负增长状态。而且2020年韩国的生育率已经跌到了0.84%,这个生育率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可见韩国的人口危机已经是非常非常严重了。韩国的人口生育变化,对咱们国内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韩国当地政府也提出了家族计划事业,提倡一对合法夫妻只生养一个孩子,主张男女平等。这跟咱们国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进化生育非常相似。当年韩国的生育率从1961年开始就直线下降,经过我们三四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韩国的生育率是下降了,但是韩国的年轻人同样遇到了住房,医疗,生养孩子太贵的难题,大部分人也希望孩子的生活质量能好一点,选择了只生一胎。韩国当地的政府有点发怵了,毕竟韩国人本来就不多,各个家庭为了生活品质和孩子的教育质量都不愿意生孩子。如果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韩国很快就没人了。


所以在2004年的时候,韩国也推出来了刺激生育的政策,跟咱们国内2021年的情况比较类似,也是从住房,教育,医疗工作,甚至税收各个方面给老百姓省钱,希望老百姓拿着这些省下来的钱多生孩子。所以韩国正式用物质奖励老百姓生孩子,其实是从2004年开始的。韩国这些年以来,其实一直在增加愿意多生孩子的家庭的各种各样的补贴。但事与愿违,2020年韩国的生育率创下了历史新低0.84%。


结果2021年1月,韩国庆南昌原市提出一个刺激生育的大招,作为一个试点给合法结婚的夫妻一个申请1亿韩元贷款的机会,中文名字叫做结婚梦想论,并与2022年一月执行。这一个亿韩元换算成咱们的人民币,也就是五十多万。这笔贷款在韩国非常的特殊,夫妻双方结婚之后如果生了一个孩子,这笔贷款的利息就不用还了,如果生了两个孩子,这笔贷款的30%就不用还了,如果生了三个孩子,这笔贷款就彻底不用还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在当地只要新婚的合法夫妻,生三个孩子,就可以拿到五十多万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先不要羡慕得那么早,可别忘了韩国是2004年才开始正式用经济手段刺激生育的。刺激了十几年也刺激不出来什么成绩,才狠狠心放了一个大招,而且还是定点城市才可以享受到这种贷款。


说完韩国再说说咱们国内,生育形势其实也不太乐观。咱们国内的生育率比韩国虽然强点,但是也不值得骄傲了。2016年咱们国内全面开放二孩的时候,很多家庭还很开心,响应国家二孩生育的号召。2021年开放三孩政策的时候,响应的家庭就不是那么多了。可是咱们国家比较大,各个省份之间老龄化程度,新生儿的出生率,人口流失,还是人口流入,其实都不太一样。人口流出比较明显,生育率偏低,就业偏难,养老金也不高的地区,其实在东北比较明显。


东北地区作为咱们国内老牌的工业大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地,人口流失比较明显,新生儿出生量也不太高。咱们国内大部分的年轻人,其实去东北定居的人并不多。东北的人口想要保持住现状,基本上就要靠自己了。咱们国内人口出生率低的问题,虽然已经比较明显了,但是东北地区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在2021年12月20号的时候,吉林省对于刺激生育,也放了一个大招。一条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了。这个方案里边儿不管是从结婚入户,入职,入学的绿色通道,还是养育孩子的成本,包括生育假期的延长,都做了很详细的帮扶细则。其中有一条婚育消费贷很惹人注意。


原文是:提供婚育信贷支持,支持银行机构,为符合相关条件注册结婚登记夫妇最高提供20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降息优惠。没那么多钱,生孩子就可以贷款这个大门,尝试性地打开了。


这个贷款帮扶措施,虽然跟韩国的结婚梦想论补贴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咱们国内这才刚刚开始用实打实的物质奖励,来刺激年轻人多生孩子。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各种各样的刺激生育的福利照顾,会越来越多,力度也会越来越大。随着补贴的力度不断地增大,相信咱们国内愿意多生孩子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
只看该作者 329 发表于: 2021-12-25

田螺哥哥


154

直接给钱给房,最实在有效,给假期都是无用功。
只看该作者 330 发表于: 2021-12-25



all好不好

687

晚了,2000年放开正好!
只看该作者 331 发表于: 2021-12-25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面对低生育率陷阱,我有四招就可破解


2021-12-17 18:45·老蒋谈策划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谈鼓励生育!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中国面临世界最严重的生育率下行惯性!
因此,必须用世界上最大的鼓励生育力度!



任泽平估计,需要用GDP的5%鼓励生育,才能把生育率从2021最低点提升到1.6!
达到跟发达国家的生育率相当~
专家都在呼吁放开生育,但放开的效果不太好;
现在不但要放开,还要出台政策鼓励生育!
到底这个数据到了什么危险境地了呢?

我国2020年人口出生率8.52‰,首次跌破10‰,是1978年的最低生育率;
人口自然增长为1.45‰,也创下新低。
2018年净增人口530万;2019年是467万;而2020年是204万;
近几年来,人口出生数据也出现大幅度下跌。
2018年,新出生人口,1523万;2019年是1465万,2020年是1200万;
任泽平就提出了四大举措,提升生育率!






第一,现金和税收补贴!二孩每月奖励3000,三孩每月奖励5000!2孩税收减半,三孩全免;
第二,购房补贴~免除部分或者全部按揭利益,或者买房打折!
第三,增加托儿所,把0-3岁的入托率由4%,提升到50%!
第四、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面对目前中国陷入的低生育陷阱,经济学家任泽平说,首先,企业不能搞就业歧视,生几个孩子是女性的自由!女性就业权保障,女性有生育自由~让她在生育和职场二选一不公平~
任泽平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鼓励生育基金。




设计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央行印钱,不增加地方政府赤字和企业负担。
任泽平说,与其现在还在刺激房地产基建,还不如鼓励生育。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政府没钱,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
他还顺势提出四大举措,提升生育率。
他表示,这些措施在很多国家行之有效,能提升生育率!
如果以上全部执行,你敢生三胎吗?
著名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董教授:变天了!




董教授说,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思路一变,那些天天说房地产泡沫,天天唱衰房地产的著名经济学家就及时调整了他们的说法!
董教授表示,我很高兴看到他们的变化!
董教授,你这是在说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吗?
我只能说还是内卷太严重了。
只看该作者 332 发表于: 2021-12-27
人口专家陆杰华:三孩政策效果如不达预期应尽早全面放开生育
2021-12-21 21:06·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
第二时间
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我们会在第二时间权威发声。第二时间,与您相伴。
“优化生育政策,释放生育潜能,对于缓解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近日在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5月三孩政策放开后,应该适时观察2022年和2023年的实际效果,如果明年、后年依然没有达到预期,“十四五”期间应及早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回归育龄人群、回归家庭。
人口负增长是必然趋势,但并不可怕
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引发热议,有专家预测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来。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因素,也是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要素。”陆杰华强调,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结构、协调的空间分布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1.45‰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我国的人口总量而言,几乎已经接近零增长。”陆杰华预测,如果今年出生率持续下降,可能明年或者后年就会进入人口负增长。无论生育政策是否调整,人口负增长早晚会到来,只是比预计的来得快了一些。
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什么?陆杰华表示,当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人口负增长就可能出现。而一旦进入负增长状态,就很难再回来,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料图 | 图源新华网

