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强调一下,这是个可行的区划模式,但并不是我最认可的区划模式V2.0版,试图解决经济区作为城乡共同体的内部区划问题,试图解决非功能区的镇辖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得不设置环形镇割裂城乡的问题 1.最基层全民自治体的设置,依然是以小学学区为标准,小学学区=生活圈为基层全民自治体设立的根据。
因为目前唯一能行之有效的村、社区级全民自治体的标准只能是小学学区,无其他行之有效的标志。
行政村内的区划模式了:行政村->自然村、服务站->组。社区的区划模式为:社区->服务站->小区
服务站为行政村、社区设置的下级机构,自然村、小区为社区的自然下级,通常服务站和幼儿园对应(不是必须一一对应)
提高村的权限,承担部分乡的职责,村的上级在村上设置少量工作人员的工作站协助村的规划、选举、财务、安防等工作(韩国面的工作模式,也是现在大学生村官的定例版本)
原则上一个乡镇街道管辖10个行政村、社区、镇辖市或者面积达到基本经济体适合管辖的面积上限
原则上一个县应该管辖10个乡镇市,过少的可以逐渐合并
2.广域行政区
广域行政区分为省-郡州-县-乡镇-村 4+1级
地级市改为郡,县级市和部分区改回县。县不直接管辖街道而是另外设市管辖,各种功能区全部改为市,镇进行合并,根据发展程度决定是整体改为市还是镇内设市。
郡的首市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提升为郡直辖,另外设一个郊区县管理其余部分。为避免郊区县独立倾向,实行郡、首市、郊区县三者同名原则。
广域政区的定位,郡州为主体拥有规划权、财政分配权。县为郡州的分理机构,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权限,内设机构简化。乡镇市为执行机构,拥有较高的执行权,在现状下合并并适当提高政府规模。
3.市
市分为,市-区-街道-社区 3+1级
市分5等,一等分区的市,二等分街道的市,三等相当于街道、镇的市,四等分社区的市,五等不分社区的市(或称为单社区市)
一等市,郡直辖。二等三等市县管辖。四等、五等镇管辖
各种功能区,统一改制为市,不管内部城市化程度。不设功能区的地区根据城市化程度设置不同级别的市。
因为采用小学学区作为基层基准,低等级的市郊区的含量是相当大的。
因为功能区统一改市,因此功能区市的农村地区的含量也会很大。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城市方面的规划和城市组团关系的研究。
4.城乡共同体
一等市和同名的县设置为一个城乡共同体,在一等市上加挂共同体牌子
二等三等市和同名的乡镇设置为一个城乡共同体,在二等三等市上加挂共同体牌子
因为经济建设需要设置的城乡合一的市(功能区型的),城市化程度低的也加挂城乡共同体牌子,内部相当于市的设置城市办事处承担市的职能
共同体成员为共建单位,市财政有富余的时候优先投资共同体内的县、乡镇,同样的县、乡镇优先保证共同体内的市的物资供应。
共同体实行统一规划原则,共同体的整个区域统一规划,共同体内各单位按照各自的任务服务建设。
5.市和广域行政区的关系
市内可以领少量的村,市的具体划分由广域行政区决定。市的规划由广域行政区决定。建设由市执行。
两个相邻的市建设度超过80%,有必要进行合并的,由广域行政区做出决定,进行合并,建设程度低的不允许合并。
当镇属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可以将镇改制为一个同名市+一个同名镇的城乡共同体形式。
6.发展观点下看待市的形成
最原始的是乡,乡下分为若干个村
然后乡内逐渐出现了城市化区域,乡改制为镇,城市化区域设置为市
然后镇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到达一定的程度,整体改制为市
