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707阅读
  • 49回复

[福建]“民国”福建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2-19
<P>1949年8月原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随国军迁驻金门,推行地方政务,并督导所属金门和莆田、连江、罗源、长乐等县实际辖区推行县政,并将莆田县属乌坵暂归金门县管辖,罗源县所属东引岛、西引岛及长乐县所属东莒、西莒等岛划归连江县管辖。


<p>
<P>1956年7月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需要,统一战地军政指挥,实施金门、马祖地区「战地政务实验办法」,令省政府移驻台湾本岛,负责研究有关“复福建地区之重建计画方案及对大陆福建地区广播”、闽侨联系、人才储备与不属战地政务之一般省政工作。
<p>
<p>
<P>1992年11月7日金马地区战地政务终止,实施地方自治,金门、连江县回归民主宪政,省政府奉命于1996年1月15日从台北新店迁回金门办公。</P>
<P>管辖范围</P>
<P>1、金门县</P>
<P>2、连江县</P>
<P>历任福建省主席</P>
<P>
胡琏</P>
<P>戴仲玉 </P>
<p>
<P>吴金赞</P>
<P>颜忠诚</P>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2-19

金门,原隶属于福建省同安县,民国4年(1915年)独立设县。与连江县(马祖)同为民国(台湾)所管辖,目前为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序列,金门县属福建省泉州市管辖。通行闽南语,腔调近于同安腔,也是一种漳、泉混合口音(偏泉腔)。

金门地处东经118度24分,北纬24度27分,位于九龙江口外,与厦门湾口遥望。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十二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50.3397平方千米(不包括代管乌坵乡面积)。

行政划分

金城镇(21平方公里,22千人)

金湖镇

金沙镇
金宁乡

列屿乡

乌坵乡(2。6平方公里,370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2-19

马祖的行政名称是连江县,与大陆福建省的连江县同名,马祖列岛位于福建省闽江口外,南北绵延54公里,总面积29.52平方公里,包括东引、西引、亮岛、高登、大坵、小坵(注)、北竿、南竿、西莒和东莒等36个大小岛屿、礁屿,最大岛南竿面积10.64平方千米,全域最高峰为北竿的壁山。位于福建闽江口外东海中,扼闽江咽喉,西距福州约十六浬,东距台湾基隆一百一十四浬(东引至基隆九十浬),南距金门一百五十二浬,与金门南北相对峙,控制台湾海峡。 注:此处的大坵、小坵乃是北竿乡的岛屿,不可与莆田县乌坵乡的大小坵相互混淆。乌坵乡目前由金门县代管,划入金门县行政区。

县四境: 极东:为北竿乡峭头礁东岸,东经一二○度一分二十秒。

极西:为南竿乡津沙村西岸,东经一一九度五一分。

极南:为莒光乡林拗礁南岸,北纬二五度五六分。

极北:为东引乡北固礁北岸,北纬二六度一八分五○秒。

人口:8900人

马祖岛原名南竿塘,而列岛以“马祖”为名,系始于宋代。相传宋时,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州岛,东螺搓渔民林愿之六女默娘,秉性贤淑、事亲至孝,且热心公益,每于黑夜,辄燃薪为火,为渔舟导航,深获乡民感佩。某日乃父出海捕鱼,不幸遇风罹难,默娘痛不欲生,乃投海寻父,卒负父尸漂至南竿岛。乡人感其孝行足式,厚葬立庙祭祀,尊称之为“妈祖”。民间为避讳,因将“妈祖”改为“马祖”,作为列岛总名。

原属无人荒岛,元朝世祖至元14年,迄顺帝至正27年(西元1277~1367年)期间,闽浙沿海渔民,始发现群岛有天然港湾,可资避风补给淡水,遂利用为渔船停泊休息之所。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以后,始有渔民陆续迁入,自成村落。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先后于南竿、北竿、东犬、西犬各岛分设盐仓,计画发展渔业。1934年,首在南竿设联保办事处,推行保甲制度。1937年抗日战起,群岛为日军佔据。1945年胜利后,福建海上保安总队及国军进驻西犬,负责恢复秩序,维持治安。

1949年国军进驻各岛,设马祖军管区行政公署,1950年冬改制为福建省政府闽东北行署,1953年8月,于南竿成立连江县政府,西犬设长乐县政府。翌年3月,复于东引设罗源县政府。1955年6月间,将闽东北行署,改制为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负责指挥监督所属连江、长乐、罗源各县县政。嗣因金门、马祖地区实施战地政务,福建省政府应国防部之请,于1965年7月福建省撤销第一区行政监察专员公署。马祖地区政务交由马祖守备区(现改称马祖防卫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会接管,并将原属长乐县辖之东犬(现改称东莒),西犬(现改称西莒)岛,及罗源县辖之东引岛,划归中华民国连江县管辖,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连江县隔海相对。马祖与金门地区已经在1992年11月7日解除战地政务,回归地方自治,民选县长,成立县议会。

南竿乡北竿乡 莒光乡 东引乡

面积总计:29.52平方千米。

南竿乡:10.64平方千米。

北竿乡:8.94平方千米。

莒光乡:5.26平方千米。

东引乡:4.35平方千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2-19
乌丘屿

乌丘屿
乌丘屿,不像金门、马祖那样引人关注,但这是台军与大陆对峙的一个据点。乌丘屿包括大丘、小丘两个岛屿,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目前这里驻扎有台军海军陆战队一个营的兵力,500余人。由于乌丘邻近大陆边缘,扼控福建莆田兴化湾、湄洲湾出海口,与金门、马祖互为犄角,监控台湾海峡南北交通,可监侦解放军动态、获取情资,台军视其为台海防御作战最前哨及争取战略纵深的重要一环。
乌丘屿北纬24°58.6’ 东经119°28.7’ 23.
乌丘屿现列在台湾的金門縣代管下辖乌丘乡。


马祖列岛属于台湾“连江县”,下辖南竿、北竿、莒光、东引四乡,总人口8867人(2002年10月);
金門縣下辖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宁乡、烈屿乡、乌丘乡(代管)三镇三乡,总人口58582人


马祖为马祖列岛的简称,位于福建闽江口外的东海中,西距福州市约16公里。马祖列岛共有19个岛屿,总面积有28.8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南竿岛面积权有10平方公里,小岛一般都不足1平方公里。马祖的人口有6000多人,还有一部分驻军。马祖列岛的主岛,又名“南竿塘岛”,位于闽江口外偏北15海里处,与黄岐半岛遥遥相对,面积10.4平方公里,属连江县。


台湾外岛驻军近三年兵力大为减少,主要是向内岛和澎湖后移,其中一部分被裁撤)

金门地区:
陆军:2个陆军联兵旅,2.5万人(99年以前金门共有4个旅<师>).有2个天弓"导弹连和"小桷树"短程防空导弹.并部署有"青蜂"地对地导弹(射程130KM海军).
海军:有导弹快艇中队及其洞库.并部署了"雄风"1反舰导弹.

