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5阅读
  • 0回复

[安徽]安徽省2025一2035规划阜阳城市圈,阜阳安徽第三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6-01

国务院批准安徽省2021~2035年规划。规划皖北要发挥区域内人口优势,适度扩大阜阳、蚌埠等中心城市空间规模,支持阜阳城市圈建设,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在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中——《规划》将合肥(含肥东、肥西、长丰)列为特大城市(500万—1000万);阜阳(含阜南)、芜湖列为Ⅰ型大城市(300万—500万)。
过去安徽对蚌埠的支持,政策是很多,虽然发展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发展的也不慢。如果忽然之间失去政策支持。我认为有点不妥,蚌埠应该包含凤阳怀远也应该列为I型大城市。
   在经济发展进入了平稳期,皖北地区这是阜阳和蚌埠最后发展的黄金十年。抓住这个时机就可以发展上去,抓不住这个大棋局,以后想追上国家发展的水平都很困难。

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国家现在不鼓励,每一个省发展省会,一城独大。前十大城市的排位将可能固定不变了。合肥也就可能在国内排在20位上下。最高不会超过第16位。

安徽的城市化也即将进入下半场。在2035年安徽的城市化将达的最高。安徽各个城市还有10来年进行排位赛的竞争。毫无争议第1位肯定是合肥。芜湖市第2位目前还比较稳,毫无争议。

安徽竞争最激烈的将是安徽第3城。

1。从改革开放到1995年之前。蚌埠是安徽毫无争议的第3城。从建城区面积到城市人口发展前景,城市综合水平。蚌埠要比当时的芜湖高出一大截。当年第2城是淮南。

2。从1996年到2007年,这10年随着安徽实施皖江发展战略,芜湖迅速发展。而蚌埠市则因为合肥交通枢纽的崛起,蚌埠铁路分局撤销。而且蚌埠市发展战略的失误,先搞了5年食品城,接着又搞电子城,又要商贸立市。结果一事无成。淮南这时候仍然是第2城,从经济影响力,城市发展前景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城市的市区人口,芜湖已经成为第三城,在某些方面,芜湖已经可以成为安徽第2城。蚌埠这时候已经列为省内第4城。

3。2008年到2021年。这期间是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这也是安徽第3城是最混乱的。按照经济排序。安庆马鞍山滁州你来我往。按照城市大小排序,淮南蚌埠不相上下。这6座城市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是安徽省第三大城市 ,但是没有一个城市能服众。安庆认为以建城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排名省内第三城。滁州,马鞍山认为以国家通行的标准GDP排名安徽第三城。淮南市认为按照城市城区人口排名全省第三。蚌埠市认为以科教文卫综合能力,城建水平,省内有合芜蚌重点,自贸区等重视程度。

2022年开始,安徽争夺第3城又有新的变化。随着七普的数据公布,2022年统计年鉴的公布。从前默默无闻的阜阳,加入了安徽第3城的争夺。

2023年滁州市 依据高居安徽省GDP第三,主城区和全椒来安一体化,撤县设区,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而且和南京的地铁即将联通。成为安徽第三城,是有十足的把握,将来把芜湖在全省经济排名第二拉下马也不是不可能。

2023年安庆市的城市建城区面积仍然是省内第三。城区人口太少,可是因为经济的单一,市区对属县的吸引力不够,市区人口流失,也将要退出第3城的争夺。

2023年,蚌埠的经济在前两年下滑的基础上,要企稳回升,尽可能的防止蚌埠市的高端人才,优秀的企业和科研单位进一步外流。蚌埠的城市基础还是很牢靠的,教科文卫在省内都排在前三名。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如果能和怀远凤阳一体化,蚌埠重当安徽第3城也不是不可能。

淮南市2021年只有城市城区人口还排在安徽省第3位,仅仅排在第4名的,阜阳城区人口多2万。2023年被阜阳市城区人口超越是板上钉钉的事。因为淮南是资源型城市,市区人口外流很严重,20 11年到2022年城市人口没有增加多少。已经失去安徽第3城竞争的名额。

2023年。阜阳市在2021年建成区面积已经超越蚌埠市排名皖北第一。2023年阜阳市城区人口也将超过淮南市,成为皖北第一。城建水平也有极大的改善,城区拥有皖北最多的公园,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皖北最高的华润双子塔,高度达到240米。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一,是阜阳最大的短板。

目前安徽第3城争夺激烈。滁州,蚌埠,阜阳,谁都可以说自己是安徽省第3城。

2020年到2035年安徽的城市将进入这种洗牌阶段。按照安徽省政府批复城市发展规划。2035年芜湖市城市规划人口达到350万。2035年阜阳市城市规划人口达到330万。2035年蚌埠市城市规划人口达到300万。2035年滁州市城市规划人口达到180万。

以上是城市规划人口,但是我认为人口肯定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因为当初没有人认为中国的人口会突然出现负增长。
省直管县.县市分等.阜阳设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