不过,陆杰华表示,人口负增长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人口负增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过去我国的人口一直比较年轻,人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如今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化解风险、避免矛盾,协调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当下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口红利
“近年来人口政策的调整,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陆杰华表示。
什么样的人口状况是均衡的?陆杰华认为,这一概念应当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从内部要素上来看,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人口素质之间要均衡,要有适宜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结构、适宜的空间人口和相对较高的人口素质。从外部要素上来看,要使人口内部要素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均衡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因此,陆杰华建议,应该以“稳总量、调结构、优分布、提素质”四个方面为着眼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陆杰华表示,首先要考虑到我国14亿人的人口规模,总量下降速度不能太快。而在人口结构方面,通过调整生育政策、延迟退休等措施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过去我们享受的是数量型的人口红利,这在一定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的加速,特别是劳动力规模和比例的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走向下行。“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时代远了,下一步我们要转向质量型人口红利,通过人口素质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还要注意化解人口方面的风险,比如老龄化过快、少子化明显、出生性别比失衡等问题。” 陆杰华特别强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了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乡村地区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尤为明显,出现了城乡不同的性别失衡问题,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婚姻关系稳定产生影响。
不仅要让人们生得起,还要养得起
陆杰华表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生育主要驱动力是政策。但二孩、三孩的放开反映出我国生育率变化背后的驱动力不仅有政策,还有经济和文化。
陆杰华认为,政策的放开实际上是一种信号,说明我们在加快优化生育政策的步伐,“过去我们都说人口多、底子薄,一直强调要控制人口总量,但在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下行的情况下,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人是创造者和消费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是必要的。”
三孩政策的实施能否起到缓解人口负增长的效果?陆杰华认为,短期内可能很难看到实际效果,还需要继续观望。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二孩的生育比例确实有所上升,但令人担忧的是一孩比例的下降。“如果把生育比做金字塔,一孩才是金字塔的底部,在生育过程中鼓励适龄青年生一孩是基础。因此,要在一孩上下更多的工夫,把剩余量真正释放出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生育意愿反而在下降。说明老百姓不是生不起,很多人是养不起。”陆杰华说,现在90后和未来的00后是生育的主体,他们的婚恋观念、婚育观念会影响到我国的生育水平。
无论是放开三孩还是全面放开生育,陆杰华认为,更重要的是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鼓励生育的环境。“一方面要通过降低生育成本、育儿津贴等措施,加上相应的住房和税收政策,让人们能够‘养得起’。同时,还要‘教得好’,降低教育成本,这也是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现在各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基本到位,下一步更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够落到实处。”陆杰华举例说,延长产假对用人单位而言可能会增加用工成本,如果由用人单位来买单,就可能增加其雇用育龄妇女的顾虑。因此,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措施,为女性较多的企业提供免税贷款等。
陆杰华还建议,应加强配套立法和执法监督,消除在就业、晋升等方面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歧视,确保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不受影响。
策划:李木元
记者:王亦凡
编辑:魏芯蕊
只看该作者 333 发表于: 2021-12-29



儒雅风铃锋一心
2021-12-29 09:11[backcolor=url(&amp]关注
南方一片红,北方差点一片深蓝!鹤岗重整!
南方各省出生率大部分是飘红的,都是超过1%,可喜可贺!
但北方的情况旧不妙了,特别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这几个省份,这段时间黑龙江鹤岗宣布财政重整,出现财政危机,这也是因为人口流失严重、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之一导致,所以人才是最重要资源,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






只看该作者 334 发表于: 2021-12-31


2022大趋势(下):新生儿或不足1000万,刺激生育的办法有了


原创2021-12-31 13:47·磐石之心


明天就是2022年元旦,一个崭新的开始。磐石之心首先要和大家说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按照此前约定,我把最后一篇2022年预测做完。本来计划做人口、疫情和国际环境三个部分,由于后面两个部分涉及到国际问题,相对敏感,因此只做“人口”分析。
这样也凑够了8大趋势预测,8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也是非常吉利的数字。
第一,2021年新生儿数量或不足1000万。
从2021年上半年的各地官方公布的数据看,河南、安徽、湖南、贵州、浙江、四川、山东等省的新生儿数量同比去年下降17.5%,即使是河南这样爱好生孩子的省份,仍然下滑17.9%。


2020年,新生儿数量为1200万,生育率是1.3。综合各机构预测,2021年的新生儿数量在980万上下,比去年再减少300多万。
而从分地区的数据来看,县城本来属于最愿意生育的地方,但是下降幅度却远超平均数,比如,安徽省金寨、阜南、舒城均下滑超过20%。
但是有些读者发现,自己所在的县城家庭人人二胎、三胎,甚至四胎。不知道统计数据有误差,还是读者们自己的幸存者偏差。
第二,人口出生率将向韩国看齐。
一份来自于《育娲人口研究》做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认为,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将向韩国看齐,被日本甩在身后。
2020年,中国新生儿总和出生率是1.3,低于日本,高于韩国。而韩国只有0.84。之所以中国会向韩国看齐,是因为中国的房价、物价水平远远高于日本,同时中国缺少实质性的生育补贴。
而韩国虽然有比较高水平的生育补贴,但是韩国的房价物价更是远远超过日本。这严重影响了生育率。
日本30岁的年轻人,自从出生至今,未见到过房价上涨。日本物价一直非常平稳,日本有着非常高福利的生育政策,包括医疗、教育基金、奶粉钱、妈妈的生育补贴等等。
我们从2021年开始规划生育补贴,但是看到的却是东北几个城市推出的“生育贷”,这被网友调侃为“传宗接贷,贷贷相传”。江西省还曾推出过“结婚贷”,虽然被取消,但真的是侮辱民众智商,真的是有一种涸泽而渔,唯利是图,赶尽杀绝之势头。
中国GDP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仍然不足1万美元。相比欧美、日韩,我们仍然属于发展中穷国,在全国房地产熄火后,财政紧张,更难拿出资金做生育补贴。所以,生育率的提升,仍需努力。
第三,马上迎来人口下滑。
《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认为,如果2021年,总生育人口低于1000万,去掉死亡人口,2021年可能出现人口下滑。最迟2022年或2023年必然出现人口下滑。
该报告还进行了乐观预测,那就是拿出GDP1%-3%的钱用于补贴生育,也就是说拿出3万亿左右用于补贴。这或许能够把新生儿控制在1000万以上。
但是即使如此,中国人口将在 2-3 年内进入负增长,到 2050 年减少到 12.64 亿,2100 年中国人口将降到 6.85 亿,占世界比例将从现在的 18%降至 6.5%,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 2.56%。
第四,老龄化持续加剧。
据人口普查报告,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
而部分省市的老龄化更为严重,比如,上海、山东、东北等地都超过了20%。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
第五,结婚人口仍在下滑。
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


截止时间结婚对数(万)离婚对数(万)
2017.6558.5185.6
2018.6539.7193.1
2019.6498203.2
2020.6387.5159.5
2021.641696.6
但是2021年上半年结婚人数416万,相比2020年上半年有增长,这与2020年疫情严峻,许多人推迟到2021年结婚有关。
同时减少的还有离婚对数,2021年上半年离婚数96.6万,这与新婚姻法公布有密切关系,大幅降低了离婚率。
平均初婚年龄也在持续推后,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3岁、女性26.8岁,与2019年相比男性晚0.1岁,女性晚0.2岁。大城市的初婚年龄更高,比如,2019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9.09岁,平均初育年龄30.29岁。南京平均初婚年龄是27.6岁。
目前,在新生儿中,超过60%以上为二胎及以上人口,一胎比例不足40%。而生育二胎的主力军仍然是70后,80后们,马上第一批80后迈入不惑之年,再生育的概率下降。任务交给了90后,95后,如何更好完成生育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巨大努力。
解决方案:提高生育补贴,降低房价
面对新生儿持续下滑,政策上连续发力,包括打击教育辅导班、幼儿园普惠制、放开三胎等。而且持续提高生育率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我们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从1986年开始总人口下滑,到1991年楼市泡沫破灭,中间有五年时间。


而日本人口的总和出生率则一路下滑至2005年才开始反弹。日本的生育补贴政策是从1990年开始实施至今,包括生育、医疗、照护、教育等全方位补贴。所以很多中国人移民日本后,都会生三四个,实在是占便宜的好事。
除了加大补贴力度外,日本房价持续低迷,物价平稳也为生育创造了条件。目前,日本不仅房价收入比低于国内,房价绝对值也远低于国内,比如,东京房价均价4万人民币/平(套内面积,无公摊)。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加大生育补贴力度,但是由于人均GDP仍然偏低,财政仍然捉襟见肘,所以大力度补贴比较难。
相比增加补贴,降低房价或许有更好的效果。房价才是最厉害的避孕药,只有破除房价的压力,人口才可能实现反弹。
最后,磐石之心再次祝福大家2022年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感谢一年来辛苦陪伴,明年见了,各位!
只看该作者 335 发表于: 2022-01-01


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30年的时间人口减少四分之一,至今仍在下降


原创2021-10-19 05:57·以史为镜的背后
人口和领土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中,领土是比较稳定的,人口的不稳定性非常大。毕竟人口有出生和死亡,变化非常快。当然进入近代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全球人口可以说是迅速增长。很多国家的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近些年,有些国家人口开始下降,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人口下降的国家中,有一个国家特别显眼,这个国家就是保加利亚。


说起保加利亚,估计很多人会想好久,才会知道这个国家到底在什么地方。确实,保加利亚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在世界上都不是特别显眼,毕竟保加利亚是个很普通的小国。不过这个国家的人口下降速度却非常快,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人口下降了四分之一,这个是速度不得不让人震惊。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东南部,面积11.1万平方千米,人口690万,可以说是小国寡民的状态。不过这个小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欧各国相比悬殊非常大,保加利亚以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经济发展的并不是特别好,人均GDP只有9737美元,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要知道很多人口下降的国家,经济都是非常发达,但保加利亚却是个例外。


