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246阅读
  • 381回复

[综合]毛大庆:人口忧思(上)——40年红利期将尽,中国老了19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50 发表于: 2022-01-12



想到月亮走一走
6

       社会太多的因素让人无法回到甜蜜的日子中,再加上金钱的干忧,生活质量追求,生活自由追求,学业追求,都在爪分生育时间,女人的花期也就那么十来年。
只看该作者 351 发表于: 2022-01-13




厦大教授赵燕菁:建议养老金领取额度与子女数量挂钩 促进生育



2022年01月13日 17:38: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223人参与1449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近日,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研究团队发布研究报告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是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万亿元,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尽管“印钱”的方式备受争议,但争议背后,专家学者们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当前确实有鼓励生育的必要,并且要真正从大家“不想生”、“不愿生”的原因出发去解决问题。从各类调查结果来看,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生育观念转变等。任泽平就谈到了生育观念的问题,他提出:1975-1985年出生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90后和00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生育观念的变化背后,无疑有着诸多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在于,随着养老体系的日益完善,很多人摒弃了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随之而来的是,当生育率开始下降时,已经有不少担忧提出,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未来“少子化”与“老龄化”叠加,养老金体系入不敷出怎么办?应对这一问题,正是一些专家学者呼吁鼓励生育的逻辑起点之一。2021年,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曾在北京的蓝筹年会上提出一个建议,将生孩子与未来领取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挂钩,曾引起广泛讨论。赵燕菁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厦门市规划局局长,现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经济学院及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规划、土地财政、城市经济。作为规划界专家及经济学者,赵燕菁指出,其实城市规划的第一步首先是对人口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人口规模大小、增减快慢,包括它的社会构成,比如年龄、文化等都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选择、基础设施的配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日,赵燕菁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再度阐述了他基于养老金视角的鼓励生育的建议。
养老金制度下仍然是代际养老
赵燕菁指出,在以前的家庭里,“孝”是非常重要的,下一代赡养上一代的老人,这几乎是所有家庭的一个契约,人们通过家庭成员互保,对冲生命周期带来的风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可以更好地代替家庭的这些功能。有了医保、社保、养老金制度以后,家庭互保的功能相对减弱。这也很大程度解释了,为什么金融发达的国家比穷国的生育率更低。但金融工具是否真的替代了家庭代际养老的功能?赵燕菁认为,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保、医保、养老金等都是个体缴交的,但是所有金融的本质都是今天和未来的交易,养老金、社保也是一样的。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需要跨代进行统筹。通俗来理解,我们(指工作者)现在交的养老金,养的是我们父母这一代(指退休者),而我们今后领取的养老金,实际上是由我们的子女一代在缴纳,其实仍然是代际养老。“今天我们的养老并没有代替原来的家庭互保功能,只是因为养老金的缴交和发放的两端都是基于个人,给了市场一个错觉,让人们以为可以摆脱对下一代的依赖,以为我们自己交的钱可以在未来养活自己。”赵燕菁指出。有人质疑,为什么不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养活自己?赵燕菁回应称,这其实就是相当于个人储蓄的概念。当社会的资本总量增加时,如果养老金不能随着资本的增加相应增值,而仅仅是以储蓄的方式增值,就算最后完全兑付,也很难实现有尊严的养老。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同时也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产品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而最初设计养老金制度时,并没有为这些新增的消费做准备。也有人质疑,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来保障养老。赵燕菁指出,要考虑到除了富人以外,很多家庭难以负担商业保险的支出,这就意味着一定的代际统筹是无可避免的。
按照生育情况“分级”领取养老金
在解释了养老金制度后,赵燕菁提出,如果有的家庭生育子女多,有的家庭生育子女少,甚至没有子女,那么养老金在未来应该怎么兑付?这是一个新问题。按照现在的模式,退休后获得养老金和养育多少子女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生育小孩,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育,养老金制度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下一代的人越来越少,人口抚养比例失调,下一代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赵燕菁由此提出一个设想与建议的方向——在设计养老金领取制度时,应该与生育情况相挂钩,比如不生育的,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生育一个小孩的,养老金标准再相应地乘一个系数,依此类推,设置分级。实际上这背后的问题,是让市场恢复正确的信号,在小孩抚养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应该让抚养小孩多的家庭在社会再分配中获得更多的分配。
有质疑提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惩罚不生的人,但换一个角度,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生育家庭的奖励。
诚然,选择“少生”或“不生”的家庭,都是出于独立、理性、自主的选择。但基于生育的正外部性考虑,如果通过养老金方面的制度设计,增加一个新的约束条件,或者说告知大家未来预期的养老金差距,这将可能改变一些人的生育决策。
当然,赵燕菁也提到了其他鼓励生育的措施,尤其是帮助年轻人降低生育、养育成本。他指出,比如城市开发综合体时,更多地考虑将青年公寓、幼儿园、工作场所等结合在一起,让年轻人有机会就近就业,节省时间成本。建立专业的婴幼儿托育机构,减轻父母的育儿负担。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育儿模式普遍“贵族化”,在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大规模减少后,一部分补习、培训可以转到校内,减轻父母的焦虑。保障生育女性的就业机会,让她们的晋升不要受到生育的影响等。
只看该作者 352 发表于: 2022-01-17