马祖地区:
陆军:1个陆军联兵旅和五个营,2万人(即将减至1万人左右).1个"天弓"导弹连和其它防空导弹. 并部署"青蜂"导弹.
海军:海军有导弹快艇及其洞库.和"雄风"1反舰导弹. 东引岛部署有"雄风"II岸舰导弹、"天弓"空防导弹和FAB快艇.

在乌丘屿、东沙群岛的东沙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驻有少量海军陆战队(部分南沙.东沙群岛岛屿已改由警查驻守).


烏坵鄉原屬於福建省莆田縣,1949年以後由中華民國政府劃歸福建省金門縣代管,總面積為2.6平方公里,由大坵與小坵島組成,行政區劃分為二個村。雖然為金門縣所管轄,但日常補給與交通皆由臺灣台中港所擔任,距離湄州島不到5浬。


在隔绝了半个世纪之后,乌丘屿2002年5月7日与福建莆田湄洲岛首次实现了直航,55名乌丘屿乡亲乘搭金门“太武号”客轮回湄洲探亲。

  2002年5月8日出版的《福建日报》报道说,乌丘屿与湄洲岛相隔18海里,过去是湄洲乡的一个村,岛上居民均系湄洲岛上的打鱼人。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咫尺天涯,隔绝了半个世纪。阔别了50多年的乌丘乡亲高金德一上岸,就与前来迎接他的白发老母抱头痛哭。随同他回乡的女儿高爱华28年第一次见到奶奶李春桃,她搂住奶奶悲喜交集。乌丘屿乡亲汤金辉昨天全家回湄洲探亲,他妻子李阿英背着两岁儿子汤承勋,是这次乌丘乡亲湄洲寻根团最小的团员。

  探亲团成员回到湄洲岛备感温馨,过去他们要回一趟故乡,需绕道金门、台湾、香港等地,不仅咫尺水路要周转好多天,而且花费要增加一倍。他们希望两岸尽早实现“三通”,让两岸亲人随时可以团聚。




據介紹:烏丘嶼系金門的一個鄉,面積1.6平方公裡,島上常住居民50多人,他們的子孫有500多人,分布在台灣省各地,島上居民幾乎全部都是湄洲籍的,大部分人與湄洲島的居民有血緣聯系。因為歷史的原因,湄洲島這個“大哥”與近在咫尺的烏丘嶼“小弟”隻能隔海遙望,望穿秋水。湄洲島的漁民出海,經常能夠真切地看到美麗的烏丘嶼,但也隻能深情地望上一眼后,繞開她去遠處打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2-19
范围也小得可怜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旧约 创世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2-19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国民党没有守住平潭?[em06]
做爱做的事  交配交的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2-19
哈哈,有意思,管几个小岛还有“省主席”,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应该没了吧,“台湾省”主席已经没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2-19
对,楼上问我也想知道,请问那个网友能告知。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2-20
台灣省和福建省現在只是凍結他們的職權,並沒有廢除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2-20
以下是引用ajsgamv在2005-2-19 12:24:45的发言: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国民党没有守住平潭?[em06]


當年李延年自行撤退.


其實當時馬祖本來不在準備防守的範圍, 只是閩東地區撤至馬祖的部隊自行設立了馬祖行政公署, 算來是自己自設的游擊山頭, 跟當時的大陳差不多, 在撐過 1951 年後, 國府才決定正式納入編制.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2-20
现任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主席颜忠诚、金门县长李炷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2-20
福建省主席颜忠诚宣誓就职 【中央社2004-07-30 电】台湾省政府主席林光华、福建省政府主席颜忠诚联合宣誓就职典礼,昨天在位於金门的福建省政府举行。对於这项创举,监誓的内政部长苏嘉全期勉台闽两省加强合作,中央与地方一条心,为省民谋福祉。

总统五二0就职後,台湾省主席林光华、福建省主席颜忠诚同获留任,并在昨天於福建省政府举行联合宣誓典礼,由苏嘉全代表行政院长主持。在场观礼人员包括金门县长李炷烽、民进党籍侨选立委张秀珍及台闽两省政府主管。

苏嘉全指出,林光华和颜忠诚同获留任,显示过去服务政绩受到陈总统、行政院长肯定,而在金门举行联合宣誓典礼为有史以来第一次,意义不凡。

苏嘉全强调,这象徵台闽两省未来应加强合作携手同心,与中央共同来推动省政工作,追求进步,继续开创新局,为省民谋求福祉。

从台湾到金门宣誓的林光华表示,台湾省主席到第一线金门宣誓的创举,一方面象徵台闽两省是中华民国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代表两省未来更密切合作。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2-20
颜忠诚
台湾金门颜氏宗祠
桃园龙谭
邮政90601号信箱
电话: 03-4702696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2-20
现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谢长廷

台湾省政府主席林光华

福建省政府主席颜忠诚

金门县长李炷烽

连江县长陈雪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2-20
昔日“反攻”前哨今日交流先锋

金门纪行

新华社记者陈斌华裴闯 2004-09-16

硝烟散尽铸剑为犁

  老黄牛倦卧在闲置的碉堡前,城区中难得见到军人的身影,长期对福建沿海进行“心战”广播的马山播音站现在每天播放的是轻音乐……这是记者近日专程踏访金门时的所见所闻,这个昔日“反攻大陆”的前哨正在挥别烽火50年的战地气息。

  金门岛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其形如锭,紧邻福建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金门在两岸军事对峙时期,战火纷飞,剑拔弩张。1958年8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震惊世界的“炮击金门”战役(台湾方面称为“8·23炮战”)。炮战一直持续到当年10月6日。此后,大陆方面采取“单(日)打双(日)不打”的方式,一直持续到1979年元旦。

  记者的导游陈河彬是土生土长的金门人,今年38岁。回忆自己的成长岁月,他说,其实他们这代人不像父母一辈亲历“8·23炮战”,对炮弹的记忆并不恐惧。他读小学时,大陆那边打来的主要是“宣传弹”,他还捡过一枚炮弹,卖了30元台币。童年的经历,而今在陈河彬口中成了趣谈。

  陈河彬是一家旅行社的老板,每次接待游客,总要带他们去买金门菜刀。菜刀是金门的名产之一,当年倾泻而下的数十万枚炮弹,成了菜刀的原材料。好钢出好刀,金门菜刀素以锐利耐用而驰名。

  记者来到当地的老字号“金永利”制刀厂。一进门,销售大厅正中摆放着一枚大型炮弹,展示柜上陈列着各种型号的炮弹,柜台上各种刀具琳琅满目。“金永利”前店后厂,大厅后面的车间堆满各种各样的弹壳。一位师傅正在捶打由弹壳切割而成的刀片,再经过淬火、冷却、整形等多道程序,弹壳就变成各种刀具。