1988年,保加利亚人口为890多万。和现在相比,保加利亚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人口下降了22.5%,差不多是四分之一了。而且目前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改善。1950年,保加利亚出生人口为182571,目前是61538,出生人口下降了三分之二左右。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减少,保加利亚的人口是越来越少。我们现在看一下,保加利亚人口为什么会减少这么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首先是对外移民的增加。这一点在保加利亚体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保加利亚加入欧盟之后,对外移民的数量更是越来越多了。保加利亚人民之所以移民欧洲其他国家,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就业机会也多,而且人家的社会福利也比较好,总之来说一句话,人家总体就是比保加利亚好。现在保加利亚加入了欧盟,大家可以在欧盟内自由活动,说真的即使是你,你也会从保加利亚移民到欧盟其他地方去的。不知道欧盟是不是觉得被保加利亚坑了,觉得保加利亚加入自己纯属是为了移民。


不断地对外移民,对保加利亚伤害非常大。因为那些想移民国外的人,基本上都是青壮年,这些人都是劳动力。要是一个国家的青壮年不断减少,这个国家的发展绝对会受到制约。目前保加利亚有150万人移民在国外。试想一下,这些人要是在国内的话,会多创造多少财富。
其次是经济原因,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保加利亚人均GDP差点到1万美元,这个数字虽然说不高,但也并不低。不过保加利亚位于欧洲,这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大洲。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好。尤其是西欧、北欧以及中欧部分地区,这些国家非常富有。保加利亚和他们相比,就显得比较落后了。加入欧盟之后,虽然对保加利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生活成本也迅速增加。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因为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正是因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让本来经济发展就不太好的保加利亚人民更不愿意生孩子了。所以保加利亚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最低的时候只有1.1,就是一个妇女只生1.1个孩子。要知道,想要保持人口稳定不减少,一个妇女至少要生2.1个孩子。在现在这种出生率下,即使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保加利亚人口也会迅速下降。而保加利亚的人口出生率比西欧绝大多数国家都要低。


经济方面除了经济落后,还有就是保加利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极少数的人掌握了全国绝大多数的财富。这就导致很多人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也是这个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第三是自然因素。保加利亚境内平原比较少,整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丘陵和山地,就是说这里交通并不是很便利。而且全国有大量的人都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地区,这些地区医疗水平落后,所以非自然死亡的人口比较多。这也就造成了保加利亚人均寿命比较低。


这就是导致保加利亚人口不断减少的三个主要原因。当然,保加利亚重视也非常重视人口问题。保加利亚不仅加大对生育的补贴,还设立很多部门解决人口问题,不过目前成效并不大。按照目前保加利亚人口减少的速度,到下个世纪初,保加利亚就会从地球上消失。保加利亚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但绝对是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
参考资料:

《保加利亚国家概况》



只看该作者 336 发表于: 2022-01-02
三胎“催生”无效?任泽平提出“新建议”,年轻人表示:赞同
原创2022-01-01 10:35·庞明说房
三胎“催生”无效?任泽平提出“新建议”,年轻人表示:赞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育政策,所产生的副作用愈加凸显,尤其是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八零后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一对夫妻将来要养四个老人成为常态,有的甚至要养六位老人。
虽说国家从2015年开始推出允许生育二胎的政策,六年后的2021年又推出三孩政策,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依然是敬而远之,不为所动。


年轻人直接透视三孩政策,究其原因无非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发生根本性转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理念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自己这一生都不知道如何往下混,何来儿子和孙子,真的是鞭长莫及,谁也顾不了这些陈腐的论调。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最为根本的是生不起也养不起,这倒是实话。不过想想也是,五十年代生个孩子,简直是很简单,甚至连医院就不用去,有的甚至在庄稼地里就把孩子给生了出来,当然这花销就更不用说,随便找块布给抱起来也就完事。


六十年代稍微好些,临盆的时候找个接生婆来家里,烧锅热水洗刷一下一切ok。至于吃得住的,大人吃啥孩子吃啥,大人住哪里,孩子就住哪里,省心又省钱。父母上地干活,大一点就带到庄稼地里,啃生红薯也算是家常便饭。
反观现在生个孩子,简直就是天大的事。提前孕检,隔十天半个月还要再检查,生怕出什么毛病。临盆前一个月就要住院观察,产后也要把孩子在暖箱里放上一个礼拜。光这一个过程没有一万也要八千,这还是最省钱的一批。


孩子生下来不算完事,严格意义上这才开始花钱。喝牛奶吃蛋糕,再大一点吃穿就更不用提,生个儿子就是爷爷,而爷爷就蜕变为孙子,至于孩子的父亲,已经变成老黄牛,只管出去挣钱往家里拿。
事情好像没有完,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大学,这个二十二年对于父亲来说就是翻不完的山,过不了的坎。
孩子大学毕业了,家里又要忙着找媳妇,现在一个准媳妇花销上百万,见面礼八万八,婚房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面对这样的无底洞,想想都害怕,二胎谁谁想生?当然家里有矿另外一说。


事情总该完事了,而自己也老了,什么亲子互动,是钱在拉动这一份亲情。事情到此,谁还会有心情再生三孩?除非脑子有问题。
实际上现在的三孩政策仅仅是允许生三个孩子,至于这孩子的教育费用生活费用,自然是家长的事情,因此上即便是国家催生,但不如推行优惠政策来的实际,更加奏效。
比如我们可以适当延长产假,原先的三个月半年是不是可以延长为三个月,是不是也可以给父亲一个合适的假期等等。


在实践中,我国有的城市开始对三孩进行经济上的补贴,比如每个月三孩家庭可以领到500——1000元的经济补助,这样的行为远远比允许生育奏效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任泽平提出,适当保护生育妇女,比如三孩家庭的妈妈可以带薪三年,假期完结后可以直接回单位上班,解决宝妈的二次就业难的症结。再一个在减轻家庭负担方面,可以把幼儿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等等。
#在头条看世界#
只看该作者 337 发表于: 2022-01-06
14个省级行政区2020年人口出生数据:河南增量第一,江苏增率倒数
原创2022-01-04 15:27·自媒体人小小白记

       2021年统计年鉴发布,14个省级行政区2020年人口出生数据揭晓,可见下图,从数据来看,人口增长数量比较低。

       就拿人口大省河南来说,在2020年出生人口仅有92万,虽然是14个省级行政区中增长数量最多的地区,却是河南自1978年来的新低,也就是说43年来,河南人口出生数量首次低于100万,对此网友表示:控制人口是好事,人口控制住了,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有所影响的,就拿房价来说,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口,就会出现房子供大于求的状态,必然会降价。不过,人口出生低了,也有很多弊端的,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还是要看增长率的,增长率越高,说明该地区越愿意生养,河南的增长率为9.24%,位于14个省级行政区第5的位置,而前4位分别为贵州、广西、甘肃、海南,出生率均高于10%,而这四个省级行政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较差的地区,所以给的感觉就是,越穷越愿意生,后面的几个省级行政区多为中东部地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富有的,但人口增长率却是比较低。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第二大省,在2020年出生的人口数量还是比较高的,达到56.43万,但反观人口增长率,仅为6.66%,在14个省级行政区位于倒数第二位,这是由于江苏的常住人口非常多,人口基数大了,虽然人口出生数量较高,但增长率还偏低的,还是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生养。

       虽然人口出生数据与地区的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为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稳定人口出生数据,所以针对这些年出生率低的情况,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仅放开二胎政策,更是鼓励三胎,但随着我国人民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思想也越来越进步,有着既然生就要给子女好的成长条件的想法,这就使得家庭抚养孩子的压力特别大,不是不愿意生二胎或三胎,而且没有那经济实力,所以要想提高人口出生率,国家还要从家庭经济压力这个问题方面着手。



只看该作者 338 发表于: 2022-01-09




福爸随心说2022-01-08 12:25[backcolor=url(&quot]关注

现在鼓励生育好像有个趋势,放弃一二线生育意愿低的女性,把重点补贴对象放在乡村,小城市居民,一个可以转移支付发展乡村,一个提高生育,几万块钱在大城市没感觉,小地方还行。

全部育龄妇女是三个多亿。能🈶一半在中小城市和乡村。能生三胎或更多也会作用很大。

发达国家提高生育政策不好用,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补贴金可能会起作用。

月收入3000-4000元的群体对钱敏感。
一胎,每月给1000元。
二胎,每月给2000元。
三胎,每月给4000元。
只看该作者 339 发表于: 2022-01-09
只看该作者 340 发表于: 2022-01-09
济宁以146725人排名全国第11名,山东第三。2020年地级市城市出生人口50强排名,济宁出生人口总共146725人,高居全国第11名,山东第三。济宁总人口全国排名第38名,山东第6名,济宁人口出生率还是不错啊!
出生人口50强城市河南入围7个市,山东6个,河北5个,广东5个,安徽4个。出生人口前10强广东和山东都是2个城市入选,山东和广东也是两个人口过1亿人口大省,看来山东和广东两个省的人都喜欢多子多福。


这里面感觉临沂市最厉害,临沂市2020年出生人口高达25万人,全国第二,超过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临沂1100万人口规模,如果有2000万人口那得出生50万左右,这么一来临沂就显得很不简单了。

这个榜可能就是十几年后的经济增速榜,短期看资金,中期看房价,长期看人口,如果新生儿都能留在当地工作,就厉害了!