闹腾的饺子2022-01-17 12:13[backcolor=url(&amp]关注

人口负增长了,砖家都在讨论导致负增长的原因,好像没有找到根本原因,身边好几个同事,因为没人带小孩所以放弃二胎甚至一胎的想法,后续月嫂,房贷车贷,奶粉,保险,幼儿园学费,补课费,兴趣班,吃穿用度,真就不是工薪阶层能承受的,还不算父母养老生病住院。
都说八零后是压力最大的,我看九零后也不舒服,社会红利总是完美错过。

#分享新新生活# #头条看世界#

只看该作者 353 发表于: 2022-01-19





波哥们儿2022-01-18 09:45[backcolor=url(&amp]关注

我敢打赌:就算是从国家层面解决了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民生问题,多数年轻人也不愿意生了。

今年人口净增48万,估计明年就负增长了。我看网上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因为经济压力大,不敢生。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

但是,深究原因,其实还是现代人的生育观、伦理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 ,传统的‘传宗接代’意识逐渐淡薄,不再追求家族延续、无后为大。人们甚至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生育观是‘落后的糟粕’。这一点,个人认为,传统观念还是有现实意义的。至于说现代的自由思想就是‘先进’的‘科学’的,我看未必。

另一方面,女性所谓的‘独立’意识盛行。现代女子受‘女拳’等西潮影响,坚决摒弃传统,别说生孩子了,即便是婚都不愿意结,结了婚的,稍有挫折,就要离,仿佛委屈的不得了。

所以,现在有多少人不想生孩子,是因为惧怕。怕累,怕累赘,怕影响自己的生活,怕占用自己的时间,怕自己少享受……

这些现象的本质其实就是泛滥的‘自由主义’,是自私的,是以资本主义文化为主导的思潮。

人的观念一旦发生变化,任是经济再改善,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所以,要想提振生育,除了改善民生,还应大力抵制西方思潮,发扬传统文化。从文化上入手 ,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只看该作者 354 发表于: 2022-01-19





波哥们儿2022-01-18 09:45[backcolor=url(&amp]关注




27

现代教育体系基本上都是西式的。除了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是让人提高的。人文的文化,西方是缺失的。现代人虽然受教育水平高,但是不等于文化素养高。多了精致利己,少了奉献精神。
只看该作者 355 发表于: 2022-01-19







[backcolor= transparent]麻子谈政商财经
2022-01-19 16:57[backcolor=url(&quot]关注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意大利第二,德国第三。
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日本了。
之前卫健委曾做过一个全国生育状态调查,
发现生完一孩之后愿意生二孩的人,可能只有20%-30%。
而在日本这些国家,生过一孩的人大概有80%会生二孩,
有40%甚至生三孩。这才是最大的危机所在。

#生活#
只看该作者 356 发表于: 2022-01-20
中国人为什么不生孩子?这可能是解决人口问题的终极方案
原创2022-01-20 06:30·柏年说政经
2017年,779万人;
2018年,530万人;
2019年,467万人;
2020年,204万人;
2021年,48万人;
这是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净增长情况(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按照这样的下滑速度,2022年中国人口就可能面临“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讨论有很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工作忙、房价高、教育贵……
不过这些理由大多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
就拿房价高来说,很多人认为“高房价”是阻挡中国人生孩子的第一大杀手。
可是,从同样是华人国度的新加坡来看,房价再低也没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加坡开始推行“组屋”(公共住房)制度,到现在新加坡“房价收入比”低至5——也就是5年收入就可以买一套房。
新加坡政府还尝试过直接发钱,一胎、二胎大约能拿到3.8万人民币,三胎、四胎则更多,还有各种免税政策等。
根据计算,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新加坡家庭,在孩子年满13岁的时候,政府对其的经济援助可高达75.2万人民币。
然而,无论是低房价、还是直接发钱,都没能阻止新加坡的生育率(每名妇女生育子女数)下滑到1.14,比中国的1.3还低。

新加坡组屋价格低,新加坡人却依然不生孩子
到最后新加坡政府办法用尽,即使是强人李光耀也只能绝望地感慨:“新加坡人口问题,我解决不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乃至整个东亚圈都不愿意生孩子?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社会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
在“生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可以用一套非常简单、却十分经典的经济逻辑去解释。
知道了这个逻辑,也就知道了人口问题究竟该怎么解决。


“多子多福”是怎么来的?
人在一生中要做不少选择,小到买一件商品,大到上学、工作,都是一种选择。
而一旦面临选择,人们就要衡量这种选择的收益和成本。
“生孩子”也是如此,哪怕有的家长生的时候没想那么多,潜意识里也会衡量“生孩子”这件事的收益和成本。
生孩子的成本有哪些:
父母要花时间带孩子,要花钱养孩子,要买个更大的房子……
那生孩子的收益有哪些:
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获得快乐,类似于养猫养狗,这种快乐是有价值的;
“养儿防老”,等老了之后孩子要花时间照顾老人;
同时,孩子的收入也通过“孝顺”这一途径,部分返还给父母。
只有生孩子的收益大于成本,父母才会选择多生一个孩子,否则就是少生、乃至不生。
“收益-成本”这个理论虽然简单,却可以解释很多问题。
例如,为什么古代社会会有“多子多福”的理念?
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生孩子的收益很大、成本却很小。
在农业社会,养孩子不需要费钱、费时间,给口饭吃就行。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帮忙照看小一点的孩子,这意味着养孩子成本低。
但更重要的是,半大的孩子就可以下地干活、帮父母劳作。这个时候,父母其实是一种“资本家”,在剥削子女的剩余价值、收益极大。
农业社会是家长制的,因为父母(主要是父亲),不但拥有土地这一生产资料、还拥有子女作为生产力,就像一个小企业老板。

