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43阅读
  • 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7):新民府(附阜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29
<P>新民 辽河自法库入,屈西南迳古城。养息牧河自彰武入,左合秀水河,南入辽河。其东蒲河自承德入,迳黑鱼泡,西有新开河自库伦入,为柳河,并入辽中。又西鹞鹰河,南入镇安。旧设驿二:白旗堡、巨流河。京奉铁路车站四:白旗堡,新民府,巨流河,兴隆店。商埠,中日约开。</P>
<P>镇安 冲,难。府西一百五十里。明,广宁卫之镇安堡。光绪二十八年,分广宁东境,设治小黑山,置县隶府。西:羊肠河,导源直隶阜新,下流散漫。东沙河导源直隶绥东,南流,右受老河,入盘山曰南沙河,又东鹞鹰河,南溢为莲花泡,入分辽水。小三家子,县丞,光绪三十二年置。三十四年,其地设奉天官牧场。东北有半拉门市镇。旧设驿二:小黑山、二道井。京奉铁路行境内八十里,车站四:高山子,打虎山,励家窝铺,绕阳河。有卡:拉木屯、营城子二。</P>
<P>彰武 繁,疲,难。府北百十里。明初,置广宁后屯卫,后徙。康熙三十一年设养息牧厂于此。光绪二十八年以养息牧垦地,设治横道子,置县隶府。县境居彰武台边门外。东北:阿莫山。东:少陵哈达山。西北:杜尔笔山。西:柳河,又西鹞鹰河,皆导源直隶绥东,世所称小库伦也。东:养息牧河,导源科尔沁左翼前旗,皆南流入府境。西北:哈尔套街,县丞,光绪二十九年置。有官商路三:一由县治赴府,一由县西北哈尔套街赴直隶绥东,一由县西新立屯赴直隶阜新。</P>
<P>注:今治阜新</P>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1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29
新民市位于沈阳市区西60公里,地处辽西走廊,面积3314.7平方公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镶嵌在辽沈大地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据对高台子、公主屯等地出土文物测定,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战国时期,新民属新设置的辽东郡,到了西汉时期,新民境内已开始有了县的建制。即在今天的大古城子建立了望平县,统管辽河东广大地区500多年。
  公元十世纪初,新民属东京道辽州之辽滨县。1813年清政府为便于统治,就把承德县的西部地区和广宁县的东部地区划出,设新民厅,治所设在新民屯,属奉天府管辖。新民厅设抚民同知,辖区近万平方公里,包括今新民、黑山、彰武基本全部及辽中、台安大部和盘山、法库以及于洪一部,新民厅成为辽河两岸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之一。由于整个辖区处于辽河上游潢水(即今西拉木伦河)以南,故新民又有潢南之称。
  公元1902年(清光绪28年),新民地区人口猛增,于是清政府决定设立新民府。一府管两县,除新民府自身外,尚有新设置的镇安(即黑山)县与彰武县。新民府存在十年多,到民国二年(1913年),设立新民县。
  1913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新民隶属奉天省,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改为辽宁省管辖。
  1948年10月29日,新民解放,属辽北省管辖(省会在四平);
  1949年4月,辽北,辽西合并为辽西省,新民属辽西省;
  1954年8月,辽西、辽东两省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五市合并为辽宁省,新民属辽宁省;
  1955年1月,新民划归辽阳专区(地点在辽阳)管辖;
  1958年末,辽阳专区撤消,新民改属沈阳市;
  1964年3月,设沈阳专区,新民改为沈阳专区管辖;
  1969年1月,沈阳专区改为铁岭专区,新民归属铁岭专区;
  1969年12月,新民又划为沈阳市管辖;
  1993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新民变为县级市。新民县共存在80年。7月25日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仍属沈阳市管辖,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29
山自古既属华夏版图。古往今来,虽历尽沧桑,而黑山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劳动、生息、繁衍的处方。远在唐尧之世,黑山既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夏商时代为营州属境。(据《大明一统志》:广宁以西为幽州,广宁以东之地为营州)殷制九州,与舜时异,而黑山仍属营州。周时,黑山为幽州地。战国时期,黑山属燕国领地。燕置辽东、辽西两郡,黑山为辽东郡地。治所幽平(今辽阳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黑山属辽东郡(那治襄平,今辽阳市)。(辽东、辽西两郡,以大凌河分界,以西为辽西郡,以东为辽东郡。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及《辞海》注)。