#济宁头条# #临沂头条#
只看该作者 341 发表于: 2022-01-09


鲤鱼跃日


29

商丘菏泽阜阳周口亳州济宁,这一圈全上榜
只看该作者 342 发表于: 2022-01-09



為君多求
17

人,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就没有一切,人才是最好的资源!人多才能成为大市场!
只看该作者 343 发表于: 2022-01-10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2022-01-10 08:53·金融界

文:任泽平团队
1、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让未来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业和地方负担,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只有这个办法最务实有效可行。
根据调查显示,低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生养孩子成本太高、房价太高,占比分别为41.5%、27.2%,因此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是主要出路,建立鼓励生育基金的支持率高达66.5%。
建立鼓励生育基金,短期有助于稳增长、拉动内需,长期有助于改善供给侧、优化人口结构、提升社会活力、提高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助力民族复兴。功在当代,立在千秋。
推出鼓励生育基金刻不容缓。

2、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严峻的老龄化少子化挑战,“低生育率陷阱”。中国人口形势概括讲,老龄化比其他国家更快,少子化比其他国家更低。
有证据表明,2021年生育率将进一步降低到1.1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还低50%多,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万左右。如果政策不做大力度调整,中国将在几十年内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看看全球的总和生育率数据,欧洲是1.6,北美洲是1.8,拉丁美洲是2,大洋洲2.4,亚洲2.2,中国1.1,日本1.34,非洲是4,穆斯林国家是3.6。大家可以想一想,未来100年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
中国在2020年生育率仅为1.3,比日本更低,全年仅出生1200万人,出生率创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如果总和生育率降至1.0,相当于一代人之后人口规模少一半,到2100年,新出生人口只有179万,还不到美国新出生人口的一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将深远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创新活力、抚养负担、民众幸福指数乃至民族复兴。
放开并鼓励生育为什么重要?1962-1976年,是婴儿潮和人口红利来源,今年46-60岁了。中国过去40年高增长主要是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叠加。
跳出“低生育率陷阱”,一般性的温和政策于事无补,必须出台大力度措施,放大招。
3、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鼓励生育资金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提供额外补贴,设立专门机构建立鼓励生育体系。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定期的现金补贴对于生育的影响有正向作用。
当前最重要的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鼓励生育基金”,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没钱、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支持生育家庭现金补贴、个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减免、购房租房补贴、建设托儿所等,这在OECD国家行之有效、能够改善生育率。设计可以参考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最终由央行印钱,不增加地方政府赤字和企业负担,让更多的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敢生。
过去我们印钞票刺激房地产,留下高房价。如果转变为印钞票鼓励生育,将在未来留下一批年轻人,为爱而生,酝酿下一个希望,生就对了。
4、一定要抓住75-85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抓紧出台鼓励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晚了,不要指望90后00后。我国育龄妇女正在以每年300万-400万的速度在下降。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75年-85年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90后和00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还有2.4亿,其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就有7200万人,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据可能会涨至9200万人。除此之外从2013年起我国的新婚登记人口人数也是一年不如一年,2020年年新婚登记人数只有813万对。所以,想要鼓励生三胎还是要看75年-85年的这批人。
5、这些年,我们呼吁新基建、放开三孩、新房改等。做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的研究。
摘 要
中国70年生育政策及情况演变:人口危机临近。1)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1949年以来生育政策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是1949-1953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二是1954-1977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三是1978-2013年严格计划生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四是2014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到“放开三胎”。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已消退,继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万至1465万,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比2019年下降265万,降幅为18%。出生人口减幅明显收窄主要在于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减幅边际明显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稳定,一孩和二孩出生数减幅均较2018年明显收窄。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从981万降至593万,没有一孩哪来二孩三孩,预示后续生育形势严峻。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当前出生人口仍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000万。3)低生育率影响: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速,人口即将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剩男问题严峻。从劳动力方面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预计205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比2020年大幅减少23%。从老龄化看,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2020年中国老龄化达13.5%,2021年左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中国未富先老问题突出,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3.5%时人均GDP均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余美元。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从人口总量看,中国人口达14.1亿人,但即将陷入负增长。我们预测,中国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2050年左右开始将急剧萎缩,2100年占全球比例将从当前的约18%降至7%。从剩男问题看,出生人口性别比1982年开始逐渐失衡,特别是在1990-2010年期间一度超过120。“剩男”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已达3490万,到2040年或约4000万。此外,失独家庭已达百万。
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1)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从而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二是死亡率下降驱动阶段,低生育率也能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左右。三是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3降到2左右。四是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平。2)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回落,离婚率持续攀升,2013-2019年离结比从26%攀升至44%;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1990-2015年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主要初育年龄从20-27岁推迟到22-29岁。因婚姻市场匹配问题及单身主义等,“剩女”规模快速增加至约600万,学历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此外,丁克家庭、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基础。3)教育医疗住房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生得起、养不起”。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1997-2019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医疗费用持续上升,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房价快速攀升,2004-2018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8%,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中国占了一半。“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1)OECD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OECD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体系主要涵盖保障休假、经济补贴、托幼服务、女性就业支持等四个方面。其中,休假长度和生育水平相关性弱,其中原因在于延长女性休假时间与保障其就业权益存在一定矛盾。家庭福利开支比例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2015年OECD国家家庭福利开支与GDP的比例平均约2.4%。入托率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0-2岁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2017年OECD国家0-2岁平均入托率为35%。女性就业权益保护与生育水平有一定相关,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生育水平越高。2)法国: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2。法国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鼓励生育,通过完善细致的津贴体系、多样化的托幼服务和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等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2018年总和生育率达1.88。2015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达3.7%,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一;2014年0-2岁入托率达56.3%,远高于OECD水平。法国大企业携手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不到10%;此外,占比约9%的移民对法国生育率回升也起到一定作用。3)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左右,人口形势严峻。日本在1970年代之前一度控制人口,1990年代开始鼓励生育,但2018年总和生育率仍停留在1.4,低生育率导致日本人口于2008年见顶、2100年将比峰值减少53%,并且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为全球之最。原因在于:一方面日本错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机。二是日本鼓励生育力度较弱,家庭福利开支占比仅1.6%,在OECD国家中排名倒数。三是日本“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较为普遍,职场性别歧视严重,越来越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1990-2015年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4.3%激增至14.6%。
政策建议:1)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人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2)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全面放开,原本不想生的人还是不会生,但一些想多生的人能生,不用担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区会大幅多生导致出生人口激增。3)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4)放开生育是把选择权还给家庭,不是强制生育。全面放开生育是把生育权从国家计划回归家庭自主,是把生育数量多少的选择权交回给家庭决定,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生育意愿。

只看该作者 344 发表于: 2022-01-10
摘 要

1 中国70年生育政策及情况演变:人口危机临近

1.1 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

1.2 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

1.3 影响:劳动力萎缩,老龄化加速,人口即将见顶,人口红利消失,剩男问题严峻

2 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

2.1 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

2.2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2.3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

3 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

3.1 OECD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

3.2 法国: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2

3.3 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左右,人口形势严峻

4 政策建议: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4.1 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2 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4.3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

正文

1949年以来,中国生育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49-1953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毛泽东在1949年8月谈到“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1950年4月,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办法禁止非法打胎。1952年12月,卫生部发布《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1953年1月,卫生部通知海关禁止进口查避孕药和用具。

二是1954-1977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人口为6.02亿、大幅超出政府预期,同时人口暴增的滞后效应逐渐体现,节制生育政策逐渐被提出。1955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1956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重申“提倡节制生育”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1958年大跃进运动使得“人多力量大”观点一度成为主流,马寅初建议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被批判。随着大跃进失败及自然灾害影响,中国于1959-1961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节制生育政策再次被提出。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66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批示》。但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计划生育工作受冲击。

1971年7月,国务院要求“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力争到1975年城市降到10‰左右,农村降到15‰以下”。在当年制定“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提出“晚、稀、少”的政策。“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结婚,女24周岁以后生育;“稀”指生育间隔为3年以上;“少”指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