子女是父母的免费劳动力
企业老板,当然希望不要工资、只用管饭的员工越多越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社会倡导“多子多福”。
如果隔壁老王家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家撑死了就只能耕种一亩三分地。但自己家子弟六七个,就可以多耕两亩地,最后多产的粮食都归于父亲。
这个时候,你看隔壁老王家的神情,估计就和现代社会一个百万富翁看一个乞丐一样得意。
“子女=父母的免费劳动力”这个逻辑,虽然很赤裸裸,却是农业社会运转的真谛。
当然,子女们在这一种模式中也并非完全弱势。
当父母过世后,子女获得父母的遗产,相当于一次性拿回了曾经被父母剥削的那部分,完成循环。


工业社会,剥削者从父母变成资本家
然而当工业化的时代来临,农业社会养育子女的这一套模式完全被颠覆了。
随着农民进入城市,老一代农民们发现城市里住房也贵、教育也贵,养育子女的成本变大了。
但更重要的是,剥削子女剩余价值的人,从父母变成了资本家、企业老板,导致生孩子这件事的收益大大减小。
农业社会,子女种地的所有产出都归于父母;
而在工业社会,企业老板首先会拿走一大部分,然后才会发给工资。

工业社会,资本家拿走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女的剩余价值
子女再从工资中,抽出一小部分孝顺给父母,有的子女甚至靠工资养活不了自己,还要父母补贴。
这种模式下,普通人生孩子的收益实在是太小了,只有不被剥削、反而剥削别人的资本家才愿意生孩子。
例如现在的世界首富马斯克8个孩子,还想生更多。没有搞过计划生育的香港,富豪里“一生生一窝”的例子就更多了。
工业时代,具体有多少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拿走了?
根据2021年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5128元。
这其中的差值4.5万元,就是资本家从我们的劳动中拿走的部分。
是不是很多?
“工业化极大地加快了资本的剥削效率,严重降低了劳动者父母的生育回报,导致生育意愿降低。”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脱这一铁律。
例如在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
早在1900年,英国的城镇化率就已经接近80%,同一时间英国妇女的生育率从3.6下滑至20世纪30年代的2.0,成为第一个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要求的国家。

1900年的伦敦
而在与英国文化一脉相承的美国,由于工业化时间更晚,上世纪30年代城镇化率还不到60%。所以美国人的总体生育意愿更高,在2.7左右。
在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各地区生育率下降的先后顺序,也是跟着各地区工业化的时间来的。
首先是1975年日本生育率低于2,然后是新加坡(1977年)、中国香港(1981年)、韩国(1984年)、中国(1992年,有计划生育因素),最后是越南(2001年)。
理解了工业化下,资本对人的高效剥削。
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新加坡政府搞定了房价、又给民众丰厚的生育补贴,却始终提不起新加坡民众对于生育的兴趣。
因为纵使是强人李光耀,也解决不了资本剥削人的问题。
根据统计,2017年新加坡人年均工作时间高达2238小时,在全球发达国家中位列第1,在全世界国家中位列第5。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反映出跨国企业对于新加坡劳动者的剥削是十分严重的,新加坡人不愿意生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同样地,在以“内卷”著称的韩国,韩国人年均工作2063小时,排名发达国家第2。在财阀们的高压剥削下,韩国2019年生育率低至0.92,排名世界倒数第一。

工作时间新加坡排名发达国家第一,世界第五
资本的力量如此强大,什么文化、宗教都挡不住,就连我们通常认为“爱生孩子”的穆斯林也是如此。
2019年,阿联酋的生育率只有1.4,比当年的中国还要低,非常令人惊讶。
现在纵观世界,生育率还在4以上的国家,索马里、刚果、尼日利亚等,无一例外都还处在农业社会。
而在已经工业化的国家,资本剥削越严重、生育率越低。
这也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还生孩子干什么呢?”


战后婴儿潮是怎么来的?
在世界各国相继工业化,生育率接连下降的大趋势下,欧美各国曾经迎来过一次生育率奇迹反弹。
那就是发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婴儿潮”。
在英国,生育率从40年代的1.8,反弹至1965年的2.8。
在美国,生育率从40年代的2.0,反弹至1960年的3.6。

50、60年代美国出现“婴儿潮”
为什么已经工业化的欧美各国,会出现这样一次生育率反弹?
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战争,战争刺激了人们更愿意生孩子。
但是,在同样惨烈的一战过后,欧美各国却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婴儿潮”。
例如在英国,一战死的英国人比二战还多,英国的生育率却从1910年的3.1,下滑至1930年的2.0。
所以,婴儿潮的诱因可能并不是战争。
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二战后欧美各国在“反对剥削”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提高了父母们的生育回报。
例如在美国,二战后美国工会力量迅速壮大,最高峰时期美国工会成员占到了全美劳动者的1/3。
如此庞大的政治力量,足以左右选举结果并控制政府。在二战后的“工人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有效地约束了资本对工人们的剥削。
例如美国政府强制企业给工人交医保、养老保险,每年企业固定比例的利润要给工人分红,保障工人休息时间,给企业、富人定极高的税收(1946年-1962年,美国个税最高一档高达91%)。