西汉时,沿秦旧制,仍置辽东郡,并在今北镇设无虑县,黑山属辽东郡无虑县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黑山为辽东属国地,仍属无虑县。

三国时期,黑山属曹魏地。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置辽东属国,后改昌黎郡。治所在昌黎(今义县)。黑山为昌黎郡所辖。

西晋时黑山仍属昌黎郡(今义县),隶平州(今辽阳市)所辖。东晋及十六国时.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崛起,慕容氏进行地方割据,建立燕国。史称前熊。先后都龙城(今朝阳)都蓟(今天津省蓟县),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黑山为前燕地。慕容皝四年,即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 7年)燕徙昌黎郡于龙城(今朝阳市),黑山属昌黎郡地。前秦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氐族苻坚,灭燕,统一北方,黑山地入前秦。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管辖。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原被灭各国及各族首领纷起立国,鲜卑贵族慕容垂复建燕国,史称后燕。后燕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黑山又地入后燕,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所辖。公元407年冯跋推翻后燕的统治,再建燕国,即天王位于昌黎(今朝阳),史称北燕。黑山又为北燕地,仍属昌黎郡(今朝阳管辖)。

南北朝时,黑山地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北魏置营州于龙城(今朝阳市),领昌黎等郡,黑山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属境。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黑山地属北齐,仍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地。

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于柳城燕郡(今义县)之北,取秦汉旧名置辽西郡。统怀远等三县,黑山为辽西怀远县(今北镇附近)所辖。

唐贞观初,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并改置柳城(今朝阳)为营州,黑山为河北道营州所辖。其后因渤海侵据,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东地区,旋治辽东城(今辽阳)又迁新城(今抚顺市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迁辽西故郡城(今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本县又为安东都护府辖地,属巫闾守捉(今北镇)。至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节度使再行南迁,都护府废。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九一六年建立契丹国,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九四七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黑山地属辽国。辽置显州(治所在今北镇西南)并设山东县(今北镇)。黑山地属显州山东县管辖。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设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南以秦岭、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黑山地属金国。金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改辽显州为广宁府(今北镇),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府,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县(今北镇境),黑山为广宁县地。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广宁县改称望平县,治梁鱼务,黑山为望平县地。望平县治所在本县境内之姜屯镇土城子,即今莲花泡池(对此尚有争议,另见本县《望平县考证》)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以路为制。元改广宁府为广宁府路(今北镇)。黑山隶属广宁路,仍归望平县管辖。 (望平县治所,仍在本县境内土城子)至元十五年(公元l355年)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黑山属之。

明建国后,废府路制,立军卫制。将广宁路改为广宁卫(治所今北镇)。黑山为广宁卫管辖。

清初,黑山仍属广宁县(今北镇)。当时东北三省实行将军制,广宁县隶属奉天省盛京将军统辖。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分广宁(今北镇)、承德(今沈阳)二县地置新民厅.隶奉天府,黑山西境属广宁县,东境属新民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六月,新民厅改升新民府;同年六月清政府又以“小黑山素为匪徒窟穴”之名。西析广宁县东境,东析新民厅西境,于小黑山(本县地原名)设置镇安县,隶属新民府。为本县设治之始。

民国三年(公元I914年)三月九日,按奉天省制令,因本县“镇安”之名与陕西省镇安县名同,乃改称黑山县。沿用至今。黑山属奉天省,隶辽沈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并改奉天为辽宁省,黑山属辽宁省。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黑山陷入日寇统治区。伪满洲国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公布伪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复改辽宁省为奉天省。黑山隶属奉天省。伪康德元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黑山又由奉天省划属锦州省所辖。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战胜利,东北光复。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六月五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十四省并为九省,伪奉天省与伪锦州省并为辽宁省。黑山划归辽宁省所辖。

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图成立后,黑山划属辽西省。一九五四年辽西省与辽东省合并,复设辽宁省。黑山为辽宁省所辖,隶属锦州市。迄今仍之。