三是1978-2013年严格计划生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计划生育一票否决。1978年末开始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多数领域从政府计划转向市场调节,生育权却进一步从家庭上 受到政府集中管理。1978年3月,“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首次被写入宪法。1978年10月,中央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1980年2月,新华社公布有关人员的《中国人口百年预测报告》,称如果生育趋势不变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40亿,引起震动。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要求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旨在控制一代人生育率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全面启动和实施。1982年9月,计划生育国策被写入中共十二大报告,并在同年12月落实到宪法,即“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当年,湖南省常德市率先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后在全国推行。

由于阻力很大,1984年4月中共中央适当给部分农村地区“开小口、堵大口”,全国19个省农村逐渐调整为“一孩半政策”,即头胎生女孩的,可再生一个孩子。2001年底通过、2002年9月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且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各地根据该法制定“双独二孩”政策并陆续推开,河南2011年实行、全国最晚。根据社科院蔡昉(2018)统计,2010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全国35.9%的总人口,一孩半政策覆盖52.9%,二孩政策覆盖9.6%口,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1.6%。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四是2014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放开三胎”。2013年卫生部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因效果不好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修订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2018年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是自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没有“计划生育”名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已消退,继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万至1465万,2020年下降265万至1200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三轮婴儿潮,分别为1950-1958年的年均2100万,1962-1975年的年均2628万,1981-1994年的2246万,之后逐渐下滑至2003-2012年的1600万上下,其中2012年为1635万。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原本应在2010年后出现,但因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而消失。在上述背景下,独生子女政策终于有所松动,2013年末中央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但效果不及预期,“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转低迷生育趋势。2013-2015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640、1687、1655万。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2017年即下滑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为1465万, 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比2019年下降265万,降幅为18%。

出生人口减幅明显收窄主要在于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减幅边际明显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稳定。从育龄妇女数据看,2016-2019年15-49岁育龄妇女数量分别减少491、398、715、502万,其中生育子女数占比超85%的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数量分别减少194、264、398、331万,2018年主力育龄妇女数量较2017年多减134万,2019年较2018年少减67万。从生育水平看,根据我们估算,2016年总和生育冲高至1.7、较2015年明显上升,2017年略降,2018年明显下降至1.5左右,2019年基本持平,2020年仅1.3。从国际比较看,当前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不仅低于全球平均的2.47,还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1.67。从分孩次出生数看,2015-2019年一孩出生数分别为879、981、713、629和593万,二孩出生数分别为658、715、892、760和747万(2019年数据为估计),三孩及以上出生数分别为118、90、117、134和125万(2019年数据为估计)。2016年出生人口大幅增加131万,主要在于一孩出生数大幅增加132万、贡献78%,二孩出生数增加57万、仅略高于2015年的增量53万;2017年全面二孩效应才开始明显显现,尽管当年一孩出生数大幅下降268万,但二孩出生数大幅增加177万;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下滑200万,主要是二孩出生数大幅下降132万和一孩出生数下降84万;2019年一孩、二孩出生数分别减少36、13万,对总出生人口减量分别贡献62%、22%。

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当前出生人口仍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000万。从分孩次出生数占比看,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从2015-2016年的45%-47%骤升至2017年58.6%,2018、2019年分别为58.7%、59.5%。没有一孩哪有二孩三孩,在生育堆积效应消失后,一孩出生数占比将恢复到高于二孩占比的常态。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大减近40%,跌至不到600万的历史低位,预示出生人口还将明显下滑。从育龄妇女数据看,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在1997年达1.86亿的峰值,降至2006年的1.67亿后小幅回升至2013年的1.73亿,之后将持续下滑至2031年,2032-2038年有所回升,2039年后再持续下滑;其中,2030年20-35岁育龄妇女规模将分别比2019年减少约28%,2050年将较2030年再减少约19%。按照当前趋势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将持续快速下滑至2030年的不到1000万。

1)劳动力规模持续萎缩,2050年将比2020年大幅减少23%。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庞大且年轻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巨大市场,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62-1975年第二轮婴儿潮人口是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主力,生产和储蓄多,消费少,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储蓄超过投资部分产生贸易顺差,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升级,经济潜在增速较高。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及规模分别在2010年、2013年见顶,而日本、美国、英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分别在1991、2009、2013年见顶,当时的人均收入远高于中国。按照当前趋势,到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约23%。随着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萎缩,劳动力成本将日益上升,部分制造业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从边际上看,中国人口红利已经结束,面临“未富先老”局面,未来储蓄率和投资率将逐渐下降,消费率将逐渐上升,经济潜在增速下滑。从绝对水平看,当前中国人口总抚养比约40%,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人口负担相对较轻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小于50%)。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2)人口老龄化加快,2021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2020年中国老龄化达13.5%,2021年中国将进入占比超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约35%。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5%,与历史数据相比,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2001-201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年均增加0.2个百分点,2011-2020年年均增加约0.4个百分点。从发达国家情况看,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的老龄化过渡到超14%的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1971-1995年);从深度老龄化到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28年(1990-2018年),德国用了36年(1972-2008年),日本用了11年(1995-2006年)。中国200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中国将于2021年、即用2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12年后即2033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升至2050年的29.5%、2060年的35.2%,企稳一段后将再度上升至2084年及之后的约40%。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预计到2050年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 将达3.76亿,2058年达4.14亿的峰值,届时大致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并且,高龄化问题也将日益突出。2019年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超3200万人,占比2.3%。预计2030、2050、2073、2100年将分别占比3.8%、10.3%、17.1%、20.8%。此外,从人口年龄中位数看,1980-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从21.9岁升至38.8岁,预计2030、2050年将分别升至43.1岁、53.0岁。从国际看,2020年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分别为38.3、42.5、48.4、28.4岁,到2050年将分别为42.7、47.1、54.7、38.1岁。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明显高于美国、欧洲、印度,制约国际竞争力。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中国未富先老问题较明显,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3.5%时人均GDP均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余美元。从老龄化水平的国际比较看,2019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在全球经济体中位居第61位,高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2.2个百分点。2019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9.1%,高收入经济体、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分别为18.0%、10.4%;全球老龄化程度位居前三的经济体为日本、意大利、葡萄牙,占比分别为28.0%、23.0%、22.4%。从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对比看,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3.5%时人均GDP均在2.5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余美元。

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2019年中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5855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的实际盈余为-13538亿元,连续7年为负。养老保险在社保体系中占比70%,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盈余为-4504亿元,实际盈余连续6年为负。当前社保缺口主要在于历史欠账,即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办社会,部分人群未在退休前缴纳保险费,但享受养老金发放福利。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底之前划转企业国有股权的10%补充社保。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凸显,这也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难题。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看,中国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从2012年的18.5个月逐渐下降至2018年的13.7个月,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降至2.55。2018年有4省入不敷出,18个省的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在12个月以下,8个省的抚养比已降至2以下;其中黑龙江养老保险基金从2013年开始持续“入不敷出”,2016年累计结余转负。并且,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支出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2013年中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从14.3%增至2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患病从33.8%增至62.2%,2013年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是平均水平的2.58倍。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3)中国人口达14.1亿,但即将陷入负增长。

2020年中国人口14.1亿,近10年人口低速增长,官方规划和联合国高估了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率提升的影响,进而高估中国人口增长。2020年中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2010-2020年年平均增长率0.53%,较2000-2010年的0.57%下降0.04个百分点,近10年人口低速增长。中国人口从8亿到10亿,花了12年;从10亿到12亿,花了14年;从12亿到14亿,花了24年。2016年《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估2020年中国人口为14.2亿,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方案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为14.4亿,均高估了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

若生育率依旧为1.3,中国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2050年左右开始将急剧萎缩,2100年占全球比例将从当前的18%降至7%。相较于维持人口总量不变的世代更替水平2.1,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较低水平,随着生育堆积效应消失,生育率还将进一步下滑。如果总和生育率依旧为1.3,中国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人口见顶之后前25-30年内萎缩速度较慢,但随着1962-1975年高生育率时期出生人口进入生命终点,2050年左右开始,萎缩速度将明显变快。1950年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为22%,2020年小幅降至约18%,2100年将大幅降至约7%。

人口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国力,随着人口总量萎缩,中国大市场优势将逐渐丧失,综合国力也将受影响。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4)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剩男”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中国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5.07,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稍高于2010年的3398万。分省看,广东、海南、西藏总人口性别比超过110,辽宁、吉林稍低于100。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因此涉及婚配的男女规模差距较“3500万”更大。并且,随着女性意识觉醒和婚姻匹配问题,单身女性规模日趋上升,这也将进一步加大“剩男”规模。1990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仅略超1000万人,2000年超过1600万,2015年超过2000万,其中超过一半在农村。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70后、80后未婚男女性别比分别为308、137;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随着1990年以来高性别比的出生人口进入婚嫁年龄,预计未来“剩男”问题还将更为突出,预计到2040年可能达约4000万。“个人困扰”的婚姻挤压问题可能演变为“公共问题”的人口安全问题,包括妇女买卖、性骚扰、性犯罪等 。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5)失独家庭已达百万。独生子女死亡可能会让整个家庭面临崩溃,抚养、赡养、经济、教育等家庭功能和社会化功能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关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已累计超过100万个,且每年“失独家庭”增加7.6万个,此外还有数量较大的“残独家庭。