50、60年代美国贫富差距下降
在英国,二战后工党上台。虽然今天网络上经常说“工党误国”,不过工党的确为劳工们做了不少实事,例如推行全民免费医疗(NHS)系统。
政府带头反对资本剥削,再加上二战后欧美经济繁荣。其结果就是普通民众“有希望”、“有获得感”,于是就更愿意生孩子。
然而可惜的是,到了70年代资本在政治上反扑。
最后,代表资本力量的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上台,欧美重新回到了压榨劳动者的老路上来,于是此后各国的生育率也就一蹶不振。


中国的人口问题怎么办?
中国近年来生育率急速下滑,也和刚才讲的经济因素有关。
一是工业化,导致人们在生孩子方面,从“多子多福”的农业思维,转向“生个孩子接受资本剥削”的工业思维。
在别的国家,这种思维转变可能需要两到三代人的时间。但是在中国,因为我们工业化得太快,导致一代人的时间就完成了思维转变。
前段时间有个微博登上了热搜榜首。
这个微博讲的是,一个30多岁的女性和母亲谈论生育,这位女性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父母的拖累”,这种观点让母亲非常惊讶。因为在母亲看来,生养孩子虽然辛苦、却是快乐的事。

女儿的想法母亲完全没想到
这两代人观念的碰撞,在我看来就是“农业思维”和“工业思维”和差异。
生育率快速下滑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反对资本剥削方面,表现的也不好。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扩散,中国人年均劳动时间,从1992年的1978小时,上升到2017年的2174小时,平均每周多劳动3.8个小时。

90年代后中国人劳动时间上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87%下降到2020年的61%。
虽然民众劳动时间增加、收入占比下滑,无疑有助于中国企业快速积累资本,但这是以牺牲民众的获得感为代价的。
而近年来,这种“牺牲”的后果,终于反映到了生育率上。
从这两个因素出发,提高生育率的方法也就显而易见了:
要么就是让工业化倒退、回到农业社会,从而扭转人们的生育思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要么就是控制资本、反对剥削,提高生育回报。
现在我们国家做的部分挽救生育率的事,无论是“双减”还是“控房价”,都是在降低生育成本。
但是从新加坡的例子来看,这些政策治标不治本,力度不够。
只有让父母们意识到,多生一个孩子,他未来会回馈这个大家庭——无论是多花时间照顾父母、还是多给父母物质帮助,而不是时间、金钱全被资本压榨干净。
只有这样,父母们才愿意多生。
在这一点上,有一些国家表现比较好,例如德国和日本。
虽然同为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但由于近30年来政府重视保障劳工权益,德国、日本民众的劳动时间总体下滑。
日本人年均工作时间1744小时,平均每周只劳动34个小时,早已摘掉了“内卷”的帽子,日本人加班也有法律保障加班费。
而德国人工作时间更是低至1354小时。
同一时间,德国、日本的生育率也出现了小幅回升。

2005年后,日本生育率小幅回升
幸运的是,咱们国家也意识到了“反对剥削”是解决人口问题的终极方案,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口号——“共同富裕”。
无论共同富裕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子,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从长远来看,只有彻底消灭剥削的社会,让劳动者的产出100%回归劳动者本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父母们“被剥削”的失落感,从而提升生育意愿。
我相信中国,无疑比其他国家更接近这一终极答案。
~全文完~
只看该作者 357 发表于: 2022-01-21
记号,受教了
只看该作者 358 发表于: 2022-01-21


中国未来人口20年内每年减少的数量


原创2022-01-21 08:19·球迷和财迷
根据官方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7.9岁,这其中不包过自然死亡,如果算上自然死亡的话大概率会在72岁左右。
1950年出生的人口在2022年将近72岁,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50年出生的人口将陆续去世,而50年每年出生2000多万,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已经去世了。所以未来十年中国去世人口大概率会从1000万每年上升到2000万每年,十年以后会上升到2500万每年,而出生人口目前看估计很难超过1000万了。
所以,我预计以后中国每年人口会开始减少,5年内每年减少的人数从0增加到1000万,以后会长时间保持每年减少1500万人口左右,这种状态估计会持续至少20年左右。
20年以后中国人口会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还要看老百姓愿不愿意生。就目前来看中国会经历一次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阶段,如何度过这一阶段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国历年出生人口数量表

只看该作者 359 发表于: 2022-01-22





山房听雨
2022-01-19 14:46[backcolor=url(&amp]关注

国家统计局数据,40年中国人口生死增长图。
1.疫情加生育意向不强的双重加持,使得近两年人口增长骤降。如果政策不松动,今年可能负增长。毕竟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年死亡人数只会增不会减。
2.80后的后半段,90后的前半段,是当之无愧的“内卷王”。但最大的压力明显集中于80后。
3.老龄化趋势40年来一直在加强,这个趋势是自然规律,靠政策很难改变。人口将不再是红利,而是负担。很难想象20年后的社保压力。
4.2014和2017是10后的人口大年,这两年的宝宝们以后的亚历山大了:既要承担上代人的养老压力,还要面对同龄人的内卷压力。

