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北支分流比:1915年25%,1987年5%,2001年1.4%,2007年7月3.0%,2012年2.03%。
北支水道也曾经被辟为长江入海主航道之一,上世纪50年代起可通航3000吨级的江轮。到90年代,因航道淤积严重,北支水道停航。青龙港、启东港至上海的客班轮于1998年停航。老崇海汽渡(青龙港至牛棚港)因为淤积,于2002年停航。从这里结合上面的分流比可以看到,到2000s之前,长江北支以萎缩衰落趋势为主。
但是长江航道局上海航道管理处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对长江北支航道实施航标建设工程,共改建或重建岸标17座、水标31座。2010s有关部门对北支中下段进行了整治工程(如新村沙围垦),让北支往窄深的方向发展,现在长江口北支的通航条件有所改善。北支口至启海交界处零几年被规划为1000吨级航道,相当于通吕运河的航运能力。但是为什么我每次去海门江边,几乎看不到长江北支上段有船舶在航行?
2022年长江口北支水深
北支水道:北支口—灵甸港…维护自然水深
灵甸港—启东引水闸…2.5米(理论最低潮面下、试运行、下同)
启东引水闸—三条港…3.0米
三条港——五仓港…4.0米
五仓港——戤滧港…5.0米
戤滧港——连兴港…6.0米
目前崇启大桥以下到圆陀角密密麻麻排布着各种码头,但是启海交界到崇启大桥几乎没有码头存在。对比上面的深度,启海交界到崇启大桥的长江北支有大约2.5米至3米的深度,哪怕建1000吨级以下的码头也好啊,为什么不开发利用呢?如北新镇附近有化工园区,为什么不在化工园区设置码头呢?
另外,2009年媒体上有一篇《醒来了 沉睡多年的长江北支》里面提到了要把北支弯顶的大洪河至大新河段先行规划为三厂作业区,2011年《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里也在弯顶标注了“启海港区(三厂作业区)”,为什么到现在那一段还看不到任何码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