  彰武县名源于彰武台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以地处柳条边栅彰武台门之北,故取名彰武县。“彰武”含有表彰武功之意。
  彰武县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版图。西汉时南部地属辽东郡,北部属鸟桓地。东汉时属鲜卑活动区。北魏、西晋时属鲜卑境。东晋十六国时期属前燕、前秦、后燕辖区。南北朝、隋时入契丹境。唐、宋时期仍属契丹族的活动地区。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辖区。金时属北京路懿州境。元时属中书省宁昌路,后归辽阳行省辽阳路懿州辖区。明时属辽东都司广宁后屯卫。清(一六二九年)蒙古贵族善巴率部降清后,在彰武建筑都尔鼻城。第二年改为屏城。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年)蒙古宾图郡王和吐默特达尔罕王,将此地献给清政府,做三陵的牧养地。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在这里设养息牧场(满语称“苏鲁克”,放牧牛羊的草地),专门为祭祀永陵、福陵、昭陵之用。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又称境之西北隅为新苏鲁。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归新民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03年)在养息牧地区设置彰武县,隶新民府。一九三二年属奉天省。一九三四年属锦州省。1945年“九·三”胜利后,成立阜彰吐苏人民联合政府,属辽北省第五专员公署。1946年春,县内大部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十二月人民解放军收复彰武,1949年八月改成彰武县人民政府,属辽西省。1954年改属辽宁省,划归锦州专署领导。1958年仍属辽宁省。现为阜新市辖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2-29
阜新历史上属边塞地区。只有少数年代归中原王朝直辖,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除汉族外,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活动于此,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舞台。
秦代,今阜新分属辽东、辽西郡。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匈奴大败东胡,遂归属匈奴左地。西汉时,属于汉王朝的幽州刺史部,仍为匈奴左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王朝打败匈奴后,属乌桓地。三国时,今阜新北部属鲜卑,南部属魏地。西晋时,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今阜新北部属鲜卑慕容部,南部、西南属西晋平州昌黎郡。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今阜新全境属慕容部管辖。东晋十六国时,今阜新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等几个更替的割据政权占据。南北朝时,今阜新为契丹辖地。
隋代,今阜新北部为契丹辖地,南部属隋王朝燕郡。唐代,今阜新北部属契丹辖地、南部属唐河北道北部的营州。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朝在契丹驻牧地区设置松漠都督府,今阜新北部为松漠都督府辖,南部仍属营州。辽代初期,今阜新属上京道。金代,今阜新南部小部分地区归东京路广宁府辖,今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彰武县全境属懿州管辖。元代,今阜新北部一部分在中书省宁昌路辖境,南部为广宁府辖地,中间大部分地区属辽阳路。境内有懿州、豪州等建制,并有洪州、驿安等驿站。明代洪武年间,今阜新分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北平都指挥使司。明代正统、景泰年间今阜新地区分别属泰宁卫和福余卫,一直延续到明代末期。清崇德二年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建土默特左旗,后隶属卓索图盟。清顺治初年,清廷在今彰武县境置官牧场,名杨柽木牧场,属盛京礼部。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养息牧场。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在养息牧地区设置彰武县。翌年,在土默特左旗境由朝阳县析置阜新县。实行县、旗并存,蒙汉分治体制。
民国初期仍延续清末建置。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阜新后,日伪当局于1940年1月1日由阜新县境内划出新邱、长营子、米家窑、海州、孙家湾和今阜新镇等地置阜新市,设伪阜新市公署,加强对阜新人民的血腥统治。同时,实行废县存旗体制,撤销阜新县。阜新市、土默特左旗、彰武县同属伪锦州省辖。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接管阜新市,于1945年9月27日成立阜新市政府。1946年1月,国民党抢占阜新市区和阜新县、彰武县,成立国民党市、县政府。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属辽北省。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阜新划归辽西省。1954年6月19日,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市归属辽宁省。1959年1月,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阜新市领导。1959年8月清河门划归阜新市领导。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2-31

彰武县治,横道子。久违的地名,有看到了。

听老人讲,其实,1902年彰武建县时,还有个备选县城----今:大冷乡大庙村。

北纬42°辽西CEO★★★★★传奇盛京 福运沈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7-07
新民有设立地级市的条件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