5.对标美国固然重要,研究日本可能更加务实。





只看该作者 360 发表于: 2022-01-24



紫博蓝的财经江湖
2022-01-23 21:37[backcolor=url(&quot]关注

日本就是因为早早就步入了老龄化人口结构,再加上产业升级失败。所以经济增速就比较惨,常年在0位徘徊。

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实在太快了,2020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是16.63%,2021年中国是14.2%

按照这个老龄化速度,后面用不了两年,中美的人口结构就会趋同。可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到1/7。

如果生育率无法逆转,再过十几二十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变成30%。

美国65岁以上老人,因为生育率维持在1.7左右稳定在17%。那时候美国的经济增速,甚至是可能反超我们的。

所以能不能让我们的生育率维持在1.7左右,减缓老龄化进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看该作者 361 发表于: 2022-01-24



内心里的极度善良6688
6

年轻人难找对象,不想结婚,结不起婚,大问题!!
只看该作者 362 发表于: 2022-01-26

人口净增仅48万,破解“大国低育”背后的意识形态战争

原创2022-01-21 15:39·晨枫老苑

前言:长期以来,都有无数网红学者反复向公众和决策层宣扬一些老黄历的段子,例如:只要人均收入接近发达国家,生育率就会自然下跌;经济增速放缓使得普通人更注重自身生活质量,从而不愿意再生孩;发达国家即便政府出钱补贴,人们也不愿意生孩子云云…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人越穷越生越富越不生是定律,所以中国政府要赶快出更多的钱才行

本文首发“平局”,作者授权推送

他们这些关于低生育率的说法是真的吗?如果你认为是真的,那你就是中了舆论黑手的圈套,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财阀和资本寡头合流炮制的意识形态伪概念给洗脑蒙蔽了。——因为如果这些说法成立,那你就不能也无法解释以色列的超高生育率是如何产生的。平局观点:生育率和意识形态强相关,和经济产业弱相关!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近年人口净增的惊人下滑数据。(注:净增=新生人口-死亡人口)

2017年我国净增人口779万人,
2018年我国净增人口530万人,
2019年我国净增人口467万人,
2020年我国净增人口204万人,
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48万人!

发生了什么?从2017年开始,是有什么超级炸弹在中国炸开了吗?否则何至于此?

一个惊人的巧合是:与人口出生率突然断崖式下跌刚好成反比的是,从2017年起,算法短视频平台开始以每年的数以亿计的安装率疯狂增长。那么,究竟中国突然遭遇陡峭的生育率下滑真正诱因是什么呢?

1:从人均收入看,高收入不等于低生育率

以色列人均GDP是4.36万美元/年,中国是1.13万美元,美国是6.4万美元,韩国是3.15万美元。那么对应的生育率呢?

以色列的生育率高达惊人的3.1,中国生育率近年来突然暴跌至1.3,美国是1.64,而韩国是1.1;从这个数据看,所谓GDP越高,人们生育意愿就越低的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2:从阶级内卷看,基尼系数严重也并不等于低生育率

但凡了解一下以色列的经济情况你就会理解什么叫巨大的贫富差距,在以色列虽然人均GDP看似比较高,但是这就和马老板入驻你小区之后,你小区人均收入都会变成亿万元一样毫无意义,你只是被平均的那个人而已。以色列绝大多数财富在极少数人手中,大部分平民手里的钱仅够生活而已,并且以色列还身处四战之地,动荡不安、自然资源匮乏、国家产业发展极度不健全。

按照“阶级内卷=低生育”的说法,那么以色列早就该濒临绝种了。同样韩国也是世家财阀集中的国家,普通人上升通道基本上是被锁死的,而韩国生育率也确实低。以色列和韩国实际基尼系数都很高,但生育率却一高一低背道而驰。

从总财富上看,美国的总财富远远比中国更高,美国通过剥削他国实现让普通美国人顺带使用其他国家向美国供应的廉价产品,但美国人的上升通道却并不比中国更多。在美国普通人能改变命运的可能不是没有,而是极端稀少,美国主流大城市的人口基本上是“城二代”;而中国虽然也面临阶级内卷和行业垄断等问题,但总体来说在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普通人改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主流大城市的居民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曾经身无分文的外来人口。但蹊跷的是,中国的生育率居然比美国还低。这在一个普遍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传统文明国家里,是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现象。

3:大国低育背后的舆论黑手和意识形态战争。

通过真实的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所谓“高收入=低生育率”,或者“阶级内卷=低生育率”的说法是非常荒诞的;在周小平看来,这种说法只不过是片面参考了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的低生育率产生过程之后总结出来的片面结论,完全是被别人牵着鼻子做研究的结果。这种采样本身是不科学的,更诡异的是这些所谓的低生育率研究都千篇一律仿佛商量好了似的,对完全不符合此类理论的以色列样本避而不谈,或者简单地归咎于以色列教育投入好、生育补贴好等等表面因子

实际上以色列在所谓的教育投入和生育补贴上做得并不好,至少不比欧洲和日韩好,在欧洲和日韩生孩子除了能享受极大的生育假期和生育补贴之外,还能获得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购房补贴、租房补助、教育奖励、减税免税等物质刺激措施,各国政府也都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绞尽脑汁地宣传和出台各种催生催育措施,但收效寥寥。