  炮弹的第二次燃烧,竟是从杀人利器变成烹饪用具,这是怎样的历史况味。而用来防御作战的碉堡和坑道,除了军方继续使用的以外,如今有的变成观光景点,有的闲置荒废。1992年,台湾当局解除金门长达36年的“战地政务”(将军事与行政结合为一体),金门开始转型为观光地区。

  马山是金门岛与大陆最接近的地方,距离福建的角屿不过2100米,退潮后更只有约1800米。马山的观测站当年是窥探对岸军事布防的最前线,播音站则长期对大陆开展所谓“心战”广播。而今,这里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将开放供游人参观。但是,移交工作还在进行中。

  征得当地驻军的同意,记者进入其中。过了哨卡,迎面可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穿过狭长曲折的坑道,来到观测站。这是一个逼仄的地堡,内置3座高倍率望远镜。记者抵达当天,天气晴朗,通过望远镜从狭窄的观测口看出去,对岸渔村的生活起居历历在目,同行者都不禁发出“太清楚了”的感慨。一衣带水,遥想当年驻军官兵日夜守望,却是咫尺天涯,思乡之情何等辛酸。

  在金门岛上,闲置的大大小小的碉堡有2000来个。金门县政府计划广邀艺术家,运用视觉艺术、音乐、电影、建筑、戏剧等艺术手段,把这些闲置的碉堡改造成美术馆、现代艺术展览场地和咖啡馆、电影院等休闲旅游场所。

  9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碉堡艺术展在金门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台湾艺术家王文志通过人工编织和造型艺术,在碉堡顶上架出一个高15米的炮弹状竹塔,碉堡附近则用竹藤编织出狭长的通道。让冷酷的碉堡展现出柔和的曲线与别样风情。旅美著名作曲家谭盾则在一个宽阔潮湿的碉堡里,利用砸钢琴的巨大声响,使碉堡成为一个炮声隆隆的音箱。曾为歌手萧亚轩、李玟、王菲等创作歌曲的台湾音乐家姚谦,在碉堡前放置了卡拉 OK设备。记者到达时,一位中年人正在大榕树下神情陶醉地演唱《老情歌》。在工作人员的力邀下,记者也唱了一首《恋曲1990》。两岸同胞在金门的碉堡前欢唱爱情歌曲,工作人员直说“不可思议”。

  曾经担任台湾军方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现任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主席)的颜忠诚说,几年前他在金门担任司令官时,这些碉堡、火炮阵地都还摆满了机枪、大炮和弹药,营区外还架设铁丝网。今天这些碉堡变成艺术馆,让金门战地走入历史,成为两岸和平区。

  金门人饱经战火,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打仗,希望两岸和平,早日统一。许多金门人都说:“我们金门人都是赞成统一的,大陆要打的是‘台独’,不会打我们。”金门现任县长和“立委”都是赞成统一的新党人士。陈河彬说:“‘台独’在金门没有选票。”

  田园牧歌中国韵味

  蓝天白云,海浪逐沙,草长莺飞,满目葱茏。走下飞机,金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度假胜地。

  明末清初,郑成功为了攻打台湾,在金门大举伐木造船。1950年起,国民党军队为了作战隐蔽的需要,又在金门实施大规模人工造林。导游陈河彬说,当时军方规定,每个士兵负责栽活一棵树,如果树死了,“就别想休假了”。原本出于作战需要的造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竟然使战地金门成为满目青翠的一座“海上公园”。

  除了环境优美,金门还是人文荟萃之地。金门旧名“浯州”、“仙洲”,由于孤悬海中,历史上常为海盗倭寇肆虐,直到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岛上开始构筑城池以防御倭寇侵扰,依其形势“固若金汤,雄镇海门”而取名为“金门”。据考证,金门自晋朝始即有人烟,当时内陆百姓为避战祸而辗转徙居金门。

  源远流长的中华血脉,使得金门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当地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大儒朱熹曾渡海来此讲学。历史上,金门出过多位状元、进士,岛上由台湾当局划定的保护古迹即达21处之多。

  尽管远离台湾本岛,资源贫乏,设施落后,但是,金门人乐天知命,民风淳朴。挑水回家的老伯、巷子里追逐玩耍的孩童、在摊位前悠然打牌的老妪,还有庙宇里的袅袅青烟……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金门仍保存着完整的中国传统韵味。

  望陆兴羡交流先锋

  市场上摆卖的十有八九是“大陆货”,客轮穿梭来往于金厦海域,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谈论着“大陆机遇”……对于金门人来说,昔日印象中贫穷落后的大陆,正在变成滚滚财源的旺地,金门也正从军事前沿蜕变成海峡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最前沿。

  金门东距基隆198海里,西距厦门约18海里。站在岛上,肉眼可见厦门市区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金门籍的“立委”吴成典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金门与大陆是“生活共同体”。

  金门菜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肉类,大多来自福建。台湾当局派驻金门机构的人员说,晚上金厦海域渔火点点,夜景迷人,那是两岸渔民正在进行小额贸易。他说,记者在金门吃到的海鲜实际上是向大陆渔民买的。金门人早就习惯了这样那样的“大陆关系”。

  高粱酒是金门的名产。金门酒厂创始于1952年,利用金门特产的旱地高粱,引用水质甘甜的地下水,加上酿酒师傅独特的工艺,酿就香醇甘洌的金门高粱酒。陈年特级金门高粱酒,被台湾人视为“第一名酒”。但是,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文在与记者见面时,却强调金门高粱酒是“福建省唯一的高度白酒”。金门目前由台湾当局“福建省政府”所辖,但在许多金门人看来,两岸的两个“福建省”本来就是一省。记者接触到的金门人说:“我们是福建人,不是台湾人。”

  2001年元旦台湾当局开放金门与福建沿海海上直接往来后,金门成为海峡两岸之间往来最直接的桥梁。为了享受所谓“小三通”的便利,台湾本岛的一些民众特地把户口迁到金门,因此,尽管金门常住人口只有3万人,但户籍人口却有约6万人。但是,3年来,金厦航线成效不彰。

  金门县政府和业者都清楚,在驻军从最多的10万人裁减至今天的1万人后,长期做“阿兵哥”生意的金门,其经济腾飞的希望在大陆。吴成典说,两岸关系缓和、改善,各项交流越来越开放,才是金门人的福气。

  在金门洁白的沙滩上,一根根“防登陆柱”斜刺向海,海边的树丛中不时可见“雷区”字样的警示牌,空旷田野中也直立着许多反空降桩,这些都在提醒着人们,和平还没有完全到来。指着这些“战争遗迹”,陈河彬说:“早点拆除就好了。多好的沙滩啊!搞成度假村,大陆同胞来了可以晒太阳、游泳,那时我们就赚翻了。”(新华社台北9月15日电)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2-20
颜忠诚 1939年9月26日出生,福建省金门县人,国民党籍。陆军军官学校第31期、陆军炮校正科班95期、陆军指挥参谋学院1972年班、三军大学兵科研究所1984年班毕业。历任连长、营级指挥官、处长、师长、金门防卫部参谋长等职。1988年10月任32军军长。1989年9月任花东防卫部中将司令。1991年3月任马祖防卫部司令。1992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93年7月任金门防卫部司令。1996年任陆军副总司令。1998年2月任“福建省主席”。2000年5月留任“福建省主席”。 电话: 00886-3-4702696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2-20
中华民国福建省

