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58阅读
  • 2回复

[地方沿革]汝阳县历史沿革(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12-21
        汝阳县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分析,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夏商时期,汝阳属豫州之域。
       春秋时,为戎蛮子国。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楚灭蛮氏之戎,其地归楚,后又归晋。战国时,属韩国。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汝阳当时分属二县:东部属梁县(治所在今汝州市境内),西部属新城县(治所在今伊川县境内),统属三川郡。                  
      西汉时,设陆浑县,西部地区归其所辖;北部属新城县,南部小片地区归县。                        
      三国时,汝阳属魏地,仍由梁县、新城、陆浑、鲁阳四县分辖。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等国属地。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设石台县(治所在今汝州市石台街),属汝北郡,汝阳大部归其所辖,但不久又废入梁县。东魏在梁县西设治城县,北齐又废入梁县。                    
        隋时,汝阳为梁、伊阙(原新城县,开皇十八年改此名)、陆浑、鲁(原鲁阳县,隋称鲁县,唐代改名鲁山县)四县地。唐先天元年(712年),设临汝县(治所在今临汝镇),属汝州,汝阳大部归其所辖,并析陆浑县西部之地设伊阳县(治所在今嵩县旧县)。                        
       五代时,省陆浑县入伊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废临汝县为镇入梁县,仍属汝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伊阙县为镇入河南(县),次年改隶伊阳。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伊阳为顺州。后被金占领,设嵩州以统伊阳。据1984年3月11日在县城东北隅出土的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墓砖记载,此地当时为嵩州伊阳县临伊保怀吉村。而《金史》记载,汝州梁县有“紫逻山、汝水、广润河”,说明县城到紫逻山之间当时为梁县和伊阳县交界之地。          
        元至元三年(1343年),省伊阳县入嵩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嵩州为嵩县,并省梁县入汝州。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嵩县东四保十二里及汝州西南隅复置伊阳县,并析鲁山县之地益之。县城设在嵩县之故县镇(今汝阳县城),属汝州。                
       清因明制,伊阳县仍属汝州。              
       民国2年(1913年),汝州废,伊阳属豫西道,次年改为河洛道。民国16年(1927年),撤道,伊阳属豫西行政区。不久,废区,县直属省。民国21年(1932年),伊阳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7年9月,伊阳解放。11月,豫陕鄂边区成立,伊阳属豫陕鄂三专区管辖。1948年6月,豫陕鄂区划分为豫西、陕南两区,伊阳属豫西区第三专区。1949年1月,豫西区第三专区撤销,伊阳改属豫西区第一专区。3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成立,下辖3个行署区、2个直辖市和9个直辖专署区,伊阳属洛阳(直辖)专署区。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伊阳属洛阳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伊阳仍属洛阳专区。由于“伊阳”与“宜阳”同音,电信通邮多有不便,1959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伊阳县改名为汝阳县,当年10月1日正式改变县名。1986年2月,洛阳地区撤销,汝阳县改属洛阳市管辖。(转载自《汝阳县志》)  
[ 此帖被gjaqtx007在2020-12-21 13:0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12-21
个人还是希望改回伊阳,汝阳的名字给今汝南。这么多音近地名也不见全改了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8-29
还是把汝阳还给汝南吧。。。汝阳(今汝南县)使用了一千多年,历来是豫州、蔡州、汝宁府的州治和府治,是金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个首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悬瓠城,这么有底蕴的名字,不应该这么使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