因为这些国家的低生育现象本身就是被幕后舆论黑手操纵的结果,所谓的“低生育”现象研究也都是顺着人家给你划定的答案去“按图索骥”,因此得出的“解决方案”也必然且只能是南辕北辙、毫无用处。因为生育本身,它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记住了,生育本身它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至少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用钱去思考和解决生育的问题,意义是有限的。

核心区域房价和医疗教育等等当然是部分因素,但并不是底层因素。

在战争年代的时候,中国人整体面临的生存困难和危机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人们照样生儿育女,不管明天是不是要上战场,不管孩子父亲还有没有机会活着回来,只要两个人看对眼了就敢于结婚生孩子,物质匮乏到基本温饱安全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依然想生敢生要生;在我们建国初期艰苦奋斗时,社会上还出现过饿死人的情况,那时就更别提住房需求和教育医疗保障了,但那时候反而中国生育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在以色列如此高度内卷化的社会,却有着高达3.1的超高生育率,且绝大多数积极自愿参与生育大军的都是社会阶层升迁无望的普通以色列平民。有人说是宗教信仰原因,可美国欧洲宗教氛围同样浓厚,新冠病毒袭来都是靠大主教向全国电视直播驱魔仪式来安抚群众,那欧美怎么也同样进入了低生育率社会呢?和以色列的高度内卷比起来,和韩国财阀以及美国财阀的资源集中和绝对垄断比起来,中国的社会内卷和垄断程度连个弟弟都算不上。但结果短短几年时间,我们的生育率突然跌到比欧美还低的程度,按照这个速度甚至会跌破“老牌少子国家”日韩。这又是为什么?

若说越穷越爱生,那么中国比美国穷,可中国生育率比美国还低。

若说越富越不生,可以色列比韩国富,但以色列生育率比韩国高。

众所周知,犹太财阀掌握着全世界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犹太财阀数代人都是搞舆论宣传的高手,无论是老牌的默克系新闻财阀,美国的推特脸书、欧洲的几大出版集团和传媒巨头,日韩的娱乐公司、电视台杂志,甚至目前连在中国经营着一大批“外国红人”自媒体的合资MCN公司背后,也大多都是犹太财阀控股!他们几乎掌握着全球舆论产业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平台到内容的一切资源。意识形态,可以操控生育率。

记住了,生育率是受意识形态控制的,生育率和舆论宣传强相关,和经济产业弱相关!砸钱解决不了生育率的问题,从意识形态根源上才能抓住病根、靶向治疗。

4:犹太财阀和资本寡头合流炮制的意识形态伪阶级对立手段。

作为二战结束后继续善于掌握舆论宣传的种群,犹太财阀依然被广大资产阶级、工业巨阀、金融寡头所利用,或者说两者一直在互相利用。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曾经具备极大野心和远景目标的种群,在战后又面临人口基数下降到非常低微地步的种群,他们急需的目标就是在提升自身人口的同时设法降低其他种群人口。通过舆论黑手和意识形态操控,是比纳粹更为有效的人口控制手段。

战争和贫困并不能阻止人们生育的热情,生育的本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革命的热情,对不公平的抗争,以及对繁衍本能的忠诚,它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世界舆论财阀却可以通过舆论黑手的操纵手法,让其他种族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犹太财阀如何操纵大国生育率呢?当然是制造对立,主要是制造或夸大阶级对立,种群对立,从而达到惊人的效果。在互联网尤其是短视频没有疯狂席卷中国之前,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虽然已经开始受到一些影响和冲击,但这些影响和冲击远远没有视频这种充满视觉刺激和影响来得陡峭和凶猛。目前已知的主要舆论操控导向包括:女拳炮制男女性别对立,消费主义破坏家庭基础,色情和欲望代替人类感情。

4.1:男女性别对立。

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一整年的全国大爆炸新闻主要都和性别对立有关。比如男子杀妻案件、男朋友杀害女朋友案件绝对流量推送全网爆红,但反过来同样发案率的妻子杀夫案件、女朋友害死男朋友案件则流量很少,知道的人不多。《女子离奇失踪,尸体残骸被塞入化粪池》、《男朋友谎称自己女朋友是“间谍”,雇两名男子将其骗到边境杀害》……等等,这些新闻都是全中国人人皆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天一个恐婚小技巧”,已经成为全网很多年轻女性口头禅。这种口头禅和群体意识的催眠,成为了当代女性对婚姻恋爱的本能集体恐惧潜意识。

同样在微博等公开社交平台上,女子手撕男性成为2021年主要的主流爆炸性新闻。张弦手撕朱军、陈露手撕霍尊、都美竹撕吴亦凡、孙一宁撕王思聪、李靓蕾撕王力宏等等等等,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女性通过大众自媒体平台向男性开炮,以小作文等方式极尽所能地将男性描绘成朝秦暮楚、始乱终弃、油腻好色的恶魔。这些控诉里只有一小部分事件是相对真实的,而更大一部分事件都是严重夸张甚至是背离事实的。

但尽管以上这些事件的结局有很多都反转了,最后都证明了男主并没有那么邪恶,而女主反而不是那么无辜。但这些超级大事件的助推下,本不存在的男女对立舆论现状就已经被构建出来了。至少在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舆论场里,男女性别对立的空间已经被开辟了出来。

