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导对太阳能的误解,相信源于最早的一份香港报纸的扯淡。确实,太阳能有一个能量回收期的概念。据权威计算,一个太阳能电站,以目前主流晶体硅为例,从电池制造、组件加工、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所有能量消耗在内,不过抵消两年不到--差不多1.73年的发电量,即能量回收,而太阳能电站公认寿命不少于25年。太阳能电站最大优点,一次性建设,接近免维护,没有原燃料投入。
至于,污染问题,主要存在于电池片制造前段和塑料件制造。但是,太阳能级硅片跟电子级硅片的工艺大同小异,塑料件制造也没有特别工艺,没必要担心比火电污染更甚,同样是考虑有毒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相比其他新能源,我最看好太阳能,不仅产生电和热,而且可以家庭生产,降低垄断盘剥。当然,光能转换体的工艺革新,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输电技术的进展落后于发电,革命性的突破停留在实验室。超高压输电好像高速铁路,适合长距离跨省输电,还是垄断玩意。窃以为,输电新技术能进入小区大楼,才具备普遍民生价值。智能电网,更多的是忽悠股民的噱头,因为工作经历的关系,认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垄断电网确实是体制因素。寄希望于像电信、石油行业那样几个寡头的有限竞争,无疑幼稚。只能想象,以技术的进步,打破垄断。记得,华东理工一位教师在自家装了一个光伏电站,发电要经过电网的火表进户,所以掏钱买自家发的电。这件事虽然荒唐,但是,总算看到曙光。
最后一句话得罪人了,核电--基于核裂变技术的核电,不能归入新能源范畴。或者说五十年内可以算新能源,一百年后不算。看法角度是未来技术发展和新能源载体形式的分布。
[ 此帖被萧望岳在2010-12-12 16: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