目前海峡两岸均各有一个福建省,其历史渊源相同,唯因国共内战后造成分治。台湾方面的福建省仅辖金门、乌坵、马祖等地。

中华民国福建省

国府迁台后简史1949年8月原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随中华民国国军迁驻金门,推行地方政务,并督导所属金门和莆田、连江、罗源、长乐等县实际辖区推行县政,并将莆田县属乌坵暂归金门县管辖,罗源县所属东引岛、西引岛及长乐县所属东莒、西莒等岛划归连江县管辖。

1956年7月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需要,统一战地军政指挥,实施金门、马祖地区“战地政务实验办法”,令省政府移驻台湾本岛,负责研究有关“复福建地区之重建计画方案及对大陆福建地区广播”、闽侨联系、人才储备与不属战地政务之一般省政工作。

1992年11月7日金马地区战地政务终止,实施地方自治,金门、连江县回归民主宪政,省政府奉命于1996年1月15日从台北新店迁回金门办公。

行政区划1. 金门县

2. 连江县(马祖)

国府迁台后的历任福建省政府主席胡琏

戴仲玉

吴金赞

颜忠诚

金门,原隶属于福建省同安县,民国4年(1915年)独立设县。与连江县(马祖)同为中华民国(台湾)所管辖,目前为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序列,金门县属福建省泉州市管辖。通行闽南语,腔调近于同安腔,也是一种漳、泉混合口音(偏泉腔)。

金门地理

金门地处东经118度24分,北纬24度27分,位于九龙江口外,与厦门湾口遥望。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十二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50.3397平方千米(不包括代管乌坵乡面积)。

交通

岛内联系多倚靠公路交通,全岛公路密度为台湾地区各县市之冠。大小金门间仰赖水头商港(金城镇)与九宫码头(烈屿乡)间的航运,联络两岛的金烈大桥已讨论多年,但至今仍未动工。乌坵乡原属莆田县,与金门本岛间并无直接航班,须经由台中港中转。对外交通以空运为主,目前有往台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各航线。海运方面则有料罗与水头两商港,水头商港同时为小三通指定港口,与厦门和平码头间有定期航线。

政治

金门地区选民结构以泛蓝(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支持者居绝大多数,历届选举泛蓝候选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选票。但民进党虽在近年来积极在金门投入行政资源加强耕耘,未来政治版图变化仍待观察。

行政区划分

金城镇

金湖镇

金沙镇

金宁乡

烈屿乡

乌坵乡(代管)

乌坵乡原属于福建省莆田县,1949年以后由中华民国政府划归福建省金门县代管,位置:东经 北纬25度,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由大坵与小坵岛组成,下辖行政区2 村129邻。人口:户数129 户总人口379人。

乌坵乡虽然为金门县所管辖,但日常补给与交通皆由台湾台中港所担任,距离湄州岛不到5浬。

乌坵屿名胜

乌坵屿灯塔

鸳鸯湖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2-20

连江,福建省沿岸的一个县。和大陆相连的部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治;而本县海域上的南竿、北竿、东引和其他小岛屿合称马祖列岛,由中华民国政府管治。两个连江县历史渊源相同,唯因国共内战后,造成今日两个“连江县”的特殊情况。


中华民国连江县简称:马祖

福建省连江县




简称:马祖


县治:南竿乡


面积:29.6055平方千米


人口:8,912人(2004/5)


电话区号:0836


县辖乡4个


县花九重葛


县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地理:马祖的行政名称是连江县,与大陆福建省的连江县同名,马祖列岛位于福建省闽江口外,南北绵延54公里,总面积29.52平方公里,包括东引、西引、亮岛、高登、大坵、小坵(注)、北竿、南竿、西莒和东莒等36个大小岛屿、礁屿,最大岛南竿面积10.64平方千米,全域最高峰为北竿的壁山。位于福建闽江口外东海中,扼闽江咽喉,西距福州约十六浬,东距台湾基隆一百一十四浬(东引至基隆九十浬),南距金门一百五十二浬,与金门南北相对峙,控制台湾海峡。 注:此处的大坵、小坵乃是北竿乡的岛屿,不可与莆田县乌坵乡的大小坵相互混淆。乌坵乡目前由金门县代管,划入金门县行政区。


县四境: 极东:为北竿乡峭头礁东岸,东经一二○度一分二十秒。


极西:为南竿乡津沙村西岸,东经一一九度五一分。


极南:为莒光乡林拗礁南岸,北纬二五度五六分。


极北:为东引乡北固礁北岸,北纬二六度一八分五○秒。


历史马祖岛原名南竿塘,而列岛以“马祖”为名,系始于宋代。相传宋时,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州岛,东螺搓渔民林愿之六女默娘,秉性贤淑、事亲至孝,且热心公益,每于黑夜,辄燃薪为火,为渔舟导航,深获乡民感佩。某日乃父出海捕鱼,不幸遇风罹难,默娘痛不欲生,乃投海寻父,卒负父尸漂至南竿岛。乡人感其孝行足式,厚葬立庙祭祀,尊称之为“妈祖”。民间为避讳,因将“妈祖”改为“马祖”,作为列岛总名。


原属无人荒岛,元朝世祖至元14年,迄顺帝至正27年(西元1277~1367年)期间,闽浙沿海渔民,始发现群岛有天然港湾,可资避风补给淡水,遂利用为渔船停泊休息之所。明太祖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以后,始有渔民陆续迁入,自成村落。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先后于南竿、北竿、东犬、西犬各岛分设盐仓,计画发展渔业。1934年,首在南竿设联保办事处,推行保甲制度。1937年抗日战起,群岛为日军佔据。1945年胜利后,福建海上保安总队及国军进驻西犬,负责恢复秩序,维持治安。


1949年中华民国国军进驻各岛,设马祖军管区行政公署,1950年冬改制为福建省政府闽东北行署,1953年8月,于南竿成立连江县政府,西犬设长乐县政府。翌年3月,复于东引设罗源县政府。1955年6月间,将闽东北行署,改制为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负责指挥监督所属连江、长乐、罗源各县县政。嗣因金门、马祖地区实施战地政务,福建省政府应国防部之请,于1965年7月福建省撤销第一区行政监察专员公署。马祖地区政务交由马祖守备区(现改称马祖防卫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会接管,并将原属长乐县辖之东犬(现改称东莒),西犬(现改称西莒)岛,及罗源县辖之东引岛,划归中华民国连江县管辖,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连江县隔海相对。马祖与金门地区已经在1992年11月7日解除战地政务,回归地方自治,民选县长,成立县议会。