4.2消费主义破坏家庭基础

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生产单位和社会构成单位,家庭的本质是男女性别的分工合作形式而不是互相消耗形式,但是随着互联网上疯狂“买它买它买它”的撕心裂肺叫喊声此起彼伏,随着眯蒙系“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的洗脑话术盛行,加上商家资本无处不和犹太财阀苟且合流的消费主义氛围渲染,女性在家庭中的分工合作地位正在被解构和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对家庭基础的消费和损耗。

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追求被扭曲物化了,整个舆论场向女性灌输的价值观千篇一律变成了以:花钱、口红、化妆品、服装、奢侈品、包包、旅游和品牌来衡量,全部价值观围绕花钱和物质消费展开,这就导致女性严重自我物化,使得女性从家庭合作者的角色以及社会劳动者的正常角色中被剥离了出来,变成了家庭合作和社会劳动的反对者。

虽然中国的男性总人数比女性多3500万人左右,但这里面大多数都不是适龄适婚男青年。在适龄适婚男青年中,绝大多数男青年和女青年的人数和收入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月薪在2万以上的适龄适婚男青年就已经非常稀少了,在北上广也仅有6%左右,放眼全国仅有3%的比例。但在消费主义被短视频和网络加持之后,月薪两万成为了很多适龄适婚女性的“起步价”!

按照金钱和消费观来择偶的话,女性将实际主动丧失择偶权。如果要瞄准收入更高的群体,比如月薪5万元以上的适龄适婚男青年的话,那么这个比例就只有5‰-2‰左右,即1000个女性争夺那2-5个男性。争夺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女性无法婚配。不仅在北上广深,就算在杭州成都这样的新型准一线城市里,适龄适婚“剩女”的比例也比“剩男”多6倍以上,未来这个数据还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由于消费主义改变了女性原本家庭合作贡献者和社会劳动者的地位,就使之变成了纯粹的资源消耗者,因此对广大适龄适婚男青年而言,女性就日渐成为了一个令其避而不及的“生物”,两性对立被成功挑起。对月收入普遍只有几千到一万元的大基数适龄适婚男青年而言,自己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小仙女”们吃两顿精致的晚餐,自己辛辛苦苦劳动存一年的钱,还不够“小仙女”们买一个毫无实际用处的“名牌包包”,因此索性认定不要女朋友比要女朋友更为幸福。于是将女性从嘴里称赞的“小仙女”怒斥为“慕刃”“捞女”等一系列带有贬低侮辱性质的词汇。而女性因为感受到这种贬低和侮辱,又反过来痛斥这些无法满足自己消费欲望的男性青年为“鼠鼠”、“屌子”等等…

在消费主义的解构下,人类适婚适龄男女青年构建家庭的基础已经被瓦解。被消费主义物化的女性,从家庭合作建设者以及社会劳动者的地位当中被强行剥离,如此男女之间组成普通家庭生儿育女的前提已经被破坏,这里面既有犹太财阀的策划,也有国内游资寡头的积极响应、同流以及合污推动。平局认为说他们是意识形态买办也不为过,传统买办出卖传统资源利益交换金钱,意识形态买办出卖文化甚至是种族利益交换金钱。

我们再不行动,就很难再让女性认识相等男性这种结合的常理;实际上如果婚姻生活出现物质匮乏,那并不是丈夫收入过低单方面造成,而是夫妻双方收入都很低造成的。而在中国目前的收入和日常消费情况下,只要屏蔽消费主义和品牌虚荣追求,普通夫妻两个人在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线建立一个小康家庭的经济物质基础是完全具备的,只是这种小康基础被消费主义给破坏了。

4.3色情和欲望代替人类感情

人有物质追求,也有精神追求。然而在商业社会的刺激下,人的欲望也成为了舆论黑手以及资本寡头围猎的目标。人的物质追求被消费主义围猎,人的精神追求被色情和欲望围猎。

一方面“美男”在中国市场上大行其道,无数少女花光工资甚至是吃老啃老地去疯狂“追星”为“美男”打榜应援,疯狂天价购买“美男”所谓周边产品,从而满足于与这种并不存在的虚假人设发生“虚拟恋爱”。一旦被“美男”洗脑,这些涉世未深的女性就很难再从中挣脱出来,很难再对离开化妆和美容滤镜的普通正常男性产生兴趣。一旦涉世未深的女性迷恋上这种浅薄的男色欲望,就很难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来爱上那些真正踏实勤奋的男性,色欲会使人变得浅薄,色欲的满足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人们对爱情的向往。毕竟爱情是需要很多耐心、理解、付出和努力的,而色欲只需要你掏钱打榜应援买周边就可以了。

由于对消费主义的抵触,加之对女拳的反感,原本可以通过男女合作组建小康家庭的愿望破灭,因此这些有普通平均收入水平的男性干脆选择了放弃,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更容易获取的“软色情二次元”产品当中去,赤裸抱枕、色情手办、二次元玩具等等产品开始风靡中国市场,某宝上此类产品比比皆是。这类产品用色欲代替了爱情,不再需要花费自身精力和掏空两代人的财富去供养“小仙女”,而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下单和购买就能获得超过普通正常女性身材颜值的各类软色情玩具来满足自身欲望,久而久之这种非常容易获得、价格相对低廉、视觉刺激远超真人女性的产品就会完全替代男性寻求正常爱情的冲动和欲望。