然后市进一步发展,临近市逐渐融合,合并为更大的城市,合并为分街道的市
最后市进一步发展、融合、合并,形成分区的市。
7.每个市都是一个城市建设主体,市辖区可以分担城市建设职能。市内即使存在村,可以认为是郊区,因此在统计上不用剔除。
市的总人口即为市的人口,这样无论是在城市研究,还是城市规划上都比较容易
仍旧以苏州为例:
苏州郡
苏州市--主城,苏州城乡共同体的市
姑苏区古城保护区--现状8个街道合并为5个
工业园区--现状5个街道不变
相城开发区--元和为中心的城区4个街道(相城区的其他部分因为建设程度不高就不宜并入,而应该单独设置县辖市)
吴中开发区--下设5个街道
虎丘区新区--下设6个街道
苏州县--郊区,苏州城乡共同体的县
渭塘市,渭塘镇、北桥街道、漕湖街道,苏州北站新城,设三个街道
阳澄湖市,阳澄湖镇、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太平街道合并,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不分街道
吴中市,吴中太湖新城区域+木渎镇,分为3个街道。
光福市,光福镇,光福风景区。
西山市,西山镇,西山风景区。
东山市,东山镇,东山风景区。
甪直市,甪直镇,城市化程度高,整体升格为市。
望亭市,望亭镇+黄埭镇,规模太小合并,已经城市化,升格为市。
吴江县
松陵市,松陵街道、横扇街道、八坼街道,太湖新城,分三个街道
同里市,江陵街道、同里镇,吴江开发区,分两个街道
汾湖市,黎里镇,汾湖开发区,不分街道
---------盛泽如果按照城乡共同体分设可以是这样的。盛泽周围是丝绸产业区,即使发展到最终结果也是必须有农村的,否则哪来的丝绸。
---------城乡共同体模式下,盛泽市为城区负责高质量的城市建设,盛泽镇为郊区协调城乡共同发展。
盛泽市,盛泽镇、平望镇合并,本身有吴江高新区的牌子,属于功能区设市的情形,功能区就是有城市化发展任务的意思。内部分2个街道
盛泽镇,震泽镇、七都镇、桃源镇等合并,分为七都市、八都市、震泽市、桃源市等市和若干村
昆山县,昆山市、太仓市整体合并,因为下级太少
昆山市,玉山镇改为三个街道、巴城、周市、陆家、花桥、张浦、千灯各一个街道,总共9个街道
周庄市,周庄、锦溪、淀山湖合并,不分街道
太仓市,太仓城区、浏河。暂设3个街道
太仓港市,浮桥镇+璜泾镇,不分街道
沙溪镇,沙溪镇+双凤镇,发展程度低,下设沙溪市(下分社区)、双凤市、直塘市、归庄市等市
常熟县(略)
张江港县(略)
苏州未来可能的调整和演变情况:
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下设的政区变少。
苏州北站新城的渭塘市、阳澄湖旅游区、吴中太湖新城、光福旅游区光福市等可以并入苏州市管理。
原来吴江的太湖新城和开发区可以合并为新的吴江市。苏州县和吴江县可以合并为苏州县 。
张家港的金港、杨舍等逐渐融合,可以合并。常熟也一样。这样一来两县的下级就变少了,可以合并为一个常熟县。
最终苏州郡管辖苏州市、苏州县、昆山县、常熟县,会是比较长期的区划
另外同名的郊区县存在飞地是正常现象,这种模式下,县并不是建设主体,市才是,这个是执行权下沉的需要,避免官多兵少的奇怪现象。
这个区划模式的特点有:
1.按实体设置区划,各级目标明确。
2.依然采用上级管理的模式,避免过度放权导致因为地方利益的原因使得该合并的行政区无法合并,造成和实体不符以及无来由的浪费。
3.郡以内以市为主体规划都会区、都市圈,比较科学合理。
4.增加了城乡共同体,并且采用同名的办法加强城乡共同体内的凝结力,一定程度上避免城乡割裂
5.缺点还是一样,比现在的区划减弱了整体统筹能力,虽然使用规划和财政分配权上收的模式有一定的改善。
全文完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9-29 11:3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