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以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1)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总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农业文明时期生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很低、农业生产的闲暇时间多、机会成本低。而且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决定生养子女的预期经济收益高,农民只能依靠养儿防老,家族地位也与人丁是否兴旺密切相关。公共卫生条件落后、战争频繁等因素导致死亡率高达20‰或30‰以上,这使得人民不得不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2)死亡率下降驱动阶段,人们认识到低生育率也能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左右。随着公共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医疗技术大幅进步,死亡率持续大幅下降,人类不再需要以高生育率对抗高死亡率,生育率随着避孕节育技术进步而下降。从国际经验看,这种自然转变大多有15-25年的时滞。1950-1970年中国死亡率大致从约20‰降至8‰,1970-1978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从5.8降至2.7。3)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3降到2左右。由于死亡率已降至低水平,影响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转变为收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生养孩子的直接成本上升,特别是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后、女性更多参与就业使得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上升;而在收益方面,精神收益与收入基本不相关,功利性收益下降,导致意愿生育数下降。并且,收入上升使得家庭对孩子质量的需求更大。这逐渐使得家庭的生育行为逐渐远离功利,接近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情感需求,总和生育率大致降到2左右。中国这种转变大致发生在1979-1990年,除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外,还在于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以及农村人口大量迁向城市打工。4)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平。在现代社会,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不是因为意愿生育意愿数的减少,而主要是成本提高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不能完全实现。实际生育水平与意愿生育水平的差距决定于成本的高低。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2.2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1)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后持续回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1990-2015年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与美国、欧洲非婚生子女占比高达40%-60%不同,中国非婚生子女占比大约不到10%,因此,中国的生育问题首先是结婚问题。2013-2019年中国结婚对数从1346.9万对持续降至947.1万对、降幅29.7%,粗结婚率从9.9‰下降至6.8‰,离婚对数从350.0万对升至415.4万对、增幅18.6%,粗离婚率从2.6‰上升至3.0‰,离结比(离婚对数/结婚对数)从26.0%升至43.8%,“婚都不结了,怎么生孩子”。1990-201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推迟至25.9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2.0岁推迟到23.9岁;其中,女性、男性平均初婚年龄分别在1996、1998年超过晚婚年龄(女23、男25岁)。根据民政部统计,2005-2018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21.5%,25-29岁、30-34岁、35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34.3%、9.9%、8.8%增至36.3%、15.5%、26.7%。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晚育现象也日益突出。1990-2015年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平均生育年龄(所有孩次)从24.8岁推迟至28.0岁。1990年主要初育年龄、主要生育年龄均为20-27岁,生育一孩数、生育子女数占比分别为86.6%、74.9%。而到2015年,主要初育年龄推迟至22-29岁,且生育一孩数占比降至66.7%;主要生育年龄推迟至23-30岁,且生育子女数占比降至59.1%。并且,1990-2015年30岁以上高龄产妇的生育一孩数占比从4.2%增至近19.2%,生育子女数占比14.0%增至32.3%。从2015年小普查数据看,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6.3、29.6、32.0岁,生育孩次数占比分别为72.0%、73.5%、69.5%。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此外,结婚后选择丁克的家庭也在增多,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性别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丁克家庭在深圳市户籍家庭中占比约为10%左右,且呈趋势上升;根据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2018年7月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2010年中国有60万户丁克家庭,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2)因婚姻市场匹配问题及单身主义等,“剩女”规模快速增加至约600万,学历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在婚姻市场中,女性多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的男性,男性多偏好不高于自身条件的女性。这意味着即便婚姻市场男女性别比平衡,条件最好的女性和条件最差的男性也最有可能被剩下。1990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仅为46万,2000年超过154万,2015年攀升至590万;其中,30-34岁女性未婚率从0.6%攀升至7.0%。从城乡分布看,2015年城市30岁及以上女性未婚率为2.4%,明显超过建制镇的1.0%、农村的0.9%。从受教育程度看,30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率高达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3)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能力。生育年龄推迟、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生殖卫生保护缺失等导致不孕不育率上升。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男性为25-35岁。有研究发现,35岁女性生育能力大致为25岁时的50%,到40岁时再降至35岁的50%。日夜颠倒、久坐、不锻炼、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吸烟、酗酒、环境污染、高强度辐射等均会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根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基于11.3万例样本的研究,2005-2014年男性精液质量呈明显下滑态势。

2.3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四二一”机构的家庭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机会成本高。

1)房价快速攀升,居民债务压力快速上升,2004-2018年房贷收入比从16.2%增至47.6%。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1998-2018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从1854元/平上涨至8544元。2004-2018年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6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增长16.1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50%以上,2018年为54%。房贷收入比(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增至47.6%,带动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增至88.4%。现实中还有不少居民通过消费贷、信用贷等形式凑集购房资金,实际的房贷收入比可能更高。

2)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1997-2019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当前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根据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大学阶段占29%。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费用高昂的一个重要原因。1997年公立幼儿园数占比86.5%,在园人数占比94.6%。从2001年开始幼儿园被大量推向社会办学,加上基层中小学大量撤点并校,尤其在农村,导致农村、县镇、城市幼儿园分别大幅减少4、1.5、0.9万所。2001-2019年全国幼儿园所数从11.2万增至28.1万所,公立幼儿园数从6.7万所减少至2010年的4.8万所,再回升至2019年为10.8万所,占比从60.1%降至30.7%再回升至38.4%;但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未有回升,从83.1%降至43.8%。城市、县镇、农村的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分别从75.5%、74.8%、90.6%下降至2018年的34.7%、43.2%、57.2%。此外,当前双职工父母面临中小学子女的接送难题。不少地方甚至还要求由父母批改学生家庭作业、并讲解错题,逐渐演变为“家庭作业演变成为家长作业”、“教师减负、家长增负”。

3)医疗费用持续上升,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由于环境污染、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患病率上升,医疗费用也持续上升,影响家庭生育决策。2004-2018年,中国居民中国居民平均到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从3.07人次上升至5.95人次,住院率从5.1%升至18.3%。2018年公立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22元、人均住院费用13313元、日均住院费用1390元。在此影响下,1995-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从62元升至1685元,上涨27.2倍,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11.1倍、人均消费性支出10.1倍的涨幅;其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3.2%上升至8.5%,其中城市从3.1%升至7.8%,农村从3.2%升至10.2%。

4)独生子女夫妇“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80后、90后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面临“四二一”家庭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2013)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规模约1.45亿,且在现行生育政策下每年增加约400万人以上;由此推算,2018年独生子女规模约有1.8亿。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如果再生育二孩,则生活压力更大,养老负担重对生育意愿形成明显挤压。如果当前生育形势不改变,随着未来00后进入婚育年龄以及老人寿命延长,部分家庭甚至可能面临“八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八个老人、四个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孩子。

5)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1990-2019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15岁及以上)从73.2%降至60.6%,大幅下降12.6个百分点,但在全球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7.7%,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为55.8%、51.2%、51.4%、23.4%。与此同时,尽管中国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少,但职场的性别歧视仍然较为严重,1990-2019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与男性的差距从11.6个百分点扩大到14.8个百分点,而全球、美国、欧盟、日本男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差距均呈缩小态势。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瑞士等国家便开始采取措施保障女性生育权利。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出的“12周休假、工作保护、收入补偿”三大倡议,奠定了OECD国家的生育政策基本准则。OECD内部各国的生育支持政策框架大体相近,但措施侧重点不同、支持力度不同等导致效果出现分化,按生育率走势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法国、瑞典为代表的,总和生育率回升到1.8以上的国家;二是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总和生育率停滞在1.4左右的国家。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OECD国家鼓励生育政策体系往往以设立专门机构为基础,政策主要包括保障休假、提高经济补贴、提供托幼服务、加强女性就业支持等四个方面。不少国家已设立专门的家庭事务部门,如德国1995年设立德国家庭事务、老年人、妇女和青少年部;英国于1997年在内政部中设立专门的家庭政策单位等。中国自1981年开始设立控制人口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改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鼓励生育的主要政策如下:

第一,立法保障休假,OECD不少国家设置了3-5个月产假、6-35个月育儿假,产假平均为4.5个月,育儿假平均为9.2个月,陪产假平均为1周。2016年75%的OECD国家拥有3-5个月产假,产假平均为18周;56%的OECD国家拥有6-35个月的育儿假,也有12个国家没有设置育儿假,OECD国家育儿假平均为37周。育儿假一般在产假之后使用,时间更长。各国妇女在休假期间可享受的薪资水平存在差异,统一调整成平时薪资的100%以进行横向对比,OECD各国女性总假期平均为30周,其中,爱沙尼亚、匈牙利总假期长度达85周、72周,排名居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为7.6、7.7周,排名倒数。中国规定产假为14周、无育儿假,各地在实践中一般将产假设为18-23周,并有7-30天的男方陪产假。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但女性休假长度和生育率高低相关性很弱,其中原因在于延长女性休假时间与保障其就业权益存在一定矛盾。产假过长可能会让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大的歧视和排斥,提高就业门槛、降低职业升迁机会。如德国的女性生育总假期长度为42.6周,但2017年生育率仅为1.57;而英国的总假期长度为11.7周,但总和生育率为1.79。因此,保障女性休假必须与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完善父亲陪产制度的举措同步推进。如法国有14天男性陪产假,瑞典、法国和德国父母双方可共享育儿假。完善父亲生育休假制度既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家庭事务和育婴责任,也一定程度上缩小男女性在生育问题上受到的影响程度。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第二,发放经济补贴,2015年OECD国家家庭福利开支与GDP的比例平均约2.4%,家庭福利开支比例与生育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2015年除土耳其外OECD国家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例均在1%-4%范围,平均为2.4%,其中法国为3.7%、比重最高,土耳其为0.4%、比重最低。家庭福利开支占比越高的国家,生育水平越高。如冰岛2015年家庭福利开支占比为3.4%,2017年总和生育率为1.71;而韩国家庭福利开支占比为1.4%,2017年总和生育率为1.05。中国在2018年新个税改革时将3岁及以上子女的教育费用纳入税前抵扣范围,金额为固定1000元/孩/月。

第三,大量兴建托幼机构,2017年OECD国家0-2岁入托率平均为35.0%,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大部分OECD国家通过政府新建托幼机构和鼓励私营托幼机构发展来支持生育,2017年OECD国家大部分0-2岁入托率在10%-60%之间,平均为34.2%。此外,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还出台政策鼓励(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孩子,以减轻父母压力。根据腾讯教育《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白皮书》,中国0-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隔代照料非常普遍。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第四,加强女性就业权利保护,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生育率越高。OECD国家重视女性就业权利保护,如瑞典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事业为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都为产后女性的再就业提供培训等。根据世界银行,1990-2019年OECD成员女性劳动参与率(15岁及以上)从47.8%上升至51.5%,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从26.1个百分点降至16.8个百分点。一般而言,男女就业差距越小的国家,意味着女性的就业权利得到了更好地保障,生育率越高。如2018年瑞典男女就业率差距仅为3.0个百分点,2017年总和生育率为1.78;而意大利男女就业率差距为18.1个百分点,2017年总和生育率仅为1.32。2006-2016年OECD国家的男女收入中位数差距从15.6%下降至13.5%。1990-2019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从73.2%降至60.6%,劳动参与率差距从11.6个百分点扩大到14.8个百分点。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3.2 法国:积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2

法国早在二战前就开始鼓励生育,通过完善细致的津贴体系、多样化的托幼服务和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等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2018年总和生育率达1.88。18世纪初,法国是欧洲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但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1901-1911年法国人口规模从3848万微增至3923万,降至欧洲第五。早在1920年法国就出台《反堕胎法》抑制人口出生率下降。1939年法国颁布《家庭法典》,是法国家庭政策的源头。之后,法国不断出台和完善鼓励生育政策且取得了成效。根据世界银行,1960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为2.74,1975年下降到1.93,低于更替水平,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至1.66、创历史最低,但2018年回升至1.88。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法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保障假期,设置16周产假、11天男性陪产假和1年的夫妻共享育儿假。根据法国政府官网,目前法国设置了16周产假,包括产前假6周和产后假10周。产假期间雇主不提供工资,但法国社会保险机构(CPAM)会提供9-86欧元/日的津贴。具体金额取决于休假者的工资。法国有11天的男性陪产假,期间可获得和产假一样的每日津贴。法国还设置了1年的育儿假,夫妇可共享。续假只需提前一个月向雇主申请,雇主不能反对。育儿假期间雇主不支付工资,法国家庭补助局(CAF)会提供396欧元/月的津贴。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2)发放经济补贴,涵盖出生、养育、托幼、父母收入损失等多方面,2015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达3.7%,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一。目前法国已建立比较完善、多样化的津贴制度,涵盖幼儿出生、养育、托幼、对父母收入损失的补贴等多个环节,且补贴金额依据家庭收入和孩子数量等存在明显差异。根据OECD数据,2015年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为3.7%,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一,高于OCED平均水平的2.4%。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3)完善的儿童托幼服务体系,法国2017年0-2岁入托率达56.3%,远高于OECD水平。法国的儿童托幼服务体系齐全,包括:集体托儿所等集体接待机构、幼儿园助理等家庭接待机构;保姆等家庭看护、“娱乐接待员”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法国家庭津贴基金(CAF)都会提供资助,如请保姆到家中照顾孩子,雇主最少仅需出15%的费用。根据OECD数据,2017年法国0-2岁入托率为56.3%,在所有OECD国家中排名第四,高于OECD平均水平的35%。

4)大企业携手打造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法国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不到10%。2012年,法国约400家大企业签署了《公司父母雇员章程》,覆盖约300万员工,占劳动力比例约10%,为雇员制定灵活的工作时间和最低工作时间;反对工作狂性质的企业文化,拒绝超长时间的工作和加班;推动女性雇员的升迁;推动父亲使用全薪的陪产假等。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法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50.2%,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仅为9.5个百分点,小于OECD平均的16.83个百分点。根据OECD数据,2016年法国男女收入中位数差距仅为9.9%,小于OECD平均水平的13.5%。

5)移民占比约10%,其中45%来自非洲,对法国生育率提升也起到一定作用。根据法国统计局,2017年法国有636万移民,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46年、1975年的5%、7.4%上升至2017年的9.6%。其中44.9%的移民来自非洲,35.4%来自欧洲。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的移民占比为12.9%、12.1%、4.5%,北非移民生育率较高,为法国生育率回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法国的移民从男性为主发展到以女性为主,1968-2017年女性移民占比从44%上升至51%。

日本从1990年代开始鼓励生育,但2018年总和生育率仍停留在1.4,低生育率导致日本人口于2008年见顶、2100年将比峰值减少53%,并且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为全球之最。日本总和生育率1950年为3左右,1974年持续下降至2.05,2005年为1.26、为历史最低,2018年仅回升至1.42,尚未回到理想水平。在长期的低生育率背景下,2008年日本人口见顶,为1.28亿。根据日本统计年鉴中的预测,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降至1.02亿、比峰值减少约20%,到2100年日本人口降至不到6000万、比峰值减少53%。并且,日本是全球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1950-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4.9%快速增至28.5%,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950年的0.4%增至2015年7.5%;预计2050、210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37.7%、38.3%。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1)二战后日本的家庭政策经历了控制人口、稳定人口、鼓励生育三阶段。1948-1970年是控制人口增长阶段。1947-1949年,日本经历了第一次婴儿潮,三年共出生802万人,出生率由1945年的26.4‰急速上升到1949年的32.9‰。日本开始研究如何抑制人口增长,1948年日本政府出台《优生保护法》,实行少生优育,放宽人工流产限制;1949年日本众议院决定健全和普及“家庭计划”,免费派发避孕工具和避孕药品等。1971-1989年是稳定人口规模阶段。1971-1973年,日本第二次婴儿潮出现。1974年日本总和生育率首次降至更替水平以下,197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把静止人口作为人口发展的新战略目标。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1990年以来是鼓励生育阶段,1990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57,使日本社会认识到低生育率现状,开始鼓励生育,涵盖休假、经济补贴、入托等方面。在休假方面,日本设立14周产假、10月育儿假,及8周男性育儿假。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目前日本女性可以享受产前6周、产后8周的产假;产假期间可获得等同于休假前的生产津贴;产假后到孩子1岁前,日本女性可休10个月育儿假;育儿假期间实际到手的津贴最多能达到休假前到手工资的80%。另外,日本男性也有8周育儿假,如果在女性产假期间休育儿假,那么可在孩子1岁2个月前再申请一次8周育儿假。