交通马祖列岛各岛间以交通船当地俗称"小白船"连系,其重要的港口有南竿的福澳港。对外有与台湾基隆港间的船运航线主要有台马轮及合富轮两船只,空运方面北竿、南竿两地机场均有往台北航线。


行政区划南竿乡

北竿乡

莒光乡

东引乡

面积总计:29.52平方千米。


南竿乡:10.64平方千米。


北竿乡:8.94平方千米。


莒光乡:5.26平方千米。


东引乡:4.35平方千米。


马祖位于台湾海峡正北方,面临闽江口、连江口和罗源湾,与大陆只有一水之隔,为海运要冲。原分别隶属于福建省连江县、长乐县与罗源县,现由中华民国福建省连江县管辖。主要由南竿、北竿、高登、亮岛、大坵、小坵、东莒、西莒、东引、西引及其附属小岛共计三十六个岛屿、礁屿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连江县

连江县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连江全县辖15个镇6乡(不含马祖)265个村居,人口62万。陆地面积1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312平方公里。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2-20
烏坵

許多人以為我為家鄉付出很多,
其實我得到家鄉的疼愛更多,
——沒有烏坵,就沒有個人的第一本書。
~高丹華

第一次對「烏坵」有印象是在我讀金城國中一年級的時候,國小好友的班上有一位來自烏坵的同學,當第一次月考成績公佈時,大家都很驚訝全年級第一名竟然就是這位烏坵的同學,對於他的來歷自然也就充滿了好奇。由好友口中約略知道他們住的小島離金門有段距離,其面積好像只比縣立運動場大一些,至於他所讀的小學,全校學生也只有個位數,會來城中讀書則是因為烏坵鄉由金門縣政府所代管。但最令我感到疑惑的是,他們如何在這麼小的島上過生活?

後來會在電視上聽到烏坵,大多是在選舉開票的轉播中,因為這裡一定是全國最早完成開票的地方,而票數也通常只有十幾票。大約四年前,台電將此地列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評估地點之一,名不見經傳的烏坵才得以獲得媒體的報導,說真的,當時並沒有很在意這則新聞,因為好像跟自己關係不大,事實上是因為當時對於烏坵的認識還停留在地小人稀的膚淺印象。

會開始對烏坵產生興趣與關心,起因於去年四月金門日報的一則頭版新聞,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到金門與地區的文史工作者進行座談,有位不請自來的女士在會中發難,她痛陳中央政府長期以來對於烏坵的漠視與漠然,這位不速之客就是烏坵鄉公共事務協會的總幹事—高丹華。之後他還投入了縣議員的選舉,雖然最後並沒有當選,至少提高了烏坵議題在金門的能見度。除了不斷在報上投書,今年五月,她還在全國社會福利會議向陳總統高喊:「救救烏坵鄉」,這樣站在第一線與大環境抗爭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她的行動力也著實令人敬佩!

年初回金門過年,在偶然的情況下看到高丹華所編著的《發現烏坵嶼》,翻了一下就被高小姐的文筆和書中珍貴的老照片所吸引,但我沒辦法一口氣將書看完,因為常常在某張照片上停留許久,想像烏坵的風景,想像那個困乏、不便的生存空間,想像戰地生活的好久好久以前,也想像在台灣出生的烏坵後代,當他們回到他們父母長大的地方,會迸出怎樣的火花?

這本書之所以難能可貴,在於它是第一本關於烏坵的鄉土文獻,透過此書,我們才得以揭開烏坵的神秘面紗。除了交代烏坵的地理、歷史和現況外,書裡頭還有烏坵的傳奇、人物故事、與島上軍民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還收錄了台電的調查報告與烏坵燈塔的簡介,連到烏坵當兵應注意的「菜鳥備忘錄」都附上了,編著者的用心可以想見。

書中匯集了高丹華過去在報上的投書和發表在自立晚報《對不起,烏坵!》專欄的文章,若不是他大聲疾呼,我們很難想像中華民國境內還有這樣的地方!烏坵比同屬前線的金門還要落後三十年以上,缺水、缺電、沒學校,更缺乏最基本的醫療關懷,對外的交通也只能仰賴十天一航次的軍艦。政府該給的,烏坵居民沒有享受到,然而政府的燙手山芋卻想丟給他們,怎麼說都不公平,或許我們可以很輕鬆地說:「遷村不就得了」,然而,誰又能體會烏坵人的感受?

高丹華出生於烏坵的「燈塔家族」,烏坵嶼燈塔建於清同治年間,當時她的曾祖父就參與了燈塔的建造與看守工作,其後她的外曾祖父、祖父、外公、父親、舅舅都守過燈塔,期間經歷了許多戰亂與政權更替,直到民國九十年一月,高金振主任(高丹華的父親)退休,燈塔家族才從此走入歷史。書中也有一些篇幅在講烏坵燈塔與「高爸」的故事,看似平凡的生活情節卻透露出守燈員、燈塔與這塊小島的緊密連結。這不僅僅是一段家族紀錄,更是見證烏坵歷史的珍貴史料。

如果您對烏坵原本一無所知,看了《發現烏坵嶼》,您可能會跟我一樣,很想親自到烏坵走一遭,體驗那裡的「藍與黑」﹔如果您認為少數人的權利被忽視是應該的、身為弱勢族群就該認命,看過這本書應該會改變您的想法;如果您不知道自己可以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這本書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發與力量。

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咀嚼、用心感受的好書。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2-20
烏坵鄉沿革

烏坵鄉原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於民國四十三年奉國防部命令設鄉,劃歸金門縣政府指揮監督,先民為湄洲漁民,後因戰爭形成一座固若金湯的海上堡壘,與駐軍關係密不可分,雖物資缺乏,在此堅苦環境下,居民仍貽然自得。島上人文風景奇特,奇石遍佈,廟宇林立,漁產豐富,愈有霧季飄邈間更有如海中仙島,神秘而又美麗,早期居民多利用岩石砌房而居,民風純僕,平時則悠閒釣魚,下海尋找各式海產,部份農作自給自足,像是以大海為床、星空為家;其特殊地位及位置將發展成為一座獨特之海上公園。

烏坵鄉人口數及面積

人口數:約367餘人
面積:約2.6平方公里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2-20
高丹华(乌丘乡公共事务协会总干事)电话:0936113350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2-20
活在30億的烏雲之下──最遙遠的烏坵2005-01-12活在30億的烏雲之下──最遙遠的烏坵

高丹华(乌丘乡公共事务协会总干事)电话:0936113350

烏坵大事縱覽

歷史
1874:
英人建立烏坵燈塔
1900前:

而由於烏坵位於台灣海峽西線航道的中點,具航運標誌作用,十七世紀葡萄 牙、西班牙、荷蘭等歐西海權國家航向東亞之際,在一些海圖中已標註福建中部外海之烏坵嶼(Ockseu Island),十八世紀的英國海圖中也有同樣記載。鴉片戰爭(1840年)後,烏坵位開港通商廈門、福州間之中繼,扼人口眾多,漁業發達的湄洲灣與興化 灣口,更是從香港經廈門北上至寧波、上海航路的必經指引。因此,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籍正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規劃設計並與副工程師哈爾定(John Ropinald)監造,為往來福州、廈門之間的船隻導航,當時配置一名主任(外國人),三名燈塔看守員。當時建築構材由上海取得,並精準的算出建築的材 料及構件量,在大坵之頂、海拔一百公尺處興建烏坵燈塔;燈塔附近,也發現挪威籍燈塔管理員傑克森(H.J.Jacobsen)於一八九九年十月三日下葬的 墓,顯見烏坵燈塔曾由外籍人士所管理。(烏坵歷史新發現明代古籍早記載,李增汪,2004)


1910:

烏坵並曾於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三日發生過一艘名為(KWEIYANG」、載重一千七百一十八噸的英籍貨輪,在從香港 到寧波航程中,不幸在小坵島附近發生船難,而在航海史中有所記載。(烏坵歷史新發現明代古籍早記載,李增汪,2004)


1943~1945: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侵佔烏坵島(1943|1945年間), 迫害當地居民,並強佔燈塔,以作軍事要地及營舍,後遭美軍驅離。(烏坵歷史新發現明代古籍早記載,李增汪,2004)


1949 before:

總之,民國三十八年以前,烏坵原屬福建中部莆田縣之外島,為香港與上海 之間重要的航路指引,島上居民為來自湄洲島之漁民及數名燈塔外籍駐守人員(1874年以後)。(烏坵歷史新發現明代古籍早記載,李增汪,2004)


1970:

生於60年代的我,經歷了30多年來烏坵的變化。先是海軍陸戰隊自反共救國軍手中接下了戌守烏坵的棒子,服役人數達一至兩千人左右。而此時亦是烏坵鄉生育的高峰期。我民國65年畢業於烏坵國小,本屆畢業生7人,大我一屆的畢業人數是13人,算是創烏坵國小記錄的,那時台灣經濟亦是剛起步,遠在前線的烏坵天天聽著反攻大陸的口號,草木皆兵,生活的苦,不必贅言(吳美蓮,1998)。


1980:

七○、八○年代,年輕人多被父母召回投入擁抱海洋之戰,重達近千噸的漁船達五艘,加上現代化捕魚機具助益,魚、蝦產量令人咋舌。漁獲多遠征賣入澎湖或金門市場,我常跟朋友炫耀:我家是以龍蝦標本營生的,龍蝦之盛產可見一斑。
  好景不常,到了八○年代末,過量的撈捕,使得漁源枯竭,漁船一艘接一艘的賣,鄉民此時人口大量外流,小坵只剩下了7、8個人留守家園。烏坵國小也於此時劃下了休止符,大坵國民位宅夜晚的亮燈數不及一半,一棟棟的空屋正訴說著烏坵逃離不了自然的宿命,也許再過些年,烏坵鄉將走入歷史(吳美蓮,1998)。


1998:
(2月)
台電公布核廢料處置場所(小坵嶼)
30億的流向:

針對外傳台電將提供卅億元回饋金,做為核廢料最終處理場址的補償一事, 李毅強鄉長指出,其中百分之卅掉入金門縣政府的口袋,十億元用以徵收目前 全屬國有的土地,最後全給了國有財產局,等於中央將左手的錢交給右手,純 係一場欺人的把戲而已。至於剩下的十一億元,李鄉長表示將由台電和鄉公所共管,必需雙方共同簽 證才能動支,每年則靠孳息做為地方建設之用,問題是面積僅有零點四平方公 里的小坵島,到時候有一半以上全埋上核廢料,人都睡在核廢料上面,還有甚  好建設的,台電這種「畫大餅」說法,用意在玩數字遊戲,鄉親絕不接受任 何形式的 利誘,希望中央莫再打小坵的壞主意!(烏坵人怒吼 拒絕核廢登,中國時報,1998)


夏天

今年夏天,國軍人事精減,現人員額不足400人,店家生意一落千丈,此時烏坵人的信心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願不願意成了每個烏坵人的選擇題。九月十日鄉公所召開鄉民大會,由40戶戶長投票決定接不接受台電的探勘作業,結果以25票對15票不同意台電的探勘,然而烏坵的未來前途真的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嗎?台電會尊重投票的結果而退出嗎?茫茫的未知..如圍繞烏坵島茫茫的大海。(吳美蓮,1998)


1999
(7月)
兩國論
導彈演習
烏坵備戰
2002
核廢處置 台電放棄烏坵

台電核能後端人員去年已撤出烏坵,預計台電最快將在八月宣布終止烏坵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計畫,未來計畫推動地點鎖定在台東縣達仁鄉、澎湖東吉嶼及基隆彭佳嶼三個地方。


(8月)
小坵設置核廢料計畫因為太接近大陸被迫放棄,核廢料將會暫時儲存在核電1、2、3廠。
2004
(11月)
烏坵歷史新發現明代古籍早記載:

金門縣文化局近日經召開歷史建築烏坵鄉清查期末報告,報告中對於烏坵的地理位置有重要性文獻新發現,即烏坵至少在十五世紀初,已是福州東航琉球航路上的重要指標。(烏坵歷史新發現明代古籍早記載,李增汪,2004)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2-20
乌丘乡文化、民生及現況

語言:

烏坵島位於福建湄州島外二十浬,距離金門、馬祖、台灣卻在七十浬以上,可說是孤懸海上。島上講的不是台灣的閩南語,也不是馬祖的閩北話,而是全世界只有兩個縣通行的「蒲田話」。(遺忘在海峽中)


食:

烏坵周圍可是個豐富的漁場。聽前任老鄉長說,大陸漁民還沒有在附近海域炸魚之前,他們一個早上可以抓到五百多隻龍蝦。現在因為整個漁場都被破壞,早就抓不到什麼魚了。所以居民就在大小坵沿岸釣魚、撒網,只夠自給自足而已。
以前烏坵還有幾艘比較大的漁船,專門捕魚或龍蝦拿到澎湖、金門去賣的,現在因為漁場被破壞,早就廢棄不用、擱淺在小坵碼頭附近。(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現在,烏坵還剩一樣上天賜給他們的寶,那就是紫菜田。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紫菜田,是烏坵人吃不完的寶。
烏坵紫菜的口感很好、又甜又細,因此算是上等的紫菜。雖然,金門水試所跟烏坵鄉公所有紫菜推廣班,但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產銷推廣計劃,讓烏坵紫菜的名號還沒有在外面打響,所以很少人知道這裡還有這麼高品質的紫菜。
種紫菜的過程是很自然的大地循環。
這次去烏坵剛好是他們燒石灰要去清理紫菜地的時節,因此許多人都是回來撒石灰的。有紫菜田的阿英說,石灰就像種子一樣,它會先把地清乾淨。那是因為紫菜的生長環境必須很潔淨,孢子才會附著在上面生長。所以,就要先撒石灰消毒,才能把石頭上的微生物清掉。
因此,當地居民就利用海裡撿來的螺殼來燒成石灰。垂手可得的螺殼經常是餐桌上的佳餚,從來沒一次吃過這麼多螺肉的我,腸胃受不了,一直跑去廁所報到。自己也有紫菜田的朱伯伯專程拿行軍散過來給我吃,他說因為螺肉太冷了,吃不慣的人就會拉肚子。(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生長紫菜是在冬天,而且天氣愈冷,風浪愈大,長的愈好,像去年冬天是暖冬,所以紫菜的收成就不好了。