[img]https://p9.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5579ed91bc524e5c8cd2535f81cfa21f.png?from=pc[/img]

男性,也被围猎了。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结婚生子了,正常谈恋爱都成为了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总结:意识形态的问题需要用意识形态来解决,心病心药医。

本文是笔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实际深入调查得出的结论,为此深入调查了网络社区、短视频平台、女拳圈子、二次元圈子、消费主义圈子得出的粗浅结论,也是全网第一篇从意识形态角度详实挖掘中国突然遭遇“大国低育”现象真正诱因的文章,总体来说平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要加强对资本煽动消费主义的管束、打击软色情文化、加强对犹太财阀意识形态软入侵的防范和反击、加强男女青年对自身家庭合作贡献者、社会劳动者角色的认知普及、教育、宣传、引导以及褒奖,只有解决了这些本质问题,我们才能走出当前这个严峻的“大国低育”陷阱。

只看该作者 363 发表于: 2022-01-26
有名无字1
713
我觉得作者角度虽然新奇但是还不够全面,我看过六爷阿旦的一篇文章,比作者分析的更全面,他认为是人类的幸福感决定了生育率,我觉得更有道理。
只看该作者 364 发表于: 2022-01-26



爪机拍天下
330

        放开二胎以后,我的年纪已经大了,没有精力再去抚育一个小婴儿。我的父母年纪也太大了,无法为我分担,他们能少生病来让我陪床,我就已经烧高香了。楼下的男人就立刻生了二胎,一是他还年轻,二是他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还硬朗,他并不需要付出什么精力去照顾孩子。所以目前的低生育率,并不是人们不愿生了,而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已经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像一个哑铃形状的增长过程。等到年轻家庭平均生两到三个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再生,人口才能恢复增长。计划生育几十年才控制住人口,政策改变以后,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显出效果。
只看该作者 365 发表于: 2022-01-26



追梦者YD
222

       我觉得你说的有些片面了。本人90后,喜欢孩子,已生育一胎。其实挺想要二胎的,但是如果要二胎,我家现在的住房很明显无法满足让两个孩子成长的需求,那么就要考虑再买房,但是看着高企的房价和我这空空的钱袋子,我是真心愁啊……
只看该作者 366 发表于: 2022-01-26



魁哥的乐趣
460

        肯定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以前都相信人有前生今世,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人都相信,自己活过这辈子,管他后世洪水滔天。所以,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
只看该作者 367 发表于: 2022-01-26



恰与飞鸟
170

        拿出扶贫攻坚的劲头,人口问题肯定能解决。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喜欢生育,人口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只是暂时的低谷。别国做不到的事,不代表我们不行
只看该作者 368 发表于: 2022-01-26




朴凡朴语
330

人口问题既有经济教育因素,更有意识形态,被西方洗脑的因素!
只看该作者 369 发表于: 2022-01-27
记号,受教了
只看该作者 370 发表于: 2022-01-29



宋忠平2022-01-29 10:18·军事学者、评论员 原二炮工程学院教员[backcolor=url(&amp]关注

国家要发展,人口数量和质量都要跟上,确保劳动力有着落。如今国家放开并鼓励生三胎,提高人口数量,各地也在积极落实三胎政策,但目前遇到的阻力很大,很多年轻人还是不愿生、不敢生,入托入学教育,住房等问题,有些地方对多生的孩子每个每月奖励500元人民币,但这都治标不治本。
过去为什么父辈愿意生、敢生,关键是没有更多后顾之忧,国家负责分配房子,尽管房子不大,但也会按照人口数量分配。
如今年轻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子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从房子来着手解决最根本的关注点,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生孩子,比如生二胎优先申请经济适用房,生三胎者则赠送一套三居室经济适用房。如此以来,三胎不愁不生!





只看该作者 371 发表于: 2022-01-29

宋忠平
作者
98
多生孩子的关键词,一是想生,二是能生,三是敢生
只看该作者 372 发表于: 2022-02-07



云南映象2022-02-06 04:48[backcolor=url(&amp]关注
中国从2022年开始每年减少1000万劳动年龄人口,不知道国家有什么应对措施?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1962年出生2491万人,1963年出生3000万人。这1964出生2745万人。60年段的高年劳动人口,将要退休了,淘汰出劳动年龄人口了。但是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新增劳动人口仅仅1600万。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会读大学。直到22岁以后才会出来就业。所以每年新增劳动人口不足600万。
劳动年龄人口更替严重缺位。相差2000万。就算每年大学毕业生1000万人。但是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从事60年代出生人口从事的低端行业,苦力。劳动年龄人口缺位将会至少1000万人。从出生人口减半看。死亡人口将会大幅度超过出生人口。








只看该作者 373 发表于: 2022-02-07





宝宝哥诶


大城市劳动力不会少,农村和小城镇才惨!
只看该作者 374 发表于: 2022-05-13




刀光剑影侠骨柔情2022-05-13 09:14[backcolor=url(&amp]关注
看看人口问题,你还贷款买房子吗?
2021年,河南人口9883万,出生人口79.3万。
德国8229万人,出生人口79.6万,去世102.4万人。



[backcolor=url(&amp]举报


评论 31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