在经济补贴方面,日本生育女性可获得42万日元的一次性生育临时金、以及每月约1万日元的儿童补贴(12岁以下)。日本女性生产可以获得42万日元的一次性生育临时金,养育儿童可获得根儿童补贴。在收入限制内、抚养一个三岁以下的孩子的家庭,每个月可以获得15000日元的儿童补贴;抚养3岁到小学毕业的孩子的家庭,有2个孩子以内的每月可获得10000日元,3个孩子及以上的每月可获得15000日元等。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在托幼方面,日本通过三次“天使计划”扩大托幼服务,并且制定了“待机儿童零作战”计划。日本1994年实施“天使计划”,在1999年实行了“新天使计划”,2004年实行“天使计划”第三期,着力扩大托幼服务。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待机儿童零作战”计划,2008年制定“新待机儿童零作战”计划,意图将需要进入保育所、但由于设施和人手不足等只能在家排队等待的“待机儿童”降为零。

在改善雇佣环境方面,日本为育儿家庭营造较好的企业环境。1999年日本制定了《少子化对策基本方针》,2003年制定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4年制定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改善雇佣环境和社会医疗保健、教育环境、生活环境来促进生育。如员工有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向公司申请缩短每天工作时间至6小时;员工有学前儿童,一个月不能加班超过24小时等。

2)日本鼓励生育政策未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因为错过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机,未能更早及时调整。日本错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期,总和生育率在1974年就跌至更替水平以下,但直到1990年后才开始鼓励生育,而法国总和生育率于1975年跌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早在1939年就开始鼓励生育。

二是日本鼓励生育力度较弱,家庭福利开支占比仅1.6%,在OECD国家中排名倒数。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1980-2014年日本用于家庭的支出占GDP比重仅从0.47%上升至1.34%。根据OECD数据,2015年日本家庭福利开支仅占GDP的1.61%,低于OECD32国的平均水平2.40%,在OECD国家中排名倒数。在托幼方面,根据OECD数据,2017年日本0-2岁入托率仅为29.6%,低于OECD平均水平35.0%,且远低于法国的56.3%和瑞典的46.6%。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三是日本“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较为普遍,职场性别歧视严重越来越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1990-2015年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4.3%激增至14.6%。与芬兰、瑞典等国将部分育儿养老工作社会化并由国家承担不同,日本的育儿养老责任多由家庭女性承担,将女性的角色定位为全职家庭主妇的思想仍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较为普遍。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日本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达51.4%,低于OECD平均的51.5%;2019年日本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达19.0个百分点,高于OECD平均的16.8个百分点。根据OECD数据,2018年日本的男女就业率差距为14.3个百分点,高于OECD平均的11.1个百分点;2016年日本的全职员工中男性和女性的收入中位数差距为24.6%,高于OECD国家13.5%的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选择(暂时)放弃家庭,进入职场。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1990、2010、2015年男性终身未婚率分别为5.6%、20.4%、23.4%,女性分别为4.3%、10.6%、14.6%。日本社会已形成了一种不愿结婚和生育的观念,积重难返。

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任泽平: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
4 政策建议: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4.1摒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管是1798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还是19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都低估了技术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并高估了人口增长趋势,从而得出必须抑制人口增长才能求得发展的结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足以实现人口与发展的协调。对中国而言,如果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也会逐渐下滑,人口增长也会放缓,但人口红利将延迟结束。

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从中国历史看,人口增长往往是盛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莫不是人口高峰。从国际上看,印度被不少人认为发展潜力巨大,无非是其巨大的人口规模和非常年轻的人口结构。2015年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仅26.7岁,而中国、美国分别为37.0、37.6岁。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达50岁,而美国、印度分别为42.3、37.5岁,中国能够依靠这样的人口结构实现民族复兴么?当然,人口的质量也非常重要,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等,人口质量红利将部分抵消人口数量红利消失的影响。

人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动力,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人。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了一些人关于中国是否还需要放开生育的讨论。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老龄化、“剩男”、失独家庭等人口发展问题是人工智能解决不了的或很难解决的。二是经济社会存在不少需要情感沟通的工作,这恐怕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三是即便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替代人进行劳动,那么人还可以做其他更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更有幸福感的事情。根据普华永道2018年报告《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在未来20年将取代中国现有约26%的工作岗位,但也能通过提升生产率和实际收入水平创造出大量新工作机会,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为创造约12%的净增岗位。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节约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力使用,但又催生了新经济新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4.2 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全面放开生育,将是否生育、生育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育的权利还给家庭,由每个家庭自主决定生育的孩子数量。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第三轮婴儿潮的峰值在1987年,中后期出生人口尚处于35岁之前的主力生育年龄,特别是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尚处于25-29岁最佳生育年龄。一旦错过第三轮婴儿潮,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则将事倍功半。并且,全面放开,宜早不宜晚,必须尽快。

全面放开生育,原本不想生的人还是不会生,但一些想多生的人能生,不用担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区会大幅多生导致出生人口激增。这种担心正如当初某些人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出生人口将迎来暴增,但实际并非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2015年中国乡村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4、1.27,其中2015年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61、0.53、0.13。这意味着乡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也不强,愿意生二孩的也没有60%,更别说三孩。

4.3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

生育从微观看是家庭事务,从宏观看也是国家事务。由于“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因此预期全面放开对生育形势也不会有显著性改变,必须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解除家庭(再)生育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且把孩子养好。

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探索建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包括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家庭个税抵扣、以及对不符合交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并且,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国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差异化。

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大力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形成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网络。同时,对进行隔代照料的(外)祖父母提供津贴,以提高祖辈隔代照料的积极性,减轻父母的照料压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一方面,进一步推动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男性陪产假等,对损害女性就业权益的单位进行经济或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根据单位女员工规模及年度生育情况,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生育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于2017年开始合并试点,有望全国推行,有利于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便利度。

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尽管不鼓励非婚生育,但对非婚生育的女性及其子女仍需给予一切平等权利,特别是落户、入学等方面,不得歧视。

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大力增加公立幼儿园供给,将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十二年,同时推进教育改革,切实根除“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现象。加大医疗投入,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本文源自金融界
只看该作者 345 发表于: 2022-01-11


2020年全国各省市区的婴儿出生率


2022-01-11 08:58·衡333
西藏贵州和青海排名前三,东北三省位列最末三位!
只看该作者 346 发表于: 2022-01-11
雷湘平
2022-01-11 03:26·媒体人 优质国际资讯领域创作者
关注
卢克文的这个观察,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人现在不敢多生孩子,最主要还是经济原因。除了北上广深和一些新一线城市的月工资高于5000元之外,大部分中国普通人,一个月拿着3000-4000的收入,如果是双职工的话,搭伙过日子还凑合,生一个孩子是给父母一个交代,多生孩子就日子没法周转了。而如果是一个人过日子的话,就佛系了,不想结婚,也不想养小孩。

不仅在中国,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也都进去了生育意愿下降的通道,比如日本韩国的少子化危机已经被提升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都生育率很低。就连在穆斯林国家伊朗,生育意愿也连年下降。不想生孩子,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347 发表于: 2022-01-11




  • 律师李耀东
    8

    现在关键很多富裕家庭孩子不找对象、不婚、丁克,现在生孩子主力军还是在农村、乡镇、县城。
只看该作者 348 发表于: 2022-01-12





[backcolor= transparent]六楼阳台看尘光2022-01-11 18:36[backcolor=url(&quot]关注

       说白了人口最根源的问题不是老龄化怎么样、少子化怎么样,而是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未来得出生多少新人口来承接现在这14亿存量人口的养老负担,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如果差距太大衔接不上,那整个社会运行都将成为问题。其实现在的八零九零后独生子女已经在被迫面对这个问题,夫妻两人要赡养四个老人和抚养N胎孩子,如果家庭无足够的积蓄和稳定的收入,以目前的社会生存环境和教育结局,能有多少八零九零后愿意再生一胎呢。所以,必然是要鼓励生育的,一切增加生育、养育负担的事项都将被抑制,房子、教育、幼儿园、托管、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将积极解决,这些都必然会成为鼓励生育的政策出口,未来除了发展新兴科技和经济,全社会的精力都将投入到鼓励生育和优良教育下一代。
只看该作者 349 发表于: 2022-01-12




有点意思的事儿2022-01-11 13:41·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backcolor=url(&amp]关注

生育率下滑不是个事,只要大家想生,并且有能力去生,不就解决了。但是,很多专家一直鼓吹生育率下滑啦,然后怎么啦,怎么啦!

没必要担心!

那么,关键问题出来了。大家现在想生吗?当然想,谁不想家里2、3个孩子,人多了,热闹!

可问题出在能力问题!

生孩子,得有人养吧!如果父母健在,能有个保障。父母不在呢?谁去照顾孩子?

夫妻其中一人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那整个家庭的收入立马减半,拿什么来养育子女。

夫妻两个都上班,都有收入,一起供养一个孩子都费劲,别说一个人上班供养2、3个孩子了!

所以,解决生育率下滑的问题,放开三孩起的作用,杯水车薪。要想彻底解决,还得是增加居民收入。富民才是根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