純打漁人家因對岸漁民炸魚,使得漁源雪上加霜,已不復見,冬天紫菜產季,多數人依舊返鄉採集至三月,採收完 結又都陸續返回台灣,歸人都成了過客,留下來的鄉民多經營雜貨小吃。七、八間小店,疏落的排列著,平日做小生意,暇時整理菜圃、養雞、而或釣釣魚、至海邊 拾撿大螺、得空去台灣,探望親人,小住10天。烏坵人似乎已熟悉了如此的生活模式.碧海藍天,日復一 日,直到台電核廢料儲置場將考慮儲置烏坵,消息曝光,烏坵不再安寧.戶口人數不斷增加,電力不足、水源缺乏、交通不便、兒童之教育、鄉民醫療權益,等 等...再再突顯政府對這小島的疏於照料一一浮上檯面,然而這一切成就的只是烏坵的知名度,其餘一無所得。(吳美蓮,1998)


行:

與中共大陸都可通了,為何烏坵與台灣的路仍不通(每個月逢五僅三次,即十天才有一次軍艦?)
金門縣政府有情地在春節前,將接回廈門的鄉親返金過年,為何對代管的烏坵『情感戒嚴』?老認為烏坵人是包袱與累贅,不肯真正「真情相待」?(其實中央的分配款、三十幾億的離島建設基金,可以掉幾粒芝痲屑為烏坵建設呀!)

因為大船吃水比較深,沒有辦法直接靠上碼頭。所以小坵那邊的駐軍必須再派出開口笑小艇來海上接駁。
一齣跳船的戲,就這樣在海中央上演了。所有要上去烏坵的人,都要先經過這一關。我們去的那一天還算風平浪靜,因此很輕鬆的一躍而過。聽說,要是碰上大風浪時,小船很難靠上大船,經常是一個浪差就好幾呎,要跳過去的人就得看準,抓住時機一躍而過。(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民生問題:

水、電是烏坵的兩大問題,以前的烏坵因為淡水不夠,因此家家戶戶的屋頂都蓋的四四方方來儲存雨水,再用一條水 管把水納入地下的儲水槽。這些儲存下來的雨水大概可以用個三、四天,通常他們都拿來洗東西、乾淨一點的水還可以拿來做飲用水。雖然現在烏坵的用水是靠十天 一次的軍方運補,但是過去這種克難的儲水方式,仍然還繼續在使用。
在烏坵的電器用品壽命大概都不太長,因為一天三次的換電就夠讓電器用品吃不消了。
烏坵所有的電力全靠軍方兩台發電機提供,這兩台發電機是屬於緊急發電機,根本不可能拿來當一般正常的發電機使用。所以每發電八個小時,就要輪流再換電一次。(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文化地景:

而在島上,還有在此看守了三代燈塔的百年家族。因為清末開放五口通商時,烏坵恰巧位在從廣州經廈門到上海的重要航線上,因此在1874年英國人在島上建造了一座燈塔,從此在世界的航海圖上,有了烏坵這個地名。
雖然因為政治及軍事的因素,燈塔現在是不發光的,但是看守燈塔的高家及蔡家現在仍然負起燈塔的保養及紀錄的責任。守了40幾年燈塔的高伯伯說,以前燈塔仍發光時,距烏坵20浬的湄洲島,沿岸走路不用手電筒,足見當時這個燈塔的發光程度。
(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一個家有兩個不同姓氏的小孩:
戰地文化:

當初烏坵只是一個漁民的中間休息站,因為烏坵周圍是一個豐富的漁場,因此,許多從湄洲島出海打魚的漁民,就把漁具放在烏坵。每當漁季來臨的時候,就有大批的漁民過來住在島上。
民國38年,國共戰爭爆發,兩岸從此劃清界線,這些漁民就留在烏坵回不去了。一直到了開放兩岸探親後,他們才有機會再回到他們的故鄉去見那些一別近40年的家人。(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當年的反共救國軍在這裡落地生根的,他們多數入贅於早已居住在當地的民家。所以在烏坵,經常有一個家庭的小孩有兩個不同的姓的情況也就見怪不怪了。(發現烏坵,陳曉雲,1998)

核廢料

被遺忘的角色:

做為「軍管的離島」,本以為在前線為台灣守衛了五十年後,烏坵應可慢慢褪下戰地戎裝,盼得一個規劃 地方發展的有利前景,卻沒想到,它企盼多年的地方規劃方案,卻是「如何成為一個核廢料棄置場」。「烏坵的前半生都在為國打仗,沒想到後半生卻淪為高污染的 垃圾場」曾為反共救國軍的大坵村朱先生不勝欷歔地感歎。
面對這難堪的一切,烏坵人卻連反抗的法源都沒有,由於全島長期被劃為軍事管制區,雖然有的烏坵人在當 地已生活了好幾代的歷史,但國軍遷台以來,沒有一個烏坵人,獲准擁有一張自己的土地權狀,整個烏坵,全都被登記為國有土地;因此,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老神 在在地宣稱:烏坵人不同意核廢料場址也不行,到時候他們依然可以動用公權力強制徵收土地。甚至,如果政府要強制拆屋遷村,恐怕居民也不得不就範。(離 島  她不是荒島 她是遺世的珍寶,螢火蟲映像體,1998)


台電的手段:

當然,決策單位也不是只來硬的,同時他們也以利誘之,除了一貫地宣稱:三十億元的回饋金將會如數撥 付以外,目前,面對舉旗不定、仍不肯與台電簽約的烏坵鄉民,台電後端處更是握有每一戶、每一人的資料,除了不斷以電話、拜訪等攻勢,說服鄉民的認同外,台 電更展現令人咋舌的財大氣粗的氣勢,以直昇機載來台電高層人員進行溝通,並施惠性地,順道接送鄉民往返台灣、烏坵;之前,更積極舉辦日本核電參訪團,招呼 烏坵每家每戶到日本旅遊;最近,又為了解決自己地質探勘時所遭遇的不斷停電、用電不足的問題,乃大方地宣稱將協助改善小坵的電力……(離 島  她不是荒島 她是遺世的珍寶,螢火蟲映像體,1998)


選舉以及30億效應:

很遺憾的,台電核廢料探勘烏坵的新聞事件,帶來烏坵人口的量變與質變,許多我們不認識的新面孔在這次選舉中現身,許多數十年來未曾踏上烏坵土地的「新選民」,也在這次的基層選舉中投下他們的選票。
  更遺憾的,我不認識的這一些新的鄉親,在此次不餘匱乏的舖位中,有人為船位而差點演出全武行,讓我們這一群緬懷搭船無舖位可睡的烏坵人,傷痛得久久不能自已,原來烏坵的選情產生量變之外,烏坵人也產生質變了呀!
 數十年來,我們沒有為一張舖位吵架,我們可以輪流睡呀! 到底誰才是烏坵人?誰能代表烏坵人民的聲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烏坵已不是烏坵了,烏坵人也不是烏坵人了,烏坵的大家族因選舉而找來愈來愈多的幫手,一起創造烏坵的人口奇蹟。(烏坵的幽靈與幽怨,高丹華)


台電撤出烏坵:

台電核能後端人員去年已撤出烏坵,預計台電最快將在八月宣布終止烏坵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計畫,未來計畫推動地點鎖定在台東縣達仁鄉、澎湖東吉嶼及基隆彭佳嶼三個地方。
  烏坵案夭折可能會造成原能會與台電人事大地震,究竟會由那個單位出來說明事情真相,當事者需要很大勇氣。 台電統計已在烏坵計畫花了七億元,其中包括每年固定向烏坵鄉民購買近一千公斤的紫菜,一億元給烏坵鄉公所,舉辦駐軍康樂設施、海水淡化設備、島上道路修 築、民房維修等,在未正式宣告烏坵計畫終止前,台電仍須推動這些回饋計畫。
  台電指出,在八十七年剛開始進行烏坵的環評時,中國即已公開表示,若台電在烏坵建碼頭,即視為軍事挑釁行為,接著中國又在烏坵附近舉行多次火砲射擊演習, 使得台電相關的探勘、觀測、評估工作斷斷續續,去年環保署審查烏坵最終處置場的環評時,要求必須進入第二階段,且台電須作替代方案,據指出,這根本已宣告 烏坵案胎死腹中。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2-20
乌丘乡乡长蔡元珍、乡代会主席林荣仁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2-20
高丹華贈送新書「發現烏坵嶼」給金門縣政府 高丹華贈送新書「發現烏坵嶼」給金門縣政府

2002-1-06 14:55

--------------------------------------------------------------------------------

福建省金門縣烏坵鄉公共事務協會總幹事高丹華(左),六日在金門舉行「發現烏坵嶼」新書發表會,並贈送三百本給金門縣政府,由縣長李炷烽(右)代表接受。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傳真 一月六日
高丹華著發現烏坵嶼新書在金門發表引起迴響 高丹華著發現烏坵嶼新書在金門發表引起迴響
中央社
2002-1-06 14:03

--------------------------------------------------------------------------------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六日電)由金門縣代管的烏坵鄉,長期以來幾乎成為被國人遺忘的國土,烏坵鄉公共事務協會總幹事高丹華今天在金門舉辦「發現烏坵嶼」新書發表會,她沈痛的呼籲國人給烏坵一點關懷,引起包括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金門縣長李炷烽等熱烈迴響。
「發現烏坵嶼」新書發表會,上午在金城鎮魚狗藝文餐廳舉行,烏坵土生土長的高丹華,以三百本所著新書致贈金門縣政府,由縣長李炷烽代表接受,她並提出關懷烏坵的呼籲。

位於離島金門和馬祖之間的烏坵鄉,由總面積一點二一平方公里的大坵、小坵島組成,原屬福建省莆田縣轄,距大陸媽祖誕生的湄洲島僅二十海里,民國四十二年設鄉由金門縣政府代管迄今,島上除駐軍外,現住居民不到五十人,真正是「離島中的離島」,也是全國三百一十九個鄉鎮轄區和人口最迷你的鄉。

高丹華表示,四年前台電宣布烏坵入選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在許多人眼中烏坵彷彿只有「核廢料文化」,讓她驚醒家園面臨無奈的危機,更發現原來是如此深愛小時候成長的海洋與土地,因此,下定決心提筆來介紹大家所遺忘的烏坵。

「發現烏坵嶼」一書,為第一本有關烏坵天地、人文、傳奇、田野調查的鄉土文獻,高丹華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下出版,她說,其實烏坵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內涵,由於仍屬軍事森嚴的管制區,對外交通不便,以致於成為被百分之九十九國人所遺忘的島嶼,希望透過著作讓大家發現烏坵戰地文化與人文風華,進而給予應有的尊重與關懷。

高丹華的開場白,引起省府秘書長翁明志的感慨,翁明志表示,烏坵鄉為福建省轄,由於地處邊陲,省府照顧心有餘、力不足,一直是心中的痛,金門縣政府曾計劃集體遷村,後來不了了之,而連江縣卻願意代管照顧,讓他身為金門人感到慚愧,未來將爭取中央補助照顧弱勢的烏坵。

新任縣長李炷烽也提起民國七十一年在縣府文教科服務時,經手烏坵鄉三位老師薪水半年發放一次的往事,他指出,很遺憾沒有機緣踏上烏坵,現在不只是台灣同胞,連金門人也不認識烏坵,實施一年的小三通也未將烏坵納入,因此,在新春開始,他將與省府人員一起到烏坵訪視,以行動來關心代管的離島烏坵。

包括民進黨中常委劉世芳、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金門縣寫作協會理事長溫仕忠、烏坵鄉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高建中等參加新書發表會,肯定高丹華提筆對家園的關懷,並預祝參選縣議員的高丹華能高票當選,成為烏坵的代言人。

發現「烏坵嶼」 遺世的吶喊 發現「烏坵嶼」 遺世的吶喊

中時電子報2002-1-06 03:20

呂雪彗/台北報導
一本有關烏坵嶼-一座被世人遺忘的島嶼的鄉土記事昨天問世。

在台電宣布將烏坵作為核廢料最終墳場同時,烏坵嶼對外揭開神祕面紗,自許作弱勢烏坵代言人的烏坵公共事務協會總幹事高丹華,將三一九鄉鎮中最小的烏坵鄉傳奇軼事、人文內涵及自然景觀集結成冊,昨天正式出版。

烏坵嶼是前線最重要的據點,位於金門與馬祖間,距媽祖故鄉湄洲島廿浬,烏坵鄉民多半是湄洲島的子民,相傳烏坵是湄洲媽祖廟的廟產。

作者高丹華從台電宣布烏坵作為核廢最終處置場址開始,即帶領烏坵人展開長期理性的溝通與抗爭,並激起她的文字潛能,在各大書報雜誌發表對家園的愛與執著。「發現烏坵嶼」是全國三一九鄉鎮中烏坵鄉首冊鄉土文獻,記錄烏坵人對這塊懸於海中的孤島,與文明絕緣的海洋家園的自然人文景觀,奇人軼事與歷史傳奇,讓充滿宗教氣息與剛毅軍事要塞交錯的景觀島嶼揭開神祕的面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