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湖简称丹湖,因秦置丹阳县而得名。先秦时为薮泽,古中江由泽所经,即沟通吴楚的“中江出(芜湖县)西南,东至阳羡(今江苏宜兴县南)入海”(《汉书·地理志》)。迨两汉时中江淤塞,湖泊才逐渐定型,最大湖面积3000平方公里,形成皖南山洪的汇集之区,长江西水东流入震泽的通道。今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以及当涂、宣城、芜湖、溧水、高淳等县沿湖圩区,原均属古丹阳湖地。
丹阳湖地质构造本为燕山运动后期因断裂而形成的洼地,属于第四纪淤积层。因长江和区间洪水夹带泥沙的淤积,湖泊日益萎缩,出现较多的洼地薮泽。
当中江因淤塞排泄不畅,丹阳湖夏秋一片汪洋,冬春则露滩。随着生齿日繁,尤其军屯兴起,沿湖滩地由零星围垦发展为连片圩区。
丹阳湖筑圩肇自三国,唐宋为鼎盛期。因屡经围垦,使古丹阳湖成为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宋代沿湖有圩千余口,仅当涂